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从政感言

05-16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李白《行路难》其一的感想。

要谈感想,首先得先理解这首诗的意思,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其他句子都相对容易理解,读完此诗能够感受到,诗人踌躇满志想要建功立业,却被现实阻挠(冰塞川雪满山)而茫然不知所措,人生岔路无数不知此身在何处,然而尽管如此,诗人仍然无比乐观,自信终当有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时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由此我们应知:即使才高如太白,人生也有失意和茫然的时候,但即使徘徊在人生的低谷,也不应当放弃自己的理想,而应坚信自己一定能走出困境,大展宏图。

在新华社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

新华社的历史概况之类的就不说了,那些新华网上都有。

目前新华社是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事业单位,当然因为算是我党一手创办的,所以级别稍微能比其他国务院直属的部委高一些,与中南海和中宣部联系得都比较紧密。

新华社社长是正部级。

因此在新华社最小的领导级别就是副处,相比地方,如果想当官的话,优势在于起点比较高,但是新华社职工很多,目前总社就有三四千人,因此竞争也比较激烈。

具体部门和职位 看了一下新华社的招聘计划,2012年的招聘基本涵盖了新华社总社的各个部门。

根据我的感受,如果按照部门分的话,采编部门(国内部、国际部、对外部、参编部、体育部、中国证券报、信息编辑部、新华网、参考消息、半月谈、了望)要好于管理职能部门(如办公厅、技术局等,包括营销部门)。

如果按照职位来分的话,个人认为记者最好,其次是编辑、营销人员、技术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

新华社记者的地位很高,特别是在地方,很多市委书记、市长都怕新华社记者三分,但是记者的工作比较累,经常需要出差,而且按照目前的考核办法,记者的待遇与其发稿量直接挂钩,因此记者也是很累的,不过我个人非常想成为新华社记者。

新华社编辑的工作跟一般报纸期刊不太一样,因为是发新闻稿件,所以没有报纸编辑那么大的灵活性,基本是对记者发回稿件的简单编辑,因此个人认为编辑工作比较无聊,但是好处在于比较轻松,如在国际部当编辑,基本上是上六个白班再加六个夜班就可以了,一个月其他时间都可以休息,而且工资也不比别人少。

营销在新华社刚开展没有几年,因此营销人员在新华社的地位不高,而且目前的营销体系基本保持着官僚机构的模样,与那种大公司的营销相去甚远。

收入和待遇目前新华社经过几年的改革后,各个部门的收入已经基本持平,国内部和参考消息略高于其他部门,不过据说也要调整为和其他部门一样。

但是从工资的性价比来看,记者或多或少的会有一些灰色收入,不过主要是有资历的记者,年轻记者下去采访充其量是带点土特产之类的。

编辑因为一个月大概可以休息半个月,所以收入也算高了。

目前营销人员工作比较忙,与其他公司相比,待遇只能算是中下水平。

具体到每个人的待遇水平,目前新华社的职工目前大概有三种编制,第一种是事业编制,基本工资收入是按照国家有关事业单位职工收入标准走的,每两年提一级,有住房公积金,没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而是有退休金、公费医疗,事业编制也基本不存在失业问题;第二种是企业编制,需要跟社里签合同,三险一金都有,收入水平和事业编制也基本没有区别;第三种是合同工,就和高校毕业生无关了。

以我本人为例,我是05年人大毕业的硕士,收入基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硕士毕业大约是595一个月,有工作经历,每两年提一级;各种补贴:补贴的种类繁多,不过估计十年提高过标准了,比如我每个月房屋补贴只有70,这部分加起来大约也就几百块钱;工资外收入:收入的主要部分是工资外收入,包括奖金之类的,这部分收入基本是按照级别发的,也是每两年提一级。

所有这些加在一起,目前我每个月工资卡里能拿到3100块钱,扣304块钱公积金,原来事业编制的每个月还有500块钱房补,现在可能提高到了700,但是这部分钱只能一年一取。

