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式教学感言

10-20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高中信息技术如何组织教学的几点思考和感悟

近阶段很多学校推行学案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的参与度高了,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有了更大的展示空间,学案式教学的确有它自身的魅力。

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其广泛应用于各学科学习中,在信息技术学科中,通过几个学期的运用,我发现学案及分组教学效果有优势,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下面我就信息技术课堂采用学案分组教学谈谈感悟。

学案教学及在其基础上采用的学生分组学习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确实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除了能在明确课程目标上,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方法有参考的依据外,在以下方面也能够促进信息技术教学。

一、学案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学案,把本来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有情

如何突破数学课堂教学重难点感悟与反思

教学重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突破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关键看教师是否正确地讲解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点及解决了教材的难点,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总担心某个知识没讲全学生理解不透彻,总是反复强调,每一个角落讲到。

结果学生学得吃力 ,最后教学质量还是上不去。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教学中没有把握住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导致教学效果低下。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呢

我觉得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下面我就谈一谈对此问题的点滴体会。

一、 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是抓住每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的前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

做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

我感到,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有课前的充实准备,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抓住知识间的衔接,运用迁移的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系统性很强,每项新知识往往和旧知识紧密相连,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旧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和生长点。

有时新知识可以由旧知识迁移而来,可同时它又成为后续知识的基础。

因此,数学知识点就像一根根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

由此可见,如果老师能够善于捕捉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点,自觉地以“迁移”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旧引新、旧中蕴新,组织积极的迁移,就不难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了。

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这样叙述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时,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孤立知识点来教学,通过观察1\\\/2=2\\\/4=6\\\/12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逐一变化,一遍又一遍的叙述由谁到谁的变化过程,老师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不断的重复中体会这一规律的存在,学会用同一语式去表达,但是到最后学生也未必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用一句比较简练、准确地数学语言来描述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果,我们在教学前先来分析一下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知识基础,就会找到与它的叙述非常相似的“商不变的性质”和沟通两者联系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此时我们为了突破“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就可以在课前的复习环节安排对于“商不变的性质”的叙述和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练习。

\ 由此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运用迁移的方法来突破重难点。

这种方法得以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应该是熟练的,他所掌握的前期知识是牢固的。

因此,强调我们每一年段的老师都要把自己视为“把关教师”,让学生“走稳每一步”。

三、在实际操作、观察、归纳等活动中突破重点和难点。

动手操作作为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是以学生亲身经历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它主要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实际操作、观察、归纳等活动中领会新知识。

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时,我先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各一个,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物体有什么相同点

(等底等高),接着问:“他们的体积相等吗?”(不相等)接着问“既然不相等,那么他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分组实验,请学生用圆锥的容积装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中,看一看几次能到满

通过操作,学生很快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反之,圆柱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

这样学生对学习内容记忆深刻,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又如在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可让学生先剪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样学生从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公式一目了然。

四、精心设计练习,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

赞可夫曾说过:“不要进行盲目的,互不联系的,大量机械的练习”,这就要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目的性,避免盲目性”。

【第1句】:明确练习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很多老师观念陈旧,上练习课从不精心备课,使得在数学练习课教学中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练习课必须增强目标的明确性,要对知识理解做到心中有数;要对知识掌握的深浅度以及与已有知识的贯通与联系,作出预先的考虑与估计;要对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作出精心安排和把握,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也应该做到事先有独到的考虑。

忌无的放矢,为练习而练习,甚至泡制“题海”

如何在音乐欣赏中感悟音乐

杜郎口教学模式(Teaching Dulangkou;Du Langkou educational model),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简称,具体是指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镇初中自1998年以来不断尝试推行新课改、践行学生主体地位而摸索新创的“三三六”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

目录形成过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基本理念基本内容教学原则实践特点两大模式课堂流程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成功解析形成背景模式特点模式启示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基本理念 基本内容 教学原则 实践特点 两大模式 课堂流程 预习课 展示课 反馈课成功解析 形成背景 模式特点 模式启示展开   [1]编辑本段形成过程  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经过了一个由“乱”到“治”,由“治”到“改”,由单项改革到整体改革的日臻成熟之路。

第一阶段  (绝境中的挣扎:让学生“动”起来)   1997年4月-2000年7月——改革酝酿阶段   1997年4月,崔其升被调到困难重重的杜口中学,敢于创新的他,首先从稳定教学秩序入手,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路子。

1999-2000年,以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突破口,每个班级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时间模式为“0+45”(教师不讲,学生自学,开始一个星期,带有强制性)害怕失败的教师谁也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0+35”(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的全程、积极参与),经过部分骨干教师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心存疑虑的教师们慢慢开始逐渐接受。

第二阶段  (整体推进:把课堂还给学生)   2000年8月-2003年7月——改革攻关阶段   2000年8月-2003年7月,定期举办教师论坛,名师带动工程起步,拜师学艺,课堂大比武,促进教师全员提高。

  邀请教学研究人员来学校作辅导报告、评课指导,提高全体教师的能力,开拓视野。

  改革带来变化,变化带来一片欢笑声:课堂上,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声音响亮;热烈讨论,激烈辩论;争问抢答,欢声雀跃;多种角度,实践创新;笑逐眼开,欢乐课堂。

