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劳模获奖感言

05-06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张海迪坚强的故事

今天,我和同学们寻找英模,可是没有找到,我们就去找刘老师帮忙,但还是没有找到英模,我们又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找到了英模。

  首先,我们来到了雨花台的烈士陵园,参观了在雨花台牺牲的烈士。

又在纪伯伯(雨花台园长)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许多烈士的故事。

我知道了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家庭和快乐的生活,都是由那些烈士的牺牲换来的。

还有些烈士牺牲的时候都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样子。

我看见,许多烈士有的才18岁,就为了国家而牺牲在雨花台中。

  知道我们又到了哪里了吗

我们到了藏着雨花台许多资料的资料库哦

一般人都不能进的

我们看见了一页又一页的资料,密密麻麻,说明雨花台中还藏着许多不能给别人知道的秘密呢

  最后,我们来到了孙爷爷(孙津川)的侄女家,我知道:是因为有一位卖国学生出卖了孙爷爷,敌人知道了孙爷爷的真正身份,想从孙爷爷的嘴里知道一些地下党的机密事情。

敌人问孙爷爷:“你们地下党有多少人

”孙爷爷说:“就我一个。

”敌人想:从孙爷爷的嘴里不可能知道些什么了,决定把孙爷爷杀了,孙爷爷就这样牺牲了。

  我们要以烈士为榜样,遇到困难要克服,要给自己定目标,互相鼓励,向上再向上

  寻访日记:  红色的记忆  刘老师让我们大家一起寻找英模,可是很困难,同学们就请老师帮助大家,我们的爸爸妈妈也一起来帮忙,所以很快就找到了一位烈士的家属,一位同学的家长还帮我们联系了雨花台的烈士陈列馆,让我们去参观。

  那天下午两点钟,刘老师让我们在学校的后门口集合。

老师首先把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还给我们照了一张合影,然后大家分别坐着几位家长的车前往雨花台。

  来到雨花台以后,刘老师让我们每人说了一句话,她还用摄像机录了下来。

终于来到了烈士陈列馆,我们一边听解说员给我们将革命烈士的光荣事迹,一边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了许多有意义的照片。

在这些照片中,我们发现有些烈士的照片没有头像,觉得很奇怪,后来解说员告诉我们那是因为在他们生前,就没有留下过照片,,所以才没有头像,我们从心里佩服这些烈士,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人们连他们的相貌都不知道,他们太伟大了!馆长叔叔还带我们参观了只有工作人员才能进去的陈列馆,在那里有许多烈士的遗物,还有敌人用的刑具,我用照相机拍了许多照片,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地下党等等许多事情。

  从雨花台出来,我们又坐车来到了烈士孙静川的家,烈士的孙女接待了我们。

孙奶奶给我们讲述了烈士生前的革命事迹,大家纷纷录下了孙奶奶的话。

  采访结束了,这一天我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一定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认真学习,才能不辜负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洪欣宜  寻访日记  傅辰彦  暑假到了,我们成立了雏鹰假日小队,我们的目标是寻找一位英雄模范人物或是他的知情人,通过采访,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学习他的先进事迹。

怎么去寻找这位英模呢

我们在一起商量了很久也想不出好办法,以我们的力量是不能完成了。

于是我们请来了刘老师、还有爸爸妈妈们,请他们帮我们想想办法。

最后,张源怡的妈妈帮忙联系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计爷爷,计爷爷又帮我们联系到了孙津川烈士的侄女孙以智奶奶。

  在刘老师和家长们的帮助下,我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在8月5日下午开始了我们的寻访英模活动。

  我们先来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计爷爷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讲解员阿姨的介绍下,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革命烈士纪念馆。

展厅内共陈列了127位牺牲在雨花台和南京地区的革命烈士的文物史料,其中有:著名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罗登贤,著名青年运动领袖恽代英,刘少奇同志夫人何葆珍,原南京市委书记孙津川等,有些烈士的照片都没有留下。

我被革命先烈们机智勇敢、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崇高品质和献身精神深深的感动了。

  接着,我们参观了史料室,据计爷爷介绍,这里很少让小学生进来参观的。

史料放在专门房间的一排排铁皮柜里,房间里还挂着温度计和湿度计。

阿姨拿出孙津川烈士的史料给我们看,她戴着雪白的手套,小心翼翼地拿,生怕把史料弄脏弄坏,看得出对史料的重视与爱护。

不过,现在有了计算机管理系统,使史料的调阅、交流更为便捷,减少频繁翻阅对原始史料带来的损坏。

  最后,我们来到了孙津川烈士的侄女孙以智奶奶的家中访问。

孙奶奶告诉我们,有十多万先烈牺牲在雨花台,展览馆只展出了其中一小部分烈士的史料,更多的都是无名英雄,烈士们为了今天的祖国,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孙奶奶还告诉我们,孙津川烈士是南京第一任地下党市委书记,家乡的人民对他特别有感情。

孙奶奶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孙津川烈士的感人故事,有从小当童工的、有参加工人武装起义的、有母子“分梨”表决心的……孙奶奶叮嘱我们要以烈士的英勇事迹为榜样,用烈士的精神鼓舞自己,好好学习。

  听了、看了这些感人的故事,我心里想,我们小朋友一定要永远记住这些革命烈士,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国家出一份力,以实际行动告慰先烈们

  革命先烈的寻访日记  三(3)中队 王珏  暑假到了,我们的雏鹰假日小队又要开始活动了。

休息日,我和小伙伴们聚在一起讨论今年的雏鹰假日小队我们开展什么样有意义的活动。

有同学提议说:“今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的好日子,我们就去寻访英模吧,回顾一下英烈们的伟大事迹。

