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慰问伤残家庭感言

05-27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关于改革开放40周年我听父母说变化作文

改革开放40周年我听父母说变化他一天也没有离开过泥土,在下班后的傍晚,或在工休或节假日,他便拿起锄头下地帮母亲料理“责任田”。

记忆中,他每天一大早就骑着那辆“二八”式自行车到城里上班,傍晚才回来,而这也是我最盼望的。

父亲微笑着穿过暖暖的夕阳,蹬着车向家门口的我赶来,一停车便取下车架上的帆布包,里面有时是糖果,有时是饭桌上的美食,这一幕成了我童年最温馨的记忆。

那时我家和村里另一家人合住在有着天井的老屋里,东西两排厢房,对门人家四间,我家两间,厅堂共用。

我家的两间父母一间,我们兄妹一间,屋里因堆满杂物显得逼仄阴暗,柱梁灰黑,墙壁白灰剥落,露出斑驳的原色土坯。

顺着老屋的木梯可以爬到阁楼,小时候,那里是我和小伙伴玩捉迷藏的宝地。

听母亲说老屋还是土改时分给爷爷奶奶的,但二老在我父亲十几岁时就过世了,留给父亲这两间老屋。

那些日子贫瘠而温暖,屋子虽然那么小,却盛满了下我和弟弟的欢笑。

后来,随着妹妹的降生,父亲就萌发了另建新房的想法,但父亲工资不高,加上母亲挣的工分刚够全家五口的温饱,建新房只能是深藏在父亲心里的一个梦。

而且这个梦因为一次变故,似乎变得更加遥不可及。

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在建筑工地上不慎从脚手架上摔下来,手臂骨折,我家犹如塌了半边天,坚强的母亲表面平静,一边忙农活一边照看住院的父亲,但我几次看到她躲在门侧偷偷抹泪。

父亲伤愈后手臂不能完全伸展,做不了重活,公司就让他做门卫,但工资少了许多。

那时,改革开放的东风已经吹到我们那个小山村,村里分田到户了。

于是,每到农忙,母亲便不得不请人犁地。

看多了村里人的脸色,从不爱求人的父亲狠心买了头牛,从没摸过犁耙的他用伤残的右手扶握着沉重的桀骜不驯的犁耙,出现在村里人惊讶的目光里,犁沟从最初歪歪扭扭到最后笔直如线。

没几年,父亲的犁地技术就让村里人啧啧称赞。

关于海伦凯勒的故事

这二天,北京的天气一下就冷了。

据气象预报资料:北京的寒流今年早到,寒冷指数高于往年。

年初,南方人已经品尝到了雪灾的滋味,使春节都蒙上了点寒气。

岁未,寒流又来的这么快,让人猝不及防。

昨天下午,妻陪我去社区小医院输液,一出楼,便感到了萧萧寒气的肃杀,虽戴了一个口罩,但还是立刻就呼吸急促起来,有些喘,走路显的气短。

晚上,姐便关心地询问,我只说了一个“好冷”。

姐便急,嘱一定要注保暧的,并提要是小医院冷,最好准备一个热水袋用以驱寒。

因医生说,休弱之躯尚忌感冒。

如能平安过冬,便可再享一年。

我已经是一个“瓷器人”了,仿佛不能碰了。

一挨,就会“碰瓷”,其实我也许还没有那么“坏”,然尔现实上又的确是弱不禁风了。

不管你有何等坚强的意志,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意志可能只是个理想,而代替不了现实。

为了参加十九号的知青聚会,我已经开始调整作息时间,改掉晚上不能入睡的毛病。

以便白天能有充沛的精力与大家见面。

可是夜,躺在床上,便感到压抑,便说不出的一股难受,只好再坐起来,再打开电脑,再胡乱地打字------ 我的信箱里不断地飘来了信,其中就有小成的信。

对于这次四十年的知青聚会,他希望能来京,能见到老插友,或新网友,而我们,又何偿不想与他见一面呢

其实,说一句让大家扫兴的话,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对“饭局”感冒。

据我所知,有些人已经逃避“饭局”唯恐不及。

尽管很多“饭局”都是免费的大餐。

可这次 “四十周年”纪念日,为什么有那么多老知青渴望呢

那是因为要赴这个“插情”的盛宴,四十年过去,风风雨雨,磕磕绊绊,早生华发,面貌依稀,岁不待我,殷盼相叙。

倾笑倾泪,何等感人

所以,大家是盼着小成来到的。

为这个纪念日闪出一个亮点。

可北京的天一下冷了,寒流一下就朝北方袭来。

大家的心便揪了起来,不得不去考虑小成的身体,及他前往的困难。

这又是一个愿望与现实的矛盾问题。

北京冷,哈尔滨可能更冷。

大家便只好婉言------其实都是好意,可我不知道小成能不能理解。

小成曾给我飘来的信中说,他来京不想麻烦任何人,只想与四十年前的插友们聚一聚。

而我,也是这个心态。

想在这个“四十周年纪念日”上看看大家,对于大家来说,可能正是“夕阳无限好,”而于我则也许是“可惜在黄昏了”,在这个聚会上,大家都很陌生,但一定都会很激动、很热情。

也许,“酒逢知已千杯少;”也许“话不投机半句多。

”但都是快六十的人了,决不会做出“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稚事。

在五十岁的时候,我可能还不成熟,还“意气用事”记得,也是在一次“饭局,”都是非常要好的哥们,但不知因何故,酒喝高了,大家便龌龊起来,而我怒,自持是自已的饭店,竟掀翻了桌,大家愤而离去,过后,我好悔好悔,都是“学友、发小、插友、”在一间教室读书,在一个院里玩耍,在一个村中插队,我邀大家来,实是给足了我的面子。

可我却自认是在我的这一亩三分地,便任性胡来,何谈修养,何谈厚道,何谈作人。

小时候,母亲骄惯我,父亲便对母亲说:人要想做出点事情,必须要受到一些挫折,想想也是,比如“总设计师”三起三落,真是百炼成钢。

可小的时候,我却始终都在暧翼之下,听姐姐说,小时候,粮食还有粗细比例之分,姐姐便总是吃窝头,而把白馍留给我。

既便是父亲风尘朴朴远道归来,吃上一顿肉未儿炸酱面,也总是先让我狼吞虎咽,连爸爸都不顾及。

然而,一场文革、一次插队,让我经受了磨砺,才从一个瘦小干枯、体弱多病的孩子长成了一个男儿。

可我深知,这磨难远远不够,所以我终修不成正果。

一直是山野布衣。

小成看了大家关心他的贴,又给我飘来信,说他不来了,不想给大家添些麻烦。

看了小成的信,我不知道该如何复。

总之,我憎恨这该死的寒流,和这冰冷的冬天

早上,我已经不能透过阳台的玻璃看到外边的世界,因为寒冷,窗已结了冰花,虽然美丽,却挡住了我的视线。

使我不能目极更远的地方。

我曾在这个网上贴过一篇文:《寻找海子》,当我听到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消息后,我读着他那美丽的诗《面朝大海,春暧花开》,去寻找他最后的足迹。

