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感言军人母亲

07-28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采访军人

楼主,我曾经采访过参加过战争的老兵:我问:当时牺牲的人多吗?老:多!身边很友都倒下了,我运气好,活了下来,身上受过不少伤.我不忍继续再说...曾经有个老兵这样说道:当年,我才16岁就去当兵了,那是48年东北正在打仗一开始,我去站岗,非常怕吓得哆嗦后来,我们解放了东北,身边的战友很多都牺牲了后来有渡江,我们这个连队只剩我一个了有编到其他部队解放后我被选派如军校学习后来我当了指导员继续参加了湘西剿匪战役那个土匪啊不好的牺牲的同志也更多我问,当时的打仗时候怕吗?他说一开始很怕,后来就没什么感觉,只想取得最终胜利.我说请描述一下具体场面:他说爆炸声几乎就像夏天的炸雷子弹比电视上的要猛烈太惨了老人重复了很多遍

记者采访军训感受作文100字

这次的军训体验生活让我知道什么是“酸涩的苦、甜甜的苦”。

当我满怀着好奇的心情到了军校,本以为是来跟同学玩乐,没想到接下来我就尝到了苦头。

  教官就拿出军人一样严肃的表情,不允许我们笑、动。

让我们站得像军人的那肃立的军姿

那几天虽然很难熬,可我们都坚持了下来。

心里总希望快点回家去,不想在这个地方待了。

  当收拾行李时,我在脑海里都是与同学艰难地完成任务,带着收获成果的心情幸福地笑了,心里又有点不舍。

这次军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我获得了快乐,获得了艰苦的酸甜,还获得了坚持

去部队慰问演出的 心得 感想 写出来

推荐《铁军》编导陆海宁一篇感想文章  这是央视3套“电视诗歌散文”栏目编导陆海宁的一篇感想文章,我读了为之感动。

这部纪念建军八十周年特别节目七集专题片的播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铁军

  ──写在七集电视散文系列《铁军》播出后  在铁军面前,我能说些什么呢

唯有谦恭、谦恭、再谦恭才是啊!  150个日日夜夜,近1000分钟拍摄素材,62位采访人员……汇成的是一部210分钟的作品──《铁军》,一个半月的播出。

  可是,不够

这一切还不够

在铁军部队,仅仅用这些数字,是记录不完他们的。

正如这部系列片的撰稿胡世宗老师所言,“这支部队有太多的英雄模范事迹,你根本无法写完。

”  是啊,210分钟对于一支有着82年辉煌历程的英雄部队而言,显然太微不足道了。

所以,我不止一次提醒自己:只有210分钟

只有45天

只有14次播出

我要怎样让全国观众在这14次机会里认识铁军、了解铁军

我又要怎样让我挚爱的铁军在镜头里展现出他们最精彩、最动人、最美丽的一面

后期制作过程中,每一帧画面、每一句对白、每一首歌曲、每一声音效,都会牵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

小心翼翼地看着一集集作品在指尖成形,在屏幕上闪现,从心底流淌出来的那份情感,犹如孕育一个新生命那般喜悦而欣慰。

但更多的时候,是在一片情不自禁的泪光中,随着那首熟悉的主题歌《铁军魂》,留下点点滴滴对铁军感动的记忆。

作曲李唯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很有同感:“我不是被自己的作品打动,而是被战士打动。

”  走在铁军的军营里,会有一种感受,那就是:肃然起敬

坐在战士身边与他们交谈,会有一种体会,那就是:纯粹朴实

军营是那么严整划一,但军营的主人们却在这方寸间书写着他们精彩的人生。

我喜欢读他们的眼神,那眼神是那么澄澈,目光是那么锐利,即使在硝烟四起的战场,他们也是那样坚定不移;我喜欢看他们的笑容,那笑容是那么灿烂,即使略带含蓄,也会透射出太阳的光芒;我喜欢听他们的声音,那声音是那么响亮,即使喊破喉咙,他们的胸膛里也会迸发出最豪迈的歌声

