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周年记者感言
足球小将一共有多少辑??各是什么??世青杯之后又是什么??
倪萍 - 基本介绍1976年毕业于青岛39中;1979年考取山东艺术学院,学习期间,参加了电影《女兵》、《山菊花》的拍摄;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山东话剧院工作;1983年被定为国家二级演员;1988年任中央电视台业余节目主持人;1990年调中央电视台任综艺大观专业主持人;1994年6月获第一届全国广播电视百优双十佳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1996年5月获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百优双十佳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1997年12月获第三届全国广播电视“百优双十佳”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曾参加话剧《决战》,电影《梅岭星火》、《雪城》、《祁连山的回声》及电视剧《那五》的拍摄和演出。
曾获大众电影金鹰奖。
1980年,倪萍参加了故事片《女兵》的拍摄,在影片中饰演女主角周忆严,她的表演准确流畅,受到电影界的注意,从此,倪萍开始走上了影视之路。
1990年,倪萍调入中央电视台做节目主持人,她在《综艺大观》及连续十多届的春节联欢晚会中的潇洒表演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倪萍还连续十年主持收视率在十亿观众左右的大型晚会春节联欢晚会,并在晚会中担任最重要的节目主持人,是中央电视台迄今为止主持现场直播大型文艺晚会最多的节目主持人。
2000年12月,倪萍开始担任《聊天》栏目的制片人和主持人。
《聊天》是周末的一档晚间谈话类节目,在每期节目中倪萍会邀请一至两位来自各界的嘉宾走进演播室,选择能引起共鸣的话题,结合嘉宾的自身体验和经历,以聊天的方式,以轻松的姿态,以轻松的节奏进行自然、平等、真诚的沟通。
在完成主持人与嘉宾的心理互动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让观众得到多元的话语内容。
倪萍 - 专业工作经历1980年至1990年间共拍摄《女兵》、《山菊花》、《流泪的红蜡烛》等七部电影和《中国姑娘》、《雪城》等五部电视连续剧。
1989年至今,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记者、编导、制片人、高级编辑。
1990年至今,主持中央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的直播娱乐节目《综艺大观》。
1990年至今,连续十年主持收视率在十亿观众左右的大型晚会春节联欢晚会,并在晚会中担任最重要的节目主持人。
专业获奖情况。
《雪城》中饰演女主角,获大众电视金鹰奖(国家级大奖)最佳女主角奖。
《美丽的大脚》中饰演女主角,获金鸡最佳女主角奖。
1990年至今的十年主持人生涯中,获得过授予主持人的 国家级大奖的全部奖项:曾连续三次获得金话筒十佳主持人;曾两次获得星光奖最佳主持人,即第六届和第十届,是国内惟一两次获得此项殊荣的主持人;另外获得数十项全国及地方各类团体群众颁发的奖杯、奖状,多次被评为最受欢迎的主持人。
专业文章及书籍曾在全国数十份报纸、刊物和杂志上发表文章。
1997年出版《日子》,发行量达一百多万册,成为近几年来中国最畅销书之一。
倪萍 - 影视作品主要影视作品列表《女兵》、《山菊花》、《祁连山的回声》、《梅岭星火》、《流泪的红蜡烛》、《他们并不陌生》、《中国姑娘》、《黑房间,白房间,红房间》、《美丽的大脚》、《雪城》、《那五》、《浪漫的事》、《天高地厚》 等。
电影《女兵》(1980年)根据邓友梅《追赶队伍的女兵》改编的影片中,倪萍饰演周忆严。
《他们并不陌生》(1982年)倪萍饰演一个“上山下乡”知青代表光静,回城后,毅然放弃城里优越生活,扎根农村、献身教育。
《山菊花》(1982年)《苦菜花》的姊妹篇,倪萍饰演桃子,从农妇成长为抗日战士。
