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新八德感言
农村新八德教育如何开展
听了王局长就“立志、孝亲、尊师、友学、常善、救失、守法”和落实《弟子规》等八德方面的教育内容,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与道德教育课,王局针就日常教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孝亲和法治教育,讲述了道德教育和技能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司法理论与实践的视角研究现代青少年成长方向目标、素质培养和道德与法制教育等问题。
王局长全面透彻的讲解在会上大感人心,深受启迪和震撼。
听了王局长讲座后我园依据教育局2011年重点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深入落实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和落实弟子规“新八德”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师幼的文明形象,结合我园实际,制定了相关实施方案。
以学习落实“新八德”为具体内容,广泛深入开展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让新八德内容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活动之中。
从《弟子规》吸取营养,并结合我园实际情况,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及家园共育等方式让校园、家庭、社会形成合力,融入“新八德”教育思想,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王启顺及王欢著《道德与法制教育——183创新模式指导教程》及《成才之路,必由之路》,使我园教师深刻理解和认识学习实践“新八德”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加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通过学习活动,全园师生提高了道德意识和增强了法制观念,收获极大。
今后我校将“新八德”落实到德育教育中,使法律、道德根植于教师的心中,让“新八德”伴随着幼儿的茁壮成长
观《中华八德》演讲有感
听了王局长就“立志、孝亲、尊师、友学、常善、救失、守法”和落实《弟子规》等八德方面的教育内容,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与道德教育课,王局针就日常教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孝亲和法治教育,讲述了道德教育和技能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司法理论与实践的视角研究现代青少年成长方向目标、素质培养和道德与法制教育等问题.王局长全面透彻的讲解在会上大感人心,深受启迪和震撼.听了王局长讲座后我园依据教育局2011年重点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深入落实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和落实弟子规“新八德”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师幼的文明形象,结合我园实际,制定了相关实施方案. 以学习落实“新八德”为具体内容,广泛深入开展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让新八德内容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活动之中.从《弟子规》吸取营养,并结合我园实际情况,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及家园共育等方式让校园、家庭、社会形成合力,融入“新八德”教育思想,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王启顺及王欢著《道德与法制教育——183创新模式指导教程》及《成才之路,必由之路》,使我园教师深刻理解和认识学习实践“新八德”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加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学生新八德观后感400字
“立志、孝亲、尊师、友学、常善、救失、守法”和落实《弟子规》等八德方面的教育内容,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与道德教育课,王局针就日常教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孝亲和法治教育,讲述了道德教育和技能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司法理论与实践的视角研究现代青少年成长方向目标、素质培养和道德与法制教育等问题。
王局长全面透彻的讲解在会上大感人心,深受启迪和震撼。
下面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感恩:一种朴素而深广的伦理 感恩的情感是很朴素的,感恩的内涵又是非常的丰富,感恩的心使我们能够与他人、集体、国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种良性、和谐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在危难之际,得到他人救护,那么他很自然地会对那个救他的人感恩戴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
同样,一个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帮助,那么他对这个帮助自己的人必然有着一种感谢之心。
当然也会有忘恩负义之徒,以怨报德,但他必定为世人所不齿,因为他已经失去为人的基本伦理。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感恩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或是一种朴素的伦理。
以上两种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种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
然而事实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无数的恩惠,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首先是父母之恩。
我们的生命是籍由父母而生,父母给予我们以宝贵的生命,又费尽心血将我们养育成人。
为了保护孩子,父母甘愿牺牲自己。
其次是师长之恩。
父母给我们以血肉之躯,而教师和长辈给我们以知识、经验的传递和人生的教诲。
没有师长的教导和引领,我们将何以成人。
如果没有人传递知识和人生智慧,人类可能将永远停留在蒙昧的原始社会。
其三是国家之恩。
我们在祖国大地上繁衍生息,所食之物在这片土地上长成,所用之物取之于斯。
因此,我们要感念国土之恩。
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安定,人民要和睦,这有来赖于政府的管理,有赖于人民军队的护卫,因此我们理应感念政府的恩德,并在自己岗位上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其四是大众之恩。
我们每日生存所必需的粮食是农民所种,所穿之衣、所用之物是工人所制造,还有赖于商人的流通之功,等等。
