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临感言格式
对联的感受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
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这是一副传统春联,深得世人喜爱,所以使用非常普遍广泛,影响较大。
联意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世间一切事物都除旧布新,得以新生和发展。
“一元复始”,指新的一年又要开始。
“万象”,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更新”,除旧布新。
联语紧切新春佳节世人辞旧迎新的心态,简洁明快,言约意丰,凝炼工整。
因此,人们除了单独作春联外,还常常以它为春联的基本词组,构成较长的新春联,如“一元复始春光好;万象更新喜气多。
”“瑞气盈门,一元复始;春风拂面,万象更新。
”等。
人登寿域; 世跻春台。
——这也是一副传统春联。
春为一岁之首。
中国民俗,不论出生在哪个月份,大多以“过一年,长一岁”推算,而健康长寿又几乎是所有人的愿望。
此联就是表达的这个祝福。
“寿域”,指人人得尽天年的太平盛世。
“春台”,春日登眺览胜之处。
常作太平盛世的象征。
联语既切春节,又含祝福,言简而意深。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这是一副传统春联。
此联出典于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桃符都是古代人们在春节时用来驱除邪鬼的道具。
现在春节燃放鞭炮,过去没有发明火药之时没有鞭炮,就用火烧竹子,使其毕剥发声,来驱除山鬼瘟神,称之为“爆竹”。
“桃符”也是古时民俗,用桃木板画神像挂在门旁,以驱鬼避邪,每年春节都要更换。
大约从唐、五代开始在红纸上写表示吉祥、祝福的文字(即春联),但春联称“桃符”一直延续到清代。
写春联以迎新春佳节,已是几乎所有华人的习俗,长盛不衰,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容常有更新罢了。
该联选取春节期间传统民俗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两种典型物品——爆竹和桃符,遣词组句,有声(爆竹之响),有色(桃符之红),形象鲜明,描绘生动,十分准确地表达了“除旧迎新”的主旨。
联句语言精练,声、色俱备,对仗工整,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广泛流传而不衰。
一元二气三阳泰; 四序五福六合春。
——这是一副使用了数字入联和词语典故的传统春联。
上联“一元”,指事物的开始,这里指一年之始。
“二气”,指阴气和阳气。
“三阳泰”,即三阳开泰。
《易》中,农历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冬至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
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
所以旧时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为岁首称颂之语。
下联“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
“五福”,五种幸福。
《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桓潭《新论》:“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多。
”“六合”,指上下前后左右四方,凡指天地之间、整个天下。
联语巧用数字,用典恰切,既合节日,又表达了对天下所有人的良好祝福。
梅呈五福; 竹报三多。
——五福,即寿、富、康宁、好德、老终命。
见《尚书·洪范》。
三多,即多福、多寿、多男子。
见《庄子·天地》。
联写冬物,意在以之迎春祈福。
既能援引典故,使其意绪丰富,又用词简练,对仗工稳,此春联遂广为应用。
春为一岁首; 梅占百花魁。
——古人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即是说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无论是一年的规划还是一年的收成,都要在春天做个好的开头。
梅花作为不惧冬天寒冷,迎雪而开的花,常被人们作为“坚贞”“顽强”“不惧艰险”等等形象而歌颂。
春节时分虽已开始立春,但天气尚寒冷,而这个季节也只有梅花还开着,之后随着天气的暖和,其他花才会渐渐开放。
所从这两点讲,无论是开放时节上,还是精神气概上,梅花都当称“百花魁”。
综观此联,言近而旨深。
劝谕人们,如在一年始,即做好一年之计,并具有梅花的顽强精神,则何事不成
何情不达
无怪乎此联能成为一副通用、经久不衰的春联。
太平真富贵; 春色大文章。
——这副春联上联祝社会安定,下联赞春色烂漫,本是寻常内容,却见非凡功力。
“太平”与“富贵”、“春色”与“文章”本来都不是能特别顺地承接下来的,但是现在作者不仅联系起来了,而且下的字力道非常大。
