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道德模范颁奖感言
颁奖词格式
应该是 获奖人物的事迹+精神品质+影响吧。
。
可以参考下感动的颁奖词阿~我觉得写得很不错的。
例:孟祥斌
【颁奖词】(义无反顾)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
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
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
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方永刚
【颁奖词】(践行信仰)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 ,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
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到你。
为母亲写一段颁奖词
母亲,如果你是荷叶,我就是那娇艳的荷花,在你的映衬下绽放自己的美丽;母亲,如果你是大树,我就是那依偎在你怀里的小鸟,享受着你温暖的怀抱;母亲,如果你是蓝天,我就是那飘荡的白云,快乐地在你身边玩耍嘻闹;母亲,如果你是雨伞,我就是那躲在伞下的人,安心地玩着小雨点。
母亲,你是绿叶,衬托着我的美丽, 你是溪水,哺育着我,让我长大, 你是在树,为我遮风挡雨,却。
母亲,我爱你,发自内心的爱你
在我心中,您是一棵大树,春天我倚着您幻想,夏天我倚着您繁茂,秋天我倚着您成熟,冬天我倚着您深思。
当我生病时,您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所以我祝您身体健康;当我碰到困难时,您总是默默地在我身边帮助我,鼓励着我;在我心中,您是光芒,照亮我的人生路;您是雨点,滋润我的心田;您是清泉,点点滴滴凝结成我理想的珠患,叮咛咚咚为我奏响生命的乐章。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没有边际的。
如天上的星星般灿烂,似山涧的溪水般甘甜。
是妈妈的爱让我们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给我们一个阳光的青春,无论何时,妈妈是我们身边最好的依靠;无论多远,我们是妈妈心中最深的牵挂。
是她,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她,让我们了解世界的美丽;是她,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这个人就是我们的妈妈
您是春雨,滋润着您是小树苗;您是灯塔,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您为我们付出了多少
从一头乌丝到白发苍苍。
您,您义无反顾
我想让您知道,您的付出没有白费,我对您的爱充满感激,我也爱您,我的妈妈
母亲像一缕阳光,给予我温暖;母亲像一股清泉,给予我甘甜;母亲像一缕微风,吹醒梦中的我;母亲像一轮明月,照亮前行的方向;母亲像一件衣服,保护风雪中的我。
母亲,我爱你
母亲,您用健美的臂膀为我撑起成长的大伞;您用甘甜的乳汁哺育我茁壮成长;您用甜美的嗓音教育我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您像一本看不完的书,您像一首唱不完的歌谣,您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
是您用那纯洁的爱呵护着我,茁壮成长。
谢谢您
我伟大的母亲。
时光荏苒,我们在妈妈温馨的抚爱中长大成人,妈妈总是把一缕缕温暖及时输送给我们,让我们在纷杂的尘世中永存那份做人的品性,不失那份人之初的纯真。
,母爱无私,母爱无以为报
13年来,您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呵护我,一直用母爱之光照耀我的心灵,母爱之光比阳光更灿烂,更温暖,一直在我成长的征途上照耀,相信它会持续下去,直到永远永远。
12年前的今天,我来到了这个世界,幼时的记忆是一片空白,虽然不知您是怎样心疼我学步时跌破的膝盖,虽然不知您是怎样一遍又一遍教我说出第一句话,但是我很清楚,如果没有您,也就没有今天的我,您的恩情,我一生一世报答不了。
您没有世界上的一些伟人伟大,但在我心中您永远是最伟大的,您赐予我生命,这是我一生中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正因为您让我活在了这个世界,我才知道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让我有了朋友,知道了许多东西,虽有辛酸,但更多的是甜蜜。
我永远无法回报您,因为您的爱是那样独一无二。
在这里我只想用最平凡的语句来感谢您,真的感谢您我亲爱的妈妈
08年到10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集颁奖词或推荐语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钱学森用他的一生,实践着这个平凡而伟大的诺言。
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她的语言、土地和人民,这是钱学森90年风雨岁月矢志不渝的赤子情怀。
辛亥革命爆发两个月后,钱学森在上海出生,民族的危难成为他人生最初的记忆。
为了救国,中学毕业的钱学森和当时许多有志青年一样,选择工科作为人生奋斗的方向。
1934年夏,23岁的钱学森完成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专业的学业,考取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班。
一年后,钱学森远渡重洋,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专业硕士学位。
带着为国争光的一股冲劲,钱学森只用一年时间就拿下了硕士学位。
1936年,钱学森转学加州理工学院,3年后获得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随后,在他的老师、世界力学大师冯·卡门的指导和合作下,钱学森开始了高速飞机的气动力学、固体力学、火箭和导弹的研究,参与了大量工程实践,并和同事一道为美国设计、研制出可以用于作战的第一代导弹,为世界航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钱学森声名鹊起,成为和冯·卡门齐名的著名科学家。
美国军队邀请他讲授火箭和喷气技术,美国空军以他的《喷气推进》为内部教材。
1947年,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年青的正教授,拥有了许多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地位、名誉和舒适的生活。
钱学森却从未准备在美国长期生活,他清楚地知道,这里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驿站,遥远的祖国才是他永远的家园。
在美国的20年里,钱学森没有买一美元的保险。
他将风洞原理应用于风车发电的实例计算中,选取的高度是从海平面起到海拔8公里以上,这正是他的祖国----中国的自然条件。
多年以后,钱学森说: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因为我是中国人。
1948年祖国解放事业的胜利在望让他看到:等待的时机终于来临
钱学森欣喜若狂,开始了紧张的归国准备。
然而,归途,竟是那么的坎坷。
骚扰、阻挠纷至而来,美国当局动用了可能的全部手段,所有的目的只有一个:无论如何都不让钱学森回国,因为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
坐牢、软禁,恐吓、跟踪,美国反动势力的迫害和打击,无法让钱学森屈服,激起的只是勇敢、无畏的斗争。
面对检察官的无理指责,钱学森掷地有声地回答:知识是我个人的财产,我有权给谁就给谁。
我是中国人,当然忠于中国人民。
美国的报纸报道说:被审讯的不是钱学森,而是检察官
在钱学森的长期抗议和祖国外交斗争的巨大压力下,美国当局不得不同意钱学森回国。
1955年9月17日,带着丰厚的学识和一腔热血,钱学森登上了归国的航船。