课堂学生活动面达80%。

  2003年7月,县教育局对全县21处初中综合考评,杜郎口中学跃升至第二名。

第三阶段  (日臻成熟:“336模式”的诞生)   2003年7月至今——模式初步成型阶段   2003年10月,县局召开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和教育科研会议,分别邀请市局有关专家王秋云、冯明才、张兴利到会作学术报告。

会上,县教育局作出“远学洋思,近学杜口”的决定。

  2003年底,市教育局孟昭星局长开始关注杜口中学,对《杜口中学“10+35”课堂教学模式》作出指示:邀请专家进行广泛论证,逐步规范并在全市推广。

  2004年11月,全市初中教学工作会在我县举行。

杜口中学24个教学班的课堂同时向400多与会者开放展示,引起轰动。

  会后,王秋云主任和聊城大学教育学院的学者到考察调研,他们的评价是“当今教改,唯我杜郎。

”   2004年12月20日,省教科所亓殿强副所长、许爱红主任、刘延梅主任等专家到杜口中学听课、座谈、调研,用“革命性的”、“震动”、“振奋”、“震撼”等词语肯定杜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

  2005年3月18-19日,省教科所陈培瑞书记、刘吉林主任、许爱红主任、刘延梅主任到杜口中学调研,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侯军、任晓旺等,市局孟局、史局等接待省专家一行。

  2005年4月21日,由许爱红、刘延梅、刘吉林撰写的《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解读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定稿会在杜口中学召开。

市教育局督学李正和县委副书记王维华等领导出席。

《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1期以18000余字的巨幅发表该文。

  2005年9月27日,国家督学马钊、省教科所所长王积众率领由省教科所、省教研室、省教育学会、《山东教育》杂志编辑部有关专家组成工作组到杜郎口中学现场办公,听课、座谈、调研,进一步肯定杜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并和市、县领导敲定了11月11-12日在杜口中学召开全省教育科研会议的相关问题。

副市长董金刚、市教育局孟昭星局长、史兆海副局长以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

此后,董市长、市局和县政府领导多次到杜口中学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有关的问题。

  2005年10月25日省教育厅陈光华副厅长、基础教育处杜处长和董市长、孟局长、史局长到杜口中学考察,对杜口中学的改革给于高度评价。

  2005年11月12日,全省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杜郎口中学召开。

  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使学校连续多年教学成绩名列前茅,特别升入高中以后的学生,明显看出优势,茌平一中前百名的学生中,这个学校输送的学生所站比例具有很大优势。

“三三六”自主学习新模式谱写出杜郎口中学的新篇章。

编辑本段基本理念  “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份惊喜”,“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

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观。

编辑本段基本内容  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编辑本段教学原则  

【第1句】:民主性: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知识的统领者,也不存有话语霸权,课堂专制,有的只是平等的人格,学习的伙伴。

以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为宗旨,学会对话、商量、征求甚至请教、道歉。

高举尊重大旗,实施感动教育,创设民主、宽松、自主、和谐的良好环境。

  

【第2句】:问题性:问题造就磁力,问题是具有吸引性、竞争性、探究性、创新性、实践性,是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思维,增长智慧,培养能力,造就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

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产生兴趣、动力。

  

【第3句】:创新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尊重他们的奇特思维,引发他们的求变、求异、求新、求奇的内驱力,营造一种标新立异、创新超凡的竞争氛围。

树立异曲同工、独具匠心、天斧神工、巧夺天工、举一反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风气。

  

【第4句】:拓展性:以教材为例子,要注重知识的源头、过程、联系、结合,以本节知识为核心作好辐射与延伸,引发学生浮想联翩,上接下连,左顾右盼,构建网络,形成综合连体,千丝万缕,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第5句】:尝试性:高明的教师引导学生走路,笨拙的教师牵着学生走路,无能的教师代替学生走路。

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放手,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分析、总结。

懒惰是培养出来的,哪里有事无巨细,越俎代庖的人,哪里就有快乐的懒汉和庸人。

  

【第6句】:实践性:学习切实注意联系实际,运用活生生的事例,学生的生活经历及听到、看到的事件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剖析、归纳、总结、把握事物的本质,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得牢,做过的学得好。

  

【第7句】:技巧性。

任何事物都有内在的特点、规律,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总结知识内在的技巧,分清层次,记住要点,开展好相应总结,纲举目张,上课不是死记知识,而是找方法,寻规律、抓特征。

  

【第8句】:全员性。

不搞精英教学,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尤其对薄弱生要倍加关爱,尽最大可能提供方便、机会,让其展示自我,树立信心,培养其勇敢精神和竞争意识,分层次教学,合理安排不同任务,逐渐缩小优弱差距,力争让最后一名也能成才。

  

【第9句】:主体性。

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组织者,调控者,而不是主讲者,解答者、操作者。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当好竞击者、表达者、展示者。

  

【第10句】:合作性。

师生、生生、组生、组组、优弱加强合作,互补共赢,相互点评、指正、借鉴、补充、心灵碰撞、人格感染、智慧启迪。

编辑本段实践特点  

【第1句】: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

帮助学生建立明确持久的学习动机,引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语言习惯等,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第2句】: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状态   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灵,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灵动,有真情、真趣、真意,让学生的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正能够确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唤醒学生蛰伏的主体意识,形成持久的情感内驱力,从而有利于其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

  

【第3句】: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命价值   教师宽容和鼓励学生不合常规的课堂表现。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唯师、不唯书、不迷信权威,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创新品质的目标。

