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善的感言
百善孝为先父母感言
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世界上再也没有比父母的爱更无私的了
如果问世界上对自己好的人是谁
父母绝对排在第一位
一定要好好孝顺他们
关于孝的感想
我觉得今人的孝大多体现在物质方面,而在精神方面却是极少的一方面,现代的人大都喜欢过着独立的生活,他们追求自由,不喜欢被约束,强调要有自我的空间,所以他们大多都不会与自己的父母同住,只会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竞争无所不在,他们为了工作忙碌,为了成功拼搏,为了爱情烦恼,为了朋友奔波,……他们充满了压力,他们已没有精力去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去了解他们精神的需求。
这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
这又能埋怨谁呢
我也说不清楚,只希望每个人多能给父母多一点关心,那怕是一声问候,一通电话,一个关怀的眼神,一次心灵的沟通。
百善孝为先的感悟与启发
“百善孝为先”这一句出自清人--王永彬《围炉夜话》的文章之中。
因为是根本的道理,根本的人伦,根本的共识,所以数千字的《围炉夜话》,抵不过这一句“百善孝为先”的名声。
为何以孝为百善之先
其实正因这句话说到了“根本”处,所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何只百善,千行万念,无不以此为先。
这又为何
因没有孝,没有根本,就没有人类传承。
为人子女当孝,为人父母当慈。
父母养子女叫做“养”,子女养父母也叫做“养”。
前者抚养成人,后者赡养终老。
这叫天经地义(天经地义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如何叫天经地义
人栽果树,此树领受天地雨水日光,必然开花结果。
就算是“人参果树”那样精贵的树种,也要三万年一开花,三万年一结果。
没有受人滋养而不报答的天地道理,这就是天经地义。
一个人如果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还指望他会对别人付出真心吗
对“孝”的感悟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几千,它始终是衡量一个人品德高下的重要标准之一。
不孝被视为大逆不道,是家庭和社会都不能容忍的。
然而,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孝敬之心反而在人们心目中淡漠了。
笔者所在的城市,每年见到一些老兵退伍时(说是老兵,其实大都不足30岁),拿到退伍费后,不是饭店聚餐,就是上街为自己购皮鞋、西装,或不吝花钱给女友买可心的礼物,却极少见人向至亲至爱的父母表示爱心。
有报道说,如今一些高等学府的莘莘学子们,给父母写信极为“简练”,开门见山就是要钱,连一句问候语也没有。
最“简练”的信,只是“爸:钱。
儿。
”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着这样的信,不能不说是件憾事,让人心寒。
孝敬之心,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它与对党和人民忠心并无矛盾。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孝敬之心的人会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
事实也是如此,古往今来,优秀的中华儿女都既有精诚报国之忠心,又有善待父母之孝心。
岳飞牢记母亲训诲,成为爱国抗金英雄;陈毅元帅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可他也是一个大孝子。
解放后他和夫人张茜回老家探母,亲手给母亲洗衣洗澡,表达多年来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歉疚和遗憾。
许世友更是有名的孝子,但他也是出名的良将……在他们身上,忠心和孝心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这里用得着一位名人的话:“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天下无孝子。
”
关于孝的感想大约200字。
自己的感悟TUT
关于孝,我的理解是:首先深深的生养之大恩,其次是莫让父母为自己生气、忧劳,哪怕一丝一毫。
不顶撞父母,认真学习,工作努力,不,婚后家庭和睦,善待手足,有事首先想的是父母的感受只要自己努力了是孝
只要个人努力了,无论自己成绩如何 ,工作如何,收入如何,给父母花多少钱,那都是无所谓的
在父母健在时,给他们以欢乐,当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当他们年岁大时,劝他们信仰传统文化,在那里可以找到对生命的终极关怀的答案。
。
。
这也是我看了《赵老师现世因果教育》之后才知道的行动吧,让我们好好爱父母、公婆吧
24孝百里负米的感言
仲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是的学生。
他非常孝敬。
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为人非常节俭。
经常吃野菜度日。
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
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
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
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
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地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呵口气,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极其不容易。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
楚王聘他当官,对他很是礼遇。
俸禄非常优厚。
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过着富足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感叹,哀伤父母早早过世。
他是多么希望父母仍然在世,和他一起过这样的好生活呀
可是即使他想再负米往返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子路不仅是一个孝子,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敬重老师的人,但他个性刚猛,比较急躁,所以孔子给他以特别的教诲。
有一次子路将要出使他国,向孔子辞行,孔子就以五种禁诫之事赠予子路,为政时要注意:不强不达、不忠无亲、不恭失礼、不信无复、不劳无功,希望他能好好地以五种禁诫来警示自己。
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地递减。
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的遗憾。
如果没有办法把握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来孝养他们,等到你想要来报答亲恩的时候,为时已晚。
但愿我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