因此,我们理应尊重所有的劳动者,还要惜福、节俭,并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回馈大众。
二、感恩的缺失与感恩的教育 感恩的情感对于人的道德成长是如此的重要,而现实中我们的感恩之心却颇为匮乏。
透过报章电视,我们能够看到:有些青少年不顾父母勤苦和家境贫寒,贪图虚荣,恣情享受,让父母伤心落泪;有些学生不知尊敬师长、虚心求教,但炫己能;有些贫困学生接受了他人的资助而不知感谢,其内心的冷漠令人心寒;有些人整日怨天尤人,不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总认为国家、单位亏欠自己很多;还有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置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于不顾,贪污腐败。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一种自私、不知感激的局面,实值得我们教育界人士和广大家长的深思。
首先,我们要从学校自身找原因。
目前就普遍的情况而言,学校还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而且只重视与升学有关的几个学科。
“三好”本来是以德为先,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事实上在“三好生”的评比中却总是将学习成绩摆在第一位,甚至只看学习成绩。
学校有意无意之间在鼓励学生之间的竞争而不是相互的支持。
在这样一种崇尚个人奋斗与竞争的环境中,孩子当然很难学会感激和体谅他人。
其次,从家庭教育来看,问题也很多。
问题之一: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总是尽其所能给予满足,未加节制。
古人言“欲不可纵”,又言“欲是深渊”,过度地、不加限制满足孩子的欲望,结果只能是增长孩子的自私和贪欲。
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感恩,自私的孩子怎么懂得体谅他人。
是故,古人才有“宠子不孝”之感叹。
问题之二:家长望子成龙之心本无可厚非,但现在家长将注意力几乎全部放在孩子的学科学习上,认为孩子只要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就会有好的前途。
问题之三:现在的家长不像从前那样对老师有尊重之心了,当然这与媒体过多的负面报道也有关系。
如果说教学生孝敬父母是学校的责任,那么教孩子尊敬老师无疑是家长最应当重视的事情。
都说现在孩子难教,这与我们家长的身教和言谈有绝大的关系。
其实孩子天性是向善的,感恩的意识和习惯应当从小就开始培养。
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份信念和坚持。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期,感恩与孝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为一个人的道德发展奠定一种坚实的情感基础。
到了中学,我们更应鼓励学生为家庭尽责、为报效祖国立志,而这也要从感念父母之恩、国土之恩、大众之恩开始。
或有人言,这些与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要成绩好就行了。
其实从大处着眼,从根本抓起,必将事半功倍。
我们不是常常抱怨学生学习不自觉、不认真吗?如果是为了自己学习,那么当他累了,不高兴了,或有其他更好玩的事,他就会偷懒、懈怠,不然何苦呢?反之,如果他懂得感恩,他就会自觉约束自己、努力学习,也能够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因为不这样做就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乃至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天下百姓。
其实,感恩的道理很朴素,感恩的教育也不难。
如果我们能够多启发孩子对父母和老师的感恩之心,多鼓励同学相互之间的支持和协作,相信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一定会生机勃勃、气象一新。
因为在相互支持和感激之际,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就有了心灵的交通。
在这种充满支持和感激的气氛之中,学再多的东西可能都不会觉的累。
是故,我们也应当反省,也许并不是孩子们的功课太多,而是我们没有发现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精神力量。
三、孝应当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中华道德文化是“以仁为本”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修身立德的根本是内心之仁。
但如果没有内心的仁慈与恭敬之心,外在之“礼”(行为习惯)就徒具形式,毫无意义可言。
然而这个人人本具的仁性良知,常常被自私和物欲所遮蔽。
因此,如何唤醒或开显这个仁性良知就成为道德发生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儒家的德育思想正是这样的一个理路,即从“孝道”开始,再由“悌道”拓展至他人,终能泛爱大众,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大同。
一个不知孝敬父母的人,我们很难说他能够真爱他人,更不用说去爱集体、爱祖国了。
因此,孝的教育应当成为学校德育重要的内容。
从字源上说,“教”字左从“孝”、右从“文”,“教”的原义其实就是教人以“孝”。
学校孝的教 育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启发学生感知父母的大爱与深恩。
一个能一个真正能孝的人,求学必勤,战阵必勇,居官必廉。
是故,先圣孔子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 总之,“新八德”教育对学习方法和教学原则所做的这些提示非常适用。
因此,我打算将“新八德”教育内容正式引用到我的实际教学工作之中。
并且进行“新八德”教育时,要求学生要做到的,我首先就应该亲自去践行。
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因此,我一定要以以身作则力行“新八德”,决不搞个人形式主义!另外,我校本学期也确立了以“道德与法制相结合八德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为题目的“新八德”教育课题研究,并制订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方案。
我要按照学校制订的计划和方案,认真地进行每个阶段的研究,并做好记录、总结经验、形成材料,为课题研究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感悟与建议
源远流长,堪称国粹。
弘扬,培育孩子们的民族精神,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年来,在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悟仁爱之道,传仁爱之神,兴仁爱之举,用仁爱美德引领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初步探索出仁爱育人的德育新思路,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工作实践使笔者有了如下几点感悟:一、悟仁爱之道——学习思辩,达成共识道者,道理、真理也。
