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规培感言
铺麻醉床我的意见和感想
(1)操作前准备:护士着装整齐,洗手,取下手表 评估环境,无病人治疗、进餐等,按使用顺序准备物品(2)携物床旁,移椅至床尾正中,离床约15cm将用物放在床旁椅上 铺麻醉床应换上洁净的被单,保证术后病人舒适及预防感染(3)移开床旁桌离床约20cm,翻转床垫(4)将床褥齐床头平铺于床垫上(5)按铺备用床的方法铺近侧大单根据病人的麻醉方式和手术部位铺橡胶单和中单1)将橡胶单和中单分别对好中线,铺床中部,边缘平整的塞入床垫下2)根据病情可将另一橡胶单和中单铺在床头或床尾,铺床头时,齐床头,下端压在中部的橡胶单和中单上,边缘平整的塞入床垫下。
铺在床尾,则下端齐床尾,余同上转至对侧用同样的方法铺好大单、橡胶单和中单。
先床头后床尾颈胸部手术应将橡胶单和中单铺在床头;腹部手术铺在床中部;下肢手术铺在床尾。
铺在床中部的橡胶单和中单的上端应距床头45~55cm注意中单要遮盖橡胶单,避免橡胶单与病人皮肤接触,而引起病人的不适(6)按铺备用床法套好被套(7)盖被上端与床头平齐,两侧内折与床边缘对齐,尾端内折与床尾平齐将盖被三折叠于一侧床边,开口朝向门(8)套好枕套并拍松枕头枕头横立于床头,开口背门 可防止病人因躁动撞伤头部(9)移回床旁桌,床旁椅放在接收病人对侧床尾(10)麻醉护理盘放置于床旁桌上,其他物品按需要放置
为什么叫麻醉医师为麻醉师会遭到反感
因为麻醉医生是“医生”,跟内外科医生一样上医学院学临床医学专业(或者麻醉学专业,但麻醉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专科),毕业了考一样的执业医师资格,而“麻醉师”的意思是技师。
在以前,国内确实有麻醉技师这一职业,辅助麻醉医生进行临床麻醉工作,但因为技师不是医师,是不能直接进行任何临床医疗处置的,也没有处方权,所以跟医生有根本的区别。
更重要的是,麻醉医生的工作除了“麻醉”,更重要的是保障手术过程乃至围手术期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有“外科治病,麻醉保命”的说法。
你想想,一个给你保命的医生,被称作“技师”,会作何感想
这里并不是歧视和瞧不起技术人员,但是职能不同、分工不同,职责也不同。
老百姓把麻醉医生叫做麻醉师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和轻视。
进修了半年的麻醉写一篇 进修心得体会 求一例文
在麻醉科实习的心得体会 在麻醉科实习的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我来到麻醉科有一个半月了,也已经开始慢慢适应了科里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也开始慢慢喜欢上这里了。
刚刚到佛山的时候很不适应这里的天气和饮食,觉得同我们北方有很大的差异,可是经过这段时间我已经不再讨厌这里了。
反而觉得这是一个生活很好的城市。
以前在学校我们也见习过,可是在管理方面却没有市一医院那么有秩序。
这里的手术室有20个,每天都有将近一百台的手术在这里进行,而且这里的麻醉医生都很厉害,他们每个人的专业知识很强,操作技能也是一流的,这使我们这些实习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将要在麻醉科实习半年的时间,我会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我们每天早上八点在科里交班,还会有同学做病例汇报,然后有老师指正我们的不足,这样我们会进步更快,学得更多,基本功更扎实。
我每天跟带教老师在手术间进行麻醉操作,当我有不足的地方他会细心指正出来,而且还会在空余时间告诉我一些关于麻醉方面的知识,他告诉我“麻醉最重要的是要管理好自己的病人,操作只是其次,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是一个合格的麻醉医生。
”我现在也许还做不到这一点,但是我相信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一个合格的麻醉医师。
虽然在这里的工作量很大,但我们的业余生活还是很丰富多彩的。
每周三下午我们都有业务学习,邓教授为了加深我们的印象还把讲解的内容改编成歌曲唱给我们听,我们不但学到了知识,还放松了一天的紧张心情。
周四下午我们还有英语学习,会和外教用英语聊天,来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
每周还会有足球比赛,老师同学会在一起踢得热火朝天,虽然很累也很热,但是大家玩的却很开心。
我们麻醉科每年还会举行一次旅游,这样我们不但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增进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感情,也是一举两得。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老师们对麻醉安全的重视,用邓教授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麻醉安全重于泰山”。
