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过雪山感言
红军过雪山的感受和认识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1师4团作为全军先遣队来到夹金山下,拉开了长征路上最为悲壮的行程的序幕,“那天是农历五月初四,他们从山上下来时,穿的衣服五颜六色,什么样式都有。
人都很瘦,差不多皮包骨头了。
”回忆起红军到达四川小金县达维镇的情景,92岁的张绍全至今记得很清楚,“来自南方的红军战士身着破烂的单衣,打满血泡的脚上缠着干树皮„„”“实在冷得不行,大家就人靠人挤在一起。
继续行军时,总有一些战友再也不能起来。
”当时只有19岁的郝毅说。
有一天,郝毅实在走不动了,朦胧间看见前面有一块大石头,就把小包袱放在上面,想坐下来歇息一会儿。
谁知,刚一坐下,大石头就歪倒了――原来是前面部队牺牲的战友,身子已经僵硬了。
老红军刘承万提起过雪山,仍忍不住悲痛的泪水:“好多战友一坐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
许多人冻僵了,滑倒后像炮弹一样飞出去,在冰崖下没了踪影。
”
红军过雪山的描写
长征组歌中“过雪山草地”,有精辟的描写。
雪皑皑,原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捶百炼不怕难,官兵一致......。
后面记不起,可从网上搜索。
红军过雪山草地时是多少人
过了之后又剩多少人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雪山低头迎远客”,“低头”、“迎”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
“草毯泥毡扎营盘”, “毯”、“毡”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难”的钢铁意志。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表现了红军饥寒交迫的处境,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红军过雪山的故事
【第1句】: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
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
小董怕辣,没带辣椒。
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
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
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
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