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最美护士个人感言

05-03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最美哈尔滨》读后感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也作王璞。

王朴生于1928年,牺牲于1941年,河北省完县人。

他生长在太行山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

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

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

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

”。

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

“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 说出来就放你回家。

”“不知道

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

”王朴面不改色得回答。

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

”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

”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

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编辑本段]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

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编辑本段]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

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

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

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

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

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

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编辑本段]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

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

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

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

红十字会的感想

当前,我们每天都在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所担忧,我们的急救工作也在如火的进行着。

为提高学生自救、互救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及应对突发意外事件的能力,为掌握必要急救技能,提高学生应急能力,完善学校应急机制学校组织了部分学生参加急救培训。

其中我就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心肺复苏急诊培训,还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地震实战演习的急救工作。

对于急救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的标准技术操作流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认为要提高心肺复苏术(CPR)存活率,强调整体技能操作环节的无缝隙衔接。

本次培训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救护新概念、心肺复苏二、创伤救护三、发生紧急状况时的实际操作方法。

首先,急救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何为心肺复苏抢救,心肺复苏又称CPR是针对呼吸心跳骤停和心肌梗死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

在我国,人们对于这一技术的掌握不足10%而成功率更是远远低于1%。

因此,提高学生们的自救互救能力非常重要。

然后急救老师又向我们讲解了它的作用和专门针对的对象和实施者的。

接着,急救老师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大家做了一个简洁、全面的讲课。

最后让我们全体的学员都上台进行心肺复苏实际操作。

虽然一开始还不太熟练但是在急救老师的指导下还是顺利的完成了。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深层次地了解了各类突发事件及意外的处理方法,掌握了紧急救护的基本技能及防治措施的必

2篇800字的关于纪律的心得体会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讲,家长应对孩子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的任何变化,家长都能看到、体会到,并能做到及时的教育和纠偏。

走读学生每天回家,家长能够比较及时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把握最佳的教育时机,这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而住宿学生每周只能回家一次,平时在学校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与家长沟通,家长也不能每天都了解到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在家庭教育上就会存在缺失。

如果这种缺失长时间积累下去,势必会对住宿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

就南召中学来说,是一所走读兼寄宿制的学校,全校共有学生400人,其中走读生270人,住宿生130人,住宿生占全校人数的三分之一。

目前住宿生晚自习的管理模式是由担任本年级课的老师轮流管理晚自习,每个班每晚只有一名教师值守,虽然每位教师都能做到尽职尽责,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晚自习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情况不佳,效率低下。

学校领导班子通过多次研究学生的教育问题认识到,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重要环节,学校办学必须有家长的支持。

学校虽然以前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但是开展的实质性工作却不太多,而如果能给家长搭建一个平台,让家长走进晚自习,对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学生也会有监督的作用,并能理解教师的辛苦和不易。

而且,开展家长走进晚自习活动,我们还具备以下有利条件:一是我校住宿生家长离学校路程相对比较近,家长可以开车或骑自行车、电动车到校,交通比较方便;二是家长有到校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的强烈要求,希望学校多创造一些机会;三是学生希望在学校、在课堂上的特殊场合见到家长,家长的到来会促使他们对自己严格要求;四是每个住宿班家长到学校来的周期大约为40天左右一次,不会给家长造成太大的负担,引起家长对此项活动的反感。

居于以上原因,学校领导班子达成一致意见,确定开展家长走进晚自习活动。

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全面协调、指导和负责此项工作。

召开了家长委员会,得到了家长委员们的一致支持;召开了住宿生家长会,得到了全体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2013年2月,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校晚自习迎来了第一批家长。

学校领导亲自到门口迎接,和每位家长进行了沟通,表达了感谢之情,家长们也很感动,对学校的这种做法非常支持。

在晚自习上,家长认真检查巡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或坐在后边看书;值勤教师精心辅导学生或认真备课;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或自主学习,没有说闲话聊天的,也没有趴桌子睡觉的。

教师、学生、家长都沉浸在学习的海洋中,晚自习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在家长参与晚自习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家长的责任意识。

有天晚上,外面刮起了

【第7句】:8级的大风,本以为家长们来不了,我们就让值班的教师多精心,多关注学生。

谁知,当晚自习的铃声响起,我们却惊喜地发现,5个晚自习班的家长都安静地在教室中,有的巡视,有的看书……看到这景象,我们都深受感动,这就是我们的家长,多么的朴实,多么富有责任感。

而通过和家长交谈我们了解到,有的家长是打车从家到学校的,有的家长是从昌平工地开车到校的,有的家长还来不及吃晚饭……当天晚上,虽然狂风大作,刮得树枝巨响,但我校的晚自习室里却鸦雀无声,学生们仿佛突然懂事了似的安静学习。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对行胜于言最好的诠释!作为专职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第二天,我校抓住这一最佳教育契机,立即召开校会,把昨晚发生的真实故事在校会上向全体师生们讲述,会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是学生们发自肺腑的声音,是家校合作结出的硕果。

校会最后,全校学生共唱歌曲《父亲》《母亲》,把活动推向了高潮,所有学生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以前住宿生晚自习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

我们还趁热打铁,让值班教师把每个家长参与晚自习管理的情形用相机记录下来,把学生的优异表现拍摄下来,制成视频,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播放给每一位家长和学生欣赏,让付出辛勤努力的每一位家长都能看到自己在教室中的身影,绽放出开心的笑容。

在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家长走进晚自习”这一活动由最初的班主任安排还发展到了由家长委员会直接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家长们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使家校联合这句话落到了实处。

现在,我校的住宿生晚自习秩序井然,同学们认真地完成各科目作业,积极主动做好复习和预习,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家长走进晚自习”,为我校进一步的家校联合打下了坚实基础。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