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名人故居感言

04-29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参观名人故居综合有感100字

• 一个人要经过许情,有的转瞬即逝,有刻骨,永世难忘,而且时间过得越印象就愈加深刻.比如这次上韶山,参观毛泽东故居,是此行的目的。

• 毛泽东故居是一座泥砖的平房,背倚苍松翠竹,面临清澈荷塘,是南方常见的普普通通的农家住房,里面的小木床、煤油灯、土炉灶等,一切都朴实而清幽。

这里依山傍水,环山围绕,青松郁郁,翠竹婆娑。

这就是世界伟人毛泽东诞生之地,是人们把它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革命的“圣地”!当我们参观完故居,走出故居,展现眼前的是满眼绿色,大自然的气息使我们心旷神怡,让我们领略到“圣地”灵气和岁月的记忆。

•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虽然已远逝,但他的丰功伟绩永存,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四年了。

八十年前,中国正处在风雨如磐,长夜难明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

在这个时候,人们多么渴望有一个坚强的政治力量,一个伟人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毛泽东就是在这个时代下诞生的。

80年来,我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有过挫折,有过失误,但谁也无法否认,成就是巨大的,业绩是辉煌的。

在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使我们从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变为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缔造了一个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党和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务,在 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继续推动中国历史向前发展。

尽管在探索中有曲折甚至有严重失误,但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我们要坚持毛泽东思想,要完整地准确地把握它的精神实质,把握它的活的灵魂,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宝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永远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

• 抚今追昔,我由衷地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

如果没有它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今天的改革开放。

如果没有毛主席、共产党,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活。

在这次全系参观毛泽东故居的活动过程中,我们瞻仰毛主席故居,重温他老人家写下的字字句句,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深切地感到共产党的伟大、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作为一名普通学生,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该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首位,而现在做为学生的我们,首要的就是学习,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 短短的一天韶山游结束了。

这一天让我获益颇多。

我觉得自己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这位伟人。

一个人之所以伟大不是他为自己得到了什么,而是为别人做了些什么。

他不但是伟人,一个万人敬仰的大英雄,而且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儿子,一个简单过着清贫生活的平凡人,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平凡衬托出了他的不平凡,此时主席已从一位伟人的形象变成了我心目中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了。

最后我还是想以主席的诗词作为结尾:“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同学们努力吧,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今朝的风流人物

参观探访名人故居的意义

【第1句】:能了解该名人的事迹;

【第2句】: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

【第3句】: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我们能学到名人的精神;

【第4句】:增进我们对祖国和党的热爱,培养我们的爱国热情和精神。

北京名人故居作文不少于500

我觉得上海可以参观的名人故居也就是类似鲁迅故居(可以和鲁迅公园一起参观)、孙公馆孙中山故居 香山路7号,是一座欧式两层花园建筑 宋庆龄故居 淮海中路1843号 船形德式建筑 张闻天故居 闻居路50号 为典型的浦东三合院农舍 毛泽东寓所 安义路63号 是石库门建筑 毛泽东故居 威海路583弄

【第5句】:

【第7句】:9号 是石库门建筑 瞿秋白故居 山阴路133弄12号 是石库门建筑 鲁迅故居 山阴路132弄9号 一幢红砖红瓦的3层楼房 蔡元培故居 华山路303弄16号 欧式小洋楼 周公馆 思南路73号 是西班牙建筑风格的3层花园楼房 蒋介石寓所 东平路9号 英国式花园别墅,现为上海京剧院 丁香花园---李鸿章寓所 华山路849号 英国砖木式结构建筑 张学良故居 皋兰路1号西班牙的花园洋房 郭沫若寓所 溧阳路1269号 陈毅寓所 汾阳路150号 黄炎培故居 淮海中路1285弄24号

爱我家乡,走近名人,了解历史。

参观林伯渠故居有什么意义

去了三奶奶、二爷爷家后,小舅就把我和爷爷好婆送到了湖南临澧县修梅镇的姑婆家。

  吃过午饭,我们所有人都搬着一个小凳子坐在庭院里聊天。

小舅说:“中国共产党德高望重的重要领导人林伯渠的故居就在姑婆家旁边的一个村子里。

”听到这儿,我对这条“新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央求小舅开车带我去看看。

“好,我们出发吧。

”我坐在车里,手上拿着照相机,心里“扑扑”直跳。

林伯渠的故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林伯渠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不一会儿,我们到了。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尊高大的林伯渠铜像。

铜像上的林爷爷眼睛凝视着远方,戴着一副充满智慧的眼镜,手里杵着一根拐杖。

在他身后,一棵腰围约4米的千年古柏巍然屹立。

据说,林爷爷小时候就在这棵古柏下练武呢。

  故居座北朝南,为三进,每两进之间设一天井,建筑面积857平方米。

后堂屋“九牧世家”之匾牌,高悬梁上。

整个建筑古朴典雅,且“诗礼伴家”之气息浓厚。

故居内开设六个陈列室、陈列林伯渠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图片、照片和文物资料。

一派庄重肃穆的气象。

  林伯渠(1886。

3。

20—1960。

5。

29),原名林祖涵,字邃园,号伯渠,出生于湖南安福(今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一个普通的乡村家庭,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之一,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和吴玉章并称为中共五老。

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林伯渠总是跟着进步的方向走,在危难的关头,总是和广大人民站在一起。

林伯渠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得到了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由衷的敬仰和爱戴。

