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读书感言
孟子读书笔记摘抄 好词好句感受
《孟子》读书笔记《孟子》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我们寻常所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各个方面。
我认为,即使中华名族经历过近现代史上各种西方文化的充斥和本民族文化的怀疑,中国人民的内心深处还保留着对中国传统礼法秩序的深厚感情。
我们可以从《孟子》这本书中再找出一点往昔中国人民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大体的样子。
中国封建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会对“君子”以礼相待,且不论其真实面目如何,到底不会到处宣扬自己是小人。
那么要想成为“君子”,就要遵循“君子之道”。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从很多方面,我都读出唯心主义的味道。
孟子对于君主想要称霸问题的回答,对于他人各种不理解前人怪异举动的解释,都是由心出发,强调心中有仁有义就好。
以仁义正心,行出来的就会是王政。
就算不被人理解,也不用在意那些“小人”的眼光。
对于此,我还是心存疑虑的。
“修身”最重要的是“修心”,我认为是对的。
《圣经》中也说到:“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但是在行仁义的方法上,还是要有智慧才行。
仁义和智慧不是因果关系,不能指望,只要心对了,智慧就会自然而然。
否则,便是做了坏的示范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修身完毕,就该注重家庭了。
孟子的眼光不在小,他指出,要把对于家中老幼的关怀推而广之。
孝悌友爱,依礼而行,才能家和万事兴。
孟子名言尽信书,则不如书的感想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古往今来,人们关于书已不知有过多少礼赞。
的确,书是我们人类拥有专利的恩物,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他们崇拜的神圣对象。
但是,如果我们完全信书,唯书本是从,轻则使个人成为书呆子,重则形成所谓“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唯书”的作 风,误人子弟,贻害无穷。
今天,我们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似乎也已经是浅显而容易明白的道理了。
可是在孟子的时代,这恐怕还是空谷足音吧。
其实还用不着推得那么远,只需要想想那些“唯书”、“唯上”的时代,孟子这话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引用的。
终于有人说了:“不唯书,不唯上。
”于是我们也都可以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孟子谈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时,所举的例子是《尚书》中《武成》篇的内容,而我们知道,《尚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在孔。
孟的时代也是有着极其权威性地位的。
因此,孟子这种对于权威著作,对经典保持独立思考,勇于怀疑的精神,尤其难能可贵,体现出圣贤人物的治学风范。
即便是对于两千多年后的我们来说,也是值得学习的。
更何况,我们今天出版业大大发展。
日出一书的出版社已不在少数,书籍汗牛充栋,其负面效应是“无错不成书”,这已成为一个日益引起人们呼吁的社会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精神就显得尤其必要。
不然的话,可是要出大问题的了。
你读了孟子小时候有什么感想与收获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感悟: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取有所舍。
其进锐者,其退速。
感悟: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感悟:产业收入与道德观念关系密切。
民事不可缓也。
感悟: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感悟:侮辱常常是自取得的。
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感悟:自暴自弃,无所作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感悟:爱别人尊敬别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和尊敬。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感悟:做个好教师,其乐无穷。
尽信《书》,不如无《书》。
感悟:善读书之道。
孟子说的几句话写一下感想
孟子小时候有着“优秀”的童年教育。
他的妈妈懂得胎教:“我怀着孟子的时候哇,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孟子生下来,有一天看见邻居磨刀霍霍,准备杀一只小猪。
孟子非常好奇:“妈妈,隔壁干什么呢
”“在杀猪。
”“杀猪干什么
”孟妈妈笑了:“给你吃啊。
”说完就后悔了,这不撒谎吗。
于是,孟妈妈真的买了邻居家的猪肉给孟子吃。
孟子长到可以满地乱跑的时候,就到村外坟地跟野孩子们追逐嬉戏,还拿着个小火铲东挖西挖,表演筑墓埋棺,很有才艺。
