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老师的教学感言

06-16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学习美术的感想

美术与数学教学中的感悟学好美术,有助于学习数学,反之,学好数学,对美术也有促进的作用。

本文试结合美术中的《对称》这一知识与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一课谈谈“图形的运动”领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实践与思考。

一、美术与数学的对接,经验学科更容易掌握美术与数学关系最密切的学科当属“建筑学”这一学科了,在建筑学中,美术的透视几何与建筑力学设计相互协调,才是一副完整的设计。

美术的几何和数学的几何有着共同之处和不同点,在小学阶段,主要是说其共同点——“图形的运动”概念的建立必须先积累大量的感官体验、操作经验,再经由多个层次的抽象活动才能完成。

因此,教学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对接,建立起新知识的表象,积累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体验性经验,为进一步抽象、概括图形的运动特点奠定基础。

【教学片段】教师出示如图的一组剪纸作品,以“这些剪纸作品美吗

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剪纸经验,通过观察,发现并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表象。

这些图像两边都一样的,纹样也一样,学生分别观察老师出示的一些剪纸的对称现象。

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检验对折后的图案是否一模一样。

学生探究对折后图案的特征——“重合”,探究图像的对称性,进一步建立起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部分重合的表象特征。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一:《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书心得】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美术教育其实就是教会学生从生活中表现美,创造美。

用一句话说就是:“只要在生活中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就是美丽。

”最近我学习了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分析和论述她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的“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爱好、性趣、个性、人格,因此,在感悟生活中的过程中可谓千差万别。

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方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与发现。

我觉得应该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没有心理压力的环境。

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

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心,却与事无补。

正好那天看《时文经典》一书,我便2教育的出发点。

美术写生感悟怎么写,求答案

美术写生感想 写生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既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又要掌握相关的素描和色彩理论知 识,并将这些规律加以熟练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画面,使画面既丰富又整体,进而 不断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写生是我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再单纯地认为只是学校开设的一门填充学时的无关 紧要的课程了,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的美要用我们的 眼睛去发现,用我们的观察能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 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即使是不画也不能为了完 成任务而匆忙的乱画,因为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作品,只是为了作业而做的。

对美术老师上课的评价100字

我们的老师这样教导我们:我们人从生活中感悟生命的各种意对于探索这些,我们人类开创了各种形式或途径来认识世间万物的存在:科学,使我们认识和探索世界;哲学使我们理解和改变世界;而艺术呢,则使我们感悟生命和体会生活的幸福,无论是哪一种形式或者途径,都可以说是人们对世界或人间自我意义上的认识和表达,这种自我表达又根据人们感知世界的思维方式不同而从感性与理性程度显示出差异,由此便是以感性与理性出发形成了科学、人文、艺术等不同领域,形成各种以此种认识和表达世界的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

而这些大家们将一些毕生精力都奉献给追求对世界的拷问,都无疑是幸福而幸运的。

因为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和心灵进行对世界本来面目的感受与思考,这种表现有时因太过着迷甚至偏执而陷入疯狂的境地。

就像伟大但又充满悲剧人生的梵高和他的著名作品

【向日葵】,画中向日葵的每一片花瓣都朝着不同方向翻卷着,卷曲的花瓣和浓艳色彩在与现实反差下形成强烈对比,可以看出用来表达他的精神世界的感情是如此的炽烈,也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你几乎可以体会到的所有人间情感,都可以浓缩于一幅方寸薄纸间。

从艺术家的作品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他对于世界的表达,还有来自于另一处精神世界的幸福

给艺术下个定义,恐怕很不好回答。

,我个人认为对艺术的定义犹如对哲学的定义一样,隐晦而高深莫测。

艺术若要单单看作是对世界万物里真善美的表达,我觉得这样表述似乎有些局限或片面,就如同哲学上的微言大义——世俗的人往往会望文生义,而终究参不透真正永恒的智慧,所以我们的苏格拉底和孔子都是言传身教却不著书,因为他们都知道,书中所讲,往往只是世间之大儒,而真正的智慧,需要亲自去思考、求证和实践,与此看来,真正的艺术,也往往需要每个人通过真实的自我作出对世界的感受和表达,我想,那才应该是艺术所带给人世间的真善美吧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总结与小学教师美术教学工作总结汇编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总结与小学教师美术教学工作总结汇编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总结通过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让自己过去的教育教学产生了许多的感慨,通过学习,本人了解到自己过去的许多不足,同时也提高了认识,获验。

