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哀日感言4月4日
谈谈你对沂蒙精神的认识1000字范文
学习沂蒙精神心得体会一: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学习心得体会一、重温“红色沂蒙”的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沂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撒播革命火种,领导创建了沂蒙革命根据地。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沂蒙人民战天斗地,开拓进取,取得了众多伟大的成绩。
4月1日上午,我们首先乘车来到了蒙阴县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于孟良崮歼灭了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及援军一部,扭转了解放战争初期华东乃至全国的战局,在人民战争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在讲解员带领下,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先后参观了第一、第二展馆的展厅,一件件历史实物,一张张战场照片,一个个感人故事,把大家带到了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
走出纪念馆,松柏环绕着革命烈士墓区,学员们伫立在烈士英名碑前,向粟裕将军和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向为国牺牲的革命先烈肃立默哀,集体重温入党誓词,并聆听了陈若克为革命坚贞不屈、英勇就义的感人事迹。
参观结束后,大家观看了《英雄孟良崮》教学片,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挑担子、推小轮车等现场体验式教学比赛,真切感受到沂蒙人民踊跃支前、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4月2日上午,我们来到刚刚落成开放的沂蒙革命纪念馆。
该馆按照国内一流展馆的标准定位,通过图片、影视资料、实物、雕塑、场景复原、声光电等多种更为直观的形式、高科技的手法全面展示沂蒙革命战争史。
在二楼沂蒙精神展区,大家认真倾听了讲解员的讲解,重温了战争年代党和人民军队为了沂蒙人民的翻身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沂蒙人民义无反顾跟党走、舍生忘死投身斗争的革命历史,深刻认识了在革命战争过程中培育形成的伟大的沂蒙精神。
在三楼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展馆里,大家详细地了解了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和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增强了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月2日下午,我们乘车前往沂南县红嫂教育基地。
在这里,大家先后参观了用乳汁救活伤员的“红嫂原型”明德英、无私创办战时托儿所的“沂蒙母亲”王换于、双肩扛起火线桥的“沂蒙大姐”李桂芳等红嫂典型纪念馆,集体吟唱革命歌曲《跟着共产党走》。
不同的事迹,不同的经历,给学员们带来的却是同样的感动,同样的震撼。
特别是听了“沂蒙母亲”王换于孙女于爱梅所作的“沂蒙母亲和她的儿女们”事迹报告会,大家无不被王换于积极从事党的工作、冒死营救革命同志、舍己抚养革命干部子女的非凡事迹深深感动,思想和心灵得到了洗礼。
二、深刻领会沂蒙精神的内涵和特质革命战争年代,在硝烟弥漫的蒙山沂水,党和人民军队为了人民利益出生入死、喋血苦战,用生命保卫群众利益;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拥护、支持党和人民军队,共同锻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内涵丰富、价值巨大。
“爱党爱军”展示了沂蒙人民立场坚定、信念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敢为人先的改革意识;“艰苦创业”展现了沂蒙人民在艰难困苦条件下自强不息、隐忍负重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表明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自我牺牲的价值取向。
沂蒙精神与其他红色精神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沂蒙精神的创生主体是沂蒙人民群众,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创生主体是党中央和人民军队。
由此可见,沂蒙精神最鲜明的特质就是“群众”二字。
这是因为沂蒙精神有两个重要支点:一是信仰。
正是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老百姓才真正信任党、坚定跟着党干革命、搞建设、谋发展;二是人民群众是胜利之本、力量之源。
正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党和国家事业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沂蒙精神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集中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精神品格,形象反映了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生动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是全部工作的根本方法和根本路线的宝贵经验。
三、以沂蒙精神为动力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红色沂蒙”四天的现场教育活动,使我们充分意识到,“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回顾那段艰难的岁月,重温那段光辉的历史,我们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撼,心灵上得到了洗礼,对如何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新的思考。
深思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找到维系党群血肉联系的感情基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
