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焊接学生比赛感言
寻求一篇 CAD综训总结1000字到1500字
CAD制图总结CAD制图实训总结 2008年上学期16周,在欧阳老师的指导我们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CAD制图实训,主要是针对轴类、箱体类和叉架类等几种常见零件的绘制,通过实训,进一步掌握CAD的应用,增强动手cao作能力。
时间过得真快,到今天截止,一周的CAD制图实训即将结束,现在回想起刚进机房的那懵懂,自己都觉得好笑。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面对综合量大点的图形,竟然不知从何下手。
上课是一步一步,一个一个命令的学,课后的练习也没有涉及到前后的知识,知识的连贯性不大,当我们进行实际运用时,发现之前学的有点陌生。
实训的第一天,老师首先给我们将了这周实训的课程安排,说明了本周实训的主要内容,实训目的以及意义所在,然后交代了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强调应当注意的一些地方,以及考试成绩打分等。
听完老师的讲解后,我并没有马上去画图,而是用两节课认真的去看任务指导书和设计指导书,很仔细的看了作图要求,以及提示的作图步骤,以便于能够合理的完成本周的实训工作,我怀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次难得的实训机会。
实训时间安排得有点紧,尤其是周三,从中午12:00直到下午17:00,看到这样的时间安排后,竟然没有想溜的冲动。
接着我就仔细每副图的cao作细节,有些有提示,也有些没有的。
我想结合我所学的,还有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这周的实训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的。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一直认认真真去绘制每一个图,思考每一个细节,作图步骤,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也都会很仔细,在作图的过程中的确遇到了不少的难题,但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一个一个的被我击破,自己难免会感到有点惊喜,从而增强了对CAD的兴趣。
学习最怕的就是缺少兴趣,有了兴趣和好奇心,做什么事都不会感到累。
于是我在网上找了点关于CAD的资料。
CAD的发明者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史凯屈佩特教授,依1955年林肯实验室的SAGE系统所开发出的全世界第一支光笔为基础,提出了所谓“交谈式图学”的研究计划。
这个计划就是将一阴极射线管接到一台电脑上,再利用一手持的光笔来输入资料,使电脑透过在光笔上的感应物来感应出屏幕上的位置,并获取其座标值以将之存于内存内。
这个阴极射线管就算是电脑显示屏幕,那支光笔现在可能是更先进的鼠标、数字化仪或触笔。
那时候的电脑是很庞大且简陋的,不过,无论如何,这个计划开启了CAD的实际起步。
事实上,此计划也还包含类似像AutoCAD这样的CAD软件,只是其在功能上的应用非常简单罢了。
当交谈式图学的观念被提出且发表后,在美国,像通用汽车公司、波音航空公司等大公司就开始自行开发自用的交谈式图学系统。
因为在当时,只有这样的公司才付得起开发所需的昂贵电脑设备费用和人力 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小型电脑费用已经下降,交谈式图学系统才开始在美国的工业界间广泛使用。
在那时候,比较有名的交谈式图学软硬件系统是数据公司(Digital)的一套名为Turnkey的系统。
二战后,CAD的系统也就在战后高科技军事技术的转移下,导入了建设所需的铁路、造船、航空等机械重工业。
有名的CADAM,就是IBM公司在此期间开发出来的应用于大型主机电脑系统上的CAD/CAM整合软件。
也因为它出现得很早,系统又完整,所以就将其冠以“CAD/CAM之母”的美名。
在电脑出现以前,产品图是在手制样品完成后再用手工画的,然后在修改手制样品后,依手制样品来制造,所以在这之前的一般用品的质量就比较粗糙而不统一。
应用了CAD来绘制产品图样后,就可以配合CAM软件直接连接专业工作母机生产产品模具,使得产品在精密度、修改效益、生产效益和前后批产品的质量水准上都要比尚未CAD/CAM化前好上许多。
所以,现在除了手工艺术品外,CAD/CAM的应用率多少己成为一个国家是否属先进国家的指标。
换句话说,自动化的CAD/CAM应用也是国家工业升级的重要方针之一。
因为机械业也是应用CAD最早的行 补充: 业,因此相关专业的CAM自然就和CAD连袂出现。
事实上,在此时的CAD一词的意义应该是Computer Aided Design,也就是“ 电脑辅助 设计”。
因为使用CAD的人多半是设计师,而 应用软件 的发展方向也都是着重在某专业的 辅助设计 上,所以自然被称之为“电脑辅助设计”。
可是我们现在所说的CAD一般却是指“电脑辅助画图”(Computer Aided Drafting)。
这是因为现在的CAD使用者层面已扩大,不局限于设计师使用。
因此,自1985年以后,普遍就将CAD的名词统称为“电脑辅助画图”,而另用“电脑辅助设计绘图”(Computer Aided Design & Drafting,CADD)名词来强 调电脑 辅助设计画图的功能。
换句话说,由于 时代科技 和应用方式的演进,有些名词的意义也会因在各自领域 范畴 下愈分愈细而产生变化。
所以,CAD和CADD的名词也和相关CAD软件的类别划分有所关联。
在实训的一 周里 我不仅了解到了实在的学习内容,并且对专业以外的知识做了很深的了解,以上基本上就是CAD的发展历程,当我们要去学习或研究一门技术或学问时,去了解有关这门技术或学问的历史背景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就是“寻根”。
