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越自卫反击战感言

09-08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求一篇建军90周年的感想文章

今年我们迎来了建军九十周年的“八一”建军节。

全国千、百万复退转业军人,每到“八一”建军节时,就会回忆起自己在这支战无不胜的军队中的经历,关心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关心新一代军人的成长,很想回家看看。

这里有离休的老红军战士、老八路战友和众多的义务兵制后的复员退伍转业军人。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我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是一支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

永远是祖国繁荣昌盛,安居乐业的坚强后盾。

九十年前,1927年8月1日凌晨,一声枪响划破了南昌城寂静的夜空。

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经过数小时激战,全歼守敌,占领了南昌城。

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是被国民党反动派“逼上梁山”的。

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

血的教训擦亮了人们的眼睛。

它表明: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对付武装的反革命。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中共中央建议,依靠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实行在南昌暴动”。

据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组成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这次起义。

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

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军队,这支革命队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了全中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之后又经历抗美援朝,援越抗美。

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中印、中苏、中越三次边境战争。

千百万中华儿女在这支队伍中英勇作战,流血牺牲。

在抗美援朝时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在自卫反击中被称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张思德、董承瑞、黄继光、邱少云、安业明、麦贤德为代表的和自卫反击战中及救灾抡险中英勇献身的英雄们,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而千百万活着的英雄都成为平凡的人们。

全军复员转业退伍军人何至千万,他们有老红军战士、有老八路,有新老二代最可爱的人。

他们虽然离开部队几年几十年。

但他们始终念念不忘自己战斗成长的革命大熔炉。

他们非常关心我军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的建设。

特别是在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中,我军能否打败比我们拥有先进科学武器装备的对手?我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靠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大革命时期用长矛大刀战胜反动派军队,抗日战争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日本侵略者。

解放战争中大多是用“运输大队长”送来的武器消灭了八百万装备齐全的“国军”。

抗美援朝战争,还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佬。

使我们记忆犹新的是,在援越抗美战争中。

我军用三十年代的苏制高射炮与六十年代现代化的最先进的美式战机作战,我军用三八年制造的“三七”、“八五”口径高射炮击落了六十年代美制F-101型超低空超音速侦察机。

后来又击落更新的F-105战斗轰炸机和F-4C最先进的战机。

当时我们用落后的武器打败了先进敌机,靠的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靠的是人的因素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那就非同一般了。

近20多年来我军为适应现代化战争需要,进行了重大调整和改革。

从500万军队,截减到不足300万。

装备了战略导弹和核潜艇等等现代化装备。

使我军的战争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我们这些老兵感到欣慰。

但是,任何先进的装备都是要人去掌握,要人去使用的。

过去我们之所以能用落后的武器战胜装备先进的敌人,是因为我军有优良的政治工作制度。

首先明确为谁而战,为了祖国,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不怕流血牺牲。

我军有政治民主、军事民主、经济民主制度。

特别是军事民主,通过集思广义,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斗中研宄战斗。

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困境中找到对应方法。

这就是我军克敌之胜的法宝。

当然,现代战争将会更复杂,更需要科学技术。

但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有了这个根本就能不怕流血牺牲,就能刻苦钻研,就能有克敌制胜的方法。

我们坚信,有九十年历史的人民军队,更加成熟了,更加伟大,更加有战斗力。

发杨我党我军光传统,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永远战无不胜!

【第9句】:18的感言

九·一八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

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

根据冲突爆发的日期,史称“九·一八事变”。

由于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称为满洲,因此日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满洲事变”。

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

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九月十八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在国际上,这起事件经常被拿来与纳粹德国的国会纵火案相提并论。

事变背景 主要人物:张学良、板垣征四郎

【第1句】:日本国内情况 1921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开始大规模裁军。

1921年日本的军费为七亿三千万日元,1930年则裁减到五亿日元以下,裁减额达40%。

可是大规模裁军却引起了军人们的强烈不满。

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奉行军事优先的原则,培养了大批职业军人。

对于职业军人来说,除了军事以外他们没有其他特长,裁军等于砸他们的饭碗。

此外,裁军以前职业军人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人,军队是最光荣的职业。

但裁军开始后,职业军人一下变成社会上多余的人,最好的学生不再报考军事院校,一些饭店甚至拒绝穿军服者进入。

裁军给职业军人们带来的失落感和焦躁感是可想而知的。

不满的军人开始秘密集会,天剑党、樱会、一夕会等军人秘密组织纷纷成立,后来广为中国人所熟悉的东条英机、冈村宁次等人,都是一夕会的成员。

不过当时最有名的还是石原莞尔,是他提出“满蒙生命线”的理论。

石原也是后来9·18事变的主谋。

【第2句】:日本控制东北铁路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通过日俄讲和条约,将中国旅顺、大连等地的租借权和长春-旅顺的铁路及附属设施的财产权利占为己有。

此后,日本创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并有关东军负责铁路沿线的警备。

【第3句】:田中奏折 1927年6月,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并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即田中奏摺)。

在田中奏摺中曾经提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

”这份奏摺在1929年被曝光,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以及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均认为是日本奉行侵略中国政策的证明。

田中奏摺的真实性受到包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日本研究所所长蒋立峰在内的学者质疑,当前的主流说法多认为其应为国民政府所伪造。

然而时至今日查考史料及历史脉络,当时日本图谋全面侵华已久确为事实。

【第4句】:皇姑屯事件与东北易帜 当初,日军与东北军阀张作霖维持了合作关系,但渐渐的,日本开始将张作霖视为障碍。

1928年,关东军将张作霖乘坐的列车炸毁,张作霖重伤不治身亡,史称皇姑屯事件。

日本关东军希望籍此事件造成东北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

皇姑屯事件并未引起日军所期待的东北混乱,相反,1928年12月29日,张作霖的继承人张学良突然宣布全东北易帜,接受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领导。

张学良进一步对日本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并开始在南满洲铁路附近建设新的铁路设施,通过低廉的价格与之竞争,导致南满洲铁路陷入了经营危机。

感到危机感的关东军不断提出抗议,但张学良并不愿意妥协。

因此日军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等人决定发动战争来夺得主导权。

【第5句】:万宝山事件 1931年,中国人郝永德,未经政府批准,骗取万宝山村附近12户农民的土地,并违法转租给188名朝鲜人耕种水稻。

这些朝鲜人开掘水渠,截流筑坝。

这一工程侵害了当地农户的利益,马家哨口200余农民上告。

吉林省政府批示:“令朝侨出境”。

然而日本驻长春领事田代重德,派遣日本警察制止朝鲜人撤走,且限令于7月5日前完成筑渠。

7月1日,中国农民400余人,联合起来平沟拆坝。

7月2日,日本警察镇压平沟的中国农民,双方对峙,后日本增武装警察,在日本军警保护下,工程于7月5日完成。

同时,日本通过朝鲜日报记者金利三,捏造新闻,说朝鲜人在万宝山被杀,掀起朝鲜半岛大规模的排华活动,当地华侨死伤数百人。

日本却以此次事件诬陷中国伤害朝鲜侨民。

【第6句】:中村事件 1931年6月,日本关东军中村震太郎大尉和井杉延太郎在兴安岭索伦一带作军事调查,被中国东北军兴安屯垦公署第三团团副董昆吾发现并扣留,在证据确凿情况下,团长关玉衡下令秘密处决中村震太郎。