祖国向钱学森敞开温暖的怀抱。
广州、上海、杭州、北京……,钱学森所到之处,掌声、鲜花、笑脸相迎。
1956年1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正式成立,钱学森出任第一任所长。
1956年春节后不久,200多位科学家聚集在北京的西郊宾馆,研究制定新中国第一个远大规划----《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钱学森作了一场关于核聚变的精彩报告。
半年多后的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出任院长。
1960年11月5日,我国第一枚导弹发射试验成功。
这一天,离钱学森回国仅仅5年;离我国正式启动导弹计划不过4年。
而美国为了这一步,花费了近10年时间。
钱学森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
导弹试验成功不久,他就开始思考我国导弹事业的长远发展规划,着手研究原子弹和导弹两弹结合的飞行爆炸试验。
1965年1月,他又向中央正式建议:早日制订人造卫星研究计划。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工程因此被代称为651工程 进入80年代,他和其他科学家一道,推动了863计划的实施。
进入90年代,他建议组建科技公司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主张发展第四产业----科技和情报信息业,关注祖国的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倡导建立精神文明学。
对正在启动的西部大开发,他以一个科学家的冷静提醒:虽然开发是全面的、综合的,仍然要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殷殷赤子情,拳拳报国心。
这是一位科学老人对祖国、对人民热爱之情的独特表达。
在这深情之中,闪耀着钱学森把有限生命融入祖国和人民伟大建设事业的光辉一生。
1991年,中央组织部把钱学森和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并列为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号召全国人民向他们学习。
钱学森得知后彻夜难眠:我心情激动极了,我现在是劳动人民的一分子了,而且与劳动人民中最先进的分子连在一起了。
敏锐的思维、超前的意识,始终引领时代潮流,始终站在科学的最前沿,这是钱学森最显著的科学品格。
1948年,美国科学家维纳发表《控制论》,遭到科学界的冷遇,37岁的钱学森却敏锐把握到这一理论的普遍意义,将这一新理论运用到自己的喷气技术研究。
1954年,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一书,开创了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47年来,这本著作为世界各国科学家广为引证、参考,成为自动控制领域引用率最高的经典著作。
在美国研究火箭时,钱学森曾大胆提出以火箭助推飞机实现洲际飞行,与此后航天飞机的迅速发展不谋而合;在计算机还只是新名词的50年代,他就预见到许多复杂的工作可以用计算机模拟,极力主张加快研发;在能源、交通被普遍视为国民经济两大基础的1985年,他向中央领导建议,信息、通信、计算机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大力发展。
活跃的思维,创造的激情,非但没有因为年事的增长而减退,反而迸发出更加璀璨的火花。
继系统科学后,钱学森又相继提出思维科学、人体科学的概念,试图通过对人类思维活动和人体系统的研究,探索实现人工智能、揭开人体秘密的新途径。
1990年,79岁的钱学森发表《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及其方法论》的论文,总结系统学和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提炼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新概念,并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方法论,实现了还原论、整体论的辩证统一。
两年后,81岁的钱学森在系统学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立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和大成智慧学,试图以人为主,通过计算机和因特网,实现人机结合,综合集成古今中外、成千上万人的知识和智慧。
伟大的创造来自科学的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这正是钱学森不断超越他的同行,始终走在科学最前沿的秘密钥匙。
500多页的《钱学森手稿》,形象地折射出钱学森严谨、不苟的治学精神。
从一万多页科研笔记中选取的这些手稿,一串串英文清秀流畅,一个个数学公式推导工整严密,一幅幅图表规范整洁,即使小小的等号,也标准得如同直尺画的一样。
为解决薄壳变形的难题,他研究的手稿长达800多页。
到500多页时,他写上不满意;问题解决后,他在装手稿的信封上用红笔注上最后定稿,接着又加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这是钱学森的科学品格,也是他的人格风范。
年轻时的他不迷信权威,曾经与老师争论得面红耳赤;当他成为权威时,面对年轻大学生提出的正确意见,他也坦然接受,立即在讲义上作出修改。
他经常对人说,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80多分;我考取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
从一名爱国青年成长为一名著名的科学家,从一名科研工作者升华为一名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钱学森在不懈的科学追求中,实现了人生的一大跨跃。
单位要为他建房他坚决不同意,因为我不能脱离广大科技人员;报刊上颂扬他的文章被打招呼到此为止;100万港元的巨额奖金支票,他看都未看,全部捐给了西部的治沙事业……晚年的钱学森以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虚怀若谷,淡然面对荣誉、地位、金钱。
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参加鉴定会,不出席开幕式、剪彩仪式,不兼任任何顾问、名誉顾问,不到外地开会,不出国……,钱学森推辞了一切应酬,只为能静下心来,抓紧每一分钟,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专心工作。
这是他的乐趣,也是他毕生的追求。
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的很。
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是钱学森,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肺腑之言,一位人民科学家的真诚心声。
为林冲写一段颁奖词70字
侠肝义胆,东京城内救小二;嫉恶如仇,山神庙外刃仇敌;武艺高强,祝家庄里擒猛将;认真谨慎,连环马中大战呼延灼。
豹子头在风雪中英勇无敌,林教头千忍之后终爆发。
一柄花枪,一顶毡笠,你风雪中离去的背影,铸成天地间最悲壮的歌。
名人的事例及他的颁奖词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 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
惊世两弹 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
寿至期颐 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
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
