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馈新老学员出游感言

06-03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退伍老兵感言怎么写

2009年x月初,我的(女儿或者儿子)姓名 收到xx学校。

作为xxx的家长,我们感到欣慰,在此,我们还感到庆幸。

当初选择xxx学校是一个正确之举。

通过在xxx学校xx班8个多月的学习,学校在生活上给与了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

感谢诸位优秀的老师为孩子付出的辛勤汗水;感谢xxx的办学理念与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教育方式;感谢学校在学习上对孩子的鼓励与栽培;学校为(子女姓名)以及每一位学子提供了一个走向成功的平台,为孩子们留美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孩子在xx学校学习的过程中,给我最深的体会是,学校并不将教学目的局限于高分上,而是将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放在了首位。

学院的老师们兢兢业业认真授课,并关注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关心爱护孩子的思想、生活与进步,让孩子感受到了母亲一般的关爱。

在课余,学院能组织孩子参加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全面提升了孩子的综合能力,杜绝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

xxx学校的教师们以高尚的奉献精神投入对学生的培养中,校方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和展示自我个性的舞台。

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选择江xxx学校是我们的幸运,感谢xxx学校是我们的心声,祝愿xxx学校为社会进步和祖国的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学生对老师的反馈意见怎么写

急……

可以写你的真实感受,随便写。

但是如果你觉得这个老师不怎么样的话,可以写你委婉一点,尽量写好一点,因为一般的学校不会因为学生对老师不满意就会换老师的,而且就是换了老师也许学生还得重新适应新老师的上课风格,不一定是好事。

所以,满意的老师写真实,不满意的老师尽量写有点,再附上你希望他改进的地方,就ok啦~~~~~~~~~望采纳

退役军人感想心得体会

退役军人感想体会退役军人感想心得体会感责葆本色------一名退役军人的随想时光荏苒匆如白驹过隙,二十余载的军旅生涯一晃而过,告别了火热警营,告别了亲密的战友,告别了直线加方块的环境,往事如烟,拂之而过,留下了一段难以释怀的青春记忆。

在这记忆中:写满了激情,豪情和自信;溶入了汗水,泪水和友情;收获了果敢,智慧和成熟。

那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执行任务中的默契协同,生活中的相互宽容;还有邻铺战友的鼾声,举杯共饮的豪情,联谊会上的欢乐等等,谱写了我军旅生活朴素而真实的篇章,时时在脑海里回荡,魂牵梦絮。

如今,我脱下了军装,走进了一家公司,面对新的起点、新的岗位,新的环境,自己应如何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工作,迎接新的挑战。

真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言难以言表,回忆过去,面对现实,诸多感想油然而生,千言万语难以述说,简言概括为,感恩、尽责、葆本色。

首先要常怀一颗感恩心。

“感恩”是个舶来词,在牛津字典中的解释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知恩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类共有的价值和行为准则,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是做人之本,立身之基,处世之道。

我从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穿上一身戎装,走进火热的警营,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在军营这所大熔炉里锻炼成长,从士兵、班长、学员到干部,成就了我儿时的梦想,一路走来有酸甜、苦

幼儿园小班家长反馈意见怎么写,给个方法

家长会反馈1--某某幼儿园小班某老师你好,我是小班某某家长,感谢您对宝宝的细心照顾,最近宝宝进步很大,很快适应集体生活,每天在园很开心,晚上回家细心讲解幼儿园趣事,宝宝去园以后懂得礼貌了,见到叔叔阿姨都问好,自己吃饭呢也有进步不挑食吃的很快,很感谢老师们你们辛苦了…在此给幼儿园提一些建议,尽量让幼儿多动手动脑,比如办一些亲子手工作品展览等。

2--这次在元宵节活动前开了一个简短的家长会。

幼儿园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基本上就是要从幼儿园养成的,这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一个新的起点。

在这关键的转折点,我们针对幼儿的发展又提出了怎样的目标要求呢

家长该如何指导孩子

哪些工作需要家长的支持配合呢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会上向家长一一说明。

在总结了上半学期我班幼儿的发展情况,班级的优势弱势后,又设定了这个学期的目标。

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家长们都全神贯注的倾听。

我们向家长针对卫生保健、安全、幼儿发展的一个情况、园本课程、家园共育做了简单的介绍,相信家长们都有一定的了解了。

记忆里最深刻的还是我们家长在教育观点上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交流得很“热烈”。