另外到年终,各个部门还要根据考核办法有一笔年终奖,目前听说最多的有1万八,我们基本是1万

【第3句】:4左右,这些就是新华社的基本待遇。

其他待遇很多人都认为新华社的待遇肯定特别好,其实并不是那样。

2003年以前到新华社的都有福利房分,但是从2003年以后就没有了,社里也不为新进人员提供宿舍,需要自己租房子住。

在新华社食堂吃饭是要花钱的,和学校食堂差不多,自己用饭卡存钱,曾经提过要改为免费午餐,但是一直没有实现。

待遇也就是这些了,再有其他的,像孩子入学等问题,新华社都有自己对口的中小学。

不过这就离我们比较远了。

范仲淹的小故事

《论语》中关于 子贡的 学而第一 子禽问于子贡曰: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抑与之与

”子贡曰: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何如

”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

” 为政第二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八佾第三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 公冶长第五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

”子曰:“汝器也。

”曰:“何器也

”曰:“琏瑚也。

”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

吾与汝弗如也。

”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文也。

” 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 谓仁之方也已。

” 雍也第六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

”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

”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

”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 述而第七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

”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 子罕第九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

何其多能也。

”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

不多也。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温椟而藏诸

求善贾而沽诸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

我待贾者也。

” 先进第十一 子曰:“回也其庶乎。

屡空。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 闵子伺侧,唁唁如也。

子路,行行如也。

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

”子曰:“过犹不及。

” 颜渊第十二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椁,犹犬羊之椁。

”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不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推,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

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 子路第十三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

”子曰:“噫

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 宪问第十四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 子曰:“莫我知也夫

”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 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赐也,如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对曰:“然。

非与

”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

” 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阳货第十七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敫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 子张第十九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

”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 尧曰第二十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 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

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

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多见其不知量也。

”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勤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如之何其可及也

” 之宫墙。

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 此人名叫:端木赐 宇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

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

曾任鲁、卫两国之相。

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斤。

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

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

我们循着司马迁的这个思路,再细细阅读《论语》等书,便可看出子贡这个人物非同寻常。

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

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

子贡学绩上的优异,首先体现在他的“言语”水平的高超上。

《论语·先进》说:“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可见子贡是“言语”方面的优异者,也就是说子贡在说话技巧、演讲技能上有独到之处。

据《左传》等史书可知,在孔子那个时代,外交礼宾人员的语言训练主要取之于《诗》,这已成为当时的一种习尚。

孔子也曾说:“不学《诗》,无以言”⒄,《诗》已成为当时语言训练的主要教本。

《诗》就是后来成为“六经”之一的《诗经》。

在《诗》的学习中,孔子不仅要求学子们搞通弄懂《诗》的本来意义,而且要求他们能对《诗》“活学活用”,在外交礼宾场合能顺手拈来以达己意,而这,没有相当的灵活性和敏锐性是难以做到的。

在孔子的门徒中,子贡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论语·学而》曾记载孔子、子贡师徒二人对答,子贡灵活运用《诗经·卫风·淇奥》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来回答老师提问的情形。

孔子认为子贡的回答十分贴切,“断章取义”恰到好处,故而称赞子贡:“始可与言《诗》已矣”,而且说子贡“告诸往而知来者”,认为他对该诗的理解达到了心领神会的地步。

在《论语》中给予弟子“始可与言《诗》已矣”这样高度评价的还有另一位,那就是子夏,而子夏是“文学”上的优异者,这说明子贡不仅在“言语”上极为优异,即使在“文学”方面也毫不逊色于子游、子夏之徒。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说:“子贡利口巧辩,孔子常黜其辩”,看来师徒二人经常争辩一些问题。

使子贡在“言语”方面才能大加发挥的当属他赴齐、吴、越、晋四国的穿梭外交活动了。

在这次外交活动中,子贡充分发挥自己的演说才能,引祸水于他人,使得四国国君对他的利害分析深信不疑,并纷纷采纳他的主张。

《史记·仲尼弟子传列》载:“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子贡高超的演说技能和外交能力也在此次外交活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论语》仅说子贡在“言语”方面优异,这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们对子贡在其它方面的卓越才能的认识。

其实仅就“政事”方面的业绩而言,他也决不逊色于子路、冉求等人(此二人都是“政事”方面的优异者)。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谓子贡“常相鲁、卫”。

他的老师孔子也认为子贡有非凡的政治才能。

《论语·雍也》曾记载季康子问孔子子路、子贡、冉求是否可以从政,孔子回答说三人皆可从政,但孔于却分别道出三人之优点各不相同:“由(子路)也果”、“赐(子贡)也达”、“求(冉求)也艺”。

