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与创作感言
书法的一点创作心得和技巧
【书法学习心得体会】第一,学习书法要勤奋,贵在坚持练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立竿见影和一步登天。
第二,学习书法要勤于思考,最好能找个老师。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要进入艺术之门,最好是能有一个引导者。
如果能找到一个名家大师作为自己的老师,那么对于学习书法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若是找不到老师,可以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让一个字能够具有艺术感,即既漂亮美观,又具有神韵。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体会的,我想这也是我要到达的境界。
第三,书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当然这指的是书法一个比较高的境界。
当书法到达一个比较高境界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加上自己的特色,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领悟,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在书法中体现出来,真正做到字不仅有形,形美,而且要做到有神,神形俱备,这才是好的书法。
【书法写作技巧】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
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
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
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其实书法创作也谈不上技巧,只有多看,多练,多学,才能提升书法水平。
学书法的心得体会(不少于400字)
【第1句】:最基本的可以让自己变漂亮起来;
【第2句】:可以陶冶自己操,书法需要耐心和持久的坚持,因此在练习书法的同时,可以修心养性,这对于提高自己的素养,很有帮助。
有人说“字如其人”,我想可能指的就是这个方面的意思。
我想学习书法的好处最主要的就是以上两点。
那我一直以来是如何学习书法的呢
首先,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需要写字的时候,我认真对待,绝不马虎,从一笔一划练起,因此渐渐地我的字也就好起来了。
然后,我在工作之余,抽取一定的时间学习名家书法。
比如每个星期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练习毛笔字,在练习的同时,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了,也让自己工作之余的生活更加充实。
名家书法有很多,颜真卿的,柳公权的,赵之谦的,等等我都挺喜欢,不管是哪个书法家,不管是哪种字体,我都会加以练习。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从楷书到隶书,再到行书,草书等等,我都在学习之中。
我觉得草书最能体现人的性格了,因而草书最难以练习的,也许只有书法大家才能挥毫成草书。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我觉得学习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书法要勤奋,贵在坚持练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立竿见影和一步登天。
第二,学习书法要勤于思考,最好能找个老师。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要进入艺术之门,最好是能有一个引导者。
如果能找到一个名家大师作为自己的老师,那么对于学习书法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若是找不到老师,可以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让一个字能够具有艺术感,即既漂亮美观,又具有神韵。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体会的,我想这也是我要到达的境界。
第三,书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当然这指的是书法一个比较高的境界。
当书法到达一个比较高境界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加上自己的特色,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领悟,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在书法中体现出来,真正做到字不仅有形,形美,而且要做到有神,神形俱备,这才是好的书法。
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说起王羲之,几乎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说出几个有关他的故事。
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现象
硬笔书法学习感言,大概300字,选修课的作业
仅供参考哈,我学习书法的粗浅感想和体会是: 一、以临为先 会写字不等于掌握了书法艺术,只有熟练地掌握了书法的技法和知识,才能从一般实用写字提高到以观赏为主的书法艺术创作高度。
我学习书法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书法首先是从临帖开始。
既要临古人帖,拜古人为师,也要临现代人的帖。
但是,为主的应临古帖、名帖。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纵向取古,横向取今”。
在这方面先贤和当代大师们都论述得很清楚,我们只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照着做就行了。
例如,明代倪苏门在《书法论》中说:“必须取古之大家一人为宗主,门庭一定,脚跟牢把,朝夕沈酣其中,务使笔笔俏似,使人望之即知是此种嫡派。
”启功大师在给书法爱好者的信中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
’也不知道是谁的话,因为他有理,就得听他的。
这并不是我自己谦逊,因为咱们如果共同学习一些古代高手,岂不更好。
学现在人最容易象,但一象了,一辈子脱不掉,以后悔之晚矣。
