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圣人不死战斗不息

10-14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您好,我在此说出自此句的。

我对此的理解是:圣人的是好的,圣人所创造下来的一些东西,往往会在使用的过程中被扭曲,最终被“大盗”所利用。

比如说,孔子是圣人中的圣人,但是纵观历史,孔子的儒家学说被演变利用为统治阶级禁锢文化、统治百姓的封建礼教。

有一句话,好像也是庄子说的: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这些君王窃取了国家,也窃取了孔子所创造的文明,而这些文明帮助了他们继续控制国家,也就是说帮助他们巩固自己窃取的东西

其实您说不要黏贴,但是我觉得词条里的解释已经相当透彻了,请允许我在自己阐述的过程中与引用相结合: 庄子《胠箧》讲到:“为了对付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小偷而做防范准备,必定要收紧绳结、加固插闩和锁钥,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聪明作法。

可是一旦大强盗来了,就背着柜子、扛着箱子、挑着口袋快步跑了,唯恐绳结、插闩与锁钥不够牢固哩。

既然是这样,那么先前所谓的聪明作法,不就是给大盗作好了积聚和储备吗

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所谓的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

所谓的圣人,有不替不盗守卫财物的吗

” 文中提到:“当年的齐国,邻近的村邑遥遥相望,鸡狗之声相互听闻,渔网所撒布的水面,犁锄所耕作的土地,方圆两千多里。

整个国境之内,所有用来设立宗庙、社稷的地方,所有用来建置邑、屋、州、闾、乡、里各级行政机构的地方,何尝不是在效法古代圣人的作法

然而田成子一下子杀了齐国的国君也就窃据了整个齐国。

他所盗窃夺取的难道又仅仅只是那样一个齐国吗

连同那里各种圣明的法规与制度也一块儿劫夺去了。

而田成子虽然有盗贼的名声,却仍处于尧舜那样安稳的地位,小的国家不敢非议他,大的国家不敢讨伐他,世世代代窃据齐国。

那么,这不就是盗窃了齐国并连同那里圣明的法规和制度,从而用来守卫他盗贼之身吗

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的所谓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

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防守财物的吗

” 有圣人就有大盗,圣人只是为大盗准备,甚至圣人可能蜕变为大盗。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看出庄子对圣人的警惕,对礼法的摈弃,对仁义的厌恶。

我们不可能回到庄子提到“绝圣弃知”的原始年代,但是庄子所持的那种逆向思维必须引起我们深思。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公民必须对国家和圣人有个清醒的认识,警惕圣人的蜕变,防范圣人的盲目。

回顾历史,联系当前,我发现中国一直处在圣人的时代,普遍存在一种对圣人的盲目崇拜思维。

“圣人”是完美无缺,不会犯错误,因此人民对圣人总是顶礼膜拜。

古代“圣人”的话是金科玉律就是圣旨,“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愚忠。

古代的圣人的“四书五经”是治国安邦的大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愚从。

中国的现代还是逃不出这种命运。

看看当前的治国体系,普遍存在圣人思维,“一把手”过于集中的权力,也造就了地方的大小“圣人”。

一把手总以为自己是全能的、完美的,即使是乱拍板、乱决策,其下属官员也很少置疑,因为其是“圣人”“完人”他们怎么可能犯错误呢

庄子只讲到圣人的礼法为大盗所窃,而没有意识到圣人很有可能蜕变成大盗。

历史上的暴君那位不是集圣人和大盗为一体,天使和魔鬼于一身,名义上、形式上他们是圣人是天子,但行动中实质上却是恶魔、大盗。

一定圣人蜕变成大盗,那么就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就如邓小平同志说的,即使象毛泽东这样伟大的人物也犯下大的错误,以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圣人死了,也就是一个理性时代的到了。

没有圣人的年代,是平民主义社会的表现,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当前已经逐渐淡化圣人的味道,领导人逐步从神秘权威走向公开和平庸。

领导人不再是雄才伟略,多才多艺,领导人可能是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没有高贵的血统,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

他们也和我们一样也是片面的,也会犯错误。

人可能犯错误,那么有人组成的共产党也不可能永远是正确的,永远是英名,那么由人作出的代表党和政府的决策也不可能永远是正确的。

领导人一代不如一代,这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去除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就意味减少盲目崇拜,盲目服从。

这就是王怡所说的权力非人格化。

从权威走向权力,就如把无穷的权力赋予魔戒,这个戒指可能落在一个恶魔手中,如何防范权力做恶,这是行使权力必须思考的问题。

圣人死了,英雄一去不复返,我们正走向一个理性的年代

========================所以,庄子的貌似极其惊世骇俗的话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庄子主张无为而至,所以这句话也应与庄子的观点相呼应。

