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未来取决于爸爸读后感言

03-29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家长感悟:父母应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

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孩子熟睡的脸,憧憬他或者她的未来。

你希望他将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想象他已经二十多岁或者三十多岁,你看到的他是什么样子t他的工作好吗,事业成功吗

他结婚生子了吗

他喜欢他的工作和生活吗

他过得快乐和幸福吗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请你把你对孩子的希望写下来,任何方面都可以,但是只能写五个。

好,看着这5个词,仿佛它们已经成为现实。

好好感受这美好的感觉。

现在,拿起你的笔,删掉一个词。

删掉这个词,就好像你的孩子永远失去了它,不会再拥有。

想一想这是什么感觉……然后再删掉一个,把节奏放慢一点儿,好好思量一下……再删掉一个……直到最后只剩下最后一个词。

记住,每删掉一个,就好像你的孩子会损失掉那个方面,永远不会再拥有。

你的手里只剩下最后一个词了。

剩下的是什幺

你删掉的顺序又是什么

现在,你知道你最在意的是什么了吗

请你再想一想,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你做的事情,主要是围绕你刚才的选择吗

让我们设想一下,为人父母者一般都有哪些期望:成功,谁不希望孩子出人头地,上名牌大学,有财富,有名望……为了这些,我们从孩子还没有出生就开始忙活,稍大一些,上各种辅导班,为的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幸福,我们希望孩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幸福的人生;健康,这是一切的根基……我们希望得到所有的一切,为此我们投入金钱,精力,倾尽全力。

但是好像事与愿违。

有多少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感觉到压抑和痛苦,一些北京中关村名小的学生宁愿自己变成一条狗,以摆脱写作业的压力;有多少孩子考上大学后开始变得无所事事,追求多年的奋斗目标终于完成,此后的人生年华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一个个青春年少的生命变得老气横秋:有多少人功成名就但是活得并不开心,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为了挣钱养家,证明自己,奋力拼搏,但是一旦梦想实现,就开始迷惘,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生命的价值在哪里……成功不等于幸福,对吗

如果成功和幸福只能选择一个,你选择哪一个

如果孩子事业成功却生活痛苦,做父母的会不会心痛

所以,什么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品质

我们认为,是幸福的能力。

什么是幸福

有人把幸福跟拥有什么联系在一起,认为,如果我拥有“……”我就会幸福,例如,如果我有房有车,我就会幸福;如果我有丈夫和孩子,我就会幸福……可是这样想的人,往往在得到这些的时候,只有短暂的幸福感觉,或者根本感觉不到幸福。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和外在的客观事情无关。

面对同样的环境,有的人会感觉幸福,有的人感觉不幸。

幸福大概和内心的喜悦相等,如果说所谓“快乐”需要外在情境,外在情境变化了,快乐就会变化或消失,但是喜悦不同,它是内心生发出来的,不依赖外在情境而存在。

如同颜回所谓“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所以,幸福是一种能力

很多人在成长中,失去了感觉幸福的能力。

不过,成功和幸福之间一定要做出选择吗

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一定有人开始埋怨我的残酷,为什么要一个个划掉,难道成功和幸福是相矛盾的吗,为什么不能两者兼得

是啊,你希望你的孩子当乞丐吗,你希望他吃了上顿没下顿吗

幸福是什么,能当饭吃当衣穿吗?人不首先得吃饱穿暖吗

……如果能两者兼得,该多好啊

那么我告诉你,可以兼得,答案就是:让他成为他自己。

如果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他一定会感觉幸福,并且一定会获得成功。

这样的人,也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承受挫折,也能创造自己的生活和感觉幸福。

一次聚会,大人们一起烧烤聊天,孩子们在广阔的草地里自由奔跑玩耍,我们常在一起聚会的几个家庭的孩子,都在四岁以下,那次,正好一个朋友带来了他的朋友一家,有个8岁的男孩,从中国过来旅游的。

我想,有大哥哥带着玩,孩子们肯定会开心,确实,孩子们这下可兴奋了,都用崇拜的眼神看着哥哥,他玩什么都觉得很好奇。

可是,这个哥哥并没有要带他们一起玩的意思,而是一个一个地对其他孩子说:这个都不会,真笨

你是倒数第一名,你是倒数第二名

这是我的,你们休想玩

孩子们一个个被说得一头雾水,而做家长的在一旁听得也心惊胆战。

平常在家里都是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孩子们从来没听过这样的话,虽然说,以后的社会可能会充满各种各样的声音,孩子们要学会去承受委屈和打击,但是这种莫名其妙的打击和委屈,让我赶紧走过去,带着孩子走开了。