我们也要时刻牢记这句话。
做手术时全身麻醉后是什么感受
那位用针划来判断的说的不是全麻。
麻醉的基本要求包括镇痛、镇静和肌松。
一般来说现在全麻多半是静脉吸入,所以一般开始是先给吸入性的让患者麻醉后行,然后再给静脉用药的,一般患者术中是根本不知晓的。
单纯的也是全麻,一般适于时间短的手术(比如人流),静脉给药后一分钟左右就昏睡了,同样不知晓。
严格意义上说,麻醉后比睡眠还要深,因为连痛都不知道了,睡觉的时候被切一刀还是知道的吧。
看到群友退群搞笑感言
丢句谢谢就退群是不行的,于理不合,也对人评者。
不想因为这种事被打断腿,必须发一些感言到群里,然后才能退群。
感言如下:在此诚心诚意的感激群友的栽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所学所得,相比群友对我的栽培,我的笨笔写不出万分之一二。
你们的教诲,令我茅塞顿开,你们的指点,令如梦方醒,之前种种疑问迎刃而解,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现在的我充满动力,正准备按照群友的指点前进。
为了让群友奋斗时更加专注一些,划船时更加认真一些,猥琐时更加猥琐一些,我不得不暂时退出这个群,真是太对不起了
这个罪过,等我来世做牛做马再来报答
我知道,这是简直罪过呀,罪过呀
最后,再说一声谢谢,祝愿群内所有成员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好了我的话说完了,能把架在我脖子上的刀拿开了吗
对了,我帖子发也发了,说好的五毛钱呢
为什么音乐有医疗作用
(谈自己感想,700字左右)高手帮忙啊,急着交呢,悬赏分就这么多了,谢谢了
音乐治疗,从其原理上来看,它基本上是属于心理治疗范畴之内的。
音乐为什么能够治病呢
这是由于它通过心理和物理两个方面的途径对人体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音乐对人的心理作用 音乐能通过音响的作用来改善人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失去平衡的心态重新获得平衡。
音乐对人的心理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音乐对人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不同的音乐能引起听者不同的情绪变化、音乐是一门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无论是喜、忧、思、悲、恐、惊等情绪,它都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一般人的听觉十分分敏锐,因此,音乐具有最为自接、最为强烈的情感引发作用。
人们通过接触音乐,即能从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感受,也就是说,音乐对人的心理能产生一种比其它艺术更强、更深刻的感染力和影响人(影响人的情绪、情感和行为)。
音乐治行就是运用音乐这一“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特殊性,让患者通过接触音乐活产生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的变化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另外,人的情绪活动不仅与大脑皮层有密切关系,而且与内分泌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丘脑下部和边缘系统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边缘系统是调整人体内脏器官活动的最高中枢。
因此,能引起人们积极情绪的治疗音乐,就能改善和加强人的人脑皮质、边缘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等功能,从而更好地控制和增进人体各种内脏器官系统的正常活动。
以上,就是音乐对人的情绪、情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同样,音乐对人的行为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这是因为音乐治疗本身就是包括欣赏、演奏、演唱等多种形式的一项有结构的活动:(1)当患者参加音乐治疗活动的同时,他实际上已进入一连串的有组织、有规律的活动之中。
