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民生古迹的感言

04-12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福清具体有哪些名胜古迹

五峰寺江阴名寺--霞堂寺福清江阴文化古迹 金沙境江阴名圣古迹----师祖岩 九鲤寺福清江阴名寺----东岳寺五天堂

福州有什么名胜古迹

【于山】  一名九仙山。

在福建福州市中心。

相传战国时古民族“于越”  氏的一支居此而得名。

全山面积

【第11句】:9公顷,形如巨鳖,最高点鳌顶峰海拔

【第58句】:6米。

山上原有揽鳌亭、倚鳌轩、步鳌坡、接鳌门等六鳌胜迹,还有九日台、集仙岩、平远台、狮子岩、炼丹井、九仙洞等二十四景。

现存庙字有万岁寺、戚公祠、大士殿、九仙观等。

有宋至近代摩崖题刻一百多处。

碑廊陈列有宋、元、明、清历代碑刻。

  

【大士殿】  一名观音阁。

在于山山顶。

原为宋嘉福院遗址,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改建为万寿亭,内供“万寿无疆”穹碑,为州城百官祝釐之所。

乾隆二年(1737年)改为大士殿。

辛亥革命光复福州战役,以于山作为总攻阵地,革命军前敌总指挥部设在殿内。

1911年n月9日拂晓,革命军在此开火为号,炮打将军署和旗兵聚居的旗下街,们获将军朴寿,杀于殿西丹井附近,殿内有乾隆“御题大士出山图”碑刻,叙述观音菩萨“从男变女”的故事。

  

【定光塔】  俗称白塔。

在于山西麓。

砖构,七层八角,高41米。

初建于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据碑刻记载,在辟基时发现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故名。

初为外围环木的六层楼阁式砖木塔。

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被雷火焚毁,二十六年(1548年)重建,把残存砖轴内削低四分之一,木梯改装在砖轴内,成为砖塔。

唐代原木塔的石座尚存。

塔南定光塔寺,唐天枯二年(公元905年)创建,两年后,为祝贺朱温即位,改名万岁寺,俗称白塔寺。

现存殿字均清代重建。

  

【戚公祠】  在于山白塔寺东。

戚继光(1528—1587)明代杰出军事家。

  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在宁德横屿、福清牛曰、莆田林墩打了三次大胜仗。

班师回浙时,福州官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饯别,勒碑纪功。

后人在台旁建祠,后废。

现祠是1918年重建。

祠厅建在石岗上,旁有五株苍松,前为平远台,岗台之间跨有天桥;厅东怪石迭垒,中有一石如榻,上镌“醉石”二字,相传为戚公醉卧处。

石畔为醉石亭,亭北有蓬莱阁,又有榕寿岩、补山精舍诸胜。

  

【于山摩崖刻石】  在于山上。

有宋至近代摩崖题刻一百余处。

主要集中在鳖顶峰、戚公祠、蓬莱峰、金粟台等处。

其中有宋代元绛的“金粟台”篆书,明代张讳的“平远台”行书,督舶太监尚春的诗刻,清代官府镇压农民起义领袖蔡牵、朱愤的纪事刻石等,都具有艺术和史料价值。

  

【开元寺铁佛】  在福建福州市经院巷。

寺建于梁大情二年(公元548年),初名灵山,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改今名。

铁佛迭掌盘足坐于莲台上,外披泥贴金,法相庄严。

【第5句】:3米,人立其肩,手摸不及顶。

铸建年代未见文献记载,明中叶以前,曾被误认为后唐年间王审知所铸的三万斤铜佛,后才发现非铜实铁,曾异撰联云:“古佛由来皆铁汉,凡夫但说是金身”。

清初《榕城纪闻》云: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初一日,重建铁佛殿,在佛座下开出银塔一座,上题:“宋元丰癸亥正月初一日立,刺史刘瑾。

”据此,铁佛当铸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是研究古代冶炼技术的实物例证。

  

【乌石山】  简称乌山,又名道山。

在福建福州市中部,与于山东西相对,乃城内三山之一。

游览面积

【第11句】:9公顷,最高点香炉峰(桃李石)海拔

【第86句】:02米。

怪石嶙峋,林荫壑胜,环山寺观栉比,山间亭榭交错。

有三十六奇景。

唐代即为游览胜地。

其中天章台、冲天台、霹雳岩、天台桥等六处,均属三十六奇;1955年修建了三座不同形式的亭子:居东的八角亭,即唐宋八大家曾巩为之作记的道山亭;居中的方亭,为纪念明代抗倭保城有功的黎鹏举而建,名黎公亭;居内的圆亭,则纪念陈振龙从吕宋引进番薯种,名先薯亭。

此外,还有沈公祠、道山观、弥陀寺、吕祖宫等。

  

【乌石山摩崖题刻】  在乌石山上。

岩石巉崎,洞壑清幽,摩崖题刻二百余处,分布全山各角落,以邻霄台、天章台、道山亭等地较为密集。

著名的为唐大书法家李阳冰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所书的篆书《般若台》,以及宋代程师孟、陈襄、朱熹、梁克家等人的题刻。

元代间有用蒙文书写的。

明代多诗刻,其中太监的题刻为清人所不取,《乌石山志》均未收录;但对研究明代太监活动,特别是督舶太监的活动,颇有史料价值。

  

【西湖】  在福建福州市区西北隅。

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严高凿引西北诸山之水聚此,为农田灌溉之用。

五代闽时,在湖滨建水晶宫,此后渐成为州人游乐场所。

宋辛弃疾词云:“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

”因而有小西湖之称。

1914年辟为公园,当时可供游览的陆地面积仅

【第54句】:3亩,解放后几经扩大,已达2

【第15句】:15亩。

湖中有开化、谢坪、窑角三屿,湖滨有荷亭和大梦山,以柳堤和玉带、飞虹、步云三桥通联,构成一幅整体画图。

园中浓荫覆盖,幽香阵阵,更有宛在堂、桂斋等占迹掩映其间,湖面轻舟碎影,水谢卧波,湖光山色,令人陶醉。

福建省博物馆设在园中。

  

【大梦山】  一名廉山。

在福建福州市西湖之滨。

广袤2华里,高不及40米。

旧时,苍松蓊郁,排翠崇冈,轻风徐拂,远近闻声。

”大梦松声”为福州西湖前八景之一。

今则松竹滴翠,花木似锦。

山巅有大梦山亭,东南麓有行磴引入假山洞府,盘旋而上,可登亭凭眺全湖景色。

环山麓一带地势迂回,西南有乎章池等古迹,系元末平章陈友定西肢园遗址,南为明代薛家池馆遗址,东为明礼部侍郎萨琦祠堂,内有养龙、玉井、沙帽三池,1957年合并改建为福州动物园。

园内有熊猫馆、猛兽舍、水族廊、海豹池、猴山、象园等等,收罗珍禽异兽颇多。

西隅有游泳池等。

  

【西禅寺】  原名长庆寺。

在福建福州市西郊怡山。

离城约3公里。

怡山形如“飞凤落坡”,又名凤山。

原为南朝梁炼丹士王霸所居,唐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建冲虚观祀之。

后废弛。

咸通八年(867年)延佛教徒居之,后两年改名清禅,不久又改延寿。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改名长庆,俗称西禅。

占地约100亩,大小建筑物四十多座,大部分是清光绪年间微妙禅师往海外募金重建。

规模雄伟,清末列福州五大禅寺之一。

垣内寄园,花木似锦,尤擅池馆之胜;垣外有古荔百余株。

寺僧年年举办荔枝会,吟诗作画,“怡山啖荔”成为韵事。

  

