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墨子兼爱的观点的句子
【第1句】: 《墨子 兼爱中》表达什么思想
在中华文化创制的轴心时代,没有哪位思想家像墨子那样旗帜鲜明地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不遗余力地鼓吹并履践爱的哲学。
墨子标示的思想路线(墨学)及其追随者聚合而成的学派(墨家),在先秦诸子中可谓气势夺人、不同凡响,成为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其在九流之中,惟儒足与之相抗,自余诸子,皆非其比”(汪中《述学·墨子序》)。然而,自秦汉以降,由于统治者独尊儒术,墨学就日渐从思想流变史上消失了。
虽如此,墨子的兼爱思想(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仍有其不可抹煞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历史上的墨子是一位兼具军事色彩的杰出工匠。
与一般工匠有别的是,墨子不仅仅是一名劳动者,而且立足于自身的社会角色创立了一个独特的思想派别。墨家的首领称巨子,即手握矩(尺)的工匠。
与先秦诸子不同,墨家是一个劳动——技术型战斗团体,它所代表的主要是隶属于社会下层的小生产者的利益。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墨家掌握了丰富的土木力学、几何学、光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有高度凝炼的概括(参见《墨经》),其见解几令当代人震惊。
同时,墨家具有高昂的战斗性(“墨子之门多勇士”),这不是冲锋陷阵的军事扩张,而是以先进技术为后盾的积极防御,著名的“止楚攻宋”即可为证。勤于劳动(制作)的职业性以及军事争斗(防御)的艰巨性,使墨家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而且在生活上异常简朴,以致被人们视为“俭而难遵”(《史记·太史公自序》)。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墨子生活在先秦,这是一个礼制崩坍、王权衰败、诸侯蜂争的时代。
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了积极关注与思考,映现出鲜明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史载:“翟虑被坚执锐,救诸侯之患矣。”
在墨子的救世方略中,除了先进的军事防御术,最引入注目的莫过于他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一整套思想主张。 何为“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墨子·兼爱中》)墨子无意追求爱的浪漫,而视之为济世救世的良方。墨子认为,先秦社会之所以失范,在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
与此相伴,自私自利亦是乱世之因,如“亏父而自利”、“亏子而自利”、“亏兄而自利”、“亏弟而自利”、“亏君而自利”、“亏臣而自利”、“乱异家以利其家”、“攻异国以利其国”等等皆为自私自利之结果。一言以蔽之,违反兼爱互利原则的恶果是“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
这表明,墨子有意凸显爱的现实性一面,拙于或不屑渲染爱的幻梦色彩。而这一步骤又主要是通过把爱与利予以贯通得以完成的。
也就是说,爱必言利,以爱启利,以利寓爱,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
“交相利”也不是鄙视自利,而是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是故,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作为功利范畴的称谓,利在墨子那里主要是指利益、益处、互利、谋利等,似乎并无特异之处。
但是,一旦将利与爱联系起来,使利成为爱的助力、佐证而不是对立面,那么利就获得了非同寻常的意味。墨子既不片面宣扬自爱自利,也不断然否定自爱自利,而是讲求“兼”、“相”、“交”,提倡同类项之间(君臣、父子、家国等)的互摄、协调,这才是“兼相爱、交相利”的精要。
从而,利不是狭隘的自私、计较、得失,不是应该任意贬低、排拒、批判的对象,而是可以借助、肯定、拥有的现实利益,具有更为开阔的胸襟与气势。 为了论证的有力与便利,墨子提出了几组相互对立的概念:兼相爱——交相恶,天下之利——天下之害,爱人、利人——恶人、贼人,治——乱,兼——别。
显然,墨子的抉择非常清楚。而且,墨子进一步论证了兼爱互利的可行性:首先,他以假设导出结论,“若使天下兼相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并且以士、君子的两种不同行为作为例证。
其次,他指出爱人利人“引何难之有”,关键在于上行下效。再次,他打出“古者圣王行之”的招牌,认为禹、汤、文王、武王早已实行兼爱互利之法。
在论证过程中,墨子回答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兼爱互利是否违背了孝道(“意不忠亲之利而害为孝乎”)。墨子认为孝子皆“欲人之爱利其亲也”,而不是。
【第2句】: 墨子的《兼爱》中的名句
《兼爱》中的名句: 【第1句】:兼相爱,交相利. 【第2句】: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六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
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辑(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另两个为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学);其中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
【第3句】: 请人帮我列举论语中表现墨子政治思想的句子
墨子名言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译文】兴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祸害。
兼爱。
【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非攻。
【译文】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
尚贤
【译文】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尚同。
【译文】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
节用。
【译文】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节葬。
【译文】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非乐。
【译文】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
非命。
【译文】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
天志。
【译文】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的意志是兴利除害。
明鬼。
【译文】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扬善惩恶。
兼相爱,交相利。
【译文】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
【第4句】: 墨子的《兼爱》中的名句
《兼爱》中的名句:
【第1句】:兼相爱,交相利.