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和军队用鲜血和生命守卫百姓家园,人民群众义无反顾跟党走,“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活了八路军伤员,鲁南人民“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党政军民生死相依、水乳交融。
从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看,是共同信念、共同目标和共同命运,把党和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结成了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
这是今天党群关系的感情基石。
反思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就要系统学习党的历史,时刻牢记党之所以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就是因为党始终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
把握沂蒙精神的深刻特质,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不竭动力。
沂蒙精神的根本特征是人民性。
学习和传承沂蒙精神,要重点解决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精神状态问题和工作作风问题。
一方面,要形成思想自觉,把践行群众路线内化于心。
就是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意识,真正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另一方面,要形成行动自觉,把践行群众路线外化于行。
就是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人民不愿见到的“四风问题”彻底查找出来、打扫干净,用切实有效的行动赢得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和支持。
倡树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投身为民服务的伟大实践。
学习传承沂蒙精神,关键在实践。
一要多到群众中去。
经常深入群众,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自觉拜群众为师,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
二要自觉服务群众。
千方百计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可持续的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三要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紧紧围绕“两个百年目标”,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职尽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确保让群众满意,凝聚形成干群同心、合力发展的正能量。
历史充分证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只有对人民群众有了真感情,才能自觉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从而为群众真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培养和增进爱民、亲民、为民的感情,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把群众最关心、最突出、最现实的问题解决好。
我们相信,只要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意识,把为民谋利放在第一位,自觉践行群众路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胜利实现!
求玉树地震资料
4月14日,玉树州结古镇一间孤儿院坍塌,6名孤儿及老师被压在废墟下。
逃过强震的香港义工黄福荣两次冲入废墟进行营救,但在余震造成的二次坍塌中深陷废墟,当场罹难。
这是在玉树灾区现场牺牲的第一位志愿者。
黄福荣,这位普普通通的货车司机,默默而来,壮烈而去,让我们又一次见证了中国志愿者身上可贵的道德力量和精神品质。
当他的生命在废墟中戛然而止,当他的故事在记者的笔端传扬开来,我们铭记的是一个平凡而又非凡的生命。
生与死,这是人生的一个永恒主题。
在灾难面前,这样的问题真真切切地冲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这些天,玉树地震中出现的那一个个生死故事,正是普通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回答。
而黄福荣的生死抉择,又一次让我们领悟了这些答案中蕴含的崇高和伟大——为了别人的生,不惜自己的死。
躲过劫难的他,本可以选择生,却义无反顾地冲到了死亡的边缘。
在瓦砾掩埋他的一刹那,他燃尽了最后一丝生命之光,照亮了他人逃离死亡阴影的道路。
黄福荣牺牲了,但他背后仍挺立着无数像他这样富于爱心和勇气的志愿者。
每一次危难来临之际,他们总是及时地来到那些陷于困境的人们的身边。
当人们需要站立的时候,他们扶一把;当人们饥渴的时候,他们送上粮和水;当人们流血的时候,他们包扎伤口……他们忙碌的身影,出现在汶川地震的现场,出现在洪水淹过的村庄,出现在西南干旱的土地……他们总是捧着一颗热心,把别人的甘苦当作自己的甘苦,视别人的亲人为自己的亲人。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他们的座右铭。
他们走到哪里,就为哪里带去了温暖。
帮助他人,奉献社会,这是志愿者身上共同的表征。
志愿服务,是个人爱心的体现,更是社会责任的担当。
当志愿者伸出友爱之手,他们传递的是温情,是关爱,也是理念和责任。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这是一个社会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社会实现和谐的必要元素。
在这个意义上,黄福荣的牺牲不仅彰显了个人的生命价值,而且蕴含着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
黄福荣走了,但把志愿者精神留给了社会。
它是一盏不灭的灯,仍旧照亮着我们的心。
(光明日报 钟一苇) 80后小伙杨阳徒手救出七名藏族居民 据新华社电 4月17日,记者在青海玉树地震灾区见到了23岁的重庆小伙杨阳。
时尚的发型,拘谨的言谈举止,让人想不到这是一位在灾难来临时,冲在最前面成功救出7名藏族居民的青年英雄。
杨阳2009年来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结古镇,成为农发行玉树分行的一名临时工,担任单位食堂的厨师。