现主要从教学方式方面总结如下:教学方式是直接影响学习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

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四变”,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的管理者、控制者、主导者、仲裁者为现在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由施与者转变成引路者,从讲坛走向学生中间,参与学习发生的全过程,体会共同成长的快乐。

面对飞速发展的科技知识,在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平台上,教师的绝对权威已不复存在,因而教师作为终身学习的首当其冲者具有非凡的意义。

从前倡导的换位思考、思维平等、理解学生等观念,在今天自然地成为教师的行为。

二是,教学策略的转变,研究适应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的改变,构建符合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模式群,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平台,探索长假、短假、平时作业形式的改变,为学生提供实践场、体验场,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

学生的作业从昨天的复习知识、巩固加深这一学习的延伸阶段变成产生疑问、探求解答这一贯穿学习全过程的活动。

四是,教学呈现方式的转变,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习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

儿童美术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其中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一:幼儿园美术教育心得体会在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锻炼孩子的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和创造能力,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变为现实。

因此,活动中教师应尽量避免呆板单纯学习绘画技巧的教学方法,而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美术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1句】:兴趣激发法是激发幼儿的是幼儿创造性的基础,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怎样激发幼儿的兴趣呢?教师要注重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

并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活动,也可以使幼儿毫无思想负担,在自然、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候要大胆创新,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喜欢的美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绘画是幼儿的游戏,但也有的孩子对画画没有兴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材料是否吸引幼儿、选材合不合适?是否是幼儿能够独立操作的?那怕是同伴一句不经意的评价也会影响幼儿的绘画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考虑选材是否合适。

【第2句】:观察与认知脱离“示范—模仿”的传统绘画教学方式,要求幼儿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完成创作。

但也有的孩子画不出形来,这往往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观察事物。

如,幼儿画树时常常把树干画成一个长方形,老师可以带幼儿观察一颗真的大树,摸一摸树干、看一看树枝的样子。

【第3句】:构思、绘画法鼓励幼儿先想后画来学习构思,使绘画活动不仅是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更是动脑思考的活动。

通过老师的引导,幼儿学会了在生活中学习构思,在游戏中学习构思,在想象中学习构思,在观察中学构思,活动的全过程都强调以游戏引发孩子的兴趣和表达表现的欲望,探讨怎样把自己一系列想法中的重点内容表现在画面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引导幼儿的想象力。

【第4句】:在评价中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于自己的作品,幼儿很在意老师与同伴的评价。

鼓励性的评价可以保护孩子的创作热情,期待下一个活动的到来。

评价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二: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772字)美术,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活动之一,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生启蒙教育的重要一环。

孩子们不仅能够从美术活动中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而且还可以发展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模仿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满足其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的创造思维、求异思维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什么是教育

其实,教育应与成人的专业美术教育相区别。

具体来说,幼儿美术教育包括三层含义:一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教育。

幼儿喜欢涂涂画画,他们对美术有一种天然的嗜好,他们对美术感性地把握世界,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

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为幼儿提供情感沟通与满足的机会。

二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

每个幼儿都有美术创作的潜能。

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在成人看到既可笑又可爱的形象,如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的造型、随意安排的空间构图等。

这些都是幼儿从自身经验出发,经过大胆想象而创造出来的。

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当鼓励和指导幼儿以自己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形成有个人特色的艺术表象,并通过大胆想象艺术地表现自己的体验。

三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操作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和创造没的过程,幼儿需要手、眼、脑的协调活动,他们需要用脑去想象、理解和加工审美意念,用语言表达感受,用手操作材料等。

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当为幼儿提供充分操作的机会。

幼儿园美术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部分,并且是占据重要地位的一部分。

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

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是从事美术活动的必要前提。

我们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操作的机会。

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三: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763字)转眼间我们幼儿园开展米罗美术课程一个学期了,所有的培训、教学、成果都历历在目。

通过一个学期的培训学习和教研,我们的美术教学也在不断的成熟中。

记得外出学习,我到米罗可儿,当时是听的一节拓印想象的课,从开始对这节课的迷茫,到后来的不信任,到最后的惊讶、赞叹,使我深深的喜欢上了米罗可儿。

绘画是一种儿童十分喜爱的活动,能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快乐。

而米罗可儿美术的智慧美术课程体系是以借形想象为核心,以相关、相似、相对想象为基础的系列儿童创意想象美术活动体系。

所谓借形想象,是将人类最普通、最原始的想象,运用到中来的一种形式。

本着这种理念,我开始了本学期的美术教学。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节课是小班的,在排出课程表知道那周要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就开始精心的准备。