在山海关的那段铁轨我久久徘徊------,我想起了梵高,那个画出世界最贵的向日葵的终生贫困的荷兰人。

贫困、伤残是人世间的不公平存在,而贫困和伤残却往往又能诞生一个伟大的灵魂,如马克思,如曹雪芹,如保尔-柯察金;如那个“二泉映月”的盲人阿柄,还有“病中吟”的刘天华。

小成也许处于贫困和伤残之中,如果说我是个“瓷器人”,那么,他则是有一颗“玻璃心”,一颗很纯洁的“玻璃心”,这让我想起了“安徙生童话”里的那个买火柴的小姑娘,在寒冷中,她划亮了一根根火些,于严寒中的那点点弱火带给她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幻想。

如果小成的女儿华华也望着这点点弱火而希望,我不希望她的希望熄灭,而最终成为现实。

所以,我们该怎么样去呵护小成这颗玻璃心

去关心他艰辛的妻子

去疼爱他的华华,大家可否给我一个答案

一个很关注小成的插友她是知道“北青网”的版规的,不能发时政贴,网上也不准搞什么“募捐”活动,以防“别有用心。

”可是她悄悄地跟我讲了如何接待小成及小成的全家,其中,她认为小成到我处住不是上策,因为她知道我也病,需要静养。

而小成的到来,必会牵动一大批人的心,他们会络绎不绝前来看望小成及家人。

唯恐我及我妻无力接待。

关于小成的住宿她说可给小成找一个临时家庭旅馆,即租一间可做饭、可洗涮的出租屋,让小成感到在北京有一个“家”,我们大家可以前去这个家看他望慰问------,她说,这与“北京知青网”没有任何关联,完全是志愿者行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让小成家人在京过好每一天。

的确,伤残的小成是北京知青很独特的一个现象。

而在这个市场经济的社会里,任何独特的现象都有价值。

妻很喜欢看电视节目中的任何一档如“大宝SO蜜式”的“真情互动”节目,为困苦者能得到真情援助而感动。

而我不屑,妻则讥我“冷血”。

其实,那也未必全是做秀,电视台能利用这其中的价值,可见策划人的高明之处。

其实,革命者也不排除“功利主义”,好象毛主席就说过这样的话。

的确,假如小成来,我们一大群男男女女的老插们簇拥着推着轮椅的小成及妻,牵着小成小女儿小华的小手去到北京最繁华的商场去为这个小女孩买文具、买玩具、买新衣,在西单或王府井,我们这些人也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会吸引傍人的眼球,也会在公共场所做一次秀,因为我们这些老插队中,气质不凡者有,华丽瑞庄者有,开朗活泼者有,稳重持重者有,“长枪短炮”者有,我们一路走过,留下欢声笑语。

难道说不会引人注目

当有好事者问:“这些人是谁

”我们回答“北京老知青

”这种阔别已久的情谊难道不会感动人吗

现在,禁固在“防盗门”里的人们渴望找到真情,而又认为真情难觅。

真情尤如古董,只能从旧岁中追寻。

所以,大家——我们这些当年的老插队们盼望着“北京知青网”举办的这次“四十周年”纪念活动早日到来。

如果说四十年前,我们还是一群青年,血气方刚、楞头楞脑,爱憎分明,四十年后,一切都改变了,但真情却浓。

虽然不能象当年那样,一根烟,撅两半,一碗酒,分几口,一件衣,大家穿,但今天,成熟的胸怀会宽容、待人着想会考虑对方的处境。

所以,大家娓言小成不必遭风寒之苦“舍命赴会”,实是好意,而无其它。

后会有期,企在“朝朝暮暮”,又似“留得青山在,何怕无柴烧。

”小成珍重,大家殷切。

虽是这样说,但还是让人不免一丝遗憾,知道因寒流小成不能成行,她略有伤感。

她说,小成不能来了,心中一定非常难过,但现实就是现实,冬天的寒流来临了。

她问我,能不能再给小成写点文字,让小成释去一些心头的沉重。

我只得领命。

说实话,对于命题的作文我例来是写不好的。

我写文,喜欢信马由缰,东拉西扯,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狗戴嚼子,胡勒一气”。

别人耻笑,全仗脸厚。

好象有一个外国诗人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寒流终将会过去,春天一定会到来,小成,你不必为不能来京与大家见面而气馁,告诉你的女儿,也不必沮丧,还有你的惆怅爱人。

北京知青网上的插友一定有不少人的人心里装着你们,装着你的那个家,你的华华。

那么,再让我引一句中国人的诗: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其实,你与大家并不遥远,据说,从哈市到北京的动车组不过十一二个小时,似在“日出”与“子夜”半日之间。

哈尔滨夏天有太阳岛,有哈尔滨之夜,有一条松花江,有索菲亚大教堂,还有红肠和例巴。

哈尔滨冬天有冰雕,有雪橇、有亚伯利,有冰雪节,还有桂花的酸菜和饺子。

哈尔滨是个美丽的城市,而你的问题如能早日得到合理解决,温饱得以保证、小女可以上学,妻也可工作养家,你呢,去写、去画,我们呢,来欣赏你和你女儿的一幅又一幅作品,哈尔滨在我们这些北京插友心中会更美丽。

让我们坚强起来吧,渡过寒流,迎接胜利

如果是独生子女又是3 级残疾国家对这一项有什么补偿

没有劳动能力,生活困难可以向当地民政申请低保。

当代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第1句】:丁晓兵 颁奖词:一条臂膀,也能撑起血染的军旗,他是真的勇士。

事迹:丁晓兵,男,1965年9月出生,现任武警某部团政治委员。

丁晓兵在二十多年前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失去右臂,战后,他拒绝了许多单位提供的要职和优厚待遇,选择留在了部队。

武警8722部队政治委员,入伍20多年,曾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武警部队“拥政爱民先进个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标兵,被国家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

他曾经感动中国。

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为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的丁晓兵,在敌人阵地生擒一俘虏回撤途中,为掩护战友和俘虏,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的刹那间,手雷突然爆炸,右臂被炸得只存一点皮肉。

为了把任务完成到底,他以惊人的毅力用匕首割下残臂,扛着俘虏,冒着炮火翻山越岭4个多小时才与接应分队碰上头。

而就在此时,他一头栽倒在地,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含泪为他化妆,紧紧抱着迟迟不忍就此让他而去。

路过的前线医疗分队被这个场面深深感动,切开腿部动脉血管强行压进2600CC血浆。

死神就这样与这位独臂英雄擦肩而过。

以“中国兵”为题宣扬他的英雄事迹强烈地震撼着“中国心”。

他因此荣立一等功,荣获为他特设的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

他是独臂英雄,更是一位常人;他是一名党员干部,更是一名党的形象代言人。

2003年,部队在淮河流域抗洪抢险,丁晓兵一只胳膊不能挖土,就扛包运土;不能打桩,就潜到水里垒围堰。

其身如令,其势似锋,18天时间,他就是这样在抗洪一线表现他的人格官品。

二十多年来,他把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对部队的责任,全部倾注于他军人生涯中的每一个细节,付诸于部队生活中的每一个举动。