《梅岭星火》(1982年)倪萍饰演甜水,是陈毅将军转战赣南的队伍中的女战士。
《流泪的红蜡烛》(1983年)倪萍饰演忠于爱情、倔强的农村姑娘白莲花。
《祁连山的回声》(1984年)红军女战士的悲壮史诗,倪萍饰演干练的女子红军团团长。
《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1988年)一个类似30年代美国“乖僻喜剧”的都市故事,倪萍饰演葛藤子。
《美丽的大脚》(2002年)十几年后重返银幕,倪萍饰演山村教师张美丽。
《两个人的芭蕾》(2004年)倪萍饰演单身母亲德贵家的。
《泥鳅也是鱼》(2004年)倪萍饰演来京打工的农民工女泥鳅。
《雪花那个飘》(2005年)倪萍饰演农村电影放映员王艳梅。
电视剧《中国姑娘》(1987年)讲述中国女排的光荣史,倪萍饰演一号主攻手 。
《那五》(1988年)倪萍饰演女艺人风魁。
《雪城》(1988年)倪萍饰演返城知青姚玉慧 。
《浪漫的事》(2003年)倪萍饰演大姐宋雪。
《天高地厚》(2003年)倪萍饰演农村妇女鲍月芝。
《大浴女》(2005年)倪萍饰演章妩。
话剧《决战》、《王昭君》、《霓虹灯下的哨兵》等。
倪萍 - 感情生活倪萍三次婚姻四段感情倪萍在与知名摄影记者王文澜结婚前,与大导演陈凯歌曾有过一段情缘,在倪萍的《日子》一书中,她对此也做了披露。
拍摄《风月》时,陈凯歌与倪萍已经在谈恋爱,倪萍曾来剧组探过班,随后关于两人结婚的消息也曾见诸报章,但被迅速澄清。
据说,1994年底,陈凯歌的父亲陈怀皑因病去世,陈凯歌因为拍摄时间紧张无暇分身,后事是倪萍帮助料理的。
后陈凯歌与陈红结婚,倪萍也于1997年与王文澜结婚,1999年40岁的倪萍生下儿子虎子。
2004年和王文澜合作出版了第二本书《自行车的日子》,在书中,两人还描述了生活中的种种感悟。
倪萍最早的男朋友是郭达——演小品的那位,还是高干子弟,由于父母反对而分手。
而倪萍的第一任丈夫也是个记者,在山东时结合的,育有一女,倪萍调到央视后分手。
倪萍 - 倪萍和保姆的故事内蒙古赤峰姑娘娄晓颖,1998年赴京打工,在央视主持人倪萍家做保姆。
8年里,她的工作博得了倪萍全家的赞赏。
在倪萍的帮助下,她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
到倪萍家做保姆娄晓颖今年28岁,家住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梅林营村三组,她还有一个弟弟,一家四口靠着十多亩薄田维持生活。
1998年,高中还没毕业的娄晓颖因家境贫困,辍学回家。
当年4月,听说旗妇联正在办一期家政培训班,娄晓颖报了名。
培训一个多月后,她和全旗五十多名小保姆和月嫂,被送往北京一家大型家政公司。
三天后,一名衣着普通的中年男子开着车,带着一位老太太来和娄晓颖见面。
很喜欢娄晓颖的老太太当即在家政公司和她签订了聘用合同。
老太太的家在北京西部门头沟区的一个小山村。
一片向阳的山坡上,是一座新盖的四合院。
本来以为雇主的家住在北京城的闹市,没想到却住在像自己家一样的农村,娄晓颖未免有点失望。
走进了四合院,一个在躺椅上晒太阳的孕妇笑着迎上来,握着娄晓颖的手说:“小妹,欢迎你到我们家来工作,我叫倪萍,这是我爱人叫王文澜,这是我妈妈……”她指着那位男士和老太太说。
“你是倪萍
就是我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个倪萍
”回过神来的娄晓颖大吃一惊,刚到北京来工作,怎么就偏巧会到倪萍家当保姆
倪萍家怎么会住在这里
看到倪萍待人非常随和,她紧张的心情也渐渐放松下来。
晚饭时,怀孕反应明显的倪萍说没有食欲。
初来乍到的娄晓颖自告奋勇地说:“大姐,我听说怀孕的人都喜欢吃酸的,要不我给你做一顿饭,用羊肉和西红柿做我们老家的酸汤面片……”娄晓颖在厨房里挽起袖子,和面、切肉、熬汤,不到半个小时,就麻利地给大家端上了一盆香气扑鼻的面片汤。
倪萍一口气吃了两小碗,笑着对娄晓颖说:“晓颖,你的考试合格了,以后我们家每天晚上干脆就吃酸汤面片……”小保姆成了倪萍家的“顶梁柱”1998年11月,倪萍的儿子出生了。
因为儿子属虎,又长得虎头虎脑,所以起名叫虎子。
从虎子出生起,除了妈妈倪萍,娄晓颖就成了对他照顾最多的人。