音乐,就乐曲本身来看,它是个有规律性的整体结构,乐曲有其固定的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患者参加音乐治疗活动,就需要学习,需要自始至终注息乐曲的全貌。
因此,患者必须精神集中,才能通过参加音乐活动来训练集中注意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正是那些精神病、神经病和弱智者所缺乏的。
(2)在参加练习的同时,患者还必须不断改变自己的行为,去适应乐曲在时间上有规律的持续活动,以逐步做到约束自己的行为。
(3)通过参加音乐治疗活动,能使患者将注意力放在他所能做到的事情上,而不是他残缺的地方,久而久之,就能给患者闯出一条成功之路,从而建立自信心,并逐步恢复认识及接受自我。
(4)智力或身体有残缺的人,一般都缺乏适当的社交活动。
这是由于自身的残缺而形成心理上的不平衡或是缺乏社交的技能以致不愿或不能与人交往。
音乐活动(例如参加合唱、合奏、重唱、重奏等),能将人们自然地聚集在一起,这样,患者就能借助音乐与别人有初步的、非语言的沟通,进而达到语言的沟通,逐步恢复正常的社交活动。
音乐对人的物理作用 音乐能通过音响的作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科学家们曾研究过声音对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发现一根听神经纤维只接收一种频率的音响、音乐对人的生理作用,首先是通过音响对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开始的,进而才影响到全身的肌肉、血脉以及其它器官的活动。
由于人体的神经和感官都有一定的振动频率与生理节奏。
而音响也有它自己的振动频率与节奏,假如外部音响的振动频率、节奏与人体内部的振动频率、生理节奏相一致时,当音响传入人体之后(音响能透入人体被吸收),就会引起一种共鸣(或称共振)反应,从而激发人体内所储存的潜能,使人体原有的能量动员起来,由静态变为动态、所以说,音乐中旋律的刚劲与柔美、节奏与节拍的长短与轻重、速度的快与慢、力度的强与弱、音区的高与低等方面的不同,分别表现为镇静作用、兴奋作用、镇病作用、降压作用、情绪调节作用等不同的治疗效果。
镇静作用 平稳柔美的音乐,能调节人的心律和呼吸,可使人消除精神紧张,起到松地和催眠的作用、例如在术前让患者听轻松的音乐,可以消除紧张感,减轻恐惧不安的情绪。
据日本的报导,术中戴耳机听音乐也具有镇静的效果。
又如神经衰弱和失眠的患者,听平稳、柔美的音乐,可以消除烦燥和不安情绪,安静入睡。
在哮喘病房里播放具有镇静性的音乐,以配合药物治疗,效果比单纯服用药物更好。
镇痛作用 活跃、欢快雄壮、激情的音乐对疼痛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能提高麻醉的效果、这是由于恐惧、焦虑等情绪会使病阈降低,愉快、兴奋的情绪可使病阈升高的缘故。
英国剑桥大学口腔治疗室就曾用音乐来代替麻醉剂,成功地为200多个患者拔掉病牙;德国赫莱尔德体育医院用音乐代替麻醉剂进行了万余例手术;又据美国阿德费大学一则报导,术后病人听轻音乐,其疼痛的比分都明显降低。
降压作用 由于音乐有利于消除精神紧张和烦燥不安感,因而对心血管系统发生良好的反射作用,促使血管舒张,紧张度降低,从而使血压下降以及改善心脑供血状况。
据实验,所一曲抒情、柔美的乐曲之后,血压可下降10~20mmHs;在候诊室里播放抒情、柔美的音乐,可减轻患者的精神紧张,防止血压升高。
调节情绪作用 音乐能使人的情绪产生变化,它可使淡漠的情绪变为积极;相反也可使积极的情绪变为淡漠。
例如明快、活跃的音乐能使人心情愉快、精神开朗;抒情、优美的音乐会令人心情舒畅,心胸开阔;激情兴奋的音乐能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平稳、柔和的音乐则可使人情绪安静,心平气和等等。
此外音乐还有调节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的作用,例如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等部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感情,尽管都能通过音乐得以充分表达,但从医疗的角度来看,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能起到治疗作用的。
应该说,多数音乐对不同患者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这是不容怀疑的。
但是,也有一部分刺激性过强的,或使人产生恶性反应的音乐则不宜用于治疗之中。
例如那些矛盾冲突极为激烈的、时有突强音响出现的音乐,嘈吵、烦人、使人不安的音乐,表现手法过于古怪、荒诞的音乐,旋律性不强而又不美的音乐,旋律、和声、节奏、音响都带有刺激性的音乐,以及格调低下的音乐等等,都不宜作为治疗之用。
而那些旋律优美动听、情绪欢快、充满激情、对人具有良性感受、能产生有益联想的音乐,则完全适用于治疗之中。
中国音乐治疗学会 肖迅选摘.
