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感悟人生句子
【第1句】: 有没有佛说人生经典人生感悟人生句子这首诗歌新闻
【第1句】: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第2句】: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第3句】: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第4句】: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第5句】: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第6句】: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第7句】: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第8句】: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第9句】: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第10句】: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第11句】: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第12句】: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第13句】: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第14句】: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第15句】: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第16句】: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
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第17句】: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
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第18句】: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第19句】: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
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第20句】: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第21句】: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第22句】:万法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第23句】:缘起即灭,缘生已空。【第24句】: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第25句】:让我普渡芸芸众生。
【第26句】: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第27句】: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第28句】: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
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第29句】: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第30句】: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第31句】: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第32句】: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第33句】: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第34句】: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第35句】:放下红尘之事得人间大道!好淬炼舍利子得正菩提!浑忘世间一切烦恼。
风声,雨声,一世的相思。涅磐,顿悟,一世的禅锋。
【第36句】: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着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第37句】:每一滴水都是海。人因有自我,便产生了痛苦!由自我的观点产生了过去、未来,产生了好、坏、顺、逆,人一直活在企盼与欲望中。
当小我消失变成无我时,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第38句】:不可因传说而信以为真;不可因经典所载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传统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逻辑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根据哲理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权威而信以为真。
人藉着自己一生的实践可揭示一切的秘密,而你是自己最好的裁判。【第39句】:地狱在哪里?地狱在我们的身心里。