我常教一些最初入门的青少年,索兴把我的字让他临,只一些‘得劲’了,立刻停止。
”又说:“写帖主要抓结构,结构对了,点划的姿态即使全都删除,人家也会说象某家、似某帖。
”启功先生对临古、临今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临帖还有个“入帖”和“出帖”的问题。
《小仓山房诗文集》中说:“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竞似古人,何处着我。
”应该说,临帖只是学习书法的前提和方法,是过河的“桥”和“船”,一旦过了河,就得走自己的路,不能老停留在“桥”和“船”上。
帖临的象了,即“入帖”了,怎样才能“出帖”呢
个人体会到,在“入帖”的基础上,多选几家名帖进行临习研究,取其长去其短,为我所用,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慢慢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这就是“出帖”了。
二、以勤为径 清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诗句,比较形象深刻地说出了勤学苦练的道理。
书法家冯国语先生说:我练书法,经过的是“五步炼狱”。
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神剑森列,无羁走马,皆以临为先。
帖拜名师,不慕虚名,凝神锤造。
此为一。
心慕手追,别开蹊径,独创一格。
此为二。
广纳、博取、能容,天地为师,人人为师。
此为三。
知识、人品、涵养与之并辉。
此为四。
悟性为第五。
何为悟性
“都道悟性为第一,我言悟性是忘机。
疾风骤雨张长史,落花飞雪僧布衣,得骨得髓承前训,古风古貌不随俗。
顿悟本来勤中生,胸纳百川笔自逸。
”可见,要想在书法艺术方面有所成就,不经过勤学苦练,不经过深钻细研和认真地体验醒悟是不可能的。
但是,光靠“闷着头”苦练也是不行的,还有一个学练的方法、窍门问题。
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说:字不是“练”好的,是“学”好的。
学就是拿,拿就是学。
要想着自己是“写字”的,而“字”写得最好的是王羲之、颜真卿这样的古人,如果不老老实实地向先贤们学习,不坚持到传统宝库中去拿宝,“字”是写不好的。
又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
就学习书法来说,“外财”就是向外人学习,向外人的优点学习,把外人的好东西都吸收甚至“抢”过来。
不向外人学习,就不能丰富和造就自己。
在“发外财”中,传统宝库里的外财最丰富,这个宝库对谁都是敞开大门的,就看你去不去拿,是拿一件还是许多件,是拿一次还是经常拿。
人,不从别人那里拿来宝物是富不了的
由此看来,只有把人的天赋和好学、善学的刻 苦钻研精神结合起来,做到有才华而不浅尝辄止,以全身心的投入,废寝忘食的苦练,“退笔成山”的毅力,博学深思的悟性,才能在书法艺术方面才思敏捷,得心应手,刚柔相济,创作出气势恢弘,潇洒神飞,具有自己特点和风格的好作品来。
三、以情为基 对书法艺术的喜欢和爱好,是学好书法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一种好的书法碑帖、一幅好的书 法作品,常常是百看不厌,百练不厌,爱不释手,看一次有一次的收获,练一次有一次的提 高。
这就是感情所系,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没有这种爱好和感情,是无法学好书法艺术的。
书法是表现情感的艺术。
不仅在学习和欣赏书法艺术中要倾注人们的情感,而且在书法创作中同样地表现出人们的强烈情感。
四、以美为风 在学习书法的实践活动中,常遇到有些书法作品写得美观大方、活泼生动,让人觉得很美,看起来很舒服,甚至有些字不认得,大家也觉得好看。
有的作品写得古古怪怪的,看了就不舒服。
对一幅书法作品的欣赏和评估有时存在分歧,甚至截然不同的看法。
这是欣赏者个人的爱好、水平和审美角度的差异。
书法艺术是无止境的,学习书法艺术是长期学习追求、不懈奋斗的事,只有将整个身心倾注于书法艺术,不断地超越别人、超越自我,才能从容地走进这一人类书法艺术的殿堂。
适当删减,辛苦哦,望采纳~~书法艺术是无止境的,学习书法艺术是长期学习追求、不懈奋斗的事,只有将整个身心倾注于书法艺术,不断地超越别人、超越自我,才能从容地走进这一人类书法艺术的殿堂。
心得体会 - 成年人如何自学书法
书法是人的衣冠仪表,是才能风度的象征,中国人都希望写得一手好字,字如其人,文章华国,书法华身,书法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门艺术。
著名书法家潘守宇认为书法有三要素:1,人品:心正则笔正。
(唐太宗问柳公权书法;另外世人不欣赏奸臣蔡京的书法作品,而推崇蔡襄的书法
) -人品不高,笔墨无法。
-----范曾什么人写什么字,什么人画什么画。
明末清初名医、文学家 、书法家傅山先生在《作字示儿孙》中讲: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未学颜公书,先读颜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书道》中说:“自来书品,视其人品。
故无学不足以言书,无品尤不足以言书,此书道之理也。
”2,苦练:历史典故记载:(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染。
-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 墨磨万挺,不做张芝做索靖。
(中国历史上几位成功书法家的苦练典故。
)民国大书法家沈尹默说“学书十年,当有小成”,隋代智永禅师学书法四十年不下楼。
3,书卷气:退笔千管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个人学识修养关乎书法成就!多读书,宋代黄庭坚说“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如何去俗,就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学养和内涵,书法到了高阶段,写的其实是思想,是气质,是情绪,是一种精神和人格修养的表达。
古代大书法家一般同时也是大学问家。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艺术。
“它不是诗而有诗的韵味;不是画而有画的灵动;不是舞而有舞的飘逸;不是歌而有歌的悠扬。
”(鲁迅语)“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
(黑格尔语)“书法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
(刘炳森语)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宏大精深。
从殷商开始,经历了秦汉的辉煌,魏晋的风韵,隋唐的鼎盛,宋元的神意,明清的繁华。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