”我们都觉得这个提议不错,表示赞同。

可上哪儿去找英模呀

这个问题可难不倒我们。

我们想到了爸爸妈妈和老师。

我们回到家中请爸爸妈妈帮忙,通过邮件请刘老师帮忙。

经过大家不邂的努力,我们终于找到了要采访的对象——孙津川,孙爷爷。

因为孙爷爷是个烈士,所以我们只能通过他的家人和参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来了解他。

  2009年8月5日下午二点,我们假日小队的同学们在刘老师和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先去了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

我们找到了馆长纪伯伯,向他说明了我们的来意。

纪伯伯非常高兴,他安排了一位讲解员阿姨为我们讲述历史,还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特意陪同我们参观。

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孙爷爷是第一任地下党书记,他小时候家里很穷,14岁就进工厂工作。

1925年8月入党。

1928年10月6日因为叛徒出卖去世,去世时只有33岁。

  参观完烈士纪念馆,我们又来到孙爷爷的亲侄女75岁的孙奶奶家,听她讲孙爷爷以前的故事。

孙奶奶告诉我们,孙爷爷被捕后,敌人用尽了酷刑,也没能让他屈服,就想用他的母亲来“感化”他。

谁知道,孙爷爷见了母亲泪流不止,对母亲说,忠孝不能两全,请母亲理解。

还将吃了一半的梨子递给母亲,意味着我们就要分离,表达了他视死如归的决心。

  在孙爷爷短短33年的生命当中,还发生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我们听得都入了迷,脑海里浮现的都是孙爷爷的革命故事。

听完了这些故事我觉得孙爷爷真是一个坚强的共产党员,他在革命工作中遇到困难从不退缩,勇敢地和反动派做斗争。

在这里我想到了自己,平时我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总爱偷懒,经常会退缩,甚至有时偷偷看下书后的参考答案,今天了解了孙爷爷的英勇事迹后,我觉得自己应该向孙爷爷学习,激励自己面对困难、面对压力不能退缩。

孙爷爷还很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他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今天我们大家的幸福生活,孙爷爷宁愿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

  所以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向孙爷爷学习。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长大为国家效力。

  英模寻访日记  8月5日日 星期三 多云  暑假里,大队部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寻访共和国英模”的活动。

我们都非常高兴参加,。

可是,我们以前并不知道身边并没有什么哪些英模,也不知道怎样找到而且这些英模很难找。

后来虽然,我们的爸爸妈妈也一起参与进来帮忙寻找,可是由于他们能工作太忙,再加上他们也找不到一些英模但好象也没什么进展,我们就更没有关于英模的信息了。

最后,我们转往寻求班主任在刘老师的帮助的带领下,终于有了方向并很快确定找到了行动方案。

  第一站,我们先来到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参观了解并认识了了一些为了正义事业而光荣牺牲的烈士:郭凤超烈士——在冬天,大家的井里都没水了,只有郭凤超家里的井有水,大家都到她家排队挑水。

郭凤超见了,说:“老人请站在前面

”只见水渐渐少了时,郭凤超便爬在地上到井底,一勺一勺地的把水舀运上来,。

说明英模郭凤超从小就有乐于助人的精神。

恽代英烈士——从小就很爱学习,作文写的非常好。

虽然在学校里学不了英语,但他在家里自学,。

最后竟然学会了中、日、英、德四种语言。

他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四川等地执教……我们主要参观了孙津川烈士——他在临牺牲前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枪毙我一个,还有十个。

枪毙了十个,还有一百个。

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你们是杀不完的。

”面对敌人,他的勇敢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参观完烈士纪念馆,我们又去拜访了孙津川的侄女孙奶奶。

慈祥的孙奶奶也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孙津川的故事:在这里有一个雨花台小学,他们有一个孙津川中队。

这些队员们以烈士为榜样,学习烈士精神。

他们长大后,始终都不会忘记,他们曾是雨花台下的“红少年”。

孙津川于1895年出生。

他小时候很少读书,生活很苦,很少有机会读书,。

天天干十六个小时的活,

一天只能才吃一顿稀饭

1925年8月,孙津川入党。

,他是第一党地下党书记,积极。

他开展了工人院校,工人俱乐部等活动为党奋斗。

而且是8小时工作,加班加工资。

后来,孙津川被国民党抓住后,。

国民党要他说出供出南京还有那些地下党,他坚定的说,只有他我一个。

无论敌人怎么毒打他,他都不说。

一天,孙津川妈妈带着梨来看望他,他把梨分成两半,一般留给自己,一半留给妈妈,在给妈妈的那瓣梨上,他用指甲刻了一个五角星,那是在默默地告诉妈妈他已做好为党献出生命的准备,要和妈妈“分离”了。

他在给妈妈的那半上用指甲刻了一个五角星。

正是就是这棵五角星伴着孙津川妈妈充满希望度过了黑暗的封建社会。

孙津川烈士于便在1928年牺牲于雨花台,那是他才33岁。

  今天的寻访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听完孙津川的故事,我明白了我和同学们收获和感受都很多:正在这些革命先烈的前赴后继,给我们创造了现在的美好生活;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汗水与鲜血换来的,他们所付出的艰辛是我们所不能体会的,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先烈“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现在虽是21世纪,但我们仍要弘扬革命先烈的英雄精神,更加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只有不断磨练自己,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克服坏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要学习革命先烈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品质,坚信“有志者事竟成”,要以烈士为榜样,学习烈士精神,。