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1.大爱至朴 十三农民兄弟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唐山十三农民兄弟的颁奖词: 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
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刘姝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正是他们及无数个他们这样的人,在2008年撑起了中国的脊梁。
王振耀:在国家巨大灾难面前,他们以无声有力的行动,宣告了民间志愿救灾时代的来临。
唐山十三位农民(自发去灾区救灾的农民兄弟) 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
均为男,河北唐山人年龄最大62岁、最小19岁农民 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
没有上级号召,也没有组织要求,河北唐山13个农民除夕那天租了辆中巴车出发,顶风冒雪来到那里参与救灾。
这13个来自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二组的农民,自己准备了工具,初二上午赶到郴州电力抢险指挥部,成了湖南电力安装工程公司一支编外“搬运队”,每天起早贪黑、踏雪履冰为抢修工地扛器材、搬材料、抬电杆。
2月23日,在工作了16天之后,这13位农民兄弟离郴返乡,许多郴州市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自发赶来为他们送行。
他们还被郴州市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
5月12日下午,在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宋志永和12位兄弟商量后,几经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
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徒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
只要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
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
2.烛照深山 李桂林、陆建芬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桂林、陆建芬的颁奖词: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阿来:乡村教育是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乡村教师是伟大的,却不应该被遗忘。
阎肃写下这样深情的评价:星星和月亮在一起,桂林和建芬在一起,太阳和温暖在一起,桂林和建芬了不起
李桂林、陆建芬(悬崖小学的支教夫妻) 男,42岁,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教师。
女,41岁,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代课教师。
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
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
1990年,李桂林夫妻来到这里,村民的落后与贫苦深深的震撼了这对彝族夫妻。
强烈的同情心和民族感使李桂林坚定了扎根二坪搞教育的信心,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
他与妻子18年如一日地教书育人,共培养了六届学生共149人,其中有22人是从外村慕名而来的。
李桂林本人还两度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二坪--这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现在成了文化村。
昔日的荒凉到今天的精神巨变,与这两位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
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3.死的光荣 武文斌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武文斌的颁奖词: 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牺牲”在今天的语境中已经有些陌生,武文斌是一个英雄主义渐行渐远时代下真正的英雄。
任卫新:虽然他只是一名士官学员,还没有建立功勋,这片土地永远珍存着他的汗渍、体温和灵魂。
武文斌(为救灾活活累死的小战士) 男,26岁,济南军区铁军某师炮指连士官学员。
一个战士倒在了抗战救灾的第一线,上万民众为他哭别。
所有参加吊唁的人都与武文斌素昧平生,他们只听说:一位解放军战士在抗震救灾中活活累死了
仅这一句话,已经让人们泪流满面。
13万子弟兵在抗震救灾中舍生忘死的表现,留给人们太多太多的感动…… 这个战士,就是济南军区铁军某师炮指连士官学员武文斌。
6月17日晚,他和战友们冒着大雨将8车50吨重的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载完后,累得瘫倒在泥水地上。
就在这个夜晚,他因劳累过度,引起肺部大出血而停止了年轻的生命。
5月13日,当部队接到急赴灾区的命令时,武文斌被告知后留,一向脾气温和的他急了眼,坚决要求上前线。
“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
”武文斌对战友们说。
在他参与抗震救灾的32个日子里,他总是找活干、抢活干,干完份内的事,就去帮着其他班排干,别人拦也拦不住。
他身上的迷彩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战友们说,他的心里装的全是灾区群众。
4.这就是爱 韩惠民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韩惠民的颁奖词: 他用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34年的光阴,青丝转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一段相知带来一个汉子34年的照顾,一声承诺变成一对夫妇共同的看护,一个特殊的传奇连起两个普通的家庭。
陈淮:啥叫爱
爱就是一生的承诺,就是性命相托。
韩惠民(痴情男携妻照顾初恋女友34年) 男,55岁,苏州人。
韩惠民和妻子徐敏芳默契“配合”,共同照顾一位瘫痪病人,已经持续了整整34年。
不过,让一般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位长期卧床的病人正是韩惠民年轻时的初恋情人…… 1972年,韩惠民与比他小1岁的吴月瑛同在苏州沧浪区工业淀粉厂工作。
虽然两人彼此从未说过一个“爱”字,但两人已是形影不离,心心相印。
1974年4月的一天,吴月瑛坐着三轮机动车回厂。
机动车突然侧翻,吴月瑛被抛落在人行道,当场昏迷。
经抢救,昏迷多日的吴月瑛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颈椎中枢神经断裂,手术后用钢板固定,再也不能站立,也不能坐,只能躺在床上。
韩惠民在吴月瑛住院的日子里,自己日夜守护在她身边,喂饭、端尿,陪她说话解闷。
出院后,韩惠民也一直悉心照顾她。
吴月瑛瘫痪后的3年多时间里,不少热心人要给韩惠民介绍女朋友,都被他婉言谢绝。
吴月瑛多次劝说韩惠民尽快成个家,但他就是不听,他暗下决心,要一直守护着她,哪怕不结婚,也要守护她一辈子
在吴月瑛和她父母的屡次劝说下,韩惠民终于答应找女朋友。
不过他有个前提,对方必须同意与他一起照顾吴月瑛。
经人介绍,韩惠民认识了徐敏芳。
当徐敏芳了解到韩惠民坚持多年不谈恋爱,只为照顾过去的情人,她被韩惠民的一片痴情所打动。
1980年,韩惠民与徐敏芳结为伉俪。
从此,守护在吴月瑛身边的又多了一个人。
34年倾情照料,如今韩惠民与吴月瑛两家人早已成了自家人。