还有,撩起军衣,我轻轻触碰他们的皮肤,啊,那是怎样的皮肤

渗着汗渍、挂着盐粒、刻着伤疤,黑红得透亮。

“粗糙”已不足以形容这晒脱了一层又一层皮的年轻的躯体,但我却从他们身上品出了汗水的味道、盐粒的意义、伤疤的价值。

那时,我相信我的心情和他们肩膊上担着的重任一样沉

  铁军的生活超出我想象的艰难而辛苦,但战士们却在这简单而苦涩的生活里寻找着诗意、寻找着快乐。

采访诗人康桥时,她告诉了我一个有关“太阳花”的故事。

起先,我以为她说的就是向日葵,但后来才明白那其实是一种无名的小花,向阳就能遍地盛开。

战士们喜欢它,便给它取名叫“太阳花”。

扫地的时候,他们生怕碰坏花儿,每次都会轻轻地从旁边扫过。

啊,太阳花

我的战士兄弟们啊,你们的心不就是一棵棵太阳花吗

  在部队驻训地一间简陋的营房里,墙上挂着的一把吉它吸引了我的目光。

它的主人叫廖鸿,是个皮肤黝黑、眉眼里透着诚朴的小伙子。

问他会不会弹,这个战士先是非常腼腆地一笑,半晌才轻轻地说,“刚学没几天,弹不成曲,只是为了休息时给大伙解解闷,才这么‘拨拉’几声。

”但,就是这么几个单一的音符弹奏出来的“乐曲”,却是这方远离喧嚣城市的山野中最美妙、最悦耳的声音了。

战友们会随着他的琴声,用一种含蓄但却饱满的声音哼唱,唱他们当兵的梦想,唱他们青春的人生,唱他们无愧的忠诚

  采访的时间是短暂的,但采访的铁军人、铁军事却带给我永远挥之不去的印象。

至今,我仍然是饱蘸着热泪写下他们的事迹。

  那是一次拍摄途中,车驶出师部营院没多久,路过一个喧闹的街口,我突然发现同行的康保平干事眼神里流露出一丝焦虑。

我当时不解,顺着他的视线回头望去,只见熙来攘往的路边,一个苍老的身影徘徊着,踟躇不前。

“那是我妈妈,她不会过马路。

”许久,康干事才慢慢吐出这句话。

“让车靠边停一下吧,你扶她过个街。

”但,他拒绝了我的建议,说“别耽误了拍摄”。

车,最终还是没有停下。

我再次转过身去,渐行渐远的身影越来越模糊,但那丝焦虑的眼神却在脑海里愈加清晰。

后来,我又得知,老两口从湖北老家到洛阳探亲,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盼着儿子能回家吃一口热饭、喝一口热汤,但几个月过去了,近在身边的儿子却因工作繁忙,一直没能如老人的愿。

  这样的事情在你我身边随时随地都会发生。

不只是康干事,在我的采访记录里,还有张红星、张新起、王建民,甚至是驻守在铁军部队的军区各级领导们,为了做好自身工作,远离亲人,远离故土……这一幕幕现实中的场景,是那么的刻骨铭心,叫人难以忘却。

每当我坐在他们身边,望着他们的脸,握着他们的手,听他们平静地谈起这些“琐事”时,心里总会涌动起阵阵酸楚。

他们也曾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在部队,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面对这样的释然,我无言。

但我的内心依然有声音在呐喊:这就是我们和平年代的军人啊

因为这样渺小的事迹,才让我愈加感觉到你们的可爱,你们的伟大

我要说,你们是一群平凡的英雄,却写就了一段段不平凡的经历

  在铁军采访的那些日子里,我看到我的同行们、报社的记者们忙碌的身影。

在与他们擦肩而过的那一个个瞬间,我由衷地为铁军感到高兴,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同时,我也为自己是一名电视工作者而感到欣慰,因为我可以用手中最美丽的镜头记录他们,用最诗意的语言讴歌他们,用最动听的歌声礼赞他们

  是的,他们无愧于这礼赞、这讴歌。

和平年代的军人,他们的人生里承载了太多、太多鲜为世人所知的艰辛。

他们习惯了悄无声息地做自己的事,尽自己的力;他们尊重自己的职业,捍卫自己的使命;他们意气与天下相期,肝胆与天下相照,所以,他们时常把“奉献”挂在嘴边,把“值得”放在心间。

在那一张张被风吹日晒、雪打雨浇的脸庞上,我除了能看出沧桑岁月留下的斑驳印记外,读不到丝毫怯懦、丝毫悔意、丝毫抱怨。

他们的肝肠煦若春风,他们的气骨清如秋水,他们的人品精似美玉──徐洪刚挺身而出、舍生救人;曹声文勇当先锋、为国争光;陈永龙铁心向党、死而无憾……细细想来,这还是一个个从烈火中煅来,从薄冰上履过的尚且年轻的生命啊

