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一村一获奖感言

07-01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国家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具体是怎么回事啊,有没有人能告诉我啊

经国家批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正式启动。

据悉,“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有望在今年3月份后进入实施阶段,今年计划最少招收1000人。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主要面向两类人群:一是年龄在28周岁以下,具有高中(含职中)毕业或具有的农村青年,包括复员退伍军人、农业科技示范户、科技致富能手,以及乡镇企业或龙头企业带头人等;二是现任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年龄在35周岁以下。

根据有关规定,报名考生必须是河北籍农村青年,所有考生须经当地村、乡(镇)组织审核,一村最多推荐3人。

由县(市、区)统一汇总后,以县(市、区)为单位报送。

和各县(市、区)签订协议,以确保学生毕业后回当地工作。

“一村一个大学生工程”的启动,着实让笔者欢欣鼓舞。

振兴农村,首先要培养出农村的本土人才。

现行的高考制度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了一个较为公平的发展空间,同时却使得农村青年人才流失极为严重。

受过高等教育、跳出农门的农村青年,往往不愿、无法回到家乡工作,而且他们所学所能往往也与农村实际发展要求严重脱节,即使回去也不能起到很大的实际作用。

人才严重缺乏的农村,是毫无生机活力的农村,更是没有希望的农村。

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一村一个大学生工程”利用农业大学的学科、人才、技术、设备等优势,为当地广大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人才,实在是功德无量的好举措。

但是如何保证此项工程的目的得以实现,如何保证此项工程能有长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笔者注意到“一村一个大学生工程”与“”期间的“”制度很相似。

1972年高校恢复招生,招生对象定为具有初中以上、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

们毕业后实行“社来社去”的分配原则,一律回原推荐地工作。

“”制度的初衷在于培养工农兵群体中能为工农兵群众服务的人才。

但是,最后我们看到的是,这项制度推荐与审批程序中的主观任意色彩和某些不可控性带来的结果,看到的是它昙花一现的命运。

将“一村一个大学生工程”与“”制度比较一下,我们没有理由不为它的生命力感到担忧。

通过考试获得上大学的机会,是农村青年成才,并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这种机会应当赋予所有有相应的学习能力和基本政治道德素质的青年,而不能通过基层组织部门的所谓推荐审核将它交给少数青年。

毫无疑问,报名考试程序中的推荐审核前置条件,实际上剥夺了广大农村青年通过公平竞争获得上大学机会的权利。

“一村一个大学生工程”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在农村青年中分配教育机会资源、培养农村本土人才的公共教育工程,它的透明化与民主化,它的公平与公正,是这项工程能得以顺利实施的起码要求,关系到这项工程的生命力。

众所周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村干部和基层政府领导政治素质较差,依法公正行事的观念并不强。

赋予这些人推荐审核农村青年参加考试并就读大学的额外权力显然是非常危险的。

如何完善“一村一个大学生工程”的具体实施程序,使其具备应有的公平公正色彩,确实值得我们好好思考探讨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