【华林寺大殿】  在福建福州市区北部,屏山南麓。

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吴越国王钱氏尚割据福州,其臣下鲍脩让为郡守,在此建寺。

初名“越山(屏山)吉样禅院”,明正统间赐额,改名华林寺。

原有殿、法堂、环峰亭、绝学寮等,均早废。

仅存大殿,单檐九脊顶,面阔三间,进深四间,虽历经明清两代重修,其主要梁架、斗栱等还是初建时原物,保存唐宋建筑风格,为我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是研究古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

  

【江心公园】  在福州市台江江心中。

面积3公顷,形若巨舟卧于碧波上,原名三县洲,系由泥沙冲积而成。

此洲北面波涛滚滚,百舸争流;南面则风平浪静,水清如镜;地处闹市之中,而无车马喧哗之扰。

1975年在此筹建江心公园,环洲砌以石驳岸,以原有三株老榕为中心,栽种花木五万株,建有榕树坪、金鱼馆、临江亭、钓鱼台、品茶轩、游泳场等,颇具规模。

1982年正式开放。

  

【严复墓】  在福建福州市郊阳岐村。

清宣统二年(1910年)严复生前所营建,以石构为主,形如扶臂椅,碑书“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两侧有云龙柱一对,墓前横屏书“惟适之安”,规模不大,结构大方。

严复(1853—1921)字几道,号又陵,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早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光绪三年(1877年)留学英国,历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资政院议员。

辛亥革命后,任北京大学校长。

曾翻译赫胥黎《天演论》等,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基础。

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翻译家。

  

【张经墓】  在福建福州市西郊原厝村黄店山。

张经(1492—1555),明抗倭将领。

字廷彝,号半洲,侯官(今福州市)人,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负御倭全责,总督诸军,次年在浙江王江泾大捷,称军兴以来战功第一,但被严嵩羽党赵文华篡功诬陷,被害京师。

万历中其孙伏阙鸣冤,始昭雪,赐祭葬于此。

黄店山古称芋坑山,地处闽江之滨,山明水秀。

墓为白石结构,自麓至半山有十三层宽阔石台,深515米,左右分立翁仲、望柱以及马、狮、虎、羊等石兽,雄伟壮观。

山麓原有“东南战功第一”石坊,民国间被军阀拆除,台石亦被盗窃。

1963年重修其主要部分。

  

【林阳寺】  一名林洋寺。

在福建福州市北峰山区,距市中心19公里。

寺在瑞峰之麓,据宋《三山志》记载,后唐长兴二年(公元931年)置。

名林洋院。

明《闽都记》称为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创建。

明初废,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建,改为寺,后又废。

现存寺院为清光绪间鼓山涌泉寺住持古月禅帅募资重建,称林阳寺。

整组建筑群大体仿效鼓山涌泉寺,亦以天王殿、大雄殿、法堂为中轴主体建筑,左右峙立钟鼓两楼。

旁衬禅堂、僧室、客厅等,规模雄伟,为当时福州五大禅寺之一。

寺西有南朝陈水定四年(公元560年)隐山禅师藏骨塔。

  

【林则徐墓】  在福建福州市北郊马鞍村的金狮山麓,面对五凤山。

林则徐(1785—1850)是我国清代民族英雄。

字少穆,侯官(今福州市)人,嘉庆进士,历任巡抚、总督。

力倡禁烟,道光十九年(1839年)任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严令英美烟贩缴出鸦片237万斤,在虎门当众销毁。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他团结军民打退英军进攻。

由于清廷妥协求和,被革职充军新疆。

后起用任云贵总督。

1849年因病辞职回籍,次年又奉命赴粤,病死潮州,归葬于此。

墓为三合土结构,宽

【第13句】:2米,深

【第24句】:6米,为四层台,墓前有狮子一对。

道光六年林则徐为其父母所营建,计六圹,他自己夫妇及弟夫妇均附葬。

墓前有御赐碑文和祭文青石碑两座。

  

【林则徐祠堂】  在福建福州市澳门路。

祠门向东,第一道为屏墙,左右设两边门,额题“中兴宗衮”、“左海伟人”。

第二道为牌楼形墙,设一大门,额横书“林文忠公祠堂”,进门为一条石铺通道,左右分列青石文武翁仲及马、羊、虎等。

道半跨有三楹仪厅,厅后通道直达碑亭。

碑亭为正方形,内立三座青石碑,成品字形。

一为圣旨,一为御赐祭文,一为御赐碑文,均林则徐卒时所赐,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建祠时补镌。

词厅在碑亭北侧,外有围墙,厅正中把林则徐遗像,楣上挂道光帝御书“福寿”匾额等。

亭后有两座三间排平屋,东西相对,中隔一堵花墙,均作客厅用,再后为一列曲尺形双层楼房,北楼计九间排,西楼三间排原供家族子弟攻读之用,内有“丰井”古迹。

1982年冬辟为林则徐纪念馆。

  

【欧冶池】  又名剑池。

在福建福州市区北部鼓屏路东。

相传春秋时欧冶子铸剑于此,故名。

据宋《三山志》记载:“唐元和中僧惟斡浚池,得铜剑、刀环数枚,送武库。

当时,冶灶犹有在竹林间者。

”古时,池周回数里,池畔有冶山、利泽庙、剑池院、五龙堂、欧冶亭等,均废。

宋黄裳《欧冶池》寺云:“惟有越山池尚在,夜来明月古犹今。

”明张时彻《剑池燕集》诗云:“岩畔紫芝开几许,与君今夜泛瀛洲。

”现在池面仅存数亩,1983年重浚,并恢复部份亭榭。

  

【罗星塔】  俗称磨心塔。

在福建福州市东南21公里处马尾港的罗星山宋柳七娘建。

据《闽部记》载:七娘岭内李氏女,育色,里豪谋夺之,抵其夫于法,谪死闽南,七娘斥卖其产入闽,捐资造塔,以资冥福。

”明万历间塔毁,天启间(1621—1627)徐■倡议修复,重建为七层八角石塔,高

【第31句】:5米,耸立港口。

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两军即齐塔下开火。

当时马江两岸十三乡人民。

展开了反侵略斗争。

1964年经过大规模修缮,罗星山也辟为公园。

  

【金刚腿】  在福建福州市闽江下游闽它镇对岸(长乐县地),距市区30公里,处在两岸山岩裸露、江流曲折、河道深窄的地段。

金刚腿是一条形如巨人腿脚的大石条,从山麓一直伸剑江面。

腿卜中空如桥梁,腿部翘起,靴底悬空,靴长约1米,满生青苔,极其逼肖壮观,为闽江七景之一。

半山岩壁上还有古代石刻“金风濯足”四字。

乘船出入闽江的人。

部为这天然巨石所吸引。

据传金刚腿原有一对,另一只已被开采建造肆万寿桥。

金刚腿是江水和海水的分界处,每当溪洪与海潮相遇时,浪涛冲击,更是奇观。

  

【南公园】  在福建福州市区东南。

占地

【第20句】:000平方米。

清初为靖南王耿精忠别墅。

湖塘台榭,擅林泉之胜。

光绪间辟出部分地建左宗棠词堂,1912年改为公园。

有桑柘馆、荔枝亭、藤花轩。

望海楼诸胜。

近年又依其曲折湖塘垒砌堤岸,围以栏杆,井在湖上修造两座石拱桥,其中一座从湖畔假山石洞接通湖心小岛的凉亭,成为游览中心。

临湖建双层楼船,登船台凭眺,全园景色尽收眼底。

园旁影剧场也是公园旧地。

  