虎子11个月时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但医生说只能等到孩子3周岁的时候才能手术。
倪萍叮嘱娄晓颖要好好带孩子,千万不能让他在外面磕碰了。
娄晓颖的工作非常细心,从没有出过什么闪失。
在手术治疗前,只能为儿子进行穴位按摩和针灸理疗。
在北京协和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专家叮嘱以后要每天三次为虎子进行穴位按摩。
倪萍和丈夫每天早出晚归,为孩子按摩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娄晓颖的身上。
为了掌握按摩技法,娄晓颖让倪萍带着自己到协和医院向专家学了几次后,每天雷打不动地为虎子按摩。
晚上还要变着法子哄他喝中药,又要唱着歌哄他入睡,每天从早忙到晚。
倪萍看在眼里,心里很感动。
过完3岁生日,倪萍按照医生的嘱咐,带儿子到北京协和医院去做了一次康复手术。
手术完成后,儿子终于变成了一个健康的小孩。
当儿子终于可以在院子里欢快地跑动时,倪萍接到了导演杨亚洲请她参加电影《美丽的大脚》拍摄的邀请。
这部电影在宁夏固原的农村开拍。
当地环境条件的艰苦,倪萍都能忍受,但第一次远离儿子,倪萍却无论如何也忍受不了。
倪萍拍戏所在的地方没有手机信号,放心不下儿子的她经常让剧组的师傅开着车到县城给儿子打电话。
倪萍因为惦记儿子,吃不香睡不着,拍戏也不在状态。
看到倪萍情绪萎靡,导演杨亚洲也犯了难。
这部电影在这里要拍三四个月,现在刚开始倪萍就这样,这以后的戏还怎么拍
2002年5月,春暖花开的时候,在王文澜的陪伴下,娄晓颖带着虎子从北京飞往宁夏。
在宁夏同心县的外景地,见到儿子,倪萍开心极了,忧郁的心情一扫而光。
倪萍拍片的外景地是当地的一所小学,在倪萍的提议下,在小学附近的一个村庄里,剧组为倪萍一家租了一套老乡的土坯房。
就这样,娄晓颖带着虎子,在同心县农村陪着倪萍整整拍了两个月戏,一直到这部影片杀青。
这两个月,在娄晓颖的精心照料下,虎子不仅没有得病,还长高长壮了,回到北京,倪萍的妈妈搂着外孙,直夸娄晓颖能干。
一天,倪萍对娄晓颖说:“你来我们家已经四年了,大姐已经把你当成自家人了。
虎子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你的工作就轻松点了。
有了时间,你就多学点文化和技术,将来也好找个好一点的工作……”令娄晓颖没有想到的是,几天后,倪萍碰见一个在中央财经大学工作的朋友,得知中央财经大学的成教学院正在招生,于是向朋友要了一份招生简章,给娄晓颖报了名。
小保姆在北京成了家为了能让娄晓颖的成绩提高得更快,倪萍还给表妹倪炜下了“命令”,让她每天晚上下班后,专门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给娄晓颖补习英语和数学。
每到周末,赵忠祥、崔永元、宋丹丹等一帮倪萍的同事和好友,都纷纷到倪萍家来做客。
赵忠祥有一定的国学基础,倪萍开玩笑地说:“赵老师,我们家晓颖正忙着准备考大学,以后你再想吃晓颖做的馅饼和酸汤面片就要有点表示了……”赵忠祥专门买来了初中、高中的语文书和参考资料,每次都至少给娄晓颖辅导两个小时。
一次,赵忠祥在给娄晓颖讲解成语时,一时疏忽,将“更上一层楼”这个成语误解为是诗人王之涣登黄鹤楼所作。
回到家里,查资料是登鹳雀楼,他第二天又专程驱车来给娄晓颖更正并补课。
2003年8月,娄晓颖参加了北京市考试院组织的成人高考入学考试,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会计学大专专业。
怕娄晓颖学习吃力,倪萍和丈夫商量,想让娄晓颖干脆脱产学习,在学校和在校学生一样上课学习,并为她交清了第一年1万多元的学杂费。
娄晓颖过意不去,坚持每个周末到学校上课,她说:“大姐,我是你家雇来的保姆,我挣着你家的钱,还每天在学校里上学,我心里不踏实。
我还是不上脱产班,平时在家里一边干活一边自学,周末到学校里来上课,我一定会刻苦学习,拿到文凭的
”2006年8月,娄晓颖终于拿到了中央财经大学颁发的会计学大专文凭。
2006年9月,倪萍得知北京协和医院财务处招聘出纳,于是带着娄晓颖前去应聘。
通过笔试和面试,娄晓颖从多名竞争者中胜出。
