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感言

03-28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参加公益活动心得

学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

通过小组为单位的社区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

在敬老院中,我们小组的同学毫不嫌脏。

耐心、仔细地帮助老人们洗脚、剪指甲。

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我们的幸福和自私。

我们在那里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

我们还帮助敬老院的职工一起打扫敬老院。

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

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

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

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

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

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

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

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

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公益劳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学校这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懂得了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

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

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

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而学校组织的劳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

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

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

中学生假期公益活动感想

放飞梦想强大的内心  看着自己的同学在几十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前笨拙但投入地表演魔术,七八个身穿南开中学校服的小姑娘乐开了花。

她们是天津义工服务队的成员,2月5日专程到天津美福养老院慰问老人来了——给爷爷奶奶们演几个节目、聊聊天。

  这几个南开中学的高中生今年寒假参加了不止一次这样的活动,尤其是正在上高二的李洋,对这样场面再熟悉不过了,她已经坚持参加公益活动大半年了,这个寒假更是几乎天天都有“活儿”——每周都要去中心妇产科医院导诊,到圆梦特教中心看望脑瘫患儿,到自闭症儿童治疗中心帮助他们,到养老院慰问老人,还有给包括血液病研究所的患儿在内的困难儿童实现梦想的“圆梦行动”,过年期间“关爱身边的空巢老人”活动,从腊月忙到正月,几乎没有休息。

  “从去年暑假开始我参加公益活动,在养老院表演节目,没什么文艺才能,就和大伙儿唱个合唱,和爷爷奶奶们聊天开始也不是沟通得特别好,努力寻找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去过脑瘫患儿的特教基地,每次都让我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让他们生活更好;到过自闭症的儿童治疗中心,干了很多平常在家根本不做的活儿;到血液病研究所给患儿送礼物,他们高兴我也开心。

”李洋坦言:“开始时觉得参加公益活动让生活‘充实’,现在是‘踏实’。

”  李洋的父母并不支持女儿在公益活动中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为了让父母放心,也为了提高自己,这个假期她还参加了一个课外辅导班。

“14天的学习班终于上完了,每天上午参加活动,下午上课,那些天我睡觉的时间特别少。

而且我住在红桥区,离活动地点都不太近。

来美福养老院,就得坐31站公交车,还得倒次车,早上七点就到车站等车了。

”  与李洋同年级的李润鸿,来自35中,两人几乎同时加入义工服务队,这个寒假他也没怎么闲着,血液病研究所、养老院、特教中心,哪儿都能看到他。

给脑瘫患儿喂饭却被喷了一脸饭的“必修课”,初次给老人表演节目时的拘谨,抱着募捐箱请人献爱心时遭受质疑的“白眼”——这些经历都让他庆幸自己比很多同龄人对生活、对社会的了解更多样、更全面。

“我最喜欢做募捐,别人不相信我们也正常。

但想想这些钱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特别开心。

”  高中生并不是社会公益活动的主体,就是在学生中,也是大学生志愿者的形象更为突出。

繁重的课业让高中生在课余更想着休息、游戏或不得不去课外班,李洋和李润鸿却选择参加公益活动。

公益让他们帮助别人放飞梦想,公益让他们强大自己的内心。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社会变的更为温馨,和睦。

因为有一些领域是国家无暇顾及的,所以通过社会公益活动而展开,让更多有爱心的人士参与到其中来。

这也是节约管理成本的方法之一,充分的发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

其二,对于参与公益活动的个人而言,在参与公益活动的同时,对其自身也是很有益处的。

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锻炼沟通能力,另一方面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洗礼。

在参与公益活动的同时,感受到了自我的存在感,以及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所能感受到的快乐

综上,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无论是对国家,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对自己都是有很大的意义

参加一次环保公益活动的的感想谁有

两年义工和公益离我常遥远,直到有一天我在网到了“快乐点”,在其引导下成为名义工后我才明白,只要我们愿意,公益人人可做。

回想当初对公益的仰视,追根溯源,乃在于当初一些公益组织在我脑海中形成的映象使我形成了错误的公益理念。

对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有太多的人只是仰视,却不愿意或者不敢进入置身其中,那么,这件事情,只能够是一件孤立的事件,却难以成为一项事业。

而公益,这项能够让很多人受益的事情,这项或许能够为人类的未来寻找到一个安全的出口的事情,应该成为一项事业,让更多的人投入其中,那样,公益所追求的目标将会更容易实现。

但是在现实中,公益总带着点悲壮的色彩,很容易让人以为这是一件只有极少数具有慈悲为怀的菩萨心肠的人才能够从事的工作,一件让许多普通人望而却步的事情。

但事实上,许多公益活动,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便可以完成的,比如环保,比如低碳生活,比如帮助另外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很多公益项目,并不比我们做一顿饭或者学习一项技能要复杂。

