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醒悟感言
乔布斯是如何克服他一生中碰到过的挫折的
乔早年照片(23张)斯出生在美国旧金山。
刚刚出生,就被在美国旧金家餐馆打工的父亲与潇洒酒吧管理员的母亲遗弃了。
幸运的是,一对好心的夫妻收留了他。
虽然是养子,但养父母却对他很好,如同亲子。
学生时代的乔布斯聪明、顽皮,肆无忌惮,常常喜欢别出心裁地搞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恶作剧。
不过,他的学习成绩倒是十分出众。
当时,乔布斯就生活在后来著名的“硅谷”附近,邻居都是“硅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职员。
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乔布斯从小就很迷恋电子学。
一个惠普的工程师看他如此痴迷,就推荐他参加惠普公司的“发现者俱乐部”。
这是个专门为年轻工程师举办的聚会,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厅中举行。
就在一次聚会中,乔布斯第一次见到了电脑,他开始对计算机有了一个朦胧的认识。
在上初中时(1976年),乔布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与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见面,两人一见如故。
斯蒂夫·沃兹尼亚克是学校电子 乔布斯俱乐部的会长,对电子有很大的兴趣。
19岁那年,乔布斯只念一学期就因为经济因素而休学,成为雅达利电视游戏机公司的一名职员。
借住朋友家(沃兹家)的车库,常到社区大学旁听书法课等课程。
1974年,他赚钱往印度灵修,吃尽苦头,只好重新返回雅达利公司做了一名工程师。
安定下来之后,乔布斯继续自己年少时的兴趣,常常与沃兹尼亚克一道,在自家的小车库里琢磨电脑。
他们梦想着能够拥有一台自己的计算机,可是当时市面上卖的都是商用的,且体积庞大,极其昂贵,于是他们准备自己开发。
制造个人电脑必需就是微处理器,可是当时的8080芯片零售价要270美元,并且不出售给个人。
两个人不灰心,仍继续寻找,终于在1976年度旧金山威斯康星计算机产品展销会上买到了 年轻时的史蒂夫·乔布斯与比尔·盖茨摩托罗拉公司出品的6502芯片,功能与英特尔公司的8080相差无几,但价格只要20美元。
带着6502芯片,两个狂喜的年轻人回到乔布斯的车库,开始了自己伟大的创新。
他们设计了一个电路板,将6502微处理器和接口及其他一些部件安装在上面,通过接口将微处理机与键盘、视频显示器连接在一起,仅仅几个星期,电脑就装好了。
乔布斯的朋友都震惊了,但他们都没意识到,这个其貌不扬的东西,会给以后的世界带来多大的影响。
但是精明的乔布斯立即估量出这种电脑的市场价值所在。
为筹集批量生产的资金,他卖掉了自己的大众牌小汽车,同时沃兹也卖掉了他珍爱的惠普65型计算器。
就这样,他们有了奠基伟业的1300美元。
1976年4月1日[5]那天,乔布斯、沃兹及乔布斯的朋友龙·韦恩(Long Wayne)做了一件影响后世的事情:他们三人签署了一份合同,决定成立一家电脑公司。
随后,21岁的乔布斯与26岁的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在自家的车房里成立了苹果公司。
[6]公司的名称由偏爱苹果的乔布斯一锤定音——称为苹果。
后来流传开来的就是那个著名的商标——一只被人咬了一口的苹果。
而他们的自制电脑则被顺理成章地追认为“苹果I号”电脑了。
早期发展 但在开始的时候,“苹果”机的生意却很清淡,毕竟它是一个全新的东西,除了对电子感兴趣的人,谁知道这个东西会有什么 乔布斯(左)用处,而原先对“苹果一号”感兴趣的朋友们现在开始持观望态度,等待更好的“苹果II号”的出台。
一个偶然的机遇给“苹果”公司带来了转机。
1976年7月,零售商保罗·特雷尔(Paul Jay Terrell)来到了乔布斯的车库,当看完乔布斯熟练地演示电脑后,他认为“苹果”机大有前途,决意冒一次风险——订购50台整机,但要求一个月内交货,乔布斯喜出望外,立即签约,拍板成交,这可是做成的第一笔“大生意”。
时间太仓促,任务又繁重,乔布斯和沃兹冒着酷暑,没日没夜地干了起来,为了公司的生存,他们豁出去了。
他们每天几乎都在挥汗如雨、顽强拼搏中度过,每周工作66小时。
终于在第29天他们奇迹般地完成了任务,把50台“苹果”电脑如数交给了商人特雷尔。
50台整机在特雷尔手里很快销售一空,有了良好的开始。
“苹果”公司名声大振。
开始了小批量生产。
乔布斯和沃兹开始意识到,他们的小资本根本不足以应付这急速的发展。
乔布斯后来回忆道:“大约是在1976年秋,我发现市场的增长比我们想象的还快,我们需要更多的钱。
