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游园会感言

05-31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读后感10000字

一万字的读书笔记

【篇一:读书笔记10000字】《爱的教育》读书笔记在这本书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卖炭者与绅士》还有《义快的行为》这两节,第一节写了一个父亲对他儿子诺琵斯的爱,诺琵斯骂培谛的父亲是个叫花子,诺琵斯的父亲知道后,非要诺琵斯向培谛和他父亲道歉,虽然培谛的父亲一再拒绝,可诺琵斯的父亲还是坚持要让诺琵斯道歉,从这里可以知道,诺琵斯的父亲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爱来熏陶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也变成一个关心别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节写的是一个墨盒砸到老师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凌辱,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没想到扔到了刚从门外进来的老师,最后卡隆要帮他顶罪,但老师知道不是他,让肇事者站起来,并没给他处罚,听他讲完事实后把那些人抓了起来,但卡隆跟老师说了些话,老师就不处罚他们了.这里就表现了卡隆他关心他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并且得饶人过且饶人,这是难得的一种为人处事.读到这里,我想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主的社会上,使同学之间自私自利,以我为主,嫉妒打击,怕得罪人,恶意竞争等不良作风日益生成,那种关爱他人的精神已经渐渐淡漠,在社会加强精神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学校家庭上学习这关爱他人,让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让爱在人们心中永驻《活着》读书笔记只要活着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只不过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

作文 我与(填昆虫名)有个约会

第二人称就自己改吧我和昆虫有个约会  这个星期五,热,很热,超级热,加上个英文,就是super热。

我们却要顶着烈日参加艺术节的开幕式。

我们可是汗,狂汗,阿富汗,成吉思汗,西伯利亚汗,汗得不能再汗……  [一惹黄蜂,小命难保]  哎~那无聊的音乐游园活动终于结束了,我拖着汗流浃背,重得像铅球一样的疲惫的身子回到教室。

坐在窗边的我第一反应当然是开窗凉个痛快。

我正想喊:  “爽

”  谁知道“爽”字还没有出口……  “邓――芷――欣――,‘台风’啊

”  什么

台风

正当我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的时候,我的左眼角瞄到了它

黄蜂

  我正想以一个越起,凌空360度转圈,跨过同桌的椅子,落地……  “哇

那英姿,世上最伟大的110米栏的运动员――邓芷欣,打破了纪录

0.99秒

”  谁敲我的脑门

(画外音:别臭美了

逃命要紧

)  那也是,谁知道我却以一个极糗的姿势落地,不过,总算躲过一劫……  [二招小蝉,惊魂未定]  今天早上够倒霉的,我午睡过后,回到了教室。

  突然,一个UFO侵略我们的走廊,从我身边掠过,还带着“嗡嗡”的声音,我可是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连身上的每一根毫毛都竖了起来。

真想“阿”出来,可是那么多同学,怎么好意思

谁知道小蝉可能看出了我的懦弱,卷土重来。

  不管了

  “……”阿还没有出口……    “啊――”谁啊,不是我,看看后面,是莫同志,我送了一口。

    可是,这两次“约会”,可把我吓得七魂没有了九魄。

从今以后,你来到我们学校,可能会看到一个全身带套的女孩还不出奇吧

我要徐志摩的现代诗10首,可以不要徐志摩的诗,别的都行,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偶然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新加坡的环境

新加坡  国名:新加坡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别称:星洲、星岛  首都:新加坡(Singapore)  独立日:8月9日(1965年)  国旗:由上红下白两个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长与宽之比为3∶2。

左上角有一弯白色新月和五颗白色五角星。

红色代表人类的平等,白色象征纯洁和美德;新月象征国家,五颗星代表国家建立民主、和平、进步、正义和平等的思想。

新月和五颗星的组合紧密而有序,象征着新加坡人民的团结和互助的精神。

  国徽:由盾徽、狮子、老虎等图案组成。

红色的盾面上镶有白色的新月和五角星,其寓意与国旗相同。

红盾左侧是一头狮子,这是新加坡的象征,新加坡在马来语中是“狮子城”的意思;右侧是一只老虎,象征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间历史上的联系。

红盾下方为金色的棕榈枝叶,底部的蓝色饰带上用马来文写着“前进吧,新加坡

”  国歌:《前进吧,新加坡》  国花:以一种名为卓锦·万代兰的胡姬花为国花。

东南亚通称兰花为胡姬花。

卓锦·万代兰是由卓锦女士培植而成,花朵清丽端庄、生命力特强,它象征新加坡人的气质和刻苦耐劳、果敢奋斗的精神。

  国家政要:内阁资政李光耀,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长期担任总理,1990年11月辞去总理职务,改任内阁资政;总理吴作栋(goh chok tong),1990年11月任总理;现任总理李显龙,2004年8月12日宣誓就职,成为新加坡第三任总理,12月当选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新一任秘书长,2006年5月再次当选新加坡总理,5月30日宣誓就职。

总统纳丹,于1999年8月18日当选为新加坡共和国总统,9月1日正式宣誓就职,2005年9月连任。

  自然地理:位于东南亚,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城市岛国。

面积为647.5平方公里,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有长堤与马来西亚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

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由50多个海岛组成,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91.6%。

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

  国家简史:传说在远古时代,亚历山大大帝的后裔乌塔马王子在海上航行时,船被暴风雨刮到现在的新加坡岛上,在岛上,王子看到一头怪兽,浑身赤红色,头部的毛黑亮,胸前还有一撮白毛。

随行人员告诉王子这是狮子,王子便把这个不知名的小岛称为“新加普拉”,也就是狮子的意思,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新加坡古称“单马锡”,18到19世纪是马来西亚柔佛王国的一部分。

  19世纪时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成为英国在亚洲的重要贸易港口和军事要塞。

1942到1945年,被日本统治,并沦为日本的直辖殖民地。

1956年6月成立自治邦,实行内部自治。

1963年9月并入马来西亚。

1965年8月9日,在李光耀的带领下,脱离马来西亚正式成立新加坡共和国。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