韩惠民的女儿认了吴月瑛当干妈,退休在家的徐敏芳只要一有空,就来到吴月瑛家里坐坐,跟她讲讲家长里短的事情。
徐敏芳感慨地告诉记者,这么多年走过来,丈夫早已成了吴月瑛的精神支柱,从年轻时的爱情到现在亲人般的依赖,她能理解也非常支持。
韩惠民和徐敏芳告诉吴月瑛:“有我们在,一定会守护你,照顾你一直到老
”吴月瑛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次她流下的不再是悲伤的泪水,而是幸福的泪水,更坚定地活下去的泪水…… 5.惊世华彩 张艺谋奥运导演团队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张艺谋奥运团队的颁奖词: 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圣火激荡,情感喷放。
他们用人类共通的语言,让五千年文明跃然呈现,那一夜,中国惊艳世界。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他们的中国式的写意圆了世界一份梦想,这不是中国的展示,而是世界的融通。
朱玉:这是一群太懂得自己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人,也是一个知道如何展示中华民族骄傲的团队,金牌授给他们,现在还不晚。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导演团队 总导演:电影导演张艺谋; 副总导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钢,国家歌舞团副团长陈维亚 开幕式是北京奥运会呈献给世界的“第一印象”,在整个奥运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我们能否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
2005年,张艺谋、张继钢、陈维亚等人被任命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负责整个开闭幕式的创作和实现。
为更好地展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主题口号的深刻内涵,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突出“文明”、“和谐”两大主题,张艺谋和他的团队推掉了高昂报酬的商业合作,带领他的团队夜以继日的工作。
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努力,奥运开幕式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精彩阐述了以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世界文明的交融,用中国文化打动了世界。
6.点燃生命 吉吉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吉吉的颁奖词: 白的雪,红的火,刺骨的风,激荡的心。
鹰失去了同伴,但山的呼唤让她飞得更高,她,是高山上绽放的雪莲。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把最纯洁的奥林匹克圣火送到最神圣的人类之巅,完成的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更有她对心爱之人深深地怀念。
王晓晖:在高山上,每走一步路,吉吉都用爱和梦想在把温暖催燃,所以吉吉踏出的是人类最强之音。
珠峰火炬队(把圣火送上最高的地方) 第一棒火炬手:吉吉,女,西藏登山队运动员。
第二棒火炬手:王勇峰,中国登山队队长。
第三棒火炬手:尼玛次仁西藏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第四棒火炬手:黄春贵,中国农业大学学生。
第五棒火炬手:次仁旺姆,女,西藏自治区登山学校学生。
2008年5月8日上午九时十七分,中国登山队十九名队员成功登上珠峰之巅并进行了奥运火炬接力,首次实现了奥运圣火在世界之巅的传递。
2008北京奥运圣火终于在海拔88
【第44句】:43的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点燃
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终于登上了世界最高峰
圣火耀珠峰的盛景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兑现了7年前的诺言,书写了奥运史上的一个奇迹
珠峰火炬队当天凌晨3点出发。
登顶的激情和传递奥运圣火的动力激发着队员们神速前进。
队员们的前进速度甚至超过了事前的预估, 9点10分,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第一次在珠峰燃烧,第一棒火炬手吉吉高举的祥云火炬与圣火在珠峰实现完美融合。
经过王勇峰、尼玛次仁、黄春贵三位火炬手的传递之后,站在珠峰顶的次仁旺姆高举火炬,奥运圣火在珠峰跃动
那一刻全世界的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而这五名英雄和他们所在的珠峰火炬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所有中国人的梦想。
7.傲拓天疆 神七航天员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神七航天员的颁奖词: 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炎黄子孙留在浩渺太空中的这一小步,豁然自信、脚步稳健,展现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姿态与力量源泉。
陈章良:翱翔太空的三位勇士,掀起了中国民众新一轮的民族自豪感,向世人表明了梦想与航空共起飞的豪迈与快意。
神舟七号航天员团队(为中国人圆太空行走之梦) 翟志刚男,汉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上校军衔。
刘伯明男,汉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上校军衔。
景海鹏男,汉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上校军衔。
北京时间9月25日晚,搭载着3名宇航员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执行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任务的主要内容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
这三位航天员是经过艰苦的训练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
翟志刚曾入选神五梯队;三人都曾入选神六梯队。
他们在72小时的飞行过程中出色的完成了所有任务,航天员翟志刚成为了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2008年9月27日16点43分24秒,翟志刚开始出舱,他在太空迈出第一步。
16点59分,他结束太空行走,返回轨道舱。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飞船成功返回地球。
神舟七号飞船顺利着陆后,翟志刚出舱后发表讲话:中国航天员进行了首次出舱活动,使命光荣,充满挑战,结果圆满,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神七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
继奥运后,神七在中国民众心中激起了新一轮民族自豪感。
8.男儿榜样 李隆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隆的颁奖词: 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
他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废墟里与死神搏斗,绝地助人求生;他用忠诚和果敢书写了消防官兵的壮丽人生。