”为此,他们分头去找资金支持,包括沃兹就职的公司惠普,但遗憾的是,这些公司都没意识到这其中蕴藏的商机和市场。
机遇往往垂青努力的人。
1976年10月,百万富翁马尔库拉慕名前来拜访沃兹和他们的车库工场。
马尔库拉是位训练有素的电气工程师,且十分擅长推销工作,被人们称为推销奇才。
由于在股票生意上发了财,他很早就选择了退休的 乔布斯生活。
但看到这两个年轻人的新产品,马尔库拉决心重操旧业,帮助他们把公司大张旗鼓地办起来。
他主动帮助他们制定一份商业计划,给他们贷款69万美元,将自己的命运与两个年轻人联系在一起。
有了马尔库拉这样行家里手的指导,有了这笔巨资,“苹果”公司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了。
1977年4月,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计算机展览会在西海岸开幕了。
为了在展览会上打出名声,乔布斯四处奔走,花费巨资,在展览会上弄到了最大最好的摊位。
更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苹果II号样机,它一改过去个人电脑沉重粗笨、设计复杂、难以操作的形象,以小巧轻便、操作简便和可以安放在家中使用等鲜明特点,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
它只有12磅重,仅用10只螺钉组装,塑胶外壳美观大方,看上去就像一部漂亮的打字机。
人们都不敢相信这部小机器竟能在大荧光屏上连续显示出壮观的、如同万花筒般的各种色彩,“苹果II”机在展览会上一鸣惊人,几千名用户拥向展台,观看、试用,订单纷纷而来。
1980年,《华尔街日报》的全页广告写着“苹果电脑就是21世纪人类的自行车”,并登有乔布斯的巨幅照片。
1980年12月12日,苹果公司股票公开上市,在不到一个小时内,460万股全被抢购一空,当日以每股29美元收市。
按这个收盘价计算,苹果公司高层产生了4名亿万富翁和40名以上的百万富翁。
乔布斯作为公司创办人当然是排名第一。
1983年,Lisa数据库和Apple Iie发布,售价分别为9998美元和1395美元。
Apple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公司。
但是Lisa的发布预示了苹果的没落,一台不合实际、连美国人都嫌贵的电脑是没有多少市场的,而Lisa又侵吞了Apple大量研发经费。
可以说苹果兴起之时就是其没落开始之时。
史蒂夫·乔布斯[7] 因为巨大的成功,乔布斯在1985年获得了由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
然而,成功来得太快,过多的荣誉背后是强烈的危机。
由于乔布斯经营理念与当时大多数管理人员不同,加上蓝色巨人IBM公司也开始醒悟过来,也推出了个人电脑,抢占大片市场,使得乔布斯新开发出的电脑节节惨败,总经理和董事们便把这一失败归罪于董事长乔布斯,于1985年4月经由董事会决议撤销了他的经营大权。
乔布斯几次想夺回权力均未成功,便在1985年9月17日愤而辞去苹果公司董事长。
史蒂夫的出走,使他更加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吸收教训,也为今后重回Apple并拯救它做好准备,辞职几天后,乔布斯又创办了“NeXT”电脑公司,继续开始他的事业之旅。
乔布斯一生经历多少次挫折
要有时间和大致内容。
我认为最重要的只有2次:
【第1句】:被亲生父母遗弃,极大的影响了乔布斯的性格(他本人是不承认受到这件事情的打击的,而的作者却认为乔布斯性格中极强的掌控欲正是来源于这个童年阴影的影响)。
【第2句】:1985年,由于销售不理性,被苹果撤销了乔布斯在公司的经营权,乔布斯愤怒之下离开了苹果。
这件事对乔布斯打击非常大,后来在他著名的演讲也提起了曾为此事心灰意冷,但后来吸取了教训,创办了Next,并成功地重新入主。
中国俗语说的,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找回场子。
乔布斯的生平经历有什么
1955年2月24日,史蒂夫·乔布斯出生在美国旧金山,刚刚出生,就被心狠无情的在美国旧金山一家餐馆打工的父亲与潇洒派的酒吧管理员的母亲无情地遗弃了。
幸运的是,一对好心的夫妻收留了这位可怜的私生子。
虽然是养子,但养父母却对他很好,如同亲子。
学生时代的乔布斯聪明、顽皮,肆无忌惮,常常喜欢别出心裁地搞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恶作剧。
不过,他的学习成绩倒是十分出众。
当时,乔布斯就生活在著名的“硅谷”附近,邻居都是“硅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职员,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乔布斯从小就很迷恋电子学。