284面奖牌证书见证了他以残缺之躯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不平凡历程。

二十多年来,丁晓兵先后任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

虽然失去了右臂,但经过刻苦训练,他的射击、单杠、越野等军事训练成绩均在良好以上,打背包的速度全连第一。

2003年,部队在淮河流域抗洪抢险,丁晓兵一只胳膊不能挖土,就扛包运土;不能打桩,就潜到水里垒围堰。

此外,他结合工作实践创造的鲜活经验,有105条被上级肯定和推广,在部队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5年7月,他作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

200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授予丁晓兵同志“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诚卫士”荣誉称号。

【第2句】:林秀贞 颁奖词:善良在村庄流淌,她用30年的热心,去温暖世道。

事迹:林秀贞,女,1946年出生,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林秀贞同志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好家庭”、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感动河北十大人物”、衡水市优秀共产党员、衡水市“双十佳”文明市民标兵、衡水市十星级文明家庭“标兵户”等荣誉称号。

? 三十年如一日,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农妇林秀贞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她给智障老人喂饭;给大小便失禁的老人换洗尿布;为去世的老人送终……被她赡养悉心照料的孤寡老人,度过了幸福的晚年,享年都超过了八十岁。

林秀贞在当地带头创办个体企业,她先后向8位残疾人传授了玻璃钢和橡胶生产技术,并在自己的企业为他们安排就业岗位,还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林秀贞热心乡村教育事业,先后出资4万多元帮助乡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

还资助本村和邻村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专院校,救治并收养了一名出生仅40天的患病弃婴。

她热心公益事业,积极为村里修路、打机井、文化娱乐队伍建设等公益事业捐资出力。

王常乡党委书记陈国强评价说:“林秀贞聪明能干,性格刚强,诚实守信,她要是光顾自己,早就发大财了。

【第3句】:王百姓 颁奖词:王百姓时时命悬一线,老百姓才能天天平安。

事迹:王百姓,1951年出生,现任河南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调研员,三级警监,高级工程师。

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冒着生命危险,亲手排除战争时期遗留的各类炸弹

【第1句】:5万多枚;从事排爆工作35年来,先后“摆平”各类炸弹

【第1句】:5万多枚,排除爆破装置和哑炮1100多个,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

他创立的有关爆破理论和爆破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侦破案件及处理事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他参与的“爆破治黄”等重点工程业务指导工作,有力地服务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001年,王百姓奉公安部之命,赶赴内蒙古,对该地7000余枚炮弹排除销毁。

这些炮弹分别埋在居民区,如有一颗发生爆炸,将会全部引爆。

他与当地公安机关研究了排除方案,疏散了群众,向参战人员讲述作业方法,并与他们一起排弹。

每遇危险的场所他都亲自作业,顺利安全地完成了任务。

2001年,石家庄市发生了一起建国以来最大的爆炸案,死108人,伤54人。

王百姓接到公安部通知后火速赶赴现场,经过紧张勘察和分析,确定了案件的性质,划定了正确的侦查范围,为案件的顺利侦破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7天后,凶手在广西落入法网。

2004年大年初二,郑州火车站售票处发生爆炸。

王百姓放弃春节休假,全力投入到案件的侦破工作中,为破案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两天后,该案件便胜利侦破。

作为全国公安爆破专家,他先后参与了陕西榆林市爆炸案、山西繁峙县金矿爆炸案等全国各地数十起爆炸事件的侦破指导工作。

他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二十年如一日,穿越在生死线上。

2006年6月6日,他作为全国公安系统唯一的爆破专家参加了三峡围堰“天下第一爆”的专业指导工作。

他作为一名中国爆破专家,参加中美防爆技术访问团,代表中方在美国提出了“猛炸药爆炸瞬间不能引燃汽油等易燃品”的论断,使世界同行对中国防爆界刮目相看。

多年来,王百姓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上级公安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多次立功受奖,两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好卫士”称号,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

他感到对得起的是工作,感到内疚的是对妻子儿女、对父母欠下的许多情、许多债。

女儿曾这样说:“有时候真希望我爸病两天,只有这样,我才感觉他是家中的一员。

”而最让他感到愧疚的是,由于他经常紧急奉命出差,全家人只要一看到电视里报道发生了特大爆炸事故或即将进行重大爆破工程,就要给他打电话。

有时,他怕家人担心,都不敢告诉家人自己在哪里。

他最为珍视的,是一直随身携带的那张全家福,也只有他自己才能真正理解那张普通照片对他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王百姓常说:“我虽然是一名普通的公安战士,但也要承担起国家昌盛和社会治安稳定的义务和责任。

” 王百姓创立的有关爆破理论和爆破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际交流中,王百姓以其独到见解令世界同行对中国防爆界刮目相看。

2006年6月6日,他作为中国的爆破专家,在美国提出了“猛炸药\\\\爆炸瞬间不能引燃汽油等易燃品”的论断,使世界同行对中国防爆界刮目相看。

【第4句】:黄舸 颁奖词:生命的倒记时,滴答、滴答扯动人们的心弦,人生路上,他是阳光少年 。

事迹:小黄舸虽已18岁却看上去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他以羸弱之驱一直与病魔作斗争8年之久,并与父亲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环游全国。

黄舸7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据医学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记录仅为18岁。

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当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黄舸不顾自己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和父亲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

没有钱,父亲就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载着黄舸。

疾病早已剥夺了黄舸站和坐的能力,所以父亲每天都必须小心翼翼地把他抱上座椅,再用绳子仔细地“固定”,才能保证他不会滑落下来。

3 感动中国2006颁奖词及人物事迹 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000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

黄舸说:“坐着父亲开的三轮车,到好心人的家门口亲自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我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

”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

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黄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

【第5句】:华益慰 颁奖词:一辈子作一件事:就是对得起病人。

爱人,知人,医乃仁术。

事迹:华益慰,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专长为普通外科:胃肠道、乳腺、甲状腺疾病的外科诊断治疗。

华益慰同志从医56年来,始终忠诚实践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自觉恪守人民军医的行为准则,以高超的医术救治了众多患者,以高尚的医德温暖了千万人的心,书写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篇章,为医生这个神圣职业树起了一座道德丰碑,为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增添了光彩。

他不愧是共产党员的优秀楷模,不愧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胡主席充分肯定了华益慰同志为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精辟概括了华益慰同志先进思想的本质内涵和时代价值,要求全国全军卫生战线深入开展向华益慰同志学习的活动。

全军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要自觉以华益慰同志为榜样,为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8月12日,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外一科主任、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在北京去世,走完了自己平凡而高尚的一生,享年73岁。

老军医华益慰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现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

