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四岁生日感言

07-05 文案句子 投稿:倾诉林

南丁格尔是哪国人

南丁简介  1820年,南丁格尔出生于英国一有的家庭。

她的父母希望习文学艺术。

南丁格尔说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三条路:一是成为文学家;二是结婚当主妇;三是当护士。

”她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选择了第三条道路。

  19世纪50年代,英国,法国,土耳其和俄国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英国的战地战士死亡率高达42%。

南丁格尔主动申请,自愿担任战地护士。

她率领38名护士抵达前线,在战地医院服务。

她竭尽全力排除各种困难,为伤员解决必须的生活用品和食品,对他们进行认真的护理。

仅仅半年左右的时间伤病员的死亡率就下降到2%。

每个夜晚,她都手执油灯巡视,伤病员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士。

战争结束后,南丁格尔回到英国,被人们推崇为民族英雄。

  1860年,南丁格尔用政府奖励的4000多英镑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随后,她又创办了助产士及经济贫困的医院护士培训班,被人们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

  1910年,南丁格尔逝世。

为表达对她的敬仰,人们把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南丁格尔逝世后,遵照她的遗嘱,未举行国葬。

后人饮誉她为“伤员的天使”和“提灯女士”。

北京师大版教材第六单元第三课《白衣天使》讲述了她的故事。

宝贝女儿四岁生日祝福语

今天,我整整五十周岁了。

此时此刻,我内心充满平静及祥和,安坐在电脑前,从已经走过的五十个春秋的喜怒哀乐一直想到前天到保利剧场观看的大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这部戏正好与我同龄,我们俩携手度过50岁的生日。

因此,这部戏似乎是专门为我安排的,让我感慨万千。

那天的剧场气氛热烈得令我吃惊,整场演出掌声雷动。

随着大幕徐徐落下,全场观众起身,卯足了劲地把巴掌拍得山响,似乎只能用通红的手掌才能表达这部戏带给自己的感动和满足。

演员谢幕多次,观众也久久不愿离开。

我环顾四周,突然有了一个重大发现:观众群惊人的一致,全都是鬓发斑白,皱纹初现,面容沧桑,表情激动的五零后和六零后们。

不愧是中央芭蕾舞团,舞台上演员的表演非常精准到位,一招一式都唤起我们沉睡的记忆。

曾几何时,《红色娘子军》以及她的七位姐妹(八部革命样板戏),陪伴着我们度过了整个童年:一抬头,墙上贴着吴清华经典的腾空而起的剧照;一开收音机,雄壮嘹亮的歌曲立刻传入耳鼓:“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

”好不容易盼着操场上演场电影,也肯定是这八姐妹之一,腻得我们直想吐。

可是,随着文革的结束,她们仿佛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如同一个原本天天跟你纠缠腻歪在一起,你想甩都甩不掉的儿时玩伴,有一天突然冷不丁地销声匿迹、音讯全无。

你这才发现原来不知不觉当中,他已经变为了你生命中的一份子,成了你难以割舍的亲密伴侣。

38年间,我们的精神生活获得了极大的丰富,中国的、外国的、经典的、不经典的,数不清的影视剧作品兜头兜脸地向我们砸过来,令我们应接不暇,可我们却再难寻觅当初那种亲切温暖的感觉。

我相信,昨天剧场中那些眼含热泪,拼命鼓掌的同龄者们,也跟我一样,是专程前来跟久别重逢的老友相会的

小时候写作文,经常喜欢用的一个词是“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但其实根本没仔细琢磨过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总觉得自己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仿佛昨天还在腋下夹着几个马扎,跟小伙伴们一起到操场上占地方看《红色娘子军》呢。

对我来说,每一天都是新鲜有趣的,岁月的流逝在我这里几乎是停滞不前的。

直到有一天,我站在镜子前,突然发现鼻唇沟里的一道纹,被地心引力给拽下来了,不觉惊出了一身冷汗,赶紧用手抹平。

第二天也照,第三天也照,后来发现它永远存在了,才猛然意识到不知不觉间我已经在这个世界上走过了整整半个世纪,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明白了这个事实后,我反而坦然了,仿佛卸下了一个大包袱。

我深知,宇宙间最不可抗拒的就是时间,我何必要跟大自然做斗争呢

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却偏偏去追求三十岁的美,二十岁的美,那可就真的是犯魔怔了。

既然我没有办法阻止岁月的脚步,何不以平和的心态微笑着迎接它呢

其实五十岁是女人最舒服的年龄。

第二代已经长大,第三代尚未出生,精力虽不如前,但还不至于老糊涂;体力虽有些不从心,但出去游个山玩个水的还绰绰有余;工作已经驾轻就熟,也不必再像年轻时那样跟自己和跟别人较劲,非得争出个高低曲直来不可。

五十岁的女人可以不急不躁,从容不迫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用再去取悦讨好任何人,更不会像个乞丐似的去跟所有的人乞讨爱、肯定和关怀;五十岁的女人有资格有能力跟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呆在一起,包括朋友;喜欢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累了就躲得远远的,舒服悠然地度过每一天。

可以不用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谎,不用硬端着装出另外一个样子,抱着一种不纯洁的目的去与人交往。

五十岁的女人可以活得非常简单,非常实诚,这是我经过努力所获得的权利。

这种权利可不是每个人都有福分拥有的。

当你仰人鼻息,需要求别人赏你一口饭吃,需要养孩子养家庭,有很多生活负担的时候,你没有权利去做这样一个人。

我认为自己此生最成功的,是为自己赢得了这样一个相对宽松自在的生存空间,让自己可以去做一个单纯的人。

当我们心里充满了情绪性的垃圾,每天陷入抱怨、纠结中,不知道感恩、欣赏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的时候,我们的内在空间就会变得很小,就会不快乐、不舒服。

我和大多数五十岁的女人一样,觉得有能力尽力做到管控好自己的情绪,从容面对生命中的一切得与失、功与过,坦然面对自己和别人从前犯过的大大小小的错误。

因为我明白,没有人可以不犯错。

我也犯过甚至今天正在犯着很多让自己深夜里感到脸红的错(就在刚才,我还因为自己工作上的一个失误在QQ上跟同事道歉呢),但我觉得,只有犯过那些错儿,经历过那些事儿,遇见过那些人,你才可能把自己修炼成一个可以装得下各种各样的事、容得下各种各样的人的人。

然后你才能宠辱不惊,举重若轻,变得善良,变得宽容,变得坦诚。

生活告诉我: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和事,所以我不强求完美,甚至害怕完美。

当我不再那么卖力地去证明自己,不再要求自己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的时候,我立刻放松了很多,快乐了很多。

因为我已经懂得了,生命就像一条河流,一直在按照自己的规则流淌着,作为一个五十岁的女人,我要做的就是安坐在一条小船上,任它载着走,尽情地欣赏沿途的风景,不抗拒、不纠结,这样就会感觉很轻松,很自在。

只有放下了,你才有能力在生活中发现并欣赏各式各样的美:一朵迎风招展的小花,一个婴儿天真无邪的笑靥,一片阳光下闪亮的树叶,一句朋友随口的赞美……这些都是无声的问候,喜悦的祝福,感受到这些是做人的乐趣之一。

如果你对生活中的小事感到兴趣盎然,能够时不时地在朴实无华、庸庸碌碌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这些小小的美丽并为之感动,就说明你拥有一颗饱满的心灵,一个不老的灵魂,甭管你今天是五十岁还是八十岁。

你如果想要继续年轻下去,就要永远睁着一双新鲜的好奇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并用一颗敏感的心去体验生活在其中的幸福。

做到了这一切,你就自然会过得开心、自在,自然会吸引到你想要的人来到你身边。

如果你想留住你爱的人,让他不想离开你,方法很简单,就是做他生命中的加号,不断释放出正能量,那么你就一定会为自己赢得一份简单、快乐、自由、满足的生活。

因为自己的价值是自己给的,不能把这个权利拱手让给他人。

宋丹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已经五十岁了,你还没能成为半个哲学家,那你真的白活了。

”你要成为哲学家,要了解人性,因为你已经走过了几乎一轮了,你可以没有钱,但你可以明白很多事。

对于即将到来的老年,我非常坦然,做好了充分的应对准备。

因为我知道,老天自有它的意志在里面,我静观其变,看它怎样发生。

张晓风的《我喜欢》

我喜欢活着,生命是如此地充满了愉悦。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

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而当中午,满操场散坐着晒太阳的人,那种原始而纯朴的意象总深深地感动着我的心。