娄晓颖在上学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份真挚的爱情,她的男朋友叫王刚,而介绍他们认识的“红娘”,就是热心的倪萍。
王刚是北京商务会馆饭店的一名厨师,倪萍因为经常在这里开会吃饭,认识了他。
小伙子是北京人,毕业于一所餐饮技术学校。
和王刚熟悉了以后,倪萍得知他还没有女朋友,想到他和娄晓颖很般配,就有意给他们牵线。
此后,王刚就成了倪萍家的常客,每次王刚到家里来做菜,倪萍都有意安排娄晓颖给他做“徒弟”。
在倪萍的热心撮合下,一来二去,二人互生好感,很快就成为恋人。
2006年国庆节,娄晓颖和王刚在北京举行了婚礼。
倪萍因为在连云港主持“同一首歌”晚会,没能及时回京。
婚礼后,回到北京的她专门将娄晓颖夫妻,还有从内蒙古赶来参加女儿婚礼的娄晓颖的爸爸娄树中请到自己家做客。
一直像大姐一样关心娄晓颖的倪萍,不仅为娄晓颖送去了祝福,送给她一台大液晶彩电做“嫁妆”,还送给她一个厚厚的红包做贺礼。
从1998年起,娄晓颖在倪萍家工作了8年。
倪萍除了每月给她发工资,逢年过节给她过节费,娄晓颖三年上大学的学费也都是倪萍资助的。
娄晓颖的父母对倪萍非常感激。
娄晓颖非常节俭,在外打工挣的钱都寄回了家里。
靠着女儿挣的钱,娄树中全家在当地也过上了像样的生活。
他把旧房拆了,盖起了六间宽敞明亮的砖瓦房,还买了一台小拖拉机,农闲时外出打工挣钱。
全家人的生活让村里的乡亲很是羡慕。
在城里有了工作的娄晓颖,言谈气质颇具都市青年女性的风采。
凭着自己的勤劳、善良和努力,她不仅赢得了倪萍一家人的喜爱,也为自己在北京这个大都市赢得了一个美好的前途。
如今,因为分娩休假在家的娄晓颖,又报名参加了本科自考,她说,将来她不仅要干好工作,还要努力自学,争取能拿到本科文凭,直至能到大学里读研究生……倪萍 - 个人荣誉1994年6月获第一届全国广播电视百优双十佳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1996年5月获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百优双十佳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1997年12月获第三届全国广播电视“百优双十佳”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曾参加话剧《决战》,电影《梅岭星火》、《雪城》、《祁连山的回声》及电视剧《那五》的拍摄和演出。
曾获大众电影金鹰奖。
2011年7月10日,“纪念建党90周年·共和国脊梁系列活动颁奖盛典”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主持人倪萍等人获得共和国脊梁十大卓越人物的称号。
倪萍 - 专业文章及书籍曾在全国数十份报纸、刊物和杂志上发表文章。
1997年出版《日子》,发行量达一百多万册,成为近几年来中国最畅销书之一。
倪萍 - 被曝完婚有媒体拍到倪萍与导演杨亚洲在完成新剧《没有语言的生活》宣传后一起共进晚餐,令倪萍与杨亚洲原本扑朔迷离的关系更加引人猜想。
前日,有知情人透露,其实早在倪萍与前任丈夫王文澜离婚后不久,她与杨亚洲就已喜结连理,低调办完了婚事。
1997年,倪萍与摄影记者王文澜结婚,1999年倪萍生下儿子虎子。
2005年,媒体传出倪萍与王文澜离婚的消息,据说倪萍和王文澜婚姻破裂主要原因竟然是儿子虎子,虎子一出生眼睛就不好,夫妻俩为了孩子煞费苦心,其间二人因此产生了不少矛盾。
2006年,有媒体通过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证实了倪萍与前任丈夫王文澜离婚的消息,不过因为当时两位当事人都强烈否认此事,令真相显得扑朔迷离。
而在此之后,因为在工作中倪萍与杨亚洲两人合作了《美丽的大脚》《最浪漫的事》《家有九凤》《泥鳅也是鱼》等影视作品,她与杨亚洲恋爱的消息又开始在圈内发酵。
前日,一位知情人透露,倪萍与杨亚洲之间早已不是外界传言的只是恋人关系了,二人已是如假包换的合法夫妻,倪萍在2005年与王文澜离婚后不久,就与杨亚洲结了婚,只是因为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到位,所以只有很少的几个人知道此事。