退休后,华益慰不为地方医院的高薪聘请所动,被返聘进了北京军区总医院的专家组,仍像以前那样出门诊、查房、做手术。

手术有时一做就是十几个小时,年事已高的华益慰常常是大汗淋漓,体力不支。

为此,他专门准备了一个高凳子,实在撑不住了,就坐在凳子上为病人做手术。

他在不遗余力地为病人解除痛苦,自己却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去年7月底,华益慰被查出患晚期胃癌。

而在此之前,他一直患有颈椎病、腰椎病和高血压。

病重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亲自看望、慰问了华益慰,对他的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是共产党员的优秀楷模,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他在遗嘱中表示将遗体解剖,贡献给医疗事业,不留骨灰。

【第6句】:孔祥瑞 颁奖词:在轻视铁锤的时代,工人何为

他说:“全世界的门吊,我都能开

”。

事迹:孔祥瑞,男,52岁,天津港煤码头公司操作一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

1972年,孔祥瑞初中毕业后到天津港码头当了工人。

他多次放弃了深造机会,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将工作岗位当成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将设备故障当作课题,把身边怀有一技之长的工友视为老师,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赢得了“蓝领专家”的美誉。

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

【第15句】: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一名仅有初中学历的普通工人,34年创造了150多项科技成果,为企业创造效益8400多万元。

孔祥瑞在为企业创出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他所在部门的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跨入同行业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水平

怎样评价邱少云

本文摘自《文史精华》2005年第5期,作者:秦兴旺、杜明礼,原题:《邱少云的排长说邱少云》在所有关于特等英雄邱少云的文章中,都没有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先后担任邱少云所在的1班副班长、所在的1排排长的曾纪有,而他恰是与邱少云最亲密的人。

作为邱少云的排长,曾纪有的回忆与公开报刊媒体所说的邱少云有着极多的不同。

简阳小伙参军来曾纪有是广西兴安县人,今年已是78岁的老人。

1946年9月,刚结婚不久的曾纪有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从此离开故里,转战南北。

1949年4月在与解放军作战时,已是国民党军队排长的曾纪有率12名士兵投诚,从此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随着解放大军节节胜利,曾纪有所在的10军一路南下、西进,到达四川。

四川解放后,驻扎在简阳县(今简阳市)的部队(29师87团3营9连)改为简阳县大队,负责在简阳剿匪。

曾纪有在这支部队里担任9连1排3班副班长。

“1950年3月的一天,我从医院看病回来,”曾纪有回忆说,“连队的一名干部将三个小伙子领到我面前说,部队招了一批新兵,这三个分到你班里。

其中一个就是邱少云。

邱少云那时18岁,他说是简阳县养马河山茶村人。

他一米六五左右的个子,一脸肉疙瘩,人长得很结实,但不爱说活,在班会上有时要点他的名才发言说几句。

”新兵入伍要参加培训,沉默寡言的邱少云表现不算很积极;在参加劳动时还有些自私,拿着一把好锹就不愿跟其他人换,有一次因跟一名老兵争铁锹,党打了起来。

见此情况,作为副班长的曾纪有要拉他一把,就将他列为自己的“联系对象”,经常给他开“小灶”,谈心。

渐渐地,邱少云纪律性有了很大好转。

一段时间培训后,邱少云便参加了剿匪斗争,曾纪有把他带在自己身边。

5月的一天,这个组外出执行任务,途经山茶村时,发现村旁有一座奇怪的屋子,它的屋顷一半是瓦一半是草,屋前一位中年妇女拉着一名10多岁的男孩站着。

曾纪有心生怀疑,问邱少云:“这房子怎么这么怪,会不会是土匪的观察哨

”邱少云有些不好意思地答:“这是我的家。

”曾纪有有些惊讶,说:“是嘛,那归女是谁

男孩又是谁

”“是我妈和我弟。

”“你爸呢

”“我爸已死了。

”“想不想回家看看

”曾纪有问,邱少云答‘想”。

但曾纪有没答应他,因为剿匪时期,不宜暴露家人目标。

曾纪有看到邱少云眼里溢满了泪水,他也只有在心里叹一声气。

当年10月,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第10军改为志愿军第15军,师以下编号不变,从简阳开进朝鲜参战。

此时曾纪有任1排排长。

采访曾老之前,笔者收集了不少有关邱少云英雄事迹的文章,曾老的回忆与这些文章有很大差异。

“很多文章说邱少云是重庆市铜梁县关溅乡(今少云镇)人,他怎么是四川简阳人

而且邱少云纪念馆也是建在铜梁县。

”笔者问。

“这我就不知道了,多年来我也几次寻找过这个谜。

”曾老说。

在391高地他伏在 邱少云身后进入朝鲜后,部队加强了训练和思想教育,邱少云进步很快,他对武器特别有悟性,部队装备的苏式武器如转盘冲锋枪、爆破筒、莫洛托夫手雷,他二摸就会,成为了一名标兵。

1952年10月,志愿军决定打响上甘岭战役,而要取得战役胜利,必须炸掉敌军增援必经的康平桥;要炸掉康平桥,又必须先拿下391高地。

391高地半山腰敌军布下了一个加强营,不仅火力强大,还构筑了坚固的地下碉堡,强攻是不可能的。

指挥部决定派一支部队秘密潜入敌军后面的半山腰,埋伏24小时,一旦进攻时间到,迅速抢占391高地。

曾纪有所在的一排担起了此重任。

10月23日下午6时,我军向敌军阵地猛烈发射炮弹,趁敌军慌乱之机,1排52名官兵(本为48人,上级临时增加4名医护及话务人员)浑身插满芦草匍匐前进,3小时后,部队静悄悄地进入预定地点,我军炮击也停止了。

“这次行动特别重要,上级对我们的要求也十分严。

进入阵地后,我们只能脸埋在地上,双手趴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地待命。

因为我们只距离敌人阵地30米左右,稍发出点声响,弄出点动静,就可能被发现。

即使敌人发现了我们中的哪个人,包括他本人,谁也不能有任何动静,更不能反击,任由敌人像捡死鱼一般将他拎起。

”时隔50多年了,曾老对那段经历仍历历在目,如发生在昨天。

“那天是个太阳天,刚下完一场雪,万物萧瑟,大地一片寂静。

也许是太沉静了,敌人反觉得不安,怀疑我军搞什么名堂,可是又不敢出来巡逻,就不时地对周围地带进柠骚扰。

先是从碉堡里打出十几发烟幕弹和毒气弹。

我们戴上口罩,敌人没弄着我们,反呛着了自己,我们能清楚地听到他们咳嗽、说话声。

下午2时左右,敌人又向周围打出数百发炮弹,其中不少落在了我们的潜伏区,一些人受伤了,也有人阵亡了,但我们一个个还是纹丝不动。

”“邱少云是不是你们牺牲的第一个战士

”笔者问。

“不是。

”曾老接着说,“下午约4时,敌人又打出来数十发燃烧弹,其中有4发落在了我们埋伏区,顿时火熊熊燃烧起来。

其中一发正落在了邱少云身边,火很快烧着了他身上的草。

我就埋伏在他身后5米的右方,看得清清楚楚。

我心提到了嗓子眼,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在第3排,离敌军铁丝网只5米左右。

他只要稍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就失败。

但是英勇的邱少云同志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

我看到他的手指深深地抓进土里,我想他在承受着不知多大的痛苦呵。

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心里想:邱少云,你是最坚强的战士

我当时心里说不出有多急,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战士在受煎熬,生命垂危,却不能救他。