既言“太平”是“真”的“富贵”,言外之意即通常意义上所认为的功名利禄是“虚幻”的富贵,这一点与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思想是相通的,其注目的不是个人的享乐,而是天下的安定;既言“春色”是“大”的“文章”,言外之意是寻章摘句所成的作品只能算作“小”文章罢了。
下联五字也可谓其来有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有:“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文章”原指错杂的色彩或花纹,这里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
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温暖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来召引我们,大自然又给我们提供了一派锦绣风光”,与下联意思差近。
春风杨柳鸣金马; 晴雪梅花照玉堂。
——这副春联字面上充满了喜庆祥和气氛,“春风杨柳”描新春伊始之征,“晴雪梅花”摹残冬将尽之象。
“玉堂金马”,典出《汉书•扬雄列传》,指汉代宫中之金马门和玉堂殿。
这两个地方均为学士待诏之所。
后遂沿用为翰林院的代称。
此联通过对汉宫春色的描写,表达了成名学士们的春风得意之情。
此外也可理解为昔时读书人对美好前程的憧憬。
因为联语明丽而有堂皇之气,遂成为古人习用之实用春联。
凤历书元,人间改岁; 鸡声告旦,天下皆春。
——凤历,即所谓皇历、黄历。
典出《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皥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
”后因用“凤历”称岁历。
含有历数正朔之意。
上联意为朝廷所颁历书规定了新春第一天为“元日”,所以人间便改换了新岁。
下联更进一步细节的描写,元日的清晨,雄鸡的啼叫声唤起了初升的太阳,于是普天下皆为春天了。
这副传统春联,巧嵌“元旦”(中国古代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庆祝新的一年来临,预兆国运昌隆,人民幸福。
个人对对联的一点点的感悟
这是在百度贴吧中的一个吧友的发言,为您奉上原文: 第一部分 什么是对联 这个问题,只要是来这里混的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大家对对联的理解程度不同,但终究可以说出点子丑寅卯,答案也无非就是“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引至百度百科)云云。
但,我总感觉,这种答案不能深入其中,仅是浮于表面而已,并没真正表达出对联的本质。
知道“阴阳”吗
哎,当然,这两个字太深奥,太复杂,我提及这两个字,只是想表明一种思想而已。
阴阳是一种对立,是两种相反的属性。
它是中国人民伟大的辩证思想,天与地,日与月,上与下,男与女,黑与白,高与低,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层面,事事物物,都是以一种相对的形式存在于宇宙之中。
这种思想高明之处在于,第一,能全面的看待事物,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全貌,第二,又能看到各自的特点。
这样才能全面而透彻的观察这个宇宙。
阴阳的观点包含着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可分性,阴阳之间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阴阳鱼,大家都不陌生吧,这个很形象,黑白相间、首尾纠合的简洁图案,二者相互转化,相互补充。
其中真谛仅能靠自己参悟了。
简单的介绍了“阴阳”二字,我实在觉得对联是“阴阳”在文学中最为完美的体现。
上、下两联,分为阴阳,二者不可割裂,合二为一, 我不详细去说隔景、合掌、上下联轻重不宜之类的东西,在网上可以搜到许多。
一幅好的对联,就是一个文字版的阴阳鱼图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太极”“阴阳”等相关词条。
从“对”的方面来看,上、下联相对,即是相当,相配,也是相对,相互较量。
二者的实力相当,针尖麦芒,棋逢对手。
能理解吗
事物有高低之分,但并不是说高就一定比低好。
而已,就算是好与坏,也是不能比较出哪一种更为优越的,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另一方面,它们又是可以转化的。
甚至可以说,它们本身就是一体的,是同一事物的两种表象而已。
估计我是说不明白了。
嘿嘿。
接着说吧,从“联”的方面来看,上、下联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统一是一种高层次的统一,因为,这不仅是字数,格律,词性的统一,也是整体情景、感情的统一,就算是分咏也不例外。
当然,也有无情对这种另类的玩意,凡事都有例外吧,但,就算是无情对,它也遵循着一种一致、协调、和谐,对立统一之美。
如果有兴趣我以后再谈。
接下来,我想谈谈DNA双螺旋结构,电子稳定结构,攻和受与对联的系统。
各位看官,如果您对前两部分兴趣不大,可以略过,直接看看攻与受。
先说说DNA双螺旋结构,这玩意听着挺深奥的,我仅取其中一点点与对联有关系的地方说与大家,莫怕。
