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升迁感言
军人怎么晋升
首先军人晋升分为官两个类别士:士官分类:初级士官(一级士官、二级士官)中级士官(士官、四级士官)高级士官(五级士官、六级士官) 士官晋升年限:一、二级士官士三年;三、四级士官士四年;五级士官是五年,享受正营职待遇;六级士官是九年,享受正团职待遇。
士官分两种,一种是专业士官、另外一种是非专业士官。
初级士官大都是非专业士官,比如说带兵。
还包括一些专业士官,还有像开车等等,还有司务长都由士官担任。
但是在部队士官能过升职到六级士官的,都是专业士官,他们相当于正团职待遇。
技术性非常强。
四级以上士官一般是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专业和单位才有。
大部分都是从事维修,专业兵种武器维护工作的。
比如说导弹维修、高炮维修、雷达维护等等.一般来说能干到高级士官的已经很不容易了,一个大军区的高级士官更是太少了,而六级士官一个大军区也没有几个。
军官类:一、成为军官条件: ① 每年高考,军校只招生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
每年高考,部队委托地方大学招收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为国防生
毕业后成为军官! ② 部队每年也从某些全国重点地方大学招收毕业生到部队工作,成为军官!本科(有学士学位)授予副连级中尉军衔,硕士学位被授予正连级上尉军衔,博士学位被授予正营级少校军衔
③ 参军后,考军校,然后成为军官
【第3句】:
【第1句】:当兵后报考军校的条件:
【第3句】:
【第1句】:
【第1句】:目前军校从部队战士中招生的数量逐年减少,录取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第3句】:
【第1句】:
【第2句】:义务兵服役满1年以上方可报考军校,士官服现役则须在3年以下。
对士兵的年龄要求是:报考机要、护理专业的士兵,年龄应当在二十周岁以下,报考其他专业的士兵年龄应当在二十二周岁以下(截止到当年1月1日)。
对于少数民族的士兵,年龄可以放宽一岁。
【第3句】:
【第1句】:
【第3句】:士兵考生应当具有高中文化程度或者同等学历。
但培养运动员或者少数民族干部的个别专业还可以招收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士兵。
【第3句】:
【第1句】:
【第4句】:考试科目有文化:数学、物理、化学、政治、语文和英语;体能:单双杠、手榴弹、中短跑、5公里武装越野;专业:本人在部队从事专业的基本内容。
考军事科目合格了才能考文化课! 注:
【第1句】:如果你取得本科学历,有学士学位,年龄不超过26周岁,可以报考军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部队工作,被授予正连级上尉军衔
【第2句】:士兵荣立二等功以上,可以直接提干,但是非常非常难
因为现在是和平年代,普通士兵能立个个人三等功就已经很不简单了
军官晋升年限:军官军衔是4年一晋升,职务是3年一晋升。
到了年限就会晋升的。
团级是个门槛,如果到了团级在升不上去的话,那就说明你该转业了。
咸平之治的政治
文言文学习心得体会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作为一名中国人,学习并传承祖先留下来的优秀文化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任务。
它有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古代人物,生活习俗,风景名胜的了解,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可以指引我们生活前进的方向,当我们处于人生低谷时,我们会想到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当我们对自己感到不自信时,我们也会自然联想到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这句名篇。