军令使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动。

现在想起来,我的心仍在颤抖。

战斗中免不了牺牲,如果是一枪过来,中弹身亡,让人还好受点,可邱少云是被大火一分一分地吞噬生命呵。

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了半个多钟头,’眼睁睁看着邱少云由一个活生生的人慢慢变成一具焦体,心里难受得像刀在剜。

”“有些文章上说邱少云身边有一条水沟,他若滚进沟里就能活命。

是这样吗

”“不是这么回事。

我们在半山腰,哪来水沟

就是有水沟,在那寒冬也没有水。

”“有文章说,当时有些士兵为救邱少云,向连长程子英请示打响战斗……”“这是不可能的,当时阵地上最高指挥官就是我。

我们的任务就是埋伏待命,谁也不准乱动,话也不能说一句。

”战斗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下午5时40分,我军向敌人阵地发起了猛烈地炮击。

5分钟后,轰炸转移了,1排要在炮火转移的15分钟内迅速占领391高地主峰,因为15分钟后炮火将轰炸他们潜伏的地方,以断敌人增援之路。

由于在敌人的几次“骚扰”中,1排出现了严重伤亡,但战士们斗志高昂,冒着枪林弹雨冲了上去。

占领主峰后,曾纪有向空中发射了3颗传达胜利的信号弹。

突然一个暗堡里射来一排子弹,曾纪有中弹倒下了……“很多文章里说,当时你们有一个营500多人潜伏到敌方前沿阵上,怎么才52人

”笔者问。

“那是错误的,就52个,也不是潜伏到敌方前沿,而是后山腰。

”曾老拿出笔,画了一张当时的地形图,“这项任务极为秘密,不可能派那么多人去。

我是这支队伍的最高指挥官,师部单线直接和我联系,除了我和师部领导,谁也不知这项任务。

当时师部还派了一名干部来监督我,可惜战斗一打响他就牺牲了。

”报刊上的邱少云和他知道的多有不同曾纪有醒来时,已是在国内的医院里。

他的左手腕处被打穿,颈部也受了伤。

在疗伤的日子里,护士经常读报纸给他听。

有一天,他听到了邱少云的事迹,这便是1952年12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

他的战友邱少云被授予了特等英雄的称号,作为排长的曾纪有感到欣慰。

在这篇文章里,他开始注意到描述邱少云的一些误差,如说邱少云身上背着爆破筒,其实当时邱少云并没有带武器,只拿着把大钳子,他的任务不是冲锋,而是扫除铁丝网障碍。

他不知道是谁提供这些材料的,因为他与战友们已失去了联系,部队也没人知道他活了下来。

这篇文章不长,他所了解到的内容也不多。

后来,他间接了解到那场战斗后,1排只有几名战士活了下来,几经周折,他仍无法与活着的战土联系上。

1958年,曾纪有带着三级伤残证书转业了。

“在15军军史中,我们这个排至今只有邱少云一个人的名字。

”曾老说。

“为什么找不到全“可能档案在部队调动过程中丢失了。

战士们的档案都是在连部保管,战争年代,档案丢失是难免的事。

”也许是因为档案丢失了,部队上不仅没有人知道曾纪有还活着,关于邱少云的资料也出现了许多与曾纪有所知道的很不一样的内容。

1975年,已转业到柳州工作的曾纪有接受学校的邀请,给学生们讲战斗故事,讲邱少云的故事。

那时的学生课本上登有邱少云的故事,虽然已读过,但由邱少云的战友来讲述他的故事,同学们还是听得津津有味。

可听着听着,同学们就发现了“曾爷爷”讲的与书上说的很多不一样,一个个争相提问。

这让曾纪有大吃一惊。

因为课本上的文章他并没有读过,于是他找来教材查看,果然有很多不同。

后来他又找来有关报刊翻看,同样存在很多不同。

他归纳了一下,大致有:报刊上的邱少云是重庆市铜梁县关溅乡(今少云镇)人(但未提是哪个村的人),而他所知道的邱少云是四川省简阳县(今简阳市)养马河山茶村人。

报刊上的邱少云是志愿军第15军29师168团3营9连1排3班,他所知道的邱少云是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3营9连1排3班。

报刊说的邱少云赴朝作战是1951年3月28日,他所记得的是1950年10月23日。

报刊上的邱少云牺牲时为26岁,牺牲时间是1952年10月12日下午,他所知道的邱少云牺牲时为20岁,牺牲时间是1952年10月24日下午4时。

报刊上的邱少云家中有父母,有3个兄弟,他所知道的邱少云的父亲去世,家中只有母亲和弟弟。

报刊上的邱少云参加解放军前被国民党军队抓过壮丁,在川军十八团刘义的部队当伙夫,但曾纪有从未听邱少云提起过他有这段经历。

那时连队经常举行诉苦会,邱少云在会上也只提他家庭的苦难,未提到他的个人经历。

报刊上的邱少云在剿匪斗争中多次立功,在资阳只身抓获匪首刘义,但曾纪有的记忆中,他们奔赴朝鲜前从未离开过简阳,且简阳县大队在剿匪期间并没有抓获过一个土匪。

“当时有严格的纪律,我们外出执行任务是不许单兵作战的。

”曾纪有说。

多方查证无结果曾纪有想方设法,联系上了课文的作者,作者称提供材料人为邱少云的战友李元新和李世夫(应为李元兴和李仕虎)。

曾纪有对这两人还有记忆,他们确实是邱少云的战友,自然也是他的战友。

当时李元兴是邱少云的副班长,也是四川人;李仕虎是邱少云的战友。

按说他们应该对邱少云是很了解的,怎么会弄错呢

曾纪有百思不得其解,决定寻找这两个人。

自受伤回国后,他只知李仕虎也因烧伤回国了(战场上他与邱少云并排埋伏,因此也烧伤了),现在又知道了一名还活着的战友,曾纪有心里十分高兴,不仅是为核实,更想与老战友叙旧。

他写信去四川省民政厅,请求帮助查找李元兴,然而四川省民政厅回信说查无此人。

李仕虎是吉林人,曾纪有委托吉林的朋友打听,得知李仕虎也已病逝。

后来曾纪有又从师永刚写的《从“国军”伙夫到志愿军一级英雄》中看到了邱少云被授奖的经过。

原来。

战斗结束后,9连指导员王明时(应为王世民)被师部评为模范指导员,王世民在材料介绍中,谈到如何做邱少云的工作,使他由后进变先进的故事,邱少云的事迹始为上级所知。

原来连队是为邱少云报三等功的,志愿军领导机关最后授予邱少云特等功。

《人民日报》记者郑大藩正在部队采访,得知此事,便采访了王世民、李仕虎、李元兴,从而形成了那篇最早报道邱少云的文章。

后来,曾纪有得知铜梁县有个邱少云纪念馆,便去信提出他的疑问。

纪念馆支部书记王星富回了信。

信中说;邱少云,经四川省民政部门多次调查、是铜梁县关溅乡(现改为少云镇)人确实,他的哥哥邱东云(解放前由别人抱养,现还在世),三弟邱少全于1991年病逝,小弟邱少华现仍住在少云镇农村,每年都来一次纪念馆。