【马江昭忠祠】  在福建福州市马尾港的马限山麓,依山傍水,面对罗星古塔。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为纪念中法战争马江海战阵亡烈士而建。

前后两进,正厅及两院祀殉难官兵796人,前厅有石碑一方,记海战经过。

祠西为墓园。

1920年重修,将墓园的九垄合为一丘,重立墓碑,上书:“光绪十年七月初三日马江诸战上埋骨处”。

伺前有老榕两株,清幽肃穆。

一九八三年重修,墓园增设池馆亭榭,词内陈列马江海战文物。

  

【闽江金山塔】  在福建福州市西郊8公里闽江西港。

江心突起一阜,削拔寻丈,形似“印浮水面”,有砥柱中流之势。

宋元年间建一座七层八面的实心石塔,高不及10米。

塔周环构庵堂,古人以其比拟镇江的金山,故有小金山之称。

后庵堂被山洪冲毁,或改建为文昌祠,或改建为塔江楼,历代更迭不常。

现存的金山塔寺为1934年重建。

塔前有一座殿,塔后有一层楼,左右各有一间斗室。

所有楼阁均四面开窗,占地虽小,有外景可惜,环境颇为清幽。

一水奔流,九山环抱,向为游览胜地。

明代抗倭名将张经,少时曾在此读书,明莆田学者林兆恩(龙江)也曾借室著述。

“塔影玲拢映绿波,金山事迹见诗歌”,弹丸之地,却流传不少名人韵事。

  

【闽王德政碑】  在福建福州市庆城寺(路)闽王祠内。

闽王王审知(862—925),唐末割据福建,五代时封闽王。

治闽三十九年,对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颇有功绩。

后世誉称“开闽王”。

此地原为他的故宅,闽亡,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改为庙祀。

自宋至清,每年立春日,郡守都率群僚来词取土捏制春牛,发动春耕。

碑全称《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高

【第4句】:9米,宽

【第1句】:87米。

唐天祐三年(公元906年)于兢撰,王倜书。

碑文记述审知家世及其治闽前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贸易情况,是研究五代史的重要资料。

祠内还有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所立的《重修忠懿王庙碑铭》、《乞土胜地》等碑。

  

【闽王王审知墓】  在福建福州市北郊战坂乡莲花峰的斗顶山。

王审知(862—925)字信通,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

唐末,从其兄王潮起兵,入据福建,封闽王。

他治闽三十九年,促进了福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墓原在凤池山,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迁葬于此。

莲花峰是郡城主峰,旗鼓分列,面对五虎,气势宏伟。

陵园内原有殿堂牌坊以及莲花、永兴两院(寺),闽亡,均废。

明宣德四年(1429年)又遭屯军盗掘,今仅存三层坟台及翁仲、石兽等。

台上有两座并列的长方形砖墩,1981年重修,发现墩下为墓室,左室有闽王墓志铭,右室有夫人任氏墓志铭,均翁承赞撰。

墩后围有坟壁,上为封土,封顶有唐闽忠懿王墓碑,是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重修时所立。

  

【迥龙桥】  亦名飞盖桥、沈公桥。

在福建福州市郊闽安镇邢港上。

建于五代年间,四墩五门,花岗石砌造,长66米,宽

【第4句】:8米,墩为两头尖船形,墩间各铺石梁板五条。

桥上护有石栏杆,栏柱36根,柱首雕刻有雄狮、海兽、莲花等,造型古拙生动。

南宋淳祐间重修后,改名为飞盖桥: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镇官沈某重修,改名沈公桥。

现存结构多为唐宋时期遗物。

“闽中桥梁甲天下”,但五门以上唐桥尚属罕见,是研究福建古代造桥技术的重要实物例证。

桥的两端各有庙亭一座,均清代重建。

西北端为玄帝亭,旁立宋观文殿学士郑性之所书“飞盖桥”和清“沈公桥”石碑,东南端为圣王庙,内祀齐天大圣,重檐九脊顶,背负盘石山,拾级登山,可观赏邢港九曲、七星献寿等景致。

  

【桂斋】  在福建福州市西湖荷亭侧。

清道光八年(1828年),林则除了父忧在籍守制,倡议重浚西湖。

浚湖工程结束,利用节余在荷亭北皇华亭故址建宋李纲祠堂(今废),并在祠旁架屋三椽,植桂两株,取李纲晚年住所名称,亦叫桂斋。

咸丰元年(1851年)即林卒的次年,6月12日,州人士遵林遗嘱奉其像祀于此。

民国间在斋旁建室一间,称“林文忠公读书处”,并新建一座禁烟亭。

  

【烟台山】  在福建福州市区闽江南岸,梅坞与麦园顶中段的藤峰。

因元末至清初设有烟墩以为报警之用,故名。

1962年建为公园。

园内有长廊、茶室、阅览厅、游泳池等。

穿插种植木棉、南洋杉、美洲松等名贵树种。

由于一阜临江,地势较为高峻,视野开阔,能纵览榕城全貌。

北望三山两塔雄峙;俯瞰闽江航运繁忙;更有万寿、闽江两座大桥,宛若长虹。

夏晚江风习习,远眺万家灯火,犹如繁星点点,是消暑胜地。

山麓梅坞,古时种植万株梅树,有“琼花玉岛”之称。

明徐熥曾留下“十里花为市,千家玉作林”佳句。

清初毁于战火,现在已是市肆林立。

  

【崇福寺】  在福建福州市北岭下,距城约8公里。

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原名崇福院,后废。

明末清初重建,至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始具规模,后逐渐发展,梵宫林立,殿宇巍峨,至清末成为福州五大神寺之一。

寺在象峰之麓,冈峦环抱,松柏参天,有清涧一曲绕寺而过,环境十分清幽。

现存殿宇,多为光绪年间所重建。

  

【崇妙保圣坚牢塔】  俗称“乌塔”,误称“净光塔”。

在福建福州市区乌石山东麓,五代闽永隆三年(公元941年)闽王王延曦为自身及眷属、臣下祈福,在唐代净光塔遗址上兴建。

原计划造九层,未完工,延曦被杀,闽亡。

现存塔为八角形,七层檐,高35米,用花岗石砌造。

转角设倚柱,每层叠涩出檐。

第一层开一门,其余各层开二门,不设门的地方都设佛龛。

塔心有曲尺形通道供登攀。

造型雄伟端庄,与于山定光塔东西相对,有“榕城双塔”之称。

清道光间塔身倾斜,1957年重修。

塔上浮雕佛像及碑刻,是研究五代闽历史与艺术的珍贵资料。

塔旁“敕建贞元无垢净光塔”碑,是前身塔所遗。

  

【清真寺】  在福建福州市安泰桥下。

据寺碑称,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不合史实。

按此地原为五代时闽王王继鹏的太平宫,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改为万寿院(佛教寺),元至正间始归伊斯兰教,改造为清真寺。

《闽都记》云:国朝初建,名“真教寺”,俗呼“礼拜”,色目人礼拜诵经于此。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毁于火,是年冬重建,越八年始落成。

重建的寺,属东方建筑形式;大殿单檐五脊顶,深广均五间,成正方形,为礼拜堂。

前有华表,左右两庑为茶厅、房廊、厨舍等。

现存大殿为1955年重建,改为工字形。

寺内有永乐圣谕、嘉靖重建清真寺记等石碑。

是福州唯一的伊斯兰教寺。

  