日本藉机宣称东北军士兵因谋财害命而杀死中村,威逼中国交出关玉衡,并在日本民众中煽风点火,用“中村事件”和“万宝山事件”诬陷中国“损害日韩移民”。

事变经过

【第1句】:柳条湖事件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

夜22时20分左右,不部队长官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

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

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

南军为平田幸弘指挥关东军第2师步兵第2旅第29团,北军为岛本正一指挥的铁路守备队第2营。

当时,北大营驻守的东北军第七旅毫无防备,被打得措手不及。

而事前张学良曾训令东北军不得抵抗,驻守部队并未做出激烈反击。

第七旅三个团中有两个团按指示撤走,只有王铁汉的620团未及时接到撤退命令,被迫自卫抵抗,最后突围撤走。

由于执行不抵抗命令,北大营逾万名守军被只有500多人的日军击溃。

【第2句】:辽宁、吉林主要城镇沦陷 日军在沈阳当独立守备队向北大营进攻的同时,关东军第2师第3旅第29团向奉天城攻击。

9月19日凌晨,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下令:辽阳的第2师主力增援对奉天的进攻;独立守备队第3营进攻营口、第4营进攻凤凰城、安东(今丹东);第2师第3旅主力、骑兵第2团、独立守备第1营分别进攻长春宽城子、二道沟、南岭等地。

至9月19日10时,日军先后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沿线18座城镇。

长春地区的东北军自发反击,战至次日,长春陷落。

9月21日,东北边防军驻吉林省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率部投敌,日军第2师主力占领吉林。

【第3句】:黑龙江主要城镇沦陷 10月1日,东北军黑龙江洮南镇守使张海鹏投敌,且奉日军命令派出3个团进攻齐齐哈尔。

10月16日在嫩江桥,被黑龙江省防军击退。

守军炸毁嫩江铁路桥的第

【第1句】:第

【第2句】:第5号桥,以阻止日伪军进犯。

10月26日,关东军第2师第29团占领四洮铁路沿线主要城镇。

11月4日,关东军嫩江支队攻击嫩江桥北守军。

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代东北边防军驻江副司令长官马占山指挥3个旅,5个团共1.6万余人进行江桥抗战,战至11月18日,终因伤亡惨重而弃守省城齐齐哈尔,撤往克山、海伦。

11月19日,日军攻陷齐齐哈尔。

【第4句】:锦州、哈尔滨沦陷 张学良在事件爆发后离开奉天,带领属下转移到锦州。

1931年10月8日,关东军派出12架轰炸机空袭锦州。

对此,南次郎陆军大臣依然对若槻礼次郎首相声称“由于受到中国军队的防空炮火攻击,才不得已采取自卫行动”,此后关东军发表公开声明,宣称“张学良在锦州集结大量兵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将对日本权益造成损害。

为了尽快解决满蒙问题,关东军有必要驱逐锦州政权。

”此后,币原主张的国际协调主义外交政策受到了严重的挫折,日本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日军攻占黑龙江省主要城镇后,开始进攻辽西地区。

12月15日,关东军进攻锦州。

12月17日,日本陆军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并从朝鲜调第20师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轰炸飞行中队以增援关东军。

12月28日,第2师主力渡过辽河进攻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进攻打虎山(今大虎山)。

1932年1月3日,第20师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占领锦州。

驻锦州的东北军第

【第12句】:第20旅和骑兵第3旅已奉命撤退至河北滦东地区和热河。

1月28日关东军第3旅由长春向哈尔滨进犯,同时从辽西地区调第2师增援。

当时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满洲的关注,日本在国际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发了一·二八事变。

1月31日,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率吉林自卫军进行哈尔滨保卫战。

激战五天,自卫军伤亡惨重,撤往宾县。

2月5日,日军攻陷哈尔滨。

【第5句】:满洲国成立 由于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关东军不敢悍然武力占领满洲全境,因此考虑建立傀儡政权。

当时担任特务机关负责人的土肥原贤二大佐游说了已经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

当时关东军以复兴满清为条件,说服溥仪回到东北。

11月10日,溥仪从天津出发,11月13日到达营口,最后停留在驻守旅顺的日本军营内。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满洲国正式成立。

溥仪担任国家元首,首都定在「新京」(现在的长春),年号定为「大同」。

上述宣言都在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张景惠的公馆发表。

国际联盟强烈谴责日本政府的行为,并不承认满洲国政府的合法性。

日本表示抗议并且脱离国际联盟。

3月9日,溥仪登基仪式在新京举行。

1932年9月15日,日本与伪满洲国签订《日满议定书》,满洲国承认日本的既得权益,并允许关东军在满洲国内驻军。

各方反应

【第1句】:国民政府

【第1句】:外交努力 9月19日,中国驻国际联盟的全权代表施肇基向国联报告事件,请国联主持公道; 9月1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正廷向日本公使重光葵提出严重抗议; 9月21日,施肇基正式向国联提出申诉; 9月23日,中国政府就此事照会美国政府,希望对方「深切关怀」。

【第2句】:不抵抗政策 1991年其重获自由后,张学良在各种场合多次承认“不抵抗”的决策完全是其一人所为。

与蒋介石无关。

尽管日本在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多次挑衅,张学良仍于9月6日致电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及东北三省政务委员会:“现在日方对我外交渐趋积极,应付一切,极宜力求稳慎,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

希迅即密电各属,切实注意为要。

” 在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落下了“不抵抗将军”的评价。

然而对于张学良的不抵抗行为,后来逐渐评价为:他错误判断日军目的,若其知道日军并非“寻事”,而是要吞并东北。

作为东北少帅,他不至于会将东北拱手让给日本。

张学良1990年接受日本国营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他当时认为「战争不合乎日本政府的利益,日本政府应会约束关东军」。

【第2句】:中国共产党 9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谴责日军侵略。

9月22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向全党指出:“立刻发动与组织广大工农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是党的中心任务,特别在满洲应组织武装力量,“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重打击”,并连续多次发表宣言,作出决议,声讨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罪行,揭露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以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和独立。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一些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掀起了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北平、上海、南京、天津、杭州、武汉、太原、广州、济南、福州等地的大中学生和市民纷纷集会游行,通电抗日救国,并结队赴南京请愿、示威,要求政府出兵抗日。

【第3句】:日本政府

【第1句】:内阁不扩大方针 1931年9月19日,日本政府召开紧急内阁会议。

南次郎陆军大臣强调这是关东军的自卫行动,但是币原喜重郎外务大臣(男爵)怀疑这是关东军的阴谋,并且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这次事端。

9月24日,内阁会议决定了「不将事态进一步扩大」的方针。

然而关东军无视政府的决定,以自卫为名,不断扩大战线。

【第2句】:若槻礼次郎内阁总辞 12月11日,若槻礼次郎内阁总辞。

次日,犬养毅任首相兼外相,荒木贞夫任陆军大臣。

6五一五事件 1932年3月12日,犬养毅内阁作出决定“满蒙市从中国本土分离独立的统治地域,今后,(日本将)帮助其建立国家体制。

”事实上,日本政府在这次事件上被动地被独断专行的关东军制约。

(同年日本爆发五・一五事件,犬养毅被暗杀。

【第4句】:国际社会 国际联盟及李顿调查团 国际联盟派出调查团调查事变始末。

1932年10月2日,该调查团发表李顿报告,指出日本发动的事变是侵略中国的行为。

由于国联拒绝承认满洲国为独立国家,令日本撤出国联。

调查团在事变后一年多后才发表报告,诚然是为时已晚——日本不理会国联的谴责,继续侵略行动。

我国驻英公使郭泰祺在国联特会上演说,反对国联对中国问题不顾多数国家的反对,仅秉英、法两国之意旨草拟袒日报告书。

【第5句】:美国 1932年1月7日,美国国务卿亨利·史汀生向日本和中国发表照会,宣布日本对满洲的侵略是对中国领土内政的干涉,违反了凡尔赛和约,因此美国政府对此不予承认。

