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扶贫挂职感言
工作心得:在扶贫挂职岗位上的几点思考(最新)
工作心得:在扶贫挂职岗位上的几点思考(最新)多数人提起X,想到的是“陇中苦瘠甲天下”,潜意识就是“落后、贫穷”的代名词,主要原因是X已经落后的太久了,在全国脱贫攻坚中,X的任务也是最重的,所以才有了“全国脱贫看X,X脱贫看两州”这种说法。
我挂职所在地是X省X藏族自治州,是经过我委上报,中组部派驻西部地区、老工业基金、革命老区(简称“西老革”)第七批挂职干部,主要任务是扶贫,我与各位“援友”不一样,大家都是我委的定点帮扶县市,我的挂职地与我们单位没有任何关系。
当地有三个标鉴“深度贫困地区,高海拔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我的理解是:单位派我是为了完成任务,但对我个人而言是个难得的学习和提高能力素质的机会;我对于X来说是个过客,但X对于我来说是个一辈子永远珍藏的记忆。
一、简单介绍X藏族自治州X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X省西南部,甘、青、川交界处,境内海拔大部分地区在3000米以上,国土面积
【第4句】:5万平方公里。
俗有“黄河起源于三江源、成河于X”和“黄河之肾”及“中华高原水塔”之美称,在西部乃至全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在全国稳定大局和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X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是离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自然风光秀丽,民族特色浓郁,风土人情独特。
二、谈谈所做的工作二、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
受当地佛教文化的熏陶,佛教在当地很有话语权,群众信佛可以把毕生的积蓄拿出
选派干部去扶贫挂职,要事先征求本人意见吗
就是选派省市县部门里面的干部到贫困县、镇去挂职副县长、副镇长等职位,协助当地解决扶贫遇到的资金政策问题
干部出去挂职后原职位可以拿出来竞争吗
这种情则上是可以的,因为挂职的干部,在挂职结束后会有多种可能:一是,可能被提拔到高一级或者同级但更重要的岗位;二是,可续担任原职位岗位;三是,可能调任到其他地方;四是,少数还可能留在挂职单位长期工作。
所以,挂职干部离开的空缺是可以补缺的。
当然补缺的岗位要按照相关组织规定,可以由上级任命,也可组织选举产生,也可竞争竞聘上岗。
小孩子问我为什么美国的中西部没有一大堆挂职扶贫干部,怎么解释清楚
美国西部是发达地区,美国的东西两岸都是工业资产发达地区,美国中部是五大湖区,有大片的优质农田,以发达农业为主。
简单的说美国没有需要扶贫的地区,美国地理就是南北无强敌,东西皆沃土。
通俗点说就是偏地黄金号。
按基督教的说法,这就是流着奶与蜜的地方,上帝赐福之地。
扶贫是帮助经济落后的地方,美国没有。
。
。
“贫困”不等于“中西部”
小孩子问我为什么加拿大的中西部没有一大堆挂职扶贫干部,怎么解释清楚
挂职锻炼意味着机关对干部的重视培养,锻炼以后要么职务升迁,要么其它重位。
因为这是由于挂职锻炼的性质决定的。
部挂职锻炼是指机关根据培养锻炼公务员干部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派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上级、下级或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务,经受锻炼,丰富经验,增长才干。
挂职锻炼的时间一般是一至两年。
挂职锻炼的目的就是是为了培养锻炼公务员。
挂职的公务员还属于选派单位的人,占用原单位的编制,锻炼期满后,仍回原单位工作或者留用、提拔。
教师挂职锻炼单位评审意见怎么写
为进一步完善我校教师和干部挂职锻炼工作,落实好《关于选派青年教师和干部进行校内交流挂职锻炼工作的意见》、《“青年教师(干部)挂职锻炼计划”实施办法》,现就青年教师和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做如下补充。
一、挂职锻炼工作中采取“挂”、“用”分开 挂职作为实践锻炼方式,是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和后备干部的重要措施,但不与干部任用直接挂钩。
挂职锻炼结束后,挂职人员一般回原单位工作。
二、挂职人员选派基本条件 1.政治素质好,能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2.事业心强,专业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3.工作上勤奋敬业,任劳任怨,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正派,清正廉洁。
4.处级干部的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科级以下干部的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
5.身体健康。
三、挂职工作的组织和人员的选拔 1.校党委组织部和人事处根据选派任务要求,制定选派计划和发布信息,院级党委负责宣传和报名组织、推荐工作。
2.挂职时间一般为半年或1年。
校内挂职人员的选拔于每年3-4月进行,挂职时间一般在当年9月开始至次年7月之内;校外挂职人员的选拔和安排,视与挂职单位的协调情况确定。
由上级党委、政府组织的博士团、青年干部挂职锻炼、扶贫等,根据上级要求确定挂职时间。
3.选拔工作采取个人自愿报名、基层组织推荐、学校根据岗位需求和候选人特点,在征求挂职单位意见基础上,以组织部部务会确定初步方案报党委审定,或在一定范围内组织选拔后报党委审定的方式进行。
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和年轻干部积极参加挂职锻炼。
四、挂职人员管理 1.挂职人员在挂职期间由派出单位和挂职单位共同管理,以挂职单位管理为主,党团组织关系转到挂职单位。
派出单位要保持与派出挂职人员和与挂职单位的联系,经常了解挂职人员的思想和工作表现,帮助解决挂职人员在挂职期间工作及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
2.挂职人员每年进行一次考核。
挂职锻炼时间在一年及以上的,挂职人员参加挂职单位的年度考核;挂职锻炼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参加学校或原单位的年度考核。
挂职期满后,挂职人员需向校党委组织部和人事处递交一份书面工作汇报,并由挂职单位提供考核鉴定意见。
考核鉴定意见存入本人档案。
3.学校一般每年召开1-2次挂职人员例会,听取挂职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的汇报,交流工作。
4.挂职人员因病因事及各种特殊情况无法继续挂职的,应及时向挂职单位和学校报告,由学校党委组织部或人事处和挂职单位协商确定终止挂职后,方可返回原工作单位。
