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诺奖感言自由
关于莫言任北大教授引发的思考
他们的梦由不了我们,莫言的文学成就是不容抵辱的,诺贝尔的获得说明我国的文学已经的到了世界的认可。
得不得诺奖,没有什么不同,莫言在诺奖的获奖感言中说到,他一直只是在讲故事而已,他是幸运的,在他活着的时候,以经或得世人的认可,相比凡高就不幸运了
《我的梦想》莫言写200字以上读后感
听说莫言获得了201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于是找了篇3年前写的莫言作品读后感贴上,和大家聊聊莫言.我比较看好莫言早、中期作品,最近10年来他写的那些长篇实在差得让我不能卒读,这是我的真实感受.当我读《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食草家族》、《十三步》等作品的时候,我为其充满速度的叙述、斑斓的意味、锋利的究诘和卓越的语言才华而兴奋不已.当然,我也为他后来的《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等感到极度失望.真不知道是我自己的阅读感觉在退化还是莫言的水准在下降.当然,文学就是文学,需要真诚的阅读与公正的评价:莫言得他的奖,读者则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真实的阅读感受.真实的阅读感受,就是将文学当作文学来读,而不是像那些戾气哄哄的伪“公知”一样将文学简化为“时政批评”.这些唯恐天下不乱且站在虚假的道义制高点上的家伙,以偏激的观点迎合、撩拨大众诉求,消费政治,标榜自己,中饱私囊,还以为大众都是傻瓜,对此我深恶痛绝.Mr Liu是英雄,莫言也是大师.但是,这些虚伪成性的家伙总是喜欢道德绑架别人.好了,不谈他们了,一谈他们我就来气.再谈谈莫言吧:莫言可能是当下中国文坛最博大、勤奋的作家.博大源自其尝试的写法多而宽,充满试验性的创新精神,其笔法汪洋恣肆、气势蓬勃、自由率性.勤奋源自其写作的数量和质量之积,也源自其不懈的开拓精神,就中国当下而言,无人能出其右.下面是我4年前阅读莫言的随感,零碎、任意,但确是我真实的感受.其实,真正来说,国人长期以来将诺奖看得太高了,都神秘化了,单从文学的层面看的话,高行健那样的小说都可以得诺奖,中国当代能得诺奖的作家就绝不止莫言一个.所以,诺奖确实有明显的政治评价,绝不单单是一仅从文学价值出发的奖项.当然,更重要的是:不是诺奖成就了莫言,而是莫言的作品成就了莫言;不是莫言被授予了诺奖,而是诺奖配得上莫言;只有伟大的作品,没有伟大的奖项!
关于诺贝尔奖的手抄报
自1901年以来,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一百零六年。
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把人类文明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获奖人数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与综合实力。
诺贝尔一生专利发明超过了350多项,是一个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代大师。
迄今为止,诺贝尔奖获奖者名单中,唯一留下的空白,就是尚无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籍人的名字。
“炸药大王”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歌尔摩。
他只上过两年小学,后来,兄弟四人在家庭教师的辅导下学习。
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工业迅发展,开矿、筑路等都急需大量爆炸力强的炸药。
1851年,诺贝尔开始研究起了炸药。
1864年,他的实验室发生大爆炸,五个人死于非命,其中有他的弟弟。
1866年,他发明了雷管,以后又用多孔的硅藻圭吸收,制成安全的猛炸药。
在美国设立达纳炸药公司,制成不怕水的等。
1876年,一位才貌双全的女性贝尔塔应聘成了他的女秘书。
她认识到作为化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的诺贝尔是一位“知无不能,能无不精,而且始终得不到别人了解和同情的男人”。
但是,暗暗爱上了贝尔塔的诺贝尔在研究炸药时勇往直前,却缺乏开口求婚的勇气。
正当诺贝尔下了很大决心要向她求婚时,她离开了诺贝尔。
当然贝尔塔的思想也影响了诺贝尔。
后来,她因对世界和平的贡献而获得了1905年的。
1895年,诺贝尔在巴黎立下遗嘱,决定将绝大部分财产作为诺贝尔奖的基金。
终身未娶的诺贝尔于1896年12月10日逝世于意大利,享年63岁。
“欧洲最富有的流浪者”诺贝尔一生四海为家,留下的金额实在太大了。
这笔资金由他的,年轻的工程师拉格纳•索尔曼投资于安全证卷,构成一个基金。
其年息以奖金的方式分为五份,奖给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中对人类作出了最有益贡献的人。
获奖的人不受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宗教等的影响。
因为政府不一定靠得住。
1900年6月经过索尔曼的斗争和努力,瑞典国王宣布,诺贝尔基金会成立,并于1901年开始逐年评选颁发。
这是一个民间团体,它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营诺贝尔遗产兑现的3300万。
扣除其亲属通过法律手段取得的200万克朗,实际资金3100万克朗,折合当时的美元约为800万美元。
1946年基金会获得免税待遇,1953年,瑞典允许其投资自由化,准许它独立经营。
瑞典银行成立300周年之时,向基金会捐赠了一笔巨款。
要求颁发“纪念”,与其他获奖者获相同数额的奖金,并在同一天颁奖。
每一个奖项的委员会均由5名成员组成,但这些委员会只有提名权没有表决权。
享有这个权力的是授奖全体会议的。
物理学、化学等奖项的全体会议成员均为300名,只有医学奖项的才50名成员。
每年9月,委员会向世界各地有关科学家发出通知,征询下一年度候选人提名。
每次总有300多位提名人。
次年2月,送推荐材料。
4月,决定调研的科研项目和候选人,5月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对名单补充。
9月将授奖意见通知全体会议。
10月初作出评奖的最后决定。
有关资料75年后才可向诺贝尔奖专业人员解密。
授奖项目和获奖的名单经表决多数通过,不得再行更改,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对各国舆论界的评判和责难,不予答复,不予争辩,保持沉默。
每个奖项的获奖者不超过3人,只奖给活着的人。
每一项奖金金额为750万克朗(相当于90万美元,以2000年计)。
每一年的授奖仪式在诺贝尔逝世纪念日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举行。
授奖机构代表致辞,国王颁发证书、奖金、和刻有诺贝尔头像的金质奖章,获奖者作简短答词。
于1922年才得到1921年的奖。
得奖原因是他发现了定律,并明确指出不包含相对论。
华人共有7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
美籍华人李政道、(1957)、丁肇中(1976)、朱棣文(1997)、崔琦(1998)获得物理奖;朱远哲(1986)获得化学奖;法籍华人高行健(2000)获得文学奖。
诺贝尔奖颁发了近20届,中国才发生“五•四”新文化运动。
当时的世界文坛,罗曼•罗兰、泰戈尔等几十位第一流的作家正处在创作鼎盛时期。
相比之下,中国现代文学起点甚低。
1927年,瑞典一位著名学者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鲁迅诚挚、清醒地指出:“诺贝尔奖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关于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