仁爱思想是的精髓,它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作为学校教育,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文明美德。
开展仁爱教育之前,我们在认识上存在偏颇之处:一怕步入复古误区;二怕影响教学质量;三怕师资难以跟上;四怕增加师生过重负担。
但后来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特别是面对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我们进行了综合思辨,反复研讨,反复论证,最后达成了下面的共识:
【第1句】: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不朽的历史地位。
中华美德集中体现在儒学伦理道德上。
联合国高度重视孔子思想在全世界的传承与弘扬,据不完全统计,现有78个成员国建立了孔子学院,孔子的哲学思想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认同,特别是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尊“孔”传“孔”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对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应该有一种紧迫感。
【第2句】:中华传统美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美德思想发展到现在已2500多年,其间经历了几次摧毁性的冲击,但结果是打而不倒,批而不臭,这足以说明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有着指导和推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现实意义。
儒学是经典,美德是国粹,抛弃它社会就动乱,弘扬它社会就稳定发展。
因此,弘扬儒学文化,承传中华美德,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第3句】:弘扬传统美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西方腐朽没落的道德思想和生活方式正通过各种渠道侵入中国社会,广大中小学生面临种种不良诱惑,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面临各种挑战。
我们清醒认识到,一部分人荣辱观颠倒,是非感模糊,是因为人们对传统优秀的伦理道德产生怀疑,失去对社会主义道德观和荣辱观的信仰。
国家对此十分重视,相继提出了“人文精神”、“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等公民理念,这一切表明,弘扬传统美德,正本清源,寻找不该失去的精神家园是的需要。
【第4句】:弘扬传统美德是未来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新的环境、新的要求,要有新的发展平台,这样“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自然成了切入点。
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向上的心理,使他们知爱懂礼行孝,形成这种好的品质,使之受益终身,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开展的仁爱教育,是对新课程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是为学生人生的宽度奠基的工程。
走出认识误区,感悟仁爱之道,我们的思想明了,眼睛亮了。
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仁爱教育的活动中来,从而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工作活力。
二、广仁爱之举——强化措施,循序推进我们把“”的仁爱核心与现代文明要义结合起来,把仁爱教育与绿色教育、创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仁爱教育行动”为主线,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播撒仁爱种子,有序开展教育活动,具体来讲,我们坚持了“八抓”。
【第1句】:抓课题规划2005年秋,我们经过酝酿、论证、策划,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课题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分三个阶段有序展开研究,并且从组织上加以保证,从措施上加以鞭策,其课题先在市教科院立项,后在省教科所正式立项,后来在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也排了名,自此,我们的仁爱教育纳入到科学的课题研究之中。
【第2句】:抓宣传造势2005年12月,笔者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作了《扬圣贤之德,铸仁爱之魂——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田》的动员报告,随后,学校领导大会小会讲仁爱,汇报工作谈仁爱,评先表模看仁爱。
仁爱教育与教学工作齐抓共管,并行不悖。
去年12月中旬,学校组织了两次规模较大的家长会,在大会上,笔者讲了开展仁爱教育活动的意义和方式,要求家校合作,携手共建精神家园。
国家级杂志、、杂志和对学校的相关活动进行了报道。
至此,大新路小学的仁爱教育由校园走向了社会。
【第3句】:抓学习培训仁爱教育以传统的优秀文化为基础,与现代精神文明相融合,它要求我们的课题实施者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加强业务学习则成了当务之急,基于这一点,学校狠抓了仁爱教育的校本培训。
一是专题辅导。
对仁爱教育的“八德”,即忠、孝、诚、信、礼、义、廉、耻进行专题辅导讲座,主讲者认真备课,通古观今,去粗取精,把它与现代文明理念相融合,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演,让师生听得懂,记得牢,学得到。
二是读诗诵经。
我们把仁爱思想透渗到教学中,每周开设一节诵读课,师生吟诵经典古诗文,如、《弟子规》、《论语》、《仁爱教育格言二十条》、《仁爱八德歌》等,力求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神营养。
一年来,我校教师读经典书籍人平2部,中高年级学生人均背诵古诗文70篇。
三是考试内化。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校定期对师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查笔记、查心得、查总结。
学校把仁爱教育理论考试纳入第七届“创造杯”教学大赛之中,让师生全都参加笔试,教师的成绩纳入继续教育学分中。
【第4句】:抓文化设计为了在校园内形成仁爱教育的浓浓氛围,学校请来了市教科院的张院长和舒主任,让他们出谋划策,进行教育设计。
目前,我们的校园文化布局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八个大字悬挂在主体教学楼正墙中央,时刻警示师生做中华美德的传人;二是“践行孝道,学会感恩”的二十四孝图教人立德;三是仁爱教育格言警语催人上进;四是“仁爱之星”展牌成了仁爱教育的亮丽的风景。
这一切与绿化、美化、净化的校园环境相融合,彰显出具有大新路小学校园仁爱文化的鲜明特色。
【第5句】:抓校本开发我们组织专班在广泛阅读经典著作的基础上,选录了一部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容,自编了“仁爱八德歌”,开发了“仁爱新绿普及读本”,以便让师生享受这些人生宝典。