先是我在同事那借了几面小镜子,然后准备所需要的各种材料。

终于开始上课了,我先和小朋友们做了个脸部表情的游戏,然后每一组发了两面小镜子,让小朋友们观察自己丰富的表情,此时孩子已经非常感兴趣了,我赶紧进入正题,问问小朋友上幼儿园快不快乐,是不是像镜子里的自己一样笑得那么开心,为什么喜欢上幼儿园呢……开始画了,怎样摆脱孩子画的像小拳头一样小呢

嗯,这个早就想好了。

我告诉小朋友们把你们的小手打开放在画纸上,画的时候一定要画出的比自己的小手还要大。

还要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看一眼画一笔,一定要画出自己的特征。

这时孩子就开始认真的画了,我对个别不敢画的孩子进行着重引导,并来回的观察孩子画的情况,当我看到文文画的画时我开心极了,她把自己独特的小眼镜也画上了,还有她那两个可爱的。

她很认真的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看一眼,画一笔。

当她觉得很满意的时候,我及时的表扬她,然后告诉她如果再加一些什么会更漂亮。

一节完美的美术课结束了。

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四:美术教学心得(1034字)艺术的最根本特点是美与独创,每个儿童都有创造的潜力。

学前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是指他们在头脑中形成的审美心理意象,利用美术工具和材料将它们重新组合,创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独特的美术作品的能力。

今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在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上又积累了一些心得。

“儿童的美术创造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充分并用的活动,它需要儿童用以眼睛为主的多种感观去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体验、想象、理解、加工改造审美意象、用手对美术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

”几乎每一个儿童在完成一件作品时都流露出一种愉悦的、放松的、甚至恋恋不舍的情绪。

为此我费了一番脑筋:首先,丰富儿童的经验,可以通过参观、讨论等方式进行。

比如在进行“生活”系列时,其中包括“学校—校内、街道—校外、窗外、”四个活动。

我们带领孩子们根据地图参观幼儿园,运用折纸、粘贴等方法绘制从幼儿园到家的地图,运用厚纸版制作拼图,孩子们把自制的小人儿放在地图上送他去各个地方,向同伴介绍从自己家到幼儿园的各条线路。

其次,给幼儿提供充分宽松的心理环境。

教师和蔼的态度,愉快的背景音乐,都让儿童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

活动中,孩子们经常会边忙碌边哼唱着小曲,温馨的气氛使孩子们各个思路开阔、想尽办法完成自己的作品。

在活动中,我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方式方法,自己的理解。

比如在完成大树的作品时,我带领孩子们去触摸、观察品种不同的树的树皮的纹理、树叶的形状,再运用想、撕、剪、贴、揉、画的创造方法进行创造。

有的树又高又胖,树皮粗糙色彩丰富,尖尖的树叶整齐的排列在树枝上;有的树亭亭玉立,分外妖娆,撕成的树叶稀疏的长在枝条上,别有一番风韵。

看着自己的作品,孩子们的小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看,我们的森林多奇妙

”。

第三,提高幼儿的创造技能。

“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技能是创造力发挥的有效手段。

对多种材料操作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技能,丰富的物质材料也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欲望。

孩子们的材料包里有各种质地的纸张,有塑料布、纸盒、吸馆、铃铛、棉花、鸡毛、筷子、回形针、纸杯等等,对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了解的越多,他经过头脑加工出来的作品就会越发与众不同。

比如:布置恐龙的家,报纸揉成的石头,吸管做成的大树,毛根作成的小花,塑料纸做成的小溪-----经过孩子的创造和想象,每一样东西都充满了生命力。

运用简单、单纯、重复的方法,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生动,这就是一种珍贵的创造。

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五: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1675字)美术,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活动之一,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生启蒙教育的重要一环。

孩子们不仅能够从美术活动中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而且还可以发展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模仿力、观察力、想象力等.下面谈一点体会:一、师生互动,培养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幼儿学习的好形式。

直接经验所引起的兴趣是刺激学习的最好形式,幼儿只有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注意集中,参与主动,投入积极,从而获得知识经验”。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很容易对美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兴趣和热情,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表层的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波动,易转移。

如何使幼儿自发的表层兴趣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转化为一种内驱动力

【第1句】:根据幼儿身心特点,精心设计美术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采用蜡笔水粉画、吹画、线描画、剪贴画等不同美术表现形式让幼儿欣赏并了解到:原来美术不仅可以用水彩笔来表现形象,还有那么多有趣的表现手法,从而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幼儿喜欢在玩中学,所以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美术活动也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