这被称为“史汀生主义”。

中国和当时欧洲各国对此都普遍表示赞同,但是日本却无视这一通告。

美国对“九·一八”事变的反应,经历了一个由消极观望,到与国联合作,再到“不承认主义”的过程,总的趋势是朝着逐渐强硬的方向发展。

但由于美国没有采取强有力的实质性行动,美国的反应对日本的遏制是软弱无力的。

民间运动 东北抗日联军 ⑴游行集会 9月28日,北平20万人举行抗日救国大会,要求对日宣战,收复失地。

9月28日,南京、上海的二千多学生请愿,冲击国民政府外交部。

外交部长王正廷被学生打伤,后被迫辞职。

⑵抵制日货运动 1931年7月,由于万宝山事件,日本煽动朝鲜排华反华,中国国内再次爆发抵制日货运动;九一八事变后,运动愈演愈烈。

文艺作品 张寒晖《松花江上》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中国东三省,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驱赶“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子,布满西安街头。

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从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 。

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张寒晖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

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群众到西安的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广大东北军官兵的心,竟有数万名官兵听后落泪。

“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而风靡中华大地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

西安事变前夕,西安爱国青年去临潼请愿时,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勿去临潼,怕有危险。

这时,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悲壮的歌声令人断肠。

张学良听了,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

” 抗战开始后,周恩来曾代表中共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出席东北军军官会议。

会议结束时,周指挥与会军官唱了这首歌。

悲愤的歌声激起了大家思念故乡的情绪。

当歌声进入“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时,全场军官有的热泪盈眶,有的低头哭泣,有的举起了拳头,“一定要打回老家去

”的决心,充溢着歌唱者的胸膛。

《松花江上》初由省立二中唱起,后流传东北军,并迅速唱遍了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

当时,这首歌曲并没有出版,而且谁也不知道作者是张寒晖,可是,那旋律中凝聚的血泪却强烈地感染着爱国的中华儿女们,人们争相传抄传唱,在祖国破碎山河的上空,到处飘荡着歌曲中的呼号。

1938年7月7日晚,武汉举行了抗日周年的盛大活动,十多万群众分乘几百条木船,举着火把汇聚在长江之上。

这时候,不知是谁领头唱起了《松花江上》,立即引起大家的呼应,十几万人的歌声掀起了巨大的声浪,汇成了人间罕见的、血泪凝聚的感情的交响。

一直埋头苦干的革命音乐家张寒晖,就是这样代表着人民倾吐呼号,为我们留下了这首不朽的战斗性的悲歌。

歌曲赏析 这首歌以带尾声的二部曲式为结构。

倾诉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并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

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引伸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

当尾声唱出呼天唤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了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

歌词全文: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纪念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1991年9月18日在沈阳开放了九一八事变陈列馆。

前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1997年访华时拜访过这个地方。

9月18日被不少中国人认为是「国耻日」,而中国民间要求将9月18日定为国耻日的诉求也不时出现。

沈阳市从1995年始,每年在9月18日晚上鸣响防空警报3分钟,以警示民众勿忘国耻。

事变思考 1931年的今天,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损失,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血鉴。

今天,面对第76个“九一八”,勿忘国耻,我们思考的应当更多、更深。

其一,勿忘国耻当思国运。

走进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让人深思再三的莫过于“国运”二字。

从高耸的残历碑到蜿蜒的展厅,如同是用一串串“难”字勾画出的国难图,国家的灾难、民族的苦难、抗争的磨难……抚今追昔,百感化作一念:当苦日子离去的时间越久远,当富日子光临的越急匆,我们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如何才能让国耻一去不复返

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兴衰成败,需要全国人民的人心支撑,而要把十三亿人的力量凝集起来,惟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其二,勿忘国耻当思发展。

76年前,我国经济落后也是造成国门洞开、生灵涂炭的一个重要原因。

看昨天知国耻,看今天想国兴,看明天盼国强。

只有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为了不再做“弱肉”,不再被“强食”,我们必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科学发展来大踏步地向前追赶。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经济总体规模虽然比较大,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100位之后。

面对现实,倍感发展之急迫,不思发展就如同当年的不抵抗,有发展才谈得上民族尊严,才能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真正巍峨挺立。

其三,勿忘国耻当思忧患。

古往今来,我们的民族不乏“忧论”:忧国忧民、居安思危、先忧后乐、进亦忧退亦忧,等等。

忧,具有很重要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然而,这个道理,似乎没有“直奔主题”,没有“坐落”到目的上——忧患是为了图强,而图强又必须先进。

如今,我国人民先进意识大大增强,国家也正在欣欣向荣地强大起来。

这是个大醒、大幸。

然而,世界风云变幻,“落后就要挨打”还将是一个长久而严酷的现实。

因此,面对76年后的“九一八”,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居安思危”应成为我们须臾不可忘却的忧患意识。

史路迢迢,多有一鉴:“兢兢以强,迤迤乃亡”;“盛世不怠,奋发图强”。

惟有人人不怠,才有举国不怠;惟有举国不怠,我们民族才能长盛不衰,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策动人员 “九一八”事变的策动者及其结局 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我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

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土肥原贤二,是“九一八”事变的直接策划者和实施者。

坂垣征四郎被称为关东军的“大刀”。

他1916年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后,任陆军参谋本部中国课课员,1919年任中国驻军参谋,之后任云南、汉口等处日军特务机关长,1929年任关东军高级参谋。

1930年6月,坂垣征四郎在与石原莞尔进行了多次密谋后,组织了横跨中国东北三省的“参谋旅行”。

“参谋旅行”是他们策划“九一八”事变的前哨战。

他们在哈尔滨、锦州、旅顺等地制定了日军在这些地区作战的攻防战略,在“旅行”中提出了日本占领满蒙的计划,并称,“在对俄作战上,满蒙是主要战场,在对美作战上,满蒙是补给的源泉。

实际上,满蒙在对美、俄、中的作战上,都有最大的关系”。

石原莞尔被称为关东军的“大脑”。

1918年,他以全校第二名的总成绩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当时曾有人评价说,石原莞尔的头脑是陆军大学“有史以来第一的头脑”。

1922年,他留学德国,研究过拿破仑军事思想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史,但他的全部兴趣和爱好,都集中在如何完成日本的侵略扩张方面。

1928年10月,他由日本陆军大学教官调任关东军作战参谋,与坂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形成团伙,策划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土肥原贤二是日军中的“中国通”。

他1912年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后,任职于日本陆军参谋本部,随即被派往中国,开始了长达30年的特务生涯。

他能讲一口流利的北京话,还会讲几种中国方言,1930年任天津特务机关长,“九一八” 事变前30天,他调任沈阳特务机关长。

虽然“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他不在沈阳,但由他主持的土肥原特务机关却是发动事变的中心。

事变发生后3天,土肥原贤二即从东京返回,就任沈阳市市长。

“九一八”事变后,坂垣征四郎任沈阳特务机关长、伪满洲国军政最高顾问,1936年任关东军参谋长,并在1937年以日军第五师团长的身份率日军入侵中国华北。

战后,他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定为甲级战犯,并于1948年12月23日被处以绞刑。

事变后,石原莞尔被任命为关东军副参谋长,后升任日本陆军中将。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石原莞尔见风使舵、混淆视听,逃脱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

1949年8月15日,他因膀胱癌病死家中,终年60岁。

“九一八”事变后,土肥原贤二还参与策划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阴谋事件,如“华北自治”、扶植汪精卫伪政权、“张北事件”“七七”事变等。

日本战败投降后,土肥原贤二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定为甲级战犯,并处以绞刑。

1931年日军为取得更大利益,于当年9月18日突然对东北军发动攻击。

在不抵抗命令下,东北军撤出东北,日本策划伪满州国成立,从此东北民众开始了日军统治的14年悲惨生涯。

抗战胜利后,每年的9月18日被中国人视为国耻日!参考资料:

感受英雄的信仰、坚守和情怀发言稿

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怎样帮助学生走进英雄的内心深处,感受英雄的信仰、坚守与情怀

日前,“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班会课正在全国中小学火热开展。

又有哪些新形式

今天,让我们为这些班会课点赞。

01 上海市青浦区崧淀中学“海报展示”“家书渲染”“川航点赞”“内涵重读”……5月22日,上海市青浦区崧淀中学六1中队进行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

执教老师通过“识英雄”“说英雄”“寻英雄”“颂英雄”四个环节,为学生构筑了英雄的群像,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02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实验学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一首木兰诗在小港实验学校激荡起“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情怀,由505中队学生在课本剧中以花木兰为榜样,通过学生演绎,将花木兰忠孝两全的精神,爱国报国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演绎的深入人心。

通过本次班队课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更是在故事中提高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03浙江省杭州浦沿中学浦中师生把“红船精神”和“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相结合,展开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七年级的师生深情朗读了英雄家书,解读了英雄内涵,感受了英雄的信仰和坚守。

八年级开展了“崇尚英雄”演讲比赛,同学们作为评委为演讲者打分,参赛者们慷慨激昂,紧张激烈。

同学们表示,要把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接在一起,滋养自己的 “英雄梦”。

04浙江省温州市鳌江镇第一小学鳌江镇第一小学二年(1)班的蔡日楠小朋友带来他二公公在越南自卫反击战中荣获的二等功勋章,讲述了他在反击战中的惊险故事,志愿军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前行,冷不丁地会从远处飞来子弹,随时都会牺牲,可是,谁也没有退缩,勇敢地坚守在老山前线……瞬间,同学们肃然起敬。

班主任郑秋霞老师也借机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与家庭传承有机结合起来,同学们对英雄的敬意油然而生。

05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5月21日,厦门双十中学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

班会课上,师生一起诵读《与妻书》等英雄革命家书,利用QQ或者微信等社交软件进行实时沟通。

最后,大家一起学习了2022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06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莲池学校莲池学校三.8莲豆学堂中队“绿梦”小队的队员们寻访88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机枪手、炮手刘文君老爷爷。

在老爷爷身上,同学们看到了革命的壮烈,看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队员们还来到“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纪念馆。

小队员们认真地观看了纪念馆展厅的展品和图片,仔细地聆听了讲解员对焦书记生平事迹的介绍。

07山东省实验小学5月24日,山东省实验小学三年级三班全体少先队员在班主任带领下,走出校门,登上解放阁,在济南解放纪念馆举行“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班会,倾听英雄故事,瞻仰英雄遗物,向英雄敬献鲜花,缅怀革命先烈,表达崇敬之情。

08四川省阆中市桥楼乡中心学校学校把此次主题活动与创建文明校园活动结合起来。

各班同学通过诵读革命家书感受英雄的信仰、坚守与情怀。

此外,同学们寻访收集自己家族中不同年代的报国家书、老物件、报国故事等,在班会上分享,引导学生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精神与个人经历、家庭传承有机结合起来。

同学们,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分享英雄故事,还有机会在更大的平台上展示哦。

你可以这样参加活动

英雄烈士事迹+感受

雷锋于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十八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简家塘村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

本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

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去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都被有钱人家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

雷锋有一天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见了,这个地主婆指着雷锋破口大骂,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砍柴刀,那地主婆竟举起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边连砍三刀,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路过雷锋的家乡。

雷锋看见宿营的队伍一住下来便向老乡问寒问暖,还帮助老乡挑水,扫地.买柴买菜按价付钱,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就从心底萌生了要参军的愿望。

雷锋找到部队的连长,坚决要当兵,当连长得知他苦难的身世后告诉他还小,等长大了才能当兵,并把一支钢笔送给了他,鼓励他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保卫和和建设中国。

一九五零年夏天,乡政府保送孤儿雷锋免费读书。

一九五六年夏天,从荷叶坝小学毕业,几年里,雷锋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受到师生的的一致好评。

他帮助落后的同学,爱护集体的粮食,并与坏份子做斗争,受到学校老师、同学和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在毕业典礼上,他上台发言,毅然要求留在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一九五八年春天,雷锋来到困山湖农场当了一个拖拉机手。

一九五八年九月,雷锋来到鞍钢做了一名C-80推土机手。

一九五九年八月,雷锋来到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

第二年夏季的一天,他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辽阳日报>>报道了雷锋抢救水泥的事,赞扬他舍己为人的事迹. 雷锋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了一年零二个月,曾三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五次被评为标兵,十八次被评为红旗手,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

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

“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

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

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

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 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种文娱活动。

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

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

老战友聚会安全承诺书怎样写。

继承老山精神做忠诚坚定、敢于担当的践行者——学习;日至24日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老山精神”理想信念现;弘扬老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主题报告,学唱战地歌曲,;在老山》、《老山作战概况》、《高山下的花环》,参;穿越战壕、观看猫耳洞、国界界碑、考察口岸国门、参;活动过程给了我心灵上极大的洗礼和启发,让自己的灵;一、我心中的老山精神在老山主峰,我们亲身感受到了;越战壕和猫继承老山精神 做忠诚坚定、敢于担当的践行者 ——学习老山精神心得体会 夜明光 结合“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自己和同志们一起于4月20日至24日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老山精神”理想信念现场教学活动。

在五天的行程中,听取了弘扬老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主题报告,学唱战地歌曲,观看了专题片《让党性教育之花盛开在老山》、《老山作战概况》、《高山下的花环》,参观了战场遗址老山主峰、老山作战纪念馆、穿越战壕、观看猫耳洞、国界界碑、考察口岸国门、参观麻栗坡烈士陵园并祭奠英烈,整个活动过程给了我心灵上极大的洗礼和启发,让自己的灵魂得到了一次涤荡和震颤。

一、我心中的老山精神 在老山主峰,我们亲身感受到了老山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穿越战壕和猫耳洞参观战场遗址,耳边仿佛响起了隆隆的炮声,战士们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

凝望大雾笼罩的百米生死线,那是生与死的接力,是血肉之躯铺筑的胜利阶梯。

战争胜利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得到了捍卫,但英烈们永远离开了我们。

4月23日上午参观了麻栗坡烈士陵园,烈士丰碑庄严肃穆,在低沉的哀乐中,在《妈妈,我等了你20年》的 诗朗诵中,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向烈士敬献了花圈,叩拜战友的亡灵,泪水与浓浓的迷雾模糊了我们的眼睛,泪水为他们的英雄壮举所感动而流,泪水为他们的青春流逝而流,泪水为他们留下的太多遗憾和辛酸而流。

三尺土方下,冰冷墓穴中,他们静静的诉说着那些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往事,在感受到他们的无怨无悔和自豪荣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们心中太多的遗憾,也许他们们还来不及体会甚至还未曾想象过的美好的生活,也许他们在牺牲前没赶上吃一口饱饭、睡一个好觉、穿一件时髦的衣裳,也许还来不及写好一封家书和亲人们告别。

在无限悲痛之中,让我真正深刻感受到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英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分量。

悲痛和震撼之余,我也在反复思考,是什么让他们舍生忘死、浴血奋战,除了在战争环境下激发出来的人的本能之外,那就是“老山精神”。

刚才以上发言的同志对老山精神的内涵作了很多阐述,这里不在赘述,但在我心中的老山精神还有“当祖国需要和召唤的时候,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身体担负起了历史的重任,流血牺牲在所不辞、义无反顾、无私无畏,是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敢于担当的精神”。