欲学习一门技术或学问却不去了解它的历史,将有如无根之萍,无法深入并获得其中的乐趣!我们每画的一个 零件图 就好象跟CAD的历史一样,一步一步的渐进,自己从中吸取很多的精华,列如,当尺寸没有按照标准画时,那么在标注尺寸的时候就需要修改数据,不仅影响到了图的雅观,还直接影响了图的真实性,所以在画图过程中就要很细心,一步一步 慢慢来 ,做到精确,无误差,在比如, 在修剪多余直线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出先剪不掉的现象,我经常遇到,那是因为连线的时候线与线之间根本就没有连接在一起,表现出 作图 不扎实的意思,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改正了这个不好的习惯,作图,就要用心去做,扎扎实实的完成任务
总之,在本周的CAD实训中,我感觉我学到的东西比一个学期学的东西还多,绘图技巧在平常的学习中是学不到,我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的这种实训的机会,这一周感觉过的很充实,我也真正的融入到了学习当中去,别无他思,一切都还不错,感觉非常好
补充: 这些资料是给你参考用的,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啊,不然老师一看,就穿帮了~那样就不好了
ABB工业机器人心得报告怎么写
一直以来, 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主要分为: 工业机器人, 专业服务机器人, 和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部分我们会在以后的文章里介绍; 这里只说工业机器人. 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 工业机器人自然没有那些花哨的服务机器人那么有趣, 然而从商业利益来看, 现在工业机器人却仍然占据了整个机器人市场的大头: 在2008年, 它的市场规模大致在190亿美元 (包括工业机器人本身, 以及相关软件, 相关附件以及配置系统等), 而同时服务机器人市场估计在110亿美元左右 (相关数据参看该网站出的报告简要). 毕竟这个时代还是钱说了算,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主席就来自工业机器人的一家龙头企业ABB了.工业机器人主要用在制造行业, 能够做焊接, 磨削, 喷涂, 搬运, 分拣, 装配, 包装等等. 和人相比, 优点主要有两个: 精确和稳定. 精确在于它一般能做到零点几个毫米级的运动控制, 稳定在于它可以24*7地这么做下去. 和其他自控工具相比, 优点主要是一个: 系统柔性大, 即所谓flexibility; 一套用于给BMW7系喷涂的机器人, 换上BMW5系,只要重新编个程就可以, 生产柔性很大.我个人更愿意把工业机器人看作是传统机械+电子自动化产品的延伸, 而不是披着神秘色彩的特高新科技领域. 大家也许都见过数控机床,能够以编程的方式, 让机器以极高的精度按指定路径运动, 从而完成各类工业加工应用. 那么绝大部分的工业机器人和数控机床差不多, 只是由于机械运动的方式不用, 而工业机器人往往有更大的自由运动的空间,而较大的应用灵活性. 好吧, 如果你还从没有见过一般工业机器人长什么样, 那么请点击该链接. 你可以看到,它一般是呈手臂型的, 而且底座是固定住, 无法移动的, 因此我们也把它叫做机械臂. 当然光一个机械臂还动不起来, 它需要背后的控制系统, 一般是像一个柜子一样的东西, 里面包含了逻辑控制\\\/运动规划的主计算机和电机驱动等等; 这个柜子一般会晾在机械臂一旁. 因此, 一套完整的可使用的机器人系统至少包括机械臂和控制柜, 另外通常还算上一些仿真和应用编程软件等. (于是相应地, 一个典型的工业机器人研发机构, 也自然设置成机械+电路+软件三部分小组).下面我们捎带说点机械性的知识, 不感兴趣者可略过 :)机械上来说, 一般机器人的关节可以有两种选择: 旋转式(rotational)和平移式(prismatic). 而一个机器人少则3个关节, 多则十多个关节, 关节的数量决定了机械臂末端能达到的三维位姿空间; 而根据这么多机械关节的不同组合, 也可以分出很多种工业机器人类型来: 支架式(笛卡尔坐标式)运动的所谓gantry robot, 这类机器人只能在支架上沿笛卡尔坐标系线性移动,一般用来工厂里搬重物, 做装备等. 这类机器人可以做的很大, 比如有做到近四十米,高八米的 (可以想象完全是一个可以内部移动的两层楼了...); 柱状\\\/球状机器人, 这里的柱\\\/球状是指机器人通过每个关节的运动, 使其末端点能达到的三维空间范围的形状. (这些个人倒不太常见, 可能是用在小型自动化领域内.)SCARA机器人(也可参见Wikipedia上此文), 有两个旋转关节和末端一个平移关节. 这种类型机器人在空间Z轴上是被锁住的, 因此常用来插螺钉啊,搬搬小东西啊之类的, 很灵活小巧, 速度也快. 看着干净, 还不占地. 最万能的多关节型机器人(articulated robot), 这种机器人一般有六个旋转关节(人的手臂也全是旋转关节, 不过关节数可比这类型机器人多多了...), 覆盖工作空间大(能扭出各种姿势来), 载重相对较高(更有力). 因此也是几个工业机器人大厂商的主打产品.并联机器人(parallel robot), 这类机器人手臂不像前面介绍的那样一段串联着一段, 最终连接到末端, 而是直接各段手臂直接连接到末端上. 好处是什么? 避免了手臂运动误差的串联叠加效应, 每一段手臂的控制都或多或少会有误差的, 如果是串联, 那么前一段手臂的误差会直接叠加在接下去一段的误差上; 这样一段串着一段, 误差也就一段积着一段了. (想象一下我们手臂的串联效应, 现在如果我要伸手去前方1米处的苹果, 于是规划好了以肩膀与上臂60度, 上臂与前臂30, 前臂和手掌20度的姿态可以拿到, 于是闭起眼睛驱动我们的手臂达到这个目标姿态, 但由于每个关节的控制总有1度左右的误差范围, 那么累加起来, 到最后手掌上, 离真正的目标姿态就有了3度的角度误差范围.(事实上, 由于几何关系, 误差不一定是简单的相加, 但这里就不细谈了); 而并联的好处便是消除了这种串联误差效应, 因而能达到很高的运动精度; 坏处呢? 那就是运动空间受限了, 有那么多支手臂一起连着末端, 还怎么伸展的出去呢? 