在后来的餐桌上,听朋友说起,这个小男孩可是个小名人,练一手好书法,弹一首好钢琴,学习成绩也总是全校前几名,还经常上电视,做访谈。

我心想,难怪了,这么厉害的孩子,这么多人宠着捧着,不骄傲才怪。

孩子的爸爸是国内名校教授,看上去对他的学习确实花了不少功夫,哪怕是在吃饭的空隙,也找出一个时间来和他在练英语。

孩子也好像很习惯这样无时无刻的学习。

我想,在孩子爸爸的眼里,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学习优秀,事业成功的人。

但是,对于孩子的骄傲,他似乎视而不见,当孩子对其他小孩很不友好的时候,他也只是很有口无心的说上两句。

如果是我,最起码我会把孩子拉到一边去教育,因为在我的观点中,是不能容忍孩子这么傲慢和无礼的。

我一直在想,我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曾经我也想过,希望孩子学习优秀,事业有成,曾经我也希望,孩子能成为各种明星,生活在光环中。

曾经我也盘算,以后让孩子当医生当律师,有地位有钱那也很不错。

可是,我觉得如果孩子不是一个好人,不勤劳,不善良,不礼貌,不分享,不遵纪守法,那他无论多成功,到最后,都没人和他一起分享。

如果孩子不是一个快乐的人,不满足,不高兴,不乐观,不积极向上,不脚踏实地,那他永远也不知道怎么享受生活。

前不久“北京市理科状元申美11所大学,都被拒绝”的热点新闻,相信让很多人都反思,虽然我们不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但是在美国招生综合素质占很大比重的规定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的也是招聘的事,最后,在众多博士生和硕士生中,一个只有本科背景的小女孩脱颖而出,原因只是,在招聘之前,只有她扶起了倒在门口的扫帚。

这是主办方特意设置的一道考题,简单的一个举动,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懂得给予,是否有一颗善良细致的心。

一天和朋友去逛街,赶上商场大促销,两人乐呵乐呵地买回来很多东西,然后相视大笑,说: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幸福,一点小恩小惠就可以让我们快乐。

当时我就想,或许,将来我的孩子也和我一样,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学业平平,工作普通,赚钱不多,地位也很一般。

但是,我希望,我能培养他成为一个好人和一个快乐的人。

他善良,乐意帮助别人;他勤劳,不会想着不劳而获;他礼貌,懂得分享和谦让;他快乐,懂得享受生活与创造乐趣;他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他洒脱,看得开人世间一切不公平与不顺利;他智慧,思想与行动都能屈能伸;他坚强,懂得忍耐与等待。

这世间,有多少父母希望孩子成为英雄,明星,名人,成功人士,决策者,有钱人。

可是最终,有多少孩子牺牲掉了童年的快乐和愉快的亲子时光,却还只是凡尘中众多普通人众多的一员。

而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当中,又有多少不快乐,不幸福,最终抛弃掉拥有的一切,过凡夫俗子的生活,甚至绝尘而去

什么是父母最伟大的梦想,可能到最后还是回归到最简单的期待:只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普通人。

无论什么,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快乐,才是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与幸福。

而做为父母的,用尽一辈子的努力与祈求,不就是为了孩子能快乐与幸福

(最后,我想以一篇文章,来结束本篇。

这是我看了又看的一篇文章。

《家人》转载)我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二十三号。

她的班里总共有五十个人,而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二十三。

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

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

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

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

唯有我们家的二十三号女生,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

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里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

后来,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他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

女儿说,因为你不是神父啊。

老公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厢。

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女。

趁着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

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

十二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

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

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

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

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

回家后,他叹着气说,你还真打算让女儿将来当个幼儿园老师

咱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

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

孩子也蛮懂事,漫画书不看了,剪纸班退出了,周末的懒觉放弃了。

像一只疲惫的小鸟,她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卷子,练习册,一沓沓地做。

可到底是个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

输着液体,在病床上,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了肺炎。

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

可期末考试的成绩,仍然是让我们哭笑不得的二十三名。

后来,我们也曾试过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等等,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女儿的小脸越来越苍白。