我们由于欲望难以满足,而产生贪欲之渴与憎恨不满之火,焚烧我们的身心。 期求解脱之道的人,亦必须远离欲望之火。
就像背负号草的人见到野火须走避一样……【第40句】:见到美色,唯恐心受到诱惑、连忙把眼睛挖出来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心才是受诱惑的主角,邪恶之心如能斩断,作为配角的眼睛就不会输入邪恶了。
【第41句】:如果人不执着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他们才会变得不快乐……【第42句】:佛叹道: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第43句】:宇宙与人,皆有五类:色、受、想、行、识,合为五蕴。物质世界的五蕴炽盛,引诱着人的五蕴炙盛,于是种种贪欲翻卷了起来,将人掀入欲望的三千弱水之中,一沉一浮。
所谓的只取一瓢饮,成了昏黄卷册中一句死气沉沉的偈语,丧失了当年棒喝震耳的亢然音效。那一根空心的芦苇,再渡不起我们沉重的身躯。
【第44句】: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第45句】:皮囊好恶,原是无常。
【第46句】:人应该学会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第47句】:出世间。
【第48句】: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第49句】:苍生难渡。
【第50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第51句】:道是修行,魔是心魔。
【第52句】:万法缘生,皆系缘分!【第53句】: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第54句】:百态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红尘方为上岸。
【第55句】: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第56句】: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着于生灭,心便能安静。
【第2句】: 表达自己修行自己得福报的句子
净空法师 讲1 佛法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修成,人人都可以得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修?2 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这个问题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3 有一些学佛的同修,有一个很大错误的观念,认为佛菩萨靠得住,“我靠他就行了”。4 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无谁代者”,“谁”包括佛菩萨,佛菩萨也不能够代替!我们在《楞严经》里面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5 阿难尊者起头就发生一个错误的观念,阿难跟释迦牟尼佛是堂兄弟,堂兄弟当中释迦牟尼佛是老大,他是最小的小弟。6 释迦牟尼佛也很喜欢他,也很疼爱他,他自己也知道,所以他看到别的同学苦修,他对他们说:“你们要苦修,不修不能得道;我不必,到时候我大哥就会把‘道’给我。”
7 他是多闻而不用功,不肯真修,遇到摩登伽女之难,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的大哥帮不上忙,这才觉悟到修行要靠自己。8 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没有人能代替的!9 佛法讲因果,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众生苦我们怎么能代?不要说我们不能代了,佛菩萨也不能代。10 佛菩萨要能代,我们很苦,佛菩萨不代我们受苦,那佛菩萨的慈悲在哪里?11 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没有说人可以把“道”这个东西送给你的。
12 如果能把“道”送给我们,佛菩萨都大慈大悲,何必要我们苦修?马上送给我就好!这个东西不行。13 勉强说,福报可以送给你,智慧是没有办法给你的。
14 再给你讲真的,你要是没有福报,送给你福报,你消化不了,担当不起。15 没有福报的人,你多送他一点钱财,他马上灾难就来,他没有那个钱财还得不到祸!钱财一来,祸害马上跟着就来。
16 自己不修福,你要是看到福来了,那不是福,那是祸。这是我们必须要警觉的!17 佛教给我们福慧双修,所以成佛是两个条件,一个是福报圆满,一个是智慧圆满,所以佛称作“二足尊”。
“足”就是满足,我们今天讲圆满。佛的福德、智慧都满足、都圆满。
18 佛法重在行,解是手段,行是实质。你能解不能行,你一生所修学的全都是福德,没有功德。
要修功德,才能了生死、出三界。19 我们先说什么叫“功德”?学佛的同修这里要辨别清楚,功德跟福德不一样,修福德容易,修功德不容易。
20 功德是什么?功是功夫,你修行真有功夫,有功夫当然你就有收获。21 譬如祖师们常讲“持戒有功”,我们修行持戒有功,“三昧是德”,三昧就是定,所谓“因戒得定”,你持戒得定,这得定就是德。
22 持戒是功,三昧现前就是德,叫功德。修定有功,智慧开了,“因定开慧”,智慧开了,这是德。
23 福德可以与大众共享,我有福可以跟大家共享;功德没有办法给别人,只有靠自己修。24 古德常讲:“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
这是要靠你自己修的。不像福德,福德是我们修的福,这可以给人共享。
25 就像《坛经》上六祖所说的“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讲生死大事,修福报没用处,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
26 要修功德,功德可以了生死、出三界。这功德跟福德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