所以,司令豪情壮语亲命“小老虎班”、政委语重心长叮嘱“多用心、多思考”,师长挥泪送别老兵、师政委“三住帐篷”体验生活……这一幕幕鲜活的场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又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读懂了将军与士兵的对话、上级与下级的共处,军人用军人的姿态和方式传递军人的意志和情感。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炉铁水,才能锻造出这样一支叫得响、打得赢的队伍;正是因为有了这一腔铁血,才能让铁男儿们悍然屹立于不败之地。

  走在铁军的军营里,还会发现很多独特的风景。

铁军不怕困难,自励“铁军面前无困难,困难面前有铁军” ──98抗洪、99阅兵,洛河抢险……每一场硬仗他们打得都可以用“漂亮”来形容;铁军不缺荣誉,但他们胜不骄,常批评与自我批评──“铁拳-2004”、“和平使命-2005”两次重大涉外军演越是成功,他们越有清醒的意识从下而上找“败笔”;铁军不乏魅力,大学毕业生可以放弃优越的环境和优厚的待遇,弃庶从军,脚踏实地甘当铁军兵。

在采访大学生战士陈晨旭时,他的脸上溢满了自豪,不是因为他的计算机本科学历,而是因为他成了铁军的一员

他说“大学毕业还能来当兵,这是我那些同学想到而没有勇气做的,但我来了。

”那一刻,这句话深深烙在了我的心上,一股敬意从内心的谷底油然升腾到巅峰。

但,更令我为之动容的是,他还与班长曹声文以及其他战士结成“帮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是的,这是一个年轻人的团队,这是一个高智慧的集体。

他们的血液里,一点一滴都渗透着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同时,他们又秉承了军人那份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所以,陈忠实老师言铁军是“民族的脊梁”、高洪波老师赞铁军有“红色基因”、赵本夫老师叹“撼山易撼铁军难”,不无道理。

  踏进这支部队,将军落泪了,诗人落泪了,作家落泪了,歌手落泪了,唯有战士,他们流汗、流血,不流泪

就因为他们是“铁军”,所以,他们时刻都处在4级以上战备状态,这意味着如果发生战事或者有突发事件,他们能在3天之内,不经别的部队补充,所有人员即刻到位备战。

就因为他们是“铁军”,所以,40分钟单兵强化训练、5公里越野拉练、7小时武装泅渡……都已习以为常。

就因为他们是“铁军”,在连续排列的燃烧着火焰的钢圈上,一个个战士腾空跃起,鱼贯而过,紧接着扑倒在泥潭里,迅速爬起,再从行进着的坦克车底下爬过去,灼烈的火焰、泥泞的场地、滚动的履带,战士们仿佛视而不见,他们永远保持着向前冲、再向前冲的定力和信念

这一幕幕是那么惊心动魄,然而,在这场景里不断闪现的那一个个矫健敏捷的身姿,又会让我情不自禁地泪眼模糊。

再看看这一组组数据:“和平使命-2005”演习前夕,要完成垒筑靶标任务,一个连60名战士,一天搬运了5000多个沙袋,平均每人不少于83个;68台车辆,544股铁丝,规定一小时之内全部剪断完成装备卸载,可22名党员只用了不到30分钟……这一项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铁军战士们面前却都变成了事实

“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必胜非勇,能胜能不胜之谓勇。

”这,我想是用来形容铁军最贴切不过的了。

  去铁军的次数,屈指可算,但每回离开,却总好像离开家一样依依不舍,期待着下一次重逢;看铁军的节目,时间不长,但每集结束,又总好像品一杯香茗意犹未尽,渴望着下一回重来。

不敢想象《铁军》是否在铁军光辉的里程中添上一笔浓墨重彩,但铁军情结却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无限蔓延。

我愿意把自己那份特别的爱献给铁军,因为他们真得很棒,他们的人生活得非常精彩

很怀念在铁军度过的那些日日夜夜,大家的快乐与忧伤、欢呼与沉默、笑颜与眼泪,都一笔一画刻在心间啊。

多少次枕边梦去心亦去,多少回醒后梦还心不还。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沈阳军区胡世宗老师、北京军区张百鸣老师、济南军区康桥老师、王学伦老师、李唯老师、刘国政老师、孙红专老师、李建军老师、王伟老师以及为此片给予我莫大帮助的所有老师们,是你们宽广无私的爱,是你们浓烈炽热的情,成就了《铁军》。

