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征文获奖感言
关于电大寒假三中全会征文
我是一名在校学员,在电大已经有一年的学习体验了,时间虽不长,但给我的收获却是与日递增的,它给我带来的不仅是毕业证书的收获,更是知识的丰富,特别是通过网络远程教育的学习,让我了解到:原来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面授的学习,还可以利用网络来交流,这不仅是教育资源的利用,更是教育方式的更新,在这种大的学习环境中,想学不成都难,相信在毕业后,我所学的知识与经验定能为我的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目前,中国的高校很少能在全球各类高校排行榜上拔得头筹,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却是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在校学生最多的大学。
作为基于现代传播技术而建立的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迥异于传统的“象牙塔”式的古典教育风格。
它通过互联网和卫星电视网络,运用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网络课程等多媒体来实施教育,开设了经济学、法学、工学、医学等学科的几百个专业,成立30年来,已经有几百万人从这里毕业。
这个拥有众多学生的大学,却没有通常意义上的校园。
校长葛道凯说:“国土有多大,我们的校园就有多大。
” 一、电大的诞生与发展 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央制定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随后又提出了“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并行实施的设想。
在这一大的背景下,为了适应多快好省地培养各类人才的设想,北京、天津、上海、沈阳、广州、哈尔滨等中心城市,依托广播和刚刚建立起来的全国电视网,面向本地区试办广播电视大学,为在职职工的业余进修提供教育服务。
1978年2月6日,在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的《关于筹办电视大学的请示报告》上,邓小平签下了“同意”。
这一天,成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生日。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全国电大的教学管理坚持“五统一”(全国统设专业科类统一教学计划,统设课程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命题考题和统一评分标准)的原则,是电大统一人才基本规格、保证教学质量、充分发挥系统资源的重要措施和广播电视大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环节,要求各级电大要严格执行“五统一”原则,并以此来规范各自的办学行为。
从全国电大系统的角度上,明确了各级电大的职责,提出了加强系统宏观管理,发挥系统办学效能,推动系统建设的措施和办法。
要求地方电大制订统设专业、派生专业的具体教学计划时,其课程结构要以全国统设课为主,自开课为辅,统设课程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比例不少于60%;学生学习要以主讲教师的电视、音像课和自学(包括利用音像和计算机媒体自学)为主,面授辅导为辅;控制面授教学在教学总学时中的比例等。
从一开始的视听生到开放教育生,从仅凭单纯的电视传媒教学到电视、网络等多种教学形式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看到,电大教育正艰难地一步步地走向成熟,电大教育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开放”的理念,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从来没有停下改革和创新的脚步,最终完成了一次次的跨越和提升。
二、电大的 “今天”和“明天” 今天:边际效应递减后的突围 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特别指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葛道凯作为中央电大领导首次当选十七大代表,作为中国最大的远程教育实施者,党和国家给予了中央电大极大的支持和肯定。
经济学有一个基本规律叫做“边际效应递减”,指人们从某种商品获得的满足程度随着商品连续消耗量的增加而减少。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在高等教育如此繁荣的今天,起于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特定时期的广播电视大学,是否面临明日黄花的尴尬境地
答案是NO,电大的教育服务实实在在摆在眼前,我们不能否认,相信在未来,电大一定能突出重围,成为一朵永不凋零的奇芭。
明天:平民终身教育的愿景 放眼国际,开放教育还远远没到谢幕时刻,或者说,开放教育正适其时。
电大采取灵活的学分制度,八年之内取得学分即可毕业,所以就读于电大的学生取得毕业证的比例很高,但其中取得学位的比例只有30%左右。
其间的60%的学生没有取得学位,除了一部分因为成绩不够之外,还有相当部分是因为作为业已获得工作岗位的他们,进入电大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谋求就业机会,而是为了提升自我的技能,为未来获得持续性的竞争力。
2006年,一位医学博士报考上海电大的法学专业本科,“帮助自己更好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在开放教育的平台上完成自身能力的增值。
” 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通过受教育和就业,社会的精英力量不断由基层向都市集中。
如何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技术和管理人才也成为中央电大“平民教育”的课题。
2004年以来,中央电大实施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把教室开在了每一个村口。
时至今日,电大已经有了30年的成长经历。
回首三十年,我们一直在思考:在各种教育形式互相碰撞磨合的过程中,引领未来的远程教育之路,成为每一个电大人奋斗的目标。
开放教育,无疑已经是一种有效方式,取得了成就和认可,在21世纪网络无处不在、日益方便的今天,如何将开放教育更有效的发展下去,成为教育史的闪耀明星
电大教育未来路该怎么走
每一个电大人已经在思考,并将继续思考。