【鼓山】  别称“石鼓”。

在福建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

延表数十里,有屴崱、白云、鼓子诸峰,最高点海拔969米。

以山巅有巨石如鼓,故名。

山中涌泉寺是福建著名寺院。

寺东灵源洞、听水斋、白猿峡一带,岩石嵯峨,摩崖密集,誉称“石鼓都会”。

寺西苍松翠柏,曲径通幽,有鼓山十八景、白云洞诸胜。

山上屴崱峰俗称“绝顶峰”,可观日出。

寺西南为登山石板路,长3公里,石磴达二千五百余级,沿途青松夹道,有观瀑、半山、更衣等五亭”,1954年另辟盘山公路,自市中心有车直达寺前。

1979年义建造松涛楼,接待游客。

  

【鼓山十八景】  俗称十八洞。

在鼓山涌泉寺西,狮子峰下。

岩壑幽奇,山径盘曲,苍松成荫,攀登远眺,福州市、郊全收眼底。

宋时建望州亭,今废。

附近有岩洞,广16米,深7米,洞内有一壑清泉,洞前插一片石壁,占人取达摩面壁之义,名“达摩洞”。

洞周有石灶、仙猿岩等胜迹。

清咸丰四年(1854年)辟八仙、降虎诸岩洞,铺设通联的石硷、石径,使游览线延展2公里以上。

三十来处岩洞和景物分别题有标名,达摩洞口的石壁上则综合品题,有达摩面壁、仙猿守峡、玉笋成林、福寿合图等富有诗意的十八佳句,“十八景”因此而得名。

近年来又整修通道,增建楼阁廊亭。

  

【鼓山摩崖题刻】  在鼓山上。

山上岩壑幽奇,镌刻在岩壁上的摩崖题刻约有四百段,多分布在登山古道,屴崱峰、白云洞、十八景、灵源洞等地,尤以灵源洞一带最为密集。

明谢肇淛《鼓山志稿》说:“宇内名山铭刻之多,未有逾是山者;入灵源洞里许,削壁林立,殆无寸隙。

”灵源洞有摩崖题刻二百余段,真草隶篆俱备,宛如一座书法宝库。

著名石刻有宋代蔡襄、李纲、赵汝愚、朱熹,以及当代郭沫若等题刻。

  

【千佛陶塔】  在鼓山涌泉寺。

计一对。

烧造于北宋元丰五年。

(1082年)。

原立任福州市南台岛龙瑞寺,1972年移此,分立在天王殿前,东名“庄严劫千佛宝塔”,西名“贤劫千佛宝塔”。

塔为陶质,上施釉,作紫铜色。

仿木构八角形楼阁式,计九层,高

【第6句】:83米,座径

【第1句】:2米,自下而上宽度逐层缩小。

系分层烧造,然后拼合而成。

塔壁共贴塑佛像一千零七十八尊,檐角下悬有铃锋,塔顶压宝葫芦,塔座塑有狮子、力土和各种花卉图案,井有题识,记烧造时间以及施舍者和工匠姓名。

以陶烧造的大型宝塔,为国内罕见,是研究宋代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

  

【白云洞】  在鼓山西北隅,距涌泉寺约7公里。

洞在悬崖陡壁间,广约16米,深5米。

堵为佛堂、僧舍。

有石为天,不施片瓦。

洞外雨丝纷垂,淋不到窗棂;白云缭绕,迷蒙满洞。

从洞口俯视,危岩如削壁,长涧若深渊。

古人云:“白云之奇,不在洞而在径。

”即指从山下登洞的沿岩险径。

登此洞需穿过三座危岩阻梗的三天门,爬越一段两侧深涧的龙脊道。

沿途有化龙桥、印月潭、龙舌岩、天梯、观瀑台、吼雷湫、时佛岭等诸胜。

  

【涌泉寺】  在鼓山半山腰的白云峰麓。

海拔455米处,占地25亩。

此地原为一积水潭,五代粱开平二年(公元908年),闽王王审知填潭建寺,请名僧神晏来居。

宋真宗赐额“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1407年)改称寺。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毁于火,天启七年(1627年)重建。

现存主要建筑物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钟鼓楼、白云堂、明月楼、圣箭堂、藏经殿、回龙阁等,均清及近代重建。

规模雄伟,列为清末福州五大禅寺之一。

寺以藏经、藏版驰名国内外。

有明代南北藏、清代龙藏、日本续藏等,还有明清两代本山高僧元贤、道霈等著述和其他翻刻计七千五百多册,尚存明清经版万余方,和苦行僧刺血书写的佛经六百七十五册。

福建省福清市的历史

福清简称“融”,地处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纽和省会中心城市福州,是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公元699年置县,1990年12月撤县建市,现辖20镇1街,市域总面积243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519平方公里,人口1

【第21句】:7万,是全国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全国村镇建设试点县市。

一、福清区域特色 一是山海资源丰富。

福清西北多山,东南濒海。

山地面积102万亩,盛产枇杷、龙眼、荔枝等四时佳果;浅海滩涂92万亩,放养着蛏、蛤、蛎、鱼、虾等海味珍品;并有储量较大的矿藏资源。

福清海岸线长达348公里,占全省的13%,建港条件优越,可建5-30万吨深水优良泊位100多个。

现已建成5000吨位融侨集装箱码头、3万吨级元洪通用码头、5万吨级江阴港区1号泊位集装箱码头,在建中的还有元洪码头二期、江阴港区

【第2句】:3号泊位及火电项目等专业码头,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二是区域位置特殊。

国道和福泉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把福清与省会福州及厦漳泉等省内经济最活跃区域连成一片。

东临台湾海峡,最近处与台湾新竹市仅距84海里,是福建省对台、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

三是爱乡贤达众多。

福清人素有爱拼敢赢、重情重义的精神特质。

现有海外华侨和新移民78万多,分布在东南亚、欧美、澳洲、非洲等112个国家和地区,还有近10万玉融儿女活跃在全国各地经济建设主战场上。

广大旅外乡亲致富不忘造福家园,或回乡捐建公益、投资办厂,或积极牵线搭桥协助招商引资,对福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卓著,建功至伟。

四是人文胜迹荟萃。

境内有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石竹山、日本三大佛教之一黄檗宗祖庭万福寺、南少林寺遗址、灵石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国家级重点文物瑞岩山弥勒佛造像等诸多名胜古迹。

福清是“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祖籍地,郑侠、叶向高等一大批杰出历史人物,为玉融古邑赢得“文献名邦”的美誉。

二、福清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建市10多年以来,伴随共和国前进步伐,百万福清人民领开放风气之先,借政策驱动之利,扬侨台区位优势,在改革开放、富民强市的道路上勇立潮头,阔步向前,构筑起了福清新世纪经济腾飞的坚强基石。

2004年福清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延续了近年来不断增长的上升势头,达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最好水平,福清各项事业又登上了新的更高的发展平台,全市上下呈现出了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氛围。

一是经济总量大幅攀升。

全面超额完成2004年初市委提出的经济发展“234”目标任务,其中财政总收入达到

【第20句】:38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

【第3句】: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4

【第70句】:97亿元,分别增长23%、

【第15句】:56%和

【第45句】:06%,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量、增幅均位居福州各县市区前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国民经济实现了“三个历史性跨越”: 一是地区生产总值从2001年突破200亿到2004年突破300亿元大关,仅用了3年时间;二是财政总收入在2001年

【第10句】:27亿元基础上基本实现了翻一番,也仅用了3年时间,成为全省第二个财政收入过20亿元和国税收入过10亿元三个县市之一;三是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去年接近

【第2句】:5万元,折合3000美元,这意味着福清已经提前16年率先实现了中央提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指标。

能够实现这些突破,工业经济所起的作用最为明显,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去年全市实现工业产值6

【第24句】:3亿元,增长

【第32句】:28%,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

【第58句】:96%。

二是“三大需求”强势增长。

投资、消费和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都得到快速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强势增长,全年累计完成投资总额

