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感言500字
《抗日战争》500字读后感
抗日战争读后感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
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
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
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
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
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
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
当时,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所以由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常在全国抗战初期,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先后进行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阻滞了日军的推进,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但是,由于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在军事上则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所以,尽管国民党军队的许多官兵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先后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亦迁都重庆。
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条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的路线。
1937年8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前线。
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主要从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
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
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问题,批判和克服了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
在此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
日本侵略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
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坚决地进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常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降。
1940年3月,他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组织伪军,协同日本侵略军进攻抗日根据地。
同时,国民党的反共倾向也日渐增长,蒋介石采劝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妄图消灭共-产-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领导解放区军民一面抗击日伪军的“大扫荡”,一面打退了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至1943年12月,日军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迫收缩战线,华北方面军停止向抗日根据地的进攻。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
与此同时,国民党正面战场却出现了大溃败的局面,先后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
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夏季攻势,扩大了解放区,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
当时,由于国民党军队主力分散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都处在解放区军民的包围之中,因此全面反-攻的任务,自然地主要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军队来进行。
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军正式向盟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宣告结束。
1945年8月,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胜利,逼近日本本土。
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
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个人心得500字
“知耻而后勇。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才能从内心伸出激发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才能高扬爱国主义的时代主旋律,不断激发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
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重温历史,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化耻辱为悲愤,化悲愤为自尊、自信、自理、自立、自强、自励,进而确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讲,必须牢固树立国耻的意义、忧虑意识和危机意识。
一个国家对自己民族遭受的耻辱,往往比得到荣誉更能刻骨铭心。
而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忧虑意识,更是当代青少年建功立业的现实压力和动力
目前一个不忘国耻而愤然前行、充满忧患意识而始终居安思危的民族,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在伟大祖国通往现实化的不平坦的征途上,我们广大青少年理应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具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变压力为动力,把爱国精神和国耻危机转变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朋友们,我们是国家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我们要树立起强烈的观念:居安思危。
读抗日战争故事后的感想 800字及以上
读有感 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
可你,是否想过,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这可是战士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换来的。
这个代价太大了
今天,让我们来用战士们的鲜血,去让祖国变的更强。
在抗日战争。
我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
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战士们。
万山从中,轻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健儿到处逞英豪:雁翎队,敌后武工队,,地雷战,,麻雀战……使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我还看到了19组织的敢死队出发前接受长官的指示。
接着,一,二八的战火首先在闸北燃烧。
一个个19路 军沉着应战。
我还看到抗战1月27日午后,日军准备开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移带的上海居民纷纷涌向租界避难。
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0年之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唯一赢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场胜利。
那是近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
历史学家曾说;国可亡,史不可灭”因为修史“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