4月14日早上,突如其来的地震让结古镇地动山摇,从单位4楼食堂跑下来的杨阳看到对面街区民居倒塌,他没有考虑什么,就冲了出去。
那时候,他衣着单薄,脚上穿着拖鞋。
在一处倒塌的民居前,杨阳听到了一名藏族中年男子的呼救声,他立即用手扒挖男子身上的木梁、土块,将他成功救出,接着又救出男子家中的两名小孩、一位老人和一名妇女。
杨阳发现附近一处倒塌的两层藏式民居有4人被压在废墟下,其中两名已经遇难,他与当地一名藏族男子合力挖出另外两名幸存的藏族居民。
救出的一名藏族男子身体极度虚弱,瘦弱的杨阳立即背上他,离开危险的民房集中区,向附近的巴塘河滩方向跑去。
在巴塘河滩,已经筋疲力尽的杨阳瘫坐在地上。
此时,他看见河边两名冲出房子的藏族妇女衣着单薄,在清晨的寒风中瑟瑟发抖。
没有丝毫犹豫,杨阳脱下身上的外套、拖鞋送给她们。
杨阳说:“在地震中,我们活着的人伸出援手,这是做人的本分。
” 杨阳告诉记者说,地震发生后,他的哥哥已回到老家,而他还要留在灾区,因为他还救出更多的人。
祖孙俩的坚持,救援人员的不放弃 玉树4月20日讯(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周喜丰)地震之后,123个小时,祖孙俩被压在废墟里,无法动弹。
19日上午,她们等到了前往搜寻的中国矿山救护队员。
经过最专业的救援,祖孙俩被顺利救出。
祖母伤势较重,被送往西宁抢救,而4岁的孙女经医生检查后,并无大碍。
前往玉树抗震救灾的中国矿山救护队员,大部分来自四川。
因为汶川大地震,他们对灾难感同深受。
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不放弃任何一个挽救生命的机会,是他们对记者的感言。
等待123个小时 废墟里挖出祖孙俩 19日上午8时40分,四川矿山救护总队广安救护大队队长敖定强和队员们接到省中心命令,沿结古镇东西方向向外拓展搜救范围。
经过前期救援队伍的大规模搜救,矿山救护队决定向郊区拓展,同时带了一些救灾物资,并找了一个本地的向导带路。
上午9时40分,搜寻到结古镇新寨村郭吾社,正在发放救灾物资时,一名十七八岁的藏族少女向他们求救。
救护队员虽然听不懂这名少女说什么,但能感受到她的急迫心情。
在300米外,他们发现一幢倒塌的房屋里,一老一小两人被压在砖石当中,仅露出胸部以上,无法动弹。
经过简单了解,这是一对祖孙。
幸运的是,她们还活着,不妙的是,被压垮三分之一的屋顶摇摇欲坠。
这对祖孙俩被压在床板之下,上面堆着大块的砖石,几天来,靠家人喂食才保存牲命。
敖定强等8名救护队员找到一根木柱,撑着屋顶,随后运用液压气垫,为祖孙俩腾出一定的空间,缓解痛苦。
经过1时20分钟的营救,这对祖孙俩被救护队员从废墟中挖出。
永恒的爱情 三男子送亡妻回家 本报讯 据《重庆商报》报道,他们都是从忠县到玉树打工的重庆人,玉树发生地震后,他们准备集体将各自遇难的亡妻用农用车送回老家安葬,让死者们能够落叶归根。
这群男人用质朴的语气告诉记者,他们希望用这一行动让各自的妻子能够在老家入土为安,也对妻子娘家人有个交代。
“走,我们一起回家
”张杰明将妻子脸上的灰尘擦净后默默地对妻子说。
张杰明告诉记者,妻子许何芳已怀有两个月身孕,但一家人的命运却因地震而逆转。
47岁的高传洪在看完妻子最后一眼后,用家里唯一剩下的白床单布将妻子的脸遮住,他不愿意看见妻子额头上被石头砸破的血红伤痕。
而一贯沉默的张平兴则将妻子的尸体抱起,放在自己的膝盖上,一遍遍地仔细端详。
这3个男人,准备用农用车送亡妻回家。
张杰明至今双手全是血痂。
之前,他用双手刨出了自己在地震中遇难的怀孕妻子许何芳。
张杰明说,地震当天早晨7时,自己正在沉睡,是妻子突然叫醒自己,才发现地震将他们的土屋摇晃得哗哗作响。
“我当时第一感觉就是我要完了
”正在这时,张杰明感到突然有人在背后将他迅速地推出门去,待他反应过来的时候,房子已垮塌。
这个推他的人,正是怀孕近两个月的妻子。
“是怀孕的妻子救了我。
”张杰明说。
高传洪说,妻子的年龄和自己一样大,都是重庆忠县人,感情恩爱,有一个非常聪明伶俐的儿子高勇,小名叫高世杰。
地震后,高传洪拼命地从废墟里扒出传洪还十分高兴地去玉树县红旗小学寻找自己7岁的孩子高勇。
他对老乡刘善玉说,“估计妻子孩子都没有什么事。
” 但半个小时后,当刘善玉再次看见高传洪时,走在街上的高传洪却是看起来“摇摇晃晃要摔倒的样子”。
高传洪告诉刘善玉,自己的老婆死了,孩子也找不到了。
“将妻子送回老家后,我还会回来寻找失踪的儿子。
”高传洪说。
由于地震后身上没带多少钱,3个重庆男人为了送亡妻回老家,从各自倒塌的房间里找到几张10元、20元的钞票,又找人借了一部分,才凑齐了回家的车费和过路费,以便妻子能顺利落叶归根。
当记者问高传洪为什么非要将妻子送回老家时,高传洪说,“结婚都20多年了,我要对她有个交代。
妻子不能被随便埋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 山东大学学生会 管理入口丨加入收藏丨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9 © Student Union.SDU 山东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4月4日默哀感悟怎么写
对奉献的人们的缅怀,对未来的期望
关于清明节作文 高中 800字
1 清明节雨纷纷 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
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之象。
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
这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
寒食相传起于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
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
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历来有扫墓的习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还必须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飞舞的泪花
也习惯了在清明节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个大睛天,心,总觉得这个节不圆满,有些残缺。
也许,也只有这样的情与景,才能给逝去的灵魂一丝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
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
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
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背负一团心冷在风里哀号盘旋。
2 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
我们来到了墓前,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
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
