小学三年级修改句子的题目
【第1句】: 我们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修改病句题有哪些
小学生语文修改病句
一、病句:就是指句子不完整或句子词语之间的联系有毛病的句子。
二、一般病句类型:
【第1句】:成分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
例1:“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这一句中缺少主心语,应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为”三个字。
例2:“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这一句第二分句缺少谓语中心语(谓语动词),应在“一顶”前添上“戴着”二字。
【第2句】:用词不当。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
例1:“她喜欢一个人在平静的环境里看书。”——应将“平静”改为“安静”。
例2:“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杨树。”——应将“屹立”改为“挺立”。
例3:“升旗仪式开始了,鲜红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应将“鲜红”改为“鲜艳”。
【第3句】:搭配不当。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
例1:“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应去掉“光”字。
例2:“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千手观音》,接受了全国观众的好评。”——应将“接受”改为“受到”或“得到”。
【第4句】:语义重复。语义重复就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造成句子的表意重复啰嗦。
例1:“上课时,同学们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讲。”——去掉“全神贯注”或“聚精会神”。
例2:那个房间非常宽敞得很。——去掉“非常”或“得很”。
例3:松树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去掉“陡峭的”或将“险峰”改为“山峰”。
例4:那个三条边的三角形画好了。——去掉“那个三条边的”。
【第5句】:归类不当。归类不当是指将不属于同一属类的事物放在一起。
例1:“《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儿童时代》等报纸,我都很喜欢。”——应去掉《儿童时代》,或者将“报纸”改为“报刊”。
例2:“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名胜古迹。”——应去掉“和南京长江大桥”。
【第6句】:前后矛盾。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的表意不清晰、矛盾。
例1:“开班会前三分钟,全班同学基本上全部到齐了。”——应去掉“基本上”或“全部”。
例2:“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应将“傍晚”去掉,或者将“一夜”改为“一场”。
【第7句】:词序颠倒。词序颠倒是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词没有按一定语法顺序进行造句,而是词的顺序颠倒了。
例1:“我们必须发扬和坚持刻苦学习的精神。”——应将“发扬和坚持”改为“坚持和发扬”。
例2:“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操场走去。”——应将“迈着整齐的步伐”与“排着整齐的队伍”的次序对换。
【第8句】:指代不明。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1: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例2: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应将“出现在那里”改为“出现在哪里”。
【第9句】:不合事理。不合事理是指句子意思不合常理,违反常规。
例1:他异口同声地说:“这里的风景真美。——应去掉“异口同声地”。
例2:这明月高悬、繁星满天的夜空真美。——应去掉“明月高悬”或“繁星满天”。
三、修改病句的方法:
首先要认真地一字不漏地把原句读几遍,看清上下文的关系,弄清句子的内容,看看是否顺口;接着根据病句类型的特点,找出病因,然后改正;修改后看看是否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
【第2句】: 【初三病句类型及练习题】
中考语文病句修改练习与答案 【第1句】:成分残缺,主要是缺少主语、宾语 ▲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介词结构掩盖了主语,去掉“使”) ▲在列车长的粗暴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介词结构掩盖了主语,去掉“使”) ▲工商管理部门立即查清了这家商场擅自提价.(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问题”) ▲解放前盖的教学楼,现在几乎危房.(缺少谓语,在危房前加上“成为”) 【第2句】: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复句中关联词搭配不当 ▲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主谓搭配不当,把“眼睛”改为“目光”) ▲他的和蔼的面容,爽朗的笑声,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主谓搭配不当,把“爽朗的笑声,”删去) ▲灭绝的恐龙,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造成的.(主谓搭配不当,把“灭绝的恐龙”改成“恐龙的灭绝”) ▲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出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动宾搭配不当,把“揭露”改为“表现.”) ▲经过总结,我提高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动宾搭配不当,把“学习方法去掉”或将原句改为“经过总结,我改进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成绩”) ▲十月的北京是个美丽的季节.(主宾搭配不当,把“十月的北京”改为“北京的十月”) ▲只要稍微深思熟虑一下,这个道理是不难领会的.(“深思熟虑”是需要时间的,是反复思考的过程,“稍微”是不可能做到深思熟虑的,所以用在这里修饰不当,应该删去) ▲对他的错误,不但不应该袒护,而应该提出批评.(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改成“……不但不应该袒护,而且还应该…….”)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关联词使用不当,把“不管”改为“尽管”) ▲尽管计算机技术多么发达,它只能在人类的控制下,朝造福人类的方向发展.(关联词使用不当,把“尽管”改为“不管”) ▲如果我们前一时期已经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那么今后的困难也一定能克服.(关联词使用不当,把“如果”改为“既然”) ▲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既取决于产量,而且取决于质量.(关联词使用不当,把“既”改为“不但”) 【第3句】:语序不当,包括词序不当,定语和状语放置不当等情况 ▲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烧毁并洗劫”这样表达不合事理,应对调) ▲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老校长的报告.(“讨论并听取”这样表达不合事理,应对调) ▲为了写好这篇通讯,他深入了解了许多张老师的先进事迹.(定语“许多”位置不当,应调至“先进事迹”之前) ▲许多附近的居民都在他的带动下,认真搞好环境卫生.(定语“许多”位置不当,应调至“居民”之前) ▲每一位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状语“将来”位置不当,应调至“成为”之前) 【第4句】:否定不当或混乱,导致表意不当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这样感人的事迹,你难道没有不受震动吗?