因此我们学习文言文,并最终掌握和熟悉应用文言文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文言文有下面几种方法:第一,从字的层面上看,应该做到读得准、写得出,即能准确把握字音和字形,特别要注意对通假字的学习。
第二,从词的层面上看,应该从常用实词、常用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
具体点讲,就是从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以及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转化活用现象,古今相同字形的词语在意义上的差别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
三,从句子的层面上看,应该把握几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包括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判断句等。
具体点讲,就是把握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的省略,倒装句中的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和状语的后置,被动句中的“于”字表被动、“见”字表被动、“为”字表被动、“被”字表被动以及没有被动标志的被动现象,判断句的几种常见格式(如…者,…也。
又如用“为、乃、即”等表示的判断句)。
第四,从文学文化常识层面上看,应留心作家、作品和作者所处时代等文学常识,注意积累古代科举、历法、计时、节日、姓氏称谓和官职升迁等方面的文化常识,结合历史知识,如说官员“左迁”表名官员被贬职。
因此,我们在平时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历史文化的积累。
第五,我们在学习之余,可以多读一些古典书籍,如司马迁的“史记” ,大家可以买有古今对照的,这样可以边看边对照,有利于提高赏析水平。
在此我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些我自己学习文言文的启示,第一多读书,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阅历。
我们可以提前了解一些故事,当我们再次遇到这些题材,即使是古文,我们也可以很轻松地了解大意。
第二,平时加强积累,遇到不懂的可以摘抄出来,加以记忆。
第三,多翻字典,了解一些字词词义的演变。
第四,平时多练习,多读一些文言文,这样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才会提高。
o(∩_∩)o 希望能帮助到你!o(∩_∩)o ★★★★★请及时给予好评或采纳,万分感谢
(*^__^*)
读冰心《去国》体会
读冰心女士的《去国》的感言 鹃 魂 我一向看报,都喜欢看《晨报》,并且对于它那第七版上的各种材料,更是特别注意。
因为那些记载,对于我们的知识经验,都有种种的帮助,所以我看过了的,我都将它裁剪下来,分类定成册子,以便日后的浏览。
前天我见那小说栏内,有冰心女士的《去国》一篇。
我本来对于小说,不大注意,但我见了这个题目,是很新鲜的,想来必定有些趣味。
我就从头看去,愈看愈是高兴,哪知正在高兴的时候,它就完了。
没有法,只有再等第二天的报来续看。
所以我这几天,等到报一来了,我头一个就是看这篇小说,究竟看看那位英士抱了无限的志气回国,终归是怎么样了。