回首三十年,我们一直在探索:探索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平台,构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全新模式,更好地帮助无数学习者完成积极进取的光荣和梦想。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日益完善的内涵和品牌建设,开放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当终身教育渐渐成为一种趋势,当远程教育日益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电大有了开放教育的大船,我们有理由憧憬,我们一定会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大学学校开展以“我为学校发展献一策”为主题的征文
鞍山广播电视大学开展“我为学校发展献良策”活动 为切实开展好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真正做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职工满意度,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近日,鞍山广播电视大学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征集箱、开通热线电话、开设网上专栏等途径,广泛开展“我为学校发展献良策”活动。
27日,学校召开了以“我为学校发展献良策”为主题的教职工代表座谈会。
28日,一线教师及各党支部相继召开相同主题座谈会。
会上教职工们纷纷发言,讨论气氛热烈,积极踊跃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上来的意见建议共72条,集中体现在抓住建设教育强市的契机,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发展空间、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加快课程模式改革,增加课程实践环节,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
校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座谈会,他们认真倾听,仔细研究。
活动中教职工提出的意见建议,为校领导班子下一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开启了新思路。
市教育局副局长、鞍山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庄文波在座谈会上做了重要发言。
庄校长强调,对于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立即解决,不能拖;对于需要客观条件的问题,要创造条件给予解决;对于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要尽快找机会研讨协商解决。
此次“我为学校发展献良策”活动,为校领导班子制定中长期规划及相关政策,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科学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劝说同学不要沉迷网络作文500字
我的理想克雷洛夫曾经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想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鸿鹄之志吧
我想:我们的理想一定各不相同,有的立志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一名杰出的科学家......而我的理想就是希望能考上我一直向往的--清华大学每当我在电视上看见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看见他们脸上那灿烂的笑容时,我心里真是羡慕不已,羡慕他们能够考上这所重点大学.但是,我发觉要考上这所大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必须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猜,他们那段时间里一定很辛苦的在努力,因为这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前途啊
不关怎么说,我们每一个人到这一阶段时,总是很努力,很辛苦,很拼命的在复习功课,老师们也很紧张的安排课程.但老师们相信:只要功夫下的深,铁杵也能磨成针.我知道,要想实现这一美好理想,从小就要把基础打好,掌握好课堂知识,平时多看一些课外书,作文选等书籍,因为这些书都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把一些好词好句,名言警句给摘抄下来,多背,多写,多读,这样真是"一箭双雕".还有,我们经常多做一些有过语文,数学的练习,这对我们也有帮助哦
最不能忘的是英语,英语是我们和世界各国的交流语言,虽然,学起来有些费劲,但是,只要你肯下点功夫,就一定能学会的.我想,无论我的理想是荆棘载途,还是困难重重,我都回努力学习,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会成功的
有句话说得好:"不经历一番风霜苦,焉能得梅花扑鼻香
"我一定会做个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的人.
为什么关于低碳的征文(600-800字)并适合中学生的文章为什么这么少
被称为“拯救地球最后一次希望”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2月19日落下帷幕,标志着“低碳”生活离我们渐行渐近。
随着可持续发展在国人心中不断加深,越多的人们开始将环保的生活理念融入自己的生活当中。
作为新兴理念倡导者的大学生,更是将这一国家的发展蓝图带到了大学校园,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环保生活方式。
时下流行的低碳生活,正为广大学子所推崇。
“80后”的低碳时尚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如今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悄然走进中国,网上也开始流行计算个人排碳量的特殊计算器。
更让大家关注的是“80后”的大学生们对“碳排量”这一词语也颇为敏感,他们把低碳生活作为一种时尚,被称为一种“低碳经济”。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碳排量”、“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很流行的名词,甚至有些大学生还在为其做宣传,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的百余名大学生环保志愿者通过行为艺术表演等方式,倡导广大市民参与“低碳生活”。
在我省的河南大学,成立了关于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沙龙,其间讨论了有关节能减排等问题,以及诸多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生活”。