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去继承你们未完成的事业;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
面对你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
你们的辉煌业绩,将深深地刻在史记上
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
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战争的年代照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为祖国奉献的机会。
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
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
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她增光,为她添彩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据我所知,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又被称为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如果按照旧的,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听风听雨”当然是指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这首诗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又一年清明节,你在缅怀着谁
4 那是抗日战争若干年后的一天,孙吴县的人们在南山头上,立了两个石碑,一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的,另一个是俄国战士的。
一些无名的鬼魂总是在清明这天,自发的来到烈士碑前,互相谈谈各自的见闻(相传无名鬼不能转世)。
2007年4月5日,又是一个清明节,像往常一样,晚上,仍然来了一些无名烈士的英魂。
他们先站在碑前,为自己及其他人默哀了3分钟,然后便开始交谈。
烈士甲:我想,过了这么多年,大家都忘了自己叫什么了吧。
众鬼魂:是(异口同声地)。
烈士甲:那,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又没有发现不转世的好处呢
烈士乙:(抢着说)我知道
我知道
不转世除了不能跟活人说话,不能被活人发现以外,其他都比或人强很多呢
比如不被活人发现就可以搞恶作剧啦不用吃东西啦可以到处速度很快得移动啦可以得到更丰富的知识啦…… 烈士甲:(见烈士乙说到正题,便连忙打住,不让他说了)对
可以增长许多知识
好
现在各位可以开始正式交流了
可以把以前的,现在的事儿整理出来说说。
众鬼魂:好
此时,烈士碑前已热闹得像一锅沸腾的汤了…… 烈士1对烈士2:老兄,你知道江东六十四屯的大屠杀吗
烈士2对烈士1(以后简称x对x,例如2对1:):嗯
我知道。
我亲眼去看来着,当时,我恨不得都把那混蛋俄罗斯人杀了
1对2:对
他们拽着我们中国人的辫子,然后把手脚捆了就往江里扔,敢反抗的全部 杀掉,黑龙江都红了呢
2对1:(愤怒地)当初还给他们立碑呢
这些混蛋
(说着,去踢了俄罗斯烈士碑一脚) 这时,烈士3插了进来…… 3对2,1:你们说的不对
所谓落后就要挨打。
我们也赖不着别人。
2想了一会,对3说:是么
好像有点道理 与此同时…… 4对5:你看,人家北边那个烈士陵园多好呀
路也不泞,还有人维护,你在瞅瞅咱们这,啥都没有,道还贼烂
什么玩意啊
5对4:是呢,谁来听听咱们的话啊
谁来给咱们修修道啊
4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要到了,这是中华民族一年之中祭祀先人,缅怀先烈的特殊日子。
每到这个日子,人们的心情就不由的显得沉重起来,在清明前后的日子里,人们自然地会把自己的心里融合进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之中。
在这个日子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吟诵起盛唐诗人杜牧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现在读来,这首诗之所以能流传千古,被世人争相传诵,除了那朗朗上口的诗韵之外,就是诗中出神入化地刻画出每到清明节的时候,人们在“天亦有情化为雨”的伤感日子里,悲痛悲痛难以抑制的心情,在这个时候,什么能化解这种哀伤的心情,就只有“借酒消愁”这种方式了…… “欲断魂”这三个字真乃是整首诗的诗眼所在,诗人通过这三个字就很真实地描述了人们在清明时节那种哀伤的沉重心情…… 提到清明节,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很多的趣事,就会想去很多有关清明节的故事。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对于清明节这样的日子,还不是太懂的,对于清明节里的一些习俗也是不清楚的,就记得在清明节里家里要做一桌子的吃的,还要烧纸,扫墓这些事情吧。
每年的清明,奶奶都会用冥纸折很多的元宝,很多的纸币,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样的,就是纸折的小船吗
什么元宝呀,就是骗我这样的宝宝,那时,对很多的东西都是不懂的,对于很多的习俗礼教也是不知道的,就是知道每年的这一天,奶奶都会做很多的吃的,而且做的菜相当的丰盛,想想就会留口水,还是在奶奶身边好呀,什么事情都不要做,就等着吃哦。
奶奶做了很多的吃的,还要在家里的客厅里烧纸,每次都是家里都是黑乎乎的纸屑,连卧室里都会有,只要窗户稍微打开一下,那么家里的被子上,沙发上,椅子上,桌子上,都会有这些黑乎乎的纸屑,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费神,又要做丰富的菜,又要烧纸,又要打扫,真是个使人劳动的好日子,可能是为了懒惰的人能够勤劳而设定的节日吧,我小时候是这样理解的,现在想想真是觉得好有意思的想法。
清明节里,奶奶都会裹粽子,奶奶都会做很多的口味的,有豆沙的,有腌肉的,有鲜肉的,有香肠的,有红豆的,有豆荚的,都是奶奶做的,我都喜欢吃,可不知道为什么
我不知道吃白米的粽子,什么味道都没有,我也吃不下去,我吃粽子还与其他人不一样,喜欢吃粽子还吃点咸的菜,不然就咽不下去,很奇怪,我不喜欢沾糖吃的粽子,感觉太甜了,不喜欢。
想想,今年的清明都要到了,奶奶又要忙了,我又要有吃的喽,好像是在高兴的呐喊,在这样的日子里,有奶奶的美食,有奶奶的祝福,好温馨哦。
记得,在学校里的日子,也带来了很多的欢乐,在小学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都要去纪念馆参观,看看烈士们的事迹,然后在第二天里都要写篇有关清明的事情的作文,那时候,也不懂什么是作文,什么是感想,就是写我在纪念馆里看了很多叔叔,也有阿姨,老师看了我的作文,居然说我写的很认真,说写了很多的人物,看来,我去纪念馆里参观的时候,看的很仔细,现在,想想小时候有意思的事情,在回头看看自己的写的作文时,就会觉得好有意思的写字,好有意思的作文。