而且,一说要考试,她就开始厌食,失眠,冒虚汗,再接着,考出了令我们瞠目结舌的三十三名。

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

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还给她画漫画的权利,允许她继续订《儿童幽默》之类的书报,家中安稳了很久。

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

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带着老公和孩子去野餐。

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

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

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

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流出的菜汁擦净。

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两个小男孩,一个奥数尖子,一个英语高手,同时夹住盘子里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

丰盛的美食,源源不断地摆上来,他们看都不看。

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

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

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

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

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

至下车,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

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

首先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

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他从教三十年了,第一次遇见这种事。

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

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

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

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

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

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

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

我心里,竟是蓦地一暖。

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

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

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长大成人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

在那些漫长的岁月里,她都能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作为父母,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好的未来呢

家长感悟:父母应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

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孩子熟睡的脸,憧憬他或者她的未来。

你希望他将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想象他已经二十多岁或者三十多岁,你看到的他是什么样子t他的工作好吗,事业成功吗

他结婚生子了吗

他喜欢他的工作和生活吗

他过得快乐和幸福吗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请你把你对孩子的希望写下来,任何方面都可以,但是只能写五个。

好,看着这5个词,仿佛它们已经成为现实。

好好感受这美好的感觉。

现在,拿起你的笔,删掉一个词。

删掉这个词,就好像你的孩子永远失去了它,不会再拥有。

想一想这是什么感觉……然后再删掉一个,把节奏放慢一点儿,好好思量一下……再删掉一个……直到最后只剩下最后一个词。

记住,每删掉一个,就好像你的孩子会损失掉那个方面,永远不会再拥有。

你的手里只剩下最后一个词了。

剩下的是什幺

你删掉的顺序又是什么

现在,你知道你最在意的是什么了吗

请你再想一想,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你做的事情,主要是围绕你刚才的选择吗

让我们设想一下,为人父母者一般都有哪些期望:成功,谁不希望孩子出人头地,上名牌大学,有财富,有名望……为了这些,我们从孩子还没有出生就开始忙活,稍大一些,上各种辅导班,为的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幸福,我们希望孩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幸福的人生;健康,这是一切的根基……我们希望得到所有的一切,为此我们投入金钱,精力,倾尽全力。

但是好像事与愿违。

有多少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感觉到压抑和痛苦,一些北京中关村名小的学生宁愿自己变成一条狗,以摆脱写作业的压力;有多少孩子考上大学后开始变得无所事事,追求多年的奋斗目标终于完成,此后的人生年华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一个个青春年少的生命变得老气横秋:有多少人功成名就但是活得并不开心,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为了挣钱养家,证明自己,奋力拼搏,但是一旦梦想实现,就开始迷惘,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生命的价值在哪里……成功不等于幸福,对吗

如果成功和幸福只能选择一个,你选择哪一个

如果孩子事业成功却生活痛苦,做父母的会不会心痛

所以,什么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品质

我们认为,是幸福的能力。

什么是幸福

有人把幸福跟拥有什么联系在一起,认为,如果我拥有“……”我就会幸福,例如,如果我有房有车,我就会幸福;如果我有丈夫和孩子,我就会幸福……可是这样想的人,往往在得到这些的时候,只有短暂的幸福感觉,或者根本感觉不到幸福。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和外在的客观事情无关。

面对同样的环境,有的人会感觉幸福,有的人感觉不幸。

幸福大概和内心的喜悦相等,如果说所谓“快乐”需要外在情境,外在情境变化了,快乐就会变化或消失,但是喜悦不同,它是内心生发出来的,不依赖外在情境而存在。

如同颜回所谓“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所以,幸福是一种能力

很多人在成长中,失去了感觉幸福的能力。

不过,成功和幸福之间一定要做出选择吗

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一定有人开始埋怨我的残酷,为什么要一个个划掉,难道成功和幸福是相矛盾的吗,为什么不能两者兼得

是啊,你希望你的孩子当乞丐吗,你希望他吃了上顿没下顿吗

幸福是什么,能当饭吃当衣穿吗?人不首先得吃饱穿暖吗

……如果能两者兼得,该多好啊

那么我告诉你,可以兼得,答案就是:让他成为他自己。

如果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他一定会感觉幸福,并且一定会获得成功。

这样的人,也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承受挫折,也能创造自己的生活和感觉幸福。

一次聚会,大人们一起烧烤聊天,孩子们在广阔的草地里自由奔跑玩耍,我们常在一起聚会的几个家庭的孩子,都在四岁以下,那次,正好一个朋友带来了他的朋友一家,有个8岁的男孩,从中国过来旅游的。