从孔子列举的三个优点看,我们觉得子贡的优点——“达”,似乎更是从政者不可或缺的。

所谓“达”就是通达事理,试想一个从政的人如果能够“通达事理”,他就会高屋建瓴,从宏观上把握问题的全局和整体,而不会为繁琐的细枝末节所迷障,这样的人肯定会把政事处理得有条不紊。

而子路的“果”(果断)、冉求的“艺”(多才多艺),都不过是从政必需之一端,他们同子贡的“达”相比应该说是低了一个档次。

正因为子贡通达事理,又有杰出的“言语”才能,所以他才会被鲁、卫等国聘为相辅。

正因为他有政治才能,他才会在出使齐、吴、越、晋四国的外交活动中得心应手,获得圆满成功。

子贡不仅在学业、政绩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而且他在理财经商上还有着卓越的天赋。

《论语·先进》载孔子之言曰:“回也其庶乎,屡空。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意思是说颜回在道德上差不多完善了,但却穷得丁当响,连吃饭都成问题,而子贡不安本分,去囤积投机,猜测行情,且每每猜对。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载:“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这里的“废举”是指贱买贵卖⒅。

“转货”是指“随时转货以殖其资⒆,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子贡依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贱买贵卖从中获利,以成巨富。

由于子贡在经商上大获成功,所以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以相当的笔墨对这位商业巨子予以表彰,肯定他在经济发展上所起的作用。

子贡在学问、政绩、理财经商等方面的卓越表现有目共睹,有耳共闻,故其名声地位雀跃直上,甚至超过了他的老师孔子。

当时鲁国的大夫孙武就公开在朝廷说:“子贡贤于仲尼”⒇。

鲁国的另一大臣子服景伯把叔孙武叔的话转告了子贡,但子贡谦逊地说:“譬诸宫墙,赐(子贡)之墙也及肩;窥见家室之好。

夫子(孔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夫手之云,不亦宜乎?”⒇意思是说:自己的那点学问本领好比矮墙里面的房屋,谁都能看得见,但孔子的学问本领则好比数仞高墙里面的宗庙景观,不得其门而入不得见,何况能寻得其门的又很少,正因如此,诸位才有这样不正确的看法。

当时鲁国的另一个大臣陈子禽听到子贡的这通解释不以为然,他说:“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⒇”意谓你不过是谦恭罢了,难道仲尼真的比你强吗? 总之,所有这些对子贡的赞誉并非空穴来风,它说明子贡在当时的名声、地位和影响,确实已不在他的老师孔子之下。

司马迁作为有远见卓识的史学家,他在《史记》中甚至认为孔子的名声之所以能布满天下,儒学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的显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子贡推动的缘故。

他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这样写道:“七十子之徒赐(子贡)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夫使孔子名布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此所谓得执而益彰乎?”孔子得“执”子贡而“益彰”实是不刊之论。

试想子贡当年“常相鲁、卫”,出使列国,各国待之以上宾,其地位显赫一时,而且他又有一副伶牙利齿;每到一处在完成使命之后,每每要附带宣讲其老师的一套理论和主张,尽管孔子的那些理论主张有的与时代相李扦格,但看在子贡的面上,总要听一听,这在客观上就推销了孔子。

孔子的儒学成为显学,孔于的名声布满天下,实与得“执”于贡这位高足弟子有关。

司马迁对此看得很准。

尽管子贡有着多方面的建树与成就,但他在孔子面前却表现得非常谦。

《论语·公冶长》记孔子问子贡:“汝与回也孰愈(谁更强些)?”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子贡对此是深知的,但孔子偏偏向子贡提这样的问题。

子贡相当有涵养,他说:“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其实到底子贡与颜回哪个强,世人有目共睹。

子贡与颜回比,就政事言,颜回要交白卷;就生存能力言,颜回连生计也几乎维持不下去,《论语》说他“屡空”,看来断炊的事情亦经常发生,而子贡却是“家累千金”;论彰扬其师之美名,颜回更没有子贡那样的巨大能量。

