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参观韶山故居感言

05-30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参观名人故居综合有感100字

• 一个人要经过许情,有的转瞬即逝,有刻骨,永世难忘,而且时间过得越印象就愈加深刻.比如这次上韶山,参观毛泽东故居,是此行的目的。

• 毛泽东故居是一座泥砖的平房,背倚苍松翠竹,面临清澈荷塘,是南方常见的普普通通的农家住房,里面的小木床、煤油灯、土炉灶等,一切都朴实而清幽。

这里依山傍水,环山围绕,青松郁郁,翠竹婆娑。

这就是世界伟人毛泽东诞生之地,是人们把它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革命的“圣地”!当我们参观完故居,走出故居,展现眼前的是满眼绿色,大自然的气息使我们心旷神怡,让我们领略到“圣地”灵气和岁月的记忆。

•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虽然已远逝,但他的丰功伟绩永存,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四年了。

八十年前,中国正处在风雨如磐,长夜难明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

在这个时候,人们多么渴望有一个坚强的政治力量,一个伟人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毛泽东就是在这个时代下诞生的。

80年来,我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有过挫折,有过失误,但谁也无法否认,成就是巨大的,业绩是辉煌的。

在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使我们从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变为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缔造了一个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党和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务,在 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继续推动中国历史向前发展。

尽管在探索中有曲折甚至有严重失误,但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我们要坚持毛泽东思想,要完整地准确地把握它的精神实质,把握它的活的灵魂,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宝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永远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

• 抚今追昔,我由衷地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

如果没有它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今天的改革开放。

如果没有毛主席、共产党,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活。

在这次全系参观毛泽东故居的活动过程中,我们瞻仰毛主席故居,重温他老人家写下的字字句句,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深切地感到共产党的伟大、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作为一名普通学生,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该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首位,而现在做为学生的我们,首要的就是学习,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 短短的一天韶山游结束了。

这一天让我获益颇多。

我觉得自己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这位伟人。

一个人之所以伟大不是他为自己得到了什么,而是为别人做了些什么。

他不但是伟人,一个万人敬仰的大英雄,而且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儿子,一个简单过着清贫生活的平凡人,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平凡衬托出了他的不平凡,此时主席已从一位伟人的形象变成了我心目中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了。

最后我还是想以主席的诗词作为结尾:“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同学们努力吧,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今朝的风流人物

参观韶山之感想

参观韶山之感想韶山,这个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的红色圣地,永远都让人心潮澎湃。

这个诞生了两位主席的偏远山村,让人不知不觉间都产生了人杰地灵这种想法。

但当我走过了那里的山山水水之后我才意识到了是先有的人杰才被称为地灵

无论是刘主席还是毛主席,他们都是一代伟人,但它们的故居同样都是简单明了。

依山傍水的他们并没有被山阻隔救世之心,也没有被水冲刷掉那抗敌之热血

看着那土墙青瓦,很难想象到伟人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虽然物是人非,但我们仍然能想像得到当年主席喃喃着那首“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毅然离去的背影。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怀着满腔的热血与赤诚,为了挽救那个千疮百孔的国家,主席无悔的把自己青春与热血献给了国家

呕心沥血几十年,自己的六位至亲先后离自己而但他都默默咽下悲伤继续前行。

主席用自己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什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历史永远不会忘记那伟岸的身姿,那高瞻远瞩的神情。

前辈们为了祖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而现在祖国的兴旺与强大正需要我们去添砖加瓦,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责无旁贷,担负起我们的责任,尽情的释放自己的光和热,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前辈的道路是如此坎坷,他们都能披荆斩棘奋然前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