在小时候里,在清明节里,在纪念馆里,在家里,在学校里,都是我回忆的地方,都是我的记忆,我在那天的快乐,那天的童趣,那天的纪念,那天的了解,那天对祖先的祭拜,那天里的粽子,很多很多的清明故事,很多的感想,很多的思念。
4月4日全国哀悼活动能上高速吗
4月4日全国默哀,机动车可以上高速,10:00整,机动车鸣笛三分钟,以示默哀。
4月4日全国哀悼感想
4月4日全国哀悼,我觉得这个举办的非常有意义,说明了我们国家对这种英雄的重视对这种嗯,工作狂的一种认可,对他们的一种赞赏和赞誉也让我们下一代向他们学习,是整个社会都充满着正能量。
充满着爱心。
烈士陵园扫墓心得体会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
每年清明,人民群众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深情缅怀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无数英烈。
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4月4日,青年志愿者组织了一次“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的活动。
目的是让志愿者通过缅怀民族英烈的英雄业绩,更清楚地认识到奉献精神的意义,更好地做好工作。
我们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南山寺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
烈士陵园是那么庄严、肃穆,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我们先排好了整齐的队伍,然后按要求站好队,认真地聆听主持人的致词。
我抬头瞻仰墓碑,墓碑上写者: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我想,如果世界上有永垂不朽,那么我相信那是一种精神——不悔。
我们的先烈们就有这样的不悔,不悔为革命的付出。
所以,他们理应受到敬仰
接着是在墓前默哀,我们衷心地感谢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出的美好生活,也明白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做一个积极向上、身体健康、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情趣高尚的好少年。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我们是幸福的一代。
而我们的幸福是他们赐予的。
我们该用一颗来面对这个。
随后,我们绕过墓碑,到了烈士墓前,庄重地用双手把小菊花献给了烈士们。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
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
”在中国这方热土上,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悲壮激越的历史篇章。
是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中国繁荣的今天,是他们的鲜血染红了遍地的桃花。
我们怎能忘记这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
我们怎能忘记那一张张曾经鲜活的面容
让我们静静的追思,深深地缅怀,把最深情的思念和最崇高的敬意,寄托在这鲜花中,让它陪伴在先烈的左右。
接着,我们参观了烈士陵园。
还认真的整理和清扫了烈士陵园。
我想这是我们唯一能为先烈们做的一点事了,让他们能有个更好的环境,静静的安息。
“红花无情笑东风,青山有幸埋忠骨。
”革命先烈们,你们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们的死重于泰山,你们与青山同在,你们与大地永存。
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块丰碑。
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
我们来到了墓前,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
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
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去继承你们未完成的事业;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
面对你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
你们的辉煌业绩,将深深地刻在史记上
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
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战争的年代照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为祖国奉献的机会。
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
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
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她增光,为她添彩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要一篇500字的《游革命烈士纪念馆有感》急急急
此次参观邓子恢纪念馆,看到老一辈革命先辈们的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仍然心怀崇高理想,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争取利益,建立新中国,我实在感慨万千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生活实在太幸福了,但着幸福来之不易,我永远铭记,着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热血,用生命换来的,应该倍感珍惜,决不能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遗忘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紧记先辈们的辛劳,一定要认真学习现代科学,立志将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我们民族必将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邓子恢(1896—1972)是伟大的共产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福建龙岩农业工作的卓越领导人。