改革立足于其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

编辑本段两大模式  “三三六”或“10+35”模式   “三三六”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   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   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学生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达到三维目标。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

他们把这种特色叫做“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或者“0+45”(教师基本不讲),充分引导学生,营造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2]编辑本段课堂流程预习课  预习课是杜郎口教学模式的预习模块,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起点。

  在杜郎口学校有这样一条规定: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同样,没有预习好的课也不能上,预习要至少占到课堂的百分之七十。

  在预习课中,教师首先分发预习学案,学案的内容包括:预习重难点、预习方法、预习提纲、预习反馈、预习小节等,在课堂中的一般操作如下:   第一,给学生五至七分钟的阅读文本知识的时间,在阅读文本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自己独立阅读,小对子比赛读,小组讨论交流,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读,也可以到黑板上把重点知识标注下来,还可以到教室外面去,几个同学在一块交流、板书,还可以到其他小组去,甚至有的同学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上网查阅资料,利用图书室的图书查阅资料等等。

  第二,小组长带领组员进一步细化预习提纲上的知识点,并对课本上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疑,教师穿插其中,解疑解惑,指导学生。

学生也可以自由发言,向同学、老师提出不同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大约五分钟的时间。

  第三:结合预习提纲,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为下面的预习展示做准备,大约三分钟的时间。

  第四:学生以组为单位,把自己组分配到的任务进行文本知识的讲解、分析、拓展,学生点评,教师点评大约十五分钟的时间。

  第五:学生做一些典型题目进行预习反馈,反馈一般以题目的方式进行,可分为基础闯关和能力升级两部分。

学生可以到黑板上板式,也可以是小组长进行抽查,教师抽查等等,并及时公布反馈的结果,对个人、小组进行评比,一般用五至七分钟时间。

  第六:课堂小节。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还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发表不同的看法,师生共同互动。

  最后,教师综合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对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做好预设。

展示课  展示课就是展示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规律进行提炼提升。

  一般是遵循展示课上的六环节来完成的,先说一下展示内容的选取,简单的问题不展示,无疑问的问题不展示,展示的是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有争议的问题,一题多解的问题,能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体现在预习提纲上的多数是能力升级中的问题,也就是说,展示的问题不是预习提纲中的所有问题;二是选取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展示。

展示过程如下:   (一)预习交流(1~2分钟)。

目的是巩固解决问题所运用到的知识点,为学生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扫清知识上的障碍,一般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确立目标(1分钟):基本知识巩固之后,教师据此说出本节课的目标和重难点,展示课上的目标与预习课上的目标不完全不同,展示课上的目标除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之外,更侧重的是规律和方法的总结,以让学生形成技能和技巧。

  (三)分组合作(6-8分钟):教师将本节课需要展示的问题分给六个组,然后每个组长负责再将任务分给组员,组员分工合作,一般分配原则是:中下游学生讲解、分析、优生点评、拓展,学会把题目、分析、重难点(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等),在这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是:①各组任务尽可能的均衡,每个小组分配任务的多少应根据题目的难易来确定,如果此题目有不同的做法,或能够根据此题目进行拓展或延伸,或能够进行变式训练,一般是两组一题,如果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少,规律和方法较少则一组分一个题目。

②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有时间限制,学生就会有紧张感,行动起来会迅速一些,在课堂中经常采取评比、报道的方式,根据各组同学完成任务的快和慢,版面设计的美观情况对各小组进行排序,并加相应的十分、八分、六分、四分、二分、零分等。

  (四)展示提升(20分钟):通过分组合作对问题的再交流,学生对本组的问题进一步的理清思路,加深了理解。

展示的过程是,一般是从一组开始,到六组顺次展示,也可以从六组开始,对题目进行讲解、分析,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说出此题所运用到的知识点、解题关键点、易错点、总结的规律,或由此题进行知识拓展、变式训练等,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他同学或教师给予解答等等。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增强学生展示的积极性、主动及精彩性,教师们通常采取各种评比方式,比如小组内全员参与的加五分;有开场白、过渡语的根据精彩性加五至十分;能主动参与其他组的分析、点评的加十至二十分,能利用不同形式如顺口溜、小品、歌曲等加二十至三十分等等。

最后,根据各小组的得分进行排序,教师及时进行点评、表扬或鼓励。

  (五)穿插巩固 (3分钟):学生展示完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组没有展示的题目进行疑难交流,重点是小组长对组员进行帮扶或检测。

  (六)达标测评 (5分钟):可以是学生谈收获,大致内容为“通过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向其他同学请教”等,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展示情况设置几个题目或问题进行单独抽测并及时反馈课堂效果。

反馈课  新授课的反馈,一般当作下一节预习前的一个环节,教师抽取上一节课展示不理想或重、难点题目,反馈偏科生及待转化生的掌握情况,也可选取与其相类似的题目,考查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目的是查缺补漏,促进提高,是促优补差的一种好方法,注意:相邻学生之间不完成相同的题目。

各小组长上黑板上对自己组的板演同学分板块进行指导,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学生反馈完后,点评自己组员的板演情况,教师对于出错多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强调,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进一步训练、强化一节课,或进入下一节课的预习[3]。