二、继承老山精神,要忠诚坚定、敢于担当,体现人生价值老山精神是历史与现实、理想与信念、价值与精神、集体与个人的有机统一。

继承和发扬老山精神,就是要结合当前开展的 “三严三实”教育,做到“忠诚坚定”、“爱国奉献”、“勤奋敬业”、“敢于担当”。

【第1句】: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断坚定理想信念 “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老山英烈人生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和行为表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时刻以“老山精神”为激励,牢记和思考“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活着为了什么、入党为了什么”,要远离庸俗的人生价值观,具有为党和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尽职守责,兢兢业业,不畏艰难困苦,勇于开拓进取,卓有成效地做好各项工作。

要淡泊名利,乐于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拼搏奋斗,勤奋敬业,讲奉献、守纪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要坚定信仰,胸怀宽广,追求崇高的理想,历练健康的心理。

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重品行、讲道德、守规范,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

要多些知足、多些感恩、多些理解、多些包容。

其次,要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坚定理想信念,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党的最高理想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时时以国家利益、大局利益、集体利益为重,不斤斤计较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之台,起于垒土”。

如果只在口头上讲“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行动中却自私自 利,不讲奉献只求索取,小事不想干、大事干不了,那么,再远大、再崇高的理想也只能归之于想入非非的空谈妄想。

【第2句】:要敢于担当,立足本职干好工作 老山脚下的天保口岸,国门巍然屹立,彰显了国力和祖国的尊严,正因为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担当和实干才有了祖国的繁荣和富强。

弘扬“老山精神”,对于我们来说最关键的是要有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胆识和气魄。

虽然岗位有分工不同,责任有大小之分,但我们都要具备强烈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意识,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岗位责任。

我们都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不能漫不经心,得过且过;要勤于做事,敢于担当,不能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岗位不在状态;要尽职尽责、勇挑重担,不能敷衍塞责、拈轻怕重、逃避责任。

篇二:开展“老山精神”理想信念教育有感 开展“老山精神”理想教育有感 ——xx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xxx 2014年11月12日至15日,在xx县委学校的组织下,xx县第七届中青班全体学员前往文山州麻粟坡县参加“老山精神”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本次学习活动虽然短暂,但是内容丰富----听取弘扬老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主题报告、学唱战地歌曲《团结就是力量》、观看老山教学专题片《让党性教育之花盛开在老山》、《老山作战概况》、《高山下的花环》,训练队列、学习军体拳,听取77322部队教官作出征动员,徒步穿越“雷区”、参观战场遗址老山主峰、老山作战纪念馆,穿越战壕、观看“猫耳洞”、国界界碑、考察国门、参观老山烈士陵园并祭奠英烈,整个活动给人心灵上极大的启发和洗礼,收获颇多,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要谈谈我的感受。

一、认识老山闻名全国的老山位于祖国的南疆云南省麻粟坡县,地处中越边境第二段12号国界碑之间中方一侧,天保口岸东北部,主峰海拔1422米,面积约8平方公里,因山上古木密集而得名。

老山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地理位置、战略地位重要而且旅游资源也很丰富,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蕴藏着独特而诱人的魅力,加之紧邻越南的区位优势,同时也可跨国旅游,感受越南的风土人情和异国情调的好去处。

是一座海拔不算很高但声 名在外的“名山”,属中国对越南自卫反击战遗址之一,惊心动魄的老山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在这里,中国军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凛然无畏的气概,筑起一道不可侵犯的长城,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谱写出一曲曲青史永载的军人无悔之歌。

在这里。

人民子弟兵及边疆各族人民,以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在这里,谱写了“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等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内容的老山精神。

二、认识“老山精神” “老山精神”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孕育出来的一种摧人奋进、发人深省的爱国主义的情怀,老山精神以“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等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内容的“老山精神”,它不断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奋勇前进,结合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入开展,学习老山精神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发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的“必须课”,而这种精神,早已深深地在每一个老山精神“守望者”的心里生根、发芽。

老山战士之所以能艰苦奋战,不怕流血牺牲,誓死保卫祖国安全,就是来源于内心流淌的爱国主义精神,“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家富不忘报国”、“爱国胜于爱家”,这类语言不仅是前线的口号,更是让战士们化作了具体的行动英勇顽强地战斗的动力。

广大参战官兵离井背乡奔赴前线,在炮火中浴血奋战,捍卫 了祖国的尊严。

战场上的生死患难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简单关系,就是相互依存生死相依,而战争的胜利正是来自于这种有困难抢着上有利益相互让的高尚情怀,这是客观原因和主观努力共同实现的境界。

从客观上讲,面对国家危难,家园受到侵害,保家卫国成了全国种族人民的共同目标,使命感荣辱感被最大激发出来,形成万众一心的局面,从主观上来说,精神的力量相互感染,在环境和局势的影响下,人们的心灵更容易得到净化,润物细无声地凝聚在一起,这不仅表现在战士之间,也表现在军民之间各全国各族主民之间。

通过实地攀登看老山的地形环境、感受老山的气候条件,徒步穿越“雷区”、参观战场遗址老山主峰、老山作战纪念馆,穿越战壕、追寻老山英烈足迹、观看“猫耳洞”、国界界碑、考察国门、参观老山烈士墓园并祭奠英烈,不仅让我接受了灵魂的洗礼,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英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分量,才体会到无私奉献的意识在当代社会的匮乏,明白铸造灵魂、锤炼意志、坚守信念对我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也才真正发现自己的欠缺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回程途中交流感受时,大家都认为不虚此行,不仅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而且让我们学到了过去没学到的知识。

让我真真确确感受到哪段不能被后人忘记的历史,哪场为中华儿女长远生息而战的战争。

三、新时期的“老山精神”感悟 “老山精神”是历史与现实、理想与信念、价值与精神、行为与规范、国家与集体与个人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每一位年青干部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到“爱国奉献”、“实干兴邦”做到当党和人民需要自己付出时,哪怕是鲜血和生命,都要义无反顾、无私无畏。

为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交出圆满的答卷。

在此,我衷心的感谢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给我们提供了这次极好的学习机会,我要把这次教育的经历与感受带到今后工作学习中去,以实际行动为我县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三:参观老山及烈士陵园心得体会 参观麻栗坡老山及烈士陵园心得体会 *年*月*至*日,我有幸参加了*组织开展的以“老山精神”为镜的理想信念教育现场教学活动,走进麻栗坡县烈士陵园,登上了老山主峰,充分领会了“老山精神”的由来及其实质,使我再次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加深了对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性的再认识,也进一步坚定了我入党的决定和信念。

通过参加“老山精神”现场学习活动,我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领会了“老山精神”的由来。

在现场活动之前,我学习了“老山精神”相关历史知识。

老山,巍巍矗立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麻栗坡县天保口岸以西。

它是抵御外来侵略的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象征着边疆的文山各族军民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我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英雄气概。

老山,洒下各族英雄儿女无数的汗水

流下各族英雄儿女无数的鲜血。

是无数英雄儿女的鲜血和汗水,筑成了祖国南大门的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为国家的安全、安定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了坚实的保护。

中国人民对于越南人民从抗法战争到抗美战争的每一个胜利,无不欢欣鼓舞,这是因为取得的这些胜利都是两国人民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胜利。

然而,抗美战争一结束不久,尤其是自1975年以来,越南当***就迫不及待推行其建立“印度支那联邦”的计划,背叛两国人民传统友谊, 奉行反华和仇华、排华政策,背信弃义,出动军队占领我领土,毁我村寨,在我境内修筑工事,不断向我境内开枪打炮,杀害我边防(境)军民,不时蚕食和侵占我国领土,从而使我国领土完整、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受到严重损害。

为了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边陲文山各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忍无可忍的特殊情况下于1979年2月17日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文山打响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和老山防御作战。

这是一场自卫还击战,是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之战,更是反侵略之战和正义之战。

战争得到了各族人民的坚决拥护。

在近十年血与火老山防御作战中,边陲文山各族人民继承和发扬了热爰祖国、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光荣传统。