关于昆虫记精彩片段的赏析及感言
【第1句】:这些时候,它是底下梨形的巢穴里居住着它很渴望冲开硬壳巢,跑到日光里来。
但它能否,是要依靠环境而定的。
【第2句】:假使那贼安然逃走了,主人艰苦做起来的东西,只有自认倒霉。
它揩揩颊部,吸点空气,飞走,重新另起炉灶。
【第3句】:梨紧贴着地板的部分,已经敷上了细沙。
其余的部分,也已磨光得像玻璃一样,这表明它还没有把梨子细细的滚过,不过是塑成形状罢了。
【第4句】:这时候它的颜色是红白色,在变成檀木的黑色之前,它是要换好几回衣服的,颜色渐黑,硬度渐强,直到披上角质的甲胄,才是完全长成的甲虫。
【第5句】:在我自己的工作室里,用大口玻璃瓶装满泥土,为母甲虫做成人工的地穴,并留下一个小孔以便观察它的动作,因此它工作的各项程序我都可以看得见。
【第6句】:我已经说过,古代埃及人以为神圣甲虫的卵,是在我刚才叙述的圆球当中的。
这个已经我证明不是如此。
关于甲虫被放卵的真实情形,有一天碰巧被我发现了。
【第7句】:一会儿,它就要吃了。
没有人教它,它也会做,像它的前辈一样,去做一个食物的球,也去掘一个储藏所,储藏食物,一点不用学习,它就完全会从事它的工作。
【第8句】:当然,我也曾做过这种试验,将干硬壳放在一个盒子里,保持其干燥,或早或迟,听见盒子里有一种尖锐的摩擦声,这是囚徒用它们头上和前足的耙在那里刮墙壁,过了两三天,似乎并没有什么进展。
【第9句】: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做用,可以吓退天敌。
赏析:这段话是《昆虫记》中描写虫子的一段话,通过比喻,列举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将昆虫的样子展现在读者眼前,将它们“可以吓退天敌”的原因淋漓尽致得表现了出来,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
我颇羡慕而且嫉妒它这种百折不挠的品质。
【第10句】: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蚌蛛”在打着转,欢快地扭动着,不对,那不是“蚌蛛”,其实那是豉虫们在开舞会呢!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格,将鼓虫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鼓虫们欢快的情态.表达作者喜爱鼓虫的情感.
急求鲁迅呐喊的每篇的内容梗概,精彩描写,读后感(每篇共要100——200字)
1)《药》的梗概: 老栓的儿子得了肺痨,现在话就是肺结核,那个时代里是治不好的绝症,当时人们流传人血馒头可以治好,所以老栓花了大钱买下了从判党(共产党)斩首时染好的血馒头,回去蒸给小栓吃,可惜他的努力只起到了安慰作用,小栓最终还是死了.和他的坟临近的地方是那个被斩首的革命党(夏家的小儿子)的墓,他的墓上有一圈鲜艳的小花,但小栓的却什么也没有…… 《药》是一个比喻。
救国的重任,在鲁迅看来,绝不是小资产阶级发动的革命所能胜任的。
因为其脱离工农的固有缺陷,使他们在国家政治力量对比中始终软弱无力。
尽管那些内心有着真诚的为救国不惜付出生命的热情的人,到死也得不到普通群众的理解,更得不到多数人的支持,最终为国捐躯,身首异处,自己的鲜血却被没觉悟的老百姓当作治肺痨的迷信药物吃掉。
《药》的明线是描写群众愚昧;其暗线歌颂了革命者的献身。
用人血馒头将明暗两条线索连结起来,就更加突出了群众的愚昧,但却又使献身的革命者感到了一种难以忍耐的悲哀和孤寂。
作者所揭示的不是夏瑜有什么错误和缺点,而是群众身上的弱点。
并且不是一般的揭示,而是把这种弱点和革命、革命者联结起来,更加深刻地加以揭示。
诚然夏瑜是孤寂和悲哀的,但作者并没有剖析他这孤寂和悲哀的主观原因,比如“脱离群众”之类,而是着重在揭示造成这种悲哀和孤寂的客观原因。
就在剖析客观原因的时候,作者也不是着重在揭示反动统治者的凶残和狡猾,而是侧重描绘群众的麻木和愚昧。
这就是说,革命者的悲哀和孤寂是因为深味了群众的愚昧和麻木之故。
鲁迅曾经与友人谈及这篇作品,他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捷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我们认为鲁迅的这一段话已经清楚地说明他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如果需要我们做出概括的话,《药》的主题就是:群众现在还很愚昧,他们对于革命本是迫切需要的,然而他们却毫不觉悟,甚至敌视革命。
要革命,就必须用科学的、民主的思想,把他们从孔孟之道和封建迷信的长期统治下解放出来,否则,革命的成功就没有希望。
2)《狂人日记》的梗概: 《狂人日记》一书共有四十小节,内容也很简单,就是讲述一个小伙子患了精神病时写的日记,这是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是《呐喊》的初篇。
这篇小说是描写一个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动,把他生活的感受和心理幻觉柔和一体,用人物自叙的方式“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 “狂人”出生于封建士大夫家庭,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造成对社会的恐怖心理。
他认定现在是个“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会。