如画人物动态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幼儿画不好就不会感兴趣,在画人物动态之前,可以设计一个环节,让幼儿玩游戏——“会动的影子”,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了人的手臂和腿的动态变化,觉得非常有趣,然后再配以“活动小人”的学具,让幼儿在操作游戏中不知不觉对画人物动态产生了兴趣。

【第2句】:培养幼儿需要贯穿于美术活动的全过程。

幼儿美术教学开始部分可以用游戏、故事、音乐等形式导入,直接引起幼儿的兴趣。

如画蝴蝶时,教师可以先讲了一个“”的故事,用形象的语言向幼儿描绘了一群美丽的蝴蝶仙子,使幼儿产生了想画的欲望。

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花仙子的口吻帮助幼儿激活思路,乐意表现。

最后,再用鼓励、欣赏的语言评价幼儿的作品,使幼儿获得满足,从而把兴趣延伸到对新的美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第3句】:积极发挥教师对培养幼儿美术兴趣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种现象:一些在美术工作者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通常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其实是环境对他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在教孩子美术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对美术活动有兴趣和热情,这样可以创造一个容易引起幼儿兴趣、轻松和谐的美术活动的环境。

二、丰富感性,让幼儿充分体验审美愉悦新《纲要》中的艺术观强调感受与创造并重,把艺术教育定位在审美教育范畴内,强调对幼儿审美感受的培养。

所谓审美感受,就是能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情感表现性,强调体验性而不是认识性。

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注意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可以满足其审美情感的需要,体验审美愉悦。

幼儿的审美愉悦包括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性地表现美。

【第1句】:多渠道,让幼儿感受美。

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的主张。

带孩子走进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领略大自然赋予的美,接受大社会赠予的礼物,可以使幼儿在审美的体验中产生情绪上的兴奋,大自然中的声音、形态、色彩等形式的美给幼儿的眼、耳等感官以愉悦,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幼儿的感性趣味。

【第2句】:多引导,让幼儿发现美。

在引导幼儿发现美的过程中,教师语言的运用也很讲究,启发、引导性的语言可以开阔幼儿的思路,启迪幼儿去发现。

如“你感觉怎么样

”“为什么

”等,尽量不要问幼儿“好不好

”“是不是”等封闭性的问题,以免造成幼儿的惰性。

另外,艺术性的语言也可以很好地调动儿的审美情感,发现事物的美。

【第3句】:多体验,让幼儿表现美。

要让幼儿获得审美愉悦,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的美术活动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是幼儿所需要并喜欢、感兴趣的,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的,是他们熟悉的。

其次,要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美术活动,让幼儿乐在其中。

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在大胆的尝试与操作中得到审美愉悦。

通过以上方法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愉悦情绪对孩子在绘画活动中发挥想象力。

动手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使幼儿觉得绘画是件快乐的事,他们在绘画活动中自由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和五彩缤纷的世界。

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六:幼儿园美术教学心得(880字)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是培养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和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

孩子眼里的世界,充满着各种神奇的色彩。

无论是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还是人类生活的景象,无一不是孩子所追求的对象,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

因此,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教学活动。

本学期美术中班实施二十四节教学活动,简单的蜡笔色彩画成为本学期活动主题,同时还穿插着线描画和水粉画。

在本期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目标,孩子有了兴趣,才能有绘画的愿望,才能提高绘画的技能。

首先,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引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没有好奇产生不了兴趣。

因此,我在选材上下功夫。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及绘画特点,来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吸引力的题材。

如:中班幼儿喜欢动物鸡、鸭、鱼------喜欢交通工具汽车、轮船、火车------我把绘画的内容编成故事,并随着故事情节展开来教幼儿画画,这样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作画的兴趣,而且幼儿乐于接受。

其次,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幼儿美术教学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如果是依样画葫芦的临摹教学方法,让幼儿简单地服从老师的命令,象木偶一样,幼儿就会兴趣索然,要使幼儿绘画兴趣始终高涨,教育内容、方法应该多样化,应在看看、想想、画画、玩玩的过程中,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用鼓励的口吻,激发幼儿想象力,引起幼儿作画兴趣,让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很自然地接受绘画技能。

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

如:在进行绘画“花宝宝”活动时,通过游戏“花宝宝在哪里

”,让幼儿在室外寻找花,边玩边观察,使幼儿在玩中画,画中玩,在玩画中找到乐趣,大大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最后,运用多种绘画材料,激发幼儿创造力。