DNA有两条链子组成,就像是拉锁似的,每条链子都有许多齿,DNA上有四种齿,我们给它们起名分别叫A\\\\T\\\\G\\\\C,其中A-T,G-C相配互补,能够对上齿儿。
所以,我们只要知道了其中一条链上的结构,就可以推测出另一条链上的结构了,进而可以人工合成之(半保留复制)。
说到这,聪明的您,已经理解其中味道了吧,这不正是对联的上、下联吗
当然,我并不是说上联确定之后,下联就一定固定了,只有一种唯一答案,而想表明,事事物物都是有一定规律的,都是按着一定规律进行的。
从生物的分子结构到“文字游戏”都是如此。
其实,这个也可以还原到前面所说的“阴阳”的理论,不详细说了。
下面要说的是电子稳定结构,也叫8电子稳定结构,简单地说,原子的外面有电子围绕着它旋转,但是这些电子处于不同的层面,最后外层的电子数一般只有达到8个时它才稳定了。
但除了一些惰性气体外,大多数原子外面都不是8个电子,需要与别的原子结合共用电子才稳定。
比如说水,H₂O,氧最外层是6个电子,借用了氢的两个电子,达到了稳定结构。
这也是一种互补,一种统一之美。
其实你不懂也没关系,你就这样理解吧,氢气和氧气按一定的比例放在一起易燃,易爆,但,当二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却成了水,这也是一种转换。
之于对联,可能单纯的一句并看出有何妙处,当上、下联放在一起也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达到质的飞跃。
然后,说说攻与受,这也是种结合,互补,统一,或许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单翼的天使,坠落到人间,努力寻找另一半,终于有一天,他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心灵的天堂。
这个只是玩笑而已,只是想借来表明,万事万物,都是一种对立统一,男与女是统一,男与男也是统一。
再比如1和0,有的人看来就是攻和受,有的人感觉就是幼儿园识数,IT人士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串信息,不展开说了。
有兴趣搜搜“二进制与中国八卦”看看,不错的。
没想到第一部分就写了这么多,其实归根到底就是说,对联包含着极为深刻的理念,这与哲学中的对立统一是完全契合的,上面那些只是举了一些较有特点的例子而已。
喝口水,准备进入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对联与其它文学形式的不同文学形式多种多样,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每句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自己特有的优势。
对联的特别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门槛低,简单,易学。
第二,趣味性,游戏性强。
第一, 门槛低,简单,易学。
个人感觉,文学毕竟算是高雅的玩意,田地里的麦子没收完呢,你不可能有心思伏案写作。
这和歌曲还不一样,因为,你可以一边割麦子一边哼着小曲。
但,搞文学,多半需要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
而已,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相对来说,它们对作者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比如说小说,可能会让人觉得就是一个编呗,但,如何塑造饱满的人物,安排合理的情节,描写典型的情景,怎么埋伏笔,怎么制造悬念,怎么渲染感情。
你会吗
写散文,往往是写的形散神更散吧。
诗歌,基本的格式你懂不懂,用词会不会。
而已,诗歌种类繁多,古今中外都有诗,绝句、乐府诗 、十四行诗,要不要押韵,什么是赋比兴,什么叫省略,什么叫倒置,这都是什么呀。
戏剧就更不用说了, 别说是写了,听都听不懂。
多半,我们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偶尔,有点小愁又说不明白。
而,对联相比来说就简单的多了,基本掌握格律就一马平川了,因为,对联大概的要求就是六个方面,1字数相等,这个自不必说,会数数就会。
2词性相当,3结构相称,这个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一说就懂。
4节奏相应,5平仄相谐这个要稍微费一点力气学一下。
6内容相关,这基本很容易理解,上、下联不差的太多就行。
所以,我感觉,说到底,对于入门来说难点了就是格律的问题。
花点时间,十分钟也就能学会平仄声,正格, 变格,三仄,重字之类。
所以说,门槛极底,而且,往往,甚至我不懂平仄,不懂格律也可以写联。
随便捡点风花雪月都能写点东西,也可以从唐诗宋词里抄点东西过来。
而且文人骨子里多半都有点“相轻”,都觉得自己肚子有点墨水,对联似乎就成为了一个最合适的渠道表达自我,展现自我。
特别的,有一些回文对,玻璃对,连边对,五行对,拆字对等等特殊的形式存在,似乎这样更能表明自己的才智。
另外,对联篇幅极短,少则一两字,多则十余字,一般五七字,可以脱口而出,可以稍加思索,总之比起其它文学形式,实在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
所以,对联雅俗共赏,妇孺皆知,等公交车的时候,看到一片叶子落了,就可以写一句。
吃饭,菜咸了,写一句,喝多了,写一句,醒酒了,写一句。
