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分享感言
如何做课题心得,教师如何做课题学习心得,如何做微型
首先,做课题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
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
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而且,许多教师成了搞教育科研的最大受益者。
第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
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等
听了同学分享的学习经验后的感想300字
先说我认为好的方面:一、同学们对试讲都非常重视。
我觉得就业压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对教学的关注。
这从选择课题,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学习教案的写法,对上课全过程的演练,都可以看出。
二、同学们对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的掌握及渗透都比较到位。
这包括作者基本情况、作品时代社会背景、历史文献记载。
我觉得同学们这种认真的态度,严谨治学的精神,如果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延续,那成就则很大了。
三、可能由于讲课的本身也是学生,所以很注意自己和学生的交流。
对人和蔼,在学生对问题作答后,能够给出回应。
通过训练,大多数人能做到在讲台上不过分紧张,语言流利,语速适中,粉笔字虽然仍不尽如人意,但我相信随着练习的增加,对这一环境的适应,会有较大提高的。
再说点不足吧:一、讲课时重点如果能再突出一些就更好了,让学生听完课后,能够很准确地把握中心,感受到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二、自信心还需要加强,我想一个人的成就通常不会超出他自己的想象,我们要达到的目的绝不应只是加入教师这个队伍,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很可能在这二百多人当中,就有人以后能领几年,敢想才能敢做。
三、创新思路还不太敢,都满足于网上、书上已有的东西,对此的生发及超越还不够。
当然,我更多时候太理想,如果现在对同学们的要求就像教课多年的老师一样,这显然不合理,也是不现实的。
不过,在这里提出的原因是,这是否可以成为一个努力的方向,人总要有点理想,有点追求才叫活着。
下面说点自己的看法,在我的理解,讲课的内容好比一个球心,或者说是一个点,由这个点从各个方向发散开去,出去做什么,把相关的知识收回来,包括本学科内的,其他相关学科的,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能够对学生以后的人生产生积极影响的。
教师掌握这些知识之后,再把它有步骤,有选择地讲解给学生。
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接受情况,以便调整其内容和方式,同时在学生那里得到启发,来完善自己,也就是教学相长。
至于采取何种方式,如何吸引学生,这要看自己的对象对已有知识的掌握了。
在技巧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来增强,但精神则更为重要,更能长久地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发挥作用。
我认为应该肯定同学们的,首先是对这种活动的激情与执著。
最后,有一点建议,通过试讲,我们应该是集中了二百多人的教案,这些东西得来不易,希望能把它通过扫描或其他方式,选择优秀的,做成光盘,供同学们参考,毕竟我们一个人或几个人的精力是很有限的。
这些资料可要比现行网上与我们所能接触到书上的东西,更适合我们了,希望老师考虑。
以上只是我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老师在百忙之中能对我指点一二。
学习教师课题申报与论文撰写后的感想
本次校本培训,我有如下心得。
【第1句】: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
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
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的不是很准确,比如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个名称,就没有把研究的对象、问题说清楚,你是中学生或者说是小学生、大学生,是所有的学科或者是单指语文、数学等。
再比如口语突破这个名称,设想,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像是语文,又好像是英语,是中学或者是小学,是高中或者初中更没办法看出来。
能不能改为小学生口语突破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
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
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我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我认为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这次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清楚,就不再赘述了。
【第2句】: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
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
道德情操陶冶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以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建立探索性的个体化的主体学习方式,改变一贯由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大语文学习活动中去,在广阔的语文教育教学环境中,通过相互协作、探讨、交流,让学生在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自己发现知识、掌握知识,领悟知识的真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第3句】: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
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
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第4句】:课题研究的方法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
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
《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学习体会
小课题研究是与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的,属于校本研究的范畴,是一种重要而可行的校本教研方式。
小课题研究更强调教师的自觉行动。
所谓“小”是指:研究范围微观、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容易操作。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不以理论研究为主,是一种微观的应用性质的研究。
教师本人作为研究者,研究内容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章节或某个专题,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案例、问题等。
研究成果可以是总结报告、展示课、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等;研究周期长短咸宜,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学年、几学年等。
可以是一人或多人研究。
不刻意要求完整运用某种研究方法,阅读、记录、反思、行动可灵活运用。