一成不变绘画形式和材料,会使幼儿索然无味。

在教学中,我给幼儿尝试新的绘画材料,激发他们探索欲望,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每一种的尝试都会带来不同画法的效果,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表达对美术作品感受与理解的的方式有哪些

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其中指出:让学生掌握欣赏与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并把“欣赏·评述”列为美术四个学习领域之一。

可见它的重要性。

而要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欣赏与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则必须通过欣赏、评价优秀的美术作品来完成。

欣赏,作为美术学习活动的四个领域之一,无论是以美术欣赏教学的形式出现,还是作为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

它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始终,也是众多的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的一个问题。

我们往往在欣赏的过程中,不知如何去欣赏评价、审视艺术作品,甚至不知如何去指导教学。

因为,它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

尤其是,当学生作品展示时,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欣赏、评价其作品,就此,本人围绕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欣赏、评价。

然后,再去谈如何去引导学生欣赏、评价其作品。

【第1句】:欣赏:欣赏,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本意就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它是欣赏者对客观纯在的美的一种主观感受。

是审美主体对客观事物的美的属性的一种认识与反映及对美所作出的一种评定和判断。

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工艺美,都是欣赏者对客观事物的“美”进行感受、体验、领悟,从而获得由浅入深、情景交融的审美把握,并引起感情上的激动、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欣赏,在其过程当中,欣赏者首先是采取肯定和赞赏的态度去面对艺术作品的。

对作品的部分东西很少做出评价。

如:有人说,我很欣赏西方现代派美术。

这就意味着,他对西方现代派美术的充分肯定与赞赏。

就象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人说,我很欣赏你的为人,我很欣赏你的服饰,我很欣赏你的气质,我很欣赏这种色彩等等。

都是认为好、持有喜欢、肯定的态度的去欣赏。

【第2句】: 评价:评价:就是评定某种事物“价值”的高低。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就是指评价者从一定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成就得失、是非功过作出判断和评定。

是指对作品的特点、质量、意义等等做出全面的评价,具有鉴赏的意思。

也叫艺术批评、艺术评论。

比如,我们要评价一下西方现代派美术,首先,就意味着我们对这一流派持有不肯定和不赞赏的态度。

只有通过对这一流派的艺术主张,及其对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等方面,进行认真、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与鉴赏后,才能下结论。

才能决定对这一流派的美术作品是采取肯定、赞赏,还是采取分析、批判,甚至否定的态度。

只有分析了解后,才能作出正确的评定。

它与欣赏有情绪、观点上的区别。

因为,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是由形式和内容两部分构成的,它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所以,评价作品的标准就有两个。

一个是艺术的(专业的、形式的),一个是思想内容(内在的、主题思想)。

因此,可以说,欣赏是评价的基础,评价是通过欣赏的过程来实现的。

评价可以促进欣赏。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和谐统一。

一、那么,如何欣赏美术作品

我们知道,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它都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

因此,我们要欣赏一件作品,首先就得从形式和内容上去欣赏。

而当我们面对一件作品,首先映入我们视觉感官上的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就是作品形式上的美。

因此,我们在欣赏作品时,应该先欣赏作品的形式美,然后再去欣赏作品的内容美。

【第1句】: 作品形式:我们知道,任何一件美术作品的内容,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手段(用某种语言来说话)表现出来,才能成为可供欣赏的具体的艺术作品。

因此,用来表现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与表现手段的总和,就是作品的形式。

结构和语言便成了作品形式的基本要素。

(1)结构:“结构”,是指作品的内部构造。

它是指作者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来经营创作所用的生活资料。

换句话说,它是指作者在从事创作的过程中所设计的一个蓝图。

即创作前的构思。

你要画什么,怎么画,采用什么形式,利用什么方法、手段。

为什么这样画,这么画,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想通过作品歌颂什么

鞭挞什么

包括造型、布局和设想等等。

而结构的基本环节是剪裁和布局。

剪裁,是构成形象和意境的第一个环节。

如,画梅花:“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即删繁取简,熔炼精华。

布局,即构图,“经营位置”(大家都知道,这里我们就不谈了)。

所以说,结构,是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因素,作者只有通过好的结构,把一系列的生活资料和体验以及感受和想法等,合理的布局,才能充分的表现主题思想。

如绘画,它的结构,就是通过优美的线条,生动准确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奇异的材料,巧妙的构思和新颖别致的构图等构成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作者的美好创意。

(2)语言:“语言”,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语言”。

强调了“语言”在美术学科的重要性。

我们要用美术语言,通过作品来传达观念和情感。

所以语言非常的重要。

“美术语言”: 就是指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构成因素。

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

以及将这些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

如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也可以说,美术语言它是一种不同于文学语言符号的特殊语言。