我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径,草毒像精致的红灯笼,一路殷勤的张结着。

我喜欢抬头看树梢尖尖的小芽儿,极嫩的黄绿色中透着一派天真的粉红——它好像准备着要奉献什么,要展示什么。

那柔弱而又生意盎然的风度,常在无言中教导我一些最美丽的真理。

我喜欢看一块平平整整、油油亮亮的秧田。

那细小的禾苗密密地排在一起,好像一张多绒的毯子,是集许多翠禽的羽毛织成的,它总是激发我想在上面躺一躺的欲望。

我喜欢夏日的永昼,我喜欢在多风的黄昏独坐在傍山的阳台上。

小山谷里的稻浪推涌,美好的稻香翻腾着。

慢慢地,绚丽的云霞被浣净了,柔和的晚星遂一一就位。

我喜欢观赏这样的布景,我喜欢坐在那舒服的包厢里。

我喜欢看满山芦苇,在秋风里凄然地白着。

在山坡上,在水边上,美得那样凄凉。

那次,刘告诉我他在梦里得了一句诗:雾树芦花连江白。

意境是美极了,平仄却很拗口。

想凑成一首绝句,却又不忍心改它。

想联成古风,又苦再也吟不出相当的句子。

至今那还只是一句诗,一种美而孤立的意境。

我也喜欢梦,喜欢梦里奇异的享受。

我总是梦见自己能飞,能跃过山丘和小河。

我总是梦见奇异的色彩和悦人的形象。

我梦见棕色的骏马,发亮的鬣毛在风中飞扬。

我梦见成群的野雁,在河滩的丛草中歇宿。

我梦见荷花海,完全没有边际,远远在炫耀着模糊的香红-一这些,都是我平日不曾见过的。

最不能忘记那次梦见在一座紫色的山峦前看日出--它原来必定不是紫色的,只是翠岚映着初升的红日,遂在梦中幻出那样奇特的山景。

我当然同样在现实生活里喜欢山,我办公室的长窗便是面山而开的。

每次当窗而坐,总沉得满几尽绿,一种说不出的柔如。

较远的地方,教堂尖顶的白色十字架在透明的阳光里巍立着,把蓝天撑得高高地。

我还喜欢花,不管是哪一种,我喜欢清瘦的秋菊,浓郁的玫瑰,孤洁的百合,以及幽闲的素馨。

我也喜欢开在深山里不知名的小野花。

十字形的、斛形的、星形的、球形的。

我十分相信上帝在造万花的时候,赋给它们同样的尊荣。

我喜欢另一种花儿,是绽开在人们笑颊上的。

当寒冷早晨我在巷子里,对门那位清癯的太太笑着说:早

我就忽然觉得世界是这样的亲切,我缩在皮手套里的指头不再感觉发僵,空气里充满了和善。

当我到了车站开始等车的时候,我喜欢看见短发齐耳的中学生,那样精神奕奕的,像小雀儿一样快活的中学生。

我喜欢她们美好宽阔而又明净的额头,以及活泼清澈的眼神。

每次看着他们老让我想起自己,总觉得似乎我仍是他们中间的一个。

仍然单纯地充满了幻想,仍然那样容易受感动。

当我坐下来,在办公室的写字台前,我喜欢有人为我送来当天的信件。

我喜欢读朋友们的信,没有信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

我喜欢读弟弟妹妹的信,那些幼稚纯朴的句于,总是使我在泪光中重新看见南方那座燃遍凤凰花的小城。

最不能忘记那年夏天,德从最高的山上为我寄来一片蕨类植物的叶子。

在那样酷暑的气候中,我忽然感到甜蜜而又沁人的清凉。

我特别喜爱读者的信件,虽然我不一定有时间回复。

每次捧读这些信件,总让我觉得一种特殊的激动。

在这世上,也许有人已透过我看见一些东西。

这不就够了吗

我不需要永远存在,我希望我所认定的真理永远存在。

我把信件分放在许多小盒子里,那些关切和怀谊都被妥善的保存着。

除了信,我还喜欢看一点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一灯茕茕之下。

我不是一个十分用功的人,我只喜欢看词曲方面的书。

有时候也涉及一些古拙的散文,偶然我也勉强自己看一些浅近的英文书,我喜欢他们文字变化的活泼。

夜读之余,我喜欢拉开窗帘看看天空,看看灿如满园春花的繁星。

我更喜欢看远处山拗里微微摇晃的灯光。

那样模糊,那样幽柔,是不是那里面也有一个夜读的人呢

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

我很自然地想到,有几个人执过它,有几个人读过它。

他们也许都过去了。

历史的兴亡、人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唯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

我喜欢坐在汪教授家中的客厅里,在落地灯的柔辉中捧一本线装的昆曲谱子。

当他把旧发亮的褐色笛管举到唇边的时候,我就开始轻轻地按着板眼唱起来,那柔美幽咽的水磨调在室中低回着,寂寞而空荡,像江南一池微谅的春水。

我的心遂在那古老的音乐中体味到一种无可奈何的轻愁。

我就是这样喜欢着许多旧东西,那块小毛巾,是小学四年级参加儿童周刊父亲节征文比赛得来的。

那一角花岗石,是小学毕业时和小曼敲破了各执一半的。

那具布娃娃是我儿时最忠实的伴侣。

那本毛笔日记,是七岁时被老师逼着写成的。

那两只蜡烛,是我过二十岁生日的时候,同学们为我插在蛋糕上的……我喜欢这些财富,以致每每整个晚上都在痴坐着,沉浸在许多快乐的回忆里。

我喜欢翻旧相片,喜欢看那个大眼睛长辫子的小女孩。

我特别喜欢坐在摇篮里的那张,那么甜美无忧的时代

我常常想起母亲对我说:不管你们将来遭遇什么,总是回忆起来,人们还有一段快活的日子。

是的,我骄傲,我有一段快活的日子——不只是一段,我相信那是一生悠长的的岁月。

我喜欢把旧作品一一检视,如果我看出已往作品缺点,我就高兴得不能自抑--我在进步

我不是在停顿

这是我最快乐的事了,我喜欢进步

我喜欢美丽的小装饰品,像耳环、项链、和胸针。

那样晶晶闪闪的的、细细微微的、的。

它们都躺在一个漂亮的小盆子里,炫耀着不同的美丽,我喜欢不时看看它们,把它们佩在我的身上。

我就是喜欢这们松散而闲适的生活,我不喜欢精密的分配的时间,不喜欢紧张的安排节目。

我喜欢许多不实用的东西,我喜欢充足的沉思时间。

我喜欢晴朗的礼拜天清晨,当低沉的圣乐冲击着教堂的四壁,我就忽然升入另一个境界,没有纷扰,没有战争,没有嫉恨与恼怒。

人类的前途有了新光芒,那种确切的信仰把我带入更高的人生境界。

我喜欢在黄昏时来到小溪旁。

四顾没有人,我便伸足人水--那被夕阳照得极艳丽的溪水,细沙从我趾间流过,某种白花的瓣儿随波飘去,一会儿就幻灭了--这才发现那实在不是什么白花瓣儿,只是一些被石块激起来的浪花罢了。