【第6句】:抓活动展示(1)形成教育序列。
学校以“仁爱行动”为主题,把思想教育物化为教育行动,形成了教育序列,即仁爱教育行动在社会,仁爱教育行动在家庭,仁爱教育行动在校园,仁爱教育行动在班级。
通过序列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说仁爱话、做仁爱事、行仁爱礼的好习惯。
(2)活动展示激励。
我们让学生上三台,即上讲台、上擂台、上舞台。
师生唱仁爱歌曲,演仁爱节目,献仁爱才艺,在活动中引领,在引领中升华。
一年来,我们组织仁爱教育故事演讲会2场,仁爱教育辩论会2场,仁爱教育读书汇报会2次,文艺汇演2场,诵经比赛2场,“仁爱在我心中”征文活动1次。
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让仁爱思想在学生心中生根开花。
(3)创新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仁爱教育行动的核心力量,一年来,学校狠抓班主任培训活动,通过“仁爱教育窗口班”、“仁爱教育现场会”、“仁爱教育之星”的评选活动,激励学生自主践行仁爱,同时,通过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来促进仁爱教育平衡发展。
【第7句】:抓“四一”行动“四一”行动即日学一语,日行一善,日写一文,日增一星。
同学们每天学一句仁爱格言,做一件好事,写一则日记,增加一颗仁爱星星。
达到一百颗星,便是“神州一号卫星”,达到两百颗便是“神舟二号卫星”……依此类推,让孩子们永远做善事,永远有追求。
【第8句】:抓家校共育家庭和社会是仁爱教育的延伸,我们的仁爱教育以社校共建为平台,按照“学校主导,家庭互补,社教联动”三元构架,力求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
学校成立了社区仁爱教育领导小组,聘请了相关家长作校外辅导员,并建立了仁爱教育家校联系卡,这样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家校教育网络。
一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抓学习、抓宣传、抓落实、抓提高,仁爱思想,仁爱精神已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后小河小学人生八德开展了哪些活动
4月26日上午10时30分,太原市后小河小学利用周一的升旗时间,开启了“中国红系列活动人生八德”的第二个篇章——“礼”德教育。
在升旗仪式前,参加升旗的同学为全校师生行鞠躬礼,以此表达对全校老师和同学们的感恩之隋。
八心八德两意识
参考资料: 二、课堂教学为加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多年来,一提到德育,人们就会想到政治课或轰轰烈烈的各类活动。
其实,德育还包括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素质。
从这个角度来说,更具体、更复杂的教育内容要靠课堂来完成。
1.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我们要求各科教师着力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
首先,要明确每章每节德育的显目标和隐目标。
其次,进行恰当的公民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教育。
再次,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自信、自强、持之以恒等心理品质;培养同学之间良好的合作意识与民主意识等等。
这些要求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呢
我校一位教师比较成功地上过一堂语文诊断课,课题是《驿路梨花》。
她在备课中首先注意寻找知识点与美德教育的结合点。
她精心设计这堂课,用层层剥笋的办法将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讲深说透,最后抛出篇末语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启发学生说出对偶句。
同学们在教师的诱导下,对出“雷锋精神时时在”的诗句。
至此,将篇末诗句“点题、点人、点精神”,将思想教育推向高潮。
这位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说:“祝愿同学们象一朵朵洁白无瑕的梨花,开遍65中学的校园”。
2.坚持课堂主渠道,要善于抓住随时出现的德育契机。
针对理科教师中存在的“理科教学与德育无关”论,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中学德育大纲》,学习讨论初中阶段德育内容要点,使理科教师理解了德育并非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其中还包括心理与道德素质培养。
理科教学过程中,随时出现德育机缘,如果及时捕捉,理科同样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和随机教育。
取得共识之后,教师们进一步探讨了理科教学过程中可操作与可实施的德育目标,确定知识点与美德教育的结合点,最后把着眼点落在“智、恒、奋、群”等几个方面上,并一致认为:理科教学要在传授知识、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中,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自信、自强、奋发进取的心理品质,培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密切合作、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和民主意识等。
三、课内的德育渗透还要辅之以课外的德育活动,努力使课内外教育协调一致,齐头并进 1.精心设计主题班会,给学生以深刻的教育。
我们注重以主题班会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教育。
学校组织设计了《中华魂系心中》、《劳动——文明的乐章》、《礼仪:时代的呼唤》、《文明需要我,我需要文明》及初二的下乡学农“走长征路篝火晚会”等主题班会。
这些主题班会,主题鲜明,活泼生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教育意义。
我们认为,如果将准备班会比作花的话,那么开好班会就好比果。
没有好花就结不出好果。
班会的准备过程即是一个良好的教育过程。
每个班主任都要抓住不放,使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受教育。
几年来,我校的主题班会越来越好,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2.“双轨同步”,办好艺校,学生“选择”。
实践证明: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并不等于其它方面也不行。
要把“规范加特色、合格加选择”的办学宗旨深化为我们自觉的教育行为。
于是,业余艺校诞生了。
如今,已开设了14个专业班,聘任校内外教师20余名。
艺校在教学中坚持推行“拉大差距”和“缩小差距”相结合的方法。
“拉大差距”就是拉开学生个性特长的差距;“缩小差距”就是缩短学生之间文化知识水平的距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确实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们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在这个领域达到顶点。