一个惠普的工程师看他如此痴迷,就推荐他参加惠普公司的“发现者俱乐部”。
这是个专门为年轻工程师举办的聚会,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厅中举行。
就在一次聚会中,乔布斯第一次见到了电脑,他开始对计算机有了一个朦胧的认识。
在上初中时,乔布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与比他年长5岁的沃兹见面。
沃兹是学校电子俱乐部的会长,对电子也有很大的兴趣。
两个人一见如故,8年后他们创办了苹果电脑公司。
19岁那年,刚念大学一年级的乔布斯,突发奇想,辍学成为雅达利电视游戏机公司的一名职员。
没过多久,年轻而不安分的他又对佛学产生了兴趣,连工作也不要了,飘洋过海去印度追随大法师修行练功。
这次结果可想而知,不但没有学成佛,路上还吃尽苦头。
他只好重新返回雅达利公司做了一名工程师。
安定下来之后,乔布斯继续自己年少时的兴趣,常常与沃兹一道,在自家的小车库里琢磨电脑。
他们梦想着能够拥有一台自己的计算机,可是当时市面上卖的都是商用的,且体积庞大,极其昂贵,于是,他们准备自己开发。
制造个人电脑必需就是微处理器,可是当时的8080芯片零售价要270美元,并且还不出售给未注册公司的人。
两个人不灰心,仍继续寻找,终于在1976年度旧金山威斯康星计算机产品展销会上买到了摩托罗拉公司出品的6502芯片,功能与英特尔公司的8080相差无几,但价格却只要20美元。
带着6502芯片,两个狂喜的年轻人回到乔布斯的车库,开始了自己伟大的创新。
他们设计了一个电路板,将6502微处理器和接口及其他一些部件安装在上面,通过接口将微处理机与键盘、视频显示器连接在一起,仅仅几个星期,电脑就装好了。
乔布斯的朋友都被震动了,但他们都没意识到,这个其貌不扬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会给以后的世界带来多大的影响。
但是精明的乔布斯立即估量出这种自制电脑的市场价值所在。
为筹集批量生产的资金,他卖掉了自己的大众牌小汽车,同时劝说沃兹也卖掉了他珍爱的惠普65型计算器。
就这样,他们有了奠基伟业的1300美元。
1976年愚人节那天,乔布斯、沃兹及乔布斯的朋友龙·韦恩(Long Wayne)做了一件影响后世的事情:他们三人签署了一份合同,决定成立一家电脑公司。
公司的名称由偏爱苹果的乔布斯一锤定音——称为苹果。
后来流传开来的就是那个著名的商标——一只被人咬了一口的苹果。
而他们的自制电脑则被顺理成章地追认为“苹果I号”电脑了。
黯然离开但在开始的时候,“苹果”机的生意却很清淡,毕竟它是一个全新的东西,除了对电子感兴趣的人,谁知道这个东西会有什么用处,而原先对“苹果一号”感兴趣的朋友们现在开始持观望态度,等待更好的“苹果II号”的出台。
一个偶然的机遇给“苹果”公司带来了转机。
1976年7月的一天,零售商保罗·特雷尔(Paul Jay Terrell)来到了乔布斯的车库,当看完乔布斯熟练地演示电脑后,他认为“苹果”机大有前途,决意冒一次风险——订购50台整机,但要求一个月内交货,乔布斯喜出望外,立即签约,拍板成交,这可是做成的第一笔“大生意”。
时间太仓促,任务又繁重,乔布斯和沃兹冒着酷暑,没日没夜地干了起来,为了公司的生存,他们豁出去了。
他们每天几乎都在挥汗如雨、顽强拼搏中度过,每周工作66小时。
终于在第29天他们奇迹般地完成了任务,把50台“苹果”电脑如数交给了商人特雷尔。
50台整机在特雷尔手里很快销售一空,有了良好的开始,“苹果”公司名声大振。
开始了小批量生产。
乔布斯和沃兹开始意识到,他们的小资本根本不足以应付这急速的发展。
乔布斯后来回忆道:“大约是在1976年秋,我发现市场的增长比我们想象的还快,我们需要更多的钱。
”为此,他们分头去找资金支持,包括沃兹就职的公司惠普,但遗憾的是,这些公司都没意识到这其中蕴藏的商机和市场。
机遇往往垂青努力的人。
1976年10月,百万富翁马尔库拉慕名前来拜访沃兹和他们的车库工场。
马尔库拉是位训练有素的电气工程师,且十分擅长推销工作,被人们称为推销奇才。
由于在股票生意上发了财,他很早就选择了退休的生活。
但看到这两个年轻人的新产品,马尔库拉决心重操旧业,帮助他们把公司大张旗鼓地办起来。
他主动帮助他们制定一份商业计划,给他们贷款69万美元,将自己的命运与两个年轻人联系在一起。
有了马尔库拉这样行家里手的指导,有了这笔巨资,“苹果”公司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了。
1977年4月,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计算机展览会在西海岸开幕了。
为了在展览会上打出名声,乔布斯四处奔走,花费巨资,在展览会上弄到了最大最好的摊位。