关于这类机器人的历史可参看这里, 其常用在飞行模拟器上; 也有用在分拣上, 比如号称速度最快的工业机器人-ABB的FlexPicker, 最快能在一分钟之内做150次的物品拾起和放下, 常常用于在传输带上拣面包抓香肠等.接下来再说点工业机器人控制的知识: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和我们人的运动的首要区别, 是它并没有视觉这样的末端运动的闭环控制. 人可以在发现手没有够到水果时, 继续前伸手, 直到观察认为可以拿到为止; 但工业机器人不可以, 它没有眼睛(没有图像检测系统)来查看它是不是伸到了目标点.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 它是一个开环控制. (至于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定义, 大家可以参见wikipedia的定义. 大致意思是闭环控制会将系统检测到的信息反馈到控制器里去, 而控制器会利用这个反馈信息区调整自己的控制指令, 使得被控制的变量可以更快\\\/准确\\\/稳定地达到目标值; 而开环控制则没有或忽略了反馈信息, 即控制器充满自信地一番计算后, 直接发出控制指令, 而至于被控制的量是不是达到目标值了, 就不理睬了. 最经典的反馈控制是PID, 在化工流程, 运动控制等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所以, 工业机器人的一个基本的运动控制过程一般是这样的: -> 用户输入目标点(如三维空间里的XYZ,以及姿态坐标) -> 机器人通过对自己手臂和关节的分析, 计算出每个关节应该达到的目标值(旋转关节就是指要转到哪个角度, 平移关节就是指要移动哪个距离上) -> 计算机将这些角度值发送给电机驱动程序-> 电机驱动程序利用一定的控制方法(比如这儿就可以用PID了)来使电机驱动到目标值; -> 结束大家于是看到, 机器人只管把关节电机驱动到目标值, 至于之后每个关节连起来后是不是就真的到达了目标点, 它就管不着了. 你也许会问, 要是机器人的手臂参数就有误差(e.g. 热胀冷缩而长度改变, 内部掉了灰尘而掐着关节怎么办), 那么计算得到的关节目标值就会包含这些误差, 于是加起来就更不对了, 难道也不考虑么? 是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 机器人也只能瞎着眼睛自顾自的往不准确的目标点跑去了. 你也许会再问, 那也简单, 给机器人加双眼睛不就行了么, 上面装个摄像头, 实时监测机器人末端是不是真正达到了目标点, 这样要是真没达到, 就可以把这误差信息反馈给机器人,机器人就可以调整控制, 不就可以这误差消除掉了? 不行, 至少现在可不行. 第一, 现有的图像算法很难通用地判别好一般工业环境下的一般机器人的末端, 更不用说稳定地判断机器人在三维空间里的立体姿态信息了(稳定而准确地通过摄像头获得空间信息本身是视觉\\\/机器人领域一个研究大难题, 这在以后的文章会再次提到). 第二, 现有的摄像头以及图像算法的本身又会带来误差问题. 有些工业应用对机器人运动控制的精度要求达到毫米级, 而如果摄像头本身像素跟不上, 机器人还没到目标点就报告成功, 那便适得其反了. 可见在工程环境下应用一个技术或产品, 其顾虑是非常多的, 其中有效, 稳定, 和鲁棒(robust)往往排在最前面. 放到工业机器人的设计里, 就是得让机器人不管天冷天热还是电磁辐射, 都得能正常得以预定精度运行, 不打折扣. 一套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寿命要求十年不算长, 于是这十年就得保证能一直正常运行. 因此回到控制上, 我们就得非常小心得考虑每一个关节的特性模型. 现在市场上, 多关节运动机器人的到达精度一般能在零点几个毫米上, 什么意思呢? 就是如果你切着目标点出拉一根头发丝, 那么机器人闭着眼睛的每次运动都能恰好碰到这发丝而不会冲断. 你可以继而想象, 每一个关节本身的控制精度会达到什么程度!正是由于精度控制的重要性, 对于机器人厂商来说, 自家的机器人使用什么样的机械设计, 哪种控制方式, 采用哪套控制参数, 以及怎样的驱动电路, 可都是绝不外传的看门本领了.在基本的运动控制之上, 还有一层就是路径规划. 如果说运动控制是让机器人更好的达到一个点, 那么路径规划就是让机器人更好的走出一条(直\\\/曲)线来.比如我们会限定机器人以直线方式平移到第一个目标点, 然后以圆弧方式移到第二个点; 那么机器人就会按照一定的路径规划算法, 计算出整条路径要走的中间点, 然后利用运动控制, 循着中间点一直走到终点为止. 尽管理论研究上, 这方面的规划方法已经相当成熟了(基本上你已看不到高校会有老师还做工业机器人的基本路径规划...). 如果你曾了解过机器人学, 也会觉得这是最基本的小儿科知识了. 但一放到工程应用上, 就总会有更深的学问出来. 关键词只有一个: 精度. 前面提到天冷天热电磁辐射,这儿还有机器人本身的运动过程中的变化的惯性, 在这么多可变因素的影响下, 仍然要保持精度, 非得把机械物理控制原理给解剖地一清二楚不可. ABB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算是一个领头了, 其机器人控制器用来打广告的主要技术就是所谓的True-Move,. 啥意思呢? 就是不管快跑慢走, 该走直线就走出直线, 转弯时该走圆就走出个正圆, 是truely right Move. 听着简单吧? 可别人就是做不出来或做不好, 而ABB就能靠它拿着成百上千万的订单.好, 现在有了路径规划来计算整条路径的运动点, 还有运动控制去到达每一个点, 那么一个工业机器人系统该有的功能算是完成了. 如果配上一套软件, 可以让用户进行连续地对多条运动路径进行编程, 并能把程序下载到机器人控制器上执行; 另外还有软件可以让用户进行仿真运动验证, 而不用每次都跑到真实机器人上去调试; 那么开一家机器人公司的技术储备就已经完善啦. 那么说到公司, 我们再看看当前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情况.说到机器人制造商, 那么脑子里冒出来的一般就是瑞典的ABB, 美国的Comau, 日本的Denso, Epson, Fanuc, 德国的Kuka, 日本的Motoman等. 