好容易,一天一天的盼望,直盼到星期三,才算登完了,我才知道这《去国》的故事,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那位英士,学了八年的学问,回得祖国,就是那样的结果!国家待遇专门人才,也就不过如此,还有什么大希望呢!但是我又替那位英士细想,他还算是很侥幸的呢!因为他还有一位好父亲,才能够一写信,就马上得了一个技正。
当他正在那里牢骚抑郁的时候,居然就有美国的工厂来聘他,他虽不能“得偿夙愿”,却还可以“舍而之他”,这岂不是他的大造化吗?若是没有那个大人力,回国后,不定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够混进衙门呢!若是没有个外国的好机会,就是要想“去国”那也是很不容易的了!若再有那“高堂白发”、“娇妻幼子”的负担,那就越发的不得了了!那时为生计的打算,也只得学些运动的法子,为联络的起见,也只好学些嫖赌的嗜好了。
那么一来,也就是悠悠忽忽的过去了,只依其愈趋愈下罢了。
所谓久而不闻其臭,日子也就不觉得难过了。
到了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爱国热忱”了,也没有什么“忧时愤世”了。
所有的专门学问,也就一天一天的忘记完了,什么麻雀、泼克、胡同、戏院,也就一天比一天的研究得精深了。
说的都是“及时行乐”,做的都是“酒地花天”,不过在那赌场花丛里头,又添一分子罢了。
这样看来,那可不是就葬送了几十年的攻苦!毁了国家的一个人材吗?但是如像这样的人材,试问中国还少吗?就打北京这个人丛官海说,其中溺死的就不在少数!我从前很有几位朋友,当他们在外国留学的时候,与我常常通信,都是“慷慨悲歌”、“以国自任”的,我也很佩服他们那种“爱国豪情”、“凌霄志气”,满望他们回国之后,各用所学,做一番大事业出来,替我们吐吐气。
哪知道他们一个一个的回来,混来混去,都混到北京来了。
再些日子,也都混进部里去了。
等到一进了部,也就不觉得比常人有些什么不同的趣处,言语举动,也都与平常的部员一样了。
有几个神经敏切的,他的官气倒比那般老资格还要深得多!他的嫖兴赌兴,还要厉害得多!到这时候,与从前迥然是两个人似的。
我对于他们的希望,也就如冷水似的,结起冰来了!但是我常常总是不明白,为什么好好一个“才学俱备”、“志勇兼全”的人,在外国的时候,就那么样好,一回到本国,就这样糊涂的,乱七八糟起来呢?我对于我那几个很好的朋友,也曾切切实实的责备过一番,并且我也细细的盘问过他们,究竟这里边是怎么一个缘故呢?最初问他们只是微微的笑,不过说些不相干的话,等我问急了的时候,他们才说出那“事与愿违”的苦衷来。
他们说:回国之初,谁不是气象蓬勃?谁不想做点事业出来?哪知道本国日言提倡实业,发达工商,到如今哪里有什么实业可办,工商可图呢!你想我们离父母,抛妻子,跑到外国去了多少年,费了无数的金钱,到回国的时候,还不能自己赚钱,怎么对得住家庭呢!况且我们又多是寒士,既不能自己集资办实业,除了做官,现在中国还有什么正当的事业,给我们好做呢?我们当初到北京,住在栈房里候事,候了好几个月,幸亏有人说话,代我们运动,才得了现在这个差事已经是望眼欲穿,很不容易的了。
既得了,难道还有不去做的道理吗?既进了衙门,当然也得同他们一样了。
你若还是存一个学生的样子,事事都要讲公理、良心、道德、廉耻,那你可就有点站不住了。
你想好容易才混进去,你又能闹意气出来吗?况且衙门里头,上司多得很,他们都是那样主张,你还敢违背他的意旨吗?所以我们这“厕身汶汶”、“随波逐流”都是为这生计问题,没有法子,谁又自甘暴弃呢?我听了他们这一篇的答辞,虽然是实在的情形,但是总觉得他们是没出息,所以我又问他们,就算是“众人皆醉”,你们不能独醒,也只应该下了衙门之后,回家“闭户著书”,或是译些有益的书报,传播在社会上,也可以尽尽你们的责任,消遣你们的岁月,为什么要去学那顶下贱的嫖赌事业呢?难道这也是不得已的事吗?他们笑道:“你问的越发的不通世故了,你既要想在这个社会上混,难道你不去联络几个人吗?既要联络,那联络的方法,中国既没有社交的可言,除了打两圈儿麻雀,逛一逛胡同,还有什么正当的联络法子呢?况且现在的大人先生,哪个不爱这一道儿呢?若是运气好,遇着了他们,同他们混在一块儿,那个效力,着实的比多写几封信,多托几个人,还大得多呢。