坐着,坐着,好像天地间流动着和暖的细流。

低头沉吟,满溪红霞照得人眼花,一时简直觉得双足是浸在一钵花汁里呢

我更喜欢没有水的河滩,长满了高及人肩的蔓草。

日落时一眼望去,白石不尽,有着苍莽凄凉的意味。

石块垒垒,把人心里慷慨的意绪也堆叠起来了。

我喜欢那种情怀,好像在峡谷里听人喊秦脏,苍凉的余韵回转不绝。

我喜欢别人不注意的东西,像草坪上那株没有理会的扁柏,那株瑟缩在高大龙柏之下的扁柏。

每次我走过它的时候总要停下来,嗅一嗅那股儿清香,看一看他谦逊的神气。

有时候我又怀疑它是不是谦逊,因为也许它根本不觉得龙柏的存在。

又或许他虽知道有龙柏存在,也不认为伟大与平凡有什么两样——事实上伟大与平凡的确也没有什么两样。

我喜欢朋友,喜欢在出其不意的时候去拜访他们。

尤其喜欢在雨天去叩湿湿的大门,在落雨的窗前话旧真是多么美,记得那次到中部去拜访芷的山居,我永不能忘记她看见我时的惊呼。

当她连跑带跳地来迎接我,山上阳光就似乎忽然炽燃起来了。

我们走在向日葵的荫下,慢慢地倾谈着。

那迷人的下午像一阕轻快的曲子,一会儿就奏完了。

我极喜欢,而又带着几分崇敬去喜欢的,便是海了。

那辽阔,那淡远,都令我心折。

而那雄壮的气象,那平稳的风范,以及那不可测的深沉,一直向人类作着无言的挑战。

我喜欢家,我从来还不知道自己会这样喜欢家。

每当我从外面回来,一眼看到那窄窄的红门,我就觉得快乐而自豪,我有一个家多么奇妙

我也喜欢坐在窗前等他回家来。

虽然过往的行人那样多,我总能分辨他的足音。

那是很容易的,如果有一个脚步声,一入巷子就开始跑,而且听起来是沉重急速的大阔步,那就准是他回来了

我喜欢他把钥匙放进门锁中的声音,我喜欢听他一进门就喘着气喊我的英文名字。

我喜欢晚饭后坐在客厅里的时分。

灯光如纱,轻轻地撒开。

我喜欢听一些协奏曲,一面捧着细瓷的小茶壶暖手。

当此之时,我就恍惚能够想象一些田园生活的悠闭。

我也喜欢户外的生活,我喜欢和他并排骑着自行车。

当礼拜天早晨我们一起赴教堂的时候,两辆车子便并弛在黎明的道上,朝阳的金波向两旁溅开,我遂觉得那不是一辆脚踏车,而是一艘乘风破浪的飞艇,在无声的欢唱中滑行。

我好像忽然又回到刚学会骑车的那个年龄,那样兴奋,那样快活,那样唯我独尊--我喜欢这样的时光。

我喜欢多雨的日子。

我喜欢对着一盏昏灯听檐雨的奏鸣。

细雨如丝,如一天轻柔的叮咛。

这时候我喜欢和他共撑一柄旧伞去散步。

伞际垂下晶莹成串的水珠——一幅美丽的珍珠帘子。

于是伞下开始有我们宁静隔绝的世界,伞下缭绕着我们成串的往事。

我喜欢在读完一章书后仰起脸来和他说话,我喜欢假想许多事情, 如果我先死了,我平静地说着,心底却泛起无端的哀愁,你要怎么样呢

别说傻话,你这憨孩子。

我喜欢知道,你一定要告诉我,如果我先死了,你要怎么办

他望着我,神色愀然。

我要离开这里,到很远的地方去,去做什么,我也不知道,总之,是很遥远的很蛮荒的地方。

你要离开这屋子吗

我急切地问,环视着被布置得像一片紫色梦谷的小屋。

我的心在想象中感到一种剧烈的痛楚。

不,我要拼着命去赚很多钱,买下这栋房子。

他慢慢地说,声音忽然变得凄怆而低沉: 让每一样东西像原来那样被保持着。

哦,不,我们还是别说这些傻话吧

我忍不住澈泪泫然了,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喜欢问这样的问题。

哦,不要痴了,他安慰着我,我们会一起死去的。

想想,多美,我们要相偕着去参加天国的盛会呢

我喜欢相信他的话,我喜欢想象和他一同跨入永恒。

我也喜欢独自想象老去的日子,那时候必是很美的。

就好像夕晖满天的景象一样。

那时再没有什么可争夺的,可留连的。

一切都淡了,都远了,都漠然无介于心了。

那时候智慧深邃明彻,爱情渐渐醇化,生命也开始慢慢蜕变,好进入另一个安静美丽的世界。

啊,那时候,那时候,当我抬头看到精金的大道,碧玉的城门,以及千万只迎我的号角,我必定是很激励而又很满足的。

我喜欢,我喜欢,这一切我都深深地喜欢

我喜欢能在我心里充满着这样多的喜欢

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做出怎样的贡献

南丁格尔(1820~1910) Nightingale,Florence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是英国人,1820年5月12日生于意大利的弗洛伦斯城,她父母以此城为名为她取名。

她生于一个名门富有之家,自幼便在家庭里受教育。

她父亲是一个博学、有文化教养的人,为她提供了古典书籍、数学、哲学和语言等方面的教育。

她母亲对她很不满意,因为她无意于婚姻。

她在当主妇、当文学家、当护士三者之中选择了当护士。

她从小便经常照看附近村庄的病、残人,并护理她的亲属,以解除病者的痛苦。

她的父母反对她做护士,认为有损家庭荣誉。

但封建意识、社会影响从未使她失去做护理工作的信心。

在她的时代,没有一个有身份的人做护士。

做护士的,往往都是一些无知、粗鲁、酗酒、没有受过训练的女人。

她利用到欧洲旅游的机会,了解各地护理工作。

最后她选定了的过的凯瑟沃兹医院,并于1851年在该院参加了4个月的短期训练班,使她学护士的理想终于实现。

在学习期间,她亲身体验到护理工作要为病人解除痛苦、给予精神安慰,必须付出多方面的辛勤劳动。

1853年,她在伦敦担任了妇女医院院长。

次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她受政府的邀请,带了38名合适的妇女,于1854年10月21日离开伦敦,启程前往克里米亚。

在克里米亚,南丁格尔发现工作很困难:军队领导对她的工作怀疑,医院的给养也短缺,护士的纪律很差。

面对种种困难,她重点整顿了规章和纪律。

由于各方面支援,医院供应好转;精心的护理挽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

士兵为了表示对她们的感谢,不再骂人,不再表示粗鲁。

夜静时,南丁格尔手持油灯巡视病房,士兵竟躺在床上亲吻落在墙壁的她的身影。

她还要注意士兵的伤口是否换药了,是否得到了适当的饮食。

她安慰重病者,并督促士兵往家里写信并把剩余的钱给家里寄去,以补助家庭生活。

她自己还寄了几百封信给死亡士兵的家属。

在很短的时间内,她便在士兵中成了传奇式的人物,同时,全英国也知道了持灯女士。

她在克里米亚短短半年时间,士兵的死亡率由原来的50%下降到22%。

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患了克里米亚热,健康还为完全恢复,就又继续工作。

1856年11月她作为最后的撤离人员,返回英国。

回到英国后,她已极度疲惫,但很快,她又继续忙于英国皇家专门调查委员回的军队卫生工作。

所以,虽然在1855年已得到各方面资助的办护士学校的基金,却使她未能够马上开展办护士学校的工作。

她认为,护校必须与医院结合。

最后,她选中了伦敦的圣·托马斯医院作为她的办学基地,1869年,南丁格尔护士训练学校开学。

南丁格尔护士学校开学时有15名女子,年龄在25至35岁之间,训练时间为一年。

学生的食、宿、制服、学费全部免费,每年并给10英镑助学金。

学校委托给圣·托马斯医院护理主任管理,南丁格尔只去过学校两次。

但她一直密切关注学校的发展情况。

医院护理主任不断向她请示、汇报学校的每一件事。

护士和护士长常常在南丁格尔家中进行面谈。

南丁格尔虽然健康状况不好,但仍活到90岁。

直到她80高龄时,她仍为护理事业持续工作着。

她不停地读书、写报告,对医院建设 提建议,接见那些想与她讨论工作的人,并会见护士们,询问她们的工作。

从南丁格尔护校毕业的护士们曾到世界各国帮助改进医院护理工作。

南丁格尔最高兴的就是听到护理工作所取得的进步。

南丁格尔最大的成就就是创建了护理专业,然而其影响却远不止于此。

在维多利亚时代早期,女子在管家之外所学的很少,有极少数的女子的成就是成为贵妇人。

南丁格尔的建树是妇女有能力做更多的事。

她并不强调男女平等,她为妇女做了很多的,是赢得了今天所享受的自由。

南丁格尔女士以最高贵的奉献精神把一生献给了护理事业,为护理事业奋斗终生。

英国人把她看作是英国的骄傲,为她在伦敦树立了铜像,并把她的大半身像印在英国10英镑纸币的背面(正面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半身像)。

美国大诗人Longfellow(1807-1882)为她作诗,赞美她的精神是高贵的,是女界的英雄。

如今全世界都以5月12日为护士节纪念她。

南丁格尔被列入世界伟人之一,受到人们的尊敬。

南丁格尔的资料

Florence Nightingale  (1820—1910)  [编辑本段]南丁格尔誓言  

【第1句】:英文誓言:  I solemnly pledge myself before God and in the presence of this assembly,  to pass my life in purity and to practice my profession faithfully.  I will abstain from whatever is deleterious and mischievous,  and will not take or knowingly administer any harmful drug.  I will do all in my power to maintain and elevate the standard of my profession,  and will hold in confidence all personal matters committed to my keeping and  all family affairs coming to my knowledge in the practice of my calling.  With loyalty will I endeavor to aid the physician in his work,  and devote myself to the welfare of those committed to my care.  —— The Florence Nightingale Pledge  

【第2句】:誓言中译,版本一(较为常见):  余谨以至诚,于上帝及会众面前宣誓: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勿为有损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慎守病人家务及秘密,竭诚协助医生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

谨誓。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誓言  

【第3句】:誓言中译,版本二:  “余谨于上帝及公众前宣誓,愿吾一生纯洁忠诚服务,勿为有损无益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

当尽予力以增高吾职业之程度,凡服务时所知所闻之个人私事及一切家务均当谨守秘密,予将以忠诚勉助医生行事,并专心致志以注意授予护理者之幸福。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与上天的誓约  [编辑本段]南丁格尔的遗言  “我死了,请你们把我埋在父母的身边。

记住,千万不要举行什么热闹的葬礼,送葬的人只要两位就行了。

知道吗

”  [编辑本段]南丁格尔简介  1820年5月12日,南丁格尔在父母旅行于欧洲的途中,在意大利的佛罗伦斯城出生。

她父母以此城为名为她取名。

  南丁格尔生于一个名门富有之家家境优裕,她的父亲威廉·爱德华是一个博学、有文化教养的人,是一名统计师。

母亲芬妮·史密斯,也出身于英国望族,不但家道富裕,更是世代行善,名重乡里。

南丁格尔毕业于剑桥大学,谙熟数学,精通英、法、德、意四门语言,除古典文学外,还精于自然科学、历史和哲学,擅长音乐与绘画。

南丁格尔自幼便在家庭里接受教育。

她母亲对她很不满意,因为她无意于婚姻。

她在当主妇、文学家、护士三者之中选择了当护士。

  19世纪50年代,英国,法国,土耳其和俄国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英国的战地战士死亡率高达42%。

南丁格尔主动申请,自愿担任战地护士。

她率领38名护士抵达前线,在战地医院服务。

她竭尽全力排除各种困难,为伤员解决必须的生活用品和食品,对他们进行认真的护理。

仅仅半年左右的时间伤病员的死亡率就下降到2%。

每个夜晚,她都手执油灯巡视,伤病员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士。

战争结束后,南丁格尔回到英国,被人们推崇为民族英雄。

  1860年,南丁格尔用政府奖励的4000多英镑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随后,她又创办了助产士及经济贫困的医院护士培训班,被人们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

  1901年,南丁格尔因操劳过度,双目失明。

1907年,英王颁发命令,授予南丁格尔功绩勋章,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接受这一最高荣誉的妇女。

