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说人生苦短的句子是
【第1句】: 苏轼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句子是
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句子是: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在《赤壁赋》第三段中,作者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当年,浩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
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如今他在哪里呢?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我辈!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
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第2句】: 《赤壁赋》中感叹人生短暂的句子是什么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译文: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
【第2句】: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文:(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
【第3句】: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译文: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第4句】: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文: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第5句】: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译文: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第6句】: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译文: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
【第7句】: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事。
译文: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第8句】: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译文: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
【第9句】: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第10句】: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文: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第3句】: 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很渺小”的句子是什么
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很渺小”的句子是: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具体原文如下:
《赤壁赋》
宋代: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第4句】: 赤壁赋中表达人生于世应该豁达,乐观的句子是什么
赤壁赋中表达人生于世应该豁达,乐观的句子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北宋大文豪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这两篇赋。这个时期,作者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残酷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