  作为林爷爷的“老乡”,我感到十分骄傲、自豪。

当年战斗年月的风风雨雨仿佛又重现在我的眼前。

我们要把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发扬光大,不辜负革命前辈的期望。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名人故事会堂——流动的故事会活动感想

人们皆知孔子,皆知孔子的文化,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人们皆知的圣人。

为了感受儒家文化,暑假期末,爸爸妈妈、我和姨姥爷,小叔叔到山东曲阜参观了著名的孔庙。

  孔庙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范。

  首先我们来到了孔庙的第一道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万仞宫墙”这四个醒目大字,这四个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笔。

是为了形容孔子的学问高深,赞颂孔子学问有一万个八尺那么高。

  来到了第二道门,上悬“金声玉振”四大字。

此坊建于明代,为表达孔子学问精湛而完美,如同奏乐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完整无缺。

此碑是孔庙的起点,踏过了这一道门才真正的进了孔庙。

  接着往前走,就到了壁水桥。

壁水桥是模仿北京的金水桥构造而成。

在这里导游叔叔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壁水桥的典故。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游孔庙,由坤和纪晓岚两大臣陪同,在当时,纪晓岚为讨好乾隆皇帝,在乾隆上桥时,要高呼一声:步步高升。

下桥时,也要高呼一声:代代相传。

乾隆龙心大悦,直赞纪晓岚机智过人。

从此,壁水桥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寓意,从中间的那个玉道向上走表示步步升高,站在最顶端左右望望表示人财两旺,向下走表示代代相传。

听到了导游叔叔详细的讲解,我不由地走上了壁水桥中间的玉道上,到了中间顶端左右望望,然后一步步的地走下桥,就这样我反反复复走了好几趟。

  在此,我真心的祝愿我的亲人、老师还有朋友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工作顺利。

希望自己的成绩能够步步升高。

  壁水桥向北走,就到了 “弘道门”,这道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当时的孔庙大门。

清雍正七年根据《论语》“人能弘道”而命名,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

  再往前走,就到了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

这座大殿是我国现存的巨大古建筑之一。

这个殿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正面的那十根石柱,那十根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气势磅礴,每根柱上都雕刻有两条巨龙,飞腾于云彩之中,两龙间有一个宝珠,故名称为“二龙戏珠”。

  正前方立着孔子像,那是个身穿皇袍的孔子像。

之所以立一个身穿皇袍的孔子是因为人们很尊敬孔子,把他当成皇帝一般的尊敬,所以才立一个这样的孔子像。

”  沿途返回,路旁的柏树有的青翠,有的已苍老,前方的一棵柏树立在那里,青翠欲滴。

  “它是孔子亲手植的一棵柏树,另一棵柏树已枯老,只留下了这一棵完好的树。

”导游叔叔说道。

  看着路旁的柏树,我流连其中,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想着想着,出了门口,我的遐思也停止了,回到现实。

我恋恋不舍的再次瞻望孔庙,心中澎湃起来,我感叹孔子的伟大,也感叹曲阜孔庙这座祖先给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通过游览曲阜孔庙,让我了解到了古代圣人很多的知识,学到了怎样孝敬长辈,尊敬父母,让我开拓了视野,感受到了儒家文化。

这些丰富的知识比金钱更为宝贵。

它将让我一生受用不尽。

蒋介石故居和老舍故居是重庆的名人故居吗

不是蒋介石故居位于南锣鼓巷地区中北部,南依前圆恩寺胡同靠菊儿胡同。

此于清代后期,原为清代庆亲王奕劻次子载旉府,因赌博输给他人,后被一法国人购得,并在此建立中法企业的办公处。

抗战胜利后,成为蒋介石的行辕。

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共产党华北局所在地,曾为南斯拉夫驻华使馆。

现归友好宾馆使用。

老舍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

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后住过的地方共有十处 , 其中解放前九处 , 解放后一处。

乃兹府丰盛胡同 10 号(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 19 号)是解放后居住的地方,直至辞世 , 老舍先生在这里住的时间最长,长达16年,人生成就最辉煌。

名人中学时代的回忆名言以及发现思考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

他在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毛主席怎样读书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21日 17:18 特殊爱好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

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

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

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

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

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

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

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

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

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认真地学,反复地读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

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

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

《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

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

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读,五十年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

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

《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

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画。

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

无所不读 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

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历史方面的书籍是比较多。

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毛主席都非常爱读。

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直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广泛涉猎。

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

他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也读得很多。

他是一个真正博览群书 鲁迅嚼辣椒驱寒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21日 17:21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拾贝壳的孩子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21日 17:14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一向反对死读书,滥读书。

当时社会上有些人,学了一门知识赶学另一门知识,没一刻停息,只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却没时间锻炼自己的思想。

结果,知识是学了些,智力却很少增长。

卢梭对此很看不惯,就在他著的《爱弥尔》一书中说,这种人“就好比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贝壳,可是看到其他的贝壳时,他又想去拾,结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乃至拾一大堆贝壳不知道选哪一个好的时候,只好通通扔掉,空着手回去。

” 是当国王还是读书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21日 17:13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

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

看法:中学时代很重要,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要好好把握

读名人读书事例的感想。

( 事例+感想 ) 500字左右

巴金的读书方法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

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

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

我的脑子不肯休息。

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

这样有许多好处:(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

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

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

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

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

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

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

”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温故而知新。

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

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

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

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顾炎武自督读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

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

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

”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

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

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

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

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毛主席怎样读书

特殊爱好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

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

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

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

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

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

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

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

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认真地学,反复地读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书、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

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

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

《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

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

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讯,五真正十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

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

《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

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

不动笔墨不看书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