据马来史籍记载,公元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般+木)那乘船到达此岛,看见一头黑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有“狮城”之称。

  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由于当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喜欢用梵语作为地名。

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

过去华侨多称其为“息辣”,即马来语“海峡”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将之称为星洲、星岛。

  政治经济  新加坡是英联邦成员国,总统为国家元首,总统和议会共同行使立法权,实行总理内阁制。

新加坡的经济传统上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重要商业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和重要的航空中心。

独立后的新加坡经济发展引人瞩目,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旅游业是新加坡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民族与宗族:新加坡人口为310万,其中76%是华人,马来人约占15%,其他则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斯里兰卡的泰米尔族人和西方人。

每平方公里达4000多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马来语为国语,政府机关使用英语,英语为行政用语,大多数新加坡人都会使用英语和华语。

马来人和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兰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华人及斯里兰卡人多信奉佛教;此外,还有人信奉基督教。

  交通: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联系欧洲、美洲、大洋洲的航空中心,航线通达54个国家(地区)、127个城市。

从中国的北京、广州、厦门、深圳等城市都可直航新加坡。

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的机场之一。

新加坡交通发达,设施先进,有火车及巴士来往马来西亚、泰国各主要城市。

长途巴士总站设在新桥路,每天有数班车通往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关丹、马六甲等。

  地铁:地铁是新加坡最为便捷的交通工具。

地铁全长67公里,设有42站,分为两线:即从海滨湾通往义顺为南北线,从巴西立通到文礼为东西线。

在每个地铁车站里都有标示非常清楚的路线图及使用说明,搭乘地铁前最好先确定车费及地点。

南北线以“N”表示,黄色表示北行线,红色表示南行线;东西线以“W”表示,绿色表示东行线,蓝色表示西行线;市中心区以“C”表示。

要查看站名只要记住颜色及号码即可。

  地铁车站的运作完全自动化,由电脑控制自动售票机、乘客出入闸口等。

到自动售票机前投入硬币,同时按下应付车费的按钮,如有余额,机器会自动找钱,并付给车票。

地铁车票有时间限制,扣掉搭地铁所需时间外,若在闸门内逗留超过半小时,车票便自动作废,乘客无法再通过电脑闸门,若想出来,须另外补票。

地铁运行时间是早6点至晚12点。

  节庆活动:新加坡日历上印有公历、中国农历、印历和马来历4种历法,依各种历法有许多节日。

在保留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新加坡政府鼓励人们向新加坡统一民族文化习俗演变。

  主要节庆有新年、印度族丰收节、新加坡河木筏大赛、印度族大宝森节、伊斯兰教斋月及开斋节、耶酥受难日、哈芝节、卫塞节、端午节、新加坡美食节、国庆节、中秋节、齐天大圣诞辰、中秋赏灯会、印度族屠妖节、印度族九宵节、九皇爷庆典、印度族盗火节、印度族万灯节、圣诞节等。

  饮食:新加坡餐饮汇集了当地的风味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佳肴,有中国菜、马来菜、泰国菜、印尼菜、印度菜、西餐、快餐等。

由于历史的原因,新加坡在饮食方式和习惯方面融合了马来族和华人的烹调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菜是“娘惹食物”。

娘惹是指过去居住在新加坡、马六甲及槟榔屿一带的华人女性。

就口味而言,娘惹食品是最特别,最精致的传统佳肴之一。

  旅游者在餐厅、酒店消费,须付10%的服务费与3%的政府税及1%的观光税,郊区餐厅或小吃店不收服务费和小费,集市小吃摊也不须另付小费。

为了大众健康,所有有空调的餐厅一律森止吸烟。

  购物:新加坡商品丰富,来自世界各地的货品琳琅满目,从古典精致的东方手工艺品、款式新颖的欧洲高档时装和皮革制品到先进的高新技术电子器材等无所不有。

新加坡市场上有特色的商品主要有马来蜡染花布、珠宝、古玩、陶瓷器、玉器、字画等。

新加坡的物价水平较高。

  货币:货币为新加坡元(S$),1元等于100分。

纸币面值有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1000元;硬币有1分、5分、10分、20分、50分、100分。

  时差:比格林威治时间早8个小时,与北京时间相同。

  新闻出版:英文报有《海峡时报》《商业时报》《新报》;华文报有《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马来文报有《每日新闻》;此外还有泰米尔文报《泰米尔日报》。

广播电台于1936年开播,1959年1月起以马来语、英语、华语、泰米尔语广播。

新加坡广播电台拥有并经营12个国内电台和3个国际电台。

新加坡电视机构拥有并经营2个频道,一个播送华文节目,另一个播送英文节目,每天播送24小时。

12电视私人公司经营2个频道,一个主要为马来族和印度族人口服务,另一个主要播送体育及文艺节目。

1995年有线电视网开通,用户可接收30多个频道、10余个国家的电视节目。

1995年开通卫星电视。

  外交:立足东南亚国家联盟,将维护东盟团结与合作、推动东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放在外交工作的重要地位;面向亚洲,注重发展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日、韩、印度等国的合作关系;奉行“大国平衡”政策,积极开展经济外交。

  与中国关系:1980年6月14日,中国政府和新加坡新加坡政府关于互设商务代表处协议在北京签字,次年9月两国商务代表处正式开馆。

1990年10月3日,中新两国建交。

  与马来西亚的水纠纷  自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以来,新加坡的淡水都依靠独立时的条约由马来西亚供应,当时商定的淡水出口价是每4540升3仙(约合0.01美元)而到现在,价格都没有变动过,马来西亚认为这个价格低到无法接受,要求修改条约,新加坡以条约中并没有规定在2060年条约到期前马来西亚可以修改价格。

就该问题两国不断发生严重的摩擦和争吵。

  新加坡的旅游胜地:  

