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庙旅游结束感言
有伏羲庙作文400字
春天来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耀眼的光芒照在身上,我感到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蔚蓝的天空中多了一道风景线,小鸟和大雁都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一到家乡就叫个不停,好像在说“我们回来了”。
大街上的人们都“变瘦”了,大家都换上了漂亮的春装。
院子里,下朋友们在开心的玩着游戏,有的跑步、有的扔沙包、有的跳绳、有的踢足球、还有的在跳皮筋……热闹极了。
大人们则三三两两在花园里边晒太阳边聊着天儿,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
大树,小草都已经睡醒了。
小草从泥土里悄悄的钻了出来,大树的枝头上不知什么时候都长满了嫩绿的小叶子。
迎春花早已经盛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远远望去山坡上被迎春花装点得十分华丽,像给山坡穿上了金黄的春装,美丽极了。
冰封了一个冬天的小河也解冻了,河水哗啦啦的流淌着,鱼儿在水中欢快的游泳。
我喜欢春天这个美丽的季节。
伏羲庙简介600字
2001年06月25日,伏羲庙作为明、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后,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现存面积6600多平方米。
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
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共6座。
新旧建筑共计76间。
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
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
而朝房、碑廊沿横轴线对称分布,规整划一,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由于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
又因有伏羲庙,民国以前小西关城又叫伏羲城。
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在中院后部正中,是伏羲庙的主体建筑,巍然屹立于院子正北高
【第1句】:7米的砖筑月台上。
其高大雄伟的殿内,有伏羲彩塑巨像一尊。
藻井顶棚正中绘太极河洛八卦图,四周等分为六十四格,内刻绘六十四卦图。
先天殿后面为太极殿,又称退殿、寝殿、寝宫,依“前宫后寝”惯例而建,原供伏羲,后祀神农,建筑规模略小于先天殿。
伏羲庙各院内遍布古柏,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征伏羲六十四卦之数,现存37株。
挺拔苍翠,浓荫蔽日。
伏羲庙大门内侧东西墙角原有古槐两株,相对而立。
现存东边1株,树干中空,经鉴定为唐代听植。
每逢正月十六伏羲诞辰日,周边群众扶老携幼,纷纷前来伏羲庙朝拜祭祀“人祖爷”。
一时,宝烛辉煌,香烟缭绕,钟鼓鸣天,善男信女异常虔诚,庙内充满着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
伏羲庙门坊又称大门、正门、前门、头门。
明弘治三年(1490年)创建,嘉靖二年(1523年)、清顺治十年(1653年)、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
嘉庆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间由原来的3间扩建至5间,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间又重修,始成今制。
面阔5间计17米,进深2间计
【第5句】:4米。
悬山顶,绿瓦龙吻,质朴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