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缅怀革命先烈 做个有用的人  漫长的暑假假期到来了,怎样过得才有意义呢

我们雏鹰小队的成员商量,决定来一个采访英模的活动。

主题有了,可英模上哪儿去找呢

我们小学生的能力有限,就求救班主任刘老师的帮助。

在刘老师的发动下,张源怡妈妈为我们联系去参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采访孙津川烈士的侄女。

  八月五日下午,我们雏鹰小队的成员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肃穆庄严的雨花台,参观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纪念馆里陈列着1927年至1949年牺牲在雨花台及南京地区革命烈士的生平史料和光辉事迹。

这里牺牲的烈士有邓中夏、恽代英、孙津川、项英、何宝珍……。

我们认真地看着每一幅图片,听着讲解员介绍他们的感人故事,心里充满着对他们的无比崇敬。

这些烈士大部分都是十八九岁,而且有许多居然生前没有留下任何照片或遗物。

  参观完纪念馆,我们驱车来到孙津川烈士的侄女孙奶奶家进行采访。

孙奶奶介绍了孙津川烈士的光荣事迹。

孙津川烈士冒着随时有被捕牺牲的危险,继续为党工作,为党随时准备牺牲一切。

在行刑的路上,他高喊:“枪毙我一个,还有十个,枪毙十个,还有一百个,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你们是杀不完的

”……  虽然他们牺牲了,但是他们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的幸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会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回到到家后,我的心情非常沉重。

我们是新世纪出生的“娇”宝宝,物质条件非常优越。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成千上万的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要更加珍惜,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为祖国的强大做出贡献。

  肖旭晟  三(3)班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  寻访英模日记  高睿泽  今天我们要去寻访英模,但我因为要上课,就不能来了,就喊我的爸爸妈妈来代替我去。

  我们的5辆车子集体到了雨花台南大门,下了车,走到展馆门前,馆长纪伯伯来了。

问我们有没有来过这里,我们齐声说:“来过

”馆长爷爷告诉了我们许多抗日英雄,有:孙津川、恽代英、邓中夏,这些英雄。

接着我们还采访了纪伯伯,于子千问伯伯我们这次的活动有没有意义。

纪伯伯说:“嗯,你们这个问题问得好,你们今天组织的这个活动啊,很有意义,可以让你们去了解到他们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换来我们幸福的生活。

”  接着由解说员阿姨带领我们参观了4个地方:秦淮寒夜、石城星火、神舟放歌、迎接黎明。

其中我看了一些映像深刻的英雄:孙津川烈士曾说过:“枪毙我一个,还有十个,枪毙十个,还有一百个,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你们是杀不完的

”还有恽代英烈士、邓中夏烈士。

还看了铁丝网展厅,里面有电椅、火盆和手指荚,表示反动派的残酷。

我们接着又看了渡江战役模型1949年开始,百万雄师过大江,于4月23日解放南京。

接着解放全中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新中国。

  接着我们去了档案库,那里是一般人都不许进的地方,还装有防盗门,铁皮柜存放,历史价值极高,还有电脑管理,这是现代科技管理手段,翻阅时有专门人员带白手套。

  我们去了孙津川烈士的侄女家,他现在已经73岁了,在那里听奶奶讲述先烈的英雄事迹2小时。

  采访完了以后我有许多感想,我觉得先烈们对事业很热爱、忠诚,这种精神可歌可泣,值得我们学习

激励我们也要做许多好人好事。

我们要从身边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例如说给老奶奶让个座位,扶盲人姐姐过马路。

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要从生活中这些小事做起,才能去做一些大事情。

才能为祖国多作贡献

  寻访英模  董雅婷三(3)中队  到暑假了,老师交给我们一个任务。

讨论本次雏鹰假日小队主题,及地点。

我们成员在一起讨论了一下,最后对暑假要求的表上看到的主题产生了兴趣:寻访英模。

我们在一起讨论该对哪些英模进行寻访,也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英模的一些资料,但最终就是不知道该寻访哪位英模,于是大家一起来找刘老师帮忙。

过了一段时间,刘老师和张源怡妈妈决定去雨花台寻访英模,在8月5日,刘老师组织我们到达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同学们都非常的激动,兴奋。

首先跟着导游姐姐观赏了一下,听着她的讲解,也对那些已经牺牲的英雄们表示敬佩。

其中这么多英雄,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孙津川爷爷,特别是孙津川爷爷1928年10月牺牲前留下的一句话:“枪毙我一个,还有十个,枪毙十个,还有一百个。

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你们是杀不完的

”。

听了导游姐姐对孙爷爷的介绍,我对孙津川爷爷的印象也加深了许多。

然后我们还看了一般人是看不着的历史资料,历史资料上面的字可是烈士亲笔留下来的啊。

像这种资料可是很稀有的无价之宝,连拿资料的阿姨都戴着手套,小心翼翼地取出来,生怕弄脏资料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孙津川爷爷的侄女:孙以智奶奶家,孙以智奶奶已经73岁了。

来到她们家以后,孙奶奶很热情,连小板凳都准备好了。

我们坐在位置上,听着孙奶奶告诉我们以前关于孙津川爷爷的革命故事,每一个小细节,孙奶奶都细细地讲给我们听。

这让我们也了解了不少与革命有关的故事,每个细节我们都认真的听着,点点滴滴都记着,因为这是很多的人都没有机会的。

时间在匆匆忙忙地过着,转眼间,要和孙奶奶说再见了,我们都很舍不得,孙奶奶一直送我们到下楼,和孙奶奶打过招呼后,就要告别了。

  这次的寻访英模让我觉得很荣幸,很荣幸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听得到别人听不到的革命故事,我长大后也要想孙爷爷学习。