”我们不仅为这些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创设较好的学习环境,而且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
在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学校组织艺校学生到大连劳动公园露天舞台为少年儿童义演,受到各界好评。
在今年校第六届排球节开幕式上,学生表演的拉丁舞、击剑、模特、现场书画等,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
“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
《大连日报》、《大连晚报》曾以《希望在这片土地上》、《培养学生兴趣一样有利于学生学习》为题,报道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探索。
3.排球——校球。
几年来,排球已成为我校具有相当群众基础和传统的“校球”。
我们把排球运动当作品德养成的有效载体。
以开展排球运动为主导项目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还能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和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主义观点、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培养“恒心、信心、勇敢”等良好的心理道德素质。
我校一共有26个班级,52支男、女球队,仅去年就进行了64场比赛。
学校规定:除初一年级外,其余年级不得一次击球过网。
这就要求队员必须紧密配合、协作,克服“个人英雄主义”和随意行为。
一个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在比赛中得到了考验和锤炼。
“胜不骄、败不馁”已成为同学们的座右铭。
4.开设“心理诊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校设立了心理门诊,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其目的是帮助存在某种心理重负的学生解决其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疾病和康复等方面的心理不适或障碍,减轻他们内心世界的矛盾,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帮助他们发挥自身的潜能,去适应环境、完善自我。
“心理门诊”每周开设两次,学生可直接找“知音姐姐”(由两位教师担任)会诊。
半年来已有近百名学生去就诊,有学习遇到难处、有家庭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有美丑是非的分辨,有异性方面的问题,还有师生之间的抵触矛盾等等。
我们还在板报中开辟了心理专栏,内容及专题每周更换一次,并在《青青草》广播站每周一、二的节目中进行广播。
心理咨询箱每周一、三开箱。
《心理咨询报》每月出版一期。
为配合“心理门诊”的工作,校报《点点帆》也开设了一个“花季风铃”栏目,这是一个学生心理咨询的小窗口,是为同学们开设的一个诉说烦恼的专栏。
5.“球迷协会”的诞生,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的公民意识。
我校抓住大连“足球城”的特点,成立了65中“球迷协会”,这是我市唯一的一所校级初中生球迷协会。
今年5月12日下午,大连市万达队对广州松日队的主场比赛,我们组织了120名球迷协会会员前往赛场观战助威。
我校学生球迷们自始自终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风尚、体育道德及评球水平。
这项活动,使学生受到了爱集体、爱学校、爱家乡的教育,正确引导了学生的业余爱好,培养了他们参与社会的公民意识。
6.严格要求学生,重在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一日常规》,在从学生进校到退校的全程中,解决学生中“知与行”的问题,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学生要有高素质,一是教师必须高素质,我们要求教师在行为规范上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二是使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说服教育,情感不能沟通,学生就很难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我校校风浓、班风正。
“今天我以65中为荣,明天65中以我为荣”的校魂正激励着全校学生团结、进取;“文明需要我,我需要文明”系列教育正在学校逐日深化;每周的校园劳动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点。
养成教育取得了实效,良好的道德风貌及井然有序的教育教学秩序正在我校显示出来。
【第2句】: 天健网消息:十六大以来,大连学前3年入园率已由70 %提高到
【第80句】:7%;9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70%提高到8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5%提高到50%。
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学人数由6200人增加到
【第1句】:79万人,增长了1
【第88句】:7%。
大连的职业技术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文化艺术教育等多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蓬勃发展,一个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学习型”社会已见雏形。
大连市彻底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问题。
政府投资
【第2句】:59亿元,安排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新建项目256个,建筑面积
【第45句】:3万平方米。
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中阶段教育。
市政府投资9000万元,分别为北部三个县(市)新建了1所大型、现代化寄宿制普通高中。
全市新增、扩建高中阶段学校校舍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在城市、县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也达到了70%。
解决了城区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
通过加大投入和城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大连实施了“马路操场学校”的改造计划,困扰大连城市教育几十年的26所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城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进入公办小学、初中就读。
从2004年开始,公办中小学接收外来务工农民子女就读免收借读费、赞助费。
高考连年取得好成绩。
2004年大连市26,238人被各类普通高校录取,占全市考生总数的
【第93句】:93%,106人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占全省38%以上,多项指标名列全省第一。