陈小川:从淡定的表情和灾区群众的欢呼掌声中,我感到他身上体现的公安消防战士职业道德的高尚。
李隆(救灾火线上的尖兵) 男31岁,中共党员,河南省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
在今年5月赴四川抗震救灾战斗中,已担任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的李隆和战友们在异常险恶的环境下,不怕牺牲,连续作战,在废墟下先后挖出57名群众,其中五人生还,包括被困104个小时的李青松和被困124个小时的卞刚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救援的奇迹。
李隆1995年加入公安消防队伍,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在重大灭火抢险救援事故现场从未退缩过。
钻火场,堵泄漏,他总在最容易发生危险的位置。
李隆先后参加灭火救援战斗3170多次,抢救遇险群众760余人,为保卫人民群众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获得“五四青年奖章”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尖兵”,“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等荣誉称号。
9.中流砥柱 经大忠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经大忠的颁奖词: 千钧一发时,他振聋发聩,当机立断;四面危机时,他忍住悲伤,力挽狂澜
他和同志们双肩担起一城信心,万千生命。
心系百姓、忠于职守,凸显共产党人的本色。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这舍命的县长,是今天所有干部的一面镜子。
纪宝成: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马当先的身体力行。
这样的干部,一定能带领灾区人民看见新的希望
经大忠(从容指挥救灾的北川县长) 男,羌族人,44岁,中共党员,现任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县是受灾最严重的县。
地震发生时,北川县长经大忠正在开会,他果断的组织与会人员疏散,并用最快速度将县城里的8000多幸存群众集中在安全区域。
全面的救援工作展开以后,经大忠成为北川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始终战斗在第一线。
5月14日下午,经大忠带领工作人员在废墟中救起了一个小女孩。
当经大忠抱着孩子往担架跑的时候,孩子一直在哭泣。
经大忠摸着她的脸,安慰她:“别怕,孩子,爸爸救你来了
”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动容。
地震发生后,经大忠3天3夜没有合眼,他说,“群众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只有我们舍命,被埋的人才有更大的希望获救。
” 震后,北川县城大部分被埋。
经大忠家中的6个亲人全部遇难。
【第10句】:特别奖——全体“中国人” 组委会认为,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2007感动中国颁奖词
愚公:愚公移山,夫子:孔夫子鲁迅的诗:横眉眼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历届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简介)
获得2007年荣誉的人物是:奠基人钱学森;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闵恩泽;党的理论传播者方永刚;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谢延信;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钟期荣、胡鸿烈;用爱心唤醒英雄的妻子罗映珍;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牺牲的空军飞行员李剑英 ;被称为湖南张海迪的残疾人李丽;坚守医德的医生陈晓兰;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孟祥斌。
此外,感动中国还向“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开发团队表达了特别致敬。
NO 1:奠基人钱学森 事迹:他是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
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
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 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
惊世两弹 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
寿至期颐 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
【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NO 2:李剑英 英雄试飞员 事迹:李剑英,河南郑州人,空军上校军衔,历任飞行员、飞行中队长、领航主任等职。
2006年11月14日,李剑英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发动机空中停车。
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
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居住着3500口人。
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
16秒的时间内,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
迫降过程中,飞机受到高出地面水渠护坡阻挡,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
在16秒时间里,他用生命写出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美赞歌。
李剑英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2006年12月6日,空军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并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推荐词集锦: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在推荐李剑英的时候这样写到:李剑英说过这样的话:“老百姓对我们那么好,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
”正是军人的沛然正气与感恩之心,塑造了一位真正的英雄。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对李剑英这样评价:生为国生,荣为国荣,碧空长剑,英雄不死。
永恒的十六秒,他用军人的生命谱写了热爱人民炽烈的壮歌。
【颁奖词】:烟笼大地,声震蓝天。
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
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
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NO 3:钟期荣 胡鸿烈 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 事迹:两位均已89岁高龄,创办人。