对违反纪律,擅自离岗的,将给予通报批评。
5.挂职锻炼期间未达到锻炼要求的,群众反映问题较多、意见较大的,或在当地造成不良影响的人员,应中止挂职锻炼,并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理。
五、挂职锻炼人员待遇 1.青年教师和干部在挂职锻炼期间,仍为原单位正式职工,其所任职务、编制保留,工资及福利待遇不变,参加原单位的职称评审等。
2.校内挂职的教师减免2\\\/3教学工作量,根据需要可适当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机关干部到学院挂职的,工作以挂职岗位为主。
3.在校外挂职期间,如挂职单位给予补助的,学校不再进行补助;挂职单位没有补助的,由学校按每人每月1000元(挂职时间在6个月内的每人每月1500元)的标准发给生活补助。
挂职人员的住宿由学校与挂职单位协调进行安排。
4.在校外挂职期间,原则上不安排探亲休假,经挂职单位同意,挂职人员每二个月可回校一次,往返交通费由学校专项经费报销。
【第5句】: 挂职期间因需要返回学校联系合作事宜,且不宜在挂职单位报销的差旅费,经联系合作的单位签署意见后,由学校专项经费报销。
【第6句】:在校外挂职锻炼期间,生病治疗的费用按有关公费医疗管理办法处理。
六、本规定由校党委组织部和人事处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如何做好扶贫开发与党建双推进工作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
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
啃下扶贫攻坚的“硬骨头”,需要把党的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
在“四个融合”上着力,解决扶贫与党建融合不够的问题。
推动扶贫开发、实现,关键是找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结合点。
当前,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融合度不够问题还比较突出。
有的基层党组织在宣传扶贫政策、确定扶贫对象、制定扶贫规划、实施扶贫项目、使用扶贫资金等方面的组织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要做的”与“想要的”不能完全统一,导致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地方找不到以党建促扶贫的抓手,把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工作相割裂,就扶贫抓扶贫,就党建抓党建,导致资源整合难、机制不顺畅。
推动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关键是引导各级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两张皮”拧为“一股绳”。
具体说,就是要做到“四个融合”。
目标要融合。
要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把基层党建目标任务与扶贫开发目标任务有机融合,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心放在找“贫”根、寻“困”源上,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做到哪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实现党的建设和扶贫开发“无缝对接”。
责任要融合。
要建立健全“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机制,坚持做到扶贫开发整乡推进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动、同考核,建立“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定目标、定时限”的“五定”责任机制,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督促各级把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抓在手、抗在肩。
项目要融合。
要加大项目整合力度,用活用好各种扶贫资源,做到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就把党组织阵地建设“捆绑”起来,有产业培植壮大的地方就把集体经济融入进去,有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就由党员带头顶上去。
要把群众愿望、群众需求与党建项目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发展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着力办好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好事实事,把扶贫项目做到群众心坎上。
机制要融合。
要探索建立党政同责,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推行党建工作和扶贫开发联系点制度,采取领导抓乡挂村、部门联动包组、干部结对联户的方式,层层建立“责任区”,整合各方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形成上下联动、各方配合、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在“五个好”上着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贫困,除了自然的、历史的、客观的因素外,还有班子、队伍、人的问题,更有观念、信心、能力的问题。
农村党组织是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
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是直接影响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
目前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的村级党组织工作不在状态,班子不团结,不强,凝聚力不强,群众不信服;有的村级组织发展思路不宽,集体经济薄弱,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乏力;有的村管理混乱,运行机制不规范,矛盾问题突出,干群关系紧张。
这些问题导致村级党组织战斗力下降、领导核心作用弱化。