老前辈是伟大的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党的优良传统,党员之间能够敞开心扉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也应在我们之间形成风气。
我努力在营造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氛围,党员要有容人之度,从自己开始,虚心的听取批评和建议,在今年的党员发展会上,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会风,使党员和申请人受到很大的教育。
生活工作在我们身边,大家熟悉、了解,更容易接受,学习效果更好。
或许他们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但瑕不掩瑜。
因此,我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期早日加入党组织,成为光荣的党员
对特殊情况的同学的思想工作,则尽可能地做到耐心细致,对新的朋友应该给以生活上的指导,提高他们对新环境的能力;化解朋友之间的矛盾,帮助发生矛盾的朋友正确对待自己,认清自身的不足,为共同创造团结协作的校园环境而努力。
我为身为中国人而骄傲,为身为一个团员而自豪,为能在党的领导下成长而高兴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我们拥有最年轻的笑颜,革命先辈们绘制了蓝图,积蓄了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为每一双与时俱进的脚步导航,形成了世界上最坎坷的民族今天最矫健的身影
我们有幸,一次次见证历史;历史有幸,一回回经历辉煌
沿着港澳回归的足印、顺着三代人“高峡出平湖”的梦想,走进西部大开发飞腾的黄土地、跨上世界贸易组织的国际平台,展望2008年的缤纷五彩、预见未来20年的灿烂辉煌,我们会情不自禁的为祖国喝采。
历经风雨沧桑的中国共产党,仍有一颗年青的心脏,她让我们青年一代凭添几分热情,再增几分希望
我们不由得要为自己加油、定向。
未来13年,我们将同时代一起赛跑,赛跑在中华民族最崭新的跑道。
中华民族又一次向伟大复兴迈出了举足轻重的一步。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历史如镜,可以鉴往知今,悠悠的五千年文明已经在新时代淀积为勤奋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岁月如山,可以登高远望,中国共产党多年来的风雨历程,使曾经的星星之火已变成无数人心中不灭的火炬
站在世纪初启的历史时刻,无论是回眸厚重的历史,还是俯瞰当今世界,抑或是展望未来。
我发现,当今中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伟大的祖国以她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无坚不摧的气概,从她这边独好的经济政治形势和捷报频传的历史盛事,使世界惊叹的目光应接不暇。
在十七大嘹亮号角奏响的时候,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了实现了新老交替,一批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进入了中央领导机构,我相信,在胡锦涛主席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定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继往开来、开拓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能够开创新局面,一个经济更发展、民主更健全、科技更进步、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和谐、人民生活更殷实的社会一定会早日实现
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和建党宗旨,就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群众路线历来是我们事业发展成功的力量之源。
在和平建设时期,虽然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大大改变了,但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仍然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一定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我们参观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时期的展览,再一次感受到:近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繁荣富强,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美好的今天。
半小时的参观很快就结束了,我带着沉重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一步步走出纪念馆,并在纪念馆门前合影留念。
回望着身后“隆重庆祝新四军建军七十周年”的标语,我感到非常激动与自豪,激动的是能够在闽西这块红土地上生活学习4年时光,感到非常荣幸;自豪的是革命烈士用鲜血、用壮丽、用光荣而短暂的一生,换来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位后来人都应该向先辈们学习,学习他们至死不渝、顽强不息的革命斗志,学习他们战胜重重困难,夺取最后胜利的伟大精神。
我们会自觉地自重自律、自奋自强,让自己融入集体,顺应时代,这是历史对我们青年一代的召唤,这是党对我们青年一代的厚望。
因为时代发展的趋势,恰如大江东流。
我们的爱国之情、集体之心、报恩之愿、自强之志,只有顺应发展的时代大潮,我们的所作所为才能有利于国家,有益于集体;才能无愧于长亲,无悔于本心,我们的青春才能绽放光彩,我们的生命才会价值永恒
烈士的英雄事迹50字
姓 名: 赵一曼学 籍: 黄埔军校六期党 派: 中国共产党籍 贯: 四川省宜宾生 卒: 1905—1936军 职: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赵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学名,又名李一超,四川宜宾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
五四运动期间,赵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响。