有记者向当事人杨亚洲导演电话求证,对方对此不置可否、欲言又止,只一再强调希望媒体能放他一马,让自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倪萍 - 人物轶事李承鹏质疑倪萍摘奖“共和国脊梁”系列活动于2011年7月10日颁奖。
主持人倪萍、老艺术家田华、导演张继刚、评书名家刘兰芳等300多人获评“共和国脊梁”功勋人物、杰出人物等称号。
作家李承鹏在微博中对倪萍获奖提出异议。
7月13日,倪萍在博客中回应称,她获得的是“十大杰出艺术成就奖”。
“我的获奖感言是这么说的:和同时获奖的田华老师、刘兰芳老师及张继刚相比,我真的不配拿这个奖,如果能退,这个奖我退了吧。
我仅是沾了职业的光”。
有网友质疑此类评奖活动涉嫌“花钱买奖”。
针对网友质疑,倪萍表示,“共和国脊梁”活动没收任何费用。
如果真的有“花钱买奖”行为,相关部门会查处。
另一“共和国脊梁”获奖者、国画家、慈善家吴东魁表示,曾接到相关活动的电话邀请,但没要求他缴费。
首度受访否认买奖传闻2011年7月19日,“共和国脊梁”获奖者倪萍接受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独家专访,首度通过媒体回应获奖前后。
倪萍表示,7月初,她收到一个自称是“纪念建党90周年组委会”发出的“共和国脊梁十大杰出艺术成就奖颁奖典礼”邀请函。
主办方随后来电说,她与田华、李双江、张继刚、刘兰芳等老艺术家一道获此殊荣,颁奖时间是7月10日,地点在国家会议中心。
“当时我第一反应是这个活动与建党90周年有关,评奖很严肃。
再加上觉得能和这些老前辈同台获奖,是一种荣幸,就答应了。
”倪萍说,她自始至终没向任何单位或个人缴纳一分钱的所谓“获奖费”。
“在我的生涯中,从没干过托人甚至拿钱夺奖的勾当,我觉得这太不要脸。
” “共和国脊梁系列活动组委会”秘书长、主办方之一的《影响力人物》杂志社总编辑刘学文证实,对本次活动的获奖者,组委会并未收取任何费用。
在主办方的邀请函上,这项活动由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影响力人物》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主办。
邀请函并没有关于“收取获奖者费用”的内容,反倒有“如能出席,组委会将颁发奖金5000元略表心意”的字样。
对此,倪萍助手说:“这钱我们根本没要。
” 针对网民关于“配不配‘脊梁’称号”的问题,倪萍回答:“我觉得自己不配,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所以在颁奖典礼上我说‘和同时获奖的田华老师等艺术家相比,我真的不配拿这个奖,如果能退的话,这个奖我退了吧……’” 针对李承鹏就此事在网上连续发帖对倪萍“恶言相向”,倪萍在采访中几度落泪:“开始我本想当‘哑巴’忍了,但后来发现自己被卷入舆论漩涡,假的也被炒成真的了,不得不回应。
”她还说:“这件事对我伤害很大,我保留对李承鹏起诉的权力。
”当听说这次评奖内幕后,倪萍心有余悸:“我曾获过无数奖项,从没怀疑过奖项的真假,更无从核实。
如果知道它是假的,我肯定不会参加。
但这次事件给了我一个巨大的警醒,今后这类活动我得留个心眼儿,弄清组织者是谁、颁发者是谁、调查过程怎样后再确定是否参加。
如果有组织者利用文化界人士出名甚至敛财,利用人们的善良玷污公益和慈善的招牌,我绝不容许。
” 对于《影响力人物》杂志“身份”存疑,王兆平秘书长坦陈:“‘中经报协’对下辖会员单位的资质审核有漏洞,需要吸取教训。
以后不再搞这类评奖活动。
” 公开回应“买奖”传闻在上海参加上海星尚频道2011华语主持人选拔大赛《今天我主持》的相关活动时,倪萍首次对媒体开腔,表示最近她的沉默只是“不想添乱”,“一切的质疑也好,一切的骂声也好,我都能够承受,只是不希望大家人身攻击。
”此前有爆料称,一些带“脊梁”名号的评奖,参加者只要缴纳9800元“会务费”便可获奖。
不少网民直指获得此奖的倪萍“花钱买奖,拿的只是一个山寨奖而已”。
倪萍对此曾在微博上进行解释,结果遭来媒体人李承鹏在微博上的炮轰,面对铺天盖地的言论,倪萍从7月13日开始选择沉默。
到了7月23日温州动车追尾事件发生以后,一向喜欢对时事评价一番的倪萍,这次一反常态选择了不发表任何意见,于是这几天网上开始出现倪萍很冷漠不够格当“脊梁”的声音。
