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名句赏析

08-15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第1句】: 千古名句赏析并翻译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逍遥---充分享受自由的智慧。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想让自己获得自由。

但真正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因为人总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约束,可有的人很快乐,有的人却郁郁寡欢,为什么呢?因为人的胸怀有“大小之辨”,思想境界有高低之分。“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如果自己服从天地的客观规律,体察事物中的微细变化,将眼光投向无穷的宇宙空间,那么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影响到你(我)呢?所以,想达到逍遥的境界,就必须在精神上释放自己,这样才可以获得真正的自由。

【第2句】: 古文古诗名句赏析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圆田居》陶渊明赏析: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但他并不抱怨。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陆游赏析:这是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

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涵着生活的哲理。(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杜甫赏析: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晴川历历汉阳数,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崔颢赏析: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崔颢赏析:“乡愁” 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尾联点题,由上联的转写实景而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赏析: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向 “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赏析:诗人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

诗句借用自然风光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相见欢》李煜赏析:“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

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李煜赏析:以丝喻相思,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赏析:气象极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 “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都恰到好处。

“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被分割的画面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1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李白赏析:这两句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两句中的第二字练得好。

“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写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

(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赏析:诗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1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王安石赏析: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具有普遍的意义。(1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王湾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了。(15).造华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望岳》杜甫赏析:这是更作一番仔细观察后写出来的,是说大自然造物者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景色。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赏析:此二句写雪后美景。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1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赏析:“曲”、“幽”、“深”,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此而句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光照中的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1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赏析: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组成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

此二句一说内心状态,一说外部表情,把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深厚感情表现得格外真切。(19).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李清照赏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

“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陶潜赏析:此二句妙在自己无心见山,然悠悠远望,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2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寄张丞相》孟浩然赏析:意思是蒸腾的水气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似的。

此二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2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苏轼赏析: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

【第3句】: 【古代诗歌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名句赏析你喜欢那句

NO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沙场将士的坚定与视死如归的决心,可佩可敬.NO2:赢得生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一生功名,赫赫战功,终归于尘土,英雄老去的悲哀和凄凉.NO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杨康就是取名于靖康耻,我们都赞岳飞一声英雄,或者敬称岳爷爷,民族气节直灌天地.NO4:念天地之悠悠,独创然而涕下.这里有一个形象思维的赏析,诗中的形象思维已不局限于诗人自己,而是扩充到了像诗人那样不得重用,怀才不遇的志士,自古以来,就有壮志难酬之声,古亦如此,今亦如此.NO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NO6: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老杜又一次在家国之思中潸然泪下,怎让人不感伤?NO7:夙夜忧叹(出师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NO8: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当年意气,当年勇.。

【第4句】: 名人名言赏析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事务巨细,事必躬亲 学习学习]名言警句精选(音序排列) B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僮巢慌?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富贵不能*,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

(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L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M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

【第5句】: 古诗名句赏析

古诗学习,重在感悟与品味。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几乎各省市的中考试题中都涉及诗词赏析类的内容。

我们赏析时可从不同角度为切入点,就诗句的思想情感、表现内容、修辞手法、字词锤炼等方面的一点或几点加以品味,以获得较高的得分点。下面浅举几例以供大家参考: 【第1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此二句脱胎于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若比邻”句,却又与之有所不同。本句主要强调友人之间重在知心,即使远隔天涯,也会犹如近邻一般。

诗句气势浑雄,豁达豪放,感情积极向上,令人振奋。它一扫送别诗篇黯然销魂之境,成为千古传诵的送别名句。

【第2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唐王湾 《次北固山下》 此二句是至今流传,脍炙人口的佳句。

它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景象:天将明未明之际,江面上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江南的物候已带来春的气息。而今,这两句又被赋予新的内涵——海日生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江春跨入旧年,将赶走严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这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规律。

诗句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情绪,在感染读者的同时又带来极高的艺术享受。 【第3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之塞上》 这两句展现了诗人超凡的艺术思维。塞外荒漠,无边无际,以致烽火台升起的一股浓烟就格外的引人注目;九曲黄河,横亘大漠,红通通的落日挂在长河之上显得又大又圆。

这里一“直”一“圆”,颇有意味:“直”字表现出孤烟的强劲、挺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易引人伤感,一个“圆”字,却又带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诗人以粗犷雄健的线条勾勒出塞外独特壮美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深远。

难怪清人王国维曾称赞其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第4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春望》 此二句主要是写离乱之感。春天的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是想到国破的时事,想到离别的悲哀,花也仿佛为之“溅泪”,鸟也似乎为之“惊心”,自己更是伤怀落泪了。