至于孔子遇危难、遭险恶时,子贡总能挺身而出,显其大智大勇。

《史记·孔子世家》曾载孔子困陈、蔡,绝粮,情形十分危急,而当时孔子门徒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是“子贡使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凡此种种,不说颜回,即令三干弟子,哪个能与子贡相匹敌、论高低,孔子对子贡这样一个学绩优异、政绩沛然,经商能力卓异的弟子竟以为他不如颜回,这实在令人费解!看来即使聪明若孔子者,也有昧暗不明的时候。

史实足以证明,子贡是孔门弟子中之最杰出者。

端木赐死于齐国。

死后至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封其为“黎侯”;宋大中符二年(公元1009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廉洁自律准则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与大家坐在一起来召开本次座谈会,今天会议的主题是:加强员工廉洁意识。

世界上最昂贵的就是后悔药,贪和廉其实只是一念间的选择。

记得古人讲过一句话:“水美不在深,而在清澈;人美不在貌,而在廉洁”。

廉洁可以是一个意义很广的范畴,从小的方面来说,为人处事,不贪小便宜,本分做人。

“做事当于世有益,为人应求心所安”,可以称之为廉洁;工作当中严于律己,尽职尽则,不偷懒耍滑,不刁难客户,服务过程中不“伸拿卡要”,更是廉洁从业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敬岗爱业不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它应落实到我们的实际行动当中。

每一位员工都是江海置业的一份子,我们日常所做的每一次报表,处理的每一项工程签证单,回访的每一个客户。

只有当我们在工作当中自觉规范自己的从业行为,严格执行了**公司的廉洁从业规定,将廉洁从业落实到**公司经营管理的各项业务之中,在工作中主动维护**公司利益,长此以往,**公司在合作伙伴心目当中自然建立了良好的形象。

从我做起,从我严起,廉洁从业,就该懂得在工作中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廉洁”意味着奉献,“自律”意味着牺牲,然“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不管是过去,今天还是将来,廉洁的根本就是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对公司负责、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人。

领导干部和普通员工并非矛盾的对立面,从本质上来说,这只是分工不相同、职责有差异,其实我们都在从事着一个“业”,都在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而努力。

所以廉洁就不仅是领导干部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对我们每位江海员工、每个从业人员的要求,只有在整个**公司大力倡导廉洁从业,人人奉公守法,我们才能够构建起一个和谐的**公司来。

管住了心才能管住嘴、管住手、管住腿。

因此,管住心最重要。

要把心管住,就是要把个人的私利看得轻一些,把集团的利益看得重一些;把功名利禄看得轻一些,把事业追求看得重一些;把金钱、美色看得轻一些,把人品、修养看得重一些。

要把心管住,就要多看看“前车”之鉴,多读读“悔恨”之言,多想想贪欲之害。

要把心管住,关键还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加强道德修养,随时随地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自己思想上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堤坝。

只有这样,才能在心态上少一份急躁与轻浮,多一点冷静与稳重,少一些私心和杂念,多一些自警、自律和自省,从而专心致志工作,做到心明眼亮方向明,真正做一名好员工。

下面,我与大家分享几个企业员工职务犯罪的案例(另见案例文档)。

那么作为房地产人员如何做好廉洁自律呢,简要概括以下几点:一、不准收受勘察、施工、监理等业务单位、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因各种原因未能拒收的,必须及时向组织说明并上交。

二、不准接受可能对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管理规定有影响的礼物馈赠和宴请。

三、不准在勘察、施工、监理等业务单位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有关票据。

四、不准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在经济往来中违反有关规定,以各种名义收取回扣、中介费、手续费等归个人所有。

五、不准在工程招、投标中徇私舞弊。

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坚持集体研究和公开监督制度。

六、未经集体研究决定的事项,不准个人私自作出承诺。

七、不准用公款支付个人名义的宴请。

不准违反接待规定进行公关接待和业务接待。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的意思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出自《老子》。

  居善地:居住要选择好的地方,可止则止;  心善渊:心态深沉大度,中常湛静;  与善仁:与人交往仁慈爱护,称物平施;  言善信:言语平实又有信用,声不妄发;  政善治:从政管理柔和有序,德惟无私;  事善能:行事根据能力而为,贵其能力;  动善时:择机而行不妄动,可行则行。

  基本介绍: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

在先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

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道德经》,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

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