更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苹果II号样机,它一改过去个人电脑沉重粗笨、设计复杂、难以操作的形象,以小巧轻便、操作简便和可以安放在家中使用等鲜明特点,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
它只有12磅重,仅用10只螺钉组装,塑胶外壳美观大方,看上去就像一部漂亮的打字机。
人们都不敢相信这部小机器竟能在大荧光屏上连续显示出壮观的、如同万花筒般的各种色彩,“苹果II”机在展览会上一鸣惊人,几千名用户拥向展台,观看、试用,订单纷纷而来。
1980年,《华尔街日报》的全页广告写着“苹果电脑就是21世纪人类的自行车”,并登有乔布斯的巨幅照片。
1980年12月12日,苹果公司股票公开上市,在不到一个小时内,460万股全被抢购一空,当日以每股29美元收市。
按这个收盘价计算,苹果公司高层产生了4名亿万富翁和40名以上的百万富翁。
乔布斯作为公司创办人当然是排名第一。
1983年:Lisa数据库和Apple Iie发布,售价分别为9998美元和1395美元。
Apple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公司。
但是Lisa的发布预示了苹果的没落,一台不合实际、连美国人都嫌贵的电脑是没有多少市场的,而Lisa又侵吞了Apple大量研发经费。
可以说苹果兴起之时就是其没落开始之时。
因为巨大的成功,乔布斯在1985年获得了由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
然而,成功来得太快,过多的荣誉背后是强烈的危机,由于乔布斯经营理念与当时大多数管理人员不同,加上蓝色巨人IBM公司也开始醒悟过来,也推出了个人电脑,抢占大片市场,使得乔布斯新开发出的电脑节节惨败,总经理和董事们便把这一失败归罪于董事长乔布斯,于1985年4月经由董事会决议撤销了他的经营大权。
乔布斯几次想夺回权力均未成功,便在1985年9月17日愤而辞去苹果公司董事长。
史蒂夫的出走,使他更加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吸收教训,也为今后重回Apple并拯救它做好准备,辞职几天后,乔布斯又创办了“Next”电脑公司,继续开始他的事业之旅。
重整河山1996年12月17日,全球各大计算机报刊几乎都在头版刊出了“苹果收购Next,乔布斯重回苹果”的消息。
此时的乔布斯,正因其公司(现皮克斯)成功制作第一部电脑动画片《玩具总动员》而名声大振,个人身价已暴涨逾10亿美元;而相形之下,苹果公司却已濒临绝境。
乔布斯于苹果危难之中重新归来,苹果公司上下皆十分欢欣鼓舞。
就连前CEO阿梅利奥也在迎接乔布斯的欢迎词中说:“我们以最隆重的仪式欢迎我们最伟大的天才归来,我们相信,他会让世人相信苹果电脑是信息业中永远的创新者。
”乔布斯重归故里,心中牵系“大事业”的梦想。
他向苹果电脑的追随者们说:“我始终对苹果一往情深,能再次为苹果的未来设计蓝图,我感到莫大荣幸。
”这个曾经的英雄终于在众望所归下重新归来了
受命于危难之际,乔布斯果敢地发挥了首席执行官的权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他首先改组了董事会,然后又做出一件令人们瞠目结舌的大事——抛弃旧怨,与苹果公司的宿敌微软公司握手言欢,缔结了举世瞩目的“世纪之盟”,达成战略性的全面交叉授权协议。
乔布斯因此再度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接着,他开始推出了新的电脑。
1998年,iMac背负着苹果公司的希望,凝结着员工的汗水,寄托着乔布斯振兴苹果的梦想,呈现在世人面前。
它是一个全新的电脑,代表着一种未来的理念。
半透明的外装,一扫电脑灰褐色的千篇一律的单调,似太空时代的产物,加上发光的鼠标,以及1299美元的价格标签,令人赏心悦目……不愧是苹果设计,标新立异,非同凡响。
为了宣传,乔布斯把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变成了iMac的广告文案I think, therefore iMac
由此成了广告业的经典案例。
新产品重新点燃了苹果机拥戴者们的希望。
三年来他们一直在等待的东西出现了,iMac成了当年最热门的话题。
1998年12月,iMac荣获《时代》杂志“1998最佳电脑”称号,并名列“1998年度全球十大工业设计”第三名。
接着,1999年乔布斯又推出了第二代iMac,有着红、黄、蓝、绿、紫五种水果颜色的款式供选择,一面市就受到用户的热烈欢迎。
1999年7月推出的外形蓝黄相间,像漂亮玩具一样的笔记本电脑iBook在市场上迅即受到用户追捧。
iBook融合了iMac独特的时尚风格、最新无线网络功能(WLAN)与苹果电脑在便携电脑领域的全部优势,是专为家庭和学校用户设计的“可移动iMac”。