【第66句】:94亿元,增长

【第53句】:4%;“亲情工程”成效逐步显现,在海外、在国内和在福清的“三支福清人队伍”已经成为推动福清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去年全年内资实际到资达到

【第21句】:49亿元,增长

【第52句】:53%,实际利用外资

【第2句】:03亿美元。

外贸出口增势迅猛,全年实现出口总值

【第34句】:15亿美元,增长

【第64句】:95%。

商贸市场日趋繁荣,引进了国美电器、拓福建材超市等大型连锁商贸企业,福清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第72句】:28亿元,增长10%。

三是工业园区快速推进。

融侨开发区“国家级”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凸显,南部片区开发和显示器产业园申报、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出口加工区建设已经启动;以电子信息、汽车玻璃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36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

【第77句】:7%;冠捷、捷联显示器产量突破2000万台跃居全球第一;福耀汽车玻璃实现了我市“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浮法玻璃第一条生产线顺利试产,福耀公司入选第六届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并名列第7位。

元洪投资区镇街捆绑招商和“飞地”工业发展成效显著,许多经济指标实现了倍增式增长,第一期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全面竣工并基本招商完毕。

江阴工业集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

【第2句】:3号泊位码头和钢铁前期项目、国电一期等重点项目已正式动工,以福抗、福兴医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形成,各类项目正在加速集聚;江阴港对外开放工作通过国家验收,新辟了美西、欧洲地中海和日本三条国际航线,加上2003年开通的西非航线,目前共开通了四条国际航线。

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工业集聚、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四是发展格局更加协调。

三次产业同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稳中有升,实现农业总产值

【第60句】:94亿元。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63元,分别增长

【第9句】:4%和

【第10句】:28%,居民本外币储蓄余额达到233亿元。

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去年高考上线率和中考优秀率达到近年来的最好水平,提前一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亚通公司设立了福清首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含捷联)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第52句】:7%。

城区面貌进一步改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启动了清盛大道、福业大道、中环路等城区主干道建设,完成了元洪路拓宽改造工作,建成了龙山公园等群众休闲活动场所;城区交通状况进一步改善,“畅通工程”达到国家二等城市标准。

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和省级卫生城市等荣誉称

福清的风土人情

福清简称“融”,地处福建省中部枢纽和省会中心城市福州南翼,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公元699年置县,1990年12月撤县建市,现辖20镇1街,市域总面积243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519平方公里,人口1

【第21句】:7万,是全国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全国村镇建设试点县市。

  一、福清区域特色  一是山海资源丰富。

福清西北多山,东南濒海。

山地面积102万亩,盛产枇杷、龙眼、荔枝等四时佳果;浅海滩涂92万亩,放养着蛏、蛤、蛎、鱼、虾等海味珍品;并有储量较大的矿藏资源。

福清海岸线长达348公里,占全省的13%,建港条件优越,可建5-30万吨深水优良泊位100多个。

现已建成5000吨位融侨集装箱码头、3万吨级元洪通用码头、5万吨级江阴港区1号泊位集装箱码头,在建中的还有元洪码头二期、江阴港区

【第2句】:3号泊位及火电项目等专业码头,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二是区域位置特殊。

国道和福泉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把福清与省会福州及厦漳泉等省内经济最活跃区域连成一片。

东临台湾海峡,最近处与台湾新竹市仅距84海里,是福建省对台、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

  三是爱乡贤达众多。

福清人素有爱拼敢赢、重情重义的精神特质。

现有海外华侨和新移民78万多,分布在东南亚、欧美、澳洲、非洲等112个国家和地区,还有近10万玉融儿女活跃在全国各地经济建设主战场上。

广大旅外乡亲致富不忘造福家园,或回乡捐建公益、投资办厂,或积极牵线搭桥协助招商引资,对福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卓著,建功至伟。

四是人文胜迹荟萃。

境内有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石竹山、日本三大佛教之一黄檗宗祖庭万福寺、南少林寺遗址、灵石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国家级重点文物瑞岩山弥勒佛造像等诸多名胜古迹。

福清是“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祖籍地,郑侠、叶向高等一大批杰出历史人物,为玉融古邑赢得“文献名邦”的美誉。

  二、福清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建市10多年以来,伴随共和国前进步伐,百万福清人民领开放风气之先,借政策驱动之利,扬侨台区位优势,在改革开放、富民强市的道路上勇立潮头,阔步向前,构筑起了福清新世纪经济腾飞的坚强基石。

2004年福清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延续了近年来不断增长的上升势头,达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最好水平,福清各项事业又登上了新的更高的发展平台,全市上下呈现出了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氛围。

一是经济总量大幅攀升。

全面超额完成2004年初市委提出的经济发展“234”目标任务,其中财政总收入达到

【第20句】:38亿元,实现30

【第3句】: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4

【第70句】:97亿元,分别增长23%、

【第15句】:56%和

【第45句】:06%,的增量、增幅均位居福州各县市区前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国民经济实现了“三个历史性跨越”:  一是从2001年突破200亿到2004年突破300亿元大关,仅用了3年时间;二是财政总收入在2001年

【第10句】:27亿元基础上基本实现了翻一番,也仅用了3年时间,成为全省第二个财政收入过20亿元和国税收入过10亿元三个县市之一;三是全市人均去年接近

【第2句】:5万元,折合3000美元,这意味着福清已经提前16年率先实现了中央提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指标。

能够实现这些突破,工业经济所起的作用最为明显,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去年全市实现工业产值6

【第24句】:3亿元,增长

【第32句】:28%,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

【第58句】:96%。

  二是“三大需求”强势增长。

投资、消费和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都得到快速增长。

强势增长,全年累计完成投资总额

【第66句】:94亿元,增长

【第53句】:4%;“亲情工程”成效逐步显现,在海外、在国内和在福清的“三支福清人队伍”已经成为推动福清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去年全年内资实际到资达到

【第21句】:49亿元,增长

【第52句】:53%,

【第2句】:03亿美元。

外贸出口增势迅猛,全年实现出口总值

【第34句】:15亿美元,增长

【第64句】:95%。

商贸市场日趋繁荣,引进了、拓福建材超市等大型连锁商贸企业,福清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第72句】:28亿元,增长10%。

  三是工业园区快速推进。

融侨开发区“国家级”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凸显,南部片区开发和显示器产业园申报、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出口加工区建设已经启动;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36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

【第77句】:7%;冠捷、捷联显示器产量突破2000万台跃居全球第一;福耀实现了我市“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第一条生产线顺利试产,福耀公司入选第六届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50强,并名列第7位。

元洪投资区镇街捆绑招商和“飞地”工业发展成效显著,许多经济指标实现了倍增式增长,第一期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全面竣工并基本招商完毕。

江阴工业集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

【第2句】:3号泊位码头和钢铁前期项目、国电一期等重点项目已正式动工,以福抗、福兴医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形成,各类项目正在加速集聚;江阴港对外开放工作通过国家验收,新辟了美西、欧洲地中海和日本三条国际航线,加上2003年开通的西非航线,目前共开通了四条国际航线。

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工业集聚、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四是发展格局更加协调。

三次产业同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稳中有升,实现农业总产值

【第60句】:94亿元。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64元,5963元,分别增长

【第9句】:4%和

【第10句】:28%,居民本外币储蓄余额达到233亿元。

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去年高考上线率和中考优秀率达到近年来的最好水平,提前一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亚通公司设立了福清首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含捷联)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第52句】:7%。

城区面貌进一步改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启动了清盛大道、福业大道、中环路等城区主干道建设,完成了元洪路拓宽改造工作,建成了龙山公园等群众休闲活动场所;城区交通状况进一步改善,“畅通工程”达到国家二等城市标准。