也可以说,在这个系列制作的前后过程中,没有你们的鼎力支持和批评帮助,就不会有《铁军》今天的成果,我想此时此刻唯一能说的,只有──“感谢”

部队上的新闻稿 200字以上,内容不限。

你好,这边有几篇新闻稿,你参考一下。

本报在庆祝伟大祖国建国六十五周年,为了加强对部队干部战士的教育,丰富指战员的业余文化生活,我部组织指战员前往XXX观看电影XXX.这是一部描写XXXXXXXXX的片子,情节精彩,迂回曲折,颇有教育意义。

在观看过程中指战员们纪律严明、秩序井然,展现了人民战士的勃勃英姿,收到百姓群众的纷纷赞誉。

范本1首届国际军校军事项目对抗赛在南京举行新华社南京12月10日电(黎云、马胜伟)经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准,为期两天的国际军校军事项目对抗赛10日起在南京举行,包括中国在内的5国12所军校组队参加或观摩了这次对抗赛。

这也是我军首次举行国际间的军校对抗比赛。

军事项目对抗赛由解放军理工大学承办。

对抗赛以10人战斗班为单位,按照“基础性、对抗性、实战性、临机性和信息化”的要求,在生疏地形中连贯进行定向越野、野外宿营、夜间搜索、通信基础、战术基础、战伤救护、手榴弹投准、超越障碍和95式步枪精确射击等课目的比赛。

记者在现场看到,参赛队员按照战斗要求全副武装,平均负重25公斤以上,在30多个小时内,队员们完成了按实战条件设置的12个比赛课目,徒步行军里程在40公里以上。

比赛采取以战斗班为单位计算成绩,要求参赛队员不仅具备良好的体能,还要相互协助配合,临机处置应对突发情况,对指挥协同能力和团队精神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按照比赛规则,参赛队员只能携带少量的食品和饮用水在野外宿营,难度和强度接近人体极限。

解放军理工大学校长张亚非介绍说,军事项目对抗比赛是世界一些军事强国检验和提升军校学员训练水平的常用做法。

理工大学是我军较早引入并广泛开展军事项目对抗比赛的军事院校,2013年成功组织进行了全军首次军校对抗比赛。

范本2沈阳军区某团年终评比向战斗力建设聚焦训练场上过硬立功受奖优先沈阳军区某团年终评比表彰向战斗力建设聚焦本报讯 记者段君奉、通讯员夏云亮报道:11月下旬,沈阳军区某团下发年度表彰通令,53个受表彰对象中,因军事训练或执行重大军事任务表现突出而立功受奖者超过80%。

该团政委周晓波介绍说,评功评奖向基层、向军事训练先进倾斜,正是坚持战斗力标准的应有之义。

该团担负任务多样,既有全年在训分队,也有长时间在外执勤的保障分队,还有执行国际维和任务的官兵。

“执行任务不同,但衡量成绩的尺子都必须是战斗力标准。

”今年年终评比表彰,他们依照总部颁发的《军队奖励和表彰管理规定》,大幅提高对军事训练和完成重大军事任务表现突出人员的表彰比例,推动表彰评比向战斗力建设聚焦。

该团政治处主任梅潇告诉记者,全团今年参加上级比武中取得名次的官兵,以及军事项目考核比武中创破纪录者全都立功受奖。

总结评比中,该团严格奖励标准、不搞平衡照顾。

因为年度军事素质认证不合格,全团有2个单位和8名士官被取消评先资格。

上士满都拉曾荣立过二等功,今年在集团军创破纪录比武中又取得优异成绩,被推荐立三等功。

满都拉却主动提出将立功机会让给战友。

连队党支部坚持训练奖励不搞平衡照顾,依旧推荐为其记三等功。

让战斗力建设突出的“先入场”,让素质过硬的“坐前排”,进一步激发了官兵投身军事训练的热情。

前不久,该团组织了一次新兵问卷调查,97%的新战士表示,下连后将以军事训练先进典型为榜样,刻苦训练,建功军营。

范本3沈阳军区联勤部晒出权责清单带来清风正气沈阳军区联勤部注重建章立制强化对师团职领导管理监督晒出权责清单带来清风正气本报讯 张晓东、特约记者戴岳报道:整整一周,沈阳军区联勤部负责农副业生产的两名干部奔波在田间地头,现场办公察实情、解难题。