我想,有大哥哥带着玩,孩子们肯定会开心,确实,孩子们这下可兴奋了,都用崇拜的眼神看着哥哥,他玩什么都觉得很好奇。

可是,这个哥哥并没有要带他们一起玩的意思,而是一个一个地对其他孩子说:这个都不会,真笨

你是倒数第一名,你是倒数第二名

这是我的,你们休想玩

孩子们一个个被说得一头雾水,而做家长的在一旁听得也心惊胆战。

平常在家里都是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孩子们从来没听过这样的话,虽然说,以后的社会可能会充满各种各样的声音,孩子们要学会去承受委屈和打击,但是这种莫名其妙的打击和委屈,让我赶紧走过去,带着孩子走开了。

在后来的餐桌上,听朋友说起,这个小男孩可是个小名人,练一手好书法,弹一首好钢琴,学习成绩也总是全校前几名,还经常上电视,做访谈。

我心想,难怪了,这么厉害的孩子,这么多人宠着捧着,不骄傲才怪。

孩子的爸爸是国内名校教授,看上去对他的学习确实花了不少功夫,哪怕是在吃饭的空隙,也找出一个时间来和他在练英语。

孩子也好像很习惯这样无时无刻的学习。

我想,在孩子爸爸的眼里,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学习优秀,事业成功的人。

但是,对于孩子的骄傲,他似乎视而不见,当孩子对其他小孩很不友好的时候,他也只是很有口无心的说上两句。

如果是我,最起码我会把孩子拉到一边去教育,因为在我的观点中,是不能容忍孩子这么傲慢和无礼的。

我一直在想,我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曾经我也想过,希望孩子学习优秀,事业有成,曾经我也希望,孩子能成为各种明星,生活在光环中。

曾经我也盘算,以后让孩子当医生当律师,有地位有钱那也很不错。

可是,我觉得如果孩子不是一个好人,不勤劳,不善良,不礼貌,不分享,不遵纪守法,那他无论多成功,到最后,都没人和他一起分享。

如果孩子不是一个快乐的人,不满足,不高兴,不乐观,不积极向上,不脚踏实地,那他永远也不知道怎么享受生活。

前不久“北京市理科状元申美11所大学,都被拒绝”的热点新闻,相信让很多人都反思,虽然我们不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但是在美国招生综合素质占很大比重的规定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的也是招聘的事,最后,在众多博士生和硕士生中,一个只有本科背景的小女孩脱颖而出,原因只是,在招聘之前,只有她扶起了倒在门口的扫帚。

这是主办方特意设置的一道考题,简单的一个举动,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懂得给予,是否有一颗善良细致的心。

一天和朋友去逛街,赶上商场大促销,两人乐呵乐呵地买回来很多东西,然后相视大笑,说: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幸福,一点小恩小惠就可以让我们快乐。

当时我就想,或许,将来我的孩子也和我一样,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学业平平,工作普通,赚钱不多,地位也很一般。

但是,我希望,我能培养他成为一个好人和一个快乐的人。

他善良,乐意帮助别人;他勤劳,不会想着不劳而获;他礼貌,懂得分享和谦让;他快乐,懂得享受生活与创造乐趣;他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他洒脱,看得开人世间一切不公平与不顺利;他智慧,思想与行动都能屈能伸;他坚强,懂得忍耐与等待。

这世间,有多少父母希望孩子成为英雄,明星,名人,成功人士,决策者,有钱人。

可是最终,有多少孩子牺牲掉了童年的快乐和愉快的亲子时光,却还只是凡尘中众多普通人众多的一员。

而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当中,又有多少不快乐,不幸福,最终抛弃掉拥有的一切,过凡夫俗子的生活,甚至绝尘而去

什么是父母最伟大的梦想,可能到最后还是回归到最简单的期待:只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普通人。

无论什么,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快乐,才是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与幸福。

而做为父母的,用尽一辈子的努力与祈求,不就是为了孩子能快乐与幸福

(最后,我想以一篇文章,来结束本篇。

这是我看了又看的一篇文章。

《家人》转载)我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二十三号。

她的班里总共有五十个人,而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二十三。

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

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

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

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

唯有我们家的二十三号女生,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

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里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

后来,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他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

