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五四运动青年感言

04-14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课文升国旗读后感

升国旗的心得体会  篇一:升旗仪式心得  升旗仪式鼓我心  又到了周一的升旗仪式,我异常兴奋,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有着特殊意义的升旗仪式,在这一天,我将作为升旗中队的一员站在领操台上,俯瞰同学,仰望国旗。

  在这个阳光明媚,白云朵朵的天空下,同学们在大操场上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待升旗仪式的开始。

只见升旗手昂首挺胸地走到了国旗台上,他们身披绶带,手带白色的手套,站在那里威风凛凛;礼仪班出旗了,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升旗手,升旗手小心翼翼地接过五星红旗走到旗杆下准备升旗。

随着主持人的一声令下,五星红旗伴随着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徐徐升起。

只见台下的同学们个个神情严肃,脸上带着庄重带着幸福齐刷刷对着红旗敬礼。

望着那徐徐上升的国旗,望着那迎风飘扬的国旗,望着那在空中舞动的国旗,我的心情无比的激动。

  我的眼前仿佛呈现出几十年前中国的满目疮痍——那皇家园林被烧为平地和血腥南京大屠杀的悲惨,那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这面红旗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想起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上宣告新中国成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壮丽的场面和旺盛的士气,那激动人心的泪水和欢呼,中国人们的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我们脖子上佩戴的红领巾是用无数英雄的鲜血染成的,也是国旗的一角。

我站在红旗下向天空望去,蓝蓝的天空,衬托着白云,五  星红旗就好像一团火焰,带给我们温暖,照亮了大地。

国旗啊

你永远是我们心中最耀

小学生卫生之星宣言

每当我手握笤帚扫过地面,每当我将废纸屑收进纸篓,每当我拿抹布揩净桌面,我的心含着欢笑.

五四青年节来历,100字以内,快

五四青年节是1949年正式设定的纪念五四爱国运动的节日。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正式宣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上海鲁迅纪念馆的观后感

在鲁迅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我来到上海鲁迅纪念馆参观凭吊,寄托自己对这位伟人的和缅怀之情。

上海鲁迅纪念馆坐落在鲁迅公园(原虹口公园)里,它始建于一九五一年。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两年前扩建后的新馆。

新馆仍保留二层庭院式江南民居的风格,青瓦粉墙,山墙高耸,在正面墙上镶嵌着周恩来总理当年题写的“鲁迅纪念馆”五个大字,白底黑字,鲜明耀目。

走进大门是一个庭园,右首是“百草园”,种有许多鲁迅作品中写到过的植物,如何首乌、木莲藤等,还有特地从绍兴移此的石井栏、乌篷船等。

我们还没有参观展览,已经走进了鲁迅作品的特有氛围。

穿过庭园,便是高大轩敞的大厅,无论建筑材料、建筑语言都是现代化的,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格调。

在大厅左首,一座高二点五米的鲁迅全身铜像端坐在窗前,先生手执烟卷,神情肃穆,目光深邃,似在沉思。

在一楼还设有“奔流艺苑”与“朝华文库”。

前者乃专题展厅,正在举行一个画展;由巴金题额的“朝华文库”则专门收藏鲁迅的弟子、友人以及与鲁迅有直接接触的现代文人的文化遗存,每人一库,我看到有陈望道、许广平、巴人、黄源、曹靖华、李霁野、唐

公司优秀团员代表的发言稿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行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民族独立与争取民主自由的坚强意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49年政务院正式宣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请论述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最深体会和感受分别是哪些

自一八四二年八月,英国强迫清政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约—《南京条以来,中国这个有着大片国土、物产丰富的古老国家成为了西方列强任意分割的“美味蛋糕”。

从而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直至新中国成立。

  《南京条约》是由于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处于战败国而被迫签订的。

《南京条约》中有一条是割香港岛给英国,尽管条件很苛刻,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将香港岛拱手交给英国。

另外香港岛周围地区大都成了英租地。

其租期为九十九年,对于这九十九年,是何等的漫长啊

可悲的是清政府认为,其租期为九十九年总比租期为一百年让人挂得住面子。

就这样,香港岛在英国人的统治下走过了漫长的一百年,尽管英国将香港岛变得更加富有,却无法让香港岛有一个真正的主权,一个中国领土的主权。

尽管孙中山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清朝灭亡,但那些不平等条约却仍然保留,致使香港岛走过了近百年受殖民者统治的道路。

终于,在一九九七年的七月一日,香港这匹在外奔跑多年的骏马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香港的失而复得不得不让每一个中国人沉思,为什么一个土地辽阔的中国,会被西方列强轻易割分呢

这不仅仅因为清政府的迂腐,还因为中国人民自身(

【第18句】:19世纪)没有文化,不能用科学来捍卫自己的祖国,致使中国“病入膏肓”。

  战争是人类的一种最愚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残酷血腥的战争,普通民众是最大的受害者。

