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端午节同学发表感言
学生对端午节的评价20字
【第1句】: 棕子好甜怡人醉,共诉人情酒一杯,道上一句祝福语,端午生色星光辉,道路平稳无妨碍,心静安宁乐相随。
祝您和家人端午节快乐!
【第2句】: 总盼望幸福把你拥抱;总期望健康与你同在;总希望快乐将你围绕;总奢望能为你做的更多。
祝福你,我亲爱的朋友,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节日感受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传统节日之一。
我发现,我们中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着很深厚的文化背景。
端午节也不例外。
通过查资料的办法,我了解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知识。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有很多,比如:有的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有的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有的说是为了纪念曹娥,等等。
其中,以纪念屈原的说法,影响最大。
据《史记》上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因为他倡导让有本事的人做事,富国强兵,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所以被赶出都城,最后来到了汨罗江边。
公元前278年,屈原眼看楚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遗体,还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等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主要内容有:悬挂菖蒲、艾草,赛龙舟,吃粽子,给小孩子洗艾叶澡等等。
听妈妈说,我们老家桂林那边,端午节是中午过的,也有悬挂菖蒲、吃粽子这些习俗。
端午节这一天,当我还在睡梦里的时候,爸爸妈妈一早就买菜回来了。
等我起床,看到妈妈拿着好几把用红线捆扎好的我不知道名字的青藤树叶之类的东西,我很好奇,便问:“妈妈,你拿的那一把一把的是什么
”妈妈回答说:“是艾叶草呀。
”原来,妈妈买回来艾叶草是准备晚上用来烧水给我洗澡用的。
我对此非常期待。
到了晚上,当妈妈端着一盆用艾叶烧好的水走进浴室里,我闻到了一股清香的味道,原来,看起来那么不起眼的青藤树枝,居然还有这么浓郁的香味儿啊。
妈妈一边为我淋澡,一边嘴里念叨:“洗了艾叶澡,不会被虫咬,宝贝健健康康,活蹦乱跳。
”我听了之后,忍不住跟妈妈说:“这是不是一种迷信呢
”妈妈回答说:“不是,只是过端午节的一个习俗罢了,它沉淀的是我们的一种传统文化,表达的是大人们对孩子的美好祝福。
”我听了之后,心里很受感动。
过端午节,不仅领略到了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更让我感受到了妈妈对我的一片疼爱之心。
我爱端午,更爱传统节日的文化气息
端午节思乡的句子
【第1句】:,思念一个人,一个亲人,真的间没有关系。
【第2句】:又年端午至,又是一个飘香的时候。
【第3句】:有个美丽的地方,是住在我心里的人间天堂,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
而我,早已将灵魂丢在了依山傍水的小村庄。
逢佳节,倍思乡,思那一草一花,一树一木,一砖一瓦。
【第4句】:幽幽之夏夜,爬满丝瓜青藤的木格窗下,我读书倦了,忽而一声鸟啼,划破寂寞的长空悠然飘入耳中。
哦,我想故乡哪里,改也是端午了吧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第5句】:许是好多年未曾触及家乡的端午节,生在记忆里的美好都是小时候的片段,很亲切。
端午节与屈原的故事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哀痛异常,纷纷汨罗江边吊屈原。
渔夫们划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活动的意义50-60字
庆祝端午节的意义历时常新,足见此节日具有时代性与永恒性。
概括端午节庆祝的现代意义如下: 一、发扬爱国精神。
热爱祖国胜于一切的屈原,面对祖国危亡和“变白以为黑”(《怀沙》)的腐败政治,他直言劝谏,结果反遭流放。
他无法拯救祖国于危亡,更不愿以洁白之志蒙尘、随波逐流,最后投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的爱国思想和在政治斗争中宁死不屈的牺牲精神,影响后世至巨。
所以,我们庆祝端午节,务必与国民教育挂钩,提升国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实现“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共同价值观。
二、警惕政治领导者。
屈原忠而被谤,信而见疑,说明了政治领导者昏庸无能,必遭群小蒙蔽而失去判断力,最终导致国破家亡。
庆祝端午节,即以史为鉴,让治国者甚至是社团领导人,都要具有准确的判断力,选贤与能,知人善任,和而不同,发扬“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精神,这样就不会轻易地被结党营私者利用以至走向灭亡。
三、教育与促进健康生活。
自古以来的端午节习俗,譬如悬挂菖蒲和艾蒿,喝雄黄酒,佩戴香囊等,目的是驱邪解毒避疫。
因为五月是五毒(蝎子、蛇、蜈蚣、壁虎和蟾蜍)出没时期,而雄黄酒、艾蒿和菖蒲都有杀菌解毒防病的功能。
至于赛龙舟,可以强身健体,促进团结,广交天下朋友。
它已经演变为国际比赛项目,意义非凡。
我们可以通过庆祝端午节传达“教育与促进健康生活”信息,利用现代科学知识与药物,增强全民健康意识。
鼓励参加龙舟竞赛与全民运动会,积极防疫祛病、避瘟驱毒,谋求健康长寿,进而达到尊重与关爱生命的目的。
四、阅读与欣赏传统文化。
屈原是楚辞的开山鼻祖。
其作品,写出人民的愿望,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
他喜欢运用神话素材,大量吸收民间诗歌精髓,以美人和香草做比喻,让丰富多彩的幻想自由飞翔。
这个特点对后世文学有深刻的影响。
庆祝端午节期间,我们可以发动诵读屈原诗篇或欣赏古典文学运动,以丰富我们的传统文化底蕴。
关于端午节收获了什么的感想 几十字吧
“节分难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这首诗是为纪念而写下的。