这些公司(或母公司)一般都在机械,电子, 或控制行业有至少半个世纪的经验积累, 因此有很强的技术优势. 其中ABB属于技术硬, 产品范围广, 但思维较稳重保守型, 不愿冒进, 属传统强势; 德国Kuka则秉承德国人做精做强的特点, 很快跟进,而且和德国宇航局(DLR)有不少合作, 后援很强. 经常会有些业内算是大胆的动作, 比如赞助足球机器人比赛RoboCup(因为那年我正好去了Atlanta参加Robocup小型组的比赛, 而Kuka是首席赞助商,所以印象深刻); 推出轻小型工业机器人(Light weight robot, LBR), 这是一个你可以放在桌台上,或拎在手上的机械臂, 其实是DLR的研究成果的市场化; 研发移动平台的机械臂; 把机器人放到迪士尼乐园里做刺激的游戏飞椅; 第一个推出能举起一吨重物的机器人; 经常把机器人放到好莱坞电影里客串等等; 日本的Denso,Epson做的多是小型化机器人, 所以在消费电子行业用的比较多, 比抓放手机,芯片之类的; 而Fanuc和Motoman则是和ABB激烈竞争的对手(类型的例子, 大家可以想象汽车行业里日本丰田,本田对老福特通用的挑战方式么?). 国内的情况较为惨淡, 沈阳新松还有哈工大曾经自己开发过工业用机器人, 甚至曾在一汽的生产线上使用过(但据说已不再用,应该是机器人自己带来的产品问题比效益多), 但已经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做了, 听说是基本转做其他类型的机器人去. 国家曾有一段时间支持过工业机器人的攻关开发, 也联合了多个工科牛校的工作者们, 但仍然没有做出能和以上这些公司竞争的市场化产品出来, 可以猜想主要地还是精度, 稳定度等工程老问题 (当然也有人将原因推在国内制造精度跟不上, 但其实在这样全球化的环境下, 基本元器件国内国外的都能购买, 并没有让国内企业一切打包制造的必要). 慢慢地, 国家也没有在这方面继续投入, 所以现在看来, 国内在自创工业机器人上基本是停滞状态(如果同学们看到还有教授博士拿这个捞钱做项目的, 就得小心看看是不是忽悠了); 如果有研究项目在做,那主要也偏向于工业机器人附件, 如视觉\\\/力感应等检测系统等. 从全球来看, 当前工业机器人总使用量在100万台左右, 并以平均每年10万台左右的速度增加. 使用量最大应该是日本(占全球1\\\/4~1\\\/3), 接着是德国北美韩国中国等; 09年由于经济危机, 使用量的增长受到了很大影响, 可能只有往年的一半左右. 从应用行业来看, 工业机器人一般分为汽车行业(automotive industry)和其他行业(general industry), 大致是各占一半. 汽车行业上一般有冲压, 动力总成,白车身,喷涂以及总装(都是汽车制造工业的术语)等, 每个工艺都可以有工业机器人的参与; 而其他行业则多了, 从搬运中华香烟到打磨波音飞机叶片, 只有想不到的各种千奇百怪的应用. 由于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相对成熟, 以及日本机器人制造商的低价策略, 整个机器人市场对一套机器人系统的出价也在逐渐下降, 所以现在利润空间并不算高; 比如Kuka集团的08年税前利润率(EBIT\\\/Revenue)在4%, 而ABB的机器人公司也只是贡献了5~6%的税前利润率(相对ABB的电力和自动化公司几倍的销售额和利润率, 这可不算是有吸引力的), 这和IT行业Intel或Google动辄20~30%的利润率无法相提并论(当然即使IT业, 也要看公司的行业处境, 比如09年至今AMD的利润率就是负值了...). 当然, 我想这也都是和相关行业整体利润水平密切相关的, 比如自动化行业和制造行业(如典型地, 西门子和富士康的税前利润率均在5%左右或以下), 而工业机器人行业夹在二者中间, 自然高不起来太多. 当然, 利润空间的降低往往意味着成本降低或技术进步, 对消费者来说并不是坏事. 因此, 现在机器人研发的一个重点方向就是怎样降低成本, 以开发出白菜价般的工业机器人系统来,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极大地扩张其应用行业的范围和深度. 而另一方面, 销售工程师们也在竭尽心力, 到处搜寻能够被机器人化的具体工艺来, 推动其自动化进程. 也许有一天, 人类会对体力劳动这个名词开始陌生, 因为和这个名字有关的所有工作都已被工业机器人来代替; 而这些机器人创造出来的财富, 便足以支持地球上整个人类去畅游在创造性的劳动乐趣中了.
学习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一种什么体验
尤玮,从一个中职生,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学习,不停进取,终于造就成功的人生,不但自己走向辉煌,还影响到很没无缘大学的中职生: 尤玮演讲:《因人施讲受欢迎》 从一名普通的中职生迅速成长为“2007年上海十佳讲解员”、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宣教部主任。
日前,团市委、徐汇区团委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优秀中职毕业生报告会,优秀毕业生尤玮向学弟学妹们介绍自己的成才经历。
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自己 1998年中考,尤玮被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原董恒甫职业技术学校)图书情报管理专业录取。
和其他同学不同的是,尤玮没有丝毫的挫败感,她回忆道,考大学是为就业,读职校一样可以找到合适的岗位,与其郁郁终日说什么大志难筹,不如踏踏实实走好脚下的路。
踏入中职校门的那一刻起,她便告诉自己,这里是一个新的起点,一样可以实现人生目标,只不过需要将自己的人生道路进行一点点调整。
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担任文学社社长……入学后,尤玮积极参加学校的各个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不断学习与人交往、如何组织活动。
尤玮坦言,参加各种活动,有失败也有成功,让她渐渐明白,对自己有帮助的不是结果,而是有这段经历和过程。
