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对偶又有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

05-06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第1句】: 有哪些含有对偶修辞手法的诗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无名氏《画》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

——崔颢《黄鹤楼》

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杜甫《曲江对酒》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王勃《滕王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毛泽东诗词最讲究对仗。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雪》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水调歌头·游泳》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西江月·井冈山》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七律·送瘟神二首》

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肃鬼唱歌。

——《七律·送瘟神二首》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七律·登庐山》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七律·到韶山》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菩萨蛮·黄鹤楼》

【第2句】: 含有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已经有了如

【第56句】:巧比妙喻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⑵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⑶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⑷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⑸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⑹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第57句】:大胆夸张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⑵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第58句】:生动拟人⑴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⑵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⑶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⑸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⑹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第59句】:讽刺笔调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⑵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⑶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⑷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⑸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第60句】:疑问语气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⑶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第61句】:反问语气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⑵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⑶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⑷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第62句】:感叹语气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⑸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⑼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⑽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第63句】:对偶句式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⑵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⑶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⑸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第64句】:诗中藏词⑴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⑵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⑶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⑸春风得意马啼疾,一日看尽长安花.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⑻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⑼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第65句】:诗词互对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一日千里)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再接再厉)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落千丈)⑷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势不可挡)⑸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奋不顾身、粉身碎骨)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触景生情)⑻危楼高百尺.(直插云霄)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⑿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宁死不屈,无颜见江东父老)【第66句】:诗谜成趣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及时雨 宋江)⑵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无用——吴用)⑶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花荣)⑷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黑旋风李逵浪里白跳张顺)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时迁)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神行太保戴宗)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孙策)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留蝉——刘禅)⑼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关羽)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晴雯)⑾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假宝玉——贾宝玉)⑿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屈原)⒀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高适)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适)⒂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陆游 郑板桥)。

【第3句】: 要一些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均可

诗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对偶)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夸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设问)(比喻)(夸张)名言警句:我扑到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比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子》(对偶)【呃呃,修辞手法的名言比较少】语句心灵是一方广阔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排比)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拟人)云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第4句】: 急需一句使用对偶和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

借代的定义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以一物借来代替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当在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也要让文义通顺才行. 通俗的说,是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编辑本段]借代的作用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有些人》) 例①中的“石头”,通常用来作纪念碑的材料,这里借“石头”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 [编辑本段]借代的运用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③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④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例③是特征代本体,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例 ④ 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三、具体代抽象. 例如:⑤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例⑤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四、工具代本体. 例如:⑥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例⑥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五、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⑦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例⑦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编辑本段]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 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不过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编辑本段]借代的种类 1喻借,即比喻性借代.其真义与借义之间的语意关系是相似. 2旁借,即非比喻性借代.其真义与借义之间的语意关系不是相似,而是其它关系.对偶 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对称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其主要方式有 【第1句】: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第2句】: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第3句】: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 c.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例如: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厌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曲.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c. 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所谓“相象”,是说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甚至连一些工具书对这两个概念都解释得含糊其辞,不甚了了.如《辞海》“对仗”条下注释曰:“指诗文词句的对偶.”陕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学辞典》则解释“对偶”为“修辞方法一种,……诗歌中叫‘对仗’.”如此以“对偶”注“对仗”,用“对仗”释“对偶”的辗转解说,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结果是使人误以为“对偶”与“对仗”是一回事,是一个概念的两种称谓.那么,究竟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第1句】:对仗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第2句】: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开工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第3句】: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第5句】: 诗句中含有比喻拟人对偶反问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诗句中含有比喻拟人对偶反问的修辞手法的诗句分列如下所示。

拟人: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比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对偶: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低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反问: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不知明镜里,何处是秋霜?——李白《秋浦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赠董大》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