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课后感言

03-28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小班亲子活动的感想和建议反馈怎么写

先简单的概括一下亲子课的内容、流程,评价一下教师的能力、方式,有没有出现意突发状况

是怎么处理的

幼儿、家长的表现和参与性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或者想要的结果。

宝宝是否喜欢这种类型的课程,自己得到了哪些收获和感悟。

这样的活动对家长或者幼儿是否真的有价值。

客观的谈一下这几个方面自己的想法即可。

幼儿园亲子活动怎么写心得与感受

昨天参加了由县幼儿园大二班组织的“亲子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但活动安排的非常丰富紧凑,家长和孩子们在苗老师、马老师、朱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玛纳斯凤鸣湖、文博中心、广播电视局、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大家参加击鼓传花活动,进行了亲子活动,在整个活动和比赛过程中,我和孩子一起得到了许多收获。

从活动的场所选择,程序安排等方面,都体现了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教导,从参观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每位老师都精心安排,用心呵护孩子,都是辛勤付出的结果。

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

于是,将环境创设的空间扩展到大自然中,利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摸、去看、去闻、去听,用他们亲身的体验感受这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世界。

在组织亲子班的活动中,教师还有意识地帮助家长捕捉身边的教育契机。

如:在公园中,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凤鸣湖畔的亭子,并让孩子们观察亭子的形状;在人行道上,老师指着黄色的道,问小朋友这是做什么的

到了青少年活动中心门口小憩的时候,老师引导孩子们争作环保小卫士等等。

以上这几个小案例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然发生了,教师便及时的捕捉教育契机,使家长和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

我想教育活动的空间不仅要在固定地幼儿园内,要充分的挖掘环境的教育资源,让孩子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接受适合他的教育,同时也让家长亲身感受到身边处处是教育。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幼儿园的老师,没有你们耐心的教育,谆谆诱导,孩子的成长是缓慢的,知识是浅薄的。

孩子们性格各异,从个体到团队的生活,这需要每位老师点点滴滴的教育和疏导,现在看到孩子们那样的聪明活泼,这里凝聚着每位老师的辛勤和智慧,作为家长心里非常高兴,同时也非常感谢老师们。

学校安排的这次机会很好,在亲子活动中,不仅使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温情和亲情,更使家长和教师相互之间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也让家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拥有了轻松、愉快、休闲的时刻。

今后,作为家长,我们将会继续去持与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亲子活动

衷心祝福所有的老师: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愿孩子们:天天快乐,平平安安

关于到了新的校园新的班级不少于100字的课后感想

来到新学校新班最开有几分忐忑、好奇,害怕不能适的环境、新的老师的同学。

可是人总要离开熟悉的地方,走向新的伊始,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熟悉中变得成熟稳重,适应新地方、新生活可以算是小小的考验,我也愿意在这种小考验下变得坚强,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尽快融入这个地方,真正成为这里的一份子,得到老师的青睐,得到同学弥足珍贵的友谊。

亲子游戏后老师怎么写感想

为你们点赞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忙于工作、应酬、手机、电脑... ...能静下心来陪孩子玩耍,无需多言,赞一个

年轻人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父母转眼变老了孩子们感叹:爸爸妈妈,你们再不陪我玩儿我就长大了

上了跆拳道课后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你去了就知道了当时许多孩子都想长大报复教练,甚至说长大了把你打倒但是现在有些教练他只教会你,训练你,可能帮我们一个一个压腿的教练少了吧所以只能靠自己,在家时,没事练练收获,知道了耐心,勇气,同情心,自信是什么thanks

科学育儿的亲子互动与感想…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爱孩子

  第一是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赏识的神情告诉孩子:“太好了

你让我骄傲

”  对孩子,你爱的目光足够了吗

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源。

  与孩子交流时,成人爱的目光,往往胜过语言。

93岁高龄的日本小儿科医生内藤寿七郎先生,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

爱哭闹的孩子只要一见到内藤博士就会停止哭泣。

  有一天,一位妈妈带着两岁男孩前来找内藤先生看病。

妈妈说,一升装的牛奶,这孩子一口气就能喝光。

因为喝牛奶超量患了牛奶癣,皮肤刺痒睡不着觉,举止焦躁不安。

  内藤先生不慌不忙地将白大褂脱下,然后跪在那个男孩面前,看着对方的眼睛。

  “你喜欢喝牛奶吗

”内藤先生温和地问道。

  男孩点点头。

  内藤先生仍然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说:“如果不让你喝你特别喜欢喝的牛奶,你能忍得住吗