中职生“击败”研究生 进入职校的第一个寒假,尤玮开始捧着自己的简历去虹口区图书馆寻求实习的机会。
第一份实习的工作很简单:将原来手写的目录书卡输入电脑,没有限定的工作量,也不限时上交,“做多少”、“怎么做”完全取决于个人“自觉”。
熟练掌握五笔输入的她早到晚归,总希望能多为老师分担一些,多出一点力。
寒假结束时,虹口图书馆的馆长在实习鉴定上认真地写下:欢迎今后的假期继续来参加志愿服务。
2001年鲁迅新馆改扩建完成,在虹口区图书馆老师的推荐下,尤玮到鲁迅纪念馆的图书馆参加志愿服务,一丝不苟地将手写的目录卡输入电脑。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被调至宣教部门,担任双休日志愿讲解员。
白天担任讲解员,晚上翻阅各种资料,自己写讲解词……渐渐地,尤玮开始喜欢上讲解员这一职务,并不断钻研,每讲解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和启发,每次讲解词各异。
2002年,鲁迅纪念馆需要招聘一位讲解员,前来应聘的学生都是一些名牌大学的学生,甚至还有多位研究生前来应聘。
面试者需要现场讲解鲁迅纪念馆,并接受面试官的提问。
此时,站在一旁做志愿者的尤玮胆怯地问道:“可以给我一次面试机会吗
”现场的面试官说,可以啊,你试试吧
声情并茂的讲解后,面试官决定,无需招聘本科生、研究生,破格招聘这位中职学生。
挖掘每块展板背后的故事 写讲稿、挖掘每块展板背后的故事……走进尤玮,记者发现,她的成功跟她的辛勤付出有很大的关系。
做了这么多年的讲解员,尤玮一直有一个习惯,随身带着一个小记录本,随时记录自己的最新收获和体会,遇到不懂的疑难问题,她也会第一时间写下来。
调到中共二大会址,尤玮刚开始“没底气”,自己对党史的知识了解甚少,如何将二大的党史讲活、讲的好听呢
进入中共二大会址,只要有时间,尤玮都会跑到展馆里面,认真研究每一块展板、仔细端详每一张历史照片。
遇到疑惑,她立即记录下来。
每当有党史专家来展馆,尤玮都会拿出小本子,一一向各位党史专家请教。
因人施讲助她成为最优秀讲解员 每次讲解前,尤玮都会和参观对象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解参观者的年龄、职业等特征,因人施讲,每次讲解的讲解词各不相同。
鲁迅纪念馆担任讲解员时,尤玮接待了一批最小的参观团——宝山区某民工子弟学校的学前班的孩子,只有五六岁大。
刚见面,尤玮亲切地问小朋友:“你们今天来看谁啊
”小孩子们七言八语:“来看毛泽东爷爷的”、“来看周恩来爷爷的”……看着这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尤玮耐心地说道:“这是另外一个爷爷的家,这个爷爷叫周树人,他还有一个名字叫鲁迅,他写了很多很多感人的故事。
”走到一块区域,尤玮都会向孩子讲解鲁迅小说里面的一些故事,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参观结束后,尤玮再问见面时的问题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道:我们今天看了鲁迅爷爷,他是一个文学家。
“参观者的年龄不同,领悟能力也不同。
因人施讲可以调动参观者的参观兴趣。
”尤玮回忆道,她曾经在上海市档案馆担任共产党员先进性事迹站的讲解员,接待街道工作人员参观时,她会重点街道里的杰出党员代表;接待警察参观团时,她重点介绍优秀民警的事迹。
讲解完毕后,尤玮会意味深长地说道:“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优秀党员的事迹,他们是我们千千万万党员的代表,也是我们其中的一员。
通过我们日后努力,我们相信,明天,这里将会展示你和我的先进事迹。
”话音刚落,雷鸣般的掌声响起…… 半个小时的讲解,需要幕后十年功。
尤玮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争做一位优秀的讲解员,既要有老师的风范又要有艺术家的风采还要有学者的底蕴。
讲座帮在校生明确方向 作为全国50所中职学校基层团建试点单位之一,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积极开展“千名优秀中职毕业生报告会”,通过优秀毕业生现身宣讲,引导在校生理解“有志者事竟成”的真谛,树立“三校生”也能成才的信心和决心。
该校陆震谷校长介绍,明年,学校将开展“寻访成功的秘诀”特色德育活动,组织学生寻访30名优秀毕业生成长经历成功体验,实现在校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励。
用赤诚之心铸成一道绿色长城 创业先锋孔令韬:环保理念激发灵感 GSA,这是由孔令韬发起的更绿色的上海行动(GreenerShanghaiAction)。
作为GSA成员,孔令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用头脑与双手去净化环境,无论经历怎样的挫折都不会放弃,坚持去实现GSA的梦想,用赤诚之心为祖国铸成一道绿色的长城。
勤奋学习 孔令韬不是天生的创业者,他毕业于上海经济管理学校,高考落榜后,他被迫“赋闲”在家,当看到同届的学生为入学报到忙得不亦乐乎时,他为之黯然神伤。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骑上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为千家万户递送报纸。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一年,他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学会了忍耐与坚强。
在一次演讲会上,他听到了这样一句话:“学习是成功的加速剂,目标是人生的清醒剂。
”这句话使他的生命轨迹悄然转弯——为了考上大学,孔令韬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心血,他说:“我每天早上4点起床,爬不起来心里就会有一种负疚感。
有一天我看到昏黄的路灯下,有个人站在那里,恍然间我以为那是我的影子,走近了才发现有个同学比我起得还早。
于是第二天3点半钟我就起床了。