若是遇着本部的上司,他叫你陪他玩玩——就是赌嫖——那就是很看得起你的表示,你若不知好歹,违了他的善意,那可了不得,恐怕你那个位置,就有点儿不稳了,你还望什么升迁吗?这都是今日实在的情形,你只是不知道罢了。
我们若是不为生活计,或者是另有门路,那就可以‘挂冠而去’、‘洁身以行’了,谁愿意过这种龌龊的生活,叫人笑骂呢!你说这还不是不得已的事吗?”他们这一番话,说得我笑也不是,哭也不是,真是叫我“悲愤填膺”,只有“披发佯狂”了!照这样说来,难道这些留学生,学了本事回来,这一辈子就是这样胡里胡涂的,混过去就完了吗?自己也就甘于这样的生活,把那数十年的辛苦,叫他“湮没不彰”的就算了吗?难道现在中国,除了做官就没有别样吃饭的方法吗?思前想后,眼看现在这个社会,把过去的事实,及我的朋友说的话,一一证明起来,真是叫我难于解释!细细想来,这样也怪不着他们没出息,无志气,实在是这个万恶的社会,养成了他们这种习惯,这是社会葬送了他们满腹的经纶,并不是他们毁了国家的人才。
这样看来,岂不是一国人才消长,全与那社会的善恶,国家的措施,有莫大的关系吗?从前我常将那些回国的留学生,分为数种评论。
第一种,是回国之后,就能用其所学,畅所欲为的,在社会上做一番事业,不为时俗所染,不为势利所束;第二种,是回国后不愿在这恶社会上随波逐流,又不能再离中国,若有外国朋友多的,就只好去帮他们做事,虽在中国的社会上混,他却是为外国人尽力;第三种,是投身教育界,当当教习,虽在这昏天黑地的社会里过生活,倒还不失那清高的地位,也还可以用其所学;这第四种,就是各有人力,在政界上运动的,运气好的,不久也就混上去了,运气不好的,混来混去,不过老是一个小官,一天一天的,就堕落下去了。
至于回国之后,又要跑到外国去做事的,那也就很难、很少的了!但是照事实上看起来,那第一种的,是最不容易的事情,试看现在全国的留学生,有几个能够这样痛快的呢!第二种,在中国与外人做事,虽比较的好些,但是回国后不能为祖国出力,仍然要听外人的驱使,就国家个人想来,都是很不值的!说到那第三种,能尽力于教育,当当教习,那倒是很好的事,但中国现在的教育,都是摧残的样子,还有多少教习给他们去做呢?况且就当教习,也是要运动的。
若不会运动,不怕你是留学生、专门家,也是没用的。
至于那专门在官场里混的,那个苦味,我在上边已经说过了。
这么看来,倒是外国有个机会,还是到外国去做事的,比较的高明得多呢!说到此处,岂不令人痛哭吗?所以,我说那“去国”的那位英士总算是莫大的造化,才能脱离苦海,再放重洋,岂不免受了许多的罪,挨多少的骂吗?但是我又转念一想,这个“去国”,并不是什么得意的事,却是最伤心不过的,是人生最不幸的事,所以我也很不愿意我们中国常常发生这种的事情!因为一个人辛辛苦苦,在外国学了些学问回来,不能使用,竟逼而再离祖国,去与他人办事,不但有些难以为情,究竟那父母之邦,祖宗丘墓之所,总不免有些伤心。
所以你看那位英士,临去国的时候,那种凄楚伤惨的态度,实在令有心人为之堕泪,可见得是“不得已而为之”,实“非其所愿也”。
这不过是他个人的关系,再就国家方面说,每年国家费数百万的国币,派专官,设监督,遣送留学生,是为的什么事呢?不过是为的本国积弱太甚,国势不振,非有新改革不能兴盛,所以不惜国币,才送这些莘莘学子,到外国学些专门知识,培养些专门人才,回来为本国改良,也好“截人之长”,“补我之短”,国家用意,不过如此。
但是等到学生回来,政府就忘记了当初的意思,以为又添了一般混饭吃的人,衙门里边,又要被他们占去好些位置,所以率性不管,也不设法用他们的特长,一任其自然罢了。
就是那有人力的,运动进了部,也不过叫他们学画画,喝喝茶,谈谈天,也没有事可办,也没有公事可学。
所以那些有去外国机会的人,不安于这样画到喝茶的生活,也就只好咬牙切齿的唱个“去国”了!这岂不是国家一年费了无数的金钱,派人去学好了本事,再送给别人去用吗?那么中国又何苦要白花这些冤钱,要派这些学生去留学呢!这么一来,外国本来事业甚多,人才较少,中国人回国既无所用,外国乐得讨个便宜,请去帮忙。