后来还发起组织国际红十字会。

她终身未嫁。

1908年3月16日南丁格尔被授予伦敦城自由奖。

1910年8月13日,南丁格尔在睡眠中溘然长逝,享年90。

  她的一生,历经整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对开创护理事业做出了超人的贡献。

她毕生致力于护理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这一切,使她成为19世纪出类拔萃、世人敬仰和赞颂的伟大女性。

  南丁格尔逝世后,遵照她的遗嘱,未举行国葬。

后人赞誉她为“伤员的天使”和“提灯女士(神)”。

北京师大版教材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第三课《白衣天使》、重庆西师版教材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提灯女神》讲述了她的故事。

  在中外历史上,能以坚持的信念,排除一切困难并建立特殊功业的人物向来不多,尤其女性人物更为鲜见。

现代护理的鼻祖及现代护理专业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伟大女性。

  为了纪念她的成就,1912年,国际护士会(ICN)倡仪各国医院和护士学校定每年5月12日南丁格尔诞辰日举行纪念活动,并将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以缅怀和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

  [编辑本段]南丁格尔轶事  ■心地善良,放弃富贵  父亲威廉和母亲芬妮,都有着贵族血统。

在英国,他们拥有两处家园:茵幽别墅和恩珀蕾花园。

每年夏天,烈日炎炎,他们全家像候鸟一样,马不停蹄地到“茵幽别墅”避暑;而在一年的其余时间,他们住在恩珀蕾花园里。

到了春秋季节,全家人就到附近的伦敦探亲访友,忙得不亦乐乎。

小弗洛伦斯的童年,是在天堂般的环境中度过。

  可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她的兴奋点,却往往不在小伙伴们身上。

她爱骑小马,爱和身边的小猫、小狗、小鸟们聊天,玩耍。

她乐于照看它们。

有一次,一只小山雀死了,她用手帕把小鸟包起来,把它埋在花园内的松树下,还竖起了一块小墓碑,上面写了墓志铭——  可怜的小山雀\\\/你为何死去\\\/你头上的皇冠\\\/是那样美丽\\\/\\\/但是现在\\\/你却躺在那里\\\/对我不理不睬\\\/不闻不问  从小时候起,她就独来独往,不像一般的孩子那样顽皮。

她倔强而执拗,多愁善感,似乎过于早熟。

她在满目繁华中孤独地成长。

  恩珀蕾花园一片繁荣,花园外面却是满目凋敝。

1842年的英国,经济异常萧条,饥民充斥了各个角落。

弗洛伦斯在她的笔记中写道:不管什么时候,我的心中,总放不下那些苦难的人群……  1843年7月,正是炎热的季节,南丁格尔一家再度到茵幽别墅消夏避暑时,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去帮助周围的穷人。

她不怕肮脏和吃苦,把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多地消磨在病人的茅屋中。

因为不少病人缺衣少食,她常常硬要母亲给她一些药品、食物、床单、被褥、衣服等等。

她把这些东西用于赈济穷人,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到了应当返回恩珀蕾花园时,弗洛伦斯不愿半途而废,她想留在当地。

但是母亲认为,出身贵族的女儿理应在别的事情上有所作为,浪费时间护理那些穷人,简直荒唐无比。

父亲和姐姐也都站在母亲一边。

弗洛伦斯孤立无助。

  在当时英国人的观念中,与各式各样的病人打交道,是非常肮脏而危险的。

人们对于“医院”、“护理”这样的字眼一向避而不谈,因为都是一些很可怕、很丢脸的事情。

由于医疗水平落后,加上国力衰微,战争频仍,在1844年以后的英国,医院几乎就是不幸、堕落、邋遢、混乱的代名词。

由于缺少必要的管理,它有时简直就像疯人院。

在弗洛伦斯看来,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事,还不是上述可怕的医疗条件,而是医院中“护士”的不佳的名声,和她们那低下的素质。

  1845年8月,弗洛伦斯同父亲一道,到曼彻斯特去探望生病的祖母。

因为祖母病情加重,卧床不起,而且缺少照料,她便留在身边护理。

很快,祖母的身体大有起色。

接着老保姆盖尔太太又病倒了。

弗洛伦斯又赶回家里,精心护理病入膏肓的盖尔太太。

直到老人临终,弗洛伦斯一直守候床边,没有离开半步。

  这年秋天,恩珀蕾花园附近农村中瘟疫流行,和当地的牧师一道,弗洛伦斯积极地投入了护理病人的工作。

她在一次次地证明着自己,她的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了。

  在那时,人们都以为护理工作很简单,根本用不着培训。

以前连弗洛伦斯自己也曾认为,只要富有耐心和同情心,就能帮助病人解除病痛,这就是护理工作的全部。

一天,她亲眼看到一个女人,在她面前痛苦地死去。

这位病人服错了药。

“她必然是死不瞑目,是那些护理者‘毒死’了她

”这一想法让她大受刺激。

她从此知道,护理是一门重要的学问。

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她别无选择,必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离恩珀蕾花园几英里处,有一个诊疗所,主治医师富勒先生很有些名气,据说毕业于牛津大学,而且是南丁格尔家的老朋友。

于是,弗洛伦斯打算说服父母,给她一段时间,准许她去这个诊疗所学习。

恰逢富勒夫妇应约到恩珀蕾花园做客,她就当着父母的面提出拜富勒为师。

  不料,一场风暴就此爆发了。

父亲拂袖而去;母亲则气得发疯,说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怪念头;连姐姐也歇斯底里大声嚷嚷,说妹妹一定是“中了邪”——这不单有失贵族身份,还会把病菌带入家门,害死全家。

