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幼小衔接班感言

10-10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学前班第二学期幼小衔接班主任家长会发言稿具体内容有哪些

幼小衔接家长会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你们从百忙之中抽空来和我们一起共同探导幼小衔接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如果拿孩子离开家庭走向幼儿园;离开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这几个阶段做对比的话,那最薄弱、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幼小衔接”。

因为它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所谓幼小衔接,既是幼儿园教育的结束,又是小学教育的开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我们的孩子: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我觉得我们老师和家长应有一个超前认识,提前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生活会出现哪些变化

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一、首先和大家谈谈关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  进入小学,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断节问题,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家长首先必须要明确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第一,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富有儿童情趣,有丰富的物质环境,玩具琳琅满目;而小学教室只有课本、黑板、桌椅等教学设施,这对孩子缺乏吸引力,操场上的运动器械对低年级孩子来说,享用机会也比较少,使刚入学的孩子感到有些不适应。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

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我们总是采用“以游戏为基础活动”来进行。

而小学学习则完全不同,因为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你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学生的主要生活就是上课、完成作业。

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孩子面临的是和

【第5句】:6年级学生一样的每天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的课堂学习。

而且最后总是以考试来衡量孩子学习的成败,给孩子造成的压力很大。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

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生活照顾比较多,老师像妈妈般地照顾孩子,并参加到孩子们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近似于亲情关系,在孩子眼里,老师就像妈妈。

三个个老师整天与他们为伴,少了其中任何一个孩子都会问老师哪里去了

而进入小学就不一样了,老师的角色会有所变化, 由于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的比幼儿园老师要相对减少,老师与学生的交往主要在课堂上,师生个别接触的时间比较少,新入学的孩子就可能会感到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有些不能接受,甚至感到生疏和压抑.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

小学正规的课堂教学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和发现、提倡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方式有较大的区别,比如在散步的时候小朋友发现小草发芽了,于是我们便很随机的带孩子在幼儿园里观察,寻找除了小草发芽了,还有哪些东西也发芽了呢

银杏树发芽了、柳树发芽了、柿子树也发芽了,小桃树也发芽了等等,从而得出一个结论,春天来到了。

而小学以课堂教学和书面语言为主,强调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训练,课堂大多时间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除了老师的讲解,孩子还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作业.这些都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第五、行为规范的变化  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如上厕所、说话、玩东西等。

举个例子:我班有个小朋友经常有这种情况,这边老师的课讲得津津有味,小朋友们听得聚精会神,她突然下位请假小便,老师真是左右为难。

批准了好好的教学秩序被她打乱了,再有你离开教室老师总不能把课停下来让其他的小朋友都等你回来再上,说不定后面关键的知识你就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不批吧,万一把小便弄在身上怎么办

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改正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做到上课抱臂坐正、不东张西望、不随便说话、发言要举手、学习用品放整齐,课本作业不准撕,上课不准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长接送等规定都纳入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中,孩子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

孩子在幼儿园里许多自选活动的时间和权利将被服从统一要求所替代。

  第六、家长和老师期望值的变化  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家长和老师主要考虑的是孩子的营养、心理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孩子在幼儿园吃好,玩好,与同伴相处好就行了。

而一旦孩子入了小学,家长和教师的期望值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学习方面对孩子给予新的期望,高的要求。

考试要95分以上,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横向比较激烈了。

  总而言之,为了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必须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既要重视儿童智力的训练与培养,又要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力求儿童入学前心理准备的全面性。

  二、接着向在座的家长汇报一下我们两个班的老师具体已经做了的,还有即将要去做的几个方面工作:  一、孩子们的学习方面  

【第1句】:写字时,我们请小朋友将本子放直,眼睛离本子一尺距离,胸离桌沿一拳距离,握笔姿势正确。

  

【第2句】:看书时,请小朋友把书拿在手里,头不能靠在桌上,并保持一尺的距离  

【第3句】:小中班时,我们是说“小手放在小腿上”。

现在我们请小朋友像小学生一样坐,双手放在桌子上,背挺直。

  

【第4句】:活动的时间延长到30或35分钟。

  