于是今天走,明天走,走来走去,中国拿钱培养的人,一天一天的,都送到外国去了。
中国花了钱,人才倒没有了,外国不花钱,人才倒反多了,这不叫着“为人作嫁”吗?况且中国现在无论兴办什么事,都是说人才缺乏,人才缺乏必定要请外国人来帮助,这个顾问,那个顾问,问来问去,一年又添了几百万的开支,这真叫着“远香近臭”了!自己花钱培养的人不用,逼他去叫外国人用,我们再拿钱去请那外国不相干的人来供奉着,我真是莫名其妙了,这不简直是自己同自己开玩笑吗?外国的废物,尚且能使他利用!我们中国,就算是不懂经济学,也不至于把这有用的人才当作废物抛弃了!诸君平心想想,岂不是可为痛哭流涕的事吗!所以我看了这篇《去国》的小说,触动了我无限的感慨,唤起了我无限的凄凉。
我想中国现在,像那位英士的,正有不少呢!不如他的,那更多了!我只希望以后像那英士的那种人,不要去国。
以后的国家,不要再同自己开玩笑,要想法子,叫他们不至于去国!那就是我们国家的好现象了!所以我对于这篇《去国》,我决不敢当它是一篇小说,我以为它简直是研究人才问题的一个引子。
我所说的,并不是借此发发自己的牢骚,吐吐个人的酸气,不过是把我所曾经见过的事实,和现在社会的状况,大声疾呼,痛哭流涕的写出来,与大家作为研究这国家人才根本问题的材料罢了!我想这位冰心女士,做那篇《去国》的时候,一定也有无限的怀抱!所以才做得那样的沉痛、那样的恳切,也是具有醒世的苦心!所以我很希望阅者诸君,万勿当做普通小说看过就算了,还要请大家起来研究研究才好。
(原载《晨报》1919年10月4日) ———————————————————————————————————————————————————————————————————————————————————— 读《去国》有感 今天,我读完了冰心的《去国》这篇文章,感触很深,总觉得好像在当时,许多海归的人员,在回到祖国时,都抱着一颗为祖国效力、报效祖国的心,但在看了祖国的现状之后,却又在对祖国的失望之下,再次远走异国他乡。
《去国》这篇小说写了一名在美国留学8年的朱英士,抱着快乐和希望,飘洋过海,回到祖国。
英士到了家,见到了阔别已久的父母和妹妹,虽然父母的脸上已有了一些老态,但依旧是如此的和蔼慈祥;虽然妹妹芳士的眉眼已经长开,但依稀可见儿时的面庞,仍旧是那么的活泼。
英士的心中充满了喜悦。
但在饭桌上,英士便听到了父亲所说的中国的现状:政府没有钱,国库空虚如洗。
他的喜悦之情,便少了些许。
后来,英士拿着父亲写的介绍信,去了北京,得了个技正的职位,却不料没有事干,还领着国家的薪俸,自然是很不痛快,又看到同事们每晚饮博闲玩,不禁觉得凄惨不堪。
正月十五那晚,英士收到了妹妹的来信,信中说:芳士就要去美国了,而美国的那家工厂也仍旧邀请英士到美国去。
于是,英士便递了辞呈,回家了。
随后便陪着妹妹去了美国。
在回国的路上,英士的满腔热血,是多么的宏伟啊
他对父母姐妹的思念之情,又会少于哪一个在海外留学8年之久的中国人呢
他那希望报效祖国的心,又何尝不是如此的激烈呢
但是,他为什么在回国一年之后,又毅然选择了到美国去呢
这是因为,他看到了一个衰败的祖国,北方人的脑后都还垂着发辫,又有多少人在哀哀乞求着
我读完之后,心中不禁翻江倒海,为当时的时势所悲伤着。
英士曾经自豪过:自己是一个少年,又生在少年的中国。
但在他又一次离开家乡时,他又说了这样一句话:“可怜啊
我的初志,决不是如此的,祖国呵
不是我英士弃绝了你,乃是你弃绝了我英士啊
”这个衰败的国家,没有钱,却又在过年的时候有着声声的爆竹;并不是这个国家缺少人才,而是不会利用人才,那些海外归来的人,只是整日聊天,晚上赌博饮酒,以终日成性,无法戒已,如将这些人才运用在建设、经济上面,那又会怎样
我想,定会改变着衰败的情形。
当时的政府腐败,官员都在谋划着如何才能在当皇帝,却不知有多少老百姓正在受苦受难,哦,不,他们应该知道,只不过都放任不管,任其自然发展罢了。
如果当时让一些青年人主管大权,也许中国还会有一丝生机,推翻这腐败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