勤奋学习,热爱祖国。

取得优异成绩

温氏集团

温氏集团、一个饿你餐免强的劳工场,在场做一线员工的就只得个做字

一年给你加个两百蚊、跟得上加社保的幅度,薪资水平同三年前比还差,开会时领导大吹公司业绩、大吹公司企业文化,说什么公司在困难时还让加薪,而事实上员工的绩效比从前少了三分二,工作量比去年大了一半、场里有先见的同事走了十多个,但空缺一直都没有补上、不知道现在的人是不是都知道温氏的黑暗、都不来应聘了。

真TM的讽刺,男员工在场比牛做得还累、但薪资却比不上不用做重活的女员工、这是何等的讽刺

员工工作量和劳度都增加了不少、但薪资却比不上三年前

这点可以看出公司薪资已经同社会脱节了,也不够人性化。

做领导的只知道要求成绩、一句话下去就做得一线员工扑街,做区长的更不可一世,对员工指手划脚、而他们却什么也做不了,也不会做、但他们竟然能拿四千多元的月薪、其实在一线员工眼里区长这个职位简直是多余的,但他们就是领导身边的大红人、马屁友

在温氏干活你没有后台是永远都出不了头、哪怕你再努力领导也会视而不见

齐创美满生活的企业理念只属领导们,因为这几年在场做的员工都没有享受过公司挣钱后带来的福利、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四月份就辞工走了,干了三年比搬运工还累的工作、得到的是搬运工三份一的工资,不是我小气,而是这样讲一套做一套的骗人企业文化容不下我,如果你有意到温氏工作请三思吧

小心把肺都气炸了。

关爱弱者的例子

一个老乞丐的故事在中国传诵了很久,也让人感动了很久。

半年多前,年过七旬的南京老乞丐因为两次向地震灾区捐款,倍受公众关注,他也成为名人,被称为义丐,并将受邀赴四川江油参加一个希望小学的落成典礼,1日下午2点半,在一架空客321的机舱内,怀里紧紧地抱着一个破旧的蓝布包,里面是他几个月来讨饭讨来的460元零钱,那是他准备送给灾区孩子的见面礼。

  如今的,已经很为“发达”了,生活中经常享受高级别礼遇:群众纷纷给他捐衣捐物,时常有人对他嘘寒问暖,得知他要前往灾区参加希望小学落成典礼,有人特意请他乘坐飞机,工作人员为其开通“绿色通道”,机场保洁员追着向他身上塞钱,机长邀请他坐头等舱,工作人员争着与他合影留念,当地养老院更是多次邀请,让他享受免费养老……这一切无不让人感动,给人带来春天般温暖。

  老乞丐故事再次验证了一句俗话:好人自有好报。

凭着徐超的真心付出,得到这些回报也在情理之中,在镁光灯下,老乞丐还透露了一个惊人消息:长期以来,他一直照顾着一个患精神病的小伙子

(12月2日)  不知是媒体的笔墨不济,还是我们的有意疏忽,那位精神病小伙子并没有我们太多的注意,不知他的名和姓,不知他家住哪里,不知他的监护人是谁……与老乞丐相比,这位精神病患者缺乏谋生的手段,甚至连讨饭都不会,而且监护人没有,不要,敬老院不收,低保享受不到,生活无着,流离失所,只能靠一位乞丐来救济他,一日三餐都要等着付钱,他已经成了“弱者”背后的弱者。

而本该由国家和社会承担的救助责任竟被转嫁到一位乞丐身上,这将是一种怎样的尴尬和不公平

  老乞丐由于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在生活和精神上已经近乎“脱贫”,与他相比,那位患精神病的小伙子更需要社会的关爱救助,可惜这件事却被我们忽略了,使得他长期生活在“阴影”之中,这无疑为社会平添了一处刺眼的“硬伤”。

对弱势群体关注不够,是社会责任的缺失,因救助不力让他们在无助中死去,这样的例子生活中并不鲜见,虽然事后我们也可以再来反思救助机制和制度如何如何,但这又有何用

  只有像患精神病小伙子这样的弱势群体都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这个社会才更温暖更和谐更进步。

典范,模范 有什么差异

典范、模范的区别是:不出处不同、用法不同。

一、意思不同:

【第1句】:典范: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第2句】:模范:值得学习的、作为榜样的人。

二、出处不

【第1句】:典范:孙犁 《关于诗》:“希望老一辈诗人,给青年诗人做个典范。

【第2句】:模范: 周恩来 《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二:“政治工作人员本身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能够做全体官兵的模范。

”三、用法不同:

【第1句】:典范:典型是中性词,即可指典型的犯罪事实,也可指典型的好人好事。

【第2句】:模范:是个褒义词,只能形容某人某事为他人之表率。

而不能把坏事拿出来作模范。

徐悲鸿作品的简介

鸿简介:  徐悲鸿 1895-1953),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育家。

他热爱艺术,热爱祖国,一生中给人民留下了几千幅优秀作品,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材,不愧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代宗师。