这里作者运用移觉的手法,触景生情,然后又移情于花鸟,使得诗中表达的情感与眼前之景交融起来,真正达到令人悲痛欲绝的境界。 【第5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雪景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赞颂的对象,历史上也流传下来许多写雪的名句,而此二句则堪称是写雪名句当中的名句。诗人用盛开的梨花来比喻满树的雪花,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北国冰雪风光图画。

一个“忽”字,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惊喜之情:荒凉的北国,经过一夜的银装素裹,让早起赏雪的诗人仿佛置身于梨花盛开的江南一样愉悦、惊喜!这两句诗想象神奇,情感起伏跌宕,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与想象。 【第6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这是描绘早春的一个写景名句。一场细雨洒过长安,街道上就像被酥油滋润过一般;远看草色青青,走到近处却看不出什么颜色了。

第一句妙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雨朦胧、街道润泽的情态;第二句仿佛让人看到细雨飘过的田野上,草芽初现浅淡的青青之色,带了了早春的气息。诗人观察入微,感受细腻,角度新奇,令人叹为观止。

初中古诗名句赏析集 七年级上册 【第1句】:《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哪一天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深夜秉烛长谈,诉说我在巴山这天晚上看雨时想念你的心情。 以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增添重聚时的乐,虚实相生,情景相融,余味无穷。

【第2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四海之内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邻。

勉励友人,勇敢地踏上征途,表现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一洗以往送别诗的酸楚情调,豁达乐观,意境开阔。

【第3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侧畔有干帆竞发,病树前头有万木逢春。

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作者以达观的态度来面对世变,劝诫友人不必为自己的境遇而忧伤,表现了诗人振作的精神。蕴含了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的客观规律。

( )引用典故,描写了阔别归来人事全非,表现了诗人无限怅惘的心情。 【第4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突发奇想,将明月拟人化,借月传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人想到:我还是把自己的一片愁心托付给这皎洁生辉的明月,让它随风飘到远在夜郎以西的友人身边去吧!寄托诗人思念友人的殷殷深情。

【第5句】:《登飞来峰》:“不畏浮云望眼,只身在最高层。”蕴含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第6句】:《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的雄姿,引发诗人登临高峰的愿望,他要临绝顶,将天下群山尽快收入眼底。

泰山的隽秀磅礴之气与诗人凌云壮志之豪情自然地溶为一体,情景交融,浑然天成。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运用拟人写泰山神奇秀丽的。