他半夜察看历史,看见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他对吃人社会发出勇敢的挑战,相信将来的社会是“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在仁义道德掩盖下“吃人”的本质,被誉为“彻底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声春雷”。
《狂人日记》写于一九一八年四月。
它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白话小说,也是现代中国的新文学的第一篇杰出作品。
《狂人日记》的主题,据鲁迅说,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弊害”何在
乃在“吃人”。
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
鲁迅曾说,《狂人日记》“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的确,《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3)《鸭的喜剧》的梗概: 《鸭的喜剧》是一篇带有纪实性色彩的小说,作者与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在北京有过一段交往,本篇即以此为素材,作品结构简单明了,但内容丰富深广。
作者塑造的主人公爱罗先珂对世界充满爱心,那是一种趋势博大的爱,他爱一切生物,爱充满活力的生命,爱欢乐的世界,但世界并非尽如人意的。
作者通过鸭的喜剧——也就是由蝌蚪的悲剧,提示了生存竞争,弱肉强食的生命现象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委婉的表达了人间不可能无所不爱,唯有反抗强暴,才能保护弱者的思想。
本篇在写作上有散文化特色,情节性不强,但语言朴实、亲切、雅致、别有一翻韵味。
爱罗先珂居住在北京。
他觉得十分无聊,寂寞,便托人买了一些蝌蚪儿,待它们长大后就可以听到交响曲般的“蛙鸣声”。
当他从孩子口中得知“他们生了脚了”,“他便高兴的微笑道”。
然而,他又买了四只“诚然是可爱,遍身松花黄”的小鸭。
小鸭固然可爱,但它们在游泳的时喉,“吃掉”了河中爱罗先珂的蝌蚪。
使他梦寐以求的“蛙鸣交响曲”就这样破灭。
事后,他带着遗憾离开了“沙漠”般的北京。
文章不长,但是字里行间鲁迅先生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却是十分精辟的,他把北京比喻成“沙漠”,从中体现出北京的安静、干燥等特点。
文中鲁迅写到的小鸭形象,虽然不过一、两句话,但十分形象、生动地体现出小鸭可爱的样子。
而文章的最后两节,总觉得有些凄凉:景在,人已不在。
真有点可惜了,如此可爱美丽的景色,竟无人欣赏,是不是有些可惜了呢
4)《端午节》的梗概 《端午节》塑造了一个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方玄绰的形象。
方弦绰是“这些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的事物,总是喜欢在过去的世界里思考问题的人物代表。
” 从他的身份地位上看,他不仅厕身于高等学府,喜欢发发奇谈怪论,而且又混迹于官场,扭扭捏捏地做个政府的小官。
这个知识分子加官僚的身份,使他说话做事充满矛盾,——“索薪”事件,更是使他不尴不尬,左支右绌,颜面尽失。
从他的文化角色上看,他表面上是新式文人,天天捧着《尝试集》咿咿唔唔。
但骨子里浅薄、市侩,在家里是坐吃等伺候的“家长”,在社会上是袖手旁观,静观待变的“看客”,是个披着新衣的旧式文人。
鲁迅在这篇小说中采用的是轻松、幽默的讽刺笔调。
通过描写方玄绰的行为、语言和心理,塑造的是一个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形象。
而在中国的传统里,屈原是先进的知识分子的代表,端午节又是纪念诗人屈原的。
用端午节作题目,更加讽刺了主人公的浅薄和市侩。
5)《故乡》的梗概 《故乡》写于1921年,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小说中鲁迅主要表现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作品通过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对比,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榨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另一方面,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对“人性”探索的意义。
作品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精神上受到极大束缚,古训筑成的高墙,使人与人隔膜起来。
突出反映了鲁迅对“国民性”的拯救。
《故乡》中有我们所熟知的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形象对比,少年闰土活泼可爱,机灵能干,中年闰土则麻木、畏缩,反映了传统思想对人的深刻影响,还有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形象,由一个美丽的女子变为一个庸俗、自私、刻薄的人,这不仅是作者对当时中国农村生活现实的深刻的思考,也是对统治中国农民的思想的历史文化的不满,所以要“逃异地,走异路,去寻求别样的人生”,也希望年轻的一代有新的生活。