低碳生活的新兴词语,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低碳生活在“80后”中渐成时尚并不为奇。
有大学生表示:“热衷于节能环保,除了感觉这是我们‘80后’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更觉得这是一种时尚。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80后”大学生,开始把节能环保当做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有大学生这样认为:“注意节能环保,就像在公交车上让座一样成为习惯。
”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在“80后”逐渐深入人心,他们的消费和生活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位大学生这样说:“我改变了以前认为名牌才是时尚的想法,闲暇时间看书、做手工、做运动、参加公益活动,我觉得这种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时尚。
” 大学生的低碳生活 笔者对郑州市部分大学生的“低碳生活”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大学生选择“低碳生活”是有一些特点的。
有保护环境的目的。
44%的大学生认为,环保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与动植物保持和谐相处。
他们清楚地了解到许多动植物的锐减与人类的不遵守平衡规则有关,现今生态系统已经不平衡,环保就是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38%的大学生认为环保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类现在的生存环境、满足发展的需要。
对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倍加关心。
48%的大学生最关心的是与水有关的问题,诸如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等,他们意识到了水资源的宝贵性。
42%的大学生关心的是全球变暖问题,最近几年气温的异常升高的确值得关注。
在这方面,90%的大学生关注问题都是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的,这与他们注重、倡导、实行“低碳生活”是一致的。
日常行为习惯注重环保。
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践踏草坪等这样的小事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些看似很小的日常行为习惯可以说是一些人的陋习,大家对此深恶痛绝。
那么,这些事情会经常发生在大学生身上吗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52%的大学生从来不做这些事情,42%的大学生偶尔会发生这样的行为,只有6%的大学生经常会这样做。
这表明现代大学生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并且把这种意识带到行动中,真正对保护环境起到了从自身做起的作用。
低碳是一种态度 一升水,两包饼干,14个小时,80公里——这是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绿色风环保协会成员小王从郑州徒步到许昌的一组数字。
12月初,小王带着他的队友开展了这项活动,“听起来有些疯狂,但我们坚持了下来,每个人都很享受这个过程。
” 在平时生活中,小王也是能徒步的绝不坐车,并热情向周围同学宣传低碳生活。
“宣传之后,也许有人还在继续以前的生活方式,周围的生态环境也没有立即发生转变。
这个时候,不要灰心,因为你坚持的是正确的方向。
”他说。
“低碳生活,关键是一种态度。
”许多大学生这样告诉笔者。
他们认为,全面实现低碳生活不仅应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更是一项社会工程。
实现低碳生活更需要政府、单位、社区、学校、家庭乃至个人的共同努力。
征文类的比赛算学科竞赛奖吗
根据举办者级别和竞赛层次,将学科竞赛分为三级五类: 国家级A类:指国家部委主办的全国性重要赛事,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CCTV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含嵌入式系统专题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
国家级B类:指国家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协会等主办的全国性赛事,包括: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 挑战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软件技能大赛、“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仿真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控制仿真挑战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高校学生DV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技能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高师学生英语职业技能竞赛等。
省级A类:指福建省主办的国家级A类竞赛项目的省级分赛区竞赛、省级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全省性或跨省(区)的学科竞赛等。
省级B类:指福建省主办的国家级B类竞赛项目的省级分赛区竞赛、省级学术团体组织的全省性或跨省(区)的学科竞赛等。
校级:指大学主办的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
第五条 国外境外机构举办的学科竞赛项目,以及本办法未列入的国内学科竞赛项目,需经学院认定。
第六届包商银行杯征文获奖名单什么时候出来