薪尽火传,我们每个人都书写了和正在书写着历史,历史是让人缅怀过去的,更是让人传承精神的

这才是一个民族强大并且永存的根本之所在

当那委

求一篇1500字的参观刘少奇故居的观后感

参观刘少奇故居有感“芳草连天碧,野花遍地艳,和风化细雨,四月春盎然”。

5月16日下午,我们在韶山吃过午饭,乘车前往宁乡,去刘少奇家乡花明楼炭子冲参观游览。

韶山和宁乡紧挨,相距不远,只有30多公里路程。

下午2时,车停花明楼景区停车场。

大家高兴地走下汽车,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前往刘少奇故居参观。

湖南伟人辈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有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彭德怀故居等红色革命旅游景区,而且这些景区已成为湖南红色旅游景区的经典。

我们首先来到刘少奇铜像广场,广场庄严肃穆、视野开阔,四周青松、翠柏环抱,广场中央,刘少奇同志铜像巍然矗立。

导游介绍:铜像于1988年少奇同志诞辰90周年之际落成,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亲自揭幕。

199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铜像题词。

铜像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捐建,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和他的高徒程允贤精心制作。

铜像加底座高

【第7句】:1米,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七•一”是党的生日,寓意少奇同志一生致力于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的卓越领导人。

二是少奇同志享年71岁,寓意他光辉伟大的一生。

之后,我们来到刘少奇同志旧居参观。

导游介绍:刘少奇故居始建于1871年,坐东朝西,共有房屋21间半,是一栋土木结构的普通农家四合院。

1898年11月24日,少奇同志在这里诞生,并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

1961年,身为国家主席的少奇同志回乡调查期间,在这栋房子里住了六天六夜,室内的木架床及其他用品仍按当年原状陈列。

1988年元月,故居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除原有的茅草房和瓦房外,还陈列有展品200余件,保持了原来的风貌,生动再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江南农家的典型风貌和刘少奇在这里生活学习的部分场景。

最后,我们来到刘少奇纪念馆参观。

他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座完整、系统地介绍刘少奇生平业绩的传记性专馆。

经了解此馆是1988年11月24日开馆,建筑面积3200多平方米。

其主体是自由分散型园林式建筑,美丽自然。

纪念馆共有八个展厅,陈列面积1000多平方米,展线长240米,共有文物展品800余件,按少奇同志生平分为四个专题进行陈列。

反映少奇同志生平事迹,体现他在缔造新中国、发展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和主要贡献。

伫立人山人海的铜像广场,面对刘少奇高大的青铜塑像,心中久久难以平静,敬意之情油然而生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我默默念叨着刘少奇主席的这句至理名言。

顷刻间,心中感慨万端,脑际浮想联翩

我想:“假如刘少奇主席晚去三十年,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早已会大为改观,人文和谐的小康社会定能提早实现……”

小学二年级参观韶山毛主席故居日记

在上海繁华的淮海路以南,思南路东侧的香山路上(原莫利爱路),坐落着一幢欧洲乡村式样的小洋房,这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1918年至1925年间在上海的寓所.自1894年创建兴中会,孙中山先生就一直奔波于海内外策动起义,领导革命,自己却连个固定的住所都没有.为了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这栋住宅捐赠给他.这里是孙中山生活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也是他思想发展和飞跃的历史见证地:在这里,孙中山潜心研究革命理论,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完成了《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重要著作;在这里,孙中山会见中国共产党和苏俄代表,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完成了他思想上巨大的飞跃;在这里,孙中山召开会议,着手改组国民党,酝酿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这里,孙中山举行记者招待会,向国人发出和平统一祖国的号召……1924年,孙中山应邀北上共商国事,次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宋庆龄料理完孙中山的丧事后回到上海,继续在此居住.1937年,侵华日军占领上海,宋庆龄接受中共方面的劝告,离开了这里.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将此寓所移赠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的永久纪念地.1949年上海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这里.1961年3月4日,故居成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现在故居内的陈设,绝大多数是孙中山和宋庆龄使用过的原件原物,并遵照宋庆龄生前回忆按二,三十年代原样布置.楼下是客厅和餐厅,楼上是书房,卧室和小客厅,在书房和卧室前,有一间长方形的内阳台.楼旁是汽车间.楼前是一片草坪,围绕着冬青,香樟和玉兰等树木花卉.上海孙中山故居是世人敬仰的革命圣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许多外国政府的首脑都曾到这里瞻仰,每年有数万外宾,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国内观众前来瞻仰.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上海孙中山故居,作为一个重要里程碑,将永远屹立在中国人民心中.项目内容孙中山先生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上海是孙中山生活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也是他思想发展和飞跃的历史见证地.为了让这次参观活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可以五年级(上)品社课文《辛亥革命》为突破口,激发学生情趣,吸引学生走进孙中山先生.整个活动内容分成三个阶段:前期的准备期,以收集资料为主,初步感知,激发兴趣为主;中期的实地参观,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来完成,如创设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需要招聘小小解说员的情景,