”男孩显出一副烦躁和不满的神色,并且把脸扭向一边。

内藤先生跟着转到孩子面前蹲下身子说:“你可以不喝牛奶的,是吗

”不管男孩怎样不耐烦,拒绝回答,内藤先生的目光一直充满着信赖,口气也十分诚恳。

  终于,男孩轻轻地点了点头。

  奇迹发生了。

男孩回家后不喝牛奶了,湿疹症状很快消失。

一年半以后,他的母亲认为可以少喝点儿牛奶了,可男孩说:“大夫说能喝我才喝。

”母亲只好请内藤先生来帮忙。

  这一次,内藤先生仍然是看着男孩的眼睛,微笑着说:“你现在可以放心地喝牛奶了。

”从那天起,男孩真的又开始喝牛奶了。

  内藤先生通过这件事总结出:哪怕是才两岁的孩子,只要他明白了道理,就能控制自己。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爱的目光足够吗

”这个口号提出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现在听起来仍然觉得十分亲切。

  因为,今天的孩子仍然渴望爱的目光

  假如你的孩子变得烦躁不安,你可以想一想,是不是孩子缺少了爱的目光

假如你的孩子变得孤独寡言,你是不是扪心自问,对孩子爱的目光足够吗

  第二是爱的微笑——面对孩子,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爱你,孩子

”  爱迪生从小就特别爱问“为什么”,喜欢对一个问题追根究底问个明白。

有一次老师讲一位数的加法,同学们都认真听讲,爱迪生突然举手问老师:“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

”老师被问得张口结舌,一时难以回答他的问题。

父亲也常常被他问得无言以对,只好拍拍儿子的脑袋瓜说:“去,问你妈去

”只有妈妈能够回答他那些奇怪的问题。

  有一天,妈妈正在厨房忙着,爱迪生好像有了个惊人发现似的跑来,睁大眼睛问:“妈妈,咱们家的那只母鸡真奇怪,它把鸡蛋放在屁股底下坐着,为什么

”妈妈呵呵笑了,她放下手里的活,认真地对爱迪生说:“鸡妈妈那是在孵小宝贝呢

她把那些蛋暖热后,就会有小鸡从里面爬出来。

你看咱家那些毛茸茸的小鸡,它们都是被鸡妈妈这样暖出来的。

”小爱迪生听了,觉得真神奇。

他认真想了一会儿,抬头问道:“难道把蛋放在屁股底下暖和暖和小鸡就能出来

”  “对啊,就是这么回事

”妈妈微笑着点头。

等到饭做好了,妈妈忽然发现小爱迪生不见了,哪儿都找不到,妈妈急了,大声喊儿子的名字。

这时,听到从库房里传来他的答应声。

妈妈觉得很奇怪,过去一看,原来爱迪生在那儿做了个“窝”,里面放了好多鸡蛋,他正一本正经地蹲在上面。

妈妈更奇怪了,问道:“你在干什么啊

”爱迪生说:“妈妈,你不知道吗

我在孵小鸡啊

”  就这样,在这个不怕被问“为什么”,充满爱的微笑的母亲教育下,爱迪生虽然没有在学校读过几年书,却搞出许多伟大的发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生活中像爱迪生一样喜欢问问题的孩子其实有很多,他们的小脑瓜总是装满了“为什么”,就看父母是不是能够带着爱的微笑分享孩子的“异想天开”了。

  第三是爱的语言——鼓励孩子。

父母常常对孩子说:“孩子,你真棒

”孩子会自豪地回答:“妈妈爸爸,我能行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瑟拉博士曾经颇富成效地帮助过许多人,使他们走出低谷,步入佳境。

有人问道:“卡瑟拉博士,你帮助别人,你最倚重的是什么

”卡瑟拉博士毫无遮掩地公开了她的秘诀:“我使用一种奇妙无比的方法,它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我能够让哑巴讲出话来,让灰心失望的人展露笑容,让婚姻遭遇不幸的夫妻重新和睦。

接受我诊治的人,无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还是正常人,这种力量都是我所知道的所有力量中最富效果的。