【第1句】:圣淘沙位于新加坡本岛南部,离市中心半公里。

这个田园式的度假岛屿,其马来文名字是和平与宁静的意思。

它由一个渔村变为英国的军事基地,后来又于1972年变成一个度假岛屿。

  岛上青葱翠绿,有引人入胜的探险乐园、天然幽径、博物馆和历史遗迹等等,让人远离城市城嚣。

爱海的人,可以沿着沙滩享受轻松的水上活动。

而热爱自然的人,圣淘沙也有天然人行道——龙道、海底世界、胡姬花园、蝴蝶园、世界昆虫博物馆。

在历史景点方面,则有西乐索炮台、海事博物馆和新加坡万象馆。

  在主题公园方面,计有梦幻岛、火焰山和高尔夫乐园。

而高37公尺的鱼尾狮塔,可让游人从圣淘沙远眺市区的高楼大厦及环绕四周小岛的景色。

入夜后的音乐喷泉,随着交响乐的节奏而翩翩起舞。

  圣淘沙是由圣淘沙发展机构负责管理和发展,它也管理10个较小的岛屿,包括龟屿、圣约翰岛、姐妹到及鬼岛。

这些岛屿是热爱游泳、潜水和钓鱼人士的乐园。

  岛上也有自设的交通设备。

游客可以免费乘搭单轨列车、巴士、沙滩小火车前往不同目的地。

此外,岛上也有脚踏车出租店。

  

【第2句】:新加坡动物园于1973年开幕,园内以开放概念为设计,利用热带森林与湖泊为屏障,使游客可以不受铁笼和铁柱的遮栏而看得一清二楚。

  动物园占地28公顷,收罗了250种哺乳动物类、鸟类和爬虫类动物,总数接近3000只。

所展示的许多濒临绝种的动物之中,包括科摩多龙、睡熊、金丝猴,以及世界最大的群居人猿。

  游客可以在动物园内一尝和人猿共用早餐的难忘经验,或者观赏每天四场精彩的动物表演。

参与表演得动物有灵长类、爬虫、大象和海狮等。

人们可以观看矮小河马在水底潜游,以及加勒比海海牛悠游自在的游姿。

在儿童天地里,孩子们可以从“动物之友表演”中获得无比的快乐,参与演出的动物有德国牧羊犬、大牧羊犬、麝猫、鹦鹉,以及一群绵羊。

  除此之外,园内也设有游园列车,带您畅游动物园。

  

【第3句】:福康宁山俗称“皇家山”或“升旗山”。

这个占地19公顷,高约50公尺的山丘曾是当年莱佛士的住所。

1819年,莱佛士在新加坡河口登陆后,便看上这座俯视新加坡河口的小山,并在山顶建总督府。

1823年,他也选择在此处兴建住家。

  其实,福康宁山的历史可追溯到14世纪。

据历史记载,这里是14世纪岛国苏丹皇室的所在地。

新加坡最后一位苏丹依斯干达沙便安葬在靠近山顶的地方。

  目前,山上还残留著许多文物,并且不时有新发现。

山上的福康宁文化中心便展示了被挖掘的14世纪至19世纪文物。

  在英国殖民地时代的1859至1861年期间,山上也建有一座堡垒。

1867年,堡垒上还设印度和欧洲兵士的营房,医院和弹药库,是19世纪防御新加坡的主要炮兵连。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因为局势太平,这里的军械就不派上用场了。

  英军也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这里建造占地130

【第6句】:10平方公尺,深约9公尺的地下指挥室。

现在的文化中心后面便是隧道入口处。

它是英国在马来亚驻军的指挥总部,英军投降后,成为日军司令官山下奉文少将的指挥总部。

  目前,这个指挥室已辟为展览馆。

馆内的许多物件,如无线电话、桌椅、电灯等都是原有的历史遗物。

展览馆共有22个房间,包括通讯室、兵士休息室、密码室、统帅指挥室等。

展览馆有意重造56年前的历史,让游人有如身历其境的感觉。

  在山上的一处也辟有香料园,是当年19公顷植物园的缩影,种植著丁香、肉桂等香料。

此外,殖民地时代遗留下来的墓园,也完好的保留在山的东侧。

  

【第4句】:花柏山位于新加坡南部,总面积达

【第56句】:46公顷。

山上的花柏山公园建于60年代,并在1994年开始重新整修。

整修后的花柏山增设了更多的基础设施,对周围的园景也重新设计一番。

  花柏山公园有以下主要景点:  花柏顶:高达105公尺的花柏顶是公园内最高之处,站在花柏顶将能够鸟瞰新加坡南部全景。

这里有一棵雨树,于1971年11月7日的首届植树日种下,沿着这棵树是一个花木围绕的多层平台,平台地面上特别设计朝向不同方向的箭头,以告诉游客所指的地方与名胜地点。

而在了望台楼下的16幅壁画也让游客了解新加坡的历史和发展概况。

  海事村:海事村主要的特色是以一艘传统帆船为蓝本。

这艘大船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餐厅、儿童游乐场及讯号台,周围环境充满热带花园特色的景致。

“帆船”上共有三个宽敞的“甲板”,适合人们聚会、设宴。

此外,这里也是观赏新加坡海港的最佳地点。

  花丛走道:从花柏顶延伸到海事村设有花丛走道。

行人可在特别设计的亭子内享受鸟语花香,同时,在花丛走道上辟有一个“棕榈园林”,供游人休息聊天。

  望东亭:位于花柏山东部的低洼处。

游人可以在此观赏新加坡东部美景。

花园设有健身区、宽广草场、野餐区以及可供游人鸟瞰市区景物的亭子。

  缆车亭:在缆车亭旁建设两个观赏美景的平台,游人可以在此通过望眼镜观赏我国南部风景。

  

【第5句】:肯特岗公园占地47公顷,旧称鸦片山,是我国自然保护区之一。

  它是一座次森林山丘,也是候鸟的集居地。

园内有一条长达800公尺的山径,是游人探索自然生态的好地方。

此外,山丘的后侧也有两个一大一小的池塘。

前面部分最高处设有了望台,可以眺望我国西海岸景色。

左边可看到炼油厂林立的岛屿,右边又可看到箱运码头。

  根据国家公园局的资料,肯特岗公园是拥有最多健身设施的国家公园,共有20种不同的健身站供使用者选择。

此外,它的不平地势也常吸引了许多远足及大自然爱好者前来考察,或举办“寻宝”游戏。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曾经是马来军团和日军抗战的地点之一。