1987年胡鸿烈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
1993年第八届开始,他连续两届获委任为全国政协常委。
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青年时代已经是民国司法外交界的青年才俊, 1953年两人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
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自资创办树仁学院,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为香港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
35年来,胡氏夫妇为学校拼尽心力,生活非常节俭。
胡鸿烈更不惜以迟暮之年,回律师楼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为学校大楼挣工程费。
据估算,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1979年,胡博士获邀回大陆,出席中国国庆三十周年纪念,获邓小平接见,成为第一位踏足内地的立法局议员,并在1987年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对钟期荣、胡鸿烈两位老人这样评价:作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作好事,始终不渝的作好事,把一件好事做到终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推荐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们的信仰观照了许多社会无力的角落,当我们每个人都去弥补社会缺位的时候,其实也弥补了更多缺位的人心。
他们为百年树人,更树仁义于百年。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在推荐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我想到了中国的武训。
胡钟夫妇本为青年才俊,意气风发,但感于贫困学子,即抛家舍业,投身教育,一座树仁学院就是一座丰碑,永远感动中国。
【颁奖词】: 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
为了学生,甘为骆驼。
与人有益,牛马也做。
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NO 4: 孟祥斌 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 事迹:男,28岁。
第二炮兵某旅机要参谋。
2007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带着妻子叶庆华和女儿到市区购物。
11时20分左右,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余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不顾江水寒冷,跳水救人。
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再次沉入水中。
13时40分,被打捞起来的孟祥斌被送往医院急救,但是却没能挽留住他年轻的生命。
12月4日,在孟祥斌的葬礼上,浙江金华市近3万名群众自发从四面八方赶到金华市殡仪馆,为舍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
孟祥斌1997年12月入伍,山东齐河人,爱学习、肯钻研,曾当选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孟祥斌这样评价:我们常常无时无刻地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也许意义不在于追问,而在于行动。
而孟祥斌用纵身一跃放大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纪宝成,在推荐孟祥斌的时候这样写到:真的仁者视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的勇者愿为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生命。
【颁奖词】: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
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
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
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NO 5:方永刚 把忠诚献给最壮丽的事业 事迹: 男,44岁,中共党员,政治系教研室教授。
方永刚入伍20多年来,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方永刚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刻苦学习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上,正是凭着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会跟进一步、深入一层,不断推出研究成果。
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荣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大连市委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被官兵群众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
2006年11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
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方永刚真学、真信、真情宣传、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用生命的激情诠释了一名军校教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和高尚师德师风。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对方永刚这样评价:有人说,理论是灰色的。
他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以他的实践和人生告诉人们,理论是彩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在推荐方永刚是这样写到:他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思考中国的今天和未来,他是伟大理论的真诚播火者,他所传播的理论和他的道德人品一起,赢得了青年一代。
【颁奖词】: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 ,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
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NO 6:李丽 湖南张海迪 事迹:女,45岁,衡阳人,1岁患,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
在多舛的命运里,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还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