1999年10月iBook夺得“美国消费类便携电脑”市场第一名,还在《时代》杂志举行的“1999年度世界之最”评选中,荣获“年度最佳设计奖”。
在乔布斯的改革之下,“苹果”终于实现盈利。
乔布斯刚上任时,苹果公司的亏损高达10亿美元,一年后却奇迹般地盈利
【第3句】:09亿美元。
1999年1月,当乔布斯宣布第四财政季度盈利
【第1句】:52亿美元,超出华尔街的预测38%时,苹果公司的股价立即攀升,最后以每股
【第4句】:65美元收盘,舆论哗然。
苹果电脑在PC市场的占有率已由原来的5%增加到10%。
1997年,乔布斯被评为“最成功的管理者”。
越来越多的业界同仁认同了此观点。
甚至连当初将乔布斯挤出苹果公司的斯卡利也情不自禁地赞叹:“苹果的逆转不是骗局,乔布斯干得绝对出色。
苹果又开始回到原来的轨道。
”但是苹果已经无法挽回通用电脑竞争上的败局了。
乔布斯成为一个奇迹,但这个奇迹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他总是给人以不断地惊喜,无论是开始还是后来,他天才的电脑天赋;平易近人的处世风格;绝妙的创意脑筋;伟大的目标;处变不惊的领导风范筑就了苹果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苹果公司的雇员对他的崇敬简直就是一种宗教般的狂热。
雇员甚至对外面的人说:我为乔布斯工作
2003年,人们预言,乔布斯将第三次登上《时代》杂志封面。
宣布辞职2011年8月24日,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正式向苹果董事会提交辞职申请。
他还在辞职信中建议由首席营运长Tim Cook接替他的职位。
乔布斯在辞职信中表示,自己无法继续担任CEO,不过自己愿意担任公司董事长、董事或普通职员。
苹果公司股票暂停盘后交易。
乔布斯在信中并没有指明辞职原因,但他一直都在与胰腺癌作斗争。
2011年8月25日,苹果宣布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辞职,并立即生效,他的职位由蒂姆·库克(Tim Cook)接任。
同时苹果宣布任命史蒂夫·乔布斯为公司董事长,蒂姆·库克将担任董事。
假如乔布斯生在中国在中国,官商一体化是一个抹不开的现实,寻租成本远远高于美国,22岁从车库创业开始,生在中国的乔布斯,可能需要从学会打点做起。
比创新的点子更重要的是,你得想办法搞到牌照、许可证什么的。
粉丝视之为神,市场视之为技术代表、业界视之为创新代表、股东视之为利益代表。
如果乔布斯出生在中国,他的人生之路可能完全不同
◎美国式”英雄 市场的逻辑而非权力的逻辑首先,他是个私生子也是弃儿乔布斯在2005年演讲中说道:我的亲生母亲是一个年轻的,没有结婚的大学毕业生。
她决定让别人收养我……详细点的版本这样介绍:1955年2月24日,乔布斯出生在美国旧金山,刚刚出生,就被潇洒派的酒吧管理员的母亲无情地遗弃。
另外,他没有文凭也没有钱收养他的养父母,也是穷人。
17岁的乔布斯,上大学花去了养父母所有的积蓄,读了一个学期后,他退学打工。
22岁跟朋友以1200美元在车库里注册了一个公司,结果他成功了,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如果在中国 他的人生之路则全然不同如果乔布斯出生在中国,也许他会因为是弃儿受到歧视;也许他会因为没有本科学历无法进入高校、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也许他会因为没有钱,无法开办企业;也许他会因为身体虚弱、无法打工而贫困潦倒;最后他只能在疾病中默默离开人间。
◎或许只会是一头特立独行的猪官商一体化的文化土壤下能够生存吗
如果在中国,乔布斯会行贿吗
问题只是假设,不过在中国,官商一体化是一个抹不开的现实,寻租成本远远高于美国,22岁从车库创业开始,生在中国的乔布斯,可能需要从学会打点做起。
比创新的点子更重要的是,你得想办法搞到牌照、许可证什么的。
公平竞争成本高 难有发挥天才的空间他自命为船长,自竖海盗旗,改变了许多规则,但是从来没有试图改变上市公司治理规则。
这种规则是一种权力制约的体制,真正对股东负责,对股民负责。
这个体制可以给了他发挥天才的空间,也给了他财富与声望。
但这个体制,在中国遵守起来的代价太大。
充其量只会是位体制外的牛人乔布斯有着明显的性格缺陷,猜忌、暴躁、妒忌甚至有些残酷,在讲究中庸圆滑之道的中国,棱角过于鲜明的乔布斯,或许只能做个体制外的牛人,一样会是天才,不过不会是主流顶礼膜拜的偶像。
◎乔布斯靠什么走上神坛
凭借自身的努力创造财富苹果公司创办人、迪士尼公司的董事和最大个人股东,被视为电脑业界与数字娱乐的标志性人物。
创新不至 改变世界人们提到他的时候,往往会想到imac、macbook、ipad、iPod、iTunesStore、iPhone等划时代的创新性产品。