全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面已扩大到1400余所学校,57万中小学生,占全市中小学学生总数的89%,是全国课改最大实验区。
0
【第3句】:04两年共向1601名学生发放“寒窗基金”3
【第16句】:4万元,43152人减免了学杂费,减免资金13
【第97句】:3万元,市政府奖学金首次发放,市属400名高校贫困生获奖,总额为1
【第39句】:7万元。
将发展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 为了改变大连市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大连市政府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农村。
实施了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计划,实行了“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2003年大连市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全市农村中小学减收近4000万元,为了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投入不低于改革前水平,大连市政府决定由市财政安排转移支付资金4500万元,用于补充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
目前,大连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对涉农县区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达
【第1句】:5亿元,有效支持了“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的运行。
2004年,大连市政府作出决定,在大力增加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将教育投入的增加部分主要用于农村。
大连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难点问题。
本世纪的头三年,大连就投入了
【第3句】:3亿元,实施了328项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建筑面积
【第48句】:3万平方米。
2004年,为了比较彻底地解决问题,大连市政府下决心一次性改造大连市现有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校舍和旧瓦房校舍。
将原计划在未来2-3年完成的任务提前到2004年一年内完成。
目前,农村危旧校舍改造工程总体进展顺利,有202项工程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其他工程也将于年底前完工。
在实施了这些工程后,大连市农村初中和镇中心小学都将达到省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
“最好的房子是校舍”在大连农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广大农村群众对于这项民心工程的实施,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大连市对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布局调整。
近年来,大连农村小学已由1300所减少到750所。
有许多乡镇实现了一镇一校,集中办学,学生乘校车上学。
望着配有风雨操场、图书馆、电脑室、学生食堂的高标准的农村校舍和崭新的、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望着孩子们的抑制不住的笑容,一批批到校参观的村民喜出望外。
从2003年到2007年的四年间,大连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适龄人口进入高峰期,同时更多的市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高中教育。
针对这一情况,大连市政府在连续3年增加对农村高中建设的投入的基础上,2004年,大连市政府又决定为北部的三个县(市)各新建了一所36个班型的寄宿制高中。
每所学校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以上。
除了土地及部分配套设施以外,3所学校校舍建设和设备购置总投资需要9000万元,全部由大连市政府承担。
目前3所农村寄宿制高中工程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3所学校去年秋季共招收新生2600人。
除此而外,大连市还安排20项高中阶段校建工程,其中大多数在农村。
在增加农村高中教育资源的同时,大连市还充分利用和挖掘城市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扩大城市学校面向农村招生的规模。
2004年城市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招生
【第1句】:9万人。
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大连是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均衡教育的城市。
实施了以中小学办学设施标准化、干部教师流动制度化、学校管理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均衡化工程。
大连市领导认为,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和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推进区域均衡教育,即坚持教育平等原则,为同一区域、同一层次的少年儿童享受平等教育创造条件,保证他们受教育机会、受教育条件以及获得成功的机会均等。
只有推进均衡教育,才能解决区域内教育条件不平衡的问题,才能整体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近年来,大连市、区市县两级政府都投入了相当的财力,大力推进均衡教育。
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大连市绝大多数中小学已达到省级标准,有400所学校达到了国家标准,其中甘井子区、金州区和开发区全面实现了办学设施标准化。
城区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市内四区和开发区拥有塑胶操场的学校达59所。
开发区城区的18所中小学校全都铺设了塑胶操场。
作为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大连开通了教育网,各区、市、县都已设立了远程教育教室。
中小电脑拥有量不断提高,全市城乡中小学生机比已达到14∶1。
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71000人,比2002年扩招10000余人。
高中阶段升学率达到74% 。
大连从1986年开始就实行了小学免试直升初中的办法,1996年城市高中又实行了招生指标分到各初中学校的政策,大大缓解了中小学择校的矛盾。
为城市中小学均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建立干部和教师的交流制度。
全市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达到了
【第99句】:16%和
【第97句】:84%。