总之,小课题的特点可以用“小”、“近”、“实”、“真”来概括,“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类似于“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研究”;“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比如“数学应用题问题的研究”,“学困生转化研究”,“提高学生对数学错题进行自我分析诊断能力的研究”;“实”就是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类似于“怎样记住学生的名字”,“怎样排位”等;“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写真文章、真实践。
\ 概括来说,小课题研究,就是教师的自我研究,是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解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经验总结为研究目标,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
二、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 1.选题 选题的一般步骤是先发现和提出问题,再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最后结合实际,确定研究课题。
选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
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解决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问题;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等。
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 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呢
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
当问题成为困难时,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
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
如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促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策略研究。
(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
(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5)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
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比较适合年轻教师。
一般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选题时,需注意可操作性。
(6)总结经验形成课题\ 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我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亮点、成功之处,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
这类小课题一般适合已经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的骨干教师去研究。
(7)创新工作生发出课题\ 这类小课题往往需要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要求比较高,因此比较适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去选择。
研究的取向主要为发现新规律、探索新方法、阐述新关系。
2.搜集资料 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3.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 小课题研究,教师不仅要撰写详细、规范的研究方案,还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从而突出研究重点,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必须明确课题要解决什么教育实践问题,该课题对教育教学质量有哪些方面的改善。
4.实施研究 教师要先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可采用案例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
应特别强调,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
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
况且,所有这些真资料也将成为教师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
因此,教师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教师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
要特别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可以提升教学实践水平。
要注意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反复修正。
小课题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立足于教师个人的特点、兴趣和爱好,着眼于解决问题,改变思维方式,转变行为,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要注意与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寻求专家引领。
同时,管理者要注重课题研究操作的个性化,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去开展研究,倡导有能力的教师尝试运用学术型研究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但不强制要求。
5.表达研究成果\ 中小学教师应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表达方式,应鼓励教师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课题成果。
小课题研究倡导的成果表达方式很多,例如:教育叙事、论坛、论文、日志、案例描写、课例报告、经验总结等。
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
其实在讲述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产生新体会、新发现、新认识,进行新思考。
\ 三、小课题研究的一般管理流程\ 小课题研究过程简单,这对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的教师而言,心理上也就较容易接受,较容易入手,同时,让教师感觉有用。
但是,这种研究也并不是自生自灭的,而是需要引导与管理,组织相关培训和课题研究指导工作。
对于学校来讲,如何来组织和管理“草根式”小课题呢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步骤。
1.教师选题,填写《教师小课题研究报告单》(见附件),借以了解教师规划的小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步骤,还可以较好地提高教师的自我诊断能力。
2.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向学校教科室申报立项。
对教师提交上来的题目,管理者要进行精心筛选,帮助教师把研究的题目定位在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总结经验。
3.学校教科室研究,批准立项,向申报者发立项研究通知书。
4.教师实施研究,积累研究过程资料。
教科室组织各种集体研讨活动,对教师的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5.阶段性小结,开展中期成果鉴定会,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
6.结题。