1924年,大姐夫郑佑芝用通讯的方式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6年夏,她加入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和县国民党党部代理妇女部长。
1927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7月,武汉政府反共,她转移到上海,随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与同学陈大榜(陈达邦)结婚。
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处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
翌年,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
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一度被抗联战士误认为是赵尚志总司令的妹妹。
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
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
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
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
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很戳其腿部伤口。
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
”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
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
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的珠河县处死“示众”。
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希望你,宁儿啊
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1962年4月9日,郭沫若为赵一曼题写了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
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
东北西南齐仰手,珠河亿载漾东风。
赵一曼烈士的晚辈校友之子杨将军曾题诗纪念:家母有师姐,宜宾曾入学。
尚志无此妹,神州有斯杰。
黄埔精神振,黑土碧血喋。
临刑告独子,芳华意何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宜宾建立了赵一曼纪念馆。
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
”这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题的词。
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在子弹打光了的情况下,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1941年,日军对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
9月23日,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妄图包围杨城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分区一分区。
24日,30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将邱蔚团、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的游击队以及周围人民群众共2000多人围住,形势十分严峻,邱蔚团长急速将此情报告杨城武司令员,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杨城武司令员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甘河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于被围的游击队员与人民群众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突围。
邱蔚团长根据此作战方案将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7连。
午夜,邱蔚团长指挥部队及当地群众从盘陀路安全地转移到了田岗、牛岗、松岗一带。
清晨,日伪军误以为邱蔚团已经被包围,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500多日伪军凶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来。
7连战士早就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埋下地雷,炸的日伪军丢下五十多具尸体慌忙地逃了回去。
日军指挥官深信邱蔚团已被围住,命令部队再次疯狂地向狼牙山方向进攻。
激战中,7连战士大部分牺牲,连长刘福山身负重伤。
为了让大部队再走远些及7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马宝玉班留下坚守。
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
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已经剩下5个人了,并且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只好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
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到“捉活的,捉活的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宁死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提着枪纵身跳入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马宝玉等五名战士的英雄壮举迅速传遍全军全国,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1942年5月,晋察冀军区举行了“狼牙山五壮士”命名暨反扫荡胜利祝捷大会,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