(这句话中的“没有不受”是双重否定,用在反问句中,导致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没有”) ▲学校没有一个人否认今年能在教学上开创一个新局面不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将“不是”改成“是”) ▲近几年,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资料.(“无时无刻不忘”否定混乱) 【第5句】:一面与两面不相呼应 ▲政策是否开放,方向是否明确,手段是否灵活,是当前招商引资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关键.(两面对一面,在“取得”之前加上“能否”,与前面各句中的“是否”相呼应) ▲现在勤奋求知、苦练自学能力,是同学们将来能否大有作为的关键所在.(一面对两面,去掉“能否”) 【第6句】:前后表达不一致,表意冲突 (14)▲张欣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他大概生病了.(前后表达不一致,将“大概”去掉) ▲同学们将在这里度过了有意义的三年.(前后表达不一致,将“将”或“了”去掉) 【第7句】:重复多余 ▲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去掉“从来没有过的”) 【第8句】:歧义现象 ▲王亮从电话中得知,开刀的是他父亲.(“开刀的”有歧义,表意不明确) ▲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15日前去汇报.(“15日前去”有歧义,表意不明确) ▲老张的衣服比老李的衣服做得好.(“做得好” 有歧义,表意不明确) ▲小华和小李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约他明天到家里来写作业.(两个“他”指代不明确) 【第9句】:介词使用不当 ▲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的报道.(将“关于”改为“对于”) ▲关于这部电影的批评的意见既尖锐,又中肯.(将“关于”改为“对于”) ▲法官宣布开庭审判,只见被两个警察押着一个犯罪嫌疑人走上被告席.(介词“被”滥用,删去“被”) 【第10句】:句式杂糅 ▲这张报纸比任何特效药都好,把夜班后的疲劳,瞌睡都被赶到九霄云外去了. (句式杂糅,去掉“把”或“被”) ▲这届体育节会徽和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以青年体育爱好者为主.(句式杂糅) 【第11句】:用词不当 ▲他。
【第3句】: 三年级修改病句20道题
三年级 修改病句20题提供很多 供参考一、语序不当【第1句】:定语位置不当。
如:(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的热情。(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
【第2句】:状语位置不当。如:(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第3句】:虚词位置不当<1>副词“不”的位置不对。
例如:(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把”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
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他同学。
(“他”应移至“不但”前)二、搭配不当【第1句】:主谓搭配不当,如:(7)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8)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9)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第2句】:动宾搭配不当。
如:(10)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闪烁”的应该是“光芒”。)
(11)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12)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第3句】:主宾搭配不当。如:(13)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14)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
(“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第4句】: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15)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应改为“很多”。)
(16)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来。(“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
(17)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
【第5句】: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如:(18)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
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19)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第6句】: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如:(20)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
(21)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
在检查搭配是否得当时,特别要注意检查并列短语,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22)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
(“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三、成绩残缺或赘余【第1句】:成分残缺<1>缺主语。如:(23)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24)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
(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2>缺谓语。
如:(25)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
(26)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3>缺宾语。如:(27)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
(“推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28)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的道路”才合适。)【第2句】:赘余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
(29)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主语多余。)
(30)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31)纪念“三•八”节的到来。
(宾语后有多余成分。)(32)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定语多余)(33)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状语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