第六届“包商银行杯”全国高校征文获奖名单一等奖(3名)《赫本是个好姑娘》(诗歌) 倪广慧 西安外国语大学《南方》(散文) 十一娘 西北师范大学《山鬼》(小说) 欧阳德彬 深圳大学二等奖(9名)《教归辞》(诗歌) 周小茗 华南师范大学《山水之间》(诗歌) 公刘文西 福建省闽南师范大学《招生简章和少年锦时》(诗歌) 童作焉 复旦大学《褶•宙》(散文) 胡姚雨 东南大学《土地挽歌》(散文) 杜永利 河南理工大学《我与地坛》(散文) 西 贝 北京师范大学《没人像你》(小说) 韦施伊 暨南大学《日夜浮屠》(小说) 封文慧 北京师范大学《老电视》(小说) 陆世初 广西民族大学三等奖(15名)《一家人莫得锁》(诗歌) 左 手 重庆大学《如何在早晨写诗》(诗歌) 王 浩 北京大学《迷园:灰海》(诗歌) 秦三澍 复旦大学《二十岁书》(诗歌) 音 羽 湖北省长江大学《去串异世界的门》(诗歌) 黄鹤权 福建农林大学《我爱的是一个没有声音的黎明》(散文) 黎 子 广东韶关学院《拾荒•拾意》(散文) 王雅文 华中师范大学《喊客》(散文) 农木心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生命的硬度》(散文) 黄 宇 中山大学《山海子》(散文) 陈 墨 昆明医科大学《孤独的夜行人》(小说) 刘强祖 西北师范大学《洁癖》(小说) 姚建花 福建师范大学《生死突围》(小说) 荆卓然 山西省阳泉师专《孤岛》(小说) 罗 淇 陕西延安大学《异星人》(小说) 刘东兴 暨南大学优秀奖(90名)诗歌(30名)吴雨伦 北京师范大学庄 凌 山东艺术学院钟芝红 浙江师范大学郁 岩 江西省南昌工程学院赵山河 广西民族大学朱光明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刘 鑫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徐英杰 陕西师范大学李晓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丁 鹏 北京大学徐 行 山西师范大学安 然 华南师范大学武靖雅 北京师范大学金小杰 山东省菏泽学院林玉梅 南昌大学陈曼毓 广东省韶关学院程 川 陕西理工大学祝你好运
我要上清华的感想作文400字字
理想,顾名思义,是理念中的最高想望。
这个理想是人人都应该有的,因为,理想就向一只船舶,载着你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今天我就来谈谈“我的理想,我的梦”吧
我的理想像许多中学生一样,是考上一所名牌大学。
在我的脑海和记忆中,“清华大学”一直是我追求的大学。
因为,从小我就从电视、报刊杂志、网页上看到清华大学的优点,因此,我立志要考上清华大学。
我常常呆若木鸡地痴想:清华大学真的有那么好吗
为什么诱惑力那么大,竟使一个中学生那样怒力地奋斗
但都是百思不得其解。
我烦恼着。
因为我不明白清华大学的诱惑在那里。
但也不知为什么,刚刚踏入中学大门的我似乎一瞬间长大了,因为我明白了几年来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为什么清华大学的诱惑力很大
是因为它那里有着五千多万册藏书诱惑我去津津有味地看;是因为它那里有最优秀的老师诱惑着我去听他们讲课;是因为它那里规模宏大的教学楼诱惑着我走进去;是因为...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一句话;“因为那里的任何事物都比普通大学好
我兴奋着。
因为我明白了它的诱为什么那么大
可是,年仅13岁的我,在面对这么大的目标时,有些茫茫然了: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考上清华,实实在在地去那里上课
我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做
我不知道我到底能不能考上
我不知道...其实,还有很多都是现在无法预测的。
这就需要看我自己的表现,要看我对待奋斗目标的表现
未来的命运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
是把握在现在的生活和奋斗中的
是把握在我的学习和成绩中的
我苦恼着。
因为我在面对前途无量的道路时,茫茫然,怕自己坠入深渊。
你现在看到的我,已不是从前的我,已不是无知的我,已不是遇事急躁的我了;是一个新世纪的我,是一个全新的我,是一个遇事冷静的我。
现在的我,在为理想而奋斗,在为目标而冲刺,在为未来而铺路
现在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件事:考上清华大学。
我为之努力奋斗着。
从现在起,我会把握每一分钟,会在接下来的六年里,努力奋斗、加油、冲刺。
因为我要对我的理想负责,只有这样,我的理想才会对我负责
我要上清华
这就是“我的理想,我的梦。
”相信我,一定会做到
一定会实现
环境影响人的高中800字作文
环境影响人成长所谓“水一方人”,又有谓“近朱则赤,近黑”。
环境对人的是潜移默化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此理。
当一个人身边所接触的人是正直者,这个人很容易也变为正直的人;反之,友人皆为巧言令色者,这人也容易变为巧言令色者。
对于事物的判断也是如此,当一个错误的想法被周围人都认为是正确时,这位有自觉者也会对自己开始怀疑。
当更多人都如此认为时,这个人就会接受这错误的想法。
故人处世间,没有良师益友提拔就随波逐流,如果是好的风气则有好的影响,如果是坏的风气,则受坏的影响。
纵观历史历朝历代与世界各国,各种思潮、制度,屡屡变更,皆没有一定。
每个时代的人多被那个时代的思潮制度所影响,很少能跳出这种局限。
俗话说得好“环境造就人”,环境能影响人,可以熏陶人,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它能从多个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并支配着孩子思想道德行为。
良好的环境能成就一个人,而不良的环境也将会给一个人的成长带来负面作用,当然这里的环境既指家庭环境、也指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大家也都听过易中天品三国吧,在电视上曾进行过专题报道,他的成长就是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影响,易中天的父亲是大学教授,热衷于搞学术研究,家里藏书丰富。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地就好学乐学了。
他的儿子个个都很有优秀。
易老在电视采访中说:“我从来没有为儿孙们的学习操过心,也从来没有打骂过他们。
”最后总结时说,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最关键,言传不如身教。
所以,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就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环境感染着孩子、教育着孩子,无言胜于有言,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受到教育。
教育的重要由此可见,很可惜的是现今的教育实在办得不好,没有注重人性的培养,而只注重在技术、知识上的东西。
教育应该是探寻生命、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
不然的话,这个世界就只成为一个机械人的世界,只知道赚钱、被潮流牵着跑,是何等的无意义。
已故的宣化法师对当今的教育有一番精辟的见解,他认为现今的教育可说是破产,在学校里老师给同学灌输的就是如何争第一。
学生就如一张白纸,结果就养成人人好争好斗的性格。
国与国的战争皆是好争、好斗而产生,谦让的精神却没有给与灌输。
写到这里,希望见闻者能或多或少那出自己的一些力量,推动世界教育的发展,使其走入正轨。
如此一来,人类的未来才多一份希望、多一份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