”在坚强意志力的驱动下,孔令韬完成了他的第一个梦想,走进大学校园,勇于直面自己的不足,向命运发起挑战,还有什么比这种精神更可贵的呢
创业灵感 GSA是一项针对日益严峻的垃圾处理压力,旨在向上海乃至全国推广一种新型垃圾分类理念的行动——通过新型循环再生的理念,以环保生活品换取可循环再生资源。
其目的是提高人们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为建设更绿色的上海、更绿色的中国而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世博会上海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针对当下备受瞩目的全球变暖问题,“更绿色的上海行动”必将会为城市吹入一股清凉的绿色之风,对上海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和循环经济体系具有积极的公益意义和社会价值。
在孔令韬相近的团队创意书中,可以清晰地看见GSA的执行流程:围绕社区、学校和政企办公机构三大板块,分别就电子废弃物、塑料瓶和纸张等亟待分类的垃圾开展公益创意行动,开办“绿色英雄账户”“绿色未来账户”“绿色种子账户”,每个单位拥有一个绿色账户,执行各自的兑换准则,相应换取一个绿色账户,执行各自的兑换准则,相应换取布袋、文具和盆栽等环保生活品,以此向社会推广新型资源循环再生理念,从而起到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效果。
“绿色旋风” 在孔令韬的创业路途中,既有理想又有蓝图,他给自己定了明确的计划,即在一两年内,通过各类大赛或企业投资,筹集1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
而目前招揽人才,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团队是制胜之关键,然而,真正对环保事业“激情似丹,意志成刚”,并能够与孔令韬的性格和能力形成互补的人寥寥无几。
千金易求,知音难觅,孔令韬以自己的方式寻觅着知音,以建立他的创业团队,扩容他的“脑库”,掀起强大的“绿色旋风”。
在忙碌的创业准备中,他常会挤出时间去企业举办的各类大型交流会,或是上网浏览创业者论坛。
在这些场合,能遇到各色人物,甚至有些行业的领军人物也会来招揽贤才。
对孔令韬来说,找到更多合适的商业伙伴,结交有识之士,才更为关键。
孔令韬的秘诀在于它每次与人交流时,总会耐心地将别人所提的建议或是好的想法记录下来,以拓宽自己的思路,寻求更多的商机。
也正是这样的好习惯,使他把握住机遇,找到志同道合者。
技校生成长“全国技术能手” 焊痴秦毅:焊坛“80后” 1998年9月,秦毅从上海沪东船厂技校焊接与装配专业毕业后,就职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这位“80后”,不管是酷暑严寒还是日晒雨淋,总是拿着一把焊枪勤学苦练。
为了学好技术,他常常连续几个小时埋头练习,直到电焊烫的握不住才罢手。
因秦毅吃饭时,也会拿着筷子模仿焊条在空中比划,“焊痴”由此得名。
不断的钻研与追求,使秦毅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了自己的焊接本领,并创立了一套独特创新的仰板焊接方法,在艰苦的船舶焊接领域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2001年1月,秦毅凭借这一绝活,在上海船舶工业公司选拔赛上以第一名的成绩胜出,并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焊接比赛中勇夺第一,将“中国船舶公司技术能手”美誉收入囊中。
面对荣誉的接踵而至与焊接技术的不断提升,秦毅并没有居功自傲,而是加倍努力,主动承担起各种高、难、险、急的焊接任务。
他在参加国家和地方各级焊接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摘金夺银,成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最年轻的焊接高级技师、专家型人才、“全国技术能手”,同时,他也是集团内获得由权威认证机构法国GTT公司颁发的殷瓦焊接G证的第一人。
从一名普通技校毕业生成长为高级技师和“全国技术能手”,成功的光环背后,秦毅付出的汗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即使是在担任了生产组长后,他也十分注重整个团队水平的提高。
在他的带领下,他们班组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队”和上海市“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 80后党员尤玮的10年蜕变:从门外汉到一号讲解员_民生热线_新民网
关于《土木工程概论》的论文,3000字,内容对于土木工程的认识急
浅谈对土木的认识土木工程是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术和工程的总称。
它与人类生活、生产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工程等,也指应用材料、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
土木工程是社会和科技发展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的先行官之一;他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土木工程的发展 古代土木工程 古代土木工程具有很长的时间跨度,它大致从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到17世纪中叶,前后约7000年。
在房屋建筑、桥梁工程、水利工程、高塔工程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些文明古国的不少传世杰作,至今巍然屹立。
譬如我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