他们踊跃参加支前,给边防部队送弹药,运送伤员,送饭送水甚至直接参战。

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冒着越军的枪林弹雨,勇往直前,毫不退却,表现出他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自我牺牲精神,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像张大权,段光祥烈士和骆科邦,陈昌德和刘家保等一大批“民兵英雄”和“支前模范”,他们永远是我们现代人学习的榜样。

其次,深刻地领会了“老山精神”的实质 在闻名全国的老山爱国主义基地,无论是在“战斗英雄”张大权烈士的雕像前,还是在岁月侵蚀的猫耳洞内,我都仔细观看,认真聆听,领略革命志士的豪情,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重温着那伟大而光荣的时刻,来到“老山精神万岁”纪念碑时,我的心灵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为不怕苦、 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而感动,我仿佛自己就是一名“军人”,有深深的自豪感。

在近十年血与火的艰苦作战中,老山军民发扬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祖国和人民利益甘愿吃亏的无私奉献精神,生死相依、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不畏一切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共同铸就了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的老山精神

这就是老山精神的实质和内涵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和边疆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蕴含了爱国奉献、不怕牺牲、信念坚定、依靠人民、敢于担当的理想信念精髓。

老山精神是矗立在一代人心灵上的丰碑,曾经净化过十亿人民的灵魂,是戍边卫国的精神典范,是边屯文化的精神内核。

为此,1987年9月,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登上老山主峰,亲笔题词:“老山精神万岁”。

从此,老山精神名扬四海,被誉为国魂、军魂。

其三,深刻地领悟了“老山精神”的启示 边陲文山是一片经过战火洗礼的热土,是老山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经战争最多、参战时间最长、作战规模最大的民族地区。

当硝烟散去,和平降临,当年那场中国南方边境军事冲突成为历史,老山作为地理概念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深处,然而“老山精神”却一直占据着几代人的心灵制高点。

“老山精神”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老山军民在血火边关展现的爱国奉献、不怕牺牲、信念坚定、依靠人民、敢于担当的理想信念精髓,也是当前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生动教材。

在“老山精神”理想信念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可以让我们实实在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尤其是可以给我们补精神之“钙”,从而更好地坚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只有身临其境体验自卫还击战争的残酷,方能深刻理解当代军人“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头可断血可流,祖国寸土不能丢”、“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圣神使命,更加深刻理解无私奉献、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而坚定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只有深刻体验战争的残酷,才会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

一次学习教育,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只是一个瞬间,而这次在“老山精神”理想信念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我自己真正感觉到收获受用终生的真实体会,特别是在这里得到的“固根、守魂、补钙”,从这里再次学会了敬畏、学会了反思,坚定了信念,担当责任。

篇四:弘扬老山精神“弘扬老山精神,践行企业文化”主题活动有感 8月26日至27日,在公司的组织下,我和公司同事一起到了文山麻栗坡老山及烈士陵园参加了以“弘扬老山精神,践行企业文化”的爱国主题活动。

30多年前的这场战争,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很遥远,多数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甚至都不知道有这场仗,从老山上下来,我总有这样的想法,我在那个年代会怎么样,我是一个在这里的战士会怎么样......战争往往是很艰苦,当时开赴前线,哪有现在的条件,弹药等的物资都全靠人力运上老山,在避弹坑里往往一待就是几天几夜;战争往往也是很残酷的,烈士墓园里躺着几千个英雄的遗体,有的是干部,有的是才入伍几个月的新兵,有的已是孩子的父亲,妻子的丈夫,也有的是十多岁,父母的儿子,他们就留在了这里,因为这场战争,为了国家的安宁而壮烈牺牲的。

是什么支撑他们来勇敢的面对战争,面对牺牲,是以弘扬爱国奉献为核心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来支撑他们的吧,这也是我们所要学习与传承的精神。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的征文 尽快

拜托

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

我们来到了墓前,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

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

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完成的事业;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

面对你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

你们的辉煌业绩,将深深地刻在史记上

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

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战争的年代照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为祖国奉献的机会。

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

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

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她增光,为她添彩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上的讲话青少年朋友们:今天,团县委组织XX中小学生,来到烈士陵园,隆重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借扫墓之机,回顾过去,重温历史,了解先烈的英雄事迹,聆听革命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形式,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工作的客观需要。

50多年前,在XX大地,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英勇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永远长眠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上。

正是他们用殷红的鲜血,书写了爱国主义最壮丽的诗篇。

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

我们纪念革命先烈,就是要永远不忘他们为党和人民建立的卓著功勋,永远不忘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民族精神,永远不忘他们的遗志和追求,我们面前这座高高耸立的纪念碑,将永远铭记着我们乃至世世代代对革命先烈的思念和缅怀。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刻,先烈们留下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无价之宝。

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希望全县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革命先烈的活动,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增强爱国情感、确立远大志向、培育良好品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希望全县广大青少年朋友们珍惜美好时光,刻苦学习知识,努力陶冶情操,继承先烈遗志,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薪火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长眠在XX大地的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

与美国南北战争有关的新闻事件或者是与新闻事业有关的事件

1861年4月18日,在战争前夕,经由马里兰州共和党人法兰西斯布莱尔(Francis P. Blair)在其子蒙哥马里布莱尔(Montgomery Blair)-林肯的邮政局长-位于华盛顿的住处调解下,林肯总统透过国防部长赛蒙·卡美容(Simon Cameron)提议由李指挥联邦军。

李在情感上反对南方脱离,并曾于1861年在信中猛烈抨击为“完全是一场革命”,背叛开国先烈。

然而他因效忠于出生地,维吉尼亚,而加入联盟国。

战争爆发时李奉派指挥维吉尼亚境内一切武装力量,后成为联盟国军初始的五名上将之一。

然而李尊崇自己合众国上校的军阶,拒绝佩戴联盟国将军徽章。

他仅愿佩戴联盟国上校的三星章,而要等到战争胜利后方在承平时期升为联盟国将军。

在指挥维吉尼亚西部的联盟国军,并负责卡罗莱纳海岸防务后,他成为美利坚联盟国总统杰佛逊·戴维斯的军事顾问。

两人在西点军校即相互认识。

北维吉尼亚军团司令在约瑟夫·强森(Joseph E. Johnston)将军在1862年6月1日于七松之役(Battle of Seven Pines)负伤后,李继任北维吉尼亚军团司令,获得第一个领兵作战的机会,他迅即发动了一连串的攻势。

在七日战役中,他面对由乔治·麦克连能(George B. McClellan)率领,威胁首都维吉尼亚里奇蒙的联邦军。

联盟国部队因李将军的攻击行动而伤亡惨重,并因李将军部下执行战术时的无能而受损。

但他的积极行动挫败了麦克连能。

在麦克连能撤退后,李将军在第二次牛奔战役(Second Battle of Bull Run)中击败另一支联邦军队。

他后来入侵马里兰,企图重新补给军需,并尽可能的影响北方不利于战争结束的选举结果。

麦克连能因截获一份南军所遗落的军令而得知李将军的计划,并在南军得以集结之前增援优势兵力至安提耶坦。

在那血腥的一日中,李将军抵挡住了北军的攻击,但不得不撤回维吉尼亚。

因对麦克连能无法摧毁李将军部队而感到失望,林肯总统任命安伯洛斯·本赛(Ambrose Burnside)为波多马克军团司令。

本赛下令渡过拉帕罕诺克(Rappahannock)溪发动弗雷德里克斯堡战役(Battle of Fredericksburg)。

其部队因搭桥渡河而延迟,让李将军的部队有充分的时间组织坚强的防御。

1862年12月12日的攻击行动对联邦军而言是一场灾难。

林肯其后又任命约瑟夫·胡克为波多马克军团司令。

胡克在1863年五月推进至维吉尼亚的钱瑟勒斯维尔战役。

其部队遭李将军及汤玛斯·杰克森将军以大胆的行动分割为数段,且侧翼受攻,因而挫败。

对联盟国而言,此战为以寡击众的重大胜利,但代价沉重:杰克森将军-李将军最重要的部属-伤重不治,为国捐躯。

李将军听闻噩耗,叹道:‘我右臂已断。

’1863年,李将军再度著手攻略北方,期望南军的胜利可迫使联邦承认联盟国的独立地位。

他企图在宾夕法尼亚的盖茨堡击败乔治·米德所率领的联邦军,却无法达成。

他的部属未能以他所预期的魄力积极进攻,史都华(J.E.B. Stuart)的骑兵队又远在战场之外,而李将军决定对联邦军战线中点发动大规模正面攻击-即灾难性的皮克特冲锋(Pickett"s Charge)-导致惨重的伤亡。