家长通过家庭教育经验的交流,解决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惑。

从而也让家长们知道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也是永远的学校。

特别好的是家长和老师们都统一思想,幼儿时期我们注重的是孩子们的兴趣,而不是结果,兴趣有了才会达到效果。

猫爱吃的是鱼,狗爱吃的是骨头,如果硬要把骨头给猫吃,把鱼给狗吃,它们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

教育也是一样,不要去强势的抹杀孩子的兴趣,也不要强势的去给孩子灌输知识,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这次家长会在轻松、自由的环境里圆满的结束了。

看到家长们的参与可以看出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

相信在家园共同努力下,我们小一班的各项工作一定会顺利、出色的开展。

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孩子,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更健康,更向上的成长

有哪些好玩又简单的破冰游戏

[<人格的发展>读后感]伊娃,我要特别感谢允许你放开写的那条新神经通路,它为我带了莫大的愉悦与共鸣感

你的文章非常棒,从个人到社会,从理论到个人经历的关联,从微观到宏观,非常流畅与游刃有余

你的总结时而细腻,时而深入,又马上能拔出来,站在高山之巅,读后感。

我还有些感慨与共鸣用红体字写在你的段落与字里行间。

我强烈希望你能允许将你的文章分享给全体各个文凭班学员。

不知愿意否

前言这份作业一直拖延至今,生活的忙碌、哺育子女的重任想来都不是真正的理由。

回顾收到这份作业之初,明确是技术性的,进而不知怎的,竟把它解读成是要交一篇“论文”,于我那必定要是论点鲜明、论证有力,洋洋万言之作方可对得起督导的时间和心力一阅啊

之后便就此产生了一个高高的理想我,怎么都没下得了笔,自认做学问还远不及那个理想我的程度。

而冯老师早前发出来的两篇同学例文也是没敢去读,生怕影响了我的思维角度,论点缺乏新意。

而我又一直是个好学生,或者说我力图和期待成为一个好学生,得到权威的欣赏,伴随的心底的渴望是能够靠近那些权威,与他们“在一起”,可却又总是如此害怕靠近他们。

带着这样浓重色彩的背景,我艰难地断断续续地看着这本《人格的发展》,时而对那些理论在内心批判一番,时而产生排斥、抗拒、沮丧、无力、自恨的情绪,时而又会连看过的理论和交论文这回事一起忘记很久,曾经还很奇怪,既然那么在意那么想做好怎么会忘记了呢

现在想来该是种“退行”吧,既面对内在那些无法解决的冲突,将之无意识化了,自然就不会在意识层面再想起。

直到这次的深度阶段二,最后一天三分钟的转化呈现,过程中我忘记了评判、忘记了恐惧,似乎那些深深锁住我的枷锁在那个瞬间冰消雪融,我变得轻快、透明,我只是一个存在,如山间潺潺流动的溪水,何人会去评它太深、太浅、太宽、太窄、太急、太缓

转化就那样在不期然中悄然而至了。

带着新建的还有些生涩的新的神经回路,放下对那个理想我的追逐,与自己更深的内在连接,并带上一些对自己的好奇而不是习惯性的评判、要求,我想知道究竟对这样一本书,我的所思所感是什么

而无论是什么,我想真实的让它们一点点沉淀下来,而不再只是一份作业或是证明自己的“物”。

《人格的发展》读后感人格的发展与形成一直以来是一个古老而有意思的话题,古往今来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医学家从各自的观点出发给出了关于这个命题的丰富答案。

由两位英国心理咨询师瓦尔.西蒙诺维兹(Valerie Simanowitz) 和彼得.皮尔斯(Peter Pearce) 在1998年所著的《人格的发展》一书,以人格的发展探索为主线,涉猎了从以弗氏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到肯.威尔伯代表(Ken Wilber)的超个人心理学等众多心理学流派对人格发展的研究,并罗列了其中代表人物的核心理论及其人格发展模型,时间跨越了一个多世纪。