参观朱德故居感想

参观朱德故居的感想2010年5月4日,也就是五四青年节,在院党站的安排下,我院部分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朱德故居,这是八一起义期间朱德在南昌时的居住地。

亲临革命先行者的故地,了解我们党创建初期的艰难岁月,感受革命先行者对民族的爱与对党的事业的执着追求。

朱德简介朱德(1886—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1886年12月1日生,四川仪陇人。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南昌起义。

红军时期,历任军长、总司令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司令。

解放战争时期任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

解放后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

朱德革命一生,功勋卓著,位高至极,但他谦虚谨慎,勤勤恳恳,朴实无华,忠厚仁慈,给世人留下了质朴而崇高的元帅形象。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朱德南昌故居简介朱德故居位于南昌市民德路东段花园角街2号,一栋砖木结构、黑瓦朱门、屋中设有天井的朴素建筑矗立于此,它就是著名的朱德故居所在地。

整个故居保持完好,典型的江南风格,分别由两个天井和多个厢房组成。

朱德当年住在右厢房,南、北前房及正房是警卫员的住房。

  朱德故居负责人告诉我们,朱德在此共居住近4个月,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27年春至4月,之后朱德前

参观鲁迅故居有感

鲁迅先生的故居,静静的坐落在阜成门内的一个胡同内。

鲁迅故居,是一个宁静的四合院,虽是冬天,但是阳光射到这里,并不显清冷。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四合院,院子空间不大,但很精致,东、南、西、北四面的屋子紧凑的立在那儿。

院子的中间是鲁迅先生亲手栽种的丁香树,历经八十年的风风雨雨,虽然已人去楼空,它们依然还在吐芳争艳。

每间房子的门都锁着,因此我没有机会进入房间细细观赏。

只是通过玻璃向里面瞧了几眼,北屋是正房,两边是鲁母和鲁妻的住所,中间就是鲁迅先生的书房,也称“老虎尾巴”,每间房子的布置都是鲁迅先生亲自设计的。

家具非常古朴典雅,摆设整齐对称。

房屋的后面还有一个后院,有两棵枣树,不过是后来补种的。

现在的这个四合院,完好的保留了其原貌,也是对鲁迅先生最为崇敬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故居的东边,后来又开辟了一大片地方,作为鲁迅博物馆的陈列厅。

那天去的时机不错,刚好是新的陈列厅落成不久的时候,全部的建筑、展览和装修都是新近完成的。

一进大厅,我就被这种集合古典与现代之美的室内装修给吸引住了。

大厅四周的墙壁,用白色大理石和木头相间覆盖而成。

仔细看来,上面还有一些字,刻着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

不同的文集之间以不同颜色纵向隔开,大字是文集的名字,有《朝花夕拾》、《且介亭选集》等,小字是每篇文章的名字,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纪念刘和珍君》等。

每种颜色的材料都像是一本直立的书,这也符合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就进入鲁迅博物馆的展厅,各种展板和实物,浓缩了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

首先是“在绍兴”部分的展览,展示了鲁迅先生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有些是儿童的浪漫和幻想,也有些是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他经历了家道的败落,也由此体验了人生的辛酸。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因此,经历家族由盛及衰的曹雪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明星,而那时的周树人,也注定会在中国文学史上非同凡响。