他是这一切的缔造者。
改变地球上数亿人的生活。
获得市场的认可他是“公民”而非“领导”,他的成功来源于市场而非权力,他的名望来自于竞争而非世袭。
自由市场体制的土壤因为美国的自由市场体制,鼓励创新的土壤,以及完善的上市公司治理规则等等。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乔布斯不用创新就能赚钱,要创新来干什么
中国人喜欢赚安稳钱,当积累一定资本后希望避开实业的不确定危机,将财富投机到较稳健的房地产投资上,甚至很多国企都在旗下设置了地产开发公司。
可以说,近年来火爆的房地产行业绑架了中国的制造业经济,也从侧面桎梏了中国企业的发展。
企业创新没有得到保护与激励机制政府扶持和鼓励企业创新,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奖励制度;其次,遏制房地产等投机性经济的大利润空间,防止企业抱有仅仅依靠资本即可获利的投机性心理;最后即为建立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击抄袭、剽窃的企业行为,才能有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培养独立、自主、创新的思考能力还需要时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学会判断事物的真伪。
靠思考了解事情真相,做出正确判断;还要勇于创新,不墨守成规。
”所谓独立之精神,念叨了一百年之后的中国,还是以长官上意为圣经。
◎结语这个命题其实无数次被国人提及,不管是戏谑调侃,还是黑色幽默,但不可否认的是,乔布斯的成功属于美国式的成功,他是美式英雄的典型代表,如果他真的出生在中国,也许他的命运真的会有很多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会有苹果、也没有iPhone、再也没有iPad等等。
将来有一天,人们会扬一扬手里的iphone说:瞧,不死
而以今日中国之市场经济,当有无数个乔布斯正在出生或已经出生的时候,你准备好了吗
求乔布斯的创新事例 , 写议论用的 ,速度给答案,速度悬赏。
下面的资料或许能给楼主一下帮助,参考一下吧乔布斯 一个偶然的机遇给“苹果”公司带来了转机。
1976年7月的一天,零售商保罗·特雷尔来到了乔布斯的车库,当看完乔布斯熟练地演示电脑后,他认为“苹果”机大有前途,决意冒一次风险——订购50台整机,但要求一个月内交货,乔布斯喜出望外,立即签约,拍板成交,这可是做成的第一笔“大生意”。
时间太仓促,任务又繁重,乔布斯和沃兹冒着酷暑,没日没夜地干了起来,为了公司的生存,他们豁出去了。
他们每天几乎都在挥汗如雨、顽强拼搏中度过,每周工作66小时。
终于在第29天他们奇迹般地完成了任务,把50台“苹果”电脑如数交给了商人特雷尔。
50台整机在特雷尔手里很快销售一空,有了良好的开始,“苹果”公司名声大振。
开始了小批量生产。
乔布斯和沃兹开始意识到,他们的小资本根本不足以应付这急速的发展。
乔布斯后来回忆道:“大约是在1976年秋,我发现市场的增长比我们想象的还快,我们需要更多的钱。
”为此,他们分头去找资金支持,包括沃兹就职的公司惠普,但遗憾的是,这些公司都没意识到这其中蕴藏的商机和市场。
机遇往往垂青努力的人。
1976年10月,百万富翁马尔库拉慕名前来拜访沃兹和他们的车库工场。
马尔库拉是位训练有素的电气工程师,且十分擅长推销工作,被人们称为推销奇才。
由于在股票生意上发了财,他很早就选择了退休的乔布斯生活。
但看到这两个年轻人的新产品,马尔库拉决心重操旧业,帮助他们把公司大张旗鼓地办起来。
他主动帮助他们制定一份商业计划,给他们贷款69万美元,将自己的命运与两个年轻人联系在一起。
有了马尔库拉这样行家里手的指导,有了这笔巨资,“苹果”公司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了。
1977年4月,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计算机展览会在西海岸开幕了。
为了在展览会上打出名声,乔布斯四处奔走,花费巨资,在展览会上弄到了最大最好的摊位。
更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苹果II号样机,它一改过去个人电脑沉重粗笨、设计复杂、难以操作的形象,以小巧轻便、操作简便和可以安放在家中使用等鲜明特点,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
它只有12磅重,仅用10只螺钉组装,塑胶外壳美观大方,看上去就像一部漂亮的打字机。
人们都不敢相信这部小机器竟能在大荧光屏上连续显示出壮观的、如同万花筒般的各种色彩,“苹果II”机在展览会上一鸣惊人,几千名用户拥向展台,观看、试用,订单纷纷而来。