27 佛法是觉悟之法,你的心不觉,你的觉悟从哪里出来?绝对不是别人觉悟的,可以把它拿来当作我的,没这个道理!28 如果这个法子行得通,我们还需要修行吗?不要了,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把他修行的统统给我们就好。29 你们看《楞严经》,阿难尊者当初就是这么一个错误观念,认为佛最喜欢他,将来一定把佛法给他。
到遭魔登伽女之难才晓得,原来别人所修的没有办法给自己,再亲密的关系也没办法。30 钱财可以送给别人享受,智慧、才艺你怎么能给别人?没法子。
所以这个东西确实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一定要靠自己修。31 你自己的心不清净,哪来的智慧?佛菩萨、祖师大德对于经论的注解、注疏,你把它念了背起来,也能讲得天花乱坠,是不是智慧?不是智慧,为什么?你的心不明。
32 你的心不明,你讲出来的东西也不明。你讲的每一句话都不错,听众听起来不是味道,由此可知,清净心是多么重要!33 我们念佛人讲清净心,就是禅家所讲“明心见性”,见性是心清净,心不清净见不到性。
34 这句佛号,就是我们修清净心的方法。我们拿佛号来修清净心。
35 心地有一分清净,与佛法就有一分相应,两分清净就两分相应。心清净,看经、看注这才真正能理解,才真正能懂得它的意思。
36 《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个“愿”是清净心才能够理解。37 培养清净心没有别的方法,下手要专一。
连儒家都讲“惟精惟一”,它讲精、一。38 佛法也是如此,《弥陀经》特别主张“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是果,“一心不乱”也是因,因果同时,这个妙!这一点希望同学们要特别的注意。39 由此可知,我们每天二六时中,以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念佛、念法、念僧,三宝都具足。
40 过去李老师在世的时候,有一次他在中兴大会堂讲经,公开宣布他生死自在,那时他只有七十五岁。他可以做得到,我们也可以做得到,要有这个念头才行。
41 他能做,我们也能做,他七十五岁可以做到,我们六十五岁就应该做到了,所谓“后来居上”,。
【第3句】: 求《佛说人生》日志
佛说人生(一)我问佛:“为什么我常常感到痛苦?” 佛说:“因为你欲望太强。”
我又问:“什么是欲望?” 佛说:“欲望让你总是不满足现在;总想要得到更好的;希望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幸福的美满的,而因此患得患失举步不前。” “那怎样才能没有痛苦?” “摒弃欲望,终是极乐。”
我疑惑了:“既然欲望是不满足现在想得到更好的,那我所追求极乐也就是一种欲望。但是要到极乐却要摒弃欲望,如果欲望都被摒弃了,还追求什么极乐?如果不追求极乐了,欲望也就不用摒弃了,就成了佛所说的苦海无边,也就是说人生就是苦海,亦无快乐幸福而言。
可是即无快乐幸福,那就不存在要追求更好的欲望,一旦欲望不存在了,极乐就出现了,以此推知极乐就是苦海。乐既是苦,苦既是乐,这就是人生。
那我所希望的没有痛苦,就是希望没有快乐吗?” 佛沉默了…… 我迫不及待:“佛呀,你不是苦渡众生吗?为什么不能给我启示?” 佛慢慢道:“既然你已经领悟了,又何须我的苦渡?人生就是两极,乐是苦,苦是乐;成功是失败,失败也是成功;第一是最后,最后也是第一。两者相辅相成,没有苦你不知道什么是乐;没有失败,你不知道什么是成功;没有最后你永远不能成为第一。
这就是人生,没有真正的苦乐和成败,唯一不同的是你的心,欲望就是你的心,当你的心态平稳了,欲望就没有了,生活不变,而极乐却到来了。” 我想想还是不解:“那心要如何才能平静呢?” 佛悄悄离去,在祥和的佛光中回荡着:“佛海无边,慢慢去领悟吧,这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二)一天,佛的弟子问佛,怎样才能成佛,佛看看天,又看看地,最后将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驾云而去。他的弟子百思不得其解,便坐在地上苦苦参禅,几个月过去了,几年过去了,佛问他,你是谁?弟子说出了自己的法号。
佛微笑着离开了。他的弟子还在参禅,其间花开了又落,蝶儿几次完成了蜕变,佛又来看他的弟子,问道,你是谁?他的弟子说,我不是我,我即是我。
话刚说完。脚下一团祥云升起,成佛而去。
本人没有读过佛经,但略通佛理,有人说佛是虚幻的,但谁又能说你的心中不曾有过佛呢?你对事业的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人生的梦想难道不是你心中的佛?! 佛说,无我即是有我,世间万物就在有与无之间变换,在得与失之间转移,这看似简单的有与无,却构成了宇宙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美美丑丑,这之间的佛理,又怎是我们凡人所能参透的呢?纵便参透了,我们又有谁能放弃得下?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放下的又岂是一个浅浅淡淡的屠刀?那或许是你的财富,你的贪欲,你的功业……当我们割舍不下的时候,我们就永远是一个凡人而已! 佛在菩提树下跌坐羽化,那是一个大放弃,是一次大割舍,唯有放才有得,得而知放,放而复得,在反反复复之中,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物质的轮回,更是精神境界的提升。
在轮回与提升之中,我们会恍然大悟,得即是失,失即是得。道家也曾讲过无欲无为,儒家也曾说过“中庸”。
构成中国文化的三大主流意识竟不约而同的从不同侧面阐释了无上的佛理,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佛、道、儒的思想其实就是对人性的阐释。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所谓佛、道、儒只是一种假借的依托,实则在告诉人——在天地之间的人——的生存法则! 人性释然!这无疑在告诉我们,要学会“放”!要放开,要放松,要放弃;要放怀,要放心,要放情! 如果我们能试着这样去做,我们人人都是佛!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