1942年2月13日,日军第18师攻打防守这座小山的第一马来军团、英国第二效忠军团和第44印度旅,这场长达48小时的搏斗有不少日军与马来军人战死。

新加坡陆军最近“认养”了肯特岗公园,成为“陆军公园”(Army Green Park),园内永久摆放了两架M114型榴弹炮和一架AMX-13轻型坦克,突显公园的历史和军事意义。

古诗默写

咏鹅 (唐)骆宾王 鹅 ,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作者背景 骆宾王(约640-684),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

人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少年时就有诗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是“初唐四杰”之一。

注词释义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

这里代指脖子。

拨:划。

古诗今译 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

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名句赏析 据说这首小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

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

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

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正昂着颈高叫着,像是在谈天,像是在以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

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

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多么纯真美丽的画面啊

这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他们认识生活的开始,尤如小鸟冲向大自然,多么欢畅。

它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的童趣,纯洁了我们的心灵。

锄禾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理解】:农民锄地在太阳当头正中午,汗珠儿一串一串滴进禾下土。

有谁知道碗盘里的饭食啊,颗颗包含着辛苦的血汗. 画 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理解】:墙角处有几株洁白的梅花,在严寒的冬天独自开放。

远远望去好像是压在枝条上的积雪,但我知道那不是积雪,因为有阵阵幽香从那儿飘过来。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理解】:皎洁的月光照到床前,“我”怀疑是地上铺着一层白霜。

仰头望着那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自己的家乡。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理解】: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一轮落日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快要沉下去了,黄河水正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

想要把很远很远的地方的景物都看到,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春眠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理解】:春天的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已经很亮了。

早晨醒来,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

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多少。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孤舟,出没风波里。

【理解】: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理解】:松树林下问徒弟,说是师傅出门采药去。

虽在这座深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在何处。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理解】:横看是连绵山岭,侧看是陡峭山峰,从不同角度看庐山,面貌各不相同。

为什么不能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自己是处在这庐山之中。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理解】:香炉山在太阳光下升起紫色云烟,远远望去就像一条河流挂在山前。

瀑布从几千尺高处直泻而下,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理解】:深秋时节的高山,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上伸展,在山上飘浮着白云的地方,隐约可以看到有住人的房子。

我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喜欢这傍晚时候的枫树林,经霜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理解】:“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在这日暮时分,不禁勾起“我”新的愁绪。

原野空旷,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俯身观看,那圆圆的明月离“我”是那么近。

鹿柴(zhài)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

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诗人俯身一看: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

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

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

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

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

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途次所见,随口吟成,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理解】:我孤独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兄弟们都插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 1.新市徐公店:地名。

2.篱落:篱笆。

3.径:小路。

4.阴:树叶茂盛浓密。

5.急走:奔跑着。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

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的背景。

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

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成阴。

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

“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

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维妙维肖,跃然纸上。

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

“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我们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杨万里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罢官后长期村居,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写自然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分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并称为“诗圣”。

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

其诗风格沉郁顿挫,质朴通俗,寓意深远。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中大量使用了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如“黄”、“翠”、“白”、“青”等,使画面色彩绚丽鲜明,更显示出春天景色的明朗秀丽。

通过诗中生机勃勃的春景描写,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那种欢快喜悦之情。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注释]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讲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

他唱着山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震荡的意思,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越,指道旁成阴的树。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蚕妇① [宋] 张俞② 昨日入城市,③ 归来泪满巾。

④ 遍身⑤罗绮⑥者, 不是养蚕人。

【注释】 ①蚕妇——养蚕的妇女。

蚕,一种昆虫,吐出的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用来纺织绸缎。

②张俞——宋代诗人。

生卒年不详。

字少愚。

益州郫县(今天的四川省郫县)人。

晚年隐居在四川的青城山,自号白云先生。

著作有《白云集》。

③市——做买卖,买卖货物。

这里是指卖出蚕丝。

④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⑤遍身——全身上下。

⑥罗绮——丝织品的统称。

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

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

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解说】 一个住在乡下的、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

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

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欣赏】 张俞的诗歌作品并不很多,但是这一首《蚕妇》,使他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大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蚕妇》写在北宋时期,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

当时的封建朝廷,在自己浪费无度的同时,又对外敌妥协,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人民生活痛苦难言。

诗人就在这一大背景下,描写了一位整日辛苦劳作,不经常进城,一直在贫穷的乡下以养蚕卖丝为生的普通妇女的遭遇。

整篇诗就好像是在讲故事: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

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

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罗绮”的……这首诗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

全诗没有任何一字的评论,也没有使用什么高深的联想,但是读者从字里行间,可以轻易地感受到诗歌的实际寓意,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古诗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陶 者 梅 尧 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注释] ①陶者:烧制陶瓦器的人。

陶:用粘土烧制器物。

②鳞鳞:屋上瓦片重叠,就像鱼鳞一样。

大厦:高大的房屋。

[解说〕 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了两种人完全不同的生活:劳动者受尽剥削,富贵者不劳而获。

诗人通过鲜明的对比,揭露并谴责了这种不合理现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分析】 刘长卿(709—780),中唐前期的重要诗人,工五言,描写个人生活和自然风景的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诗的风格以工整清丽出名。

此诗为刘长卿山水诗的名篇。

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画出暮雪中的山村图景,直叙旅途中雪夜投宿的见闻,不加渲染,而意思曲折、深刻。

开篇即是一组静物,日薄西山,苍山隐隐,空旷的山野中惟有一座茅屋立于风雪之中。

诗人极尽旅途之苦,风雪中得入柴门,顿时带来一股温暖的气息。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一幅淡雅的雪夜客至图。

早春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去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三衢道中① 曾 几 梅子黄时②日日晴, 小溪泛尽③却山行④。