【第2句】: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六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辑(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另两个为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学);其中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
【第5句】: 什么诗句表现了墨子兼爱思想:不能以强凌弱,不轻视低贱
《非攻》一篇倒比较忠实于原作。而墨子的形象被描述得很滑稽,是一个实干家的形象。是针对那些整天只会搞虚文的人们而写的。鲁迅先生认为,当时的中国正缺乏埋头苦干的人,而儒家的后代们,只有空谈的本事。所以要从古代的先贤中,找出一位实干家来做现代人的榜样
历史上的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非攻,反对以强凌弱,提倡兼爱、急公好义,其思想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而在《故事新编》中的墨子,则是一个机智、善辩、反对侵略、反抗强暴的古代思想家的形象。为了“于民有利”,他不惜长途跋涉,同楚王、公输般及公孙高辩论、斗智,一面积极布置宋国作好战斗准备。由于墨子的远见卓识和随机应变,在与公输般斗云梯中取得了胜利,制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小说在树立墨子这一理想人物形象的同时,也讽刺批评了那些在“九·一八”以后鼓吹“民气”的“空谈家”,卖国密约的“外交家”,以及国民党反动派政治腐败、军队无能等状况
【第6句】: 在《兼爱》一文中墨子是怎么论证兼爱的主张的
何为“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墨子·兼爱中》)墨子无意追求爱的浪漫,而视之为济世救世的良方。墨子认为,先秦社会之所以失范,在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
与此相伴,自私自利亦是乱世之因,如“亏父而自利”、“亏子而自利”、“亏兄而自利”、“亏弟而自利”、“亏君而自利”、“亏臣而自利”、“乱异家以利其家”、“攻异国以利其国”等等皆为自私自利之结果。一言以蔽之,违反兼爱互利原则的恶果是“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
这表明,墨子有意凸显爱的现实性一面,拙于或不屑渲染爱的幻梦色彩。而这一步骤又主要是通过把爱与利予以贯通得以完成的。
也就是说,爱必言利,以爱启利,以利寓爱,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
“交相利”也不是鄙视自利,而是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是故,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第7句】: 墨子兼爱的主张具体内容是什么
墨子以兼爱为其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认为当时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他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爱有差等”的观点。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把兼爱与实现人们物质利益方面的平等互利相联系,表现出对功利的重视。墨子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攻等主张均以兼爱为出发点 ,他希望通过提倡兼爱解决社会矛盾,这当然只是一种理想 。但他批判了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3 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的区别
【第1句】:墨家,爱是没有等级和差别的;儒家,爱是有等级、差别的。因而儒家仁爱的推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在“爱有等级”的原则下发展的。
【第2句】:儒家认为,人顺其本性,就自然发展出仁的品德;墨家认为兼爱是要靠外力加之于人的。
其实,我认为在当今的社会,儒家的仁爱更加的实际一点,一个人很有可能把自己最深的爱给自己的亲人,而给其他人的会少的多 ,应该这样说,人人都有自私之心,他们宁愿把最真的爱给自己的家人,而墨家的兼爱也许会困难很多.我们不敢否认,在今天的社会.也有很多大慈善家,他们为这个社会的确也做出了许多贡献,但在中国13亿人口中,有几个是愿意为我们的国家出力,所占的比例更是少的可怜.但我相信,今天的社会,人人都会把自己的爱施加于他人身上,这样,社会也会有一个大的进步,我们每一个人的一小步,就是这个社会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