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佛说人生八苦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佛虽然总结得精辟,毕竟不是红尘中人,未知这些并不是苦之尽头。
生:生是一个轮回的开端,在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的刹那他是无知的,无知才是最快乐的,何苦之有?更苦的在于,生是一个无从选择的起点,面对的将是巨大的成长压力和社会责任,在生的那一刻就被安排了不快乐的结局。 老:英雄老矣,美人迟暮,无可逆转的自然更替而已,何苦之有?更苦的在于,青春的磨损、红颜的消逝都给了那个不懂你的人,岁月刻画过的容颜和饱经风雨沧桑的心无人再读。
病: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一病,以当今的医疗水平,非是绝症自然药到病除,何苦之有?更苦的在于,病在异地他乡,哀卧病榻无人问津,精神世界的孤独寂寥远比生理上的痛楚更难排解。 死:人生在世,区区百年而已,终究难逃一死。
何苦之有?更苦的在于,神志清醒却欲死不能,时时刻刻须面对着死神的黑色羽翼,在恐惧和痛苦中煎熬。 怨憎会:谁不曾为一些鸡毛蒜皮怨憎别人或被人怨憎,这种感情再正常不过了,虽然会给人带来不友善的心理暗影,可也都属于自作自受的。
何苦之有?更苦的在于,怨憎自己,让恨意蒙蔽了爱心,以己为敌,自暴自弃;以社会为敌,无可救要。 爱别离:与所爱之人分离,虽是痛苦可也短暂,科技昌明到如此地步,时空地域的限制形同虚。
【第4句】: 请大家来几句很有哲理的禅语,佛语
【第1句】:佛国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第2句】:寻佛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第3句】:梵净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 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第4句】:觉者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第5句】:乐园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第6句】:静禅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第7句】:心尘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8句】:凡圣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
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第9句】:梵音 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 【第10句】:澄境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第11句】:礼佛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第12句】:净土 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第13句】:沙门 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第14句】:四季 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第15句】:静心 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第16句】: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第17句】:过客 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 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第18句】: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第19句】:幻灭 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第20句】:问佛:为何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 佛说: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第5句】: 我要找感悟人生的佛经
佛说演道俗业经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
菩萨无数。四辈之众。
天龙鬼神阿须伦会。 时给孤独氏与五百居士。
出舍卫城行诣佛所。稽首足下却坐一面。
叉手问佛。居处治家财有几辈。
出家修道行异同乎。当奉何法疾成无上正真之道。
复以何宜化众生耶。 佛言。
善哉问也。开发曈曚将来学施。
佛言。财有三辈。
一曰下财。二曰中财。
三曰上财。 何谓下财。
有人治产积聚钱财。不敢衣食不修经戒。
不能孝顺供养二亲。不乐随时给足妻子。
欲其消息充饶饱赐。奴客徒使衣裁蔽形食系口腹。
抱愚守惜如蜂爱蜜。不信先圣不奉高士沙门道人。
不好布施种福为德。心自计常不虑对至。
合者必散祸福自追。贪慕身地不觉恼恨。
咄嗟没过入泥黎门。其身缘食四大虺盛。
神寄其中假号为名。羸弱犹化危脆不固。
不解非常倚世之荣。心怀万忧谓亦长生。
心存吾我不达悉空。三界尚虚况人物乎。
汲汲迭惑贪淫嫉妒。如斯行者。
奉养父母安和至心。出辞还返不失颜色晨定暮省小心翼翼。
念二亲恩而无穷极。给足妻子应时衣食。
恩情归流与共同欢。妻子如是也终无私行。
瞻视奴客眷属徒使不令饥乏。不信死后当复更生。
谓死灭尽归于无形。供孝所生念乳养恩。
给足妻子恋恩爱情。瞻视仆使欲得其力。
不能奉敬沙门道人。不肯行善布恩施德。
后当得福与众殊特。是谓中财。
佛于是颂曰 常能念乳养 孝顺供二亲 给足其妻子 随时不失节 奴客及徒使 慰劳不加恶 下侍皆顺从 遣行不违教 不信后世生 闻之惊不喜 自计身有常 长存不终亡 三界如幻化 当识此辞章 己所为罪福 从本而受之 佛复告长者。上财业者。