绿阴⑤不减⑥来时路, 添得黄鹂⑦四五声。

注释 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

古诗大意 梅子成熟的季节,天天是晴天,我乘船到了小溪的尽头,以后再走山路。

苍翠的树阴还和来时路途上的情形差不多,只是在山林中添了几声黄莺清脆的叫声。

作者简介 曾几(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后迁居河南洛阳,宋代诗人。

历任江西、浙西提刑,因主张抗金,被秦桧排斥。

后官至敷文阁侍制。

他有爱国思想,是爱国诗人陆游的老师。

他的诗歌风格清秀自然、活泼轻快。

著有《茶山集》。

导读 这是一首记行写景的七言绝句。

诗中写作者在五月里行于三衢山道中的所见所闻,描绘了浙西山区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第一句交代季节和气候特征。

“梅子黄时日日晴”,梅子黄时,正值春末夏初,这个季节,天气晴朗。

第二句交待行踪。

“小溪泛尽却山行”,我坐着小船到了河沟的尽头,又沿着山路走。

这句平白无奇,却描述出一幅有山有水的画面。

“山行”二字引出三、四句的景物描写。

三、四句写绿阴,写黄鹂鸣叫。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两句承接次句的“山行”,抒写诗人在衢州道中的见闻感觉,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树阴遮路,苍翠阴凉,再添上黄鹂的啼叫,更叫人悦目舒心。

这里用黄莺清脆的叫声突出了山林的寂静,又通过写绿阴、黄莺表达了诗人的愉快心情。

这首诗,第一句强调“晴”,第二句主要讲“行”,三、四句拿山行和泛溪作比较,第三句主要讲绿阴,第四句突出黄莺,是山行中的特色。

作者在诗里一句一景描述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

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作者简介: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

唐代诗人。

前出塞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点 评〗:这首诗步步设喻,层层谈理,词谨意厚,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反映了人民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

大自然的意思

字典释义: 自然界。

示例: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一:“我常把大自然当作一个大学校看,认为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的过程中。

” 巴金 《灭亡》第六章:“我爱一切……我爱和平,我爱大自然。

” 概述 关于大自然——水、空气、山脉、河流、微生物、植物、动物、地球、宇宙等等,都属于大自然的范畴;研究大自然的科学是自然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科学,而这些科学的分支学科是非常多而繁杂的,如:生物科学又可分为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三大学科;再而又可以分出分子生物学、细胞学、遗传学、生理学等;各学科交叉又会衍生出许多分支学科,如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结构生物学等等。

人与大自然 大自然诞生人类,说明它是尊重人类的行为,相反人类更应该尊重大自然。

从表面看人是 父母所生,事实上是大自然有了人的光子信息,人体胚胎才能吸收来自大自然的这个光子 信息,将胚胎长大成人,是父母所生,同时又是大自然完成对胚胎暗物质的激发。

大自然有脊椎动物45336种,其中鸟类1244种,鱼类3862种。

现有300 余万种昆虫,已经确认的种类仅100 余万种。

大自然是天然资源,人与大自然应该互相尊重,保持珍惜和爱惜心态,适度使用自然,不让大自然遭破坏,使生活环境美好、自然资源无耗尽,就像是母子一样亲密、和谐。

所以,关于大自然的资料,其丰富程度只能用浩如烟海来形容,其纷繁复杂非三两万字或几个人所能阐述的。

大自然的分类 大自然里有各种生物,其中包括三大类: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同时大自然也是一个包含各种生态系统的地方! 大自然的元素分为:光,暗,水,火,风,雷,土,七种 ,也就是说自然对这些东西的平衡进行控制。

大自然对于精神上的影响,以时间来说是最先,以地方来说是最重要。

每一天,太阳;在日落之后,夜,与她的星辰。

风永远吹着;草永远生长着。

每一天,男人与女人,谈着话,观看着,被观看着。

在一切人之间,那种形象最能吸引的就是哲人。

他必须在自己心里决定它的价值。

在他看来,大自然是什么

这上帝的网,它那不可理解的连贯性,从来没有开始,也从来没有结束,永远是圆形的力,回到它的自身。

这一点它正和他自己的心灵相像,他永远不能找到它的开始与结束——这样完全,这样无限。

大自然的光彩也照得那样远,宇宙上面还有宇宙,像光线一样地放射出去,向上,向下,没有中心,没有圆周——不论是聚集的或是分散的,大自然都迫切地向人的心灵表白她自己。

开始分门别类了。

在年轻人的心里,每一件东西都是个别的,独自站在那里。

渐渐地,他知道怎样把两件东西连在一起,看出它们之间的共同性;然后三件东西,然后3000件;于是他被他自己这种联合一切的本能所支配,继续把事物拴在一起,减少不规则的现象,发现地底的树根,将相反的、遥远的事物联络起来,在同一个枝干上开花。

他不久就知道,自从历史开始的时候,事实就不断地聚集和分类。

然而“分类”的意义是什么

无非是看出这些事物并不是杂乱无章,彼此之间没有关系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这同时也是人类的心灵的规律。

几何学纯粹是人类心灵里的一种抽象的东西,而天文学家发现行星的移动可以用几何学来测量。

化学家发现一切物质中都有比例与可以理解的法则;科学是什么呢

无非是在距离最远的事物中发现相仿、相同之点。

一个志向远大的人坐下来研究每一件难以控制的事实;把一切奇异的构造与一切新势力一个一个地归入它们的种类。

归纳到它们的定理中,而且永远这样下去,运用深刻的观察,将各种组织的最后一根纤维,以及大自然的外缘,都赋以生命。

于是,这天宇下的学童感觉到他和自然“本是同根生”;一个是叶子,一个是花;亲谊与同情在每一根血管里活动着。

树根是什么呢

不是他的灵魂的灵魂么

一个太大胆的设想;一个太荒唐的梦。

然而,一旦这心灵的光辉帮助他发现了比较有形体的物性的规律的时候——当他知道崇拜灵魂,而且看出现有的自然哲学仅只是灵魂的巨手最初探索的时候,这时候他将要盼望知识日益扩大,好成为一个未来的造物主。