邱少云生前部队经改编后,现驻扎在甘肃省武威市,编号是XXXXXX部队168团,只要去信该部组织科,就能联系上。

邱少云当过国民党壮丁,是成都战役解放了他,当解放军时是秦基伟的部队。

郭安明最清楚这段历史。

邱少云参加解放军后,在内江、资阳一带剿匪,他化装成农民,生擒了匪首刘毅。

看了这封信,曾纪有更糊涂了,因为信中的邱少云和他所知道的邱少云相差太大了。

信中说的当过邱少云文化教员的郭安明,他也不认识。

他想,既然组织认定了这些历史,就以组织的为准吧。

信中还告知,李元兴已死于“文革”中。

最后王星富要求曾纪有提供一些有关邱少云和他的战友的一些材料。

曾纪有将他保存多年的那段时期的工作笔记复印寄了去。

此后,纪念馆再没回信。

笔者也曾帮曾纪有写信到简阳市委、养马河镇、武威师部及写过邱少云文章的师永刚(武威师部的宣传人员)查询,但均未得到回信。

抗美援朝结束后,邱少云获得了巨大的荣誉,他的家人、他的家乡也获得了巨大的荣誉。

1953年6月1日,志愿军领导机关再次授予邱少云“一级英雄”称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员。

接着,朝鲜追赠邱少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一枚,并建立邱少云烈士纪念碑。

1959年,铜梁县建立邱少云纪念馆,铜梁县关溅乡更名为少云公社。

50年来,朝鲜方及我国领导人不断慰问邱少云在关溅乡的家人。

不论他的故乡在哪里,英雄用生命换来的荣誉当之无愧,英雄的荣誉也是全国人民的荣誉,这是不容置疑的。

不过笔者觉得,英雄的历史应该是一部全部真实的历史,不应有一点儿差池。

排的名单呢

当时的档案在哪

”笔者问。

《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每一章内容梗概

一、《朝花夕拾》概括

【第1句】:《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第2句】:《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第3句】:、《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第4句】:《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第5句】:《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第6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第7句】:《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

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第8句】:《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第9句】:《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第10句】:《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一章:生活的底层 1930年年轻保尔·柯察金第4次从手术台上苏醒过来清醒地意识到死亡离自己已经不远过去一切清晰地出现脑海唤起对人生无比眷恋……15年前16岁保尔一家面包坊当小工母亲市长里辛斯基家里厨娘市长儿子维克多为了寻开心以3个金币做代价让保尔从木桥上往河里跳为了得到那3个金币给母亲补贴家用保尔不顾危险从桥上跳了下去可当找到维克多要钱时候反而被维克多侮辱和嘲笑保尔上流社会聚会上愤怒地痛打了维克多引起镇上医生图曼诺夫女儿冬尼娅同情德国人占领了保尔家乡市长里辛斯基打开城门迎接德军入城保尔献给德军面包上撒上了烟末德国人为此大出洋相保尔为此遭到毒打母亲也被从市长家赶了出来德国人四处张贴告示收缴枪支哥哥阿尔焦姆逼着保尔连夜挖出私藏长枪并砸断了它警告弟弟如果让敌人搜出来首先被枪毙就是他.。

(来自小鸟依人)第一部第二章:枪、枪、枪母亲把保尔送到普罗霍尔酒店去当学徒伙计们对这个新来学徒颐指气使但女工伏萝霞却很同情劳累了一天保尔回家路上经过市长家院子看到里面正举行盛大舞会偷偷潜入德军上校科尔夫房间趁卫兵不注意偷走了科尔夫手枪没想到行动被冬尼娅发现了跟踪保尔到藏枪地洞发现了秘密科尔夫发现丢失手枪后大发雷霆下令搜查所有参加舞会人并连夜搜查了全城抓走了一批可疑人地下党员朱赫莱来到了小镇阿尔焦姆好朋友保尔也对很有好感好朋友谢廖沙姐姐瓦丽娅德军司令部清洁工经常把偷听来情报告诉朱赫莱酒店老板普罗霍尔强逼女工伏萝霞跟来喝酒德国军官睡觉可又无耻地克扣了应得钱并声言要把赶出去保尔实气愤不过端起烧开滚水泼到普罗霍尔身上结果遭到普罗霍尔痛打冬尼娅代替父亲来给保尔治伤对这个生性倔强男孩子产生了兴趣可保尔却不愿搭理哥哥阿尔焦姆找到酒店把普罗霍尔狠狠揍了一顿。

(来自小鸟依人)第一部第三章:一种模模糊糊的感情哥哥阿尔焦姆被抓走了朱赫莱把保尔介绍到火车修理厂工作德军威逼阿尔焦姆和谢廖沙父亲开火车给前线送增援部队三个正直火车司机半路打死了押运士兵弃车逃走了这一事件引起德军震惊们开始火车修理工厂大肆逮捕工人朱赫莱利用时机组织了一次大罢工保尔和冬尼娅街上偶然相遇冬尼娅拿出刚买点心请保尔吃谈到冬尼娅那帮朋友时两人立刻产生了分歧弄得不欢而散 。

(来自小鸟依人)第一部第四章:凶残的“消遣”保尔认定图曼诺夫医生出卖了师廖玛对善良冬尼娅恶语相向冬尼娅送来了保尔藏地洞里那支手枪告诉要想出卖谁也不用着等到今天朱赫莱给保尔送来哥哥信并答应保尔教打拳保尔从口里得知师廖玛被捕和医生并没有关系保尔特地到冬尼娅家去给道歉但冬尼娅故意不搭理保尔从下午一直固执地守候冬尼娅家门外这使冬尼娅十分感动德军准备撤退而比德留拉匪徒又卷土重来了。