“在南京”、“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

“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

在这段时光中,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忠实伴侣许广平。

可以说,正是有了许广平的大力支持,才有了先生在“在上海”,也是生命的最后9年时间内,留下了浩卷繁帙的文学作品。

除了写作之外,鲁迅先生对美术和文物有着特别的嗜好和独特的鉴赏力,他喜欢木刻画,也收集了许多木刻,在展厅的中央,开辟了两道高达的展板,用木刻画堆积而成。

在展出的展品中,还有先生收藏的魏晋时代的陶俑、明代的青花瓷碗和铜镜,后来他还将明代的两件古物毫无保留的捐给了国家历史博物馆。

除此之外,我还了解到,先生曾经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但他放弃了。

在他看来,一个民族的命运,远远重于个人的得失。

展厅中不时摆放着先生的名言,虽然有些都曾经读过,但是,当我今天完完全全的走进他的世界时,这些震撼人心的词句,依然还在深刻的激励着我,因为我——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先生那颗炽热的心灵和那恒久不熄的热情。

先生生于19世纪八十年代,而我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恰好比先生晚出生一百年,今天的我,感觉自己是怀着一颗敬仰的心,努力感受他的感受,努力走入他那高远的精神境界。

先生的一生,是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先生是圣人,他堪称“民族魂”。

因此,鲁迅是属于整个民族的。

怎样写参观感想

先写自己去了哪里参观,描写一下那里的环境,并简单的介绍自己的参观经历(介绍经历是不要太罗嗦,用两三行说就行),再选一个或者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参观的物品,进行细致的描写,最后谈一下自己的参观心得就行了。

毛主席故居观后感

[毛主席故居观后感]参观毛故居,是此行的目毛主席故居观后感泽东故居是一座泥砖的,背倚苍松翠竹,面临清澈荷塘,是南方常见的普普通通的农家住房,里面的小木床、煤油灯、土炉灶等,一切都朴实而清幽。

这里依山傍水,环山围绕,青松郁郁,翠竹婆娑。

这就是世界伟人毛泽东诞生之地,是人们把它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革命的圣地!当我们参观完故居,走出故居,展现眼前的是满眼绿色,大自然的气息使我们心旷神怡,让我们领略到圣地灵气和岁月的记忆。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虽然已远逝,但他的丰功伟绩永存,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四年了。

八十年前,中国正处在风雨如磐,长夜难明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

在这个时候,人们多么渴望有一个坚强的政治力量,一个伟人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毛泽东就是在这个时代下诞生的。

80年来,我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有过挫折,有过失误,但谁也无法否认,成就是巨大的,业绩是辉煌的。

在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使我们从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变为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缔造了一个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党和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务,在 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继续推动中国历史向前发展。

尽管在探索中有曲折甚至有严重失误,但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我们要坚持毛泽东思想,要完整地准确地把握它的精神实质,把握它的活的灵魂,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观后感《毛主席故居观后感》。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宝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永远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

抚今追昔,我由衷地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

如果没有它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今天的改革开放。

如果没有毛主席、共产党,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活。

在这次全系参观毛泽东故居的活动过程中,我们瞻仰毛主席故居,重温他老人家写下的字字句句,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深切地感到共产党的伟大、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作为一名普通学生,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该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首位,而现在做为学生的我们,首要的就是学习,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短短的一天韶山游结束了。

这一天让我获益颇多。

我觉得自己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这位伟人。

一个人之所以伟大不是他为自己得到了什么,而是为别人做了些什么。

他不但是伟人,一个万人敬仰的大英雄,而且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儿子,一个简单过着清贫生活的平凡人,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平凡衬托出了他的不平凡,此时主席已从一位伟人的形象变成了我心目中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了。

最后我还是想以主席的诗词作为结尾: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同学们努力吧,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今朝的风流人物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