6)《孔乙己》的梗概 孔乙己是清末一个下层知识分子。
他苦读半生,热衷科举,一心向上爬,在“四书”、“五经”中耗掉了年华,落到即将求乞的境地。
他不肯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又脏又破的长衫,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时刻不忘在人们面前显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甚至当别人戏弄他时,他还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
只有当人们触到他灵魂深处的疮疤:“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才立刻颓唐不安。
在长期的封建教育熏陶中,他和一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士大夫一样,养成懒惰的恶习,不会营生。
为生计,免不了偶尔做些偷窃的事。
即使落到被打折腿的惨境,他还要用手慢慢地走到酒店去喝酒。
面对这样冷酷的现实,孔乙己却能在瞒和骗中偷生,自欺欺人,以别人难懂的之乎者也为自己遮丑,显示自己的学问,并以腿是“跌断”的谎言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封建科举制度无情地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然而他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始终不明白自己穷困落魄终生的原因。
这正是他性格中最可悲的东西。
作者用无情嘲讽的笔触,通过对孔乙己思想性格的刻画,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制a度。
然而,作者在批判他的封建意识时,也表现了一定的同情心,特别是写到他教“我”识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从不拖欠等情节,一再表现了他心地善良,从而更激起读者对迫害他的封建制度的愤恨。
7)《阿q正传》的梗概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落后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农民的典型。
阿Q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赤贫者,他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
从生活地位看,阿Q受到惨重的剥削,他失掉了土地以及独立生活的依凭,甚至也失掉了自己的姓。
当他有一次喝罢两杯黄酒,说自己原是赵太爷本家的时候,赵太爷便差地保把他叫了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不许他姓赵。
阿Q的现实处境是十分悲惨的,但他在精神上却“常处优胜”。
小说的两章“优胜记略”,集中地描绘了阿Q这种性格的特点。
他常常夸耀过去:“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
你算是什么东西
”其实他连自己姓什么也有点茫然;又常常比附将来:“我的儿子会阔的多啦
”其实他连老婆都还没有;他忌讳自己头上的癞疮疤,又认为别人“还不配”;被别人打败了,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他胜利了;当别人要他承认是“人打畜生”时,他就自轻自贱地承认:“打虫豸,好不好
”但他立刻又想: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剩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
”于是他又胜利了。
遇到各种“精神胜利法”都应用不上的时候,他就用力在自己脸上打两个嘴巴,打完之后,便觉得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于是他又得胜地满足了。
他有时也去欺侮处于无告地位的人,譬如被假洋鬼子打了之后,就去摩小尼姑的头皮,以此作为自己的一桩“勋业”,飘飘然陶醉在旁人的赏识和哄笑中。
但是这种偶然的“勋业”仍然不过是精神的胜利,和他的自轻自贱、自譬自解一样是令人悲痛的行动。
阿Q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只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手段,使他不能够正视自己被压迫的悲惨地位。
他的“优胜记略”不过是充满了血泪和耻辱的奴隶生活的记录。
小说更深刻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历史根源,有力地批判了辛亥革命的脱离群众和不彻底性,表达了作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观点。
8)《兔和猫》的梗概 《兔和猫》这篇小说带有寓言的色彩,作者以小动物兔和猫为对象,抒发了自己的爱憎之情。