端午节也是因为而流传于世的。
包粽子、赛龙舟等端午节特有的习俗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相传,赛龙舟是因为当时捞救投泊罗江而死的屈原所传承下来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赛龙舟不再只是单纯为纪念屈原而举行的了。
它演变成了一项最富激情、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努力奋争,拼搏向上的精神的运动。
赛龙舟这项具有纪念意义的运动,不仅突破了时间、地域的界限,还成为了国际性的赛事,得到了新的发展。
包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纪念意义。
粽子本身是用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芦苇叶在外围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
当然,粽子也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地区,就会包出不同的粽子。
虽然形状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虽然风味大不相同,但都寄托着老百姓对屈原这位伟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又到了。
可是,心中却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端午节的节日气氛也在逐渐减弱。
端午节和众多的中国传统佳节一样,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之说不只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一个,但却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个。
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虽是众说纷纭,却也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与魅力。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华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端午节在我国已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历史,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的积淀,从而赋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内涵。
其次,端午节还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节的每一种延续下来的纪念活动,无不是寄托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与心愿。
如果说端午节是因为传说而显得更加动人,那浸透在端午节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则让它散发出永恒的魅力。
传说可以动人,而情更加感人
节日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于挖掘和弘扬,有时我们的传统节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
我们的社会,应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传统文化绝不是“封建”、“落后”的代名词,而应该成为新时代我们引以为豪、为傲的民族瑰宝。
以端午节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端午节,爱祖国》作文 端午,这个对于我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
它有一缕淡淡的思念,随着汨罗河留向下游,送去在那已腐烂上百年的身朽。
然后,慢慢祈祷…… 来长沙有两年了。
我很不想过端午节。
尽管每年到那几天,父亲从超市中各种馅的粽子,也不能磨蚀我对粽子一种本能的纯朴。
反而,那些馅确实点缀了表面,可却使我对粽子的热情减少了。
在我的家乡,在被我用水彩笔乱涂一气,有点丑陋的老家,是我唯一的依靠。
每年端午节,父亲点里的员工与我的挚亲围坐在一个不大也不小的圆桌上。
在那一堆鸡鸭鱼肉的旁边,总会放着用白绳系好的粽子,周边还有用碗盛着的白糖。
那些粽子,是外婆的手艺。
我从小就由外婆、外公喂养大,对外婆所包的粽子也有一定的了解。
我拿起剪刀,把白绳剪开,将棕皮剥开,用白色糯米所做的粽子也就呈现在眼前。
好香,那香有点特别的味道,是什么味道呢? 外婆身材很矮小,况且又在乡间长大,所做的粽子自有一番风味。
或许这就是乡味吧!有点似乡间小路上,有滴过露珠的杂草是土乡味,可撇点白糖后,又是一番韵味。
这时,大人们纷纷对我说:“少撇点糖,吃多了糖可不好!”我不听,继续放肆地撇着。
外婆这时,就会闻讯从厨房里小跑出来,抓起一把筷子,往我手上打,直至我的哭声,喊叫声淹没了整片大人们的交谈声,外婆才住手。
现在,外婆、外公都已去了衡阳照顾弟弟。
每当我去那儿玩时,我总会问外婆:“外婆,糯米粽子我什么时候才会再吃呀?”“没机会了!”外婆身上的乡土情似乎越淡了,也不在打我了。
清晨,妈妈跑过来,大声吆喝着:“今天早上吃粽子!” “什么馅儿?” “豆沙!”
端午节作文200字我是怎样度过端午节的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
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
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
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
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
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
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
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
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