它是视觉符号。

它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例如,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一个字,一个词都是一个记号。

它们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意义。

如鸟、语、花、香,每个字都是一个符号,每个字都有它独立的意义。

如果再把它们按语法的关系将它们组合起来——“鸟语花香”一词,则更具有现实主义了。

而孤立的美术语言:如线条、明暗、色彩等,它们各自独立都不代表任何主义,只有当它们按照造型的法则去构造一种全新的创造物的时候,也就是说,只有把它们结合到一个整体的新的形象之中去,它们才有表现某种主义的作用。

比如:有几个孤立的符号“○”(圆)“(”弧,“└”折线。

它们各自独立时没有任何主义,当将它们组合成新的形象“苹果”时,则具有了实在主义了。

(再如几个四边形构成一个房子等)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它在文艺作品中,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这种视觉语言或视觉符号,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艺术内涵。

如绘画,它主要是用线条和色彩作为物质手段来表现空间事物的。

其中“线条”(语言),它具有寄托和浓缩情感意识的无限空间。

它是表现物质世界和情感世界的一种最完美的语言和手段,尤其是意笔线条,更具有无穷的包容量。

线条的横竖、曲斜、刚柔、长短、疏密、方圆、粗细、波磔、轻重、阴阳、虚实、明暗、浓淡、动静、滑涩等等。

线条的随机变换,审势赋形,含情达意,可以表现宇宙空间之万物。

例如: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论述:“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

也就是说,一根横划,它所描绘的意会,可以让人联想到千里之遥的风云变幻,气势宏伟。

一竖之中,可以表达出漫长的岁月和苍老的容颜,道出了人生历程的雪雨风霜和酸甜苦辣。

此时,线条已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给人以智慧和启迪。

“戈如百钧怒发”、“撇如陆断犀象”、“捺如崩浪雷奔”、“折如劲弩筋节”。

可见,这种线条的转折变化,既有它的力量感和重量感,而且运动、情态、气势、刚柔等都能充分的体现出来。

这种线条是何等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这里,线条已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如:横线的变幻,竖线的高矗,曲线的蠕动,斜线的滑坡,细线的瘦弱,折线的刚硬,圆线的丰满,短线的跳动,转线的回环,方线的力度,粗线的健壮,涩线的苍老等等,这些线条,它都有一定的抽象内涵显示出来,具有一定的象征性,这也正是我国五千年意象内涵深处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活动和独有的线意识的神妙之处。

(也是所谓的线条语言)那么色彩也有它的象征性语言:如红色(暖色),能给人以热烈奔放,令人振奋及温和的感受,它象征热情、喜庆、幸福、吉祥、浪漫。

蓝色(冷色),则传递一种忧郁和悲哀的情绪。

给人以清凉寒冷的感觉,又有忠诚、安全、宁静的感觉(蓝天白云、碧海蓝天、月光蓝天等)。

因为它是天空的色彩,所以它象征和平、安静、纯洁、理智。

另一方面,它又有消极、冷淡、保守的意味。

黄色(暖色),具有快乐、希望、智慧和轻快的个性,给人以生命力,具有朝气,因为它是阳光的色彩,所以它象征着光明、希望、高贵、愉快。

但是,浅黄表示柔弱,灰黄表示病态。

绿色:中性色,它自然、稳定、成长、忌妒。

因为它是植物色彩,所以它象征平静与安全、自然、希望、生命和环保。

等等,这里我就不一一的说了。

可以说,“色彩”(语言),它也可以传达人的思想和情感。

不同的色彩及其完美组合,会使人感受到色彩那奇异的奥妙和迷人的旋律。

或明快与忧郁,或兴奋与平静。

不同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和它的象征意义。

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画者通过对不同色彩的感受,把自己的情感和富有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力,一起融入自己的绘画创作当中,使色彩与画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放射出奇异的光彩。

谈到关于色彩的情感表现,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荷兰画家凡高,凡高,他是被誉为人类给画使上最富典型的运用全部生命来倾注色彩感情的本质的画家。

他以一种扭曲、旋转和极富运动笔触、在画面上堆积厚重而放大的色彩,每一笔触的排列,都在抒发他那内心的强烈激情。

明确的显示了色彩自身的情感力量。

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生命情感印象。

因此可以说,一切文艺作品的语言,它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

没有情感,作品就不能打动人,也就不能引起读者在感情上的激动。

再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虽然整个作品是现实主义的,但是,为了达到细节的真实性,作者采用了这种极度写实的油画造形语言,活生生地再现了那个时代,我国农村千千万万个“父亲”的典型形象。