该书在介绍各模型的同时还做了一些横向对比并指出了当中一些理论的局限性,时至今日,虽其中一些理论早已不再沿用或已被新的理论替代,但该书仍不失为专业心理咨询人士掌握基本人格模型的一本经典手册,只要我们带着智慧、批判的态度,了解他们的不足,那么这些理论还是可以为我们面对个案时提供一些思路的。

喜欢上述高度而准确的总结

我们“社会派”的确不跟理论发生很多关联,但是学院派仍旧大量依循与因循。

说实话,我当时选择这本书时,考虑的并非所谓学院派与“社会派”的区别以及海文的中间地位,而是这些不同的观点确实能为我们了解人性的心理维度与发展过提供概括性与开阔性思路与信息。

阅读着这些理论,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由形色各异的人格模型及其代表人物构成的时光长廊,偶尔闪过紧锁的眉头和深邃的目光,感恩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探索,往生命这张大拼图上不断提供着新的更多的真相,让我们越来越接近生命和存在的本质。

弗洛伊德、卡尔.亚伯拉罕、安娜.弗洛伊德等理论家对人生早期以及个体内部的关注,为我提供了探索人生早期生命经验的线索,让我不但看到前景,也同时可以更有线索地关注自我和个案的生命背景;梅兰妮.克莱恩、费恩贝恩、海因兹.科胡特等人的客体关系理论,则可以让我不但关注个体内部,更把个体置身于家庭关系及社会环境、文化背景里,对自我做更大维度的观照;说得好

而存在主义,则对于成年的我探索人生的方向与意义以及如何活着如何“在”提供了哲学意义上的思考与指导;而超个人心理学及心灵心理学涵盖身体、头脑、心灵与精神的理念则让我想到了生命的整体观以及更宏观的宇宙观。

极为欣赏

从而让我带着更广阔的视角和一颗更加谦卑与尊重的心去看待和对待每个生命,因为生命远比我所知道和想象的丰富。

喜欢你的态度

此外,顺着该书理出来的人格研究发展史线条,不难发现个中隐现着加拿大海文学院两位创始人黄焕祥、麦基卓发展和建立海文理论体系的些许轨迹。

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构成理论,呼应着海文“真实我\\\/现实我\\\/理想我”的模块;荣格关于“阴影”和“精神能量”的观点让我想起海文的“共鸣模式”;而存在主义关于自由与选择的论述则让我联想到海文非常核心的教育内容——自我负责。

心生感慨与感恩,回顾在海文所学以及黄、麦二人的三部中文译作《懂得生命》、《懂得爱》、《懂得健康》,我仿佛看到黄、麦两位老人家曾经就是走在这样一个长廊里,但是却走得更深更远,那里集大成了西方心理学精华和东方哲学思想及中医理论,此外他们更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和实践着个中精华并促炼出了新的更加完善的个人成长和实修体系。

作为海文体系的拥泵者和践行者,不禁又一次对这一体验式教育派心理学体系的深度、广度、专业度和实操性、有效性产生由衷的欣赏和敬畏。

很感动你能将海文的思想看得如此宏观与深邃,同时我也同意你的观点。

回到这个长廊的最前端——100多年前的西方世界,那时心理学的发展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世界,其鼻祖弗洛伊德就人格的形成提出了心理性欲三阶段理论,他强调儿童期,尤其是生命最初五年对今后成年心理机能的重要影响。

他认为影响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早年由性驱力引起的心理冲突,并就此确定了性欲发展的三个早期阶段,并且每个阶段都对应不同的身体部位,依次是:口腔、肛门和生殖器。

对某一阶段的过少或者过多的满足会导致“固着”,从而影响成年后的性格以及主要的防御机制。

早期婴儿的性欲发展的特点是自发性欲,也就是说性对象是自己,而后发展到具有外在对象,这标志着弗洛伊德的理论也由驱力理论转移到了客体关系理论。

非常到位的总结

的确,弗洛伊德穷尽一生主要在性驱动力以及相关潜意识这一主轴上探索神经症与问题心理人格的病灶。

客体关系理论强调人格发展过程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为人格是由社会交往中的特性决定的,通过人际互动,外在的关系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这被称为“内在客体”。