人们也许只有回归最原始的阶段,没有任何所谓“圣人”的跳跃束缚,才能跳出“大盗”们的统治,靠自己的感悟去生活,真正自由。

老子和释迦摩尼都是一个时代的人吗

老子、孔子与牟尼老子、孔子与释迦牟尼,虽然他们不是一个,但他们均属于一个时代的人子年长释迦牟尼5岁,年长孔子19岁,无论是历史的巧合,还是上苍的安排,三人的出现,三人的人生追求、思想、理念、实践、著书立说,给人类文明发展带来了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构建了天上、人间、地狱理论之学说。

老子老子,名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生于前570年———,春秋时楚国苦县人。

老子博学多才,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吏(相当于档案局局长兼档案馆馆长,部级干部),老子的“老”字古代读音和“李”字相同,“子”字古代为老师,老子即为李老师。

老子不但通晓《诗》、《书》、《礼》、《乐》等人文和社会科学,而且修炼研究和实践人体科学和宇宙科学,是远古道的学说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老子在93岁时(由于修道身体象30岁),因国家动乱弃官出函关,被关令尹喜求留,关令尹喜的真诚打动了老子,在函关老子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而后出关修道、周游世界和宇宙。

老子的《道德经》是朴素的辩证法,从做人、治国、修身,自然、宇宙,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本原、宇宙的本原;阐述了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告戒了执政者要以人为本,释放人性,不要乱作为,要顺应自然。

可以说老子的《道德经》是指导人类走向高级智慧生命体,走出狭小地球,人类回归宇宙长生不死的一部天书。

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前551年——死于前479年,孔子的一生专注学习研究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从事教育事业和政治生涯,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是我国私人办教育的第一人,他有学生三千,有成就的72人,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主张维系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使人们有一定的规范遵循,用道德伦理来教化人民,彻底洗涤人心,激发人的善性,“有类无教”与因材施教,主张全民教育。

对世人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但孔子苛求的“礼”、“仪”太过于制约人的思想和冲劲,压制了人的应有的激情和智慧。

释迦牟尼释迦牟尼,生于前565年——死于前486年,是古代印度迦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

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

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在山里修行6年,不得要领、没有成就,身边的人陆续离他而去,下山后,在一位牧羊女给羊奶的帮助下,身体得到了恢复健康。

而后在菩提树下暝思苦想,感悟到人还是要死的,只有精神、灵魂不死,把整个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转世投胎、轮回、极乐世界,追求只有涅盘才能永生。

他号召人们远离家庭,远离社会,远离世俗,用念经等方式消耗人生。

释迦牟尼的佛教之说,可以说是消极的人生,是对人性的泯灭,是魔鬼地狱之说。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人们都信佛教,都出家修行,不出一百年,地球人类就会自然而然地消亡,因为人类已不再繁殖。

细想一下,是多么的可怕和恐怖。

三人学说的影响释迦牟尼的精神、灵魂佛的学说:2500多年来,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生不如意的,情感受挫折的,病魔缠身求解脱的,做亏心事忏悔的,想发财求保佑的,贪官求庇护的人们,把释迦牟尼当成了神灵之首,唯我独尊,到处建庙供奉,这真是佛教让你去死,而求死的人还乐此不疲,这就是人类愚昧无知的悲哀。

孔子的“礼”、“仪”等教育之儒家学说:2500多年来,传承不衰,因为人类都在不断地繁衍生息、生存、生活、求发展,都想做人上人。

孔子的教育学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人们把孔子当成圣人不过份,学生敬仰,建庙纪念,树立塑像理所当然。

老子的宇宙、人体、神仙道的学说:2500多年来,老子思想的精髓,已被埋在了道术、符咒、阳神出壳等封建迷信的道教的垃圾堆下面。

相比之下,理解的人、信仰的少之又少,但老子道的学说,深邃而微妙。

就连圣人孔子拜见老子后都发出感叹:“鸟,吾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吾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

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

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呼

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

”释迦牟尼、孔子,斯人已去,2500多年在宇宙中弹指一挥间,只有老子和他的弟子等仙人们在宇宙中维护着各天体的运行,包括我们的地球,给我们人类创造了和谐的太空环境。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就象五千棵星斗一样,将以生命无穷的智慧光芒,照亮全世界每个人的心

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什么意思

【第1句】:道生一,一生二,二,三生万物;

【第2句】:仙道,无量度人;3顺天时,下养万物,昆虫不失斯所,獭未祭鱼不施网罟,豺未祭兽不修田猎,鹰隼未击不张尉罗,霜露未沾不伐草木;

【第4句】: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第5句】:天地好生,征物同一躯命,故人惟兼物性,方为全尽吾性。

体此意者,樽节爱养,戒杀放生,自有所不能已也。

【第6句】:凡天下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

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

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大善。

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轻,尊之,重之,受之,佑之。

也可参考《度人经》、《老子》、《吕氏春秋・贵生》、《云笈七签》卷十六《九天生神章经》、《阴骘文图说》 、《白话劝戒录》、《感应篇图说》。

《太平经》主张的“乐生”、“重生”,以及其它的道书如《老子想尔注》、《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参同契》、《抱朴子内篇》、《西升经》、《度人经》、《悟真篇》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