他将看出大自然是灵魂的反面,每一部分都相呼应着。

一个是图章,一个是印出来的字。

它的美丽是他自己心灵的美丽。

它的规律是他自己心灵的规律。

因此他把大自然看成他自己成就的测量器。

他对于大自然知道得不够的程度,也就是他对于自己的心灵还掌握得不够的程度。

总之,那古代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与现代的箴言“研究大自然”,终于成为同一个格言了。

赞美大自然诗句

【第1句】: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第2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第3句】: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第4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第5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第6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第7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第8句】: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第9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第10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第11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

代人赋》

【第12句】: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第13句】: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第14句】: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第15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第16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第17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第18句】: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第19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第20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汉乐府民歌《江南》

【第21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

【第53句】:里《小池》

【第22句】: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第23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第24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第25句】: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第26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第27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第28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

孟浩然《春晓》

【第29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第30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绝句二首》

【第31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

【第78句】:春江晚景》

【第32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第33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二首》

【第34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唐.刘禹锡《秋词

关于针叶林和阔叶林~

如果一座高的山地位于水的赤道地区,那么这座山上将会出现完整的类似赤道到极地排列的自然景观带谱。

表现在植被上,将会依次出现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高山冰雪冻土带。

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通常又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与热带雨林都是由常绿阔叶树组成的茂密森林,但常绿阔叶林与热带雨林具有很大的区别,有些特征反而与夏绿阔叶林更相似。

典型的常绿阔叶林结构远比热带雨林简单,群落高度比较矮,树冠比较整齐,乔木通常只有两层,藤本植物、绞杀植物、附生植物等层间植物数量稀少,老茎生花和板状根等热带雨林的典型现象也很少出现。

常绿阔叶林虽然也是终年常绿,但与热带雨林不同,常绿阔叶林内有一定的季节变化,与夏绿阔叶林类似。

常绿阔叶林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结果多在秋季。

常绿阔叶林中的有些动物有冬眠的现象,特别是两栖类和爬行类等变温动物。

常绿阔叶林中树木的种类比热带雨林要少,但优势种类则要明显得多,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和金缕梅科等是常绿阔叶林中的主要树种。

典型的常绿阔叶林中的树木通常具有樟科植物的特征,叶片革质全缘、表面光亮,叶面常迎向阳光照射的方向,因此,常绿阔叶林又有照叶林之称。

更多详细内容: 针叶林的外貌往往是单一树种构成纯林,立木端直,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分明。

主要由云杉属、冷杉属、落叶松属和松属的种类所组成,这些植物大多是针状叶,以适应生长季短和低温环境。

其中云杉和冷杉为耐荫树种,组成的群落较郁闭,林内较阴暗,常称为“阴暗针叶林”;而松树和落叶松为喜阳树种,组成的针叶林较稀疏,林内较明亮,则称为“明亮针叶林”。

由于各针叶林分布区受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影响不同,乔木的种类成分也有差别。

寒温带针叶林是由耐寒的针叶乔木为建群种所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又称北方针叶林或泰加林。

寒温带针叶林是寒温带典型的水平地带性植被类型,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北部,构成一条非常明显的针叶林带,其北部界线就是地球森林带的北界。

在中、低纬度海拔较高山地上,也有寒温性针叶林,构成山地垂直带的森林植被。

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地区大陆性气候特点很强,一般说来,夏季温湿,冬季十分寒冷而漫长,一年中月平均温度超过10℃以上的只有1~4个月,年较差可达100℃,年降水量300~600毫米,大多在夏季降雨,在积雪不多的地方常有厚冻土层。

欧亚大陆的寒温带针叶林分布面积自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经芬兰、苏联的欧洲部分,越乌拉尔山,经西伯利亚、中国黑龙江省北部,抵堪察加半岛,群落结构比较简单,组成种类也较单纯。

欧洲北部及西西伯利亚地区以常绿针叶林为主,其中具有典型西伯利亚树种,并具沼泽化现象的针叶林,是严格定义的泰加林。

欧亚大陆东部则以兴安落叶松占绝对优势,构成广阔的明亮针叶林区,间有少量云杉、冷杉和欧洲赤松林等。

欧亚大陆针叶林的北端主要是云杉和落叶松构成的稀疏针叶林,逐向冻厚过度。

中国的寒温带针叶林与欧亚大陆北部的针叶林有密切联系,有些建群种甚至相同;但仅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的针叶林属于地带性植被,为东西伯利亚明亮针叶林向南延伸的部分。

在其他中、低纬度山地的一定海拔高度上也分布有构成垂直带的山地寒湿性针叶林,因生境条件变异很大,组成树种不同,树种丰富旦多特有种。

如华北落叶松、四川红杉、黄果冷杉、雪岭云杉、青杆、樟子松、祁连山圆柏等。

北美洲的寒温带针叶林主要分布于阿拉斯加和拉布拉多半岛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联结这两个半岛的广阔地带,其群落结构较复杂,组成种类亦较丰富。

落叶阔叶林分布于北纬30°~50°的温带地区。

由于冬季落叶,夏季绿叶,所以又称“夏绿林”。

落叶阔叶林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

落叶阔叶林的乔木树种都具有较宽的叶片,叶上通常无或少茸毛,厚薄适中。

芽有包得很紧的鳞片,树干和枝桠也有很厚的树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境的结构。

更多详细内容:

古诗词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变得精致起来 这句话出自哪里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长期以来,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多注重于用说教或抓典型、树模范、大张旗鼓地搞宣传的方式进行养成教育,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却忽视了我国的精髓文化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

中华古诗词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理性美,沉积着一个民族不灭的精魂。

入选小学教材的古诗词更是精华之作,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可以塑造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言语习惯,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人格。

因此,本文从内容角度分析整理了小学教材中的古诗词,对其在养成教育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概述,并重点对生活习惯、言行习惯的养成作用进行了较为的深入研究。

一、小学教材中古诗词的归类分析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一)小学语文课标对古诗词学习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