丛飞死了,他的悲剧可能让一些原本有助学之心的人心生畏惧;在一个公益组织内部,一些义工在做了几年之后走了,并且并不是抱着快乐之心。

也许他们离开就是因为做得不快乐了,因为他们在组织内部无法感觉到团队的归属,他们觉得自己是在孤军作战,象是解放前深入白区单线联系的地下党员,孤独而危险。

那些地下党员们,他们是因为有信仰驱动的。

但目前国内公益组织中的很多义工,并不是因为某种信仰,很多人做义工,一是希望能够帮助别人,二是希望能够从帮助他人过程中得到快乐,比如我。

因此,如果做义工做得很孤独、很悲壮,能够坚持很久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在一些公益组织内部,义工无法感到这个组织的温暖。

刚开始时,或许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但是一个义工仅仅是被要求自己完成工作任务却无法在思想上与本组织的其他义工特别是负责人进行交流,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间久了,难免会产生一种自己仅仅是另一些人的工具的想法。

在企业里,因为工作是自己的谋生手段,因此很多人无论怎样孤独、不快乐,可能都能够坚持(但也有极端,如富士康那些逝去的年轻生命),但公益组织和企业的性质截然不同,做义工,没有报酬、没有福利,没有任何物质的回报,能够让自己坚持下去的,只是一份内心的确信。

但是,那份确信,需要有外在的认可,如果长期只是做着具体的工作,却没有人能够认可,便难以有足够的耐心坚持下去,特别是目前不少公益组织的义工来自各高校,青春年少的大孩子们,很多是凭借满腔热情和一颗爱心奔公益组织而去的,如果他们在其中做了一些事,却没有任何反应,很大一部分人便难以再坚持下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今多数公益组织相信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一些年龄比较大、加入组织并不仅仅凭借一腔热血,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加入某个公益组织,本身就有着一定的社会经验,思想、感情成熟,本可以成为公益组织的中坚力量,本应该是公益组织珍惜的力量,但很多人仍然在做了一段时间后不得不离去,对于这些公益组织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损失。

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在于内部管理上,一些公益组织的领导人们,对于组织内部义工缺乏一些人文方面的关怀,仅仅满足于让义工们把事情做好,而忽视了义工自身对于自己成长的要求。

一个好的义工的成长,不仅仅需要他自自己的感悟,也需要周围的人、朋友和本团队的人们的关注和帮助。

而一个公益组织的健康成长,绝对需要一些相对固定的、忠诚的、负责任的义工。

公益不是一片供个人英雄主义者施展抱负的天空,不是一个人的独舞。

公益,是一项需要更多人参与的事业。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感受1000字

5月14日,红五角行动代表郭望森老师等五人一行在全国助残日之际看望海淀残联聋残儿童。

我们一行人于下午四点到达北京市海淀区聋儿康复中心,找到学校负责人全贵云老师,表达了我们的来意。

并由郭望森老师亲手将自己的四副书法作品交予全老师,希望可以在慈善义卖中为这些小聆天使们筹得善款;使聆天使计划筹备更上一个台阶。

在与全贵云老师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一位叫何宇航的小男孩,他今年5岁,是一名典型的聋残儿童。

在聋残儿童学校已经学会通过看人们说话的口形来辨别一些简单的发音,但是当他没有看见说话者口形的时候,他就完全听不到任何声音。

他的爸爸妈妈也是聋哑人,父亲靠打两份工来维持家里的开支,母亲开一间不足6平米的小卖部。

由于听不见声音,小卖部经常遭小偷光顾。

现在小宇航急需做耳蜗手术来矫正听力,但是昂贵的手术费(还有价值十几万元的助听器)却使得这个本来就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宇航的父母只能先放弃手术。

全老师了解了情况之后,联系了相关人士,决定为小宇航举办一次慈善义卖来筹集手术费。

何宇航小朋友 据了解,学校还有更多的像小宇航这样的孩子,其原因则是一些父母将孩子送来之后就杳无音讯,不给孩子交生活费,置之不理。

学校只能为这些孩子提供生活上的帮助,用全老师的话:“我不能看着孩子们饿肚子而不管”。

小朋友们正在上课 就在我们与全老师了解学校的一些情况的时候,突然跑进来一个小男孩喊着“妈妈、妈妈”。

我们都还以为是全老师的孩子,全老师却说这个小男孩也是学校里的一个孩子。

原来这里的孩子都亲切的管老师叫‘妈妈’,可想而知,老师们是多么的用心照顾才换来孩子们一句“妈妈”啊。

这个小男孩叫马章玉,他一进来看见我们这么多人,并没有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害怕。

而是径直跑到了全老师的怀里,当全老师告诉他要向我们问好时,小章玉大声地喊“爷爷好、哥哥好、姐姐好”虽然含糊不清,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这稚嫩的声音中听出来,他是学了好久才能说成这样。

问完好之后,小章玉还为我们唱了一首儿歌“小汽车,嘀嘀嘀……”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

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他们其实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一样需要正常的听力,一样需要伶俐的口齿,表达他们的快乐,他们的心声。

他们是坠落人间的聆天使,用他们不完全的听力来诠释天使的快乐,人间的温暖。

他们需要我们,需要我们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

来吧,朋友,加入到我们的行列,用我们健康的身体来帮助这些可爱的天使们,让他们和我们一样享受生活带来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美妙。

  为了爱,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