无论是宏幅巨制还是扇面尺牍,都有一种不愠不火、不急不燥、儒雅自然、飘逸洒脱的视觉魅力。
这种魅力能使不懂书法的人觉得美,使爱好书法者觉得雅,使研究书法者觉得耐看。
当今书法可谓是热闹非凡,书法的各书体、各流派异彩纷呈。
书法的求异、求怪、求险曾向一阵飙风一样席卷书坛,但一阵骚动之后,人们再重新审视书法本体发现自己所付出的“探索”仍未超出前人的范畴,只是在一个汉字的组合中误入一个又一个的怪圈。
固然也不有不少人为此出了“名”,但就书法本源讲,无异于真正意义上对书法艺术的背离。
书法是通过用毛笔在纸上写字来修炼心性的功夫
书法最直接呈现人生状态和心相(象)是末梢神经的外现,跟人最接近
美是均衡,美是符合了宇宙的某种频率(天人合一),动静的平衡,《兰亭》就像舞蹈,每一个动作都是您觉得不可能呆住的平衡
《兰亭》为何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是因为它在打破平衡时维持了平衡。
“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的动态平衡美
就像惊鸿一瞥的瞬间凝化在纸上成为永恒呈现在您的面前,书法是时代和书法家的心电图
----这是形。
《兰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书,是以情作书的光辉典范,通篇洋溢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意境,让人观赏有:“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感觉。
---这是神
慧心苦练炉火纯青的书法技艺,笔锋流转透射天地人生哲理;挥毫泼墨感悟诠释人与天地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
作为一门传统艺术,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
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杨振宁在《中国文化与科学》中说:“我有一个朋友,熊秉明,是一个书法家、画家、雕塑家,又是一个美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
他写了一本已经一版再版的书,叫做《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书中这样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书法。
”他之所以这样讲,就是因为书法最能够体现这个抽象化、浓缩化的精神。
”民国大书法家沈尹默说“学书十年,当有小成”,隋代智永禅师学书法四十年不下楼。
学习书法,路是很长的,多临帖习字
熟读书法史,遍览古代经典作品,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对于什么是书法才会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多读书,宋代黄庭坚说“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如何去俗,就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学养和内涵,书法到了高阶段,写的其实是思想,是气质,是情绪,是一种精神和人格修养的表达。
古代大书法家一般同时也是大学问家。
书法总结800字 求帮忙啦
学习书法的心得书法课程已结束,虽然学习时间很短不可能学得很精到,但是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重要的是掌握其中的方法和要点,这才是学习的关键和学好的捷径。
学习书法我们首先要知道它的基本语言——线。
它还包括四个元素:线形,即线条的形状;线质,即线条的质感和质量;线律,即线条的节奏起伏变化;线构,即线条所构成的空间。
知道了这些最基本的要点后我们会发现在学习过程中目的性就强多了。
就拿字与字间的连线来说,许多初学者都有注意到壁画件的连线,但却忽视的空中动作,看一笔写一笔,堆积成字,如此成篇,结果毫无生气可言;我自己临贴中也存在个问题,常常忽略了字的奇正,偶尔注意到却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依样画葫芦,结果到处出现断点而影响到整幅作品的行气。
除这些外还有字与字之间线条的倾向,字与字的大小,整个作品的浓淡反复而形成的节奏,字与字的紧凑程度等等。
这些都是课堂上老师反复强调的,虽说手上功夫提高的并不明显,但是在理论上还是有一定的认识,至少知道了要怎么去写以及写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包含的艺术境界也是无止境的,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在这条道路上慢慢摸索,以做到更好
临帖,是每一位书家必修的课业。
对每一位想写字的人来说,临帖应是一生中时时要做的最基础也是最深奥的功课。
我从十几岁开始临帖,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了。
如今还在临曾经临过的字帖,但时期不同,理解得程度也不同了。
而临帖若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也会有利弊,有时甚至会弊大于利,对此我颇有感触。
想当年初学时没能按古人所说的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去学习,有一味盲从所谓初学必从唐楷入手。
这帖一临就是十几年,写丢了灵性,写僵了悟性。
十几年之中书写毫无变化,亦无建树,也曾疑惑过。
在这里倒不是说唐朝的楷书不好,而是说要因人而异,兴趣至上。
我们可以去选择不同的字帖(如楷书、草书、隶书、篆书)。
前的古人临的是什么字帖
没有学习过唐楷但堪称一代,又是为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该深思的。
我们要从窄巷中走出来,思路才能开阔起来,疑惑也会迎刃而解。
临各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经典字帖,集思广义,才能真正地从中悟道临帖的妙处,书家的快乐。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有的书法老师连自己都还没能写明白字呢,竟然让学生学习他自己的字体。
这,要把学生引往何处,把书法教育引往何处
这不是误人子弟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楷书、隶书,还是行书、草书、篆书,都可以作为基础书法教育的范本,关键在于老师的选帖和自己的喜好。
要懂得选帖的道理,这样才能扬长避短。
书法教育如果也能如此做法,才能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也才能更好地把中国书法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