特别是世界大战,是人类一种自我的毁灭,是人类的一种劫难,是某些人的疯狂。

战争所留给人们是废墟.苍凉.仇恨.痛苦.绝望。

人类应从战争中吸取教训。

如今天的日本国,不仅没有没有诚恳反省二战中的战争罪责,却还在否认美化侵略历史;其官员公开参拜供有战犯的靖国神社。

这样的国家,爱好和平的人民应警惕

这样的不敢承认历史错误的国家民族人民也是没有前途的。

  可战争的悲剧仍在21世纪今天的中东.非洲地区上演。

美国仍在愚蠢的在利用战争维护自己的霸权,在其“反恐”.”先发制人”的战争理论的指导下,先后发动了”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制造了大量的人类灾难,战争浪费了人类的大量的财富,为什么不用这笔财富去发展科技,救助那些生活在苦难中的人呢

  为了人类美好的明天,这个世界应多些理解合作,少些对抗维护世界和平。

人类应用智慧解决存在的问题矛盾避免战争。

  1919年4月底,中国人民眼巴巴企望的巴黎和会并未带来预想中的“公理”,郁积已久的亡国之忧、救国之情骤然化作海啸山鸣的五四运动,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为洪流中的先锋。

这是我们第一次打破一切的干涉压制的政治活动。

从对外来说,全国一致的不许签字对日本让步的和约,并引起美国国会的不批准和约,以至于最后日本不能不将青岛与胶济路退还于我们。

对内呢,全国学生有了一致的联合,青年学子们打破了一切官厅教职员的尊严,文字上与思想上都得到了解放,而文学革命思想革命的潮流,也排山倒海的跟着来了。

  在五四运动中,爱国主义是最深厚的精神底蕴。

88年前“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怒吼已然淡去,但“振兴中华”的青春壮歌却一脉相传,回响不绝。

88年来,“爱国、进步、科学、民主”,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将五四铸成一枚徽章,戴在所有挺立时代潮头的中国青年胸前。

  今天,我们仍要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呐喊。

五四运动已成为历史,她的伟大之处就是一年一度地敲打一下我们的神经,就是借她的生日来强化我们崇尚科学和争取民主的信念。

  至今我们仍然纪念、学习五四运动,目的在于弘扬五四精神,肩负历史使命,就是要树立理想,立志报国;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要在实践中锻炼品格,磨练意志,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习做人;要守时守信,做文明的公民;既有理想,又要着眼于现实,从身边事、力所能及的事做起;要勇于奉献,尽管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不再需要为追求光明和自由而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仍应得到弘扬。

在大学,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失去自我。

因为诱惑太多。

所以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干什么

”在做任何事情以前,应该先定定方向。

这就好象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才能有达到那目的地的一天。

若是方向不定,随风飘转,恐怕永无达到的日子。

即使碰巧能够达到了,也是偶然的机会。

靠着偶然机会所得的成功,毕竟没有多大的价值。

  抚今追昔,我们更应该发扬光大“五四”精神,深刻反省“五四”历程。

继往开来,依然任重道远。

这应该是当代青年学子的使命.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推翻了三千年来的封建势力,一百多年来的帝国主义势力,二十多年来的官僚资本主义势力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同时这个胜利,使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旧中国110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结束了,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中国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它使占世界l/4的人口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同时也激励着许多类似中国这样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亚非拉美国家的人民。

增强了他们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信心。

  中国人民在以毛泽东为伟大领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世界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

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发展和不断完善,大大加强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

  新中国同苏联、欧洲亚洲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起,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打开了一个很大的缺口,大大鼓舞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斗争,使帝国主义推行的殖民主义制度遭到致命的打击极大地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和世界的面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人的发展与经济文化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就是一个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目标。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P>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

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的就是要使人民群众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任何时候都必须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着眼点,始终围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搞建设、谋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这是我们党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的结果。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就会更加积极地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人民对改善生活的期望很强烈。

要使12亿多人都过上更加殷实的小康生活,任务十分艰巨。

我们必须心里装着人民群众,时刻关心人民群众,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创造幸福生活。

  ?\\\/P>  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需要正确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必须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既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抓紧抓好,也不忽视其他各项建设,从而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不断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实现制度创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和发展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构成关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这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基本思路和重要准则。

  ……  ……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得到一些在现在社会学中学习、工作、生活、为人处世的道理。

作为一个民族,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知道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作为中国人,我们有义务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我们唯一从历史中学到的就是,我们从历史中一无所获”。

的确,既然有了一战的血腥屠杀,为什么还有二战的干戈不止

既然有了拿破仑滑铁卢的失败,为什么还有希特勒的远征

既然有了王朝更替的教训,为什么还有举不胜举的“揭竿而起”

犹太教这个命运多舛的民族,在战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却在和平到来之际失去了他们爱戴的拉宾总理,难道那些犹太极端分子从历史中学到的就只有仇恨与复仇吗

  历史正如一片叶子,有人因一叶而障目,有人因一叶而知秋。

学历历史还要记住历史,还原历史的真相。

  历史……落上了厚厚的尘土,似乎已经被遗弃在角落,但确实需要我们慢慢品味,品味它的奥妙、它的精华。

急求关于五四运动的 观后感

姓 名: 赵一曼学 籍: 黄埔军校六期党 派: 中国共产党籍 贯: 四川省宜宾生 卒: 1905—1936军 职: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赵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学名,又名李一超,四川宜宾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