我把这种力量叫做‘真诚鼓励的力量’。

”  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让我们看看亨利福特,这位将人类带进汽车时代的汽车工业巨擘的一段终生难忘的经历吧。

在亨利福特汽车事业的开端,年轻的福特以他超人的智慧和眼光,历经辛苦,绘制出一幅新型发动机的草图。

但在那个时代,绝大多数的业内人士都一致认为并坚信,电气车辆才是未来车辆的流行潮流。

为此,企图改良汽车发动机的福特遭受到了无数的白眼和嘲讽。

得不到理解和支持的福特为此烦恼不已,几欲放弃。

但一次晚宴上的幸遇,给了福特以巨大的鼓舞,使他以坚定的信心坚持下来,并最终成为引领汽车行业前行的带头人。

  在那次晚宴上,大名鼎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也应邀参加了。

福特在餐桌上向距离他最近的一位出席者苦口婆心地详细讲解着自己的发动机设想,在此过程中,福特注意到,距离几把椅子以外的爱迪生也在侧耳倾听,并不断挪动椅子向福特这边靠近。

最后,这位大发明家索性直接走到福特身边,请他画出他所设计的发动机的草图。

  面对名满世界的大发明家,福特既紧张又兴奋,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匆匆几笔便画出了简略的发动机草图,爱迪生全神贯注地研究着这张草图,突然,爱迪生将拳头在餐桌上重重一击。

“年轻人

”大发明家显得格外兴奋,他双眼紧盯着草图,用异常坚定的语气对福特说道,“就是它了,你已经得到它了

”  多年以后,功成名就的福特感慨万千地回忆道:“爱迪生先生击在餐桌上的那重重一拳,对我而言,它的价值等同整个世界。

”  看来,真诚的鼓励的确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一个坚定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几句简短的话语,便足足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第四是爱的渴望——调动孩子,使他们明白:幸福不会从天降,你要寻找快乐吗

自己去努力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是一位令人称道的好父亲,他培养孩子的信条就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6岁那年,达·芬奇上学了,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对绘画最感兴趣。

一天,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还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

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华。

  正是因为父亲如此开明,达·芬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绘画中,甚至敢专门画画恐吓老爸。

一次,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在盾牌上画了一个两眼冒火、鼻孔生烟,看起来十分可怕的女妖头。

为了把父亲吓一跳,他还关紧窗户,只让一缕光线照到女妖头的脸上。

后来,父亲一进家就被盾牌上的画吓坏了,可是等达·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释完,他竟然也没有责备儿子。

  16岁那年,父亲把达·芬奇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

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很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一代大画家。

  第五是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细节最能使人心动,要让孩子从生活的细节中学会发现爱、感受爱。

  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他常常抽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教授绘画,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托尔斯泰从不给孩子强行灌输知识,而是根据孩子们的爱好和兴趣为他们服务。

有一段时间,孩子们对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很感兴趣,托尔斯泰就一本又一本地讲给他们听。

  后来,托尔斯泰发现《环球旅游80天》这本书没有插图,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故事情节,他竟然每天晚上用鹅毛笔亲自为该书描制插图。

托尔斯泰的时间是宝贵的,但是他认为,把时间花在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方面是值得的。

  第六是爱的管教——约束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著名作家、画家、教育家刘墉有一双儿女,儿子叫刘轩,已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出版了四本书,女儿叫刘倚帆,才貌双全,14岁便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总统奖”。

虽是同胞兄妹,可刘墉对儿女的教育方式却明显不同。

他对儿子承袭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告诫儿子:“你必须成功,不能失败。

”  儿子小时候种花,不敢用手和泥,刘墉就和了一堆稀泥,强迫儿子把手伸进去;儿子看电视他要管,儿子打电话他要限制。

为了锻炼儿子的胆量,他把儿子送到曼哈顿“毒蛇猛兽出没”的地方上中学,每天路上要花3个小时。

儿子考上哈佛大学,他带着儿子跪在爷爷坟前说,你的孙子考上了哈佛大学

  教育孩子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对于这一点,刘墉有着切身的体会。

儿子虽是哈佛博士,可经常不务正业,到动物园给狮子、老虎照相。

一天,刘墉去看舞台剧,发现那个忽而辣妹、忽而扮小丑的演员竟是儿子,他气不打一处来,回家跟妻子说养了个“没用”的儿子。

朋友开导他:“这有什么奇怪的

你年轻时不就很调皮吗

”刘墉想,还真是的。

时代不同了,做父母的应该“与时俱进”。

后来,他对儿子放宽了,给他自由,效果反而更好。

儿子跑到阿拉斯加拍立体电影,又出书又做公司,事业做得很成功。

  所以,刘墉是真正懂得了“约束”是为了孩子获得更好的“自由”这一道理的父母。

  第七是爱的胸怀——包容孩子,让他们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1800年,德国哈勒附近的一个叫洛赫的村庄,出生了一个被认为是痴呆的婴儿,他的名字叫威特。