  徐悲鸿现代绘画艺术大师,江苏宜兴人。

四岁入塾,从父习画。

年甫弱冠,东渡日本,翌年赴法,师事达仰,继入徐梁学院及巴黎国立美术学校1921年游学德,1927年归国,任中大艺术教授。

1933年在巴黎画展,法说什么选购十二幅,辟专室陈列。

旋赴欧,在德、意及苏联举行画展。

抗战后,屡在国内广州、长沙以及香港、印度、星洲等各地为救济祖国难民,举办画展。

历任北京大学、桂林美术学院教授。

后,任北平艺专校长。

  徐悲鸿取法西方古典写实绘画,力倡用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强调尽精微、致辞广大、惟妙惟肖、直接师法造化,特别是他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论,在画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效果,宣布了从顾恺之到任伯年一千多年间勾红填色形式的大体结束和一代新形式国画的诞生。

他的写实主张和从苏联引进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为一体,成为本世纪最大的主流画派。

  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在绘画创作上,反对形式主义,坚持写实作风,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末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

”继承我国绘画优秀传统,吸取西画之长,创造自己独特风格。

长于国画、油画、尤擅素描。

造诣极深,善于传神。

  著名油画《 我后》、《田横五百士》,国画有《九方皋》、《愚公移山》、《会师东京》等,最为所重。

画马为世所称,笔力雄健,气魄恢宏,布避设色,均有新意。

  1952年病中,曾将自己一生创作和全部珍藏,捐献国家。

平生积极从事美术教育事业,为中国美术事业发展,鞠躬尽粹,培育不了少优秀人才。

1953年卒于北京。

年仅五十九岁,就其寓所改建徐悲鸿纪念馆。

其代表作《奔马图》,最为人所喜爱。

间作花鸟及猫,亦别具风格,情趣盎然。

著有《普吕动》、《初伦杰作》、《悲鸿素描集》、《悲鸿油画集》、《悲鸿彩墨画集》等行世。

  徐悲鸿生平:  艰难时世  1895年7月19日,在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一间临水而筑的简陋茅屋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孩子的父亲给他取名寿康,祈愿他健康长寿。

这个名叫徐寿康的农家男孩,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

  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是一名民间画师,在当地小有名气。

耕作之余,在镇上以课徒和鬻字卖画补贴家用。

家里挂满了父亲的字画,幼小的悲鸿耳濡目染,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可当他要求学画时,却被父亲温和地拒绝了。

两年后,九岁的他才如愿以偿,开始从父习画。

父亲命他每日午后摹吴友如石印界画人物一幅,并学设色。

自此,徐悲鸿与书画结下不解之缘,并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交给了绘画。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的多事之秋,外有西方列强的肆意入侵,内有封建政权的腐朽统治,天灾人祸接连不断。

1908年,徐悲鸿的家乡连降暴雨,庄稼悉遭吞噬。

万般无奈之下,年仅13岁的徐悲鸿跟着父亲到邻近的县镇鬻字卖画,以谋全家生计。

  流浪江湖的卖画生涯因徐达章身染重病而中止,徐悲鸿扶着全身浮肿的父亲回到了家乡,作为长子,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不久,父亲去逝,家里却连一文安葬费也没有。

徐悲鸿含泪向亲戚告贷,热心的陶留芬先生不但立刻送来了钱,还亲自帮助安排了丧事。

父亲去世后,徐悲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19岁的他过早地体会到了生存的艰辛和人世的无常。

  命运转机  为了养家,他决定到上海去寻找出路。

终于有一天,他联系到一份工作,是为中华图书馆出版的一套《谭腿图说》画体育挂图。

几天工夫,一百多幅图就画好了,徐悲鸿得到了一生中卖画的第一笔收入--30元稿酬。

  生活有了转机,徐悲鸿也变得开朗起来。

他的求知欲非常强烈,谋生之余,大量阅读书籍。

在好友的帮助下,他携带作品拜访了当时上海著名的油画家周湘,得到周先生的赏识,并欣赏了周先生收藏的所有书画以及他历年的作品,令徐悲鸿一饱眼福,大开眼界。

  当时的上海有座闻名的哈同花园,是犹太富商哈同的宅第。

他们在园中创办了一所仓圣明智大学,需要悬挂仓颉的画像,于是登报征聘画家。

徐悲鸿依据史书上对仓颉四目灵光的记载,发挥想象力,描绘了一个满面须毛、四目炯炯、肩披树叶的巨人形象,这幅三尺多高的仓颉半身像神通仓圣明智大学的教授们通过了,徐悲鸿也因此住进了哈同花园。

他开始绘制仓颉像,原计划完成一组共8幅作品的创作,直到他离园时候,他共完成了四五幅,遗憾的是这些画后来随着仓圣明智大学的风流云散也不知所终了。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仓圣明智大学的许多教授,其中对他人生影响很大的有两位。

一位是康有为,这位近代史上著名的维新变法人士极为欣赏徐悲鸿的才华,并收徐悲鸿为入室弟子。

另一位就是教国文的蒋梅笙教授。

  旅欧八年  1918年12月中旬,徐悲鸿终于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公派留法资格。

1919年3月20日,他登上了海轮,离开了祖国。

当海轮在伦敦港停靠时,他上岸参观了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画院以及皇家画会展览会。