谓其人若有财宝能自衣食。孝顺父母不失时节。
恒瞻颜色不令怀戚。出不犯禁入不违礼。
造行清白不使污染。恭敬尊长谦逊智者。
启受博闻等心不邪。下劣贫厄咸蒙仗荷。
给赡妻子常令备丰。除诸邪念修以正治。
消息奴使不令穷匮。不妄挝骂加之慈愍。
奉敬先圣至学正士出家顺法沙门贤明。夙夜行礼不失其意。
布施所乏使成道德。恣讲经典并化痴冥。
以善方便不失其时。自安护彼一切众生。
犹如牸牛食刍出乳。乳出酪酪出酥酥出醍醐。
醍醐最柔特妙。其自安身愍哀十方。
多所慈念多所安隐。诸天人民皆得蒙度。
是人最尊无上无比为无俦匹为世大雄独步无侣。佛于是颂曰 若有众财业 以自好衣食 供养孝父母 不失其颜色 出游不犯禁 还返不违礼 造行常清白 顺法不荒迷 供敬奉尊长 谦逊明智者 启受博闻士 等心不慕邪 随时给妻子 各令得其所 慈赐奴仆使 衣食常丰足 奉沙门学士 布施授供养 从受深妙法 弃捐痴聋盲 愍伤十方人 不独为身行 常自安其已 亦解一切厄 譬如酥醍醐 本从刍草出 既可用安身 身和无疾疹 普哀众生类 其心常平一 以是四等行 速逮成至佛 佛告长者。
出家修道学有三品。一曰声闻。
二曰缘觉。三曰大乘。
何谓声闻。畏苦厌身。
思无央数生死之难周旋之患视身如怨。四大犹虺五阴处贼。
坐禅数息安般守意。观身恶露不净之形。
畏色欲本痛想行识。怖地狱苦。
饿鬼之厄。畜生恼结。
人中之难。天上别离。
不可称计。轮转无休如狱中囚。
欲断生死勤劳之罪。求无为乐泥洹之安。
但自为己不念众生。常执小慈不兴大哀。
倚于音声不解空慧。三界犹幻。
趣自济己不顾恩慈。是为声闻学。
佛于是颂曰 畏无量生死 周旋之艰难 心已怀恐惧 唯欲求自安 坐禅而数息 专精志安般 观身中恶露 不净有若干 弃捐三界色 断欲得自安 不能修大慈 唯志乐泥洹 佛告长者。缘觉者。
本发大意。为菩萨业。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以用望想求为尊豪天上天下咸令自归。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德重巍巍堂堂无能及者。
不解如来色身所现。因世愚人不识大道。
断生死流不能反原。尽生死本故为现身。
相好严容。文辞言教以化愚冥。
显示大明及著相好。谓审有色像。
虽行四等四恩六度无极三十七品。观十二缘欲拔其原。
不解本无悕望大道。正使积德如虚空界不得至佛。
所以者何。用不达故。
何谓不达。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
四等四恩有所悕望。念救一切五趣生死。
解空无想不愿诸法。晓一切法如幻化梦野马影响芭蕉泡沫皆无所有。
道慧无形等如虚空。无所增坏普度众生。
佛于是颂曰 本发菩萨意 志慕大乘业 但欲著佛身 不了无适莫 布施戒忍辱 精进禅息智 四等恩六度 惟己乐无为 慕三十二相 八十好巍巍 天上天下尊 脱五阴六衰 但察其粗事 不能观深微 虽欲度十方 心口自相违 不了如幻化 水沫泡野马 芭蕉如梦影 妄想甚众多 正使作功德 犹如江河沙 心怀无上真 不解除众魔 佛告长者。其大乘学。
发无上正真道意。行于大慈等如虚空。
而修大悲无所适莫。不自忧身但念五趣。
一切众生普欲使安。奉四等心慈悲喜护。
惠施仁爱益义等利救济十方。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
六度无极无所悕望。以施一切众生之类。
观于三界往返周旋。勤苦艰难不可称计。
念之如父如母如子如身。等而无异。
为之雨泪。欲令度厄至于大道。
佛于是颂曰 发无上大意 行慈悲喜护 大哀如虚空 行等无适莫 立德不为己 唯为十方施 度脱诸群生 使至大道智 又有四事得至大乘。 一曰 布施给诸穷乏。
二曰 不择豪劣行轻重心。 三曰 所可施与无所悕望不求还报。
四曰 以此功德施于众生。 佛于是颂曰 布。
【第6句】: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李敏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
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 【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是诗人陆游的诗句。
不论是作茧,还是破茧都会引发我们的联想或感悟。请你根据自己读这几句诗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训练目标】 【第1句】: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 【第2句】: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3句】: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审题指导】 这是一则比喻性的材料。写作这类材料作文,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要准确把握材料的寓意,这样才能保证立意正确;二是要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喻体到本体,由喻体入手,而着眼于“本体”行文。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
以春蚕为喻,表现人生哲理。“作茧”与“破茧”是春蚕成长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
作茧化蛹,积蓄力量;一旦时机成熟,便破茧成蛾,超越、升华。由此及彼,由蚕及人,联想开来,感悟人生哲理,自然有话可说。
【第1句】:着眼于“作茧”立意。诸如:像蚕一样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是一种修炼,是积蓄力量,是养精蓄锐,是蓄势待发。
【第7句】: 请大家来几句很有哲理的禅语,佛语