教师向教科室提出结题申请,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并交教科室。
教科室组织有关专家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7.开展课题成果推广会,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和奖励。
四、小课题研究的激励措施 1.管理者要注意创设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氛围\ 学校科研文化具有隐性的渗透力量,组织者应设法引领教师意识到研究是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从而主动投入教育科研活动之中。
管理者要帮助教师打破课题研究的神秘性,增强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信心。
同时,要考虑教师的能力、素养、时间、精力等因素,这些往往决定着教师可以不可以进行研究,能不能将研究进行到底。
因此,帮助教师从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计划和目标。
2.管理者应多方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 比如,为了易于教师操作,理顺思路,可以把研究流程改制成表格形式,引导教师建立科学的逻辑体系。
教师的时间和教研活动时间都是有限的,为了真正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可以让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发现问题,形成小课题,通过集体备课拟定出对策,在教学、听课、评课中去实践研究,通过研究讨论加以改进,一个一个问题去攻关。
笔者主张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相结合,让具有相同或相近课题的教师结合成“研究共同体”,一起分享、交流、实践、提高,让教师感受到研究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可以选取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轮流上课和研讨,增进教师的相互了解,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同时,利用教师研究论坛、互助交流活动、博客等为教师提供辅助。
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教师对小课题研究的忙乱性,让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相辅相承,相得益彰,激发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3.鼓励教师用自己的方式去开展研究\ 管理者要重视教师之间的差异性,以教师的个体自我需求为出发点,高度呵护这种课题研究的自我化倾向性、个性属性。
帮助教师根据自身关注点和自身能力选择合理的课题,并帮助教师设计符合自身情况的研究计划,允许教师过程操作的特色化,保护教师开展研究的积极性。
4.注重成果评价多元化\ 基于普通教师的差异性,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定位不应太高。
应根据教师的能力来鼓励教师进行多样的成果总结。
教师对于自己研究结果的表述,不宜脱离自身的实际可能性去追求高深的理论阐述,应该力求避免空洞、抽象和程式化,用自己的表现方式来展示成果。
要提倡生动的案例和个性化的语言,提炼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
对高一级的课题申报,原则上是在小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名,把教师完成课题研究状况记入教师档案,在评优树先中有所体现。
\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呼声日益提高。
经历过小课题研究的教师认为,小课题研究转变了自己的工作习惯,重新认识了多年来的教学习惯,从只是埋头工作,到学会反思,记录总结教训与经验,教师不再面对工作中的问题发牢骚,而是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不断学习,团结一致,坦诚相待,分工合作。
把小课题研究作为自己的工作行为、思维方式,那么教师的专业水平必然会越来越优秀。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教师要实现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由“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就必须搞研究,尤其要搞小课题研究。
基于小课题研究的特点,可以做到教师“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研究”,促进一批科研成果的诞生和科研骨干的成长。
5.表达研究成果\ 中小学教师应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表达方式,应鼓励教师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课题成果。
“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倡导的成果表达方式很多,例如:教育叙事、论坛、论文、日志、案例描写、课例报告、经验总结等。
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
其实在讲述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产生新体会、新发现、新认识,进行新思考。
军训感想的题目
【第1句】:“苦”中作乐
【第2句】:团结就是力量
【第3句】:“军人梦”
【第4句】:令人回味的军训
【第5句】:漫长而又短暂的体验
【第6句】:无条件服从
【第7句】:是
教官
小学公开课感言要怎么写
小学公开课感言 有没有一些爸妈和我一样,孩子刚上一年级,总拿自己小时候和孩子现在比较。
有时我会这么想,我小时候那么轻松,数学经常都是满分或者最高分,语文也是排在前面的,不能接受孩子排在中等或者中等偏后。
虽然也告诫自己,不能拿自己做标准要求孩子,但有时难免会这样,上了公开课后,基本上delete掉我这些错误的想法。
公开课让我看到了孩子和孩子的差异很大,至少目前我孩子不是最好的队列,平常心吧。
例如:语文课讲的内容还蛮多的啊,涉及的方面很多,有几个小孩就都能顾及到的,比如形声字,会意字,多音字 。
我仔细观察了,其他课也是这几个比较优秀的,甚至包括给孩子们教眼保健操的6年级的哥哥姐姐也表扬(这个是我平时听孩子说的)。
我看了新的眼保健操,要手眼协调,不那么容易的,做的好的还是那几个孩子,说明她们综合素质是很强的,也很专注。
我一直觉得成绩不能反应什么,潜意识总觉得她在班里应该是很优秀的队列的,上了公开课后发现,她反应不属于快的,慢热。
语文课上的内容,我看孩子平时有时也和我讨论,算理解的挺好的,有些甚至是她会的,不举手参与讨论,我问了,她说没想起来,说明她反应确实要慢一点。
总结一下,孩子之间确实有差异的,告诫自己,接纳孩子。
跟着自己的节奏,一个脚印一个脚印的前进.
项目管理心得体会
项目管理心得体会 经过二郎山项目、鹧鸪山项目和水界等项目的项目管理工作实践,对项目管理的各方面事务感触颇深。
在此,我将这多年的心得体会梳理,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同行及领导多多斧正。
一. 管理时间就是管理自己,高效利用时间 每个人的工作课题存在差异,每个人的思想境界各有不同。
但是上帝却很公平的给了每个人一天24小时的时间,因此我们提出管理时间,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每天把24小时规划好,也就管理好了自己。
平时大家会说时间不够,事情做不过来,我建议大家把时间拿出来分析一下,根据工作性质合理安排时间。
对于项目管理,事情多,工作琐碎.,这样我就养成了每天入睡前回顾一天工作的习惯,并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安排。
在安排工作上要求本部门各级员工把握一个主次分明,轻重缓急合理的原则。
这样每天当一到工作岗位上就能很快的进入工作状态,而员工的工作也各级抓好,紧张工作。
这样就很好的把握和做到--工作时效。
二. 分清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 轻重缓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这就要求思路活跃,把火烧眉头的事情先处理掉,然后再去做日常工作。
就好比用户要一个深层次的技术交流,要求特别着急,这时你就需要安排资深的人员进行相关的支持,电话中能够完整的提供就现场进行,若是需面对面的进行,那好,用户的需要就是一切.总之轻重缓急具有非常的灵活性、时间性、场合性要视具体情况而当机立断。