大英博物馆中的藏品丰富,其中,古希腊巴底隆神庙的浮雕使徐悲鸿心醉神迷,流连忘返。

一星期后,他终于抵达了向往已久的巴黎。

这年秋天,他入朱利安画院学习素描。

经过两个月的训练,他的素描突飞猛进。

不久,他便去报考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拜著名的历史画家弗拉孟为师。

徐悲鸿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弗拉孟对这位勤奋刻苦的中国学生也分外青眯。

1920年初冬的一天,他结识了当时法国最为著名的写实主义大师达仰。

达仰对徐悲鸿很有好感,嘱咐他每星期天早晨到他画室去,徐悲鸿喜出望外。

自此,他每周都求教于达仰,直至1927年回国。

  1921年夏,由于国内政局动荡,留学生津贴中断,徐悲鸿在法国的生活日益艰难。

听说战后德国通货膨胀,马克贬值,同样的法郎在德国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的生活,于是,徐悲鸿迁居柏林。

在柏林,徐悲鸿经常问学于柏林美术学院院长康普先生。

在德期间,他每天作画达10小时以上,经常去博物馆临摹伦勃朗的画,此外,柏林动物园中凶猛的狮子亦是徐悲鸿最好的写生对象。

  1923年初春,徐悲鸿重返巴黎。

5月,他的油画《老妇》入选法国国家春季沙龙。

次年5月,在法国莱茵河宫举行了中国美术展览,这是一次中国留欧美术学生的成绩大展览,徐悲鸿、林风眠等人均参加了此次展览。

  1926年2月3日,徐悲鸿旅欧归来。

2月18 日,田汉在上海举办梅花会,展出了徐悲鸿的油画人物40余幅,与会者有150多名文艺界人士,有蔡元培、林风眠、郁达夫、郭沫若、叶圣陶、郑振铎等人。

在上海稍作停留后,徐悲鸿回到巴黎。

之后,又畅游瑞士和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伦萨、罗马等地,饱览了古今艺术名作。

1927年8月,徐悲鸿结束了长达8年的留学生涯,回到了上海。

  欧洲巡展  1933年1月下旬,徐悲鸿赴法举办中国画展。

5月10日,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在巴黎国立外国美术馆开幕,展出作品300多幅,前来参观的约有3万人次。

大批评家加米勒莫克来在《费加罗报》和《民族之友》等报发表3篇评论,赞扬中国绘画艺术。

欧洲各大报纸也争相报导此次画展并发表评论文章。

原计划一个月的展期,由于观众太多,又延长了半个月。

在历时45天的展览会结束后,法国政府收藏了中国近代佳作12幅,其中有徐悲鸿的《古柏》、齐白石的《棕树》、张大千的《荷花》等。

此外,自这次画展后,巴黎国立外国美术馆特辟了一间中国画陈列室,接着比利时、德国、英国、意大利、苏联等国都邀请到该国展览。

结束了在法国的展览后,徐悲鸿应邀前往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举办个人画展。

他的作品受到比利时人民的高度赞扬,比利时皇后也参观了画展。

  在意大利的米兰,中国近代绘画展隆重开幕。

意大利全国的报刊一致赞扬中国绘画艺术的伟大的成就,有评论说,徐悲鸿主办的这次画展是继马可?波罗之后掀起的中意文化交流的又一高潮。

  各国的邀请函纷至沓来。

徐悲鸿应柏林美术会之邀携作品前往德国,分别在柏林和法兰克福举办了他的个人画展。

展览期间,德国有几十家报刊、杂志介绍和评论他的作品,均给予高度评价。

离开德国之后,他前往苏联。

当轮船经过古希腊的都城雅典时,徐悲鸿上岸游览了巴底隆神庙的遗迹。

记得第一次赴欧时,伦敦大英博物馆里陈列的巴底隆神庙残破的浮雕曾使他神魂颠倒,此次,他亲身来到了神往已久的古希腊,历史的风沙使神庙只剩下一些断壁残垣,但他仿佛置身于2000多年前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们中间。

这次经历,徐悲鸿终身难忘,被他誉为生平第一快事。

  1934年5月6日,中国近代绘画展在苏联国立历史博物馆开幕,6月19日移至列宁格勒市展出。

展览期间,徐悲鸿应邀到苏联美术协会、美术院校等处进行了多次讲演,向苏联介绍中国艺术。

在苏联,他购买了大量的艺术家如列宾、苏里科夫等人的作品、复制品,对他们的艺术推崇备至。

他将列宾与法国的德拉克洛瓦相提并论,他的这一评价使苏联美术界为之震惊。

  长达一年零七个月的国外巡回展览结束后,1934年8月17日,徐悲鸿回到祖国。

这次中国近代绘画展破除了西方人轻视中国文化艺术的偏见,在世界艺坛上为祖国文化树立了威信。

中央大学为徐悲鸿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会。

会后,徐悲鸿将从国外购买的名画复制品、画册等分赠给学生们,使他们大开眼界,加深了对现实主义艺术的了解。

  抗战爱国  南京的国民党政府腐败不堪,徐悲鸿对此深恶痛绝。

当蒋介石提出请徐悲鸿画一幅肖像时,徐悲鸿断然拒绝。

1935年春节,徐悲鸿写了一副春联贴在大门上,上联是中立不倚,下联是隐居放言。

他家的对门就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宣传委员会主席叶楚伧的官邸,出入很容易看到。

  1936年5月,徐悲鸿被聘为广西省政府顾问,在《广西日报》上,徐悲鸿撰文公开斥责蒋介石无礼、无义、无廉、无耻。

这一年,他作了国画《晨曲》、《逆风》、《雪》等有感时事的作品。

1937年中华大地燃起了全面抗日的烽火。

8月13日,日本侵略者进攻上海,威逼国民党首府南京,中央大学不得不向大后方转移,迁往国民党的战时首都重庆。

中央大学再次聘请徐悲鸿担任教授,于是,徐悲鸿也跟随中央大学来到了嘉陵江畔。

在入蜀途中,他创作了中国画《巴人汲水》及《巴之贫妇》,对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抱以深切的同情。