编辑本段成功解析形成背景  杜郎口教学模式创造出了教育教学的奇迹,使得差点儿被撤并的、一所农村教育教学双差校问题校起死回生。

  杜郎口中学是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镇的初级中学,1996年时,该校以乱闻名,面临即将被撤并的窘境。

1997年始,在崔其升校长带领下,该校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围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践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由原来全县倒数一二名上升到前三位,一跃而成茌平县初中教育教学的“东方明珠”,连年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聊城市把杜郎口中学树为初中教学改革的样板校,被山东省教科所称为农村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

  该校改革采取了一种先动根后动梢的正常程序,从改革评价方式为先导,考核教师以课堂教学的优劣作为根本依据,衡量教师教学成绩的重要指标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人数除以班级总人数的比例。

基于“教育即解放,释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先后提出了“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辩论热烈,争问抢答,欢呼雀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想法),敢下桌讨论”等标准,由此改革教学模式,逐步完善为“三三六”自主教学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目标由师生共同提教师初稿,学生补充出),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其改革教学的根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据此提出了“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

模式特点  

【第1句】: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课堂特点   ①预习(或自学)是最重要的环节。

  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

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

  ②“先学后交,当堂达标”。

  “先学后交”与“先学后教”音同字不同,“交”是更宽泛的“教”,体现了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交叉学习。

  教室都是方阵式排位,四桌8人一组,没有散兵游俑,没有孤兵作战,没有“独立思考”(开小差),且平行分组,均衡搭配。

  ③目标性、目的性强。

  有预设目标,有预习提纲。

体现了目标教学的精髓。

  ④课堂评价直接实际,导向明确   用学生每节课参与的人次数(参与度)来评价本节课

  ⑤学生建立“一帮一”学习制度。

  共同捆绑记分

形成“共同体”

考试时看二人的平均分,组与组之间看小组平均分,有效的缩小好学生、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调动他们积极性。

  

【第2句】: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课堂角色转变   ①黑板是学生的,甚至地板也是学生的(大片大片地写出来交流);讲台是学生的,甚至整个讲解过程都是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初始权是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发现权是学生的。

  ②营造真正“三动”的课堂:动脑(预习阶段)、动手(展示阶段)、动口(交流阶段)。

  ③真正落实“三讲三不讲”。

  ④教师:“退居二线”——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杜郎口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低效课堂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后者的课堂多是教师表述的课堂,甚至是表演的课堂,学生不痛不痒。

虽然讲的很到位、很清晰、很精彩,但真正听懂(注意力能集中起来且能跟上你的思维)的只有一半,一半中听了能记住的只有一半,记住的一半中能重述和再现的只有一半。

多讲的弊端在于:大部分时间被一人充斥,大部分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实践训练,没有进行自我加工、重复加工和深加工。

一句话,或没有留下烙印,或留下了但不能翻刻出来。

课堂是要讲的,不讲不成课。

但怎么讲

尤其是讲多少

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课堂的本质在“学”而不在“讲”,要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学。

讲也是学的一种方式,但不能成为几乎唯一的方式,学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尤其应探究主动学和自己学有机结合的方式。

  

【第3句】:杜郎口教学模式的精神支柱   ①励志:激发斗志、鼓舞士气、树立信心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最大保障。

(有氧学习)   A:是让本次自己不理想的成绩再次重演,还是将不服输的志气转为行动

  B:中考,离我有多远

(时间)我,距中考有多远

(实力)   C:别人都在进步,你还在等什么

  ②敬业:取得教学成绩的基本前提(主动工作)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课本,一个教室。

艰苦环境,简陋设施搞改革。

  A:几乎无奖金。

  B:公示栏:每天公布上课情况、晚自习情况。

  C:支 撑: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

  ③总结:校本提升(享受荣誉)   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形成经验,不断地推出成果。

模式启示  

【第1句】:课堂能改,必须改。

  

【第2句】:课堂是舞台,学生是演员,老师是导演。

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

杜郎口经验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大多数讲课的是学生,给学生解答题的也是学生,老师只是起到了组织和点拨的作用。

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其学习的潜力也会被充分地挖掘出来。

学生在课堂上是快乐的,就会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 “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3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我们原先总认为有些知识点太难,老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或者有些要求太高,学生做不到,但杜郎口经验告诉我们只要老师的指导到位,有些不可能的事情也会成为可能。

  

【第4句】:课堂的备课是至关重要的。

采用杜郎口教学模式,并不像有些老师所认为的那样,老师不用讲了,上课轻松了,,实际上,老师的备课量应该是加大了,老师更应在备课上下功夫,一方面在准备教材的难度、深度方面需要老师考虑周全,另一方面备学生的难度加大了,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预见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把握住教材的深浅,学生如果在讲解过程中出现了大大超出教材难度本身的话,应当策略地给其纠正,如果重点不清、概括性不强的地方,老师应当适时地进行归纳补充。

另外原先课堂的时间主要是按照老师的讲课来定的,但是现有的模式更需要多考虑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要求学生讲解要简练、明了,更要求老师教给学生方法,收放要得当,逐步养成好的习惯。

  

【第5句】:每堂课最后,应当增加一项成果分享,也就是说对于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将本组讨论的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向全班作汇报,在教学过程中既培养学生学会“善思”,又激起了学生归纳学习方法的积极性,逐渐养成勇于解决问题的习惯。

  

【第6句】: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所有学生的表现,在班级中成立学生学习小组,固定人员,做到兵帮兵、兵练兵、兵强兵。