同时,打破了学校干部的单一任命制,实行竞争上岗,建立了中小学干部、教师定期交流制。
各区市县教师交流的比例已达到10%以上。
我市于04年首次开展了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已认定教师资格人数为6526人。
大连还为公办教师实行了社会养老保险。
多种形式扶贫助学,不让一个学生因生活困难而辍学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日益为社会所关注,市委、市政府也十分重视扶困助学工作,为了切实就解决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市政府将扶困助学工作列入2004年为市民办的18件实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教育局把关心弱势群体,完善扶困助学政策作为优化教育软环境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努力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全市近十万名贫困学生受到就学扶助,设立寒窗基金,启动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
为了资助我市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普通高校学习,我市从2001年起就设立了“寒窗基金”,从2003年秋季入学起,我市又采取财政全额贴息的方式,通过农业银行,对考入省内普通高校的农村困难学生又开办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业务。
“寒窗基金”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配套实施,在我市初步建立了面向应届考入大学的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就学资助机制;设立九年义务教育扶困助学专项资金。
对困难家庭子女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为了保障市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我市于2002年设立了九年义务教育扶困助学专项资金,以减免杂费、书费的方式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农村特困救济户以及家庭遇有特殊困难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了经济资助。
和校内服务性收费,保证困难学生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权利。
两年全市共筹集专项资金13
【第97句】:3万元,对43152名学生进行了资助,有效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扶困助学工程。
建立高中阶段教育扶困助学制度。
为加大对高中阶段特困学生资助力度,2004年,我市采取市、县两级政府配套政策,设立高中阶段扶困助学专项资金,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高中阶段学生提供一定资助,以帮助特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市内3所寄宿制重点高中开办“宏志班”,面向北三市优秀的贫困家庭学生免收学费、课本费和校内服务性收费;努力减轻下岗职工子女就学经济负担。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扶助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认真落实下岗、失业职工子女学杂费减免标准,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取消借读收费,全市减收借读费3800多万元。
不断深化素质教育 多年来,大连始终将学校德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
依据教育规律,分层次确定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
我市坚持进行了多年的以“八心八德两意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坚持德育工作的实践性,1993年,大连市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中小学生开展学农、学军、学工等社会实践活动,此举拓宽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健康成长的新途径。
在近10年间,有几十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学农等社会实践活动。
所有的县区建立了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大连还改进了中小学生操行评定办法等。
中共大连市委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实招,为全市未成年人办好10件实事。
建设或开放了一批适合青少年活动的基地和场所,创办了少儿电视频道,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净化了学校周边环境,建立了流浪儿童保护中心。
中小学德育工作得到了切实的加强,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模式。
大连在全国率先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是全国参与人数最多的课改实验区。
为了扎实而有效地做好课改实验工作,建立了市、区、校三级,行政、科研、教研、培训多层面的组织管理体系,并下放课改实验管理权限,调动和发挥各区市县组织和实施课改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采取“课题牵动”等有效策略,保证和提高课改实验的质量和水平。
许多教师是带着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互动学习、自主学习等教育新理念走进课堂的,使学生受益。
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部门多次在我市召开新课改经验交流会。
“双语教学”也在逐步推开。
目前,大连市参加课改实验的学校共有1472所,参加实验的学生人数达到57万人,占全市中小学学生总数的89%,是全国参与人数最多的课改实验区。
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学生个性档案研究”科研项目,全市已有20多所学校参与,为学生健康成长设计最佳短程线,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好评。
这项研究已成为教育部“十五”重要的科研课题。
我市在全国首创了融间操、眼保健操、校园集体舞、韵律操于一体的“大课间操”,既增加了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又提高了审美能力,我市有多所学校被评为“大课间操”省级先进单位。
我市率先在小学实施了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机制取代传统的学生评价的做法。
这些在全国超前的改革都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大连市各区县还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中山区率先成立的教育咨询服务中心,为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提供多样的教育服务,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