  日本侵略者在肆意侵占我们的国土,人民苦不堪言。

作为一名有良知的爱国国家,徐悲鸿愁绪满怀。

既然不能在前线杀敌报国,他便在后方用手中的画笔尽绵薄之力。

1941年,他在南洋、云南、贵州等地多次举办筹赈画展,将卖画所得全部捐献给国家。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八年抗战胜利,全国人民沉浸在喜悦之中。

在1944年因高血压与肾炎而住院半年的徐悲鸿,此时病体还未痊愈,但胜利的消息使他精神焕发。

  斗争不懈  1946年春夏之交,徐悲鸿接掌北平艺专。

  北平艺专的进步人士成立了北平美术作家协会,推举徐悲鸿为会长。

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之外,徐悲鸿积极地支持北平美术作家协会的工作。

  在接管北平艺专以后,徐悲鸿一直受到国民党特别派遣的一批党棍、特务的监视,他所在的北平艺专也时时受到国民党的攻击。

面对这些,徐悲鸿总是据理力争,揭露他们的阴谋,保护被迫害的师生。

他写了艺术至上四个大学挂在校门口,用以维护进步学生的反蒋爱国运动,以学术自由的名义与国民党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1947年5月20日,北平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国立艺专的部分师生参加了这次大游行。

一天晚上,听说国民党宪兵要到艺专校园搜捕参加游行的师生,徐悲鸿立刻给当时国民党的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打电话,他说:国立艺专没有共产党,叫他们(指宪兵)不要来这里下手。

并且要求李宗仁保证艺专师生的安全。

李宗仁一一应允,艺专的师生得到了一次政治庇护,躲过了国民党的大搜捕。

  辽沈战役之后,平津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包围之中。

艺专的国民党分子发动了一场南迁运动。

国民党要迁走的不仅是学校的学生、设备,更重要的是要将艺专的一大批美术界、音乐界的中坚力量搬到南京去,徐悲鸿就是他们要弄走的主要对象。

国民党当局给徐悲鸿送去两张机票,迫他南下。

中国共产党则派田汉秘密来到北平,见到了徐悲鸿,向他转达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对他的问候,并且嘱咐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离开北平。

徐悲鸿与国民党党团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反南迁斗争。

他亲自召集校务会议,当场决定将国民党发给艺专南迁费换成小米,补贴全校教职工和学生。

  当人民解放军已包围了北平,傅作义在和平解放与负隅顽抗之间举棋不定,于是在中南海邀宴了北平的一些学者名流,向他们征询意见,徐悲鸿也在被请之列。

会上,谁也不敢冒险发言,冷场半小时后,徐悲鸿第一个站了起来,他以洪亮而有力的声音说道:时至今日,傅将军还能对蒋介石抱有什么幻想呢

况且,北平是一座文化名城,为了保全北平的古老文化,也为了使生灵免遭涂炭,我希望傅将军顾全大局,顺从民意,和平解放北平。

他的冒除直谏鼓舞了在座的人士,大家纷纷发言希望傅将军和平解放北平。

后来,傅作义将军果然采纳了这些学者名流们的意见,和平解放了北平。

  1949年1月31日,国民党军队从德胜门撤离了北平城,北平艺专的师生们急不可待地走上街头,敲锣打鼓,并在全城张贴了第一批迎接解放军的木刻传单,李桦的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就是其中的一张。

  徐悲鸿激动的心情是无法比拟的,他笔下的奔马似乎从这样的欢腾。

题画诗也一扫郁闷之气,山河百战归民主,铲除崎岖大道平,百载沉疴终自起,首之瞻处是光明,欣喜之情跃然纸上。

  激情满怀  新中国成立后的北平一片新气象,徐悲鸿在崭新的时代里激情满怀。

1949年下半年,他给周总理写信要求派艺专的师生参加当年冬季在北平郊区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周总理同意了他的请求。

师生们第一次深入接触了农村的阶级斗争,对他们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师生中产生了第一批反映农民土改斗争的作品,如董希文的《开犁》、李桦的《斗争地主》、曾善庆的《烧红契》等。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徐悲鸿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在新的时代里,徐悲鸿提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美要吸收古今中外各流派的精华,中国的油画创作要吸收古典主义的技巧,浪漫主义的构图,印象主义的色彩,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想内容。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央美院油画系,在他的倡议下,开设了领袖像课,他新自指导。

这个时期,他的创作热情也极其高涨,创作了油画《毛主席在人民中》等。

  1950年

【第9句】:10月间召开全国英模大会,徐悲鸿申请为英雄、模范们画像。

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许多英模来到中央美院作报告,与师生座谈。

徐悲鸿的身体很弱,但他带病画了许多肖像,如素描《子弟兵的母亲》、《战斗英雄》、《郭俊卿像》和油画《骑兵英雄邰喜德像》(未完成)等。

不久,他又构思创作油画《鲁迅与瞿秋白》,为此,他访问了鲁迅与瞿秋白的日常生活习惯,以便更细致地刻画与塑造人物。

  新中国的每一点发展都令徐悲鸿激动不已。

1951年5月,导沭整沂的水利工作吸引了他,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改造自然的一大创举。