好差结合,好帮差结对子。

考试时看二人的平均分,组与组之间看小组平均分,有效的缩小好学生、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调动他们积极性。

尤其充分关注后进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后进生出头露面,使他们逐步克服胆怯和自卑心理,慢慢树立自信,走向成功。

缺点自己总结吧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其重点和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本节课完成了化学用语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之间的化学变化,并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打下了基础。

而且化学方程式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的教材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会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达一般的化学反应过程和方法目标: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发现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和运用规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的教学,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克服书写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初步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含义。

学生已经具备的“先备知识”,后继的学习要以此为基础,注意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

学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进行预测。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的原则,以反馈启发教学为主,兼顾问题讨论法和创设情景法。

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为了使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新知识,本课创设了“剑桥之旅”、“幸运步步高”等多种情景,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其自主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本节课以组内合作、分组竞赛的方式展开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创设学生参与机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体分析按照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人类获取的信息80%是依靠视觉,比起教师单纯教授的呈现方式可以对学生形成视觉的冲击。

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ppt课件、卡片组合拼图及板书相结合的形式,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经过上述各方面的考虑和分析,我对本节课按照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设置了3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引出并解决一个矛盾。

将六个完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在跌宕起伏中逐步前行,体验科学探究的艰难和乐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1句】: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FLASH动画“剑桥之旅”〔学生活动〕:观看屏幕〔教师提问〕:他是如何开车顺利到达目的地—剑桥大学的呢

〔学生回答〕:路标、站牌等。

故得出路标、站牌这些都是国际通用的交通语言。

〔教师提问〕:在我们变化无穷的化学世界里,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不同的国家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是否也有一种国际通用的表达方式呢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学生活动〕:对上述五种表达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化学方程式表达的优越性(简单方便,且国际通用),体会化学方程式书写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

【第2句】:师生互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 〔学生活动〕:回顾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信息〔教师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得出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两方面的信息:A.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质的信息)B.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量的信息)过渡:复习了化学方程式质和量两方面的信息,让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学生探究任务一〕:根据信息尝试组合化学方程式〔教师准备〕:将全班24人,每4人一组,分为6组。

(事先为每组准备1个透明袋,每个袋上分别注明需要组成的化学方程式,袋内提供打印有化学式包括常见的错误的化学式、反应条件等的卡片。

共6个典型的化学方程式)l 第一组:硫在氧气中燃烧(内装卡片为S、O、O

【第2句】:SO

【第2句】:SO

【第3句】:燃烧、点燃、=、+等)l 第二组: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内装卡片为P、O、O

【第2句】:PO

【第2句】:P2O

【第5句】:燃烧、点燃、=、+、

【第2句】:

【第4句】:5等)l 第三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内装卡片为Fe、O、O

【第2句】:Fe2O

【第3句】:Fe3O

【第4句】:FeO、燃烧、点燃、=、+、

【第2句】:

【第2句】:

【第3句】:4等)l 第四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内装卡片为KClO

【第3句】:KClO、MnO

【第2句】:KCl、O

【第2句】:点燃、△、=、+、↑、↓、

【第2句】:

【第2句】:3等)l 第五组: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内装卡片为:KMnO

【第4句】:K2MnO

【第4句】:MnO

【第2句】:O

【第2句】:△、+、+、=、↑、↓、2等)l 第六组: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内装卡片为:CO

【第2句】:Ca(OH)

【第2句】:Ca(OH)、CaCO

【第3句】:H2O、+、+、=、↑、↓等)〔学生活动〕:每组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写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的卡片粘在白纸条上,并将各组的成果展示到黑板上。

〔教师活动〕:对组合过程进行观察和指导。

〔学生活动〕:检查6组结果是否能准确的传递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等信息。

若有错误,由各组同学进行纠错、订正。

〔教师提问〕:是否将第一组的反应条件“点燃”改为“加热”,或将第三组的生成物 “Fe3O4”改为“Fe2O3”呢

〔学生回答〕:讨论分析后,得出化学方程式的第一个书写原则:要遵守客观事实。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在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数字即化学计量数呢

〔学生回答〕:为了保证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得出化学方程式的第二个书写原则: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探究任务二〕: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针对第二组化学方程式P+O2--P2O5,进行讨论,找出使两边磷原子和氧原子个数都相等的方法。

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讲解。

〔教师活动〕:对讲解情况进行评价和补充。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最小公倍数法的配平方法,向学生说明其要点,并提供找元素的秘诀:两端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目较大的元素。

〔学生活动〕:借助秘诀,进入“模拟演练”环节。

以第三、四组两个反应为例,运用迁移规律模仿学习,通过相互指错纠错,逐渐形成技能。

〔教师活动〕: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因此随时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并给予调整。

〔教师提问〕:对于第五组这个反应,哪位同学有更好的配平方法吗

〔教师引导〕:我们来观察式子左右两边钾原子、锰原子、氧原子个数分别是多少,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活动〕:通过查原子个数,可直接看出需在高锰酸钾化学式前加上2。

〔教师讲解〕:配平时应该注意三点:a.不得更改化学式。

b.化学计量数不能为分数。

c.化学计量数互为最简整数比。

〔学生探究任务三〕:如何标注生成物的状态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课本98页内容,然后,由学生代表上台将生成物的状态表示出来。