1980年,《华尔街日报》的全页广告写着“苹果电脑就是21世纪人类的自行车”,并登有乔布斯的巨幅照片。
1980年12月12日,苹果公司股票公开上市,在不到一个小时内,460万股全被抢购一空,当日以每股29美元收市。
按这个收盘价计算,苹果公司高层产生了4名亿万富翁和40名以上的百万富翁。
乔布斯作为公司创办人当然是排名第一。
1983年:Lisa数据库和Apple Iie发布,售价分别为9998美元和1395美元。
Apple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公司。
但是Lisa的发布预示了苹果的没落,一台不合实际、连美国人都嫌贵的电脑是没有多少市场的,而Lisa又侵吞了Apple大量研发经费。
可以说苹果兴起之时就是其没落开始之时。
因为巨大的成功,乔布斯乔布斯在1985年获得了由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
然而,成功来得太快,过多的荣誉背后是强烈的危机,由于乔布斯经营理念与当时大多数管理人员不同,加上蓝色巨人IBM公司也开始醒悟过来,也推出了个人电脑,抢占大片市场,使得乔布斯新开发出的电脑节节惨败,总经理和董事们便把这一失败归罪于董事长乔布斯,于1985年4月经由董事会决议撤销了他的经营大权。
乔布斯几次想夺回权力均未成功,便在1985年9月17日愤而辞去苹果公司董事长。
史蒂夫的出走,使他更加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吸收教训,也为今后重回Apple并拯救它做好准备,辞职几天后,乔布斯又创办了“Next”电脑公司,继续开始他的事业之旅。
在这段时间中,苹果的失败是注定的,无论是史蒂夫还是原百事CEO斯卡利 都不能使苹果停止走向没落,他们都坚持苹果的封闭性,并且都坚持软件与硬件的捆绑销售,致使它的电脑不能走向大众化之路,从而将可能的合作伙伴赶走,而电脑巨大的需求量是无法只由一个公司生产满足的,而一个行业标准更是无法只由一个企业建立的,如果当年Apple 将软硬件拆分那么我们现在电脑上运行的就是Mac的系统了。
其实更恐怖的是苹果漠视合作伙伴,比尔·盖茨当年其实只是想做Apple的小弟,专心开发Office,但是由于苹果漠视合作伙伴,在新系统开发上市之前并不给予合作伙伴兼容性技术上的支持,微软不堪忍受只能尝试发展自己的系统。
(比尔·盖茨当年是盗用了Mac 系统的原型自己去开发,并不是不堪忍受只能尝试发展自己的系统。
)重整河山 1996年12月17日,全球各大计算机报刊几乎都在头版刊出了“苹果收购Next,乔布斯重回苹果”的消息。
此时的乔布乔布斯的“行头”斯,正因其公司(现皮克斯)成功制作第一部电脑动画片《玩具总动员》而名声大振,个人身价已暴涨逾10亿美元;而相形之下,苹果公司却已濒临绝境。
乔布斯于苹果危难之中重新归来,苹果公司上下皆十分欢欣鼓舞。
就连前CEO阿梅利奥也在迎接乔布斯的欢迎词中说:“我们以最隆重的仪式欢迎我们最伟大的天才归来,我们相信,他会让世人相信苹果电脑是信息业中永远的创新者。
”乔布斯重归故里,心中牵系“大事业”的梦想。
他向苹果电脑的追随者们说:“我始终对苹果一往情深,能再次为苹果的未来设计蓝图,我感到莫大荣幸。
”这个曾经的英雄终于在众望所归下重新归来了
受命于危难之际,乔布斯果敢地发挥了首席执行官的权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他首先改组了董事会,然后又做出一件令人们瞠目结舌的大事——抛弃旧怨,与苹果公司的宿敌微软公司握手言欢,缔结了举世瞩目的“世纪之盟”,达成战略性的全面交叉授权协议。
乔布斯因此再度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接着,他开始推出了新的电脑。
1998年,iMac背负着苹果公司的希望,凝结着员工的汗水,寄托着乔布斯振兴苹果的梦想,呈现在世人面前。
它是一个全新的电脑,代表着一种未来的理念。
半透明的外装,一扫电脑灰褐色的千篇一律的单调,似太空时代的产物,加上发光的鼠标,以及1299美元的价格标签,令人赏心悦目……不愧是苹果设计,标新立异,非同凡响。
为了宣传,乔布斯把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变成了iMac的广告文案 I think, therefore iMac
由此成了广告业的经典案例。
新产品重新点燃了苹果机拥戴者们的希望。
三年来他们一直在等待的东西出现了,iMac成了当年最热门的话题。
1998年12月,iMac荣获《时代》杂志“1998最佳电脑”称号,并名列“1998年度全球十大工业设计”第三名。
接着,1999年乔布斯又推出了第二代乔布斯iMac,有着红、黄、蓝、绿、紫五种水果颜色的款式供选择,一面市就受到用户的热烈欢迎。
1999年7月推出的外形蓝黄相间,像漂亮玩具一样的笔记本电脑iBook在市场上迅即受到用户追捧。