  富勒夫妇感到很难堪。

为了安抚南丁格尔夫妇,他们也只好向弗洛伦斯“泼冷水”,劝她放弃自己的想法。

  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她咬紧牙关,没有屈服。

她开始偷偷钻研起医院报告和政府编印的蓝皮书。

她还私下给国外的专家(比如普鲁士大使本森夫妇)写信,向他们请教各种问题。

并且,还时不时地索求有关巴黎和柏林两市医院情况的调查报告。

每天早晨,她至少要学习一个多小时。

当早饭铃声响起,她会迅速收拾书本,若无其事地下楼用餐,看上去规规矩矩,也尽量不提及内心的想法。

母亲要她负责储藏室、餐具室和藏衣室的整理工作,她丝毫不敢怠慢。

她希望母亲回心转意。

她给朋友克拉克小姐写信说:“我不得不做很多家务。

那些衣被、玻璃杯、瓷器,已埋到我的下巴了。

它们简直是乏味透顶。

我也不禁要问自己:‘这就是生活吗

难道一个有理智的人,一个愿意有所作为的人,每天想要做的,就是这些吗

’”  她也收到了爱情的橄榄枝。

在一次宴会上,她结识了年轻的慈善家理查德(将少年犯与成年犯分离,以接受更合理更人性的管教,就是出自他的提议)。

理查德对她一见钟情,两人一起谈诗作画,愉快交往。

在弗洛伦斯寂寞无助的时候,理查德的数不清的信笺,给过她很大的精神安慰,她也曾把理查德称为“我所崇拜的人。

”但是,在他求婚时,她考虑良久,却拒绝了他。

她给理查德写信说:我注定是个漂泊者。

为了我的使命,我宁可不要婚姻,不要社交,不要金钱。

  弗洛伦斯曾在一封信中流露出追求独身生活的态度,同时谈到自己对婚姻的看法:“普遍的偏见是,归根结底,一个人必须结婚,这是必然的归宿。

不过,我最终觉得,婚姻并不是唯一的。

一个人完全可以从她的事业中,使自己感到充实和满足,找到更大的乐趣。

”此后,她拒绝了所有的求婚者。

  经弗洛伦斯的请求,本森爵士给她寄来了一本书:《凯撒沃兹的基督教慈善妇女年鉴》。

书里介绍了凯撒沃兹在护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有关情况。

  她仔细阅读之后,不由得喜出望外。

作为慈善医疗机构,凯撒沃兹正是她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地方。

在那里,各方面的条件相对完备,她可以得到适当的训练,同时,那里的宗教气氛、清规戒律,是一张“挡箭牌”,可以保证护士的名声不受舆论指责。

  但她不敢贸然向父母提出直接去凯撒沃兹,只是利用病后疗养的机会,先来到法兰克福,当时那里的护理事业也走在各国前列。

在一家诊疗所,她学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

两周以后,她离开时,觉得自己有资格做一名合格的护理员了。

  当父母、姐姐知道她对护理“贼性不改”,还在私自学医时,个个气得发抖。

他们联合起来惩罚她,令她“闭门思过”,不许出家门一步。

  她与家人冷战数年。

时光如飞,在1851年6月8日这一天,弗洛伦斯在她的笔记中,以前所未有的坚定语气写道:“我必须清楚,依靠一味的死守和等待,机会就会白白地从身边溜走。

从他们那里,我得到的,只是愈演愈烈的冲突。

我显然是不会获得同情和支持的。

我应该就这样坐以待毙吗

绝对不可以

我必须自行争取那些我赖以生存的一切。

对于属于我的事业,我必须自己动手去做。

我的人生的际遇,我的真正的幸福,要依靠我的努力,他们是决不会恩赐与我的。

”  这次,她的确是做到了“言必行,行必果”。

首先,她以出去散心为借口,去了凯撒沃兹;在那里学了两个星期之后,为了获得更为系统的学习,决定再次去法兰克福。

她平静地向家人宣布了她的决定,父亲尚平静,但母亲和姐姐惊慌不已,再度极力阻挠。

这一次,弗洛伦斯丝毫没有退却。

她们三人大吵了一通。

父亲见劝阻无效,气愤之下,提着猎枪牵着爱犬走出家门。

他走后,她们更吵得天昏地暗。

母亲甚至想打她耳光,但被她灵巧地躲开了。

  第二天,弗洛伦斯勇敢地离开了家。

来到西道尔·弗利德纳牧师的收容所——这所机构拥有一所医院,一所育婴堂,一个孤儿院和一所培训女教师的学校。

  弗洛伦斯住在孤儿院内的一个小房间里。

她的工作地点,就是孤儿院和法兰克福女子医院。

所有的工作她都学着干,一点儿也不肯落下,甚至连手术护理她也参加。

这对她来说非常不易。

毕竟,在当时,对于一个贵族女子来说,完全是“有失体统”的事。

她明白这一点,但她不在乎。

  在这段时间里,她往家里写了好几封信,介绍自己的情况,也渴望和家里人重归于好。

在32岁生日时,她感谢家人的祝福,还特地给父亲维恩写了一封信。

其中写道:  “尽管我的年龄的确不小了,不过我会更加坚持行使我的使命。

事实上,我很高兴,因为我终于重获自由。

我的不幸的青春期已经过去,我并不多么留恋。

它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我为此而欣慰,因为这意味着,我将获得新生命。

”  ■庄重大方,志向成型  1837年的一天,南丁格尔觉得自己听到了上帝的声音,要她完成一个使命。

她从小便经常照看附近村庄的病人、残疾人,并护理她的亲属,以解除病者的痛苦。

她的父母反对她做护士,认为有损家庭荣誉。

但封建意识、社会影响从未使她失去做护理工作的信心。

  年青时代的南丁格尔由于常协助父亲的老友(一位医生)精心护理病人,逐渐对护理工作发生了兴趣。

她曾到德国、法国、希腊等地考察这些国家的医院和慈善机构,充实阅力,坚定立志于护理事业的决心。

她自学有关护理知识,积极参加讨论医学社团关于社会福利、儿童教育和医院设施的改善等问题。

  由于家庭富有,南丁格尔的幼年生活极为优裕。

与他们往来的人士也都是社会名流,包括当时的政界人士、文艺作家、艺术家、以及一些地方绅士。

这使她充份享受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安逸生活。

但在南丁格尔的小小心灵中,面对这种养尊处优的生活并不觉得快乐,她缅典害羞,不愿见到生人,常有一种莫名的寂莫感。

到了十二岁,她跟父亲学习希腊文、拉丁文、法文、德文、意大利语、历史、数学和哲学等。

在父亲的循循善诱下,南丁格尔的学业大有长进。

她常常跟父亲一起朗读,高谈阔论,遇父亲出外远游时,便以书信交流感受。

1837年,他们全家到欧洲大陆旅行,父母用组女儿们的在欧洲各地增长见识。

这时用了格尔已经十七岁,伊然成为一位美丽的大家闺秀。

他们全家用一年半的时间,遍游法国、意大利、瑞士各地,沿途饱览湖光山色、艺术古迹,并到处考察社会人情。

南丁格尔从小就养成记事与写日记的习惯,所见所闻,均—一记录下来,成为她日后办学治事的重要资料。

她在法国结识了一些知名人士,并与从事社会活动的著名女性交往。

她对政治与民众甚有兴趣,尤其对慈善机构更是特别留心。

她从少年时期,就怀抱着这种服务人类的自我信念和坚定的济世行善的意志。

  她在欧洲大陆旅行之后,发现医院里的护理情况极为恶劣,觉得英国也需要有如法国圣温森.载保罗慈济院,那样的修女来照顾病人。

护理工作开始在她心中萌芽,她要做一个护士

当时英国护士的形象是:粗陋老化的女人,既愚昧,又无知,更不能执行任务医疗任务。

南丁格尔选择这个工作,在她母亲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

  1839年,全家返回英国,这时南丁格尔已出落得庄重大方,经常在家里会吾社会名流,很受世人的注意和赞赏。

她尤其喜欢结交社会工作者与从事革新工作的各界人士,其中有一位知名的医师,在郡隆利斯伯里工作,因此启发她想去医院学习的念头。

  当时医院里的病房多半都是一间大统房,病床紧密相连,十分拥挤,墙壁与地板上沾满了血迹和污渍,而且臭气难闻,令进来的人难以忍受。

这种恶劣的状况在各地比比皆是,相差无几。

一次一位美国医师赛穆尔·郝到她家作客,南丁格尔便向他咨询对做护士的看法,郝医师对她的想法大加称赞,并鼓励她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但终难获得父母的首肯。

在这段时间,甫丁格尔为迎合父母的心意,一面潜心研读,吸取有关卫生方面的新知识,一面在父母的安排下,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并结识了两位极为知心的男友。

一位是她的表亲亨利·倪柯逊;另一位是查理·麦恩斯。

但他们的求婚,都遭到南丁格尔的拒绝。

她决定独身

这在当时,是一项多么了不起的决定,她决心以献身护理事业为己任

她在日记中详细描述了当时的心情,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麦恩斯后来成为国会议员,终生支持南丁格尔的事业。

一八四八年初她在罗马会吾了希德厄·海伯特,此君英俊滞洒,文质彬彬,一派英国绅士风度。

海伯特与南丁格尔一见如故,终生保持高贵的友谊,后来他人选成为作战部长,对南丁格尔的事业给予了有支力支持。

  1849年10月,她再次跟友人远游埃及,渡海至希腊;次年四月,到达雅典。

南丁格尔每到一地,必定参观慈善机构,例如养老院、孤儿院、以及有关的医疗救济机构等。

1850年5月12日,正好是她三十岁生日,她在记事薄上写下了这样的生日感言:今天我三十岁了,正是耶稣基督开始献身布道的年龄。

从此不应再有幼稚的举动。

不应再有爱情与婚姻的念头。

只有让我遵循上帝的旨意思索,依照他的安排去做。

她感到,投身护理事业,正是上帝赋予自己的责任

  ■成立护所,志愿救人  在她的时代,没有一个有身份的人做护士。

做护士的,往往都是一些无知、粗鲁、酗酒、没有受过训练的女人。

她利用到欧洲旅游的机会,了解各地护理工作。

最后她选定了解过的凯瑟沃兹医院,并于1851年在该院参加了4个月的短期训练班,使她学护士的理想终于实现。

在学习期间,她亲身体验到护理工作要为病人解除痛苦、给予精神安慰,必须付出多方面的辛勤劳动。

1844年,她从英国出发开始了欧洲大陆的旅行,足迹遍及法、德、比、意等国,对各国的医院进行了考察。

1850年不顾家人的反对,她毅然前往德国的凯撒斯畏斯接受护理训练。

她的才智被发现了,1853年受聘担任伦敦患病妇女护理会的监督。

  南丁格尔的雄心壮志,终于感动了她的父亲,答应每年资助她五百英镑。

并于1853年8月12日,在慈善委员会的资助下,南丁格尔在伦敦哈雷街一号成立一看护所,开始施展她的抱负,她采取了许多措施,令当时的人叹为观止。

如采用病人召唤拉铃,在厨房设置绞盘以运送膳食给病人,她强调“任何妇女,不分信仰、贫富,只要生病,就可收容……”她在工作中表现出非凡的能力,大家对她都言听计从。

  1854年8月,伦敦郊区贫民窟发生霍乱,南丁格尔不顾个人安危,志愿参加紧急救护工作。

她在医院里照料垂死病人,终日奔忙,不少人在她怀抱中死去。

卡斯凯尔夫人对南丁格尔的义行推崇备至,因为她亲自体会和感受到了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她这样描述:“她身材高挑,消瘦修长;一头棕色茂密的短发;肤色白细;灰色的眼睛闪现着忧郁消沉的神色,但有时却流露出快乐的波光,真是令人难忘;她的牙齿美丽整齐,笑起来甜美无比。

头上蒙着一条长的柔软发巾,沿着发角扎起来,使她白静的瓜子脸儿,衬托得更为美丽。

她经常穿一件黑丝质料的长衫,外加一件黑色披肩,给人一种雍容高雅。

落落大方的印象…。

”  ■提灯女神,义无返顾  1853年,土耳其英法等国与俄国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