面对近半个月的网络“围剿”,昨天在发布会上,倪萍终于按捺不住首次面对媒体回应此事:“我原本不想再做任何的回应,但是我觉得有必要再说两句,我从7月13日开始一直处于沉默状态,是因为不想因为自己这点儿事情再来添乱了。
这段时间,祖国发生了一些事情,我很想为国家分担忧愁,可是真的有种无能为力的无奈之感。
而且我坚信真的事情假不了,假的事情真不了。
一切的质疑也好,一切的骂声也好,我都能够承受,只是不希望大家人身攻击。
”对于这段时间全民关注的热点“温州动车事件”,作为一名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倪萍却没有做出任何表态。
对此,倪萍喊冤说:“这是一些偏激的网友故意在挑事,一个真正强大的人,并不是靠骂人泼脏水的,我没有在网络上表态,并不代表对事态的不关注、无动于衷。
并不是说一天在微博上发十条言论就代表自己对事实的关心。
这些偏激的网友只会让名人和普通人之间的鸿沟和矛盾加深,所以我选择不回应,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发出有根据的言论,即使这些言论带一些个人情绪也可以。
但是每一位言论者都要自律
”
雷锋精神感悟(300字左右)
雷锋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湖南省望城县人。
1940年出身于穷苦农民家庭。
7岁沦为孤儿。
对中国共产党怀有深厚的感情,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和青年团。
他工作积极,埋头苦干,多次被评为“红旗手”“工作模范”“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雷锋1960年1月应征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牢固地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目标。
他不忘阶级苦,懂得“怎样做人,为谁活着”,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连队分配他当汽车兵,他努力钻研驾驶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
担任班长后,大胆管理,事事模范带头,带领全班成为部队先进集体。
他热爱集体,关心战友,关心群众,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并身体力行,认真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他把自己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寄给受灾人民,送给家庭困难的战友。
他曾担任校外辅导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激励少年一代健康成长。
他谦虚谨慎,从不自满自炫,受到赞誉不骄傲,做了好事不留姓名。
1962年8月15日,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殉职。
他在部队生活2年8个月,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受嘉奖多次,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节约标兵”,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雷锋的模范事迹和高尚思想在军内外产生巨大影响。
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
1990年3月5日,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号召全国人民进一步向雷锋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
