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赏析句子表达效果
【第1句】: 说明文加点词表达效果
要看一下这个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然后这样答:加点词表达了+下面各说明方法的作用.如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可以答:加点词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更具体.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说明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如: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这段文章要说明的是:年龄稍大,记忆力不一定就差.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提供了实验结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为止,未尝不可,但不够具体,也缺乏说服力,于是,又举出了一个实例: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用六个月时间便精通了俄语.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说明文中的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的.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例如:“图书馆的藏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里用了不只一个标准,所以表达不清.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这样,每次分类只用一个标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 (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②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③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④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它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义,就必须揭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431356133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的定义才是科学的.比如,有人说:“人是两足直立的动物.”这个定义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才是科学的定义,因为它揭示了人的本质.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
【第2句】: 怎样赏析语言优美句说明文
一篇文章中,一些引人注意、打动心灵的句子都值得我们再三推敲,如何欣赏这些句子巧妙、精辟之处,有效减轻赏析时的难度呢?赏析句子包括“欣赏”和“分析”两个过程。所谓“欣赏”就是感悟语句的优美、奇妙之处;“分析”就是通过辨句式,品析其表达方式、修辞方法、重点词等,理解句子的内涵,品味其之所以美妙之所在。
主要从结构、修辞、表达方式、句式特点等四个方面,归纳句子赏析的一般方法。
第一;对于影响文章结构的句子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如果是处于文首或段首的句子,它的作用常常是领起下文;如果这个句子处于文章的中间,它的作用常常是过渡、承上启下;如果一个句子处于文章结尾,那么它的作用常常是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如《背影》的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句文章的结尾句再现了父亲的背影,直抒思念之情,就起到了呼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的作用。而《故乡》的结尾运用议论性的句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告诉人们: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的奋斗,希望便“无所谓无”。从而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第二:从表达方式入手去分析句子的表达作用。如针对描写这种表达方式,从不同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描写的角度(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等方面去考虑,运用比较完整的句式来回答,例如:外貌描写的句子,就思考这句话描写了人物的哪一个方面,是容貌、衣着还是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描写或动作描写的句子,就思考这句话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而遇到心理描写的句子,就思考这句话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当然遇到环境描写的句子,就要分清这句话描写的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是自然环境描写就会起到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作用,是社会环境描写就会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第三:从修辞方面入手,去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首先通过对比理解使用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排比、对偶、夸张、对比、反问、设问、反语、双关)的好处,然后在口头表达或习作中尝试运用,最后再去归纳常见修辞的表达效果,经过这样的三步,大多数同学遇到使用修辞方法的句子时,都能做出比较准确的理解。
第四:从句式特点来看一些特殊句式的表达效果。我们主要通过反复的朗读和细心的品味领会以下四种句式的特点:短句:节奏紧凑,表意简洁、明快有力;长句:节奏舒缓,表意严密、逻辑性强,整句:形式整齐,气势贯通,音节和谐;散句:灵活自然,抑扬顿挫,有音韵美,在对这些句式特点的品味赏析中,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对文章语言美的感受力。
通过对各类句子的探究赏析,由认识句式特点,到领会表达效果,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遣词造句的能力。怎样谋篇布局使文章结构完整,怎样准确用词、使用修辞使文章表达更严谨、更生动,都有比较准确的领会,并能在习作中自觉运用。
【第3句】: 说明文的句子和该句子的作用
说明文:(自己总结)
【第1句】:表示说明的句子,作用:对文章的说明对象具体说明。
【第2句】:在文章或某一段落前的句子,作用:(承上)启下或引起下文,有些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或引起读者思考。
【第3句】:再对说明对象进行说明之前的句子,作用:引出说明对象(内容)。
【第4句】: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作用:怎样怎样的进一步说明了本文的说明内容。
(如:举例子:具体的进一步说明了、、、、
作比较:突出说明了、、、、
打比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
分类别:条理清晰的说明了、、、、
下定义:科学的进一步说明了、、、、
列数字:准确的进一步说明了、、、、)
【第5句】:句中存在表示程度的描述性词语,如至少(多),大概,任意,过度,完全,左右,不超过等。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等。(也可将词语及原句的含义先代入回答,再加上这句话)
(请斟酌采用)
【第4句】: 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来赏析句子
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第1句】: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第2句】: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 【第3句】: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第4句】: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ü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第5句】: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第6句】: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第7句】: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ü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第8句】:说明语言 类型【第1句】: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第2句】: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第3句】: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第4句】: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第9句】:常见考点:【第1句】: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第2句】: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第3句】: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第4句】: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第5句】: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第6句】: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第7句】: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第1句】: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
【第5句】: 基本和看得懂在说明文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说明文阅读考点预测及对策考点之一: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内容)。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的特征类型【第1句】: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类型【第3句】: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对策:说明中心=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特征,考点之三:说明方法类型【第1句】: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类型【第2句】: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答题格式:此句/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效果词地说明了此文/此段/此句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
一说明方法效果词举例子:具体真切列数字:具体准确打比方:生动形象分类别:条理清晰作比较:突出强调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列图表:直观形象二引用的作用【第1句】:通过引用(所引用的内容)具体说明了(对象+特征),更有说服力。【第2句】: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第3句】: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考点之四:说明顺序掌握答题格式:1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2说明了(对象+特征)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考点之五:说明语言类型【第1句】:加点字词有何作用?答题格式:(1)解释词语意思(2)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xx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类型【第2句】: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题格式:(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5)xx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的词有:更、大约、估计、常常、也许等。
详细划分:A表数量:多、有余等B表范围:大部分、绝大多数、一般……C表估计:大约、可能、也许、左右、可算……D表时间:当时、至今、迄今……E表程度:极、更、很、非常、最、比较、几乎、相当…F表内容真实:据科学计算、据考证、据调查…类型【第3句】:限制性、修饰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解词/带词解释句子。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这不符合实际/事实或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第4句】:从文中找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
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类型【第5句】:指示代词的含义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