(来自小鸟依人)第一部第五章:在这生死关头匪徒来到了小镇上校古罗伯当众宣布要把布尔什维克分子斩尽杀绝居民们感觉到新灾难又要降临冬尼娅到工厂来看望保尔这使工人们十分惊讶瓦丽娅偷听到敌人要对当地犹太人下毒手赶快报告了朱赫莱朱赫莱迅速组织群众把犹太人藏自己家中谢廖沙女友伊利娜也犹太人可被商店主人米赫尔松留下看守商店没有来得及离开屠杀犹太人罪行果然开始了犹太人死伤无数财产被洗劫一空伊利娜也被匪徒强奸后杀害了 (来自小鸟依人)第一部第六章:出生入死敌人逮捕了朱赫莱押送路上被保尔撞上保尔打伤了押送士兵放跑了朱赫莱这一情况被维克多女友丽扎看到告诉了维克多维克多立刻向土匪头子古罗伯告了密铁路工程师尼克莱到图曼诺夫医生家作客医生夫妇好朋友见到出落得如花似玉冬尼娅顿时产生爱慕之意冬尼娅和保尔梨花盛开树林里幽会冬尼娅向保尔讲述着《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男女主人公对爱情坚贞不渝深深打动了保尔们正沉浸爱温情里一声清脆枪响划破了宁静保尔掏出手枪却被冬尼娅夺了过去带着保尔迅速离开了树林保尔怀着初恋激动刚进家门就被埋伏多时匪兵抓走了与此同时敌军司令部探听情报瓦丽娅也被捕了古罗伯上校到图曼诺夫医生家换药警告医生不要再让女儿和保尔来往冬尼娅得知维克多出卖了保尔十分震惊来到维克多和伙伴们聚集地方狠狠给了维克多一个耳光保尔监狱里被折磨得遍体鳞伤但始终不肯说出朱赫莱躲藏地方彼德留拉准备视察监狱监狱奉命赶快清理犯人保尔机灵地假说自己只偶尔偷了东西糊里糊涂被放了出来 。

(来自小鸟依人) 第一部第七章: 我们会回来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了,乌克兰共青团地方委员会建立起来了,红军攻占了谢别托夫卡小镇。

谢廖沙不顾母亲阻拦,加入红军,成为了一个布尔什维克。

他是共青团员、团区委书记。

他还组织自己的伙伴和姐姐参加共青团。

但在会议上,却只有一个人参加组织,谢廖沙有些泄气,其他人鼓励了他。

保尔的腿被打伤了,他住院时来了信,谢廖沙和丽达去湖边时遇见了冬妮娅,并把信给她看。

谢廖沙和丽达在一起聊天还练习了枪法。

丽达走后,谢廖沙很伤心。

(来自小鸟依人)第一部第八章:已经忘记了“我”字保尔加入了布琼尼的骑兵部队。

他和几千名战士一起英勇战斗着。

在日托米尔,骑兵们从监狱中解救了七千多名革命者。

萨穆伊尔讲述了舍佩托夫卡发生的悲惨事件:很多红军战士被叛徒出卖,最后几乎全死了。

布琼尼的骑兵不停向前进攻,向波军发起猛烈的冲锋,给敌人一个又一个沉重的打击,摧毁了波军的整个后方。

一天,旅长派保尔到车站的铁甲列车上去送公文时,他还遇上了阿尔焦姆。

后来听说师长被杀,保尔又投入战斗,但自己也受伤了。

(来自小鸟依人)第一部第九章:聚散无常保尔恢复了知觉,但他的右眼失明了,所以不能再上前线。

保尔出院后和冬妮娅住到了布郎斯其的家里。

他邀请冬妮亚参加城里共青团的会议,在会上,保尔因为冬妮娅的打扮和轻蔑挑衅的眼光和她争吵起来,两个人最终分手了。

后来保尔参加了肃反工作。

这个工作紧张而繁重,影响了保尔的健康,于是他到铁路工厂去担任共青团书记。

保尔因为一次演说与另四名同志一起被开除出省委会。

后来又回到党的队伍,并在大会上发言,还与伊万重归于好。

(来自小鸟依人)第二部第一章:制止明天的暴乱省委派丽达做代表去出席一个县的团代表大会,并让保尔协助她工作。

车站很挤,于是由保尔先挤进车厢,然后打开车窗,把丽达从窗口拉进去。

城市里正在酝酿一场暴乱。

这天夜里,朱赫来领导三百名同志平息了暴乱。

索洛缅卡大队损失了五个人,肃反委员会牺牲了一个老布尔什维克。

同一天夜里,在舍佩托夫卡逮捕了瓦西里神甫、他的两个女儿以及他们的全部同伙,一场风暴平息了。

但铁路运输马上就要瘫痪了。

现在,一切都取决于粮食和木柴。

(来自小鸟依人)第二部第二章: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为了供应城市木材,要在三个月内修一条铁路。

于是保尔和共青团员被调去修铁路。

筑路队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武装土匪的骚扰和疾病、饥饿也都威胁着保尔和同志们。

保尔忘我地工作,连靴子都烂了。

寒冬,人们仍然在冰天雪地里奋力劳动。

工人发誓一定要按时建成这条铁路。

一次在车站,保尔还遇见了冬妮娅。

铁路终于如期修通了,朱赫来为他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他还送给保尔一把枪。

但不久后,保尔病倒了。

(来自小鸟依人)第二部第三章:天天有新的内容保尔在家养好伤,去看望阿尔焦姆,又去监狱前的广场悼念牺牲的红军。

然后保尔去另一个城市找自己的战友。

但很多人都走了,最后他只找到潘克拉托夫。

他和家人们看到保尔都恨惊奇。

他还给保尔讲四个月来发生的各种事情。

第二天,保尔到团省委恢复了团籍,并在大会上发言。

之后保尔又回到电厂上班。

他还和茨韦塔耶夫因为菲金弄坏电钻的事争吵起来。

但最后两人达成了一致。

上班时,保尔遇见了以前的邻居。

晚上,保尔还打死了一个强盗。

(来自小鸟依人)第二部第四章:发怒和制怒保尔随营长视察边境,又一起去别列兹多夫,他宣布自己以后不抽烟,不骂人。

后来他病倒了,离开工厂,回到了家,病好后担任地方武装的政治工作,并平息了一场争斗。

共青团的支部一个接一个地在边境各村建立起来。

保尔,丽达和团区委的干部鼓励很多年轻人入了团。

后来保尔被选为边境各村庆祝十月革命节委员会主任。

他还在腿受伤的情况下参加演习。

保尔从莉达交给他的公函上知道自己成为了共产党正式党员,并可担任重要的共青团工作。

(来自小鸟依人)第二部第五章:出自肺腑的誓言保尔在工作中坚决和各种歪风邪气作斗争,对战友杜巴瓦的成为反对派,他十分痛心,在会上坚决地给予批评,但台下的人一直起哄,把保尔拖下台。

但也有一些人醒悟了。

潘克拉托夫也发表了演讲,鼓励了其他党员,坚定了大家的决心,不过杜巴瓦还是走了。

列宁去世了,他的逝世促使几十万工人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

很多同钢铁和机油打交道的产业工人在大会上讲话,要加入共产党。

阿尔焦姆也是其中一个,他讲了自己的经历,全票通过入了党。

(来自小鸟依人)第二部第六章:意外冲突在全俄代表大会上,丽达遇见了保尔,两人看见对方都十分高兴。

保尔给安娜讲了自己见劝杜巴瓦回团时发生的事,还解释了几年前中断和丽达的友谊是因为自己按“牛虻”中主人公的方式处理事情因为听见了女团员的诉说和法伊洛所说的自己的行为,保尔很生气,打了法伊洛。

两人在法庭上争斗,后来法伊洛被开除党籍,而保尔被判无罪。

保尔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了,他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伤,被批准到海边疗养。