回到机关,他们向所属部队官兵公布了自己的“权责清单”,接受群众评判。

在纠治“四风”、下大力加强作风建设中,沈阳军区联勤部师团职领导相继在政工网晒出“权责清单”,明确他们在17个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权力与责任,让广大官兵一目了然。

“只有建章立制、强化监督,使权力和责任都晾晒在阳光下,才能确保风气建设取得成效。

”联勤部领导说,针对联勤部队类型多、权力较为集中等实际情况,他们要求师团职领导按系统、分领域公布权责清单,把干部使用、经费物资审批等重点关键环节的权责清单向官兵公布,主动接受官兵监督,以自身模范行为抓班子、带队伍。

记者在联勤部政工网上看到,不同类型的单位,权责清单各有侧重。

仓库系统公布的是经费审批、兵员管理等重点环节;医疗系统重点是聘用人员录用、合作科室引入、药品器材采购;房管系统在土地租赁转让、经费流动管控上接受官兵监督。

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章立制,强化了权力运行监督。

过去,他们规定“大项工程建设、大项经费开支、大宗物资采购要上会集体研究”,但多是原则要求,主官决策时有较大弹性空间。

为解决这一问题,联勤部党委修改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党委理财实施细则》,使每个环节都有硬性规定,防止出现“个人说了算”等问题。

完善制度机制,强化监督检查,权力运行的“笼子”越扎越紧。

今年以来,联勤部党委先后对节日期间用公车接送家属购物的某仓库政委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对干部考德、班子考绩、单位考风“三考”活动中被查出问题的9名主官分别作出组织处理。

(《解放军报》2014年10月7日第一版)范本4南京军区某部智能“魔盒”巧建奇功实时化,网络化,集地表透视、卫星影像、矢量地图等本领于一身 智能“魔盒”巧建奇功叶松岩 沈兴林 本报特约记者 胡春雷盛夏时节,盘旋于山河之间的信息主干线遭“敌”突袭多处“受损”,中军帐内通信系统面临“瘫痪”危境。

关键时刻,南京军区某部闻令而动,迅速启用被誉为智能“魔盒”的手持式信息终端系统,顺利完成断点接续、备用链路启动等艰巨任务,确保联合作战实兵演练通信系统畅通无阻。

瞄准实战 携手驾驭信息长龙现代战争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战机稍纵即逝,信息畅通与否直接关乎胜败。

该部长年担负战时通信应急保障任务,“科研瞄准实战,创新确保打赢”成为他们的攻坚目标。

然而,蜿蜒上万公里的国防光缆犹如信息“长龙”,盘踞在多省市地表之下。

山河险阻重重,欲当好战场神经的“守护神”决非易事。

仗怎么打课题就怎么上

他们大胆创新,充分论证,与总参某所、解放军理工大学等协力攻关,历经百余次试验,终于研制成功简便实用的智能“魔盒”。

演示现场记者看到:开启“魔盒”,输入战区地域名称,屏幕上纵横交织的干线图便跃然眼前,山川、河流、丛林、铁路等标注清晰显现。

据介绍,“魔盒”虽小性能优异,具备精准定位、实时共享信息等强大功能,可有效提高体系作战应急保障能力。

仅以百公里光缆干线勘察设计为例,以往纸上作业、人工定位、手工录入,需20人苦战20余天,质量也难以100%保证。

可应用“魔盒”系统,仅3人花几天功夫便可高质高效完成任务。

河底穿越 倾力打造地下光网“河面宽度32米,河床深度12米,沙砾土质,可实施水下穿越。

”“30°角度切入

”营长周皖阳一声令下,作业分队不到1小时便成功实现了光缆线路河底穿越。

个中奥妙,仍然是智能“魔盒”在凸显威力。

“以前光凭肉眼,根本无法确定河床下的情况,只能‘瞎子摸象’。

”周营长介绍说。

现在“魔盒”在手不仅能“透视”地表,而且集矢量地图、卫星影像、地形高程等功能于一身,能穿山钻地提取地理信息和实景图像信息,可谓“一盒在手、踏遍山河”。

穿越地表精确铺设光缆,线路稳定抗毁性强,具有重要实战意义。

如今,“魔盒”技术与定向钻进技术“强强联手”,已成为部队攻坚克难的“沙场利器”。

近年来,在遂行多样化任务中,已成功征服几十条大江大河,为向战场注入打不断的“信息流”,构建起安全可靠的智能网体系。

平战结合 多维沙场一网畅达实时化、网络化、可视化实现信息共享,是智能“魔盒”的又一绝技。

它有一双“千里眼”、一对“顺风耳”、一颗“智慧芯”,能通过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和高性能无线网络传输系统,把战时现场视频、战场空间地理位置等信息数据加密传至指挥中心,帮助中军帐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智能“魔盒”的网聚能力,还大大提升了部队实战化条件下的应急保障水平。