〔教师引导〕:①箭头都标在了哪一方

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一样吗

〔学生总结〕:①箭头都标在了生成物的一方。

②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应在该气体化学式的右侧标有向上的箭头。

〔教师提问〕:第六组CaCO3的右侧标有向下的箭头,表示什么含义呢

〔教师活动〕:播放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的录像,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看录像,由实验现象加深理解“↓”符号的含义,即表示溶液中有固体沉淀生成。

【第3句】:概括总结,促进知识迁移:〔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进行总结,然后展示课件:①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遵守客观事实)②配平,将短线改为等号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③注明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 (遵守客观事实)

【第4句】:知识应用,获得信息反馈:〔学生活动〕:进入“风采展示”环节。

将全班分为

【第1句】:

【第2句】:3三个组,进行“幸运步步高”的比赛,比赛共分为三轮。

奖品分别为颜色各异的氧原子、氢原子和水分子模型。

第一轮:争分夺秒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① Fe + HCl - FeCl2+H2↑ ②Al+ O2 - A2O3 ③C2H4 + O2 - CO2 + H2O第二轮:小试牛刀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②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③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溶液〔说明〕:此环节是模仿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所主持的“幸运52”节目而改编的,将商业上的艺术节目搬到课堂上,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三轮题目的设计有明显的层次性,难度依次加深。

在三轮比赛中不仅全面考查了本节课所学知识,而且引入了强烈的时间概念,每组题目中都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由乒乓球制作而成的原子和分子模型作为奖品,这种巧妙的奖励措施更能激起同学们回答问题的欲望。

初中数学参与式教学设计,一份反思报告,内容不限,要祥细,时间要快,好的另加分。

主要是参与式教学设计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提出问题[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法则,通过运算下列四个小题,你能总结出结果与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吗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问题

【第1句】:[学生回答] 分组交流、讨论(2m+3n)2= 4m2+12mn+9n2,(-2m-3n)2= 4m2+12mn+9n2,(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

(1)原式的特点。

(2)结果的项数特点。

(3)三项系数的特点(特别是符号的特点)。

(4)三项与原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

【第2句】:[学生回答] 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语言描述: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

【第3句】:[学生回答] 完全平方公式的数学表达式: (a+b)2=a2+2ab+b2;(a-b)2=a2-2ab+b

【第2句】:〈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第1句】:口答:(抢答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m+n)2=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__, (a+3)2=______________, (-c+5)2=______________, (-7-a)2=______________, (0.5-a)2=______________.

【第2句】:判断: ( )① (a-2b)2= a2-2ab+b2 ( )② (2m+n)2= 2m2+4mn+n2( )③ (-n-3m)2= n2-6mn+9m2( )④ (5a+0.2b)2= 25a2+5ab+0.4b2( )⑤ (5a-0.2b)2= 5a2-5ab+0.04b2( )⑥ (-a-2b)2=(a+2b)2( )⑦ (2a-4b)2=(4a-2b)2( )⑧ (-5m+n)2=(-n+5m)

【第23句】:小试牛刀① (x+y)2 =______________;② (-y-x)2 =_______________;③ (2x+3)2 =_____________;④ (3a-2)2 =_______________;⑤ (2x+3y)2 =____________;⑥ (4x-5y)2 =______________;⑦ (0.5m+n)2 =___________;⑧ (a-0.6b)2 =_____________.〈四〉、[学生小结] 你认为完全平方公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1) 公式右边共有3项。

(2) 两个平方项符号永远为正。

(3)中间项的符号由等号左边的两项符号是否相同决定。

(4)中间项是等号左边两项乘积的2倍。

〈五〉、冒险岛:(1)(-3a+2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2m)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5m+2n)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5a-1\\\/2b)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mn+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a2b-0.2)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xy2-3x2y)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2n3-3m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学生自我评价[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本节课,我们自己通过计算、分析结果,总结出了完全平方公式。

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进步。

〈七〉[作业] 随堂练习 习题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虽然算不上课本中的难点,但在整式一章中是个重点。

它是多项式乘法特殊形式下的一种简便运算。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公式两种形式的使用方法,以提高运算速度。

授课过程中,应注重让学生总结公式的等号两边的特点,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公式的内容,让学生说明运用公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特别注意的细节。

然后再通过逐层深入的练习,巩固完全平方公式两种形式的应用。

为完全平方公式第二节课的实际应用和提高应用做好充分的准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同时又必须正视学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增长技能,从而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 一、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爱上你的数学课

【第1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多与贫困生谈心,给他们鼓励,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多与中间层交流,引其思进,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被老师忽略。

常与优等生谈谈新的目标,催其奋进。

在日常交流中,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获得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敢于接近你,乐于接近你,把你当作他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向导,真正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第2句】:设计精彩的课堂开头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新知的情境。

因此新课导入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可用精彩的故事,幽默的谜语,生活的情景,问题的情境等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教学中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不同层面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1句】:问题的设计具有层次性课堂上一些基本性的问题,学困生能够回答的,要请他们答,给他们机会,不能让学生觉得整堂课老师都没有注意到我,有种被遗忘的感觉。

教学中一些略有思考性的问题,在学困生回答不完整或不准确时,我就请中等生来回答,给中等生表现“我能行”的机会。

一些思考性强的问题,就让优等生回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这不仅满足了优等生的表现欲,同时也能够让别的同学受到启发。