【第5句】:还有算术时,就像小学生一样开火车  

【第6句】:在活动中有问题要举手,并且回答问题要响亮  二、孩子们的生活方面  

【第1句】:每天有小值日生、小老师等“职务”,有了这样的“权力”,小朋友会很积极地参加班里的活动。

  

【第2句】:每次做完作业后会整理记号笔、油画棒、并分组摆放整齐。

  

【第3句】:用餐时尽量保持安静,并且能吃完,有节约粮食的意识。

  

【第4句】:餐后擦嘴巴,并知道餐后不能跑,要参加一些安静的活动,如:分享玩具,能培养孩子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能力并体验其中的快乐;阅读,主要是看图说话,并让孩子与小朋友自由地交流;听故事,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及思维能力;折纸,让孩子们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让个别能干的小朋友起到带领作用。

  

【第5句】:午睡时请小朋友安静地进入午睡室,并且脱穿衣服要有顺序,并叠放整齐。

午睡起床请小朋友自己折自己的棉被,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三、孩子们的心理方面  我们已经带孩子参观过小学了,活动中既能扩大幼儿园孩子的接触面,增强他们对学校的兴趣,激发求学的欲望,也可以帮助他们尽快尽早地熟悉校园生活。

熟悉校园的环境,了解校园和我们幼儿园的区别,并且看小学生上课,哥哥姐姐坐的姿势、发言是怎么样的等等。

让孩子知道我们上课的时候也要像哥哥姐姐一样,要立正,而且声音要响亮。

我们还要看哥哥、姐姐做操,感觉哥哥、姐姐不像我们小朋友需要老师的带领。

他们是班长带队的,心里就在想我以后也要当班长。

我们还看哥哥姐姐做眼保健操,知道怎样保护我们的视力。

在孩子们的心中感觉对小学非常向往。

  所以作为我们老师现在侧重于关注孩子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与能力、学习的情感和态度等;培养想象力、观察力、表达沟通能力等基本素质,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多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有上过幼小衔接班的吗

家长们在用理解的方式进行衔接的,有时不免会步入幼小衔接的误区。

家长要注意以下三种误区: 误区1:幼小衔接=临时抱佛脚 父母对于幼小衔接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将决定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不正确地引导和强化训练会导致孩子对小学生活产生畏惧心理。

虽然幼小衔接主要集中在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但是很多准备工作却始终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如: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形成、能力的提升等。

可以说,整个学前阶段都应是为孩子入学打基础的时期。

误区2:幼小衔接=超前学习 有些父母为孩子买来小学一年级各门学科的教材,在家教孩子学习语文、数学课程,并给孩子布置作业,要求孩子按时完成。

但事实上,提前使用小学的教材,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儿童刚入学时,确实感到轻松,自以为老师教的知识自己都学过了,已经会了,就不认真听课,从而养成不专心的不良习惯。

过分重视片面知识的灌输和局部技能的训练,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误区3:幼小衔接=多上培训班 “幼小衔接班,上还是不上

”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很多孩子家长。

究竟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

还真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平时的用心以及孩子本身的特点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绝对不能把幼小衔接狭义地理解为多上几个“幼小衔接班”。

学易佳教育的课程不是单纯技能训练,而是帮助孩子打开潜能的宝库,真正提升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改变孩子的一生。

真正做到了做到了符合国家要求、引领家长需求、契合时代诉求,是学易佳教育深厚根基和核心素养教育的有力结合。

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习惯,成为会提问、会学习、会独立思考的人才是幼小衔接班等各辅导班的真正目的。

而不是简单地考虑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

为什么上幼小衔接班的越来越多

幼小衔接主要是培养习惯,包括学习手段、思考方式、表达和基本的技能,让学龄前儿童从自然学习到有规律的学习,去面对和接收上学是怎样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

没学过拼音每天哭着去上学 幼小衔接班要不要上

你好,从目前周围的小朋友情况来看,上了幼小衔接班的小朋友,上学进入状态很快,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纪律意识。

如果宝宝在幼儿园大班已经培养了这些好习惯,就不必一定要上衔接班。

总之,还是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定。

大家进来说下有必要上幼小衔接班吗

幼小衔接主要是培养习惯,包括学习手段、思考方式、表达和基本的技能,让学龄前儿童从自然学习到有规律的学习,去面对和接收上学是怎样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