公元6世纪建成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式拱桥,于1991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选为世界上地12个土木工程里程碑。
近代土木工程 近代土木工程的时间跨度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前后约300年时间。
在此期间,建筑材料从以天然材料为主转向以人造材料为主,建造理论也从主要以总结长期建造经验向重视科学兼顾经验转变。
建造技术方面,一些性能优异的大型机械伴随着各种极为有效的施工方法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能建造结构复杂或所处环境恶劣的土木工程。
期间建成的埃菲尔铁塔、帝国大厦和金门悬索桥,至今仍不失为伟大的土木工程。
现代土木工程 现代土木工程起始于20世纪中叶。
发展至今,土木工程在建筑材料、结构理论和建造技术方面都取得了极其巨大的进步。
建筑材料方面,高强度混凝土、高强低合金钢、高分子材料、钢化玻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建筑上。
结构理论方面,利用电子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绘图能力,力学分析和计算的结果更加符合结果的实际情况,使得在结构设计上更为可靠。
对于建筑技术,已经发展到机—电—计算机的一体化,施工过程中,不论是上天、入地还是翻山、下海,都已不是施工的障碍了;而焊接技术的普遍使用,也使得钢结构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现代土木工程造就的举世瞩目的建筑有:我国台北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金茂大厦,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石油大厦双塔楼,法国的诺曼底斜拉桥等。
土木工程的分类 建筑工程 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
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附属设施”指与房屋建筑配套的水塔、自行车棚、水池等。
“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指与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相配套的电气、给排水、通信、电梯等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
高层建筑首先从美国兴起。
1883年在芝加哥建造了第一幢砖石自承重和钢框架机构的,高11层的保险公司大楼。
随着人口向大城市集中,随着城市用地的日趋紧张,以及电梯的发明和应用,结构理论的突破,新型材料的不断问世,高层建筑开始大量出现,且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高度越来越高。
1913年在纽约建成了高52层的伍尔沃思大楼,1913年在纽约建成了高102层,381米的帝国大厦。
但是尽管当时已经采用了先进的钢框结构和劲性钢混凝土材料,都尚未创造出与新的建筑类型相适应的造型形式,人们造型观念还徘徊在中世纪高直建筑的形式中,因而新的结构类型被传统的造型形式所包裹,结构和造型为开始真正结合。
道路桥梁工程 路与人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的身边,随时随刻都可以看到,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乡村与乡村之间及内部都是由道路连接在一起的。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十五”前三年,公路建投资占GDP比重保持在
【第3句】:1~
【第3句】:2%,投资额年均增长17%。
公路建设方面呈以下特点: 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份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000公里。
新增公路通车里程
【第4句】:6万公里,总里程达到181万公里; 其中新增高速公路46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近3万公里。
同江至三亚、北京至珠海、连云港至霍尔果斯、上海至成都四条国道主干线基本贯通,从而实现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即“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的全部贯通。
20世纪以来,世界桥梁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各种大桥,高桥相继问世,如日本的明石海峡大桥(主跨1990米),瑞士Gunter大桥等等。
近些年来,我国桥梁工程也步入了蓬勃发展时期。
令人仰慕的有南京长江二桥、香港汲水门桥、江阴大桥、润扬大桥、三县洲独塔单索面斜拉桥等。
隧道及地下工程 当今世界,人类正在向地下、海洋和宇宙开发。
向地下开发可归结为:地下资源开发、地下能源开发和地下空间开发三个方面。
地下空间的利用也正由“线”的利用向大断面、大距离的“空间”利用进展。
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始于60年代。
1965年北京建设地下铁道。
70年代,我国修建了大量地下人防工程,其中相当一部分目前已得到开发利用,改建为地下街、地下商场、地下工厂和贮藏库。
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下的交通与市政设施加快了修建速度。
上海地铁1号线,地铁2号线已相继开通。