一次,部队在抢修演练中遇到棘手难题,一线官兵无计可施。

智能“魔盒”又派上大用场,他们迅速联通专家,远程会诊,千里之外实施“视频手术”,确保持续生成战斗力。

据悉,智能“魔盒”可有效跨越军兵种和军与民之间的信息“鸿沟”,实现“军民融合平战结合一网通”。

目前,该智能系统已在抢险救灾、维稳处突、应急管理等非战争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屡建奇功。

(《解放军报》2014年12月25日 07版)范本5上士拾金不昧 被人追到部队送锦旗上士拾金不昧获赞誉■本报记者 武元晋11月15日,河南南阳的张汉中专程从老家来到北京军区司令部老干部服务处,将一面写有“拾金不昧好战士,新时代活雷锋”的锦旗交到该部某勤务连上士郝磊手中。

11月11日,张汉中和一位朋友驾车去郑州,带了一个装有20多万元现金的提包,在郑尧高速郭店服务区休息时,不慎将提包遗落在卫生间内。

休假期满准备归队的郝磊行经此地,在服务区卫生间捡到这个提包,打开一看全是现金,便逐个询问同行的乘客,大家却都说不是自己的。

一直寻找了十多分钟,始终不见失主。

这时,急着赶路的乘客催促司机快走,但郝磊坚持继续寻找失主。

就在郝磊焦急万分的时候,失主张汉中和朋友循着原路找了回来。

在核实提包内现金金额和身份证件后,郝磊把提包还给了张汉中。

巨额现金失而复得,张汉中非常感动。

他根据现场拍摄的郝磊照片和其它线索,通过《南阳晚报》和本报记者联络到郝磊单位,并连夜搭乘火车前来致谢。

面对失主的盛情,郝磊憨然一笑:“我是军人,又是党员,这么做是应该的。

”范本6满广志:让德军师长发出感叹的中国团长第三十八集团军“平江起义团”团长满广志勇当陆军信息化转型探路先锋率部建设我军第一个信息化机步团 牵头编写陆军首部信息化训练规范本报讯 记者范江怀、特约记者覃照平报道:沙尘骤然扬起,一骑铁甲战车于起伏山丘间纵横驰骋,以雷霆之势直扑对手……在“和平使命-2014”演兵场上,团长满广志率领“平江起义团”参演官兵,以完美表现征服现场观摩的中外军事观察员。

这支昔日长征路上打先锋的红军团队,如今脱胎换骨,成为具有新质战斗力的我军首个信息化机步团。

10月30日,满广志荣获“时代楷模”称号,受到中宣部表彰。

未见其人,先闻其名。

他的沙场传奇在朱日和基地流传甚广。

那年模拟蓝军,满广志指挥“野狼行动”,出奇兵点死穴,六战六捷。

现场观摩的时任德军第十装甲师师长马库斯感叹道:“这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硝烟散尽,满广志走进视线。

一脸黝黑的他,质朴如戈壁滩上的岩石。

可在官兵心中,他却是名副其实的“高大上”——“高学历”——军事科学院首批国际战略学硕士,不仅《孙子兵法》熟记于心,还潜心研究外军发展动态,翻译10余万字外军资料,牵头编写了我陆军第一部信息化部队训练规范。

官兵皆知他嗜书如命,“部队驻训到哪里,他就把书柜搬到哪里”。

在他眼中,书桌连着战场,硝烟透着书香。

官兵说,“跟着他打仗心里特有底”。

“大心脏”——全程参与我军第一个信息化营团建设试点,作为先行探索者,他有一颗敢担当的心。

导弹夜射、炮兵无阵地射击……新装备训练风险再大,他丝毫不降难度。

他有句口头禅:“你们放手练,出了问题我来扛。

”在这颗“大心脏”率领下,该团趟出了一条陆军部队信息化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上层次”——他不知“见好就收”为何物,总是创新再创新,逼着部队战斗力建设“上层次”。