做好了也是减少客户抱怨的有效方法。
三. 不断规范和调整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谈到管理,就一定要从规范入手。
规范是我们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是企业生存、运作、发展、壮大的标尺和纲要。
它的实施者既是所有领导,又是全体员工。
只是各个岗位所规范的内容不同罢了。
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你走出的第一步,第一步迈出去了,第二、三步就没有问题了。
正如我们日常工作,你没有第一稿资料,就没有后续的所有工作内容。
你最近没有向职能部门提交××问题,就没有人来问你这个或哪个问题是如何如何的,等大家都有反映了这件事情,就有人开始琢磨怎么样来规范这项工作,让大家都按这个规定来做。
以后大家就在这个基础上第二步、第三步的完善工作,把工作做得更好
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只要你想做,你就会去规范这件事情,规范也就使每个人有了行为的准则。
四. 提高会议效率,事前告诉大家会议的内容 工作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在会议中解决的。
会议使我们对问题有了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
我们平常碰到的会议也比较多,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都有,那么如何提高会议的效率就成为大家关注的事情。
如果我们在会议之前把要开会的事项告诉所有人,让大家都有准备,开会的时候就可以切入主题,谈每个人的思路,这样可以缩短一些时间。
往往在会议上大家谈着谈着就会跑题,这时候就需要会议的主持人能够引导大家的思路往一个方向;再有就是会议结束前主持人或主管人员一定要重述这次会议的几项内容和解决措施,这样大家才会感觉到会议的重要性。
五. 统计数据,针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加以应用,最后不忘评估、验证成果。
统计数据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工作量化。
是总结工作最直接、最明了的方法之一。
统计对于各块的工作都很重要,没有数据的分析,我们不知道努力的方向,至少说轻重缓急把握不好,有了数据就可以比较,知道目前面临最大的缺陷在哪里,针对弱点加以改进。
对于基层的管理人员来说数据的统计可以通过公司相关部门获得,得到的数据分析后一定要应用,只作分析不加以应用等于白搭,反而增加了工作量。
有的会说,我应用了但效果不大,问题就是应用后,有没有跟踪验证,我们对分析出来的数据没有应用,没有验证,怎么会知道我们的分析是对的呢
因此分析-应用-验证,三者一个都不能少。
六. 愿景引来注意、尊重加深信心、沟通加强意义、立场导致信任 1)愿景--每次开会公司都会给我们描绘一下愿景,公司现在…… 即将……将来是…… 对于这些传到耳朵里的信息,员工们总是格外的在意,有的甚至在聆听笔记,这是不知不觉的愿景激励。
因为这些都与公司的每一分子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不管愿景好与坏大家都会关注,我们跟同事开会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强调三年规划。
2)尊重--同事之间相互尊重,可以加深合作,同时也会得到其他人的尊重,做起事情也会格外的舒坦。
工作之余都谈到沟通很关键,企业领导鼓励下属发言,但自己却不太发言也不太敢发言,所以最后的结果常常就是大家都不发言,最后就变成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然后领导看着现场所有人,脸上一副「说话呀
」的样子。
这种状况就似乎是如果有一个人把话说出来之后他马上就会被企业宣判死刑一样,然后紧接着就被淘汰出局似的,所以大家对于自己想说的话都往肚子里吞,戒慎恐惧,一副「不要问我,我什么都不知道
」、「请你不要找我麻烦
」、「该死
怎么这么准,刚好问到我了
」的样子,所以只要你一鼓励他们把话说出来,大多数的时候,你很难获得到他们的回应,如果现场里有一、两个人敢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就已经算是不错的状况了。
3)沟通--「说出来」是沟通最基本的原则,如果连话都不愿意说出来,沟通肯定不会有任何的进展。
如果在一个团队里,每一个人都必须要透过猜测才能够了解他人的想法,这将会是一件很累人的事,而如果你是待在这样团队里的一员,我相信每一天陪着你的一定是强烈的无力感。
只要打破不说话的几个因素:面子问题、怕担责任、中庸、以为别人知道。
主管或领导立场要坚定明确,我们平常说这个人没有立场,只要用户一投诉,主管就同意了;销售或市场一说,我们就得去做等等,这样同事会感觉到这个领导没有立场,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以后有问题,他们也不会再问你,对你逐渐失去信任,因此主管人员一定要有立场,在立场发生变化的时候要和同事做好沟通。
七. 定目标,严格执行、考核、监督 一件事情的好与坏如何去评价,首先要看所定目标定的合理性。
合适的目标对每个人、对企业都有好处,员工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安心努力的工作;企业每年都会稳步的积累和发展。
定目标对我们每个人说就再简单不过了,人的一生中不知道给自己定了多少目标,但真正努力去完成的又占了多大比例
目标就要靠人来执行,执行过程中就有各种各样的评价,严格的说就是考核和监督。
日常员工们努力的工作,都每个月底公司收集数据进行评估和考核,监督到年底每个是否能完成年初订立的目标。
八. 人不要会什么,关键在于你会学什么 在学校不管你学习什么专业,80%的学生找不到和自己本专业相同的工作,多数都是改行,有的从事本专业临近的工种,有的甚至与本专业搭不上边。
从事本专业的人未必就有好的成就,从事非专业的人也有很多人打出一片天空。
因此人不要会什么,关键在于你会学什么。
九. 培养人才资产:选、养、育、用、留。
关键在于留,留有3个因素:能力、价值观、人生志趣;能力的体现就是知识内涵,价值观主要表现在技能和态度。
知识又分为: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内隐知识:平常看不到学不到的,要靠个人的感悟和积累;外显知识:看得到,学得到的东西)。
平常总是要经过选拔招聘到一个适合企业的人员,进入公司后像小树苗一样培育,初长成就要考虑如何使用,经历这一系列的洗礼,人就有一定的想法,因此如何留住人才也是公司要积极考虑的事情,特别是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留住人才就更难能可贵。
十. 成绩好的时候要考虑如何提高团队的建设 随着其他公司技术能力逐步的提高,我意识到了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要靠一个团队。
平时一个人忙里忙外不亦乐乎还不见的有效果,如何培养一支可以打胜仗的团队呢,首先要了解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发挥他们的优势,挖掘潜能,根据每个人的个性不同选用不同的岗位,每个人在团队中都发挥作用,管理人员就成功了一半,团队也就有竞争力了……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起个什么样的题目比较好
通过学习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应用》 课程我更加充分的到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心得。
下面我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从教学整体上看,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扩大了教学规模,促进了教学现代化发展;从教学系统上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变化,导致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甚至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还没有很好地融入教学领域,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单纯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要为教学服务,而没有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所以造成只强调教育技术有形的媒体技术,而不重视教育技术无形的系统技术,忽视了数据处理及媒体资料利用等功能,违背了教学规律。