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高度评价,他说:“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坨主峰建起了纪念塔。
新中国成立后,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被收录进小学课本。
1978年,宋学义因病逝世,长眠于沁阳市烈士陵园。
2005年3月21日,在即将迎来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葛振林病逝于湖南衡阳,至此,狼牙山五壮士中最后一位在世者也永远离开了人们。
杨靖宇(1905~1940)杨靖宇将军简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原名马尚德,字骥生。
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
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
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
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
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
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捕入狱。
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
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
1934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
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
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
1938年5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
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
同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
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
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
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
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遭遇几位村民,其中一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
经日军解剖,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为食。
凶手迄今仍苟活人世;特工队的领队叛徒于抗战胜利后混入山西省的八路军队伍,并于1950年代初被发现镇压。
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杨靖宇将军是我国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姓马名尚德,乳名顺清,号骥生。
1905年2月26日(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驿城区古城乡李湾村(原确山县)一个农民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19年的“五四”青年运动席卷全国,年仅十四岁的杨靖宇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中;1923年秋,他考入河南省开封织染学校;1926年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奉党团组织的指示,回确山县领导农民运动;1927年春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四月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豫南农民起义,即“确山暴动”,组织了五万农民武装围攻确山县城,经过四天的激战,占领了县城,打垮了北洋军阀第八军的一个旅,活捉了县长王少渠,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级人民政权——确山县临时维持治安委员会,杨靖宇被选为常务委员;6月1日在确山县城关镇老虎笼(地名)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员。
7月15日国民党武汉政府叛变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权遭到确山县地方顽固势力的反对,杨靖宇和张家铎、张耀昶、李鸣岐等同志率部转移到县东刘店一带继续坚持斗争,开辟新的根据地。
9月30日他和李鸣岐、张家铎、张耀昶等领导了刘店秋收起义,重新组织中国共产党确山县委员会,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豫南游击队,杨靖宇任总指挥。
这一时期曾与数倍于我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武装的进攻和地方顽固势力的骚扰。
这支部队当时控制了东至马乡、南至明港、西至县城、北至水屯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区,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在党中央的指示下,为了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把胜利引向全国,后来部队离开平原,奔赴山区,开辟了四望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秋末冬初杨靖宇调往河南省委工作,在此期间曾三次被捕入狱,均被党营救获释,随转上海。
不久由上海调往东北。
他在东北期间先后曾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反日总同盟会会长、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磐石游击队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等职。
1940年2月23日在蒙江县(即现在的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崴子与日伪军激战中阵亡,年仅三十五岁。
杨靖宇的头颅与躯体合葬于通化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