西岗区率先实施“教育民主”,全方位构建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等方面的民主关系,其成功的经验已在国内教育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沙河口区在全国率先改革学生评价办法,以学生素质评价新机制取代传统的评价方式,创出了新路,其做法在全国推广。
甘井子区建立的区中小学科技活动中心、劳动技能训练中心和学农实践基地三大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基地更是别具特色,其中科技活动中心已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基地。
3年来,这三大基地共接纳中小学生30余万人次,成为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大课堂。
这种优化教育资源并合理配置利用的做法,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好评。
开发区的外语教学和信息化教育,金州区的艺术教育,旅顺口区的爱国主义教育,瓦房店、庄河的写字教学等,都已形成区域特色教育,都在全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在发展特色教育的同时,市区教育部门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名学校”的“三名工程 ”,竭力打造教育品牌,提升教育品位,在培养合格学生的同时,造就大批的拔尖人才。
我市已连续8年高考录取率以及考取清华、北大的人数、比例保持全省第一,我市04年高考录取率达到
【第93句】:93%,本科录取率达到
【第64句】:86%,600分以上的687人,占全省600分以上考生的
【第24句】:18%,所占比例高于去年近2个百分点。
全市进入一批本科线(523分)的考生达5146人,占我市考生的
【第22句】:06,占全省进入一本线考生的
【第19句】:43%。
全市进入二批本科线上(453分)的考生达11521人,占全市考生的
【第49句】:405,占全省进入二批本科线上考生的
【第16句】:95%。
全市进入三批本科线上(390分)的考生达17003人,占全市考生人数的
【第72句】:90%,占全省进入三本线上考生的
【第16句】:05%。
我市一、二、三本进线率均高于全省考生平均进线率5个百分点以上。
考进清华、北大的110人,占全省38%,创下了我市高考新的辉煌。
这一品牌的背后,是我市近年来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沃土和甘露的培育。
04年,我市的成人高考共有28491人报考,比去年增加1108人,自考报考96743人,成为全省成考和自考的大市。
在多方面的支持下,长期的文化积淀和发展形成了一批品牌学校。
有着“美术家摇篮”称誉的大连十五中学,连续9年高考录取率 在全国同类美术学校中位居榜首。
9年间,这所学校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有百余人,今年就有24人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比去年增加6名,占清华美院全国招生130名的近20%,居全国同类学校第一。
每年学校重点美术大学录取率超过75%。
目前,东北三省的美术生源纷纷涌到这所学校求学。
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更已是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这所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实施创新教育,管理规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和快乐的学习条件和氛围,以培养的学生具有可持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沙河口区玉华小学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激励学生、发展学生的创新教育。
西岗区五四路小学,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师评价机制,在发展中评价教师,培养教师,形成了一支颇令学生和家长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大连三十九中学、甘井子区金二小学和开发区一中等11所学校先后被省政府授予模范学校的荣誉称号。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连八中、开发区一中等13所高中被评为我省示范性高中。
目前,我市中小学已形成了一批在省内外有着很大影响力的品牌学校。
这些品牌学校的形成,凝聚了历届校长和众多师生的智慧和心血,凝聚着他们长期奋斗和拼搏精神,同时,也凝聚了各级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爱护。
在打造品牌学校的同时,大连市还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
全国劳动模范、省中小学优秀校长周水子小学校长孙静华,她以执著的“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从教追求而取得了卓著的育人成果,树立了校长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
全国十佳教师、大连世纪中学教师董大方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而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敬佩和爱戴,大连市教育局分别作出了开展向孙静华、董大方学习的决定。
2004年大连市又有十五中学姜复越等3名教师获全国模范教师,8人获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还有53人、6人分别获得省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展示了大连市教师高尚师德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职业教育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 “大连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是名列全省前茅的,而且国家级重点职校、省级示范校的数量也在全省是名列前茅的,大连的中等职业教育为全省的中职教育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和宝贵的经验,这是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
按照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大连经济发展的要求,大连的中等职业教育,给予了人才支持,今后,还要继续做好辽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排头兵。
”这是教育部和辽宁省教育厅领导对大连市职业教育发展的评价。
目前大连有9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2所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