徐悲鸿抱病来到山东导沭整沂工程工地体验生活、写生作画,为期两个月,画了大批工地速写和素描肖像。

回京后,他暂时将创作一半的《鲁迅与瞿秋白》放下,全身心投入到导沭整沂水利工程的巨幅油画创作中。

就在7月的一天,徐悲鸿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医院,4个月后,才勉强能在床上坐起来。

11月,他出院回家,因仍未痊愈,只得每天卧床休息。

1952年,他一直病卧在家,人虽躺在床上,心却早已飞到了学校。

他在病床上还计划编制一套《爱国主义教育挂图》,并草拟了一篇序言。

  1953年春,徐悲鸿渐渐能下床行动了,便迫不及待地回到中央学院,扶病指导教学。

9月23日,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他任执行主席,开了一整天的会,当晚脑溢血复发,急送医院抢救,因医治无效,于9月26日凌晨逝世。

周恩来、郭沫若等前往吊唁。

9月28日,全国文代会举行公祭 ,遗体被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次年10月10日,徐悲鸿纪念馆开幕,这位将一生都奉献给祖国美术事业的艺术家、教育家就像一颗不灭的明星,将永远闪耀在历史的星空。

  徐悲鸿先生创作风格: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

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

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描、油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

人物注重写实,传达精神;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

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潇洒,带着时代的风雷驰骋在画坛上,给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

如今徐氏故乡——江苏宜兴市新建的“宜兴徐悲鸿纪念馆”里,陈列了徐悲鸿先生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画作品(包括青少年时期的习作、成名以后的作品、信扎等)。

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愚公移山》:本件作品做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

作者试图借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在横长的构图中,挖山者左右横向排列,顶天立地,赤裸着身躯,高举铁粑,挖掘不止。

以裸体的形式画古代中国传说,是徐悲鸿借鉴西方绘画表现方法的大胆尝试,为的是更突出力量和气势。

  此画主要采用传统的勾勒着色法,部分人物略使明暗,以显示其体积,这种把中国水墨画法与素描画法相结合起来的实验,体现了徐悲鸿以西方绘画的写实技巧改革中国画的主张。

  《田横五百士》:取材于《史记》。

田横是齐国的后裔,陈胜、吴广起义抗秦后,四方豪杰纷纷响应,田横一家也是抗秦的部队之一。

汉高祖消灭群雄,统一天下后,田横不顾齐国的灭亡,同他的战友五百人仍困守在一个孤岛上(现名田横岛,在山东)。

汉高祖听说田横很得人心,担心日后为患,便下诏令说:如果田横来投降,便可封王或侯;如果不来,便派兵去把岛上的人通通消灭掉。

田横为了保存岛上五百人的生命,便带了两个部下,离开海岛,向汉高祖的京城进发。

但到了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横便自刎而死,遗嘱同行的两个部下拿他的头去见汉高祖,表示自己不受投降的屈辱,也保存了岛上五百人的生命。

汉高祖用王礼葬他,并封那两个部下做都尉,但那两个部下在埋葬田横时,也自杀在田横的墓穴中。

汉高祖派人去招降岛上的五百人,但他们听到田横自刎,便都蹈海而死。

司马迁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

”  蒋碧微曾回忆:“1928年开始,悲鸿除了去中大教课外,全力创作取材于《史记》田横故事的大幅油画《田横五百士》。

”徐悲鸿的女儿徐静斐也回忆:“父亲作此画时,正是日寇入侵,蒋介石妥协不抵抗,许多人媚敌求荣之时,父亲意在通过田横故事,歌颂宁死不屈的精神,歌颂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所尊崇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质,以激励广大人民抗击日寇。

”  徐悲鸿在创作这副杰作时,任务相当艰苦,画面上的每个人物都有模特儿,他先画了精确的素描稿,然后画到画布上。

作品1928年开始创作,1930年完成。

画面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的场面,着重刻划了不屈的激情。

田横面容肃穆地拱手向岛上的壮士们告别,在那双炯炯的眼睛里没有凄惋、悲伤,而是闪着凝重、坚毅、自信的光芒。

壮士中有人沉默,有人忧伤,也有人表示愤怒和反对他离去,那个瘸了腿的人正在急急向前,好象要阻止田横去雒阳,整鞍待发的马站在一旁,不安地扭动着头颈,浓重的白云沉郁地低垂着。

整个画面呈现了强烈的悲剧气氛,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鲜明主题。

  九方皋》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

若此者绝尘耶辙。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

臣有所与其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

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

对曰: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穆公不说。

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

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

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负伤之狮》  创作于1938年,当时日寇侵占了我大半个中国,国土沦丧,生灵涂炭,徐悲鸿怨愤难忍。

他画的负伤雄狮,回首跷望,含着无限的深意。

他在画上题写:“国难孔亟时与麟若先生同客重庆相顾不怿写此以聊抒怀。

”表现了作者爱国忧时的思想。

这是一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

中国被称作东方的“睡狮”,现在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大部分国土,“睡狮”已成了负伤雄狮。

这头双目怒视的负伤雄狮在不堪回首的神情中,准备战斗、拼搏,蕴藏着坚强与力量。

  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箫声》、《睡》、《陈散原像》、《桂林风景》、《黄山》、《老妇》、《女孩》、《持棍老人》、《河边》、《沉睡的维纳斯》、《父徐达章像》、《风景》、《小孩》、《静物·水果》、《蔡公时被难图》等  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奔马图》、《牛》、《梅花》、《春之歌》、《落花人独立》、《松》、《雪》、《逆风》等 [徐悲鸿的作品画简介有哪些  素描:《狮吼》、《自画像》、《画龙点睛》等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