女儿说,因为你不是神父啊。

老公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厢。

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女。

趁着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

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

十二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

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

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

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

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

回家后,他叹着气说,你还真打算让女儿将来当个幼儿园老师

咱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

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

孩子也蛮懂事,漫画书不看了,剪纸班退出了,周末的懒觉放弃了。

像一只疲惫的小鸟,她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卷子,练习册,一沓沓地做。

可到底是个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

输着液体,在病床上,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了肺炎。

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

可期末考试的成绩,仍然是让我们哭笑不得的二十三名。

后来,我们也曾试过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等等,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女儿的小脸越来越苍白。

而且,一说要考试,她就开始厌食,失眠,冒虚汗,再接着,考出了令我们瞠目结舌的三十三名。

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

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还给她画漫画的权利,允许她继续订《儿童幽默》之类的书报,家中安稳了很久。

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

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带着老公和孩子去野餐。

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

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

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

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流出的菜汁擦净。

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两个小男孩,一个奥数尖子,一个英语高手,同时夹住盘子里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

丰盛的美食,源源不断地摆上来,他们看都不看。

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

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

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

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

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

至下车,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

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

首先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

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他从教三十年了,第一次遇见这种事。

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

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

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

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

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

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

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

我心里,竟是蓦地一暖。

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

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

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长大成人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

在那些漫长的岁月里,她都能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作为父母,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好的未来呢

如何从鼓励孩子自觉成才,提高自身素质角度写一份家长学习心得体会

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儿女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厚厚的一本书翻完,作者对女儿的一片爱心跃然纸上,本书是作者送给女儿的一份生日礼物,也是作者对自己培养孩子全过程的一个系统总结,老师既是一个学校的教育者,又是一位家庭教育者,视野全面客观,不存在厚此薄彼,以偏盖全之说,正适合当下有心于教育孩子的既是教师,又是家长的我们阅读。

作者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事一物入手,阐述了教育其实并不高深,寻常处,见真谛。

书中,老师告诉我们“家长也是教育者”,“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教育子女的同时子女也在教育着我们,而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和-谐的统一,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教育者,是孩子永远的老师,无论是学校老师或家长,其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可造之才。

我从未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也从不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自己就完全放心,万事大吉。

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在这样做,读完本书后自觉惭愧。

老师记录女儿生命成长的历程,是用心在记录。

从女儿一颦一笑到女儿许多的第一次,无不体现了一位伟大父亲对女儿的记挂和关爱。

第一次随爸爸妈妈坐公交车,第一次呈现出笑的表情,第一次独坐,第一次“手足舞蹈”地跳舞……无不体现出伟大的爱心。

十八年,父亲从年轻到中年,从女儿呀呀学语到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亭亭玉立的大学生,失败则鼓励,迷惘则开导,困惑则解惑,始终充满期待充满微笑。

李老师在书中强调:“和许多年轻的父母一样,我非常爱我的女儿,但我不把我曾有过的‘科学家梦’、‘艺术家梦’强加给她。

我抱定一个信念:我要让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而什么是快乐呢?李镇西告诉女儿:“快乐,源于善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知识:畅游在浩瀚知识的无边海洋,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童心:永远保持赤子般的纯净无暇,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取,就是最大的快乐!原来,快乐就是如此朴实的一个概念。

是的,世界上的孩子千差万别,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自然有着不同的孩子。

这些孩子不一定智慧超常、才高八斗,不一定都能成名成家,铸成大器,不可能样样优秀,处处超越别人。

但是,不论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把他们培养成善良和快乐的人,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所以,“让女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和女儿一起快乐地成长!”是李镇西坚定不移的家庭教育理念,也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子女坚定不移的理念。

翻看多遍后,才发觉何谓“最好”?只有对比才有好坏,而此中的“最好”,却不是让家长们之间互相比较出来的“最好”,而是家长用心与自己比较后得出来的“最好”!此“最好”无固定的评判标准,无论工作性质的不同,无论贫富,无论地域差别,此“最好”只在家长自己心中,我们做家长的,在面对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说是我们自己一生最伟大的作品、艺术品)时,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倾心付出,尽职尽责即可。

正象所说的那样,我们的教育,重点不在于教会了孩子语文、几何、物理、化学等知识,一般人估计一生都用不上那些几何、化学之类的东西,我们的教育,重点是在于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做最好的家长,就是让孩子做个优秀的人!每个孩子都各有特长,都充满自信,勇敢面对挑战。