他那黝黑的皮肤、纵横深刻的皱纹、由于干渴而微启的嘴唇里仅存的几颗牙齿、额头上到处沁出的点滴汗珠、老树皮似的手和由于长期磨损而变形、变了色的指甲、受伤的手指、粗瓷劣质的大碗和对襟布褂、以及从头顶直射下来的正午强光……这些精细入微的色彩造型语言,所“倾诉”的内容,是无比丰富的。

它们不仅“说”出了我们农民“父亲”几十年来的生活和目前状况,也强烈地抒发着作者内心的呼声,一定要加速现代化的步伐,要改善人民生活……这其中的深沉的思绪和复杂的感情,决不是文字语言所能穷尽的。

以上,我们对美术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作品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第2句】:作品内容:就文学艺术而言,既然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那么,艺术作品,它就必然包含着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观点和艺术家本身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的因素。

也就是说,它一方面反映的是客观现实生活的某种因素,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艺术家对他所反映的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感动、理解、评价、和理想,甚至幻想等主观的因素。

因此,艺术作品是主、客观因素结合的产物。

这样,题材和主题便是构成艺术作品内容的基本因素。

所以,内容,它是事物内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1)题材:题材,是作者在观察生活中所选择出来的,并通过加工、提炼后,用来表达作者主题思想的生活材料。

一般来说是指作品里所描绘的人物、事物和环境等等。

比如,我要画鹰,我们首先就得收集、了解有关鹰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和资料。

如鹰的种类、形态、结构、色彩、生活习性、生存环境,以及人与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人文精神。

然后再决定去表现它,经过意念加工,从鹰的动态、神情和气质等方面去设计与刻画它,这样,才能创作出物与我合的感人作品来。

(再如:画花鸟、人物、山水等等。

)(2)主题:主题,又叫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

它是作品的全部思想,是作品的灵魂。

是作者在生活实践中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通过对题材的确定、加工、提炼而表现出来的。

(所有的形式、方法、手段等都是为了突出表现主题而服务的。

)这里我们提到的作品的“主题”和作品的“标题“是不一样的。

尽管有些作品的标题近似主题,但仍不是主题。

如一幅以画“鹰”为题材的作品,其标题为《雄风》,若从标题上看,要表现这一标题的题材很多,可以画马、虎、狮子、公鸡等等,而作者取材“鹰”,选择“雄风”这一标题,其作者是想通过作品《雄风》来表达自己对鹰的认识与感受,使人看到它,便可以领略到雄鹰那种雄浑博大之气概,壮志凌云之胸怀,神勇无谓之气度,叱咤风云、搏击海天之风采。

从而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激励和无形的力量。

也是作者通过作品所要传达的真挚情感。

这才真正是作品的主题。

从而使我们真正的体味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容为一体,形成物与我合的最高境界。

总之,我们要欣赏一幅作品,先是欣赏作品的形式美:如线条、造型、色彩、构图、构思、技法、空间和材质等。

之后欣赏作品的内容美(内容美主要是作品的主题、意境。

意境:是艺术家在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一种对美的理解和认识。

在感情和认识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升华而成的。

所以说,意为情的升华,情为意的基础。

比如,当我们欣赏一幅画,有时为其内涵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并与画中的意趣、主观思想相融合,为其画外之意所陶冶、感染。

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物与我合的一种诗的境界。

比方说,我们看影视片,有时会被某段剧情、或某种场面所感动,以至于忘了自己,好象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禁不住潸然泪下,控制不住自己。

这就是意境的作用。

所以说,一幅画,它不是事物外在形象的单纯描写,而是把作者感受到的美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思,通过富有意境的画面传达给观众,使观众领略会心。

)二、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评价其作品

1. 就教学而言——评价的方式(多元化):(1)、自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来评述自己作品的创意以及表达自己作品创意的方式、方法等。

★教师也可以让每位学生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感想记录在画面外的地方。

★也可以用表格或问卷的形式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2)、互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同桌自由欣赏,直接用语言表达、评述其作品。

★也可以让学生交换作业,用写评语的方式互相评价,★也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全部展示,让学生谈自己喜欢的作品及其理由。

★还可以小组讨论,推选最优秀的作品。

(3)、教师评价:★当学生在自评或互评的过程中,教师或其他学生也可以给其提出意见,帮助其完善作品及其想象。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作品的闪光点,要把学生的任何绘画痕迹都看作其情感运动的轨迹。