代表人物有梅兰妮.克莱恩、霍妮等,现今在精神分析发展理论中,驱力或本能理论大部分已经被客体关系理论所取代。

但是“这些基于观察婴儿的理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他们现在还无法解答生命的重要阶段究竟怎样;他们也无法解答客体关系对童年、对成年期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对于以上理论,我个人的体会是我不太能够理解因为婴儿出生后表现出对吸吮动作和母亲乳房的迷恋,而这些身体部位和动作刚好跟性行为的发生有着某种相似性,从而便假设人的心理驱动以及内在冲突根源皆来自性,读后感《读后感》。

大多数人皆无从追寻与性欲相关联的本能愉悦受阻而妨碍人格健康成长的线索

在弗洛伊德年代主要是靠催眠与词语联想等技术进行挖掘的。

我同意的部分是人际关系,尤其是早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生存的家庭、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与你有类似经验

在此,我想分享一些我最近与我的原生家庭成员相处的体会。

这是我14岁后首次有机会较长时间地与我的父母一起生活、共处。

带着觉察,不难发现我“复制”了很多我父母尤其是我母亲的人格特质,我们在一些行为模式和情绪模式以及与人互动的方式上非常之相像;另一方面,从他们的一些行为以及互动方式里,不难看到我一些早期价值观形成的土壤。

1)指责让我看起来更好更强大我留意到在我的原生家庭里,指责模式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上。

带着觉察很容易就能听到成员间“连这个都做不好”,“你就是XX样子”的对话很高频率地出现,或是很容易地就突然爆发情绪或是将自己不满的情绪倾泻在他人身上,与此同时那些亲近正向的柔软的情感,却总是很难通过言语传递,而只是默默融化在为对方做许多事和琐碎的照顾里。

那么偏爱指责,是因为它有许多好处。

指责可以让我们不必直面羞愧、悔恨、遗憾等尴尬的不舒服的情绪,指责通常伴随的愤怒情绪可以提供力量感,更重要的指责可以让我们不必承担责任,可以不让自己显得不够好。

我喜欢你这部分的观点

在跟伴侣的关系里,对于指责的言语和能量,我现在已经能够关照到并在关系里带进更多的尊重和尊严的空间。

而柔软的情感表达仍有些阻塞,这是前些天我留意到的。

因为伴侣带团去加拿大50几天,这也是我们分离时间最长的一次,每天他都会通过视频说很想念我,而我却几乎没有这样表达过。

有天聊起,对方似有失落的情绪,于是我说:其实我很想念你。

一触及这个字眼,竟有很多悲伤的情绪同眼泪一起流动起来。

我才意识到,那个情境里我不说想念是因为我不想悲伤,天各一方无法相见的想念对于我来说是种忧伤的情感,这种忧伤与我早年与父亲分离时的情感非常相似,在我的情绪基地里,有着太多太深的悲伤和没有光亮没有希望的记忆,这些都是我不愿触碰的。

而这样的流动后,我感到似乎胸口的某一点松动了,深深呼吸…我替侨裕难过了

我也多么希望你能及时说出内在的感受。

这个码头看起来有很粗的缆绳拴着你,希望在你与乔的亲密关系里多实践,发展出新的神经回路。

2) 爱是强者的自我牺牲和照顾对方一直以来我的父亲都默默为家人做着许多事,家里人不经意表达的一个想法或是需要,无论大小,他都会努力地去为对方实现,无论付出什么。

而自己的需求却从不表达,总是把自己放在满足需求序列里的最后一位。

而父亲出事后,突然这一切都消失了。

于是,在没有学习海文之前,我一直都在寻找这样一个强者来照顾我让我依赖并给予我爱,谓之寻找幸福。

因为我认为我很早就失去爱了,从此得到的爱很少,因此我没有足够的爱可以给出去;另一方面,因为这样的缺失我应该被更多更好的爱着,于是我用了很久很久的时间寻找,希望能找到爱。