因此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这也就是课程整合的问题,即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将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信息技术给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多种手段,为我们美术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都提供了更深更广的可挖掘潜力。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又为我们提出了崭新而丰富的总目标。
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一、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
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唤醒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从而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
教学课件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学课件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图象,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等。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为个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
利用信息技术,美术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
美术教师应多从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考虑,根据需要把一部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
也可以利用身边的所有美术资料,如录像、图片等进行整理传输到计算机上转化为数字信息。
二、利用网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对九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学生通过网上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可以彼此交流观点、共享信息,相互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评价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应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品格,心得体会《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学习心得》()。
应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阅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使美术课堂知识在网络中延伸、拓展。
在讲授《面具》一课时,学生们通过搜索,小组讨论交流,知道了面具的历史、种类、制作方法,欣赏到充满时代气息的精美面具,网络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面具艺术,使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得到提升,这也是新课标中对美术价值的要求之一。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原则。
综合性即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同时也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美术实践活动。
与信息技术教育进行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扩展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
如结合语文诗歌单元的学习,在电脑中用美术的手法表达诗句意象,制作解读诗歌意境的诗配画尝试,如用Painter、Photoshop制作“竹锁桥边卖酒家”等,有些作品还被语文老师所采纳用于教学;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Powerpoint制作校园风景的幻灯片;利用平面设计软件制作化学实验图解、模型,物理物体受力分析示意图等等,把各科学习融入到美术课堂中来,愉快的多途径的学习,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拓大脑,增加学习兴趣,交叉巩固了学科知识,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
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
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
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
但是在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教学的同时,仍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师生在网络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
四、 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具有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即教师的整合能力。
主要包括:
【第1句】: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第2句】: 辩证的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第3句】: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综合教学目标的能力;分析把握学习者特征及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重点、难点以及各内容之间相互关联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论证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不足,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并确定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的能力;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能力;合理处理和应用教学资源的能力。
【第4句】: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施能力。
例如:能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学习最优化的能力等。
【第5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评价能力。
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应能利用结合校本的“整合”实践中,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以及系统科学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及有关资源促进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和终身学习。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与其他学科整合已是现代化教学方式之一,它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想有机结合并且深入发展下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及多种必要的条件。
我们教育者必须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