总之,读完李镇西老师的书,我觉得书中每一篇小文章,每一个小故事,每一个微小的人生片段,一两句话的教育感悟……都给人一种温暖的、健康的、向上的感觉,一种爱的感觉。

最后,再次用李镇西老师的话共勉吧:“与孩子(女儿)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请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读后感怎么写

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儿女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厚厚的一本书翻完,作者对女儿的一片爱心跃然纸上,本书是作者送给女儿的一份生日礼物,也是作者对自己培养孩子全过程的一个系统总结,老师既是一个学校的教育者,又是一位家庭教育者,视野全面客观,不存在厚此薄彼,以偏盖全之说,正适合当下有心于教育孩子的既是教师,又是家长的我们阅读。

作者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事一物入手,阐述了教育其实并不高深,寻常处,见真谛。

书中,老师告诉我们“家长也是教育者”,“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教育子女的同时子女也在教育着我们,而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和-谐的统一,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教育者,是孩子永远的老师,无论是学校老师或家长,其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可造之才。

我从未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也从不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自己就完全放心,万事大吉。

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在这样做,读完本书后自觉惭愧。

老师记录女儿生命成长的历程,是用心在记录。

从女儿一颦一笑到女儿许多的第一次,无不体现了一位伟大父亲对女儿的记挂和关爱。

第一次随爸爸妈妈坐公交车,第一次呈现出笑的表情,第一次独坐,第一次“手足舞蹈”地跳舞……无不体现出伟大的爱心。

十八年,父亲从年轻到中年,从女儿呀呀学语到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亭亭玉立的大学生,失败则鼓励,迷惘则开导,困惑则解惑,始终充满期待充满微笑。

李老师在书中强调:“和许多年轻的父母一样,我非常爱我的女儿,但我不把我曾有过的‘科学家梦’、‘艺术家梦’强加给她。

我抱定一个信念:我要让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而什么是快乐呢?李镇西告诉女儿:“快乐,源于善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知识:畅游在浩瀚知识的无边海洋,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童心:永远保持赤子般的纯净无暇,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取,就是最大的快乐!原来,快乐就是如此朴实的一个概念。

是的,世界上的孩子千差万别,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自然有着不同的孩子。

这些孩子不一定智慧超常、才高八斗,不一定都能成名成家,铸成大器,不可能样样优秀,处处超越别人。

但是,不论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把他们培养成善良和快乐的人,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所以,“让女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和女儿一起快乐地成长!”是李镇西坚定不移的家庭教育理念,也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子女坚定不移的理念。

翻看多遍后,才发觉何谓“最好”?只有对比才有好坏,而此中的“最好”,却不是让家长们之间互相比较出来的“最好”,而是家长用心与自己比较后得出来的“最好”!此“最好”无固定的评判标准,无论工作性质的不同,无论贫富,无论地域差别,此“最好”只在家长自己心中,我们做家长的,在面对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说是我们自己一生最伟大的作品、艺术品)时,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倾心付出,尽职尽责即可。

正象所说的那样,我们的教育,重点不在于教会了孩子语文、几何、物理、化学等知识,一般人估计一生都用不上那些几何、化学之类的东西,我们的教育,重点是在于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做最好的家长,就是让孩子做个优秀的人!每个孩子都各有特长,都充满自信,勇敢面对挑战。

总之,读完李镇西老师的书,我觉得书中每一篇小文章,每一个小故事,每一个微小的人生片段,一两句话的教育感悟……都给人一种温暖的、健康的、向上的感觉,一种爱的感觉。

最后,再次用李镇西老师的话共勉吧:“与孩子(女儿)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如何从鼓励孩子自觉成才,提高自身素质角度写一份家长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女孩的爸爸,你是否知道,你对她的关注将使她备感自信,你对她漠不关心将使她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 父亲是不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所以他的每一句话,对女儿来说都是一种权威的象征、正确的象征-- 对于不善表达自己情感的父亲来说,有时你不屑或者说不出那些你认为很别扭的话时,你可以对女儿的行为点点头,表示你对她认同,否则你敏感的女儿就会认为你不喜欢她。