遇到答错的,教师要耐心启发、诱导并鼓励学生答对为止。

这样,使学生觉得会学,自己能学,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第2句】:练习的设计具有层次性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必须重视课堂练习,但教师不能用划一的练习题去要求不同层面的学生。

这就要求分层练习,辅以适当的开放题,安排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使全体学生练有所得。

基础性练习是每节课必有的。

它是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训练,较接近于例题。

这样的板演可让学困生来完成。

综合性练习是为了培养学生准确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有一定的灵活性,这类练习可让中等生来示范完成。

拓展性的练习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这种题练中有变,变中求深,使优等生有事可做,其他两类学生也可以积极尝试。

【第3句】:学习的方式具有多样性。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

但教育社会学告诉我们:同辈团体的影响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

如何发挥每个学生个性特长与群体合作,优势互补的功效,关键是在教师如何把握时机,优化组建合作学习的小组。

把大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小天地”,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锻炼,人人参与,学有所得。

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堂提问都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当一人发言时,要培养其他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其次,学习小组的组建可尊重学生自愿原则,也可以按性格、成绩、能力的差异,优化组合。

即,可以是同质分组,也可以是异质分组。

如统计等实践活动,需要合作完成的可选择同质分组,因为水平相近,学生心理没有压力,敢于发言,易于讨论,也便于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

再如一些开放性的练习,思考性强的问题可选择异质分组,可以起到相互学习,讨论,切磋,交流的效果。

优等生能得到充分的施展,中等生能得到锻炼,学困生也可以得到启迪和帮助,使信息资源共同,成功喜悦共享。

组长可以轮换,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锻炼,同时也促进竞争向上。

三、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评价中获得不同发展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

它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有效的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因此,评价应以《课标》所指出的“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指导,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教师在评价中,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要求也应不同,对优等生应欣赏他们那独特的感悟和个性化的理解,运用“标新式”的评价,对中等生应肯定他们那正确的解题思路,给予“肯定式”评价,对学困生应以鼓励的目光,宽容的微笑传递信息,给予“鼓励式”的评价,让他们各得其所。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激励评价,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和主动发展的动力之目的。

职业探索感悟之九重人格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探究天台中学

【摘 要】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

为此许多学校、语文老师不断努力探索,寻求能实现此目标的教学模式,大部分老师都认为,若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而小组合作学习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一。

本文就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阐述、分析,旨在引发对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寻求更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更有效我们的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 小组合作 策略 一 从理论角度上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发展至今已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

这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中小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推动了中小学教学领域的改革。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它以人为本,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积极有效教学策略,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

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具备:面向全体学生、善于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善于因材施教的能力;善于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情感的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巧于点拨的能力。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出与传统班级教学更具优势的特性。

【第1句】: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小集体中相互交流,互相探讨,互相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同时小组学习中成员间交流表达,能够为学生创设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使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并使之在小组中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快乐,肯定其主体地位,促进其全面发展。

【第2句】: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淡化了教师的权威,促使小组成员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小组成员在讨论交流中通过互动式、互助式、讨论式进行学习,使语言、思维和胆量得到训练,进而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从中发展了自己。

【第3句】: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

它通过老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把学生分成合作小组,改变了原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从而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

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及评价为中心,以竞争为主的学习交往模式,强调个人在小组活动中尽已所能,为小组奉献争光,由此又带动小组整体发展。

二、从实践中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不良现象 综观我们的课堂,有些老师还是很迷恋自己的一言堂,但迫于新形势的压力,在课堂上免为其难地穿插学生的讨论探究,过过场而已,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基本处于一种演戏的层次上,并没有真正体现上述的优势,反而成为制约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弊端,成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障碍。

大致现状如下:

【第1句】:没有真正开展以生为本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某些教师常常犯匆忙开场,草率收场的毛病,一口气抛给学生几个问题,十分八分钟后以“时间到了”为理由,终止了学生的的热情讨论。

给人感觉讲台是舞台,教师仍然是主角,学生倒成了“扯线公仔”,过后还抱怨学生不配合,没有合作精神。

【第2句】:部分老师对合作学习的内涵没有准确把握,把一般性讨论、交流等同于合作学习,我们也经常看到学生大侃特侃时没有中心甚至跑题,很少有实质性的讨论,更别提课堂的实效性。

更有教师在课堂上花样百出,变来变去的手法奥妙无穷,却明显忽视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育。

【第3句】:讨论变成了“放羊”,合作变成“无教师”状态下进行学习,教师变成了看客,有些教师将自己当作合作交流过程中的局外人,任由课堂喧哗一片,并不做任何有效的指导和监控。

完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错失了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契机。

【第4句】:一些班主任在座位安排上主要根据成绩、身高和纪律,较少考虑学生性别、个性、气质、基础等因素。

而日常课堂教学如果简单的把前后桌的同学分成一组,就很容易造成各组之间水平相差悬殊,如此能力较强的一组,很容易地成为活动中的“明星”,反之,弱势学习小组在合作过程中不断受挫而成为旁观者,使小组合作学习失去真正的意义。

【第5句】:一些班别的小组虽然精心设计,并且是名实相符的,但是也存在合作学习的学生个体各自的参与程度严重不均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学习好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学习不好的学生或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因为怕出错,懒于思考,处于课堂游离状态。