一如安提耶坦之战,李将军被迫后撤,但未受有力的追击。

在这场失败后,李将军于1863年8月8日向联盟国的戴维斯总统书面请辞遭拒。

1864年,新任的联邦军总司令尤里西斯·格兰特企图摧毁李将军的部队并进占里奇蒙。

李将军率其部队抵挡住其两项企图的进展,但格兰特以其优势的增援武力逐次逐步的向东南方持续推进。

连串战役发生于欧华连(Overland )、史波特斯凡尼亚法院(Spotsylvania Court House)、冷港(Cold Harbor)。

格兰特最终令其部队暗渡詹姆士河而骗过李将军。

在抵挡联邦军进占彼德斯堡(Petersburg)-里奇蒙铁路补给在线的心脏地带-的企图后,李将军的部队在彼德斯堡被围,并竭力掘壕自卫。

他企图打破僵局,派遣具伯·尔利(Jubal A. Early)经审南多亚溪谷(Shenandoah Valley)袭击华盛顿,但尔利败于菲利普·舍利丹(Philip Sheridan)的优势军力之下。

彼德斯堡之围自1864年持续至1865年6月。

总司令1865年6月31日,李将军升任为联盟国武装力量总司令。

1865年初,他力促通过让黑奴加入联盟国军以换取自由的构想。

该构想在联盟国败亡前的短暂期间内未有结果。

在联盟国军因持续数月的战役而筋疲力竭之后,一支联邦军成功的于1865年4月2日攻下彼德斯堡。

李将军放弃防守里奇蒙,并企图与约瑟夫强生(Joseph Johnston)将军在北卡罗莱那的部队会师。

其所部为联邦军所围困,于1865年4月9日于阿波马托克斯法院投降。

若干部下(间接由戴维斯总统指示)提议拒降以让部份小单位渗透出包围圈外,并进入山区以进行长期的游击战,为李将军所拒。

战后战争结束之后,李将军曾官方申请战后特赦,但未曾获淮。

申请书送出后上呈至国务卿威廉西渥(William H. Seward)的桌上,他以为是旁人将事情完成后呈送的副本而将之归档,数十年后方于其抽屉中再度发现。

李将军将不获回应当成政府对其保留法律追诉权。

李将军申请特赦立下范例,鼓励许多前美利坚联盟国部队官兵接受再度成为美利坚合众国公民。

1975年,在一名国家档案记录管理局(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职员发现李将军宣誓效忠的誓词后,洁洛德·福特总统对他发布特赦,并由美国国会回复其公民权。

李将军夫妇战时居住于妻子的娘家,寇提斯李大宅(Custis-Lee Mansion),遭联邦军没收,成为今日阿灵顿国家公墓的一部分。

在他去逝后,法院裁定该处房产遭违法查扣,须归还其子。

州政府提议收购其全部土地而获同意。

他自1965年10月2日起于维吉尼亚勒星顿担任华盛顿学院(今华盛顿与李大学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校长。

在超过五年的任期中他将华盛顿学院由一所不知名的小学校转变成美国第一所提供商业、新闻、与西班牙语课程的大学。

他立下全面性,令人摒息的荣誉观念-我们只有一条校训,就是每一个学生都是绅士(We have but one rule, and it is that every student is a gentleman)-在华盛顿与李大学以及其他若干独断维持荣誉体系的学校垂范至今。

重要的是,李校长专注于让学校吸引南北双方的学生。

然而,该校仍维持著种族隔离制度。

自1795年约翰查维斯入学以后,华盛顿学院,或说华盛顿与李大学,直到1966年才招收第二个黑人学生。

罹病与逝世罗伯特·李灵寝纪念馆,位于维吉尼亚勒星顿的李教堂内。

1870年9月28日,李校长感觉不适,无法清楚的说话。

医生们赶到后,仅能协助让他躺在床上,希望病情能自行好转。

几乎可以确定李校长是得了中风。

这场中风损坏了脑前叶,使他言语失能,无法咳嗽。

他经由人工喂食以维持体力,但转而罹患肺炎。

因为无法咳嗽,李校长死于肺炎并发症(而非中风本身)。

他在中风后两周,1870年10月12日,逝世于维吉尼亚的勒星顿,葬于华盛顿与李大学校园的教堂下。

另外还有一篇,也给你看看罗伯特·李—怀着悲痛作战的南方将军罗伯特·李将军被认为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奴隶主阶级的军事帮凶,因此在国内的很多书籍上对他的评价也有失公允。

李将军出生于1807年1月19日,其家族是美洲移民时代的名门望族,第一代李家族的创始人托马斯·李是俄亥俄公司的创始人,作为传统的英国贵族曾是殖民地最高会议的成员和弗杰尼亚州的州长。

托马斯·李更是富甲一方,在弗杰尼亚和马里兰拥有多达1万6千英亩的种植园,同时其也是整个殖民地区中拥有最多黑奴的人之一。

托马斯死于1750年,生后留下了大批的财富和8个孩子。

大儿子菲利普·李继承了这笔庞大的遗产,成为了新的一家之主。

罗伯特·李的父亲亨利·李是独立战争时期的功臣,但是由于在一次经商中被欺骗失去了家中的所有财富而从此意志消沉,是以在李成长的岁月中,他一直处于一种极为窘迫和难堪的境地中。

最终,李在家族无法负担巨大的耶鲁大学学费的情况下向西点军校提出了申请,因为那是唯一既可以让他受到良好高等教育又不用交付学费的地方。

西点军校很快就批准了他的申请,之后李也第一次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弗吉尼亚州到了位于纽约州的军校。

军校中的李,成功展现了他的杰出才华,他毕业时成绩位居1825届的第二名,同时被授予杰出荣誉学员,得到了讲师的一致赞美。

对待同学总是态度谦和虚心,从不以自己的良好成绩去炫耀。

与人正直诚实,几乎从不对任何人发脾气。

四年后,校方在毕业评价中写道“此生表现杰出卓越,实为我校近年来少有的尖子。

据其在校的表现,我们没有发现此生有任何不良的缺点。

”毕业后,李被授予少尉军衔,派往了工程兵军团。

在军队期间,罗伯特与华盛顿的曾外孙女玛丽·寇迪斯结婚,随之成为华盛顿家族的第一代言人和财产监管人。

内战前夕,李告别妻子回到德克萨斯,随着北卡罗来纳州的独立,德克萨斯也接着宣布成立共和国。

李作为联邦军队的军官随即被赶出了德克萨斯,李只能回到了阿灵顿的家中。

此时国内的局势已经变得不可遏制,南方各州都纷纷激烈地要求独立以求得州权,而北方联邦同样是歇斯底里般地不愿让步,甚至有参议员在国会宣称这是一个彻底解决州政府和中央联邦政府权利力之争的大好时机;废奴主义者们也是要求林肯进一步执行他的政策彻底地废除蓄奴制度;南方的议员则批评这是违背林肯自己的选前承诺,因为林肯自己表示过“若他当选总统,他不会终结南方的蓄奴制度的现实状况”。