  作为父亲,你的世界里不能只有事业;作为女孩的父亲,你更需对女儿多一些关注和关爱--因为这将决定你的女儿是用自卑的眼光看世界,还是用自信的眼光看世界。

爸爸的支持会让女儿更加自信来自于爸爸的夸奖最有效经常有意识地表扬女儿  对于女儿来说,就像来自于爸爸的爱比来自于妈妈的爱要珍贵一样,爸爸的表扬更能使女儿信服。

与此同时,父女之间的感情也会随着父亲的表扬在一点点地加深。

  女孩很喜欢听父亲对她说我以你为荣之类的话,同时,这些话也是女孩自信的源泉。

  父亲留给女儿的最大财富--、性格、气质中国的父亲常常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尤其是面对女儿时,他们更是不善于表达自己。

  在这一点上,美国的父亲做得就很好,他们常常会对女儿说:我爱你

我为你感到骄傲

这一点,中国的爸爸确实应该向美国爸爸学习。

  当然,由于两国的文化背景是不一样的,中国的爸爸说我爱你之类的话往往说不出口,但夸奖女儿的话,如你真棒

爸爸为你感到骄傲

……应该能说出口吧

  所以,做爸爸的应该在对女孩多些关注的前提下,多找一些这样的情感词汇来拉近与女儿之间的感情,这样女儿大了,慢慢就会和爸爸疏远之类的观点,就会慢慢自动消失。

  你的女儿是自信还是自卑--取决于父亲对她的关注父亲的鼓励对女儿的激励作用,要远远高于母亲的鼓励;  父女关系是否和谐,决定着女孩幸福感的强弱;父亲最重要的教育任务,就是给予女儿更多积极的评价和肯定,以及更多的关爱

  父亲是决定女孩未来生活的人,父亲的教育态度如何,影响并塑造着女儿的一生

让女儿感受到你的爱  女儿的。

  父亲是女儿遇到的第一位男性,因为处于这个重要的位置,父亲能为女儿树立起一种男性的标准,而这个标准比从其他任何人那儿得来的都具有权威性。

  女孩常常希望别的男孩像父亲对待自己那样来对待她。

  在父亲和女儿相处的过程中,父亲使女儿懂得了男人的深沉和广博、荣誉与正义、价值与意义。

当父亲真诚地面对女儿,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男子汉气质时,女孩将学会尊重男性,平等地对待男性。

  与此同时,她们也将学会青睐那些尊重她、平等地对待她的男性,而避开那些有恐吓、暴力和虐待倾向的男性。

或许这正如那句老话所说的:女儿长大,嫁夫如父。

  一位成年的女子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道: 我的父亲是我衡量男性的标准,父亲是最可爱、最合人意、最值得尊敬、最有责任感、最有教养的--他是我所认识的人中最伟大的男人。

  我希望我未来的伴侣能像父亲那样伟大。

对于女孩来说,父亲的影响是巨大的,但这种影响究竟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这往往取决于父亲本身。

  在女孩的人生之路上,父亲能够指引她对男性怀有正确的认识;也有可能错误地引导她,令她在与男性相处时困惑迷惘,不知所措。

对于上面的那位成年女子来说,她将选择那些与自己父亲相似的男人,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至少意味着这个父亲是成功的,父亲给了她一个有责任感的、坚强的男子汉的榜样,使她不至于在男性的世界里迷失。

  另外,父亲在与女儿相处的过程中,也教会了女儿如何与人相处,更确切地说,是如何与异性相处。

父亲对女儿女性气质的影响。

女性气质对一个女人是非常重要的。

  女性气质虽然是在人一生中不断塑造的,但女孩早期与父亲的交往却会促进或阻碍这种气质的发展。

如果爸爸欣赏女儿的女性气质,比如当女儿注视爸爸的时候,爸爸能够以微笑的眼神回应;如果女儿的新发型、新衣服或者新鞋子被爸爸赞赏,那么,她的女性特质都会倍受鼓舞。

  女儿对性别的自我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父亲对她如何反应的影响。

父亲对女儿的性格和一生幸福会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如何成为女孩的好父亲呢

父亲要尽可能多地陪在女儿身边  父亲往往是家庭中最忙碌的角色,但父亲必须有这样一种思想:与事业相比,女儿的成长更重要。

因此,无论父亲多忙,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陪在女儿身边。

  父亲更容易给女儿带来安全感,这在她的成长中是非常必需的。

女儿如果从小缺乏这种安全感,在她将来的人际关系中就会不断地去寻找父亲,早恋、易轻信他人都是其明显弊端。

  一位成年的女儿很怀念地描述了她和父亲在一起的情景: 小时候,爸爸常会想出一些好的能够消磨时光的事情,比如集邮、集币之类的事情,叫我跟他一起忙。

一方面是为了培养我的兴趣;另一方面,更是创造我们父女可以在一起的机会。

  其实,女孩希望父亲能陪在她身边,并不是希望父亲能陪自己做游戏,她只是希望父亲关注她,这样她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父母课堂中永不缺席的爸爸文章读后感

