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届下放聚会感言50年

03-21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老三界是指哪三年下放的知青

是老三届。

19

【第66句】:19

【第67句】:1968三届初、高中毕业生,合称老三届。

知青是在哪一年开始出现的

1955年,河郏县大李庄乡有中学和高中毕业生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报上发表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报道了这个乡的事。

毛泽东主席读了很兴奋,亲笔写了按语:“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的到那里去。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 1955年8月9日,北京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北大荒萝北县,建立了北大荒“北京庄”。

发起人是扬华、李秉衡等。

小学毕业的河北省临西县的吕玉兰,回乡建立了第一个合作社,15岁就当了社长,是全国最年轻的合作社社长。

1955年10月15日,一支由98名热血青年组成的“上海市志愿垦荒队”,来到了江西省德安县九仙岭,其中有25名女孩子,最小的15岁,她们住简易草棚,吃稀饭箩卜干,每天只有3分钱的菜金。

之后,共青团中央在全国10多个省市组织了远征垦荒队,动员城市青年奔赴农村。

知青的榜样:董加耕、邢燕子、侯隽等就是当年被《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报》大势宣传报道出名的。

1964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发布指导知青下乡的纲领性文件。

中央为此成立了“知识青年下乡指导小组”和安置办,各地区也成立了安置知青下乡的专门办事机构。

北京第一批到北大荒去的知青有248人,最小的14岁。

1966年5月17日,上海市文化广场13000多名知青聚会,上海市委要求上海知青“鼓起革命勇气,下定决心”,积极投身新疆建设,在建设和保卫边疆的事业中作出贡献。

1967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大、中、小学复课闹革命的通知》,但复课闹革命面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在废除考试制度、大学停止招生后,全国中学已经积压了

【第66句】:67两届毕业生没有分配。

1967年11月3日,《人民日报》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进行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要依靠学校中的积极分子”。

于是,大批中学毕业生被继续稳定在学校进行“教育革命”。

1967年11月8日,上海市66届大专院校毕业生誓师大会召开。

毕业生们表示要到内地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68年3月,北京市青年蔡立坚毅然来到山西省榆次县黄采公社杜家山插队,成了第一个要求插队的红卫兵。

1968年6月18日,上海市组织的上山下乡勘察小分队出发,他们都是1966届毕业生,也是上海市首批被批准上山下乡的红卫兵。

搞科学试验 1968年,积压在学校的毕业生已经不止

【第66句】:67两届,加上68届毕业生,共计达200万人。

7月27日,上海首批赴农村落户的1966届高中毕业生开始陆续前往安徽和上海市郊区的崇明、奉贤等县的国营农?1弦瞪

什么是老三界届

19

【第66句】:19

【第67句】:1968三、高中毕业生,合称老三届。

在接革前期的大洗礼后,被伟人一声号令,铺盖卷一并送入“大自然”中,接受“再教育”。

响应党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批人历经磨难和艰辛,承受身体上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带着一颗满目创伤的心,在十年中陆续返城。

返城后的他们在城市中处于最底层。

他们中大多数找不到好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好的对象。

他们岁数大、工资低、没有住房,有的还有“孽债”。

他们象一批被弃儿,他们茫然,不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立足

老三届是文化革命开始时候,当时在中学的高中,初中的三届学生,这批人后来基本都当了知青,之后在文革后期还有继续从中学出去的学生,后面的几届也称为“新三届”,新三届中很多也下过乡,当过知青,老三届的下乡,基本都是到了边疆,东北的北大荒,西南的西双版纳,内蒙等等。

四人帮垮台后,知青上山下乡的运动也就停止了。

到了1977年,托老天爷的福,在那伟人过世以后 ,“老三届”们居然还有一次凭自己的本事去考试上学的机会。

这一消息对当时尤其是老三届中的优秀人群来说,就象是沉闷多年土地上的一声惊雷。

他们欢呼,奔走相告,把积尘多年的书本找出来,静静地读....。

当时的老三届中的大多数都带着婴幼儿,有的正在孕期或生产期中,就我当时亲眼所见,我们同考场的人中就有

【第7句】:8个月的孕妇、头上缠着布条18天的产妇,而我本人也是有着一个刚满2岁正在住院得重病的孩子,拖着满身疲惫走上考场的人。

据我了解,当时象我们这样艰难的一批考生,全部考上大学,无一落榜。

我为我的同龄女性感到骄傲,因为这种苦难,男人们是无法体会的。

“老三届”中大约可以分三个阶层:第一个阶层是有门路的人,这群人家有靠山(有的是自己寻找的),他们可以凭关系进中专、大学(主要是工农兵学员)、参军、出国,当然有些是所谓“推荐”的,但里面的内容甚广。

第二阶层,是中间阶层,是大多数,他们的智商、情商一般,没有关系,没有后门,苦苦等待“政策”的降临,如上海1978年知青返城风,基本上都回到了上海(这在“孽债”影片中可以看到),而目前社会上一大批下岗人员中这一阶层的人占了很大的比例,因为他们年龄大,又缺少文化知识。

第三阶层是“老三届”中的优秀人群,他们在校是出类拔萃的学生,他们的智商、情商都超过前二类人,也就是说,一有机会他们便会“蠢蠢欲动”。

当然19

【第77句】:1978年恢复高考,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占领了大学的位置。

这群人少有关系,否则他们早就去上什么“工农兵大学”了。

这批人是社会的栋墚,目前许多单位的技术部门都由他们把持。

他们虽然受过震,但是他们勇敢地迈过了这一坎,最后他们凭自己的努力,终于在这个社会上立住了脚

“老三届”是那特殊年代里的特殊产物,是“伟人”的“焚书坑儒”的愚民政策的充分体现。

记得当年一位八旬老太颠着小脚颤巍巍地说“这世道真是弄不懂,读了一个小学、中学就算是‘有知识了’,没有那个朝代不让孩子们读书的

”。

老三届们经历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往事不堪回首

现在大多数老三届人都已到了或接近“知天命”的年龄,但当老三届聚在一起,谈起当年的遭遇,无不感慨万分

好看的下放知青题材的电视剧

血色浪漫,北风那个吹,年轮,老三届,几度菊花香,雪花那个飘,我们的知青年代,孽债,如歌的岁月,红颜的岁月,原谅,知青,爱在冰雪纷飞时

关于知青下乡年代的电视剧有哪些

知青时代指的是六、七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时。

  下乡知青,广义泛指下放到农村、掌握一定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

在中国,知识青年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高中教育。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