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后义务深入省内外100多个学校、企业、社区、监狱开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听众达10万余人次;帮助近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数十名中学生戒除网瘾,为近万名学生树立自信。
4年多时间里,她的善行使得20多万人获得心灵的洗礼。
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被人们誉为“感恩天使”、“湖南的张海迪”、“中国的海伦•凯勒”。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对李丽这样评价:我们从李丽的事迹中感到了爱的力量。
李丽也证明这样一点,一个人无论多么平凡,无论多么孱弱,只要孜孜不倦,奉献爱心,就一定能够促成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的广大。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推荐李丽的时候这样写:孱弱的身体,强大的心灵,这个座标对太多健康的躯体是一个提示,让我们更多自省,看到真诚与善良的心灵力量是无边的。
【颁奖词】: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
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
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NO 7:闵恩泽 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 事迹:男,84岁。
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奠基人。
200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他成为2007年度两位获奖人之一。
闵恩泽1955年在美国学成后冲破重重阻碍回国。
60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满足了国家的急需,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
7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条件下,他没有忘记科研工作,领导了多种催化剂等的研制和开发,也均投入生产和应用,使我国炼油催化剂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炼油催化剂跨越式发展。
1980年以后,他指导开展己内酰胺磁稳定床加氢研究,使我国裂化催化剂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满足了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和油品升级换代的需要。
闵恩泽院士是德高望重的著名专家,为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凝聚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他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
2001年起,他指导的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从60年代,闵恩泽已经多种疾病缠身,并被发现有肺癌,切除两片肺叶和一根肋骨。
但是他没有放弃中国的石油催化事业,一直坚持工作并不断取得突破进展,至今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线。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对闵恩泽这样评价:归国五十多年,奠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以知识报效国家,一生成果难数,开发推动绿色化工,凭贡献乐享人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在推荐闵恩泽的时候这样写:青春投学,爱国有志;耄耋赤子,报国有恒。
成就卓著,贡献卓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颁奖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
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
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
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NO 8: 陈晓兰 坚守医德无私无畏医生 事迹:陈晓兰,女,55岁,原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
近年来,陈晓兰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达20多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因此被央视评为2006年度“3•15质量先锋” 。
在她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她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 “以身试针”。
在她的推动下,国家专门多次下发文件,取缔和查处了七种一度使用很广的伪劣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曾受到的肯定和奖励。
目前,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已经正式聘请她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陈晓兰这样评价: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却挑起了维护医疗环境纯洁的大任,屡遭报复,陷入困窘,依然坚持,无怨无悔,最终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
她所作的对得起作为一位医生的良知。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推荐陈晓兰的时候这样写到:一个弱妇女子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的方向。
【颁奖词】:虽千万人,吾往矣
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
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NO 9:谢延信 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 事迹: 男,55岁,河南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科工人。
1973年,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
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刘延信后改姓为谢)。
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
一老,一瘫,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
谢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没有垮、孝心没有变、责任没有失、良心没有丢。
他隐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担负起让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对谢延信这样评价:这个人对爱情忠贞,对老人孝顺。