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和省级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

  生活习俗  第一节 服 饰  明、清时代,福清男女分别上着对襟和大襟的粗布衣,袖宽,衣长到膝盖;下穿至脚面的裤子,裤脚口宽大。

富室男子穿长衫、马褂,头戴珠帽。

冬夏衣着变化鲜明,而春秋只在冬夏装中减增。

布料织工细密,颜色有蓝、青、红、绿、黄、白等。

衣裤颜色的搭配,相互交错,对比色显明,多为蓝衣、青裤。

一般未婚女子穿裤子,不穿裙子,已婚妇女均穿红裙。

龙高半岛至今,还可见丈夫健在的老年妇女穿红裙。

女人婚后丧偶,则终身不穿红衣、红裙,前三年守孝,须着青衣、白裙,后三年改为青衣、青裙,裙子须遮住脚面。

沿海多风沙,妇女出门耕种或讨海,常用毛巾包头,围脖子;男子所穿裤子的裤筒比较宽大,利于讨海作业。

少女留单辫或双辫,并插上一二朵花或在辫梢扎红绒绳,已婚妇女留长发髻,还以金银首饰点缀。

  民国时期,中山装在城镇和知识界中开始流行,妇女穿棉布长衫的也不少。

大、中学生中,男有穿西装,女有着旗袍的。

  共和国成立初期,崇尚苏联生活方式,女理短发,男理“一边倒”发型。

农村中,老年农民多穿布扣对折便衣和不带裤袋的便裤,颜色以蓝、青为主;中、老年妇女多穿大襟衣服,下穿便裤。

随着农民生活的改善,50年代末期起,中山装、青年服、军式便服流行全县。

  “文化大革命”期间,草绿、黄、灰军式便服风靡全县。

  1978年后,特别是进入80年代,时装不断更新。

福清作为侨乡,受国外时装的影响,尤为明显。

春、秋、夏、冬在福清流行的主要时装有春秋装、夏季和冬季时装。

女春秋装外上衣的衣领多为小立领或圆西装领,直腰、垫肩,衣长至大腿膝部,裤子为直筒长裤。

裙服多在夏天流行,80年代后期,有的年轻姑娘,穿连衣裙,外套一件毛背心。

男春秋装上衣多为直领、宽肩、排扣式,或拉链式,裤子为直筒裤。

  夏季时装,女的喜穿连衣裙,1985年后出现大对比度,即黑、灰、白互相搭配。

裙服中还有西装裙、背心裙、吊带裙、牛仔裙和三角裙等。

此外各种西装短裤、牛仔短裤、百慕大裤、毛巾衫、幸子衫等亦甚流行。

男性流行服仍为立领衬衫配以西装短裤。

  冬季时装,女性多喜欢颜色各异的风衣、长短呢大衣、蝙蝠衫和滑雪衫。

此外还有花样繁多的棒针织品。

毛衣外衣化是一个新趋势。

男性一般穿西装、猎装、骑装、旅行衫、滑雪衫或运动衣裤,还有长短呢大衣。

农民多穿中山服和军式便服。

  时装易为青年男女所接受,但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服装变化不大,至80年代有的还保留50年代的服饰。

  第二节 饮食  福清人日进三餐,一般早晚为稀,中午为干,有的地区三餐皆稀。

主食为大米、番薯(薯片),副食主要是肉类、海产品及蔬菜。

佐料为酱、□、味精和少量的糖、酒。

  荤素兼食,沿袭于今。

除了僧人和信佛教之人禁忌荤腥,只吃素斋之外,福清多数人喜食猪、羊、牛肉和鱼、虾等荤味。

1984年后,富裕家庭更讲究营养。

一部分家庭食物由粗食型逐步转入以鱼、肉,禽、蛋、奶为主的细食型。

  风味小吃丰富多彩,主要有扁肉、鱼丸、芋粿和蛎饼等。

福清饼松脆可口,香酥宜人,久负盛名。

由福清饼演变的其它风味小吃,有在光饼中间夹上熟肉、熟蛏、熟蛤或海苔等,味道更加鲜美。

以燕皮或面粉为皮,配以瘦肉当馅,制成的扁肉,备受欢迎。

福清鱼丸,以精鱼为皮,瘦肉为馅,优质鱼丸富有弹性,香脆可口。

1978年后,龙田一带的鱼丸,还远销香港等地,为国家创汇。

番薯粉拌制的肉粉、鱼粉、蛎粉、蛏粉等,也是福清人喜欢的风味小吃。

  婚嫁喜庆、办丧事、岁时节日或其它宴会、酒席的规格,80年代后日趋高档。

油腻过多、制作粗糙的已被淘汰,代之以“高、精、清、尖”的瘦肉、猪肝、猪肚和鱼翅、海参、发菜、蟳、虾、香菇、章鱼等山珍海味入宴。

出现了搭挡盘菜(即合盘)、形象盘菜,还伴有四果(梨、苹果、香蕉、柑桔)、四碟(瓜子、糖果、橄榄、蜜饯)。

精制的凤凰冷盘、八宝全鸡、鸳鸯鱼丝、孔雀开屏等花样应运而生。

酒宴一般为10盘,多则16盘。

中间和尾声分别有两点心(名糕点)和两甜汤(花生汤和菠萝汤、枇杷汤)。

在盘菜中,必有黄瓜鱼、太平蛋,寓平安长寿和年年有余之意。

  饮料方面,福清人普遍饮用热茶和开水,嗜茶者几乎遍及全县。

有人还专营茶馆,招徕茶客。

客人光临,主人离不开茶水相请。

但福清人饮茶的习惯是大口大口地喝,不善于品尝。

1985年后,各种可乐、咖啡、果汁充斥市场,成为富家饮料。

东张、一都山区盛产白梅,加工成酸梅,亦是盛夏季节的一种好饮料。

  酒,福清有人三餐离不开酒,有的妇女坐月子也少不了酒。

在拜神祭典或宴会上,酒的消耗量更是惊人。

一般人以饮米酒、地瓜酒为多,1985年后也有不少人爱饮啤酒、果子酒、白酒或进口酒。

  第三节 住宅  福清农家房屋,大多是旧式四扇房,一般中为厅,两侧为房,两边相向为耳坠房,厅前有小庭院。

多为土、砖木结构。

房屋四周为夯实的土墙(内外敷壳灰粉),或砌红砖墙,多以青石为基,房顶均为瓦片。

多数房屋为两层。

龙田、高山地区因海风大,多石木结构,牢固美观。

  富裕人家建有大六扇,其设计基本与四扇房相同,厅的两侧各有两房,空间更为开阔。

有的六扇房三座并列,三进相连,个别多达十五进。

县城的“十五落”,就是这种群体建筑的遗迹。

它们通常占地二三千平方米,甚至上万平方米。

屋门前立有牌坊、石狮,如今多已无存。

  与莆田交界的新厝、渔溪,受莆田建筑风格的影响,大多建造宫殿式的房子,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东张、一都山区就地取材,内屋架、椽、墙,几乎全用木料。

  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80年代,四扇、六扇的古建筑形式逐渐被淘汰,代之以四面有窗户、前面有阳台的现代房屋。

房屋层数一至五六层不等。

80年代后期,城乡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大批出现。

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集体宿舍还建有套房。

  第四节 行走  古代,福清人行走,主要靠徒步跋涉。

历朝赴京考试的福清举人,也离不开步履肩挑。

只有富豪官宦之家,才能骑马,坐篼或坐轿。

依山临溪地区,滑竿(篼)、竹轿和摆渡的独木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平原地区,富贵人家坐两人或四人抬杠的凉轿或大轿。