【第1句】:寻佛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第2句】:觉者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第3句】:佛国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第4句】:静禅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第5句】:凡圣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第6句】:澄境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第7句】:梵净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 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第8句】:梵音 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第9句】:乐园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第10句】:净土 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第11句】:礼佛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第12句】:心尘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第13句】:四季 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第14句】:沙门 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第15句】:过客 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 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第16句】:过堂 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第17句】: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第18句】:静心 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第19句】:佛曰: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第20句】:幻灭 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第21句】: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第22句】:问佛:为何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 佛说: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第23句】:晨钟 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
言无言言。修无修修。
会者近尔。迷者远乎。
言语道断。非物所拘。
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第24句】:梦幻泡影问佛:为何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 佛说: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第25句】:刹那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第26句】:古寺月色 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第27句】:神游 佛曰。
净心守志。可会至道。
譬如磨镜。垢去明存。
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第28句】:早课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第29句】:授业 佛曰:执著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 佛曰:执著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 佛曰:执著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 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门,早已超脱涅磐 【第30句】:顿悟 禅者心也,心中有禅,坐亦禅,立亦禅,行亦禅、睡亦禅,时时处处莫非禅也。
禅也是顿生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人顿悟,得禅意。 【第31句】:空中落叶飘零;眼前,秋风凝霜。
一位秀才问赵州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 赵州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第32句】:岁月 有人问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 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第33句】:轮回 自然界万物最灿烂之日,为何就是委地之时? 【第34句】:天外 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麽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第35句】:妙谛 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第36句】:洗心 与山水亲近,受自然洗礼,像梅水初放,似水滴轻贱 ;此情此境,以分不清那是山水那是人心,山水就是我,我就是山水 ;心底唇边微笑中发出愿望: "愿将山色供生佛,修到梅花伴醉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