谢延信,人如其名,信守一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在推荐谢延信的时候这样写到:家庭是什么,是人世间最可信赖的社会细胞。
谢延信作到的不仅仅是孝,这是对家庭亲人的忠诚,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就是这种忠诚。
【颁奖词】: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
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
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NO 10:罗映珍 700个日夜唤醒沉睡爱人 事迹:女,27岁,中共党员,从1998年9月起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计生服务所工作。
罗映珍的丈夫罗金勇是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民警。
作为一名警察的妻子,罗映珍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弘扬家庭美德,不但热心本职工作,而且热爱公安事业、关心支持缉毒工作。
多年来,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的奉献之歌、正气之歌、爱心之歌。
2005年10月1日,罗金勇与妻子罗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临危不惧与3名毒贩进行了殊死搏斗,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
从那以后,罗映珍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
罗金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罗映珍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
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能眨眼,能开口讲你好、是、累了等几个简单的字,并在特殊的体位下能喝水。
见证了这个奇迹的人们都说,是罗映珍的坚持和爱,唤醒了沉睡的丈夫。
2006年,她被评选为感动云南十大人物。
2007年,全国妇联、云南省妇联分别授予罗映珍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临沧市公安局还授予罗映珍二级警司警衔。
罗金勇及其妻子罗映珍的先进事迹经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伸出关爱和援助之手,积极支持好警嫂罗映珍。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刘姝威,对罗映珍这样评价:谁说久病床前无贤妻
罗映珍用行动告诉我们: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推荐罗映珍的时候这样写:苦难磨励爱情的坚强,爱情总因苦难而显光芒。
她不仅唤醒了丈夫,也唤醒了许多人在这纷杂时代中对内心情感最深处的拷问。
【颁奖词】: 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
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
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感动中国特别奖:嫦娥一号研发团队 事迹: 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个重大的跨越。
在这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航天工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宏大的系统工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产品、自己的设计、自己的条件完成的。
“嫦娥一号”,是完全的“中国制造”! •感动中国评委对于嫦娥团队的评价语: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
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
这是一群航天才俊,为达到“精确变轨,绕月飞行,首飞成功,一年寿命”的探测工程目标,他们针对月球探测卫星的新特点,集思广益开拓进取,短短三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这是一只高度团结的队伍,统一决心、统一意志、统一目标和统一行动。
这是一支不负众望的团队,11月7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
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我们期盼成功,因为你们的卫星打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昂多高”。
中国航天人再一次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雄辩地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不断谱写新的华章。
中华民族完全能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推荐词集锦:最崇敬他们,创造惊天动地的伟业 最热爱他们,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 大江后浪推前浪, 丰田新穗赶旧穗。
好日月,好社会,崛起振兴 靠的就是这新一辈 (阎肃) 少年壮志当拿云。
一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十年磨一剑,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来的飞天之梦。
从此,仰望星空,嫦娥不再寂寞;环顾宇宙,骄傲在心中荡漾。
辉辉中华,泱泱大国,开始展示一个文明古国应有的大气与辉煌。
(陈章良) 嫦娥是中国美丽的传说,嫦娥一号是中国强大的现实。
神话成真的设计者们飞扬着青春,飞扬着激情,飞扬着智慧,飞扬着报国志,飞扬着强国梦。
70后、80后们证明他们已经接过承载着中华复兴使命的接力棒,以超越前人的速度雄心大展,剑指未来。
嫦娥一号是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的转折点,更是中国航天人完成代际交接的里程碑。
(王晓晖) 一个千古不变的奔月梦想,几代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时间推移到公元2007年,嫦娥飞起,一个民族的心也一起飞腾。
壮哉嫦娥,圆我中华千年飞天梦想;壮哉中华,崛起神州,飞腾世界。
(纪宝成) 中国人对于奔月的梦想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是,真正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的,是当代的航天功臣们。
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国人插上了飞天的翅膀
(刘姝威) 他们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团结合作,是“嫦娥”成功奔月的强大动力;他们知难而进,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让嫦娥的舞姿如此精准完美;他们“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的航天精神永恒地镌刻在浩瀚无垠的太空。
(杜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