要结合扶贫开发工作,继续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一项具体攻坚任务,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具体说,就是要做到“五个好”。
一个“好班子”。
就是要拓宽选人渠道,着力解决人难选、无人选的问题。
要把扶贫开发与明年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有机结合,集中开展村级组织后备干部储备推荐工作,把一批优秀返乡青年、致富带头人和纳入村级组织后备干部,有针对性加强教育培养,注意选拔党员群众拥护、“双带”能力强的村“两委”班子带头人,把村级班子建成扶贫开发的“主心骨”。
一条“好思路”。
就是要围绕培育特色产业、夯实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完善社会服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统筹考虑党的建设、扶贫开发等各项工作,抓产业、抓项目、抓服务,实现双促进、“双提升”。
一项“好基础”。
就是要紧紧咬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不放,增强自身,着力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
要用好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这个杠杆,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基层把土地、林地、温泉等资源,通过转让、租赁、参股等多种形式转化为股本,依托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搭船出海”。
一套“好机制”。
就是要推进以村务监督为重点的乡村治理机制,坚持并落实“”、“一事一议”等工作制度,健全完善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凝聚共识的机制、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开发中组织群众选择项目、动员群众参与工程服务监督的作用,让党组织真正站到扶贫开发“前台”,真正居于扶贫开发“第一线”。
一支“好队伍”。
就是要提高党员队伍的“双带”能力,发挥党员在扶贫开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严把党员入口,制定落实好农村发展党员计划,注重从生产一线工人、返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民工、营销能手、致富能手、经济能人群体中发展党员,着力解决党员队伍老化的问题;要严格党员教育管理,积极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让“严”起来、“硬”起来;要加强对党员农村政策、科技知识、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的培训,增强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要关爱党员,在党员带领群众致富贷款等方面向有发展愿望与带头能力的党员倾斜,为党员“双带”提供条件;要搭建平台,划分党员民情责任区,发挥农村党员在带头致富、调解邻里纠纷、协助畅通民意等方面作用。
在“三化”上着力,努力推动扶贫干部选派精准化。
精准化扶贫的关键是精准化选人。
从目前情况,许多地方还存在选人不精准,为选派而选派的问题。
每年选派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队时,一些单位部门对选派扶贫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有应付的思想,打着“小算盘”,不考虑农村的实际和选派人员的能力素质,舍不得放出骨干、业务尖子;不想派往贫困地区,总是要求派到经济条件好、交通条件便利、社会矛盾少的地方;一些单位没有认真分析基层情况,没有了解基层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导致选派的干部优势特长发挥不出来。
要把因村派人精准真正落到实处、抓在手上。
具体说,就是要做到“三化”。
常态化落实。
把选派干部到扶贫一线作为建立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链条的主渠道,要真正做到单位扶贫帮扶点、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挂钩点、指导员派驻点“三点合一”,统筹做好下派干部挂职锻炼、选派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盯住扶贫脱帽任务,分期分批做好选派,持续推动各种资源和力量下沉到基层,为扶贫工作注入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精准化选派。
认真分析基层贫困原因和发展后劲,找准症结,有针对性分类选派干部到扶贫一线。
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的,要选派党性强、熟悉党务的干部;发展滞后,贫困面广的村要选派熟悉产业发展的技术干部;矛盾纠纷集中、热点难点问题多的村要选派熟悉法律、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让选派干部发挥优势,完成好组织赋予的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四项工作。
要整合各方力量,做到贫困乡镇百分之百有州级以上单位下派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建档立卡的贫困村百分之百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第一书记,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重点派往贫困地区。
实效化考核。
选派干部基层履职差异化较大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存在管理不规范、考核不严格、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导致出现多头管理、一头也管不住,多头考核、一头也考核不好,干多干少不干一个样。
要严格实绩考核,制度科学合理考核方案,细化考核的内容、量化考核指标,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作风踏实、工作业绩突出、考核结果优秀的干部,该重用的重用,该提拔的提拔;考核不合格的要重新选派或是延长选派期限,把选派制度真正执行起来,严格执行下去。
要强化日常监管,建立组织部门、派出单位、乡镇党委、扶贫、农办联动管理机制,全方位了解选派干部履职情况,特别是乡镇党委,要大胆管理,把选派干部管起来、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