作者同情新生弱小的兔子,憎恶大黑猫的凶恶,并由此寓视社会现象,从而更加反衬出代表黑暗势力的大黑猫的凶残,和作者对其的憎恶之情。
作者以极强的观察力,传神的笔致把白兔的外形、动作、神态描绘的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准确,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9)《社戏》的梗概 名为《社戏》,小说并未直接写“我”小时所看的社戏,开头记述的却是“我”成年后在北京看戏的两次经历。
那两次戏,都没看好,反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沉闷、世故、污浊,这适与“我”少时在平桥村的自然真率生活形成了鲜明对照。
鲁迅心中的故乡实有两个,一是《故乡》中所描绘的现实中的故乡,一是《社戏》中所展现的理想中的故乡,他常常是以理想中故乡的完美来反衬现实中故乡的残破。
《社戏》没有正面描写农村的苦难,但对理想中故乡的讴歌,也正是对现实的批判。
《社戏》可说正是对于故乡之梦的具体描绘,蕴含其中的是对故乡的一腔挚爱。
故乡之美好,最分明地在生活其中的人身上体现出来,人的健康成长才是社会进步的最好显示。
人之中,重要的又是小孩,因为他们才是社会的未来。
鲁迅一直深切关注儿童的成长,在《狂人日记》中呼喊“救救孩子”,在对故乡极度失望的《故乡》中,他也是从少年闰土身上看到了故乡之美好,由儿童身上重新看到了希望。
对于后代,鲁迅作为长辈的心愿是“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10)《风波》的梗概 辫子,曾是清王朝统治建立和消亡的标志之一;在鲁迅眼里,又是传统文化和国民精神枷锁的一种象征,是国民革命与危机的一种征兆.这篇小说通过对江南水乡中一场辫子风波的描述,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揭示了缺乏精神信仰和追求的无特操的国民性弱点. 小说描写1917所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某水乡所引起的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以小见大,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封闭,愚昧,保守的沉重氛围,帝制余孽还在向农民肆虐,农民还处于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统治和控制之下,揭示了缺乏精神信仰的追求而陷于自私,苟活,麻木,冷漠,盲从状态的无特操的国民性的弱点.说明辛亥革命并没有给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农村带来真正的变革,今后的社会革命,若不能唤醒民众,是难以成功的. 11)《头发的故事》的梗概 围绕着女子剪发、男人剪辫子的头发问题组织故事,通过头发问题所引起的反复曲折的风波,鲁迅寄寓了自己对封建顽固守旧势力的痛恶,对软弱的不彻底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愤激.鲁迅将人物独白作为构思这篇小说的主要手段,通过人物独白来叙事抒情,同时以辫子这种社会意象来叙事.小说创作过程中也采用了虚构艺术,通过虚构的假,达到艺术上的真.叙述和人物语言也精炼传神,富于美感力量 12)《明天》的梗概 《明天》中通过单四嫂子这个就中国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的展示,批判了封建男权思想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戕害,痛斥了以蓝皮阿五为代表的中国劳动农民的愚昧麻木和不觉醒的精神状态,鲁迅对他们则带有深深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
13)《白光》的梗概 《白光》塑造的则是在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 在《白光》中,陈世成一心想升官发财,但连续16回的落第,粉碎了他的升 官梦,勾起了他的发财欲望.在幻觉中,银子发着白光,左转右拐地把他从 家引到山里.他怔怔忡忡的追逐白光,最后溺死湖中. 这篇文章有意写得阴森恐怖是为了批判当时不合理的考试制度,揭露不中第的读书人的悲惨命运. 14)《一件小事》的梗概 在一件小事中,鲁迅先生把一位平凡的人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车夫写的那样的光辉伟大,事情是这样的:一天,鲁迅先生有急事鼓了一辆车去S门,但路上,人力车的车把碰到了一位衣衫破烂的老妇人,当时,鲁迅先生不以为然,认为她并没有受伤,于是,挥挥手让车夫快些走,但车夫却完全不理会鲁迅先生,而是“傻傻的”跑过去把老妇人扶起来,并关切的问她的伤势,再把她送到警署去做检查,当时,鲁迅先生看着车夫的背影,心里觉得他不再低微,而是变得伟大起来,而鲁迅先生觉得自己又是那样的渺小,心里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
《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
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
在五四运动时期能有如此认识是很不寻常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