在小学一、二年级明确要求学生能熟读、背诵60首简单的古诗,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0万字左右;三至五年级能再背诵60首古诗词,三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二)教材中古诗词的归类分析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是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出发编选的,虽然大都是一些五言、七言绝句,却极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养成学生良好言行习惯的功能。

下面,我们从内容方面来对这些古诗词进行分类,具体分析其在养成教育方面的作用。

1 .吟咏天成之美,阐发生活哲理日月、星辰、风云、雨露、山川、草木、花鸟、虫鱼,这一切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人类不仅要学会欣赏自然,更要学会在心灵上和大自然沟通,这样的美诗如杨万里的《小池》,骆宾王的《鹅》,贺知章的《咏柳》,孟浩然的《春晓》,王维的《鹿柴》,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叶绍翁《游园不值》等。

这些诗或描写动物,或描绘四时之景,或吟咏幽境别趣,写得生动、逼真,美不胜收。

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自然,领略天成之美,学习观察自然,从而养成保护自然的正确环境观。

还有许多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诗文,如李白的《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刘禹锡的《望洞庭》,杜牧的《山行》,白居易的《忆江南》等。

在这些诗词中,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吟唱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壮丽风光。

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之美,培养他们高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

还有许多诗人在吟咏唱叹时将至深至淳的生活哲理寓于诗词之中,如朱熹的《春日》,白居易的《草》,苏东坡的《题西林壁》,于谦的《石灰吟》,郑燮的《竹石》,陆游的《游山西村》等。

这些古诗用生动的形象和浅近的手法阐发了生活的哲理或自然发展的规律。

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养成勤于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2 .抒发至真情感,浸润纯洁心田寓民族精神于语言文化之中,是古诗的固有特色。

无论是借景抒情、咏物状景的名篇,还是托物言志、叙事明理的精品,无一不是诗人情深意浓的喷涌之作。

这如龚自珍的《已亥杂诗》,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李白的《赠汪伦》、《静夜思》,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孟郊的《游子吟》,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等。

这些古诗有的抒发在异族入侵、战争离乱中对故国的深深思念,表达收复失地、盼望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有的抒发游子对故乡的眷恋;有的表达朋友之间或亲人之间深厚、淳朴的感情。

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对亲人、朋友表达爱与感激之情的习惯。

爱国主义情感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

这些我们可以从李绅的《锄禾》、《古风》,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俞的《蚕妇》,范仲淹的《江上渔者》中得到认识。

这些古诗,有的赞美劳动,有的吟唱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勇敢,有的揭露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遭受的剥削。

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勤劳节俭、热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

3 .描写儿童生活古诗里有丰富的知识、有优美的景物、有动人的故事,而描写儿童生活则是一类视角独特的诗词。

诗人从一个成人的角度去观察儿童的生活、去感受儿童的快乐、去寻找儿童眼中的世界,如袁枚《所见》,胡令能《小儿垂钓》,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高鼎《村居》,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白居易《池上》等。

这些诗词通过捕捉儿童生活的一个场景,生动、逼真地刻画了儿童的天真和童心、童趣。

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促使学生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养成充满情趣的生活习惯。

4 .介绍生活常识、融汇民间风俗不少古诗涉及到天文地理、民风民俗,它们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激发他们的迫索兴趣,增强研究能力。

如林杰的《乞巧》,李商隐的《嫦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元日》,杜牧的《清明》等。

这些古诗应时应节而作,用精练的笔墨在介绍了传统的节日节气之后,或抒情、或议论,融生活于诗情。

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民风民俗,继承了传统文化,养成了结合生活进行有效学习的学习习惯。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虽然数量不多,篇幅不大,但每一首诗词都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健康习惯、劳动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重点来谈一谈小学教材中的古诗词在生活习惯、言行习惯上的养成作用。

二、古诗词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作用(一)体味古典诗词,以充满诗性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在入选小学教材的古诗词中,有一些描写日常生活的,不仅可以增加小学生的生活情趣,更可以帮助他们养成热爱生活的好习惯。

例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作品开篇就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清新明快而又充满着田园色彩的大环境,一所低矮的小茅草房,紧挨着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小溪的边岸还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环境幽雅恬淡,令人向往。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作品接下来写房子的主人,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喝了点儿小酒,亲昵地坐在一起唠家常,愉悦、温馨,充满了和谐与幸福。

在下阕,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写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

大儿子正在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子;三儿子年幼调皮,只知道玩,那玩也有其独有的特点,趴在小溪的边上剥莲蓬吃呢。

从短短的文字中,我们似乎望见了小溪两岸绿油油的庄稼,在草地里啄食昆虫的成群的小鸡,溪头大片的荷塘、田田的荷叶。

场面清新,人物形象鲜明,充满了浓郁的田园乐趣。

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虽然全词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面貌都鲜明的勾勒了出来,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画面。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这便是他们平时生活的真实显照,只是,生活在如此优雅环境中的人,有几个像诗人这样品味过如此悠闲的生活,发现过这样生活的美

阅读、学习这样的古诗,不仅让学生感受了诗中的美好生活,更教会了他们用诗性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生活,养成于“平淡无奇”中去品味生活之妙境的习惯。

诗人在用诗性的眼光去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点滴之美时,也用眼角的余光瞥到了别有情趣的“影子”。

小学古诗词中有不少绘“影”的佳品。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人夜泊建德江,通过对所见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思念家乡的愁苦心情。

末句写月“影”,江水润澈,波平如镜,水中月影润晰。

愁情满怀的诗人悠然间感到这“月影”是那么亲、那么近,伸手可掬。

同是一轮明月,到了身处异地的诗人眼中便成了家乡的故物,融入了浓浓的乡情。

这月影不但衬托了紧锁双眉低头思乡的游子形象,更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情调,而且使作品内蕴深涵,余味无穷。

这类富有生活情趣的诗还可以举出很多,如:“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杜甫《江村》)“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刘攽《新晴》)这些诗句都是写日常生活的,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用很平常的的语言表现出来,既简单,又很有情趣。