官府长途传递信息、军情靠“飞马”,中途设站,称驿站,亦称驿馆、官驿。

县城官驿巷,即是昔日驿站的旧址。

  民国时期,出现板车,后黄包车、自行车、自行车背和四轮车(俗称“老鼠衔尾”)相继使用,既可载人,又可运货。

利用畜力和风力的交通工具在福清也很普遍。

平坦公路用马、驴拉车,海上用舢板、篷船和木帆船,客、货运皆可用。

  共和国成立后,机动车渐渐代替民间的古老运输工具。

尤其1978年以后,交通运输体制实行改革,个体、集体、国营一齐发展,大型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大中型货运汽车日夜奔驰在全县各条公路上,各种客车更是川流不息。

  人们外出,随时可以购票乘车。

赴港、澳的可以乘坐豪华的大巴士汽车。

不少机关、企事业单位自备吉普车或大小汽车。

80年代,私人用车,当以自行车为最多,几乎遍及每个家庭。

国产、进口的摩托车亦渐趋风行。

  行业习俗  第一节 农 事  清代,福清妇女多缠足,只能料理家务,或纺纱织布,农活全由男人承担,有男耕女织之说。

民国时期,缠足的女子逐年减少,到田里帮助男人干活的妇女随之逐年增多。

穷家女子为了生计,女的也顶男的用,但人数不多。

共和国成立后,男女平等。

妇女与男人一样,同工同酬,成为农活主要劳力之一。

  福清的水田插秧,不管田大块与小块,都由中间开行插起,先下田的人必是几个人中较为熟练的插秧老手,插几行后,其他人才下田跟着插。

有的插秧里手不用牵线,可以笔直地往后插,显示出农事技术的高超。

薅草时,双膝跪于秧苗之间,往前用手拔草根。

晚季稻,于白露前要在稻田田埂边挖水圳(水沟),排去田里的水。

插秧与收割,因较为劳累,每晚都备有丰盛的饭菜。

早、晚稻收成结束,也都备几碗好菜饱餐,以庆贺丰收。

  第二节 建房  建房,福清多数人家都选择吉日破土奠基。

乡村,邻里乡亲主动出来帮工,俗称赠工。

房屋落成时,亲友备烛炮、面蛋或布联等祝贺。

上梁时,房主大放鞭炮庆贺。

梁上挂有亲戚所送的红布和篮子(现改为红灯),梁头和大门边系上红布香袋,以图吉利。

晚上(有的在完工后)设筵席,俗称办上梁酒、完工酒,宴请土木石匠、赠工的邻里乡亲及贺客,意表酬谢。

在农村,房屋一建成,虽未装修,房主就应有人搬进去居住,说是有人居住,不被鬼神占据,家能兴旺。

乔迁新居,亲朋戚友都送蛋面或其它礼物,表示庆贺。

  第三节 行船  福清沿海渔民,每月初二、十六两天,都要备上丰盛的酒菜,面向大海,在沙滩或海神庙、龙王庙前摆供,一来酬谢海神、龙王以往的恩典,二来祈求海神、龙王保佑他们以后出海行船的安全。

根据海龟在渔船遇险时能浮游海面,拯救渔民脱险的传说,以海龟为图腾。

每当渔民无意中捕到海龟时,总是在海龟的壳上刻上自己的姓名和放生的时间,然后把海龟放回海里,希冀万一遇险之时,可得海龟相救。

在行船时,一旦发现海面有漂浮的尸体,便会想方设法把尸体打捞上岸,并把尸体按习俗安葬好。

渔民们还把船只视为圣洁之物,不允许女性上船,甚至不许女性跨越船的缆绳,认为这样才会利于行船安全。

  礼仪习俗  第一节 婚 嫁  旧时,男女婚姻都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农村还普遍存在童养媳及早婚现象。

  1951年,颁布《婚姻法》,实行婚姻自主,父母和他人不得干涉包办。

然而民间青年男、女婚事仍多由媒人先提亲。

根据婚俗,媒人提亲三日内,两家平安无事,算是吉兆。

若是“合婚”,女家就向男方查家当,男方到女家相亲。

双方同意后,男方要过“上半礼”(聘金的一半)给女家,算是定下婚事。

农村订婚,男女双方多由邻里(或亲戚)青年男女陪同,前往城镇拍订婚照片,并由男方买日用品给女方,作为订婚标志。

  结婚前,男家要修理房屋,做家具。

婚前一二天,男女两家换桃符,贴红联,男家布置一新。

双方宾客盈门。

女方的宾客多以衣物为礼(即添箱),男家的宾客皆以钱为礼。

  50年代,福清婚嫁大都比较简单,其中带迷信色彩的结婚仪式几乎革除殆尽。

曾出现女方不要男方聘金,男方不要女方嫁妆的新风尚。

60年代后期,旧习渐起,不少人套俗行事。

女方向男方要聘金,要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等礼品,称“三转一响”。

至80年代,要求更高,男方要给高聘金,城镇迎亲时雇小汽车。

女方配以电视机、电风扇、洗衣机、双用收录机、大立柜、五斗橱、沙发等十几杠送往男家。

  民间结婚,有以下几种独特习俗:  一、拦花轿  新郎到女方家去迎亲,福清叫做邀新人。

回来的路上,人们可以用条椅等拦住去路,新郎、新娘不得生气。

旧时新娘坐轿,有乐队伴奏,新郎要向拦轿的人分瓜子、糖果等。

现在不坐轿了,乐队也改作录音机,拦路的人或要求新郎、新娘唱歌,或者要他们向拦路者分发香烟、糖果。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只有让拦路者满意,才让通过。