在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了解这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学生,无疑是责无旁贷,却有是一件难以承载的任务。
同学们让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将来
革命战士永垂不朽
抗日战争故事感想(400字左右)
一块狗肉的故事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
当时我们部队所在太岳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收成只有30%,有的地方甚至颗粒无收。
有一段时间部队几乎是以野菜充饥。
战士们风趣地说:“捡野菜是我们的军事课,缝袜子是我们的政治课。
” 这年秋季的一天,我们2连的一个排受命去转移伤病员。
我当时是2连的指导员。
连吕司务长考虑到连队即将进入反“扫荡”斗争,就想办法从老乡家买回一条狗,给大家改善伙食。
炊事班王喜则老班长一夜没合眼,一直坐在炉灶旁炖狗肉。
天快亮时,轮到我查哨,路过伙房门口,我拿起筷子夹了红枣大的一块肉吃了,并说真好吃。
老班长没吭声,但狠狠瞪了我两眼。
部队起床后,老班长把4班长张青春同志叫去说:“指导员查哨时进炊事班吃了一块肉,你是他的小组长(我在2排过党组织生活),你去问他,一晚上有七八个人查哨,大家都像他一样,每人吃一块肉能行吗
”出操后张青春同志叫住我,我就主动说:“我犯了个错误,请你批评吧。
”他说:“你知道错了就好,不能认为吃一块肉是小事,就马马虎虎。
”我说:“好吧,我向大家作检讨。
” 开饭时,连队集合起来后,我主动在全连同志面前做了自我批评。
开饭了,4班长张青春给连部送来两块肉,并说“这不是统一分的,是我们班送给指导员的。
”接着机枪班、5班、6班等也都送来了。
不大一会儿,足足凑了小半盆狗肉。
我没有吃,连部的其他同志也不好意思吃。
当天下午4点钟,我带2排的同志赶到伤员驻地,把狗肉给3个重伤员和两个女同志吃,他们还相互推让着。
吃完饭后,我们连夜出发,把伤病员安全送到了目的地。
抗日战争观后感500多字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已匆匆走过了七十个年头。
为了纪念这个胜利的日子,我们怀着虔诚之心观看了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
“咚——咚——咚”这是解放军前进的脚步声,他们正踏着雄壮的步伐,沿着长安街的天安门广场前进。
“咚——咚——咚”多么有劲,多么锵锵有力的步伐声啊
这不是普通的脚步声,这是我们国家迈向世界民族之林的声音,是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喜悦之声,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脚步声。
是他们,是解放军叔叔在战场上与敌人顽强搏斗,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是解放军叔叔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来保卫祖国的边疆,无私地向自己的岗位奉献自己的青春,就是因为有这一群“威武之师、文明之市、胜利之师”为祖国做后盾,才有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团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渐渐变成了文字,文字渐渐变成了概念,概念渐渐地模糊了。
历史,就是这样被人们遗忘的。
但抗战是一段不应被后人忘记的历史
那是一段悲惨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苦难;那是一段光荣的历史,凝结着一个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远逊于对手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历史奇迹和民族荣耀
抗战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一种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给予我们自尊、自信和面向未来的勇气,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忘记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战这段不寻常的历史,不能忘记那屈辱和荣誉交织的“昨天”。
短短的一天一晃而过,但这一天却让我收获了许多,思索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
或许平日的我们并不会将那段难忘的历史特意拿出来宣扬一番,但只要我们将那个七十年前的日子熔入到自己的脑海,它便能像警钟一样时时鞭策我们保持警醒、踏实前进,让我们的后代在将来的某个日子里骄傲的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有着无数个荣耀的‘昨天’,我们还要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
抗日战争故事感想(400字左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歌声仍在耳畔回响。
当年,是这支歌把一个醒来的民族召唤在一起;今天,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让我们随着这凝重而又昂扬的旋律,回顾那场波澜壮阔的战争,重温那伟大的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文集中突出了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主线,讴歌了抗日英雄们奋勇献身的伟大精神。
” 文集中,一幅巨型油画与八路军伏击日军的景观,再现了平型关大捷:日军汽车在冲天大火中燃烧,八路军战士与日军展开“肉搏”战,13公里长的山谷里倒下了日军坂垣师团1000多具尸体,全面抗战以来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使“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这里破灭。
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战的号角。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抛弃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华民族全面神圣抗战从此以燎原之势燃烧起来。
1938年5月,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一间简陋的窑洞里,伴着火苗跳动的油灯,一代伟人毛泽东正在撰写着一部改变了中国命运的著名篇章――《论持久战》。
文集中以照片、文物与景观相组合对那一历史时刻进行了重现。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是为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5月会见参加中国东北抗战和苏联卫国战争的俄罗斯老战士代表时的讲话,为抗日战争胜利《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的主题思想做出了最好的解释。
有关“抗日战争”系列的书读后感500字
铁血丹心保家国——读《抗战狙击手》有感作为一名中国人,定不会忘记近代史中祖国所受到的屈辱,也不应忘记在抗战中那一个个涌现的英雄的名字。
他们之所以名垂青史,之所以有着大无畏的精神,是因为他们心中,永远刻着一个名字,那便是“中国”。
本书中的主人公——萧剑扬,抗日战争时期一名军人,原本是东北猎人之后,自幼与猎枪为伴,练得一手精准的枪法。
他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第51师,杀了不少日寇,为了亲人,更是为了祖国。
在凇沪会战中,为了给惨死的连长复仇,他一个人潜入敌后,凭借22发子弹,连续狙击17名日本官兵,然后全身而退。
他是一个英勇冷静,心思缜密的人。
记忆最深刻的便是本书第一章《初战凇沪》中的一个令我震撼的情节:飞机
一架飞机打他身后的半空中扑过来,猛地朝着日军的炮兵阵地俯冲下来……在它身后的蓝天中,拖出了一道长长的黑色烟带……这架中国空军的战机,不知是在空战中被敌机击伤了,还是被日军的地面防空火炮击中了。
它像一只受伤的苍鹰,知道自己无力飞回山岩上的鹰巢,于是决意在最后一次的撞击中找到自己的归宿。
它竭力地控制着自己的身体,照准地面上的这个日军炮兵阵地撞下来。
空中没有见到降落伞……它的身影在空中艰难地划过,好像一名遍身硝烟的战士,用尽所有的力气,庄严地向大地行了最后一个军礼。
一股黑红的火焰从地面腾空而起。
机头从容地扎进了炮兵阵地上的一堆弹药箱中。
山崩一样的爆炸。
硝烟和气浪,转瞬间吞没了弹药箱附近几个没来得及逃开的土黄色身影,然后迅猛地向四周扩散开去。
大地在颤动……在飞机俯冲入日军的弹药箱的时候,我心中有着的不仅仅是一种感动,更多的是被激发出的一种爱国之情。
不屈的的民族气节在本书中被表现的淋漓尽致,书中字里行间仿佛都在呐喊着咆哮着不变的情感。
这本书让我联想到了《中国兄弟连》,这是部我看了很多遍,却总能使我落泪的电视剧。
它叙述了国军和中共游击队的相识,相斥,相知,混编,直至牺牲这并不漫长的抗日过程。
抗日爱国总是一个经典的话题,它经典是因为它总能触动如今的我们心中最柔软却是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长期所不接触的地方,是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中国”的强大的凝聚力,是因为它让我们相信不论是什么阻难,我们都能够挺过去,是因为它让一个名为“祖国”的东西,再一次占据了我们的心灵。
我想,因为这本书,因为这些人,我明白了祖国对一个人的意义。
铁血丹心保家国——读《抗战狙击手》有感 何心玥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