而很久的时间里,我对爱的标准是以“为对方做了什么”,甚至“为对方牺牲了什么”来衡量的。

或者说只有当一些动作发生时,我才能认出那是爱的摸样。

而当那些动作没发生时,我便苦苦地希望对方能做些什么,却又不知如何表达,便累积着许多不满,于是常常在之前的关系里上演指责然后双方对峙然后我再讨好的戏码。

欣赏你的自我觉察。

同样祝福你在亲密关系里一点一点地转化。

3)脆弱是可怕的生活艰难,而生者惟有勇敢、坚忍不拔。

我的父母尤其是父亲,我的印象中从未听他表达过可以被解读为脆弱的内容,或是呈现出任何可以被视为脆弱的行为。

而我,也不会。

当我真的感到柔软、脆弱、悲伤,便把它们深深地埋入我的身体,表达出来的,我宁愿选择愤怒或是冷漠。

呼吸吧,呈现吧,让那些沉睡的能量,缓缓流动。

…………..4)请你听听我的心因为真实的自己早已模糊,因为自己的需求已不那么明了,因为多么渴望生活在爱中…所以,你可以主动听听我的心么

请听到它在呼唤什么,它在需要什么,而后就那么小小地满足它一次,可以么

这是一个十分微小的声音,它从来不会在我的原生家庭里登上大雅之堂,而只有在每个人心里无力的呼唤。

有时那个人面目行为不令人喜欢,可是背后的声音其实一样。

而成长让我了解我可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图,但并不期待对方一定会满足自己。

表达需求可以是一种脆弱的呈现,可以是一种分享,通过这样的分享让对方更加的了解我,通过对方的回馈,将之包括进来,从而形成两个人的新的世界。

这是亲密也是连接,而爱便有机会在这个过程里流动。

非常喜欢以上三段的分享。

期待不久以后就能听到转化开始结果的讯息。

这是我在家庭成员间留意到的一些共性或是相互关联着的特质,此外,我认为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人格的形成也非常之关键。

比如记忆中,我很少听到父母对我或是弟弟们有当面直接的正向回馈。

因为中国人的文化尤其是古代文化里,普遍认为这样会令人骄傲,而骄傲会使人退步。

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八阶段论里阶段五(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中,提到在这一时期“原本在童年期已经建立起来的确信将受到质疑…处于该阶段的青少年希望展露自己最完美的一面,但又感受到外表与内心间的差异。

他们需要发展出自我同一感,也就是解除‘我是谁’和‘别人认为我是谁’的矛盾。

如果重要的长辈对他表示真诚的赏识,而不是空洞的赞扬和迁就的鼓励,那么这将有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感的形成和巩固。

青少年需要认识到‘自己掌握经验的方式虽然有别于他人,但也是成功的方式’”。

在青春期开始界定自我身份的时候,那些中肯客观的肯定该是非常重要的。

在大学毕业后,我曾花很长时间在这个世界上寻找我的身份定位,在“我是谁“和“我希望别人认为我是谁”之间矛盾着。

一方面,我非常期待自己能够拥有一个优越的身份,甚至一夜之间就有一个功成名就的模样,让别人知道我是一个处在社会上游的人;另一方面,我又对自己能够实现这一点十分地不确定。

于是便在过去的几段关系里把这些期待转嫁在伴侣身上,那就无论如何都不能对对方满意了,因为其真相是对自己的不满和不确定啊。

欣赏以上两段将自己经历与埃里克森观点的关联并非常认同

而海文版真实我、现实我、理想我理论模型的学习,让我不断地在呼吸、觉察、承认、接纳、欣赏、行动这样一个自我疼惜循环里看到自己本来的面目,拿回更多的力量,从而更加自由地承担选择的责任。

说到自由选择,便不得不谈存在主义。

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以不同的方式认为人受制于过去的经验,而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强调自由和选择,虽承认现实的有限性,我们却可以通过选择创造自己。

此外,存在主义的主要观点还有:存在先于本质;人被“抛置”到这个世界上,无法选择,而个体在本质上是孤独的;人生本没有意义,需要自己找到或创造意义等。

既然生命本无意义,那么面对这一张白纸要绘出怎样的图景,便拥有了无限选择在我们手上。

海文体系里有“挺身向前”(stand forth)这样的说法,意思是在孤独与无意义中找到激情和意义,在人群中挺身向前——这是一种勇气与责任的呈现和承担。

此外,海文强调的自我负责实质上也是存在主义意义上鼓励个体自己驾驭和主宰生命,不将自己看成是命运的受害者,从而让自己的存在更加鲜活。

我非常同意并且坚定地相信一切都是基于自己选择的结果,无论过去如何,我们现在随时可以选择成长和发展,如此便不必再拘自己于那个受害者牢笼,等待着命运或是白马王子的救赎,而是自己迎回生命的力量和自由。