一路上拦路的人越多,越说明新娘的才貌闻名远近,新郎也就越光彩。

  二、避冲  新郎迎新娘到自己家门口,男家便放鞭炮迎新。

此时由男方亲族中或邻居中福贵双全的年长妇女和喜娘扶新娘进门,男家的其他女眷暂时回避,等新娘进了大厅后才能见面。

这种习俗叫避冲。

  三、关新人房  在新娘未到男家前,新郎家挑一个聪明伶俐的男孩候在门口,待接亲的队伍一到,这男孩便上前将嫁妆中的新马桶接过来,这叫掼(提)马桶。

这男孩还应先进新房,与预先在里头的男女孩子一起关紧房门要新郎付香烟、糖果,方肯开门。

这时,新郎、新娘拜过祖先和父母、翁姑,举行过婚礼后由喜娘为前导引进新房,于是便要拍房门。

旧时拍房门还要由喜娘唱《拍房门歌》,现在多由新郎与关房门的人讨价还价。

讨价还价的时间越长,新郎、新娘越有耐性,则意味着今后夫妻恩恩爱爱的日子越长。

最后新郎答应关房门的小孩要求,小孩才打开房门,让他们进屋。

新娘的新马桶里有不少礼品,这是给掼马桶男孩的酬劳。

  四、闹房  是晚,两家都备丰盛宴席招待宾客。

宾客中,新郎的舅父最尊贵,招待须至敬尽礼,宴会中应坐首席。

是夜,各地大都兴闹房。

闹房多由诸亲朋好友参加。

闹房内容是出一些让新郎、新娘难为情的题目,戏谑一对新人。

  五、回门  旧时,新娘出嫁后第三天,娘家就派人请新婚夫妇回娘家。

福清各地均有此习俗,旧称归宁,也叫请回门,俗称“请头行”。

50年代后期,不是嫁后第三天请回门,而是第二天即请回娘家。

这天由女方派家人请新郎、新娘回娘家。

女方家中设宴款待女婿、女儿。

席前先进蛋面,让女婿用汤匙切开煮熟的鸡蛋才可开宴。

家宴多在下午或晚上进行,陪伴的多是女方亲眷,席间由家长向女婿逐一介绍见面,并告诉称谓。

按照旧例,请回门后,新郎回家,新娘要留住娘家一个月。

现在则多改成第二天或当日即回。

  第二节 生育  妇女分娩坐月子,福清叫做月里。

这段时间外人一般不能进入产妇房间,俗称禁冲。

实际上是怕外人带进病菌,引起产后疾病。

  产后14日,福清民间有报喜的风俗,即由产妇家向亲友分送红蛋和一碗面(现改为分糖果)。

亲戚朋友则要在满月前给产妇送鸡、肉、蛋和面等礼品,民间俗称送月。

满月时,娘家要送童衣、童帽和摇篮等礼品给新出生的外孙。

其他亲友也要送礼物给小孩以示祝贺。

按旧时习俗,添丁要设宴款待来贺喜的亲友,叫办满月酒。

宴后,给亲友回赠红蛋,表示大家同喜。

  报喜、送月、办满月酒、分红蛋等风俗,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只限于添男孩。

共和国成立后,虽然仍有些偏远地方沿袭旧习,而多数城镇则生男育女都一样操办。

  第三节 做寿  福清有女儿给上寿父母做寿诞的风俗。

凡上寿(即年届50以上)的老人,每年生日,其已出嫁的女儿均应在老人生日这天给父母送蛋、面、猪脚以及衣物等。

还有男做九、女过十的习俗,逢十寿诞更是热闹。

做寿主要由儿女操办。

寿诞前,凡已嫁的女儿都要做寿礼饼,分发给娘家亲戚朋友,有几个已嫁女儿就要分几份。

亲友接到寿礼饼后,就备红包、烛、炮、面等礼品,在做寿的那天前去贺拜。

有的还送寿屏、寿轴等物。

女婿、孙女婿须送寿桃,取蟠桃延年益寿、长命百岁之意。

主人家要挂红灯、贴寿联。

旧时,还要设置宴席,上寿的老人端坐厅堂接受子孙和亲友拜贺。

  第四节 丧葬  福清民间把丧事称作白喜事(与婚事相对而言)。

丧事从□喜寿到出殡、入葬、伏山,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并沿袭至今。

  一、喜寿  福清乡间多为土葬,因此制棺木是一件大事。

老人上了寿,就有资格预制棺木,称为□喜寿(有的□寿板)。

□寿时,已出嫁的女儿要买蛋、面祝贺。

  二、出厅  上寿的老人在弥留之际要从卧室里移到祖厅上,俗称出厅。

亲属要陪伴守护。

在异乡的亲人,也尽可能赶回来与之见上最后一面,聆听遗言。

若老人在外面逝世,来不及赶在死前移到祖厅,一般也不能出厅。

未上寿者逝世,则无资格上祖厅,只能在屋外搭一简棚,置放遗体。

  三、入殓  死者临终时,亲属要为之梳头、更衣、穿鞋、戴帽。

死者穿的衣服叫寿衣,寿衣一般由已出嫁的女儿缝制。

民间风俗穿单不穿双,忌穿毛类。

旧时有脸蒙白纸,眼盖铜钱之俗,现已逐渐废除。

入殓时,长子抱头,女、媳、孙等抱腰、膝、脚。

入殓后,儿女子孙围绕柩前哭泣,然后男先女后,各执蜡烛,向左绕棺三圈,再向右绕三圈,俗称环棺。

最后亲属再睹死者一面,然后盖上棺材盖。

环棺是一种向遗体告别的形式,现仍沿袭。

入殓后,要把死者生前睡过的草席和用过的东西放在路旁焚烧。

  四、出殡  出殡在福清民间是件大事,多在中午举行。

出殡仪式由较有声望的人主持。

出殡前,家人亲属先在灵堂前哭祭,子女儿孙按俗规披麻戴孝,依次在灵柩前跪拜,亲友行三鞠躬礼,然后起柩出门。

有些地方还由亲友中有声望的人致祭文。

亲友等灵柩出门后在门前或路上致祭,叫路祭。

出殡队伍一般是白色灵旗为前导,接着是亲友送的花圈、挽联,还有札魂轿(内置遗照);接着是乐队和亲友族人。

子女扶棺跟着送葬队伍而行,灵柩后是死者其他亲属。

送葬亲友到大路口,接受了死者子女谢孝之礼后,便可散去。

死者子女、亲属须送到坟山。

路上过沟、圳、桥,死者子女都得哭唤一番,既表哀痛,又可提醒抬棺者注意路障。

  五、安葬  子女亲属将灵柩送到坟山,放入已挖好的墓穴。

接着由长子引路,率其他子孙亲属绕墓穴向左转三圈,向右转三圈,边转边向灵柩上撒少许泥土。

这种仪式也叫环棺,意在表示子女对死者的悼念,然后才覆土掩埋。

  六、回龙  安葬完毕后,白灵旗换成红彩旗,孝服换穿吉服,埋葬死者工具都贴一块红纸,列队回返,俗称回龙。

回到厅堂后再祭灵,由长者领全家向死者遗像跪拜或鞠躬。

晚上设酒席宴谢参加吊唁和出殡的亲友,这餐酒席叫下山饭。

  七、伏山  葬后第二天,丧家到坟地烧纸祭奠和培土,叫伏山。

丧葬活动到此结束。

  是年农历除夕,丧家门上贴蓝纸,写守制两字,不参加庆贺活动。

  丧属都要戴孝。

儿子及媳妇必须服孝三年。

女儿周年脱孝,换穿吉服。

妻为夫亦服孝三年,夫为妻一年就可脱孝。

儿子待百日后方可剃发,俗称留百日。

  福清还有拾骨之俗,即死人葬后若干年,因基建、水利等用地,或改选好风水的地方,遗族挖出祖宗骸骨,改葬另处。

  现提倡丧事从简和殡葬改革,一些迷信色彩的旧俗已渐废除,逐步改成以追悼会等形式来悼念死者,火葬也开始取代土葬  第五节 分家  多数家庭或为发家致富,或为处理好妯娌、婆媳关系,到一定阶段都行分家。

分家由父、母主持,请舅父或族亲中有声望的长辈裁决,长孙按尾仔对待,亦分一份家产。

80年代,《继承法》公布后,城镇按继承法分家的渐多,长孙不享受尾仔待遇。

分家后,亲戚都送线面、蛋等礼品;儿媳娘家送一套厨具给女儿、女婿,俗叫办压贺。

  岁时节俗  第一节 春 节  一、拜年  正月初一日,又称元旦,午夜刚交,就有人放鞭炮。

有初一起得早,全年都起早之意。

初一这天的早饭,各家各户都吃线面,还配上太平蛋一双,希望一年中福寿绵长,太平如意。

这餐第一口多吃面或蛋,不先喝汤,这也成了习惯。

因而有出门便逢下雨是因喝面汤的说法。

  饭后都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妇留在家中接待客人。

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

主人也要作揖回贺,然后请客人享用果品、瓜子。

这一天,凡在路上遇到熟人,无论友善与否,均应点头致意,还要互道恭喜,互祝平安、发财。

  初一清早的禁忌很多,主要有:  (一)忌扫地。

怕扫掉财气。

后来改成从大门口往里扫,垃圾不往外倒,等初三开假后倒。

  (二)忌操刀。

恐动刀不吉。

这一禁忌是防止初一日不慎伤了手脚,破坏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三)忌说晦气话。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