针对未来信息化战场特点,他大胆探索出超低空协同、随遇破击等20多项全新战法。

那次对抗演练,满广志临危受命,一人指挥两个团,与空军和陆航部队密切配合,运用全新战法实施了一场精彩的体系破击战。

现场观摩的全军百余位将军纷纷赞叹:“这个指挥员有真功夫

”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战——这是满广志的座右铭。

前不久,在全团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的大会上,满广志用如火的激情给官兵们朗诵他最喜爱的诗句:我谨向世界提醒一句\\\/从我们这一代起\\\/中国将不再给任何国度的军人\\\/提供创造荣誉建立功勋的机会

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新闻联播观后感500字

我在《东南商报》中国新面上看到这么一则新闻,那张照片引起了注意,一小的男孩在马路排水沟中低着头专注地干着什么.我的好奇心顿起,忙去浏览相关文章.《“公路边写作业的娃”感动网络》是这张照片文字标题.相关文中写到:一条蜿蜒崎岖的乡村公路边,一位小男孩佝偻着身子,以沟代凳子,以路沿为桌子,奋笔写着作业.即使有车辆经过,他也不为所动,眉宇间透出的认真劲儿无不让人为之动容并新生别样情愫.当记者去采访时,这名叫张豪的重庆乡村三年级男生回答说:“在公路边做作业是因为感觉外面比家里亮,”张豪从小就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家里仅有一盏日光灯,日子过得很清贫.看到这里,我觉得鼻子酸酸的.张豪在这么差的环境下,还这么努力学习太不容易了.和他相比,我简直是生活在蜜罐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面对着一大堆学习用品,却不知道珍惜节约.还常常要求爸爸妈妈买这买那,哎,我太不懂事了!从现在开始,我也想小张豪那样懂事,那样重视学习.小张豪肯定比我更加明白学习的学习的重要性.因为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知识才能创造财富.小张豪,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吧!2009年1月16日晚7点左右,商丘市睢阳宾馆,服务员卢振英在二楼服务台值班时,捡到了一个装有18万元的纸提袋.面对如此巨额的款项,她仍然没有动心,在等不到失主的情况下,她提着纸袋,沿着楼层一间间房的寻找,最终在确认了失主身份的情况下,将巨款完完整整的归还给了失主.感激的失主拿出1万元要酬谢她,也被她坚决拒绝了.要知道,她一个月的工资仅仅为六、七百元,1万元就相当于她1年的工资啊!也许有人会说卢振英的行为很傻,当时又没有人看见,如果把这笔钱留下来,或许她就不用在宾馆打工了,或许她也可以当个小老板,从此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但是“傻子”卢振英选择了前者.“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很朴实的一个念头,促使她放弃了这意外之财.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果失主是自己,如果有人拾到了却不归还,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焦急心痛啊!看完这则新闻,我想到了很多东西……其实在我们的祖国,像卢振英这样的,或者类似于她的傻子还有许许多多.就说军人吧,他们离开家乡,离开亲人,为了祖国的安宁,舍小家、保大家,在遥远的北疆、孤独的海岛,镇守国土……也许在他们的军人生涯中,不会出现令人热血沸腾的战争场面,但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新的战歌!还有我们英勇的警察,和平的年代虽然没有战争,但是却总有一些人铤而走险,为了一已私利,穷凶极恶.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国家集体的利益不受侵犯,他们默默地行使着自己的职责,甚至为此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妈妈说,在我们的祖国,不仅只有这些“傻子”.各行各业,在那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中,到处都有这样的人!消防员为了救火而牺牲,教师为了学生甘守清贫,工人为了企业付出心血、农民为了土地灌溉汗水……就连她自己,也是这其中的一员.社会需要“傻子”!我想,长大后,我一定也会是这样一名“傻子”!前几天,有一则新闻吸引了国人的眼球:一帮到香港迪士尼乐园游玩的中国人在园内有的当众脱鞋歇脚,有的把座椅当床睡觉,有的随地吐痰,更有的竟随地大小便.国人的这些举动让外国游人大跌眼镜,有记者将这些丑陋的行为拍摄下来,发到网上,供人“欣赏”,这真是让久居“礼仪之邦”的中国人好不尴尬!说来也奇怪,随地吐痰、乱丢垃圾、高声喧哗,这些在我们这个素有“礼仪之邦”美誉的国家都居然都是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当有人在公园里随地吐痰,没有谁会觉得奇怪;当有人乱丢垃圾,没有人会将之当作什么新闻;当有人高声喧哗,没有人会义愤填膺.我们周围人的早已对此习以为常了.久居“礼仪之邦”的我们已将无礼之举当作正常事,这实在让人产生困惑?有句古话说得好: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则新闻让人警醒的是,我们恐怕不是在“芝兰之室”,久而久之人自香,而是身处一个无礼的环境,久而久之不闻其臭了.在世界各地比中国发达的国家和比中国落后的国家到处贴满了用中文写的“请勿随地吐痰”“不要乱扔垃圾”“请排队”“请保持安静”“便后请冲水”.游客来自世界各国,而这些文字只用中文写,这说明这些标语是给中国人看的.因为似乎只有中国人才会有大量的人或不少的人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公共场所大声说话、插队、不冲厕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久居一个环境中让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失去了判断力,现在是到了重新审视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礼貌规范的时候了.当不正常的变成正常,当丑陋的变成习惯时,那就不是某几个人的素质 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和民族的悲哀了.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的事例6则