每一个生命都是如此的永无重复、永难穷尽,以致于我们根本无从对这一尚未诞生的个体进行预测,更遑论完全把握孩子日后成长的轨迹和生命成长的状态,只有期待罢了。

而终于做父亲了,走过最初的欣喜和慌乱,父亲的角色却渐渐缺席了——要么对他的存在漫不经心,要么把对他的责任抛给自己的父母、爱人,甚至他自己,甚至还大言不惭地说:我还有自己的事业。

见过太多的“谋生型父母”“工作型父母”“事业型父母”,因此我这样说起来居然脸不红心不跳!“大家可能只知道职业、只知道事业,我今天提到‘命业’,就是要从孩子生命的高度和父母生命的高度,来看待我们的工作,孩子是我们‘生命的荣耀’,我们也应该是孩子 ‘生命的荣耀’,命业就是真诚,就是一心一意,就是抱着希望和信仰去尽自己的责任。

”读到这里,突然无地自容。

是啊,孩子不能选择父母,他拥有什么样的双亲,是他命运中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然而,对养育孩子这一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业”,我们为什么就忽视了呢?孩子的出生和成长是在成全我们自身生命的完整和圆满,可何时我们又在成全他生命的发育和精神的滋养呢?纪伯伦说:“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是的,他们借我们而来,却不是从我们而来。

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我们的改变而到来的,更是为了我们彼此的成全而到来的。

想象妻子怀孕的时候,我满眼里都是大腹便便的孕妇;当孩子一出生,人群中以前熟视无睹的婴儿总是成为自己关注的焦点——看人、看世界、看生活的目光焕然一新。

而孩子哺乳期间,以往粗糙的时间竟可以精确到时、分、秒,“责任的时钟”也总不时唤醒我父爱的本能——而此前,我一直以为自己还是一个未长大的孩子。

他好奇的眼神,淘气的样子,甚至他的一次微笑、一次皱眉,竟填满了我的心房,也照亮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孩子是我们的甜美,也是我们的悲伤,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心。

”待到孩子渐渐长大,我既惊诧于造物主的神奇和伟大,也时常不由得梦回童年。

更可贵的是,他让我重新回到学习者的立唱—我既在施教,也在受教。

不是吗?我在恶补各种养育孩子的知识,以致于我差点修炼成儿童营养学家和儿科大夫。

还有,因为他,我才惊诧于自己的愚昧和无知——你能回应他千奇百怪的问题吗?你知道童年的秘密是什么吗?因为有了他,自我的生命悄悄的觉悟;因为有了他,自己的相貌也渐渐有了变化——我再也不孩子气了,我也开始慢慢长大?但作为父亲的王怡说:“他过的每一天,我也在过。

每一个段落里,他都在成为我的儿子,我都在成为他的父亲。

唯一的区别是,他努力的时候,他并不知道。

而我知道的时候,往往并不努力。

”所以,不知何时,我竟疏离了他和我自己,面对这一家庭的核心事业,我竟悄悄缺席,他在我的视线中“退居二线”了,他成了我家庭生活的“第三者”了。

真不知道,如果有朝一日,我的这种“未成熟”和“不愿成熟”的状态,导致在教育孩子这一重要事业上出了“灾难”,我的所谓“成功”能补偿孩子教育失败所造成的那种挫折感、伤痛感吗?不能的,我无法反悔,甚至连改错的机会也没有。

不寒而栗!“我们对孩子怀有一生的责任,无论是法律意义上的责任还是伦理意义上的责任,对孩子的关怀、疼爱、帮助、提醒、牵挂、思念、承担等等人类最美好、最细致的情感始终贯穿我们的生命,为人父母既是责任也是宿命,一个孩子的未来,最重要的是由他的父母所决定的。

”不想让男孩寻找他的父亲,女人寻找她的归依,而这个国家寻找她的家园;更愿在因承担责任而充实的生命旅程中,父爱没有迷失和游离,生命一直在场!但愿这样的警醒和随着而来的反省不会太迟。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