【第6句】: 唐诗名句赏析

【第1句】:"名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出自王维《山居秋暝》.四句写秋日傍晚雨后山村的景色:皎洁的月亮从松树间照射下来,一股清泉在山石上缓缓流淌.夜归的浣女在竹林中嬉闹,捕鱼的小船在湖中的莲叶间穿行.意境优美恬静而不死寂.静中有动,以动衬静,静喧合一,颇具禅趣.诗人笔下景物,如苍劲的松树,柔和的月光,汩汩的请泉,丛丛翠竹,叶叶青莲,嬉嬉浣女及莲叶间滑行的渔舟等,虽未穷形尽相,然皆可唤起视觉形象,着壁成绘.在景物的布局上,作者也做了别具匠心的安排,从明月至渔舟,是按流水的方向来进行布局的,这就造成一种完整,和谐的画境.语言清新疏淡,没用一个色彩词,就像一幅素雅的的水墨画.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山居秋暝》可谓"诗中有画"的代表作.【第2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出自李白《将进酒》.两句是李白最负盛名的诗句之一.李白此时离开长安已近十载,年逾半百,岁月无多,又适逢朋友聚会,故诗中流露出浓重的及时享乐情绪.但是李白的用世之心一直未泯,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何李白如此自信 这一方面有对自己才华和强大生命力的自许,有受儒家思想影响所致的历史使命感("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同时也与开元以来奋发自信的时代氛围——"盛唐气象"——的熏染有关.至于"千金散尽还复来",则反映出诗人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之时对金钱都能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视之,驱使金钱而不被金钱所驱使.自信,潇洒是这两句千古名句的灵魂,也是它脍炙人口的魅力所在.【第3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自杜甫《蜀相》.上句通过刘备三顾草庐,侧面描写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下句一"开"一"济",正面写诸葛亮辅佐先,后二主的耿耿忠心.前句从刘备器重的角度写,后句从诸葛尽忠的角度写,这就在赞美诸葛亮雄才大略和忠贞品格的同时,又表现了君臣际遇,鱼水相得的关系.此前不久,担任左拾遗的杜甫因上书言事而遭贬;在平息"安史之乱"的过程中,肃宗猜忌功臣,信任宦官,致使兵力占绝对优势的唐军惨败于叛军手下.写历史上君臣之间的鱼水关系,正是有感于现实生活中君臣关系之不正常,同时亦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第4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出自白居易《长恨歌》.杨贵妃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白居易对杨氏之美有相当出色的描写.她不仅天生丽质,且有迷人的风韵.此两句写贵妃的第一次亮相,先从正面作神态细节的刻画,再用其他宫女作侧面衬托.于正面描写,作者抓住最能传神的"眸"字及动感十足的"回"字来落笔,把杨玉环含情脉脉,似羞还顾,笑靥如花,千娇百媚的神韵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六宫粉黛无颜色"则以唐玄宗之眼为视角,既以"六宫粉黛无颜色"衬托出杨玉环倾城倾国之貌,亦写出了玄宗宿愿得偿的惊喜与满足,十分传神.【第5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出自白居易《长恨歌》.两句写"安史之乱"爆发.对于"安史之乱"这一重大事件,诗人只用"渔阳鼙鼓动地来"暗示,笔法之简练,手法之巧妙令人惊叹.这两句不仅交代了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而且把唐玄宗获得安禄山叛乱消息的时间,地点安排在他与杨玉环在骊山寻欢作乐之时,意味深长,发人深思.作者褒贬之意,不言而喻,可谓春秋笔法.【第6句】:"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出自白居易《长恨歌》.这是写形势好转,避难四川的唐玄宗回到长安城西门外时的情形."君臣相顾尽沾衣",不是喜极而泣,也不是悲喜交集,而是物是人非,前路茫茫的悲戚.玄宗入蜀后,留守长安的肃宗在灵武即位,而封玄宗为太上皇.如今玄宗所乘坐的虽然还是"龙御",但大唐江山已换了主子,局面已无法由他来控制了."信马归"三字,极有表现力,"勒马的缰绳已失",当然只好如浮萍飘絮,任凭命运的安排了.【第7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白居易《长恨歌》.在《长恨歌传》中"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白居易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来表述,反映出"史笔"与"诗笔"的区别.生动准确的比喻,深刻的内涵和精致的句法,更使它脍炙人口."比翼鸟","连理枝"已成为忠贞不渝爱情的象征. "比翼鸟","连理枝"的意象含有平等的意味(比翼鸟是传说中的鸟,据说其鸟一目,一翼,须雌雄合体才能飞翔),使李杨"爱情"升华到新的境界,甚至带有现代性爱的性质.不过在白居易的思想中是不可能有男女平等的观念的,这显然是"形象大于思想"产生的效果.就李杨的关系来说,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恩宠"与"被宠".【第8句】:"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出自李煜《浪陶沙》(帘外雨潺潺).《浪淘沙》所写,是暮春时节清晨,已成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李煜对昨夜"南柯一梦"的回味与咀嚼.失去的东西更觉可贵.李煜在位十五年,从未以国事为念,"一晌贪欢"的"贪"字即可为昔日的李煜写照.如今梦醒, 凭栏远迢, "三千里地山河"已变成赵家天下,李煜此时也似乎真正有了"君王"的角色意识."独自莫凭栏"语极沉痛;"无限江山,。

【第7句】: 古诗名句赏析

朝代:【南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言绝句】诗词原文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 示:教导。

子聿(yù ):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开始。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表示程度,极,最的意思。 浅:肤浅,浅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躬(gōng)行:亲自实践。

诗意 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

中心思想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 解说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

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这是一首哲理诗,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且意境深远,余味无穷。 送给儿子的诗 子聿是陆游的儿子。

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却浑然忘我置之脑后,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毅然挥就了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满怀深情地送给儿子,这是流传千古的第3首。

诗的前两句,作者讲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只有少年时加倍努力,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他从古人做学问入手,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清新,如沐春风。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第二句阐述了做学问应当持之以恒的道理,同时也强调“少壮工夫”的重要性。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此乃言切切,情深深。 诗的后两句,作者谈从书本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他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不凡的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嘴到”,这是学者的一种“躬行”,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他的独到见解,不仅在古代,对做学问、求知识之人是宝贵的经验之谈,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仍然具有较强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学习的道理。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

“遗”,即保留。“无遗力”,毫无保留,竭尽全力以赴。

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

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

“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眼见为实。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不要死读书,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使我们在理性的思辨中,得到教益。《冬夜读书示子聿》翻译:古人做学问是都是全力以赴的,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