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为比喻的好句子
【第1句】: 摘抄带有修辞手法的好句好段
【第1句】: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第2句】: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第3句】: 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第4句】: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第5句】: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第6句】: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第7句】: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第8句】: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第9句】: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第10句】: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第11句】: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第12句】: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第13句】: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第14句】: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第15句】: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第16句】: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第17句】: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第18句】: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第19句】: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第20句】: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第21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第22句】: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第23句】: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第24句】:读一本好书等于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第25句】:选书应和交友一样谨慎。因为你的习性受书籍的影响不亚于朋友。
【第26句】:书是智慧的钥匙。
【第27句】:政治家说:"书是时代的生命" 。
【第28句】:经济家说:"书是致富的信息" 。
【第29句】:文学家说:"书是人类的营养品" 。
【第30句】:学生们说:"书是不开口的老师" 。
【第31句】:
【第2句】: 求修辞手法很好的句子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比喻 【第1句】: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第1句】:本体 【第2句】:喻体 【第3句】: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事物间有相似性)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仿佛 出现 晓明跑的如离弦的箭。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老舍《济南的冬天》比拟 【第2句】: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 拟人修辞手法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第1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朱自清 【第2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第3句】: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朱自清 (2)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第1句】: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第2句】: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第1句】: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第2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淀》孙犁)夸张 【第3句】: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排比 【第4句】: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反问 【第8句】: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对偶 【第5句】: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第1句】: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第2句】: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第3句】: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设问 【第7句】: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借代 【第10句】: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第3句】: 修辞手法的句子
修辞方法的作用及其实例 比喻、借喻、借代、拟人、夸张、反复、对偶、排比、渲染、顶真这些修辞方法的作用并举例。
附录: 辅导员"古道西风"的回答: 运用比喻,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可以传达出作者对生活中的事物的独特感受。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第向船尾跑去了。”
用“踊跃的铁的兽脊”来比喻“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写出了看社戏途中的奇特感受。 借喻是比喻中的一种,就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只出现喻体的一种比喻。
如:“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这里用“自由花”来比喻人民得到解放以后的幸福生活,使抽象的意思具体化了。
借代可以使文章变化生姿。如:“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里用“旌旗“借指军队。 拟人可以使语言更生动,使文章更有文采。
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将延安人民的欢迎场面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夸张往往故意夸大其词,对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强调或渲染。如:“整个老城像一座烧透了的砖窑”。
反复的作用是强调所说内容。如:“盼望着,盼望着,……”强调了盼望的急切。
对偶能使语言整齐和谐,音韵铿锵,增加文章的美感。格律诗常它来勾勒画面,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排比可以铺排文意,舒展内容,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还能增强语言的气势。
【第4句】: 含有“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有哪些
含有“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有:
【第1句】: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第2句】: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著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著银灰色的轻纱。
【第3句】:她脸上洋溢著兴奋的光芒,就像山坡上绽开的山丹丹花一样。
【第4句】: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动不动扒在火堆里。
【第5句】: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第6句】: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第7句】: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第8句】:节日的街上人很多,多的像在地面上的蚂蚁。
【第9句】:节日的街上人很多,像数不清的星星。
【第10句】:街上人山人海,就像过江之鲫。
【第1句】:比喻句的含义:
比喻一种常用 修辞手法比喻句的含义 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用另类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 本体, 喻体和 比喻词组成,又有 明喻、暗喻、隐喻之分。
什么是比喻句?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什么叫本体和 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
【第2句】:作用:
(1) 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特点,渲染氛围,侧面烘托。
【第5句】: 修辞手法好句
【第1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明喻)【第2句】: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 成了 水墨山水。(暗喻)【第3句】: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高尔基《海燕》)(借喻)【第4句】:夜空中的星星就像无数只眼睛似的一眨一眨的。(拟人兼有比喻) 【第5句】: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老舍《龙须沟》)(拟物)【第6句】:“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老舍《龙须沟》)(借代)【第7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代)【第8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借代)【第9句】: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过。(宗璞《紫藤萝瀑布》)(拈连:利用上下文的关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修辞手法即拈连。)
【第10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夸张)【第11句】: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儿来了。
(夸张)【第12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谐音双关)【第13句】:新事业从头做起,旧现象一手推平。
(语义双关)【第14句】: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反语)【第15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对偶)【第16句】:沙漠开始出现了绿洲,不毛之地长出了庄稼,濯濯童山披上了锦裳,水库和运河像闪亮 的镜子和一条衣带一样布满山谷和原野。
(排比)【第17句】:茵茵牧草绿山坡,山坡畜群似云朵,云朵游动笛声起,笛声悠扬卷浪波。(顶真)【第18句】: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粮多猪多。
(回环)【第19句】:什么最可贵?独立自由最可贵。(设问)【第20句】:当你看到奥运赛场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你不觉得我们的运动员是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吗? 【第21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感:叙事状物时运用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的修辞手法。)【第22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对比)【第23句】:一根火柴,它自己熄灭了,却把别人点燃起来,引起了比自己大十倍、百倍、千倍以致数万万倍的熊熊大火。(层递)【第24句】: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进大门!(婉曲)【第25句】:十一月,广州还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北国名城哈尔滨早已草木皆冰了。
(仿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