因为,儿童绘画,它充满着孩子们的稚拙、天真、浪漫、想象、创造和纯朴的个性情感。

他们以其欢乐、自由、独特的方式和无规则的线条、图形及色彩所构成的画面,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美好世界。

诉说着自己的情怀。

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无论他们画什么都要视为其情感的流露,甚至乱糟糟的线条或图象等,都视为学生内心活动的真实表现,并加以渲染。

尊重学生的审美感受、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爱好和理解等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我们要支持孩子们的原形态创作。

以此保留儿童绘画的原生状态。

(如:我国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大家也看到了,央视第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一个热门的亮点——就是“原声态”唱法。

它强调的就是原始的、原滋原味的、民族的、不加修饰的味道。

)★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作品收上来,课后统一批阅。

★也可以让学生把作品带回家,让其家长写评语。

另外,由于美术学科本身在艺术体认上的复杂性,定性分析相对比较普遍,所以,从美术学习习惯上看,往往以定性评价为主,而定性评价,多半又是评价主体(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自身的意见。

(我说他好就是好,说他不好就不好。

多半是评价主题自己的主观意见。

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倾向性。

)因此,我们现在提倡“质性评价”,它更能强调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要求评价的主、客体之间,相互交流、协商,使评价结果最大限度的被双方共同认可。

所以,我们在评赏学生作品时,有必要增加艺术批评的手法,让学生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去评判审视其作品,并设想改变作品的某个部分,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仍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态度和能力。

(4)、可以将每次评赏出来的优秀作品,参加校内外的主题展览,或装订成册等,去扩大评价的视域。

使学生的作品不仅是在班上,而且要在年级或学校,甚至走向社会等等,来拓宽视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从整个欣赏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来看:(1)、因为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它都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官可感受到的,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对作品的形式进行描述。

包括:探讨作品的材质、技法及其特征。

还有色彩、线条、形状,及构成的原理(或美的原理)和作品的个性风格等。

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一下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

包括构图精美、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材料丰富,肌理自然等等。

(2)、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主题、意义进行探讨,探讨作品里所传达的感情、心情、主题、意义、观念和思想。

例如:你喜欢哪件作品、作品里都表现了什么,从作品中你联想到了什么,作品是用什么工具材料表现的,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要这么表现,作品的设计风格是什么,设计的功能是什么等等。

通过教师一系列的引导学生想象、发散思维等活动,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

不过,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句俗语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说,人们的心理状态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所差异的。

并不象镜子一样,映照的物体都相同,由于每个人的素养不同、意识不同,世界观不同、层次不同,心态不同、生活的角度不同,以及偏爱不同等等,因此,他们的视觉心理,必然有所不同。

比如,农夫看月亮,说它象镰刀;船夫看月亮,说它象船;而武将看月亮,说它象弓;同样一种物象,看法不同,联想也就不同。

这也正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个性。

同时也说明,知识含量的不同,会影响你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产生不同的思维逻辑。

由于每个学生的阅历、层次、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情况不一,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感悟学生作品时,要以人为本,承认和尊重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想象,多给学生以鼓励,爱护和扶持学生,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掌握方法,唤醒自我表现意识,培养自主能力。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的欣赏的过程中,因为学生作品的美点很多,如构图美、构思美、造型美、色彩美、材质美等等,我们不能以一种方式,对每一个作品都面面俱到地去欣赏这些美点,否则,学生就会感到没兴趣了。

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所侧重的找出这些作品中最突出的、最显露的、最能引发学生审美情感的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结合点。

如:有时侧重历史故事的分析;(如:诗配画、插图等文学艺术方面的题材)有时侧重构思的巧妙;有时侧重构图和形象;有时侧重造型、材质美的表现;有时侧重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时侧重整体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有时侧重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等等。

总之,欣赏、评价,不是一个个体孤立的行为,而是在一种群体互动的交流环境中进行的,学生可以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与他人交流和共享。

我们要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处理好师生间的渐变关系,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调整和采用多元化的赏评方法来开展教学。

多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探寻究理的氛围和自由表现的机会,并以美术学习活动的多样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师范类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对于美术教育的学习和感悟?

个人意见,要不断去赏析美术作品,去深解,去感悟,就好比你读了一万本书(夸张了),读完后你的感谢和领悟,以及思维,哲学方面的东西肯定学习了不少

第一就是多看,透彻的区学习

至于美术教育,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同时深入,最好可以去向一些老的教师多学习,多问,这样会直接学到很多教学经验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