真是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李同样无法远离这一个是非,虽然此时的弗杰尼亚并没有公开宣布独立。

然而当北方联邦政府宣布将动用军队武力镇压南方独立州的时候,弗杰尼亚州当即表示对联邦政府的谴责,州议会宣布弗杰尼亚州脱离联邦加入了南方邦联。

而此时李接到了北方联邦政府陆军部和总统林肯亲自发出的任命信,准备晋升他为联邦军准将。

在接到信后整整长考了三日,李从来不赞同南方分裂的主张,他热爱由自己的父亲和曾岳父参与建立的合众国。

但是,他基于道德立场,同样不赞成北方以武力解决南方的分离要求。

在他自己看来他实在无法去和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作战厮杀。

4月23日,李拒绝了联邦政府的邀请,接受了南方邦联总统的要求掌管弗吉尼亚州的防务。

8月31日,李被晋升为上将,短暂地担任了一个月的南军总司令,该职务后由总统戴维斯兼任,李担任了南军总参谋长。

接着开始负责南卡洛拉那州和乔治亚州海岸防线的修筑工作,以防止北军通过海军的优势侵入登陆。

到了1862年3月,李回到了南方首都里士满。

到了5月,北军总司令麦克艾伦率领着10万大军从华盛顿出发沿着波特马克河南下,在里士满附近的半岛登陆,开始了对里士满的攻略作战。

此时的一线指挥官约翰斯顿则是正好受伤,李就改组了他的军团以总参谋长身份出任军团长,李将该军团命名为北弗杰尼亚军团。

同时李提拔了两位将军作为他的副手,一个是“石墙”杰克森,另一个则是朗斯特,这两人日后也就成为李最杰出的左膀右臂。

李随后开始对侵入的北军发动一次主动进攻,这也就是所谓的“七日战役”。

李以凌厉的攻势猛击麦克艾伦的薄弱右翼,让整个北军指挥系统顿时手足无措,成功瓦解了北军的反击作战。

之后,他付出较大的伤亡后(约1万人),成功地将北军赶出了里士满,最后麦克艾伦不得不依靠海军舰炮的掩护仓皇撤退。

李又继续挥师北进,在第二次公牛跑战役中又一次击败了北军。

此时在李的授意下,“石墙”杰克森突袭北军的哈伯渡口(Harpers Ferry),不仅将其占领而且俘虏了1万2千名北军。

此时麦克艾伦被解除了北军波特马克军团司令的职务。

1862年9月17日,北军孤注一掷在安特提姆战役(Antietam)投入大批部队阻击李的节节进逼。

北军以绝对的兵力优势投入战斗,李以异常坚强的防御顶住了北军近乎疯狂的进攻。

战至下午,李亲自走上火线,鼓舞士气。

在一次反突击中,李的右手臂被流弹击伤。

在千钧一发之时,他的援军A.P.希尔赶到了战场并投入了战斗,最终李成功地击退了北军。

但是其损失太大,之后也再没有继续侵入北方的可能性。

李取得了一个战术上的胜利,但是却失去了一个战略上的机会。

双方一共有2万8千人倒在了战场上,这一天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天。

李的军团不得不撤回了南方休整结束了他第一次对北方的攻略。

1865年3月,李主动放弃了里士满,开始向北卡洛拉那移动准备与约翰斯顿将军会合以便对付谢尔曼的大军。

然而在半路中,格兰特军团事实上也已经追上了李的北弗杰尼亚军团,几近将其包围。

李明白此时的南方早就是大势已去,他向还在与他战斗着的格兰特提出了投降谈判的要求。

也有人提出过,号召全体南军部队化整为零深入山区打游击战,就如同当年独立战争时他们的祖辈对付英国人那样。

但是,李一口加以回绝,他如此回应“战争是我们这些军人的职业,如果如你们所说,那就等于把战争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人民,带来的也只会是无休无止地争斗和血腥的屠杀。

我虽然不是一个优秀的军人,但是我的道德不允许我去这么做。

如果我的死,可以换取人民和这片土地的安宁,那就让他们把我当作战争罪犯绞死吧。

” 最终,李和格兰特在阿托克马斯(Appomattox)的法院会面商讨投降事宜。

在此背景下,李和格兰特的会面却是异常感人的,虽然格兰特在此之前从没有说过李的任何“好话”,而且格兰特曾说过他不愿意再听到任何人在他面前说有关李的“无敌”神话,并声称他就是要“抽打”李(Whip Lee),并且他一定能够“抽打”李。

但在内心格兰特却是十分敬重李的,这就是所谓的英雄相惜。

在和李见面后,虽然当时李一身笔挺的军服而格兰特的军服上满是征尘,但在两人内心,却是正好相反,李是十分痛苦当然格兰特则是十分兴奋的。

格兰特看出了李内心的痛苦,甚至不忍心提起“投降”这个话题,在谈判开始后的半个多小时内,格兰特一直在说关于墨西哥作战时的往事,最后还是李主动将话题转到了投降上,格兰特几乎同意了李所提出的所有要求。

在得到了格兰特决不会关押迫害一名南军士兵的保证后,李同意在投降协议上签字。

最后,李却又补充了一条即允许南军士兵带走军中的战马,当格兰特问及原因的时候,李只说了一句“马上就要春耕了,他们都是农民的儿子,他们需要这些马去劳作。

”最后,双方在互相尊重的气氛中签署了协议。

李手下2万8千名饥寒交迫的士兵正式投降,也标志着历时将近5年的残酷厮杀终于停止了。

李无疑是内战中最为杰出的一名指挥官,同时也是品格最受人推崇和尊敬的将领。

战前他曾在各种不同的兵种服过役,这使他在日后的指挥中能够充分地理解和协调各兵种之间的关系和安排。

他的战略即为“进攻”二字,哪怕是处于逆境也敢于发动进攻,同时也善于捕捉对方部署上的弱点和漏洞,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

对于局势的观察,他也有着特别的敏锐,从不会轻易放过对方露出的蛛丝马迹般的错误。

李善于声东击西吸引对方注意力,接着猛然一个出色的运动,打击就落在对方另一侧。

当然,李也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

其中最致命的可能就是他内向的性格所造就的,李极不善于向自己的部下解释他的计划和思想,常常会造成其下属的误解,这在“石墙”杰克森死后更为凸现。

盖蒂斯堡战役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他这唯一的战败中,他的部下几乎没有一个人很好理解和贯彻他的命令。

在整个战争中,李的每一场战役面对着远远多于他兵力的北军作战,尽管他在安特提姆遭到了重大损失,在盖蒂斯堡他也遭受了惨痛的失败,但李的部队从来没有出现过失去秩序地崩溃,他始终都是坚守在他的阵地上直到最后一刻。

他所辖的北弗杰尼亚军团也是美国历史最好的一支部队。

相对于李的军事指挥才能,也许他的高尚品格才更让人们如此地怀念他。

时至今日,他仍是南方乃至全美国最受崇敬的军人。

他的生日都被定为南方各州的法定纪念日。

以他命名的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遍布各地。

每年他的忌日在他墓前都会堆满数以千计的鲜花。

在笔者眼中,现在的美国人早已把李看作了一个美国的象征,一种理想的体现。

直到在李死后,当时的总统安德鲁·约翰逊也拒绝重新给于他美国的公民权。

一百零五年后,美国参议院于1975年7月22日全票通过特别法案恢复了罗伯特·爱德华·李美国公民称号与权利,8月5日福特总统签署了此项法案,当时福特感言道:“李是一个真正的美国英雄,深深地受到了南方和北方的共同尊敬。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