五四运动期间,赵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响。

1924年,大姐夫郑佑芝用通讯的方式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6年夏,她加入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和县国民党党部代理妇女部长。

1927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7月,武汉政府反共,她转移到上海,随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与同学陈大榜(陈达邦)结婚。

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处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

翌年,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

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一度被抗联战士误认为是赵尚志总司令的妹妹。

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

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

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

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

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很戳其腿部伤口。

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

”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

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

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的珠河县处死“示众”。

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希望你,宁儿啊

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1962年4月9日,郭沫若为赵一曼题写了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

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

东北西南齐仰手,珠河亿载漾东风。

赵一曼烈士的晚辈校友之子杨将军曾题诗纪念:家母有师姐,宜宾曾入学。

尚志无此妹,神州有斯杰。

黄埔精神振,黑土碧血喋。

临刑告独子,芳华意何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宜宾建立了赵一曼纪念馆。

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

”这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题的词。

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在子弹打光了的情况下,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1941年,日军对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

9月23日,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妄图包围杨城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分区一分区。

24日,30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将邱蔚团、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的游击队以及周围人民群众共2000多人围住,形势十分严峻,邱蔚团长急速将此情报告杨城武司令员,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杨城武司令员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甘河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于被围的游击队员与人民群众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突围。

邱蔚团长根据此作战方案将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7连。

午夜,邱蔚团长指挥部队及当地群众从盘陀路安全地转移到了田岗、牛岗、松岗一带。

清晨,日伪军误以为邱蔚团已经被包围,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500多日伪军凶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来。

7连战士早就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埋下地雷,炸的日伪军丢下五十多具尸体慌忙地逃了回去。

日军指挥官深信邱蔚团已被围住,命令部队再次疯狂地向狼牙山方向进攻。

激战中,7连战士大部分牺牲,连长刘福山身负重伤。

为了让大部队再走远些及7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马宝玉班留下坚守。

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

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已经剩下5个人了,并且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只好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

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到“捉活的,捉活的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宁死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提着枪纵身跳入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马宝玉等五名战士的英雄壮举迅速传遍全军全国,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1942年5月,晋察冀军区举行了“狼牙山五壮士”命名暨反扫荡胜利祝捷大会,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

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高度评价,他说:“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坨主峰建起了纪念塔。

新中国成立后,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被收录进小学课本。

1978年,宋学义因病逝世,长眠于沁阳市烈士陵园。

2005年3月21日,在即将迎来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葛振林病逝于湖南衡阳,至此,狼牙山五壮士中最后一位在世者也永远离开了人们。

杨靖宇(1905~1940)杨靖宇将军简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原名马尚德,字骥生。

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

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

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

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

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

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捕入狱。

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

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

1934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

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

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

1938年5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

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

同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

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

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

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

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遭遇几位村民,其中一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

经日军解剖,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为食。

凶手迄今仍苟活人世;特工队的领队叛徒于抗战胜利后混入山西省的八路军队伍,并于1950年代初被发现镇压。

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杨靖宇将军是我国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姓马名尚德,乳名顺清,号骥生。

1905年2月26日(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驿城区古城乡李湾村(原确山县)一个农民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19年的“五四”青年运动席卷全国,年仅十四岁的杨靖宇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中;1923年秋,他考入河南省开封织染学校;1926年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奉党团组织的指示,回确山县领导农民运动;1927年春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四月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豫南农民起义,即“确山暴动”,组织了五万农民武装围攻确山县城,经过四天的激战,占领了县城,打垮了北洋军阀第八军的一个旅,活捉了县长王少渠,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级人民政权——确山县临时维持治安委员会,杨靖宇被选为常务委员;6月1日在确山县城关镇老虎笼(地名)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员。

7月15日国民党武汉政府叛变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权遭到确山县地方顽固势力的反对,杨靖宇和张家铎、张耀昶、李鸣岐等同志率部转移到县东刘店一带继续坚持斗争,开辟新的根据地。

9月30日他和李鸣岐、张家铎、张耀昶等领导了刘店秋收起义,重新组织中国共产党确山县委员会,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豫南游击队,杨靖宇任总指挥。

这一时期曾与数倍于我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武装的进攻和地方顽固势力的骚扰。

这支部队当时控制了东至马乡、南至明港、西至县城、北至水屯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区,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在党中央的指示下,为了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把胜利引向全国,后来部队离开平原,奔赴山区,开辟了四望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秋末冬初杨靖宇调往河南省委工作,在此期间曾三次被捕入狱,均被党营救获释,随转上海。

不久由上海调往东北。

他在东北期间先后曾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反日总同盟会会长、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磐石游击队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等职。

1940年2月23日在蒙江县(即现在的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崴子与日伪军激战中阵亡,年仅三十五岁。

杨靖宇的头颅与躯体合葬于通化烈士陵园。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