这类诗读多了,背多了,自己的情趣也会丰富起来,对生活的态度也会雅致起来。

(二)把握诗情画意,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随着这些口号的提出,人类环保意识正在觉醒,环保教育迫在眉睫。

培养小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当前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内容。

古典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起着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是保护水资源的教育。

王维《鸟鸣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句,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朗朗的吟诵中,一幅幅清新优美的山水图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样的诗情画意,带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一种心灵的震荡、一种思维的拓展。

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清泉和瀑布吗

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通过这种独特的对美景感受方式,可以激起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美好水环境的无限热爱,更激起了要保护好美丽的水环境的愿望,于无形中为学生养成随时随地保护水资源的习惯。

其次,是热爱花草树木,保护绿色环境的教育。

白居易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

贺知章《咏柳》吟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翠绿晶莹,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柳叶精巧细致。

诗人描绘出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美丽的姿态,并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了由衷的赞颂。

辛弃疾更是赞道:“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鸟好兄弟”。

试想:在高楼大厦、水泥工厂密集满整个世界之后,我们将到何处去欣赏这样的美景,将到何处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将到何处去寻找这“好兄弟”

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描写。

这些诗句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再次,培养学生维持生态平衡、热爱小动物的品质。

如骆宾王《鹅》中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一句,寥寥几字,将鹅的外貌、优雅地在水中游动的身姿描绘得栩栩如生。

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一只轻盈舞动的蜻蜓,只轻轻一“立”,便将初夏小池的柔美之象全部带了出来。

可见,这一只只灵动、欢跃的小动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多少情趣,为我们的心情带来了多少欢愉

面对万物复苏的春天,如今的我们只能以日历和路旁那一棵棵小树苗来感受春的气息,而孟浩然仅以一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就表现出了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诗中的鸟儿就像春的使者,带给了我们无尽的希望。

通过学习这样的古诗词,不仅让学生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更让他们懂得了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懂得了自然界不止需要人类,也需要其他的生物。

(三)立足古诗词积累,积淀文化底蕴古诗词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一个人诗词积累的多了,积淀丰厚了,人们就会从他不俗的谈吐和文雅的举止中感觉到一种特有的气质,一种超凡脱俗的“书卷气”。

苏轼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确实如此,一个饱读诗书、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人,即使身穿土布衣裳,也无法掩藏其内在气质之美。

正如一些家长所感慨:我们的孩子,正是需要用古诗词这一文化瑰宝来引领,让他们的精神境界变得精致起来,让他们的言行变得优雅起来。

也如杨再隋教授为《小学生必读古诗词80首》《序》中所言:“每一所小学都重视儿童(古诗)语言的积累,重视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就会陶冶儿童心性,建构校园文明,深扎文化之根,铸造民族之魂。

”古诗是古人写的,现代尽管已使用白话文,但在文章中恰当引用一些古诗词名言,文章会陡然生辉,跃上一个新台阶。

比如用“春风又度玉门关”为题,叙写当前党中央开发大西北,是十分形象贴切的;“小荷才露尖尖角”、“一枝红杏出墙来”也不再仅仅是诗人杨万里、叶绍翁笔下的小荷与红杏,现在人们已经常用来形容有才华的人初露锋芒;甚至在教育行人走人行道时,也树起了“慈母手中线,地上斑马线”的警示牌。

这随手捻用古诗句来表达的好习惯,多得益于平时的积累。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到事事吟诵。

吃饭、学习、运动、休息……构成了孩子五彩斑斓的童年,让古诗词渗进,孩子的童年又多了一份诗意。

面对一日三餐,我们会不由得诵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跨入校园,我们要牢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爬着楼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便会脱口而出;来到草地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天晚了,该睡觉了,还会念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瞧,一日行程,处处充满着诗意,童年的生活因诗而倍加精彩,悠然的谈吐因诗而光彩流溢。

古诗词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是古人从心灵中流淌出的动听乐章、描绘出的迷人画卷。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古诗词能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让人在现实生活中创造诗意。

”“诗词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变得精致起来”。

我们大概都有这种感受,来到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看到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秀美无比、名胜古迹无比雄壮、风花月雪无限热爱,正愁无法用词语赞美时,想到“两岸彼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这赞叹之余脱口道出的一句句古诗,描写的真是绘形绘韵,绘声绘色。

这些诗句不仅仅描绘了祖国山河之美,还让我们展开联想的翅膀,进入一个诗的境界。

在古诗词的学习积累过程中,它还可以成为教师和学生信息交流的一种有效载体。

例如,一位教师在作文批阅时用古诗给学生下评语,“杨琼,你的作文,犹如你的人,用‘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这句诗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你的妙笔生花,你的出口成章,真是班中的小才女。

你真是老师的骄傲,老师的得力助手,愿你今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学生们在教师的影响下也成为了小诗人,如“六一”儿童节那天,一位学生写了一首打油诗《致同窗》:“今逢喜事精神爽,笑看乾坤日明朗。

吾辈小生多努力,明日定上光荣榜。

”当然,小学生并不是对所有的古诗词都会理解地通明透彻,可以随时随地的用到言语谈吐上来,甚至可以说,他们对大部分古诗词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似懂非懂,但积累却并非没有益处。

我认为这些让学生似懂非懂的诗词,如优质的煤炭埋藏在学生的心底,总有一天会闪烁出智慧的火花。

正如国学大师南怀瑾所说:“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后在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运用出来。

”比如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学生还没有体验到远离家乡的思乡情,就很难真正地理解它的含义,但把它背下来,将来学生长大离乡,不仅会“顿悟”小学时所学的李白诗句的浓浓思乡情,还会情不自禁地用此诗句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余秋雨说得好,“在孩子们尚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诗文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

本人10 岁左右背了不少诗文,直到40多岁能够较深刻地回味这些诗文的含义时,禁不住万里漫游来寻找诗文描述的实地,真是感概无限。

”古典诗词的言语养成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它可以跟随学生的一生,并且随时随地表现出来。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个性品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入选教材的精致绝伦的古典诗词,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无形中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应扎扎实实地抓好古诗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小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