在广泛持久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中,全军各部队和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雷锋式的英雄模范人物。
雷锋精神培育着一代又一代新人成长。
雷锋:今天人们仍用各种方式怀念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号召全中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40周年纪念日。
在这个特殊日子到来的时候,中国人正用各种方式怀念这位因艰苦朴素和无私奉献而深得爱戴的解放军战士。
在北京,近400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和青年志愿服务行动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了表彰。
一批从北京市民中涌现的学雷锋典型组成巡回演讲团,在京城各处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与此同时,互联网上开设的许多雷锋网站的访问量开始大增,一些网站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网上灵堂,并向来访者提供网上献花和留言的服务。
在北京大钟寺一个名为《雷锋·时代的楷模》的个人收藏展刚刚在上周开幕几天,就吸引了数千名参观者。
小孩子们在父母或老师的带领下好奇地注视着各种展览实物,而许多老人则在展版前激动得热泪盈眶。
展览主办者董兴喜告诉记者,参观人数将在5日达到顶峰。
71岁的北京老大爷刘映富是最早赶到董兴喜收藏展的观众之一。
40年前在共青团任职的刘大爷告诉记者:雷锋和雷锋精神为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战胜艰难困苦提供了精神动力。
我们那时对雷锋的认识比较统一,普遍报有一种学习和敬仰的情绪。
而现在人们的认识和作法更加多元了。
在雷锋的故乡--湖南望城县,人们正准备花费3000万人民币大规模扩建已有34年历史的雷锋纪念馆。
在雷锋生前服役的辽宁省(中国的东北部),19岁的女作家张天天不久前刚刚出版了长篇小说《雷锋之歌》。
这是首部由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一代人书写的关于雷锋的作品。
在她签名售书现场张贴的海报上印着这样的字眼:新世纪的阳光女孩张天天抒写上个世纪的阳光男孩雷锋。
据此间媒体报道,雷锋的两项士兵之最已被送交英国吉尼斯总部。
这意味着雷锋将作为被创作谱写成诗歌、曲艺、歌曲最多的士兵和被冠名最多的士兵,冲击吉尼斯世界纪录。
雷锋:从神坛上走向平凡我周围的很多人是喜欢雷锋的,心底里对雷锋精神产生了共鸣,今年48岁的北京工人彭顺利说:小时候我们学习雷锋是带着一股盲目崇拜,而现在是一种感受,雷锋精神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人文关爱,当今社会变化中出现了许多丑恶的现象,太需要用雷锋精神感召一下现实社会的芸芸众生。
1962年,当时只有22岁的雷锋在其服役的连队因公殉职。
次年3月5日,毛主席题词并号召全中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这位一生热衷做好事却因意外车祸而牺牲的普通士兵,从此成为中国人最熟悉的名字,他生前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为人民服务精神,迅速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的行为动力。
每年的3月5日也成为了中国人的学雷锋日。
40年来,深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树立起一个又一个的榜样和模范,但没有一个像雷锋那样成为每年全国都要举行纪念活动的人物。