1854年3月,英法为援助土耳其,正式对俄国宣战。

9月,英法联军登陆克里米亚,在前方发回的报道中,对伤兵没人照顾颇有意见。

报道中说,法国伤兵有修女照顾,俄国伤兵有修女慈悲团照护,英国为何没有修女照顾伤兵

况且英军的医疗救护条件非常低劣。

伤员死亡率高达42%。

  当这些事实经报界披露后,国内哗然。

南丁格尔闻知这一消息,立即给当时的作战部长海伯特的夫人写了一封信,表示愿自费率领四十名护士赴战地救伤。

对于当时一位35岁的女性而言,这是一种非常艰巨的挑战。

当时,在欧洲各先进国家早有被称为“姊妹 ”(Sisters)的女护士出现,但英国由于受宗教和社会的成见,一直反对在医院特别是战地医院中有女护士出现。

10月15日,海伯特部长同意了她的请求,并给南丁格尔回信,邀请她率领一批护士前往斯库塔里,由政府任命并给经费支援。

南丁格尔欣然同意,五天后政府颁布她为驻土耳其英国总医院妇女护士团团长。

护士团包括三十八名团员,其中十四位是由各医院选送的职业护士,另二十四位则是各宗教团体选派的。

10月21日,她们即匆匆装束上路。

在十一月四日到达斯库塔里,立即投入忙碌的工作。

  最初,医师们基于传统认识及嫉妒心理,主张没有医师指示,不让她们涉足病房。

一连四天被拒之门外。

面对这种局面,南丁格尔首先着手进行改善伤兵的饮食,换洗肮脏的衣服,共同致力清理工作。

她深深感到,一所完善的医院,必须有充分的供水与良好的排水系统。

三个月下来,她清理好一万件衬衫。

为了收容八百名新伤患,她自己出钱支付紧急修理病房费用。

南丁格尔的积极服务精神,终于化解了军医们的敌视心理,更赢得了伤患的敬爱与信任。

她夜以继日地将全部心力投入护理工作,使医院逐渐走上轨道,而她的办公室,也自然成为放射温暖与爱心光芒的中心。

英军的医院院址,原是土耳其的驻军营房,建筑因陋就简,设备更是奇缺,整个医院肮脏破乱。

因预定要收容二千五百位伤患,因此所有走廊里都开设成病房。

这些走廊全长达四英里,病床拥挤不堪,卫生设备极差,通风尤其不良,臭气四溢,雨天满地污泥,晴天沙土侵袭,成群老鼠到处流蹿,环境极为恶劣。

每个病人每天只能分配到500毫升水。

由于床位不足,许多病人就睡在地板上,被子也不够用,有的竟以帆布代替,许多伤兵宁可不用。

燃料一直缺乏,膳食供应更不理想。

一般药品极为缺乏。

在这种恶劣条件下,大批伤兵均感染了痢疾与霍乱。

  南丁格尔拿出自己的3万英镑为医院添置药物和医疗设备并重新组织医院,建立改善伤员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条件,整顿手术室、食堂和化验室,很快改变了战地医院的面貌,只能收容1700名伤员的战地医院经她安排竟收到3000~4000名伤员。

在这里,她的管理和组织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6个月后,战地医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伤员死亡率从42%迅速下降至2%。

这种奇迹般的有目共睹的护理效果震动了全国,同时改变了英国朝野对护士们的估价并提高了妇女的地位,护理工作从此受到社会重视。

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亦为人们所承认。

同时,为妇女开辟和创建了一个崇高的职业。

南丁格尔为此付出极大的精力和心血,她建立了护士巡视制度,每天夜晚她总是提着风灯巡视病房,每天往往工作 20 多个小时。

夜幕降临时,她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沿着崎岖的小路,在 4 英里之遥的营区里,逐床查看伤病员。

士兵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士”、“克里米亚的天使”。

伤病员写道:“灯光摇曳着飘过来了,寒夜似乎也充满了温暖……我们几百个伤员躺在那,当她来临时,我们挣扎着亲吻她那浮动在墙壁上的修长身影,然后再满足地躺回枕头上。

”这就是所谓的“壁影之吻”。

因此,“提灯护士”和“护士大学生燃烛戴帽仪式”,也成为南丁格尔纪念邮票和护士专题邮票的常用题材。

  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的巨大成功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博得各国公众的赞扬。

护士工作的重要性为人们所承认,护理工作从此受到社会的重视。

  过度的劳累使南丁格尔染上终生不愈的疾病。

她在克里米亚患了克里米亚热,健康还未完全恢复,就又继续工作。

1856年11月她作为最后的撤离人员,返回英国。

战争结束,南丁格尔避开政府隆重的迎接仪式,化名“史密斯小姐”悄悄返回英国的家里。

她说:“我不要奉承,只要人民理解我。

送给女儿十四岁生日祝福语

记得有一个作家写过给女儿的一封信 在她14岁的生日 你可以查下 很有名的

南丁格尔作者简介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因在克里米亚进行护理而闻名,被誉为“提灯女神”。

她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开创了护理事业,1908年3月16日,她在88岁高龄时被授予伦敦城自由奖。

【第5句】:12国际护士节设立在南丁格尔的生日这一天,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近代护理事业的创始人 1820年5月12日,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在父母旅行于欧洲的途中生于托斯卡纳大公国(Grand Duchy of Tuscany)佛罗伦斯市的一个英国上流社会家庭,且跟她的姊姊帕耳忒诺珀(Parthenope)一样,她的名字也是取自她的出生地:佛罗伦斯。

  她的父亲是威廉·爱德华·南丁格尔(William Edward Nightingale,1794年-1875年),而母亲是法兰西斯·芬妮·南丁格尔·史密斯(Frances Fanny Nightingale née Smith,1789年-1880年)。

威廉·南丁格尔生于William Edward Shore,他的母亲玛丽·艾凡斯(Mary née Evans)是彼得·南丁格尔一世的侄女,而她的父亲(南丁格尔的外祖父)是一名废奴主义者威尔·史密斯。

  她一直照顾着穷人。

在1844年12月,一个穷人在伦敦的一所工厂医院死去,引起了公众对该医院的责备,这时,南丁格尔成了促进医院改善医疗环境的倡导者。

  南丁格尔生于一个名门富有之家,家境优裕,她的父亲威廉·爱德华是一个博学、有文化教养的人,是一名统计师。

母亲芬妮·史密斯,也出身于英国望族,不但家道富裕,更是世代行善,名重乡里。

南丁格尔的父亲毕业于剑桥大学,谙熟数学,精通英、法、德、意四门语言,除古典文学外,还精于自然科学、历史和哲学,擅长音乐与绘画。

南丁格尔自幼便在家庭里接受教育。

她母亲对她很不满意,因为她无意于婚姻。

她在当主妇、文学家、护士三者之中游移不定,最后不顾父母反对,毅然选择了当护士。

她的父亲每年给她500英镑(现在约为100,000人民币元),让她能在工作之余,过着舒适的生活。

  南丁格尔年轻时,过著十分优越的上流社会生活,随时有人服侍,活在舞会、沙龙,以及与贵族们的周旋之中。

虽然表面看来是令人称羡之生活,但南丁格尔内心却一直感到十分空虚,觉得自己生命活得毫无意义。

一直到她决心选择为人服务的护士,当作自己一生的天职后,她才强烈感受充实的生命意义。

传说南丁格尔曾听到上帝对她说话,要她成为护士,才选择这条道路。

  19世纪50年代,英国、法国、土耳其和俄国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英国的战地战士死亡率高达42%。

南丁格尔主动申请,自愿担任战地护士。

她率领38名护士抵达前线,在战地医院服务。

她竭尽全力排除各种困难,为伤员解决必须的生活用品和食品,对他们进行认真的护理。

仅仅半年左右的时间伤病员的死亡率就下降到2%。

每个夜晚,她都手执风灯巡视,伤病员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士”。

战争结束后,南丁格尔回到英国,被人们推崇为民族英雄。

1860年,南丁格尔用政府奖励的4000多英镑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

随后,她又创办了助产士及经济贫困的医院护士培训班,被人们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

1901年,南丁格尔因操劳过度,双目失明。

1907年,南丁格尔获得英王授予的功绩勋章,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接受这一最高荣誉的妇女,其后还发起组织国际红十字会。

1908年3月16日,南丁格尔被授予伦敦城自由奖。

南丁格尔终身未嫁,1910年8月13日,南丁格尔在睡眠中溘然长逝,享年90岁。

  她的一生,历经整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对开创护理事业做出了超人的贡献。

她毕生致力于护理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这一切使她成为19世纪出类拔萃、世人敬仰和赞颂的伟大女性。

  南丁格尔逝世后,遵照她的遗嘱,未举行国葬。

后人赞誉她为“伤员的天使”和“提灯女士(神)”“提灯天使”。

北京师大版教材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白衣天使》、重庆西师版教材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提灯女神》讲述了她的故事。

  在中外历史上,能以坚持的信念,排除一切困难并建立特殊功业的人物向来不多,尤其女性人物更为鲜见。

现代护理的鼻祖及现代护理专业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伟大女性。

  为了纪念她的成就,1912年,国际护士会(ICN)倡议各国医院和护士学校在每年5月12日南丁格尔诞辰日举行纪念活动,并将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以缅怀和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

编辑本段语录遗言  “我死了,请你们把我埋在父母的身边。

请记住,千万不要举行什么热闹的葬礼,送葬的人只要两位就行了。

知道吗

”   

【第1句】:能够成为护士是因为上帝的召唤,因为人是最宝贵的,能够照顾人使他康复,是一件神圣的工作。

  

【第2句】: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

  

【第3句】: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清洁空气;二澄清饮水;三流沟渠;四扫洒屋宇;五日光充足。

  

【第4句】:找藉口好吗? 我的成功归於∶我从不找藉口,也绝不接受藉口。

[1] 编辑本段故事心地善良,放弃富贵  父亲威廉和母亲芬妮,都有着贵族血统。

在英国,他们拥有两处家园:茵幽别墅和恩珀蕾花园。

每年夏天,烈日炎炎,他们全家像候鸟一样,马不停蹄地到“茵幽别墅”避暑;而在一年的其余时间,他们住在恩珀蕾花园里。

到了春秋季节,全家人就到附近的伦敦探亲访友,忙得不亦乐乎。

小弗洛伦斯的童年,是在天堂般的环境中度过。

  可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她的兴奋点,却往往不在小伙伴们身上。

她爱骑小马,爱和身边的小猫、小狗、小鸟们聊天,玩耍。

她乐于照看它们。

有一次,一只小山雀死了,她用手帕把小鸟包起来,把它埋在花园内的松树下,还竖起了一块小墓碑,上面写了墓志铭——   可怜的小山雀\\\/你为何死去\\\/你头上的皇冠\\\/是那样美丽\\\/\\\/但是现在\\\/你却躺在那里\\\/对我不理不睬\\\/不闻不问   从小时候起,她就独来独往,不像一般的孩子那样顽皮。