作文题怎么写

发现身边被忽视的人和事记者收集了一下,今年期末考作文题中跟家庭生活有关的,比例非常高。

杭州胜利小学六年级的作文题:回味一下家庭生活,你便会在亲人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里,一个随意的动作中,一句最平常不过的叮咛里,一件日常的琐事中,深深地感受到它——悠悠亲情。

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滨江区五年级作文题: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母爱慈祥如水,父爱严厉如山,不同的爱都是我们成长中不可以缺少的精神营养。

请你回忆自己的爸爸妈妈(或其中一位)关心自己成长的一两件事,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和自己的心理描写,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

拱墅区五年级作文题:读了上面的短文《你在伞里吗》,你是否想起你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些往事

是令人捧腹的傻事,是令人羞愧的错事,是令人感动的事,还是令你深有启发的事……请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写成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杭州胜利小学的语文老师陈天伟是此次学校六年级语文期末考作文题的出题人,他有25年的教龄,目前教五年级。

“现在都说亲情没了,淡了,其实亲情就摆在那里,只是孩子没有用心去发现。

我出这道作文题,就是希望通过考试的方式,让学生去发现、感悟、抒写身边最容易被忽视的人和事。

”陈老师对记者说,小学生写作文一般以写人记事为主,讲求写实,只要学生好好回忆,每个人都会有很多东西可以写。

“从语文本身来说,六年级上有三个单元是‘通过具体事写人的文章’,课文中罗列了写人写事的方法,这次作文题是考察学生学习的成效。

”“还有一点,从社会大背景来说,我们需要倡导有良好家风的家庭出现。

教育讲求文道结合,亲情就是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陈老师说,这样的作文题会出现一些感人的文章,是现在提倡的好家风的延伸或具体化。

作文题怎么出

减少大家套题的可能性除了亲情作文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角色互换的作文题也有不少。

西湖区的五年级作文题:在生活中,或许你经常冒出这样一个念头:假如我是他(她、它)……想象一下,如果让你和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人(物)互换一下,例如你做妈妈,妈妈成为你;你做班长,而班长成为了你;你是教育局局长,而教育局局长成为一名五年级小学生;再大胆一些,你还可以跟书中的某个人(物)互换角色……请选择一个你最想互换角色的人或物,尽情想象互换角色后,你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带给你什么启示

一位语文老师评价说:“这样的作文题,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

”杭州上城区的初三作文题,也有异曲同工之处:2022年11月,世界首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在一具遗体上成功实施,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换头”愿望有可能实现。

但也有人认为这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包括自我认知、社会接纳和伦理……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你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出题者是上城区教育学院的语文教研员叶晓峰,她对记者说:“出这样一道作文题,就是希望减少学生套题的机会,真实发挥出学生的作文水平。

”叶老师透露,一个学生是这样开头的:这是一个出生在平凡家庭的女孩,样貌平常,身材不错,她希望过上富贵生活;正好一个明星厌倦了现在的生活,同意跟她换头。

换了头后,两个人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女孩有了明星的头,但既不会唱也不会跳,换了头的明星也在平凡的生活中有各种不适应……“这个作文题即可写议论文,也可写故事,取材面很广,尽可以自由想象。

前几年我们的初中语文老师重点强调议论文,学生都不太会写叙事类文章了,2022年中考恰巧考了《我本来可以——》,不少学生不会写。

”叶老师说,她希望能倡导语文老师落实教材写作内容,而不是不考不教。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