每年3月5日中国都市的大街上开展各种学雷锋活动,只是人们纪念他的视角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雷锋被中国人狂热崇拜过,并把他变成神一般的人物。
长期热心收藏中国各种英雄纪念物的医务人员张键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正在中学读书,当时是一个强调阶级斗争的社会,学习雷锋几乎是不假思索,比如学他一心一意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像螺丝钉一样服从领导安排,一生在一个工作岗位上,以及穿着简朴经常做好事而不留名等等。
然而,当中国改革开放后,雷锋曾一度被一些人怀疑过。
今年46的张键说:当报纸披露出雷锋生前拥有手表和皮夹克时,我曾经有一种上当的感觉。
后来我明白了,其实雷锋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拥有一个普通人所有的感情和欲望,但他对人真诚,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是真实的,在他身上显露着当今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人格魅力和人性光芒。
最近,中国国内关于美国西点军校是否学过雷锋的争论开始频现于报端。
而年少一代对雷锋的好奇,有点让他们的父辈措手不及。
一位小女孩在参观《雷锋·时代的楷模》的个人收藏展时,指着雷锋的画像问母亲:这位雷锋叔叔犯过错误吗
母亲竟一时语塞了。
雷锋:始终是中国最需要的美德象征在董兴喜个人收藏展上,共陈列了他在过去15年间倾心收藏的7000余件展品。
其中有1200余件书信实寄封,它们有的是从雷锋事迹发生地寄出的,有的是雷锋生前的亲朋好友亲手收寄的,每一封邮件后面都有一个关于雷锋的故事。
在一个实寄信封的贴片上,两张雷锋生前的照片被放在了一起。
一张上他身着打有补丁的军装,另一张则是他更早前穿皮夹克照的。
董兴喜说,40年前,雷锋是艰苦朴素的典型,当时很少人知道雷锋还曾穿过皮夹克和毛料裤子这样贵重的衣服。
我这样做是让年轻人了解一个更加真实的雷锋。
今天的人们纪念雷锋也已经不再用膜拜的方式,商家甚至在利用人们怀念雷锋的心理,将雷锋的头像印在T恤衫或布包上兜售。
中国东北19岁的女孩张天天因为崇拜雷锋,写了一本长篇小说《雷锋之歌》,最近在她的售书海报上却印着这样的字眼:新世纪的阳光女孩张天天抒写上个世纪的阳光男孩雷锋。
当今中国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物质财富迅猛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也伴随而生出一些面对丑恶现象而麻木冷漠,损人利己不脸红等等社会现象。
此时,那个笑脸灿烂、乐于助人、大公无私、充满人性光芒的雷锋正在成为一面中国人道德反思的镜子。
现在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失去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了,面对着别人的不幸,敢挺身而出、振臂一呼的人也不多见,26岁的小学教师黄旭说:而雷锋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关爱,像春天般温暖。
目前担任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常务理事的董兴喜说,雷锋当年以一双打满补丁的袜子和做好事不求回报的事迹影响了整个中国,在当前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和提倡消费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的价值观已无法与雷锋当年的具体行为完全对接,但雷锋精神中对社会关爱和负责的本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人不会忘记,雷锋日记中有这么一段话: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