课堂上,有些教师也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面向整体,更不敢让学困生发言,所以小组讨论与见解发表,就成了部分优生的专利,而学困生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似乎成了“多余人”,懒于思考,坐享他人之成。

这使得合作学习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三、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

【第1句】:科学建组,合理分工,明确规则。

在协作小组的设计上要遵循层次性和奇数性原则。

应选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成组,形成互补,小组长应该是本学科的学习骨干和积极分子,知识和能力方面有较好的基础,还要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最好由学生推选和教师参考指定结合而成。

能否有效组织讨论,不仅在参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小组成员的人数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一个讨论小组人数一般5个为宜,人数过多,信息量过多,难以形成一定的共识,人数过少,对问题的研究又过于简单化。

同时小组人数呈奇数,在小组讨论一旦处于争执不下的时候,从人数上自然会表现出一种倾向性,有利于组内同学的争论,便于作出暂时性的结论。

分组时应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情况、性格爱好、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5人的小组。

小组成员的分工必须明确,要求人人有事做。

分工时,要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配,努力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尤其是学困生一定也要赋予一定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感受小组学习的成功快乐,引发学习的兴趣。

讨论时为了避免课堂喧哗、跑题的现象,还要给学生一个规则,按照规则来进行操作。

如要求各小组成员先独自思考,想出或写出自己最好的办法,然后以小组合作讨论,各小组讨论后综合大家的想法,拿出各小组最好的方案,由各小组汇报员向班上汇报,保证方案是人人所想,综合所得。

这样的过程既激发了同学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又锻炼了同学们独立思考与合作的能力。

【第2句】:注重对话,预留时间。

俄国著名教育家契诃夫说:“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谈。

”而语文又是语言类学科,更注重学生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的培养。

这就是要使学生知道如何说话,如何表达心中所想,脑中所思。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

又因为他们之间的年龄、心理、水平相近,可以在语言交流中组织,在争论中表达,最终激发创新。

因此在课堂上注重小组讨论、同桌讨论等对话方式,能增加小组学习的思维火花的碰撞,加强对话能力的提升,让每个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因此在布置小组合作之前,必须要给予足够的思考、合作的时间。

既要充分考虑到中下等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有机会优先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学习成果,体会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体验。

由于有了充分的准备,交流时,他们每个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兴致勃勃地向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结合自己的疑难问题倾听他人的意见。

【第3句】:切忌忽视师生的情感交流 。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

”语文教学更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作者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教师与作者之间、教师与文本之间的情感沟通。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人机对话”,而忽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就会出现”计算机面孔”,师生面对面的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大削减了,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阻碍教学的顺利进行,影响了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因此,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不能忽视语文教学的个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老是处在教师机位置,单纯地操纵机器,应当随身携带麦克风、电子教鞭等通讯设备适当走动,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动课堂气氛。

教学网络只是一种教学工具,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教学中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不可替代的。

【第3句】:加强学习成果的展示。

要获得合作学习的成功体验,必须加强学习成果的展示,这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积极讨论,也使学生收获更多的成果,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学习模式。

因为展示的是小组的成果,所以展示的方式要多变,可以由一位同学代表本组发言或演练,也可以通过媒体投影的方式展示全组的成果,更可以综合全组所写的书面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加以展示,在共同欣赏全组学习成果的同时,也收获个人学习成果的喜悦。

【第4句】:抓住时机,扮演好调控者的角色。

小组合作学习中,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

不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承担的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角色,而应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激发,除了前面所说要帮助建立学习小组,明确学习任务之处,更要扮演好调控者的角色,关注每个小组的活动状况,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思考瓶颈的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的技能和品质,当小组合作出现观点冲突时,要注意协调与指导,真正做好消除课堂“无政府状态”的调控者角色。

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对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例如小组评改作文,教师应做好示范,适时引导。

可以先印发两篇中等水平的文章,对其中的一篇精评,以给学生做示范。

另一篇文章让学生分小组当场修改,小组讨论哪些地方应该改,哪些地方写得精彩,要求各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简评,最后,组长对习作做总结,写出本文的赏析感悟。

教师始终在学生中间,帮助学生解决发现的问题。

教师的点评既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得失、总结经验,又使学生思维得到升华,体现教师的主导角色。

【第5句】: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

要使每个同学都能持久地保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热情,必须建立可作为动力的评价机制。

评价既要体现个人的努力因素,又要体现集体合作因素。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既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更注重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两个方面的评价,一是对小组的评价,考查小组成员间是否能运用互学、互帮、互补,互促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对个体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对学生采取的诸如态度、情感、方式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另外,还要改变教师一人评价的传统模式,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也在课堂上参与评价,完成自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的评价,发挥师生共同评价机制带来的优势。

无论是哪一种评价,都要做到适时适当的给予激励,从而使每个小组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实验证明,“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是严重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标下,我们强调自主、互动、学习型的语文课堂,关注理性个体的生成和发展。

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仅能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还能促进学生之间合作交住,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能力,完成为学生更高的学习能力及更强社会适应性的良好促进。

【参考文献】

【第1句】:《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赵国忠主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

【第7句】:10 第一版

【第2句】:《名师讲述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徐学福 房慧主编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

【第8句】:5 第一版

【第3句】:《合作学习》 靳玉乐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

【第54句】:《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庞维国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

【第35句】:《有效教学方法》易东平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