他来到海滨,开始了疗养。

(来自小鸟依人)第二部第七章:一身伤残,不某隐退在海滨疗养时,保尔在一次交谈中认识了朵拉。

保尔去看歌舞演出,又在这里遇见了扎尔基。

他们一起在保尔的房间里开了一个集会。

第二天他们到另一个城市去,但路上却出了车祸。

于是保尔又住进了医院。

出院后,按母亲的来信,保尔去了阿莉比娜•丘察姆家。

在那里,他认识了达雅和廖莉娅。

也很同情他们的家庭。

他走时答应两姐妹帮他们逃出牢笼。

保尔来到中央委员会,但已不能恢复工作。

虽然阿基姆答应给他找工作,但保尔还是去了南方。

(来自小鸟依人)第二部第八章:干一年和施五年保尔第二次到丘察姆家。

保尔知道自己的病更重了,想自杀,但又忍住了。

保尔回到住处,和达雅谈了话,想让达雅离开家,并和他结婚。

达雅考虑后,答应了。

保尔给哥哥阿尔焦姆写信诉说了自己的情况。

生活还是和从前一样。

达雅做工,保尔学习。

不久后,保尔双腿瘫痪了。

现在只有右手还能活动。

他要和达雅离婚。

但达雅不同意。

母亲知道保尔又遭到了新的不幸,过来照顾他。

达雅当选为市苏维埃委员了。

但保尔的病情在继续发展。

他失明了。

(来自小鸟依人)第二部第九章:构想成真 保尔又住进了医院,做过一次手术后,他决定通过文学重新参加战斗。

达雅成了正式党员。

保尔申请在莫斯科定居,在妻子和母亲的支持下,保尔开始写小说《暴风雨的儿女》。

朋友们看了稿都说他写的很好。

保尔还有了秘书,加莉亚。

保尔的书写完后,母亲把包裹送到了邮局,漫长的等待过后,州委打来的电报,上面写着: 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保尔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三、《红岩》  第一章:余新江介绍特务纵火灾情,甫志高开设书店开展学运。

重庆大学学生追讨特务。

第二章:郑克昌获得陈松林好感,甫志高指导陈松林工作。

陈再入重大认识黎郑。

第三章:兄妹谈心,成瑶被训斥;往事回忆,成岗管工厂。

重回组织,担任交通员;接受重任,印刷《挺进报》,接替江姐刻写工作。

第四章:江姐到川北工作,蒲志高送行,华为陪江姐进城,江姐得知丈夫被害,强忍悲痛,找到了游击队,见到了华为的母亲、华莹山游击队司令双枪老太婆。

第五章:郑克昌伪装积极进步,骗取了甫志高信任,成岗设计新机器更好地印刷《挺进报》,第六章:“慈居”成为军统特务的老巢,军统少将特务头子徐鹏飞正因与严醉的矛盾,缺乏共产党地下组织情报而烦恼,不得已同意处决长江兵工总厂纵火特务,逮捕云阳县的假共产党案犯,沈阳斋向徐鹏飞密报了黎纪纲、郑克昌渗透进地下党组织的消息。

第七章:许云峰看出了郑克昌的可疑,安排陈松林撤离,区委会议改期,指示甫志高撤退郑克昌和魏吉伯抓人失败,甫志高回家被抓。

第八章:新生市场茶馆许云峰和李敬原交流工作情况,甫志高叛变出卖同志,许云峰、成岗被捕,李敬原与成瑶谈心,安排她做《山城晚报》的记者。

第九章:特务头子徐鹏飞审讯许云峰和成岗,威逼利诱,毒刑拷打,都没有用,最后不得不用假枪毙结束了审讯。

第十章:徐鹏飞大摆庆功宴,毛人凤宣读嘉奖令,山城再现《挺进报》。

许云峰识破假宴请,毛人凤利诱真技穷。

第十一章:补叙刘思杨被捕,渣滓洞敌人用断水折磨革命者,龙光华抄叶挺的《囚歌》激励大家意志,老大哥劝大家吃霉臭的米饭,特务屠杀革命者。

第十二章:暴雨过后,余兴江与老师相认;汽车疾驶,许云峰被抬入牢房;许云峰高唱《国际歌》,同志们放声应和;女牢中“监狱之花”诞生,放风时,龙光华取水被打。

第十三章:龙光华牺牲,革命者愤怒。

要求追悼龙光华,谈判代表被拘禁,难友们绝食抗议四天不动摇,特务们用米饭肉片诱惑终失败,绝食抗议获得成功。

第十四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

游击队途中援救,狗特务奸计得逞。

第十五章:半夜提审江姐,竹签子钉十指,狱友们唱《囚歌》鼓励安慰,趁着放风,各囚室送来慰问信和诗篇。

第十六章:战友带来好消息,狱中新年大联欢。

第十七章:陈静(成瑶)戳穿国民党假和谈新闻发布会,众记者提问是否释放政治犯,重庆学生游行请愿,工人宣布全市总罢工。

徐鹏飞抓捕成瑶,陈松林批评引导。

第十八章:刘思扬家人营救,国民党假意放人。

回家遭软禁,雨夜见生人。

公开声明,立场坚定;送奶工人,暗传密信。

第十九章:白公馆监狱。

刘思扬押送白公馆喜遇成岗,成岗战胜麻醉药物。

第二十章:刘思扬重获组织信任,成岗狱中出版《挺进报》。

小萝卜头飞翔梦,成岗介绍黄以声、小萝卜头、华子良与胡浩等四位学生,特务焚烧秘密档案,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

第二十一章:郑克昌伪装进步记者被关进楼七室,骗取余新江信任,探查地下党线索,鼓动单纯青年学生唱啦啦词惹事露出马脚,余新江将计就计,除掉看守狗熊和郑克昌。

第二十二章:陆清收听时事广播,做最不幸的打算。

《挺进报》被发现,胡浩被拷打,齐晓轩挺身而出救同志,杨进兴哑口无言逃责任。

第二十三章:换牢房,了解华子良。

借图书,发现新事物;第二十四章:齐晓轩、成岗商量越狱,华子良主动找组织,许云峰地窖挖暗道。

磁器口华子良传递密信,数帆楼老太婆接受任务。

第二十五章:严醉带特遣队从美国归来,传密令“分批密裁”。

渣滓洞女监绣红旗喜迎解放,李青竹江姐从容坚定别战友。

第二十六章:渣滓洞准备越狱,白公馆黄将军被杀,华子良接头失败,被挟持逃走计划落空。

第二十七章:狱内外,联系中断,快解放,敌特疯狂;特务头子安排“后事”,炮厂工人诱捕顽凶。

第二十八章:胡浩要求入党,华子良半路逃脱,徐鹏飞亲临白公馆,许云峰慷慨赴刑场。

第二十九章:歌乐山响起解放炮声,渣滓洞实施越狱行动。

第三十章:敌特灭亡前妄想炸毁山城,工人盼解放自发护卫家园。

白公馆密道越狱,冲锋号耳边响起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