威特的父亲卡尔·威特曾悲伤地叹息:“我究竟有何罪孽,上帝给了我这样一个傻孩子

”威特的母亲也说:“这样的孩子教育他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只是白费力气。

”邻居们尽管在口头上都劝慰他们要“想开点”,但背地里也都认为威特是个白痴。

  然而,卡尔·威特毕竟是个有着惊人、独特见解的人,他认为父母必须学会包容孩子的一切缺陷,并从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开始教育,若是这样,一般的孩子都能成为不平凡的人。

  于是,卡尔·威特踏踏实实地按照自己的计划,对威特进行教育,结果这个被人嫌弃的傻孩子不久就让邻居都刮目相看了。

经过早期教育,威特8岁到9岁时已能够自如地运用德、法、意、拉丁、英和希腊等6国语言,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和数学。

  9岁那年,威特又获法学博士学位,14岁不到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两年之后又获法学博士学位,被柏林大学聘为法学教授,在其一生的职业生涯中成绩显赫。

  第八是爱的机会——还给孩子,让他们体验到:索取可以使人满足,但付出才是真正的快乐。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是一个有鲜明个性的文学家,他的小说语言简练生动,风格幽默诙谐,他对孩子的教育就像他写的小说一样,也充满了幽默、轻松的情趣。

  马克·吐温有3个女儿,他对她们无限慈爱,家庭中充满了温馨。

从女儿开始懂事那一天起,他就让她们坐在自己就座的椅子的扶手上给她们讲故事。

故事的题目由女儿选择,她们常不假思索地拿起画册,让父亲根据上面画的人或动物即兴编故事。

马克·吐温虽然可以毫不费力地编出一段生动的故事来,但是每次他都非常认真,从不敷衍。

  在这个家庭里,父母和女儿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平等、民主和相互尊重的关系,洋溢着和睦融洽的气氛。

父亲从来不摆出一副做长辈的架子,从不训斥女儿。

如果孩子有了过失,马克·吐温也决不姑息,让她们记住教训,不再重犯,只是马克·吐温惩罚女儿的方式也与众不同。

  一次,马克·吐温夫妇想带着孩子到农庄度假,一家人坐在堆满干草的大车上,颤悠悠地向郊外驶去,一跑上饱览着美丽的田园风光,这是女儿们向往已久的事了。

可是就在大车出发前,大女儿苏西动手打了妹妹克拉拉,尽管事后是苏西主动向母亲承认错误的,但是按照马克·吐温制定的家规,苏西必须受到惩罚。

  惩罚的方式由女儿自己提出,经由母亲同意并付诸实施。

苏西提出几种受惩的办法,包括她最不情愿受到的惩罚——不坐干草车旅行。

犹豫了老半天,苏西终于下了决心对母亲说:“今天我不坐干草车了,它会让我永远记住,不再重犯今天的错误。

”马克·吐温非常理解女儿为自己决定的受罚方式对她究竟有多大的分量,他后来在回忆这件事时说:“并不是我让苏西做这件事的,可想起可怜的苏西失去了坐干草车的机会,至今仍让我感到痛苦——在26年后的今天。

”  马克·吐温给予女儿的是友好、接纳和民主的家庭生活环境,女儿在尚未成年的时候就对父母充满了爱与尊敬。

  所以,我们今天有幸成为父母,就不能忘记父母的责任是在孩子心中播种爱、培养爱、传播爱;我们今天有幸培育孩子,就要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责任是发现爱、感受爱、发扬爱。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儿,给孩子一点爱他人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成是高山,视孩子为小草,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惧怕你;更不要当大伞,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

  换个位置、换个形象吧

让孩子做高山,孩子就会长成山;让孩子当大伞,孩子就能顶天立地。

我们留给孩子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教会孩子怎样做人。

摘自《读懂孩子的说明书》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