关于“抛置”,我甚至都认为是自己选择的过程,如果相信人有灵魂生命且不死的话,那“抛置”的时间、地点、父母便是灵魂的选择。

而关于孤独,我相信亦不是宿命的,我们单独但可以不孤独。

通过呼吸、觉察与自己连接,通过分享和呈现脆弱与他人连接和共鸣,我们可以与整个宇宙能量同在。

替你欢呼

你也精辟和简洁地道出了存在主义的精髓

谈到生命的意义,想起荣格及其精神维度。

荣格认为“神经症是灵魂没有寻找到意义而遭受的折磨。

”通过引入心灵的概念,以及强调意义对治愈心理的重要性,荣格将心理学变成了神圣的心理学。

认为宗教对于个体,尤其是中老年个体的心理满足感十分必要,宗教还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

他指出宗教态度、与神的关联、精神生活的培养,都是健全人格成长和发展所必需的因素。

宗教态度的表现是多样化的:可以是献身于传统的上帝、为国捐躯、或是热衷于某个球队、追求成功,或者任何其它有助于规范生活和提供人们意义与目标的方式。

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almost any how. - Nietzche而人生的终极意义则是自我实现并且使个体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精神整体,这个过程需要经过各种人格成分的分化与整合,例如自我、阴影、人格面具、以及阿尼姆斯和阿尼玛。

此外,这个过程还包括了对四种心理功能的掌控:思维、情感、感觉、直觉。

通过上述的分化与整合以及对心理功能的控制,构成了新的再中心自我,这将使人们达到自我实现。我同意荣格关于赋予意义对发展健康人格重要性的论述,而在实现意义的过程中,带着对自我的疼惜亦非常重要,否则便只是将生命和人生物化的过程。

此外,处在关系中并有能力真实自由地呈现脆弱和分享情感是健康人格不可或缺的元素,因为生命除了有自我实现的需求还有连接的需求。

关于超个人心理学与心灵心理学,我很喜欢其开阔性。

他们阐述了人类生命中最重要的心灵维度,认为人类意识比以往任何心理学理论所认为的都要更多、更广泛。

他们认为许多人格的歪曲与痛苦的根源,都是由于没有足够关注心灵的领域,对人类发展采取还原的解释方式,以及精神病理学的片面性与无效性。

这一点特别重要

我有时非常情绪化地坚信,没有超越和心灵追求的气质,只在心理学层面上打转本身就是严重的神经症

超个人的心理治疗涵盖了身体、头脑、心灵与精神的研究与整合。

从而真正承认和尊重了人类与人类状况是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精神”的有机连续体。

今天,当我们回顾这些模型时,也许会觉得他们的解释并不恰当,因为个体发展的维度不只是两维。

由于人格发展极具个体差异性,所以对此很难有定论。

此外,许多人格发展理论都是线性、层次性,并且所采用的概念也是在一定范围之内,同时存在男性中心主义倾向、异性倾向和过分简单化的倾向。

比如,在埃里克森和莱文森的阶段论中,均将发展视为是不断前进的。

个体为了到达更高的发展阶段,需要协调冲突、完成任务。

在科尔伯格的阶段理论中,他阐述了为达到道德发展的较高水平,个体需要从阶段1开始不断前进,直至到达阶段6,此时个体就能够从社会规章中区分出自己,并能根据思考和采取的准则界定自己的价值观。

心灵和信仰理论也同样如此,相信个体必须完成之前的每一阶段才可能进入更高水平的发展。

但是这些模型显然存在问题,因为它们无法解释那些非线性的人格发展、那些在心灵之旅中不前进甚至存在倒退的现象。

我很同意作者对于这些理论局限性的概述.卡尔.罗杰斯说:“待到未来时机成熟,我们现在笃信的所有理论都将被新的理论所取代。

如果人们接受理论本身——是在不断犯错与改变的尝试中,建立一个基于确凿事实的蜘蛛网——这样的理论才是真正的理论。

”我想这是基于西方测量学和理性主义的角度方出此言,而我想说的是充分尊重个体当下的经验远远胜过任何理论,那是此刻、当下唯一的事实。

同意

  〔读后感〕随文赠言: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