她倔强而执拗,多愁善感,似乎过于早熟。

她在满目繁华中孤独地成长。

  恩珀蕾花园一片繁荣,花园外面却是满目凋敝。

1842年的英国,经济异常萧 条,饥民充斥了各个角落。

弗洛伦斯在她的笔记中写道:不管什么时候,我的心中,总放不下那些苦难的人群……   1843年7月,正是炎热的季节,南丁格尔一家再度到茵幽别墅消夏避暑时,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去帮助周围的穷人。

她不怕肮脏和吃苦,把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多地消磨在病人的茅屋中。

因为不少病人缺衣少食,她常常硬要母亲给她一些药品、食物、床单、被褥、衣服等等。

她把这些东西用于赈济穷人,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到了应当返回恩珀蕾花园时,弗洛伦斯不愿半途而废,她想留在当地。

但是母亲认为,出身贵族的女儿理应在别的事情上有所作为,浪费时间护理那些穷人,简直荒唐无比。

父亲和姐姐也都站在母亲一边。

弗洛伦斯孤立无助。

  在当时英国人的观念中,与各式各样的病人打交道,是非常肮脏而危险的。

人们对于“医院”、“护理”这样的字眼一向避而不谈,因为都是一些很可怕、很丢脸的事情。

由于医疗水平落后,加上国力衰微,战争频仍,在1844年以后的英国,医院几乎就是不幸、堕落、邋遢、混乱的代名词。

由于缺少必要的管理,它有时简直就像疯人院。

在弗洛伦斯看来,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事,还不是上述可怕的医疗条件,而是医院中“护士”的不佳的名声,和她们那低下的素质。

  1845年8月,弗洛伦斯同父亲一道,到曼彻斯特去探望生病的祖母。

因为祖母病情加重,卧床不起,而且缺少照料,她便留在身边护理。

很快,祖母的身体大有起色。

接着老保姆盖尔太太又病倒了。

弗洛伦斯又赶回家里,精心护理病入膏肓的盖尔太太。

直到老人临终,弗洛伦斯一直守候床边,没有离开半步。

这年秋天,恩珀蕾花园附近农村中瘟疫流行,和当地的牧师一道,弗洛伦斯积极地投入了护理病人的工作。

她在一次次地证明着自己,她的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了。

在那时,人们都以为护理工作很简单,根本用不着培训。

以前连弗洛伦斯自己也曾认为,只要富有耐心和同情心,就能帮助病人解除病痛,这就是护理工作的全部。

一天,她亲眼看到一个女人,在她面前痛苦地死去——这位病人服错了药。

“她必然是死不瞑目,是那些护理者‘毒死’了她

”这一想法让她大受刺激。

她从此知道,护理是一门重要的学问。

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她别无选择,必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离恩珀蕾花园几英里处,有一个诊疗所,主治医师富勒先生很有些名气,据说毕业于牛津大学,而且是南丁格尔家的老朋友。

于是,弗洛伦斯打算说服父母,给她一段时间,准许她去这个诊疗所学习。

恰逢富勒夫妇应约到恩珀蕾花园做客,她就当着父母的面提出拜富勒为师。

  不料,一场风暴就此爆发了。

父亲拂袖而去;母亲则气得发疯,说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怪念头;连姐姐也歇斯底里大声嚷嚷,说妹妹一定是“中了邪”——这不单有失贵族身份,还会把病菌带入家门,害死全家。