他妈妈不高兴了,觉得有失斯文,带着这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搬了家,到农贸市场围墙外租房子住。
于是孟子学习商人的样,讨价还价,喧嚣热闹。
孟妈妈怕孩子染上锱铢必较(念资珠必较)的市侩习性,又赶紧搬家,到政府公立学校旁边去住。
这儿天天有一帮傻乎乎的人学习揖让进退,摆弄俎豆祭器(俎,念祖,案板子。
豆是盛放篮子),都是软弱无力的儒生,在演习礼仪。
孟母忐忑不安的心总算踏实下来了。
儿子终于可以浸染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范和循规蹈矩的本领了。
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不过,太以自己意愿为中心的父母,往往剥夺了孩子自主独立的性情和创新发明的欲望。
孟妈妈教育出来的儿子难免缺乏反抗精神和阳刚之气。
这位恪守本分、端庄温静的孩子长大以后,总也跳不出常规的思想模式,并且也要求未来的人像他这样绵羊。
当然,孟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一度反抗过,但被妈妈镇压了。
孟子有一次从学校回来,被孟妈妈问及:“你近来学习怎么样
”孟子烦恨地说:“还不是跟以前一样,不好也不坏。
”孟妈妈气坏了,立刻乱摔乱砸,把“缝纫机”都打坏了,吓得孟子缩脖抱颈。
孟妈妈斥责了他半天,也不知道孟子听明白了没有。
孟子唯唯诺诺、战战兢兢,从此再无自我主见,终于成为优秀的两脚书橱。
等孟子到了二十出头,跑到孔子的徒孙门下念了五年书,学问道德突飞猛进,终于有了用场:有一次,孟子进卧室,突然眼前一亮,使他大吃一惊,原来他的妻子想试穿一件袒胸露背的蝉翼纱,上身裸着,正在对镜描容。
孟子媳妇的思想比较新潮,以为穿上短、透、露的时装,定能平添几分美丽,博得丈夫的赞美。
哪知道孟子无比陈旧保守。
他说:“我以儒家门徒的名誉起誓,绝不能容忍女人半裸着上身。
”说完,愤然调头离去,到户外去吸他的“浩然正气”去了。
他的妻子着急了,说:“今天我在家里没事儿,穿了一件休闲装在房里,想不到丈夫见了很不高兴,今后怎么相处呀
我还是回娘家去吧
” 孟母也觉得孟子走火入魔了,骂孟子说:“按礼的规定,快进门的时候,问一问谁在里面,以提醒别人;推开内室的时候,眼要往下看,以免侵犯别人的隐私。
这你都不懂,还赖别人
” 孟子哼哼了几声,不爱搭理,掉头走掉了。
孟妈妈一定很后悔,孩子被教育成了脑子僵化、六亲不认的书呆子,而且性意识全无。
其实圣人真不应该有老婆。
我们中国人后来就是被这样的圣人教育着的。
孟子由于本事太大了,所以到了四十多岁还一直找不到工作。
于是他拿着自己的仁政药方,跑到中原大梁的魏国来推销自己的主张以讨到一份工作。
当时魏惠王还活着,魏惠王跪在案子后面,两鬓班白,问孟子道:“叟
不远千里而来(成语出处),有什么办法可以利吾国。
” 不料孟子大怒:“你们天天嚷嚷着利,我却只要谈义
”孟子是不许人谈利的,君子谋道不谋食。
他还把义和利对立起来,一个增加了,一个就要减少。
于是后代中国人都不务利,而只求讲德。
原本在先秦时代非常活跃的工商业,因为是追逐利润的,于是在儒教盛行的后代被严重压制了,资本主义萌芽也没萌芽出来,导致商业经济和科技的退步。
其实利有什么不好
吃饱了肚子,穿上愉快的丝帛,才是对生命的尊重,才是真正的大义。
义和利本来没有冲突的。
是孟子非把它们对立起来。
看完孟子语录的感想
这就是所谓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谭嗣同当时本来有机会逃到日本的,但他拒绝逃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于是便在浏阳会馆被捕。
在狱中,意态从容,镇定自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在菜市口临刑时,刑场上观看者上万人。
他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大义之前,不惜性命,真国士。
这类的例子其实挺多的。
历史留下的只是历史的碎片而已,留下姓名的始终也只是少数。
孟子最早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有什么感想
孟子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
意为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
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
具有民本主义色彩,对中国后世的思想家有极大的影响。
“民贵君轻”是中国古代最精彩的思想命题之一,其核心理念是:在政治权力本原的意义上,民众比君主更重要。
正是对这个命题的深入研究,使我认识到一个更精彩的“立君为民”命题。
儒、道、墨、法等重要学派普遍认同这个命题,其中法家的理论贡献尤为突出。
慎子的“立天子以为天下”和商鞅的“为天下位天下”就是孟子“民贵君轻”的理论先导。
据此,我不仅找到重新认识中国古代政治理论体系的突破口,而且也看到了现代崇儒者的众多说法与历史事实相悖。
(二)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批判统治者横征暴敛,荒淫挥霍,无视人民的生存权,以致于“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二是强调人民的生存权,必须保证暴行首先“不饥不寒”,“养生丧死无憾”;否则无异于“率兽而食人”的独夫民贼。
三是强调统治者首先必须获得民心,并进而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石破天惊观念。
四是强调主政者应设身处地为民着想,忧民之忧,乐民之乐,把民本思想升华到一个相当自觉的政治道德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