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网络体系已开始建设,多在地表至-30m以内的浅层修筑地下工程。
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地下工程将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
现代地下工程发展迅速,各种典型工程著名浩瀚。
世界已有数百个城市修建了地下铁路。
一些工业发达国家,逐渐将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地下铁道及地下管线等结为一体,成为多功能的地下综合体。
铁路工程 铁路工程最初包括与铁路有关的土木(路基、轨道、桥梁、隧道、站场)、机械(机车、车辆)和信号等工程。
随着建设的发展和技术的进一步分工,其中一些工程逐渐形成为独立的学科,如机车工程、车辆工程、信号工程;另外一些逐渐归入各自的本门学科,如桥梁工程、隧道工程。
现在铁路工程一词仅狭义地指铁路选线、铁路轨道、路基工程、铁路站场及枢纽。
土木工程的展望 众所周知,土木工程是人类在地球上从事的一项巨大的古老的工程技术活动,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它在新世纪必将面临许多新兴的事物和挑战。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土木工程的大学生来说,我认为他在新世纪里的发展和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木工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第二、土木工程向地下空间的发展;第三、绿色建筑在未来的高速发展;第四、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土木工程经营和运作。
土木工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土木工程是人类一项工程规模庞大的改造地球面貌的活动,这项活动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而且可能影响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所以,土木工程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作为这项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土木工程师,理应有责任和义务在这项活动的全过程中以创新精神,加深研究并尽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我国,二十一世纪的土木建筑与环境的基本特征可进一步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土木建筑”注重对“信息资源”的获取,而“信息资源”涵盖了物质资源、能量资源和生态资源。
正是这种涵盖为“土木建筑与自然资源环境”的最佳配置提供了可能。
土木工程的心得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将面临一个更大规模的建设高潮。
可以说,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伴随着国民经济飞跃的土木工程大发展的大好时期。
而且这样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已经受到并将继续受到西方国家的急切关注。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这一大好形势为我们提供了空前难得的施展才干、向国际水平冲击的良好机遇。
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合作”与“竞争”交织、“创新”与“循旧”相争的时代,如何把握世纪之交时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开创具有中国特色、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是对我们跨世纪一代人的严峻挑战。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我会在今后大学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努力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做好专业实践工作;与此同时积极学习专业外的其他知识,比如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技能,材料实验和结构实验中掌握一般结构实验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结构检验的技能,做好技术实习、课程设计,争取在结构设计大赛中获奖。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积极完善个人能力,为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做好准备参考资料:《土木工程概论》 罗福午主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土木工程学报》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土木工程学报编辑部 《土木系统工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土木工程总论》 丁大钧,蒋永生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土木建筑文献检索与利用》 肖友瑟主编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