iBook融合了iMac独特的时尚风格、最新无线网络功能与苹果电脑在便携电脑领域的全部优势,是专为家庭和学校用户设计的“可移动iMac”。
1999年10月iBook夺得“美国消费类便携电脑”市场第一名,还在《时代》杂志举行的“1999年度世界之最”评选中,荣获“年度最佳设计奖”。
在乔布斯的改革之下,“苹果”终于实现盈利。
乔布斯刚上任时,苹果公司的亏损高达10亿美元,一年后却奇迹般地盈利
【第3句】:09亿美元。
1999年1月,当乔布斯宣布第四财政季度盈利
【第1句】:52亿美元,超出华尔街的预测38%时,苹果公司的股价立即攀升,最后以每股
【第4句】:65美元收盘,舆论哗然。
苹果电脑在PC市场的占有率已由原来的5%增加到10%。
乔布斯为什么成功了
【第1句】:漂亮的设计 斯库利表示,他和乔布斯都喜欢漂亮的设计,而乔布斯还认为,应当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去开始设计。
他们曾学习意大利设计师,包括汽车设计师。
他们学习汽车各方面的设计,包括舒适性、材料和颜色等,当时在硅谷没有人这样做。
斯库利表示,这样做并不他的想法,而是乔布斯的想法,不过当时他的专业背景是设计。
苹果所做的并不仅仅是计算机,还包括产品设计和营销设计,这是一个有关公司定位的问题。
【第2句】:用户体验 乔布斯总是会考虑这样的问题,即产品的用户体验是怎样?用户体验是一个端到端的系统,也与产品的制造、供应链、营销和零售有关。
【第3句】:不进行小组讨论 乔布斯曾表示:“如果一个人根本不知道基于图形的计算机是什么,我怎么可能询问他基于图形的计算机应该是什么样?之前没有人见过这样的东西。
”乔布斯认为,向他人展示一款计算器无助于解释计算机的工作方式,因为跨越太大。
【第4句】:完美主义 乔布斯认为每一步都必须做好,他对一切事都讲究方法,并且非常谨慎。
乔布斯实际上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第5句】:前瞻性 乔布斯认为,计算机将成为消费类产品。
在80年代早期,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想法,因为当时人们认为个人电脑只是体积小一点的大型机。
这也是IBM的看法。
另一些人则认为,个人电脑可能类似游戏机,因为当时已有数款游戏机面市。
但乔布斯的看法完全不同,他认为电脑将改变世界,帮助人们获得此前不敢想象的能力。
电脑并不是游戏机,也不是将大型机小型化。
【第6句】:最小化 乔布斯的方法与众不同的一点在于,他认为最重要的决定不是你应当做哪些事,而是你不应当做哪些事。
他是一个最小化主义者。
乔布斯总是在削减一些元素,使产品达到最简的水平。
当然,乔布斯并不是让产品过分简单化,他只是使复杂的系统简化。
【第7句】:招聘最优秀的人才 乔布斯总能找到最优秀、最聪明的人。
他有领袖气质,能吸引他人加入他的团队。
此外,他也能在没有实际产品的情况下使人们接受他的看法。
乔布斯总是去接触那些他认为在某一领域最优秀的人才。
他总是亲自负责自己团队的招聘,而不是将招聘工作交给其他人去做。
【第8句】:完善细节 乔布斯的一个理念是“改变世界”,另一方面乔布斯也非常关注细节,例如如何开发产品,如何设计软件、硬件和系统,以及产品应当有什么周边设备。
他总是亲自参与广告、设计和一切事情。
【第9句】:保持较小的规模 乔布斯不喜欢大公司,他认为大公司充满官僚主义,缺乏效率。
他将这些公司称作“笨蛋”。
乔布斯曾经认为,Mac团队的成员不应该超过100人,因此如果有人想加入,那么必须有人离开。
乔布斯曾表示:“我无法记住超过100个名字,而我只希望与熟悉的人共事。
因此如果规模超过100个人,那么我们必须改变组织架构,而我无法以那样的方式工作。
我喜欢的工作方式是我能接触到所有事。
”
【第10句】:拒绝糟糕的工作 斯库利认为,苹果就像一间艺术家的工作室,而乔布斯则是一名熟练的工匠。
一名工程师曾经向乔布斯展示刚刚写好的软件代码,而乔布斯在浏览了之后就表示:“还不够好。
”乔布斯总是迫使他人做到他们能达到的最好水平,因此苹果的员工总是能完成一些他们原本认为无法完成的工作。
【第11句】:良好的品味 乔布斯与比尔·盖茨(Bill Gates)等人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乔布斯有良好的品味。
盖茨等人总是关注那些能占领市场的产品,推出的产品总是为了抢占市场。
但乔布斯从不这样做,他认为应当做到完美。
【第12句】:从系统角度考虑问题 iPod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反映了乔布斯对用户体验,以及整个端到端系统的关注。
乔布斯总是关注端到端系统,他并不是一名设计师,而是出色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