  富勒夫妇感到很难堪。

为了安抚南丁格尔夫妇,他们也只好向弗洛伦斯“泼冷水”,劝她放弃自己的想法。

  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她咬紧牙关,没有屈服。

她开始偷偷钻研起医院报告和政府编印的蓝皮书。

她还私下给国外的专家(比如普鲁士大使本森夫妇)写信,向他们请教各种问题。

并且,还时不时地索求有关巴黎和柏林两市医院情况的调查报告。

每天早晨,她至少要学习一个多小时。

当早饭铃声响起,她会迅速收拾书本,若无其事地下楼用餐,看上去规规矩矩,也尽量不提及内心的想法。

母亲要她负责储藏室、餐具室和藏衣室的整理工作,她丝毫不敢怠慢。

她希望母亲回心转意。

她给朋友克拉克小姐写信说:“我不得不做很多家务。

那些衣被、玻璃杯、瓷器,已埋到我的下巴了。

它们简直是乏味透顶。

我 也不禁要问自己:‘这就是生活吗

难道一个有理智的人,一个愿意有所作为的人,每天想要做的,就是这些吗

’”   她也收到了爱情的橄榄枝。

在一次宴会上,她结识了年轻的慈善家理查德(将少年犯与成年犯分离,以接受更合理更人性的管教,就是出自他的提议)。

理查德对她一见钟情,两人一起谈诗作画,愉快交往。

在弗洛伦斯寂寞无助的时候,理查德的数不清的信笺,给过她很大的精神安慰,她也曾把理查德称为“我所崇拜的人。

”但是,在他求婚时,她考虑良久,却拒绝了他。

她给理查德写信说:我注定是个漂泊者。

为了我的使命,我宁可不要婚姻,不要社交,不要金钱。

  弗洛伦斯曾在一封信中流露出追求独身生活的态度,同时谈到自己对婚姻的看法:“普遍的偏见是,归根结底,一个人必须结婚,这是必然的归宿。

不过,我最终觉得,婚姻并不是唯一的。

一个人完全可以从她的事业中,使自己感到充实和满足,找到更大的乐趣。

”此后,她拒绝了所有的求婚者。

  经弗洛伦斯的请求,本森爵士给她寄来了一本书:《凯撒沃兹的基督教慈善妇女年鉴》。

书里介绍了凯撒沃兹在护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有关情况。

  她仔细阅读之后,不由得喜出望外。

作为慈善医疗机构,凯撒沃兹正是她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地方。

在那里,各方面的条件相对完备,她可以得到适当的训练,同时,那里的宗教气氛、清规戒律,是一张“挡箭牌”,可以保证护士的名声不受舆论指责。

  但她不敢贸然向父母提出直接去凯撒沃兹,只是利用病后疗养的机会,先来到法兰克福,当时那里的护理事业也走在各国前列。

在一家诊疗所,她学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

两周以后,她离开时,觉得自己有资格做一名合格的护理员了。

  当父母、姐姐知道她对护理“贼性不改”,还在私自学医时,个个气得发抖。

他们联合起来惩罚她,令她“闭门思过”,不许出家门一步。

  她与家人冷战数年。

时光如飞,在1851年6月8日这一天,弗洛伦斯在她的笔记中,以前所未有的坚定语气写道:“我必须清楚,依靠一味的死守和等待,机会就会白白地从身边溜走。

从他们那里,我得到的,只是愈演愈烈的冲突。

我显然是不会获得同情和支持的。

我应该就这样坐以待毙吗

绝对不可以

我必须自行争取那些我赖以生存的一切。

对于属于我的事业,我必须自己动手去做。

我的人生的际遇,我的真正的幸福,要依靠我的努力,他们是决不会恩赐与我的。

”这次,她的确是做到了“言必行,行必果”。

首先,她以出去散心为借口,去了凯撒沃兹;在那里学了两个星期之后,为了获得更为系统的学习,决定再次去法兰克福。

她平静地向家人宣布了她的决定,父亲尚平静,但母亲和姐姐惊慌不已,再度极力阻挠。

这一次,弗洛伦斯丝毫没有退却。

她们三人大吵了一通。

父亲见劝阻无效,气愤之下,提着猎枪牵着爱犬走出家门。

他走后,她们更吵得天昏地暗。

母亲甚至想打她耳光,但被她灵巧地躲开了。

  第二天,弗洛伦斯勇敢地离开了家。

来到西道尔·弗利德纳牧师的收容所——这所机构拥有一所医院,一所育婴堂,一个孤儿院和一所培训女教师的学校。

  弗洛伦斯住在孤儿院内的一个小房间里。

她的工作地点,就是孤儿院 和法兰克福女子医院。

所有的工作她都学着干,一点儿也不肯落下,甚至连手术护理她也参加。

这对她来说非常不易。

毕竟,在当时,对于一个贵族女子来说,完全是“有失体统”的事。

她明白这一点,但她不在乎。

  在这段时间里,她往家里写了好几封信,介绍自己的情况,也渴望和家里人重归于好。

在32岁生日时,她感谢家人的祝福,还特地给父亲维恩写了一封信。

其中写道:   “尽管我的年龄的确不小了,不过我会更加坚持行使我的使命。

事实上,我很高兴,因为我终于重获自由。

我的不幸的青春期已经过去,我并不多么留恋。

它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我为此而欣慰,因为这意味着,我将获得新生命。

” 庄重大方,志向成型  1837年的一天,南丁格尔觉得自己听到了上帝的声音,要她完成一个使命。

她从小便经常照看附近村庄的病人、残疾人,并护理她的亲属,以解除病者的痛苦。

她的父母反对她做护士,认为有损家庭荣誉。

但封建意识、社会影响从未使她失去做护理工作的信心。

  年青时代的南丁格尔由于常协助父亲的老友(一位医生)精心护理病人,逐渐对护理工作发生了兴趣。

她曾到德国、法国、希腊等地考察这些国家的医院和慈善机构,充实阅历,坚定立志于护理事业的决心。

她自学有关护理知识,积极参加讨论医学社团关于社会福利、儿童教育和医院设施的改善等问题。

  由于家庭富有,南丁格尔的幼年生活极为优裕。

与他们往来的人士也都是社会名流,包括当时的政界人士、文艺作家、艺术家、以及一些地方绅士。

这使她充分享受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安逸生活。

但在南丁格尔的小小心灵中,面对这种养尊处优的生活并不觉得快乐,她 腼腆害羞,不愿见到生人,常有一种莫名的寂莫感。

到了十二岁,她跟父亲学习希腊文、拉丁文、法文、德文、意大利语、历史、数学和哲学等。

在父亲的循循善诱下,南丁格尔的学业大有长进。

她常常跟父亲一起朗读,高谈阔论,遇父亲出外远游时,便以书信交流感受。

1837年,他们全家到欧洲大陆旅行,父母带着女儿们在欧洲各 地增长见识。

这时南丁格尔已经十七岁,已然成为一位美丽的大家闺秀。

他们全家用一年半的时间,遍游法国、意大利、瑞士各地,沿途饱览湖光山色、艺术古迹,并到处考察社会人情。

南丁格尔从小就养成记事与写日记的习惯,所见所闻,均—一记录下来,成为她日后办学治事的重要资料。

她在法国结识了一些知名人士,并与从事社会活动的著名女性交往。

她对政治与民众甚有兴趣,尤其对慈善机构更是特别留心。

她从少年时期,就怀抱着这种服务人类的自我信念和坚定的济世行善的意志。

  她在欧洲大陆旅行之后,发现医院里的护理情况极为恶劣,觉得英国也需要有如法国圣温森.载保罗慈济院那样的修女来照顾病人。

护理工作开始在她心中萌芽,她要做一个护士

当时英国护士的形象是:粗陋老化的女人,既愚昧,又无知,更不能执行医疗任务。

南丁格尔选择这个工作,在她母亲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

  1839年,全家返回英国,这时南丁格尔已出落得庄重大方,经常在家里会晤社会名流,很受世人的注意和赞赏。

她尤其喜欢结交社会工作者与从事革新工作的各界人士,其中有一位知名的医师,在隆利斯伯里工作,因此启发她想去医院学习的念头。

  当时医院里的病房多半都是一间大统房,病床紧密相连,十分拥挤,墙壁与地板上沾满了血迹和污渍,而且臭气难闻,令进来的人难以忍受。

这种恶劣的状况在各地比比皆是,相差无几。

一次一位美国医师赛穆尔·郝到她家作客,南丁格尔便向他咨询对做护士的看法,郝医师对她的想法大加称赞,并鼓励她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但终难获得父母的首肯。

在这段时间,南丁格尔为迎合父母的心意,一面潜心研读,吸取有关卫生方面的新知识,一面在父母的安排下,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并结识了两位极为知心的男友。

一位是她的表亲亨利·倪柯逊;另一位是查理·麦恩斯。

但他们的求婚,都遭到南丁格尔的拒绝。

她决定独身

这在当时,是一项多么了不起的决定,她决心以献身护理事业为己任

她在日记中详细描述了当时的心情,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麦恩斯 后来成为国会议员,终生支持南丁格尔的事业。

一八四八年初她在罗马会晤了希德厄·海伯特,此君英俊潇洒,文质彬彬,一派英国绅士风度。

海伯特与南丁格尔一见如故,终生保持高贵的友谊,后来他入选成为作战部长,对南丁格尔的事业给予了有力支持。

  1849年10月,她再次跟友人远游埃及,渡海至希腊;次年四月,到达雅典。

南丁格尔每到一地,必定参观慈善机构,例如养老院、孤儿院、以及有关的医疗救济机构等。

1850年5月12日,正好 是她三十岁生日,她在记事薄上写下了这样的生日感言:今天我三十岁了,正是耶稣基督开始献身布道的年龄。

从此不应再有幼稚的举动。

不应再有爱情与婚姻的念头。

只有让我遵循上帝的旨意思索,依照他的安排去做。

她感到,投身护理事业,正是上帝赋予自己的责任

成立护所,志愿救人  在她的时代,没有一个有身份的人做护士。

做护士的,往往都是一些无知、粗鲁、酗酒、没有受过训练的女人。

她利用到欧洲旅游的机会,了解各地护理工作。

最后她选定了解过的凯瑟沃兹医院,并于1851年在该院参加了4个月的短期训练班,使她学护士的理想终于实现。

在学习期间,她亲身体验到护理工作要为病人解除痛苦、给予精神安慰,必须付出多方面的辛勤劳动。

1844年,她从英国出发开始了欧洲大陆的旅行,足迹遍及法、德、比、意等国,对各国的医院进行了考察。

1850年不顾家人的反对,她毅然前往德国的凯撒斯畏斯接受护理训练。

她的才智被发现了,1853年受聘担任伦敦患病妇女护理会的监督。

  南丁格尔的雄心壮志,终于感动了她的父亲,答应每年资助她五百英镑。

并于1853年8月12日,在慈善委员会的资助下,南丁格尔在伦敦哈雷街一号成立一看护所,开始施展她的抱负,她采取了许多措施,令当时的人叹为观止。

如采用病人召唤拉铃,在厨房设置绞盘以运送膳食给病人,她强调“任何妇女,不分信仰、贫富,只要生病,就可收容……”她在工作中表现出非凡的能力,大家对她都言听计从。

  1854年8月,伦敦郊区贫民窟发生霍乱,南丁格尔不顾个人安危,志愿参加紧急救护工作。

她在医院里照料垂死病人,终日奔忙,不少人在她怀抱中死去。

卡斯凯尔夫人对南丁格尔的义行推崇备至,因为她亲自体会和感受到了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她这样描述:“她身材高挑,消瘦修长;一头棕色茂密的短发;肤色白皙;灰色的眼睛闪现着忧郁消沉的神色,但有时却流露出快乐的波光,真是令人难忘;她的牙齿美丽整齐,笑起来甜美无比。

头上蒙着一条长的柔软发巾,沿着发角扎起来,使她白静的瓜子脸儿,衬托得更为美丽。

她经常穿一件黑丝质料的长衫,外加一件黑色披肩,给人一种雍容高雅。

落落大方的印象。

” 提灯女神,义无返顾  1853年,土耳其英法等国与俄国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

1854年3月,英法为援助土耳其,正式对俄国宣战。

9月,英法联军登陆克里米亚,在前方发回的报道中,对伤兵没人照顾颇有意见。

报道中说,法国伤兵有修女照顾,俄国伤兵有修女慈悲团照护,英国为何没有修女照顾伤兵

况且英军的医疗救护条件非常低劣。

伤员死亡率高达42%。

  当这些事实经报界披露后,国内哗然。

南丁格尔闻知这一消息,立即给当时的作战部长海伯特的夫人写了一封信,表示愿自费率领四十名护士赴战地救伤。

对于当时一位35岁的女性而言,这是一种非常艰巨的挑战。

当时,在欧洲各先进国家早有被称为“姊妹 ”(Sisters)的女护士出现,但英国由于受宗教和社会的成见,一直反对在医院特别是战地医院中有女护士出现。

10月15日,海伯特部长同意了她的请求,并给南丁格尔回信,邀请她率领一批护士前往斯库塔里,由政府任命并给经费支援。

南丁格尔欣然同意,五天后政府颁布她为驻土耳其英国总医院妇女护士团团长。

护士团包括三十八名团员,其中十四位是由各医院选送的职业护士,另二十四位则是各宗教团体选派的。

10月21日,她们即匆匆装束上路。

在十一月四日到达斯库塔里,立即投入忙碌的工作。

  最初,医师们基于传统认识及嫉妒心理,主张没有医师指示,不让她们涉足病房。

一连四天被拒之门外。

面对这种局面,南丁格尔首先着手进行改善伤兵的饮食,换洗肮脏的衣服,共同致力清理工作。

她深深感到,一所完善的医院,必须有充分的供水与良好的排水系统。

三个月下来,她清理好一万件衬衫。

为了收容八百名新伤患,她自己出钱支付紧急修理病房费用。

南丁格尔的积极服务精神,终于化解了军医们的敌视心理,更赢得了伤患的敬爱与信任。

她夜以继日地将全部心力投入护理工作,使医院逐渐走上轨道,而她的办公室,也自然成为放射温暖与爱心光芒的中心。

英军的医院院址,原是土耳其的驻军营房,建筑因陋就简,设备更是奇缺,整个医院肮脏破乱。

因预定要收容二千五百位伤患,因此所有走廊里都开设成病房。

这些走廊全长达四英里,病床拥挤不堪,卫生设备极差,通风尤其不良,臭气四溢,雨天满地污泥,晴天沙土侵袭,成群老鼠到处流蹿,环境极为恶劣。

每个病人每天只能分配到500毫升水。

由于床位不足,许多病人就睡在地板上,被子也不够用,有的竟以帆布代替,许多伤兵宁可不用。

燃料一直缺乏,膳食供应更不理想。

一般药品极为缺乏。

在这种恶劣条件下,大批伤兵均感染了痢疾与霍乱。

声明:企算易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81046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