随时随地。
想写就写。
也正因为,有时感觉很多人走的有点迷路了。
文无定法,字有真情,似乎成了一个最好的冠冕堂皇的挡箭牌。
其实,严格的讲,你写的也不是对联。
第二.趣味性,游戏性强。
这是对联的另一特点。
相对于其它的文学形式,对联一上句,一下句,一人出句,一人对句。
趣味性强。
当然,比如,诗歌也可以,以某一事物为题,众人来写,看谁写的更到位,而在对联里,除了咏物之外,更常见的就是一人出句,众人对句,高下自然显现。
短兵相接,针锋相对,其场面极为壮观。
历史上不乏苏轼,纪晓岚那些有趣的关于对联的故事,但关于诗歌、散文的这种故事极为罕见了。
当然,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展现自我的。
作为游戏倒也无妨,茶余饭后玩玩也可,但不可本末倒置,对联本身还是极为严肃的。
它也有自己固定的格式,有一定的要求。
并不是简单的小把戏,并不是简单的文学游戏。
你可以不懂,可以不学,但是不可以乱说。
随便出出句,大家可以原谅你,但是不能总这样。
如果真正喜欢,那么我建议就要深入的了解,深入的学习。
我去一下厕所,然后准备进入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对联与音乐对联是讲格律,有节奏的,那么什么是节奏,什么是格律呢,其实,这是和音乐相通的。
在这里,我不讲什么平上去入,我不讲什么阴平,阳平,我不讲什么反切,我不讲什么宫、商、角、徵、羽,我不讲什么C调大音阶。
因为这些东西,只是流行形式,干干巴巴,我说不明白,你也听不懂,况且这些东西本身就是我个人的理解。
我只是想说,对联与音乐是相通的,是有节奏的。
小说可能主要是来看的,而对联,不仅要看,也要读,是要出声的。
不晓得你对音乐理解到怎么一种程度,我真感觉艺术是相通的。
如果你有音乐方面的天赋,我想对对联格律的掌握也相对容易一些。
如果你对音乐一窍不通也没关系,起码,你有一些歌你爱听,有一些歌你不爱听。
而那些不爱听的歌往是因为曲调不合你心意,而并不是歌词不好,你想想JAY的那些歌,你第一次听的时候,基本听不清在唱什么,但是就是觉得莫名的好听,先是爱听,然后才注意的歌词的妙处吧。
而且,有一些世界名曲,只是一串旋律,没有歌词,便让你如痴如醉了。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对联,亦是如此,它的歌词与曲调合二为一了。
所以对联的格律是极为重要的,我感觉格律就像是一首歌的曲,用词是这首歌的歌词。
二者缺一不可。
明白吗
歌词再好,曲子不美,也不好听。
对联的美也正在于此,词与曲是统一的。
第五部分 对联之大美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您想想,如果用一串英文单词写出对联会是什么效果呢,写完之后要怎么挂出来呢,是横着写还是竖着呢。
这个问题太TM严肃了。
你是否突然意识到了,汉字之美。
举个简单的例子,上联:墨下联:泉你可否感受其中之美吗
平与仄,黑与白,土与水,再想想二者深层次的联系。
如果改成上联:ink下联:spring哎,第一,看着就不舒服。
横着写,竖着写,字母都不一样多,。
第二,我总感觉这是钢笔水对春天。
我不知道怎么翻译更合适。
我并无嘲笑他国语文的意味,只是想说明,汉字,有着特有的自身对称的美。
当然,许多国家都是有诗歌的,也有押韵的说法。
不详细说了。
我这里是强调一种对称之美。
如人的双眼,双手。
我们在网上对对联,多半是横着写出了,仅限于屏幕。
真正的对联是要贴出来的,这样是才是一种完整的美。
我觉得,中国人打心眼里喜欢这种对称,平衡,这也是“中庸”思想的一种表达形式罢了。
建筑,绘画皆如此,看看大殿,庙宇,多半是对称的。
另外,对联的美也表现在书法之中,现在正是要过年了,大家都会**联,多半是机器打印的。
少了书法的韵味在里面。
当然,现在的科技高度发达了,你可以选择宋体,楷体,隶书,魏碑,黑体。
但总觉得有点冰冷,凄凉。
摊开一方青檀宣,研开半块金不换,提起一支鼠须笔,笔走龙蛇,这是怎么一种快乐呢
第六部分 仓促的写了这些东西,似乎与对联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不懂对联的朋友看了之后,估计还是不懂,还是不知道什么是马蹄韵。
懂对联的朋友可能觉得这玩意很无聊,刻意的联系,哗众取宠而已。
总之,以上内容均为个人的感觉而已。
关于春节贴对联,剪窗花活动的感想感言
剪窗花的心得体会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剪纸艺术不仅有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还反映了农民那种朴实无华的民风。
窗花是剪纸内容之一,它代表着幸福、吉祥、喜庆之意。
窗花的内容丰富、色彩明亮。
今天,我和爸爸还有我的好朋友高美芹一起剪窗花。
剪窗花需要三个步骤:折纸、画图、裁剪。
折纸就是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斜着放,然后向上对折,就折成了一个大大的三角形,再把三角形左边的一角向右折,最后再把折过去的那个角对齐折一遍,转到后面,把多出来的那个大角向右折,就完成了。
折的时候高美芹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折纸图,突然,她拉着长声说:“哦,我明白了
”然后拿着手里的彩纸,折了一遍又一遍,纸都被她折烂胡了,可还是不行,她急得跺脚。
这时,我心里不禁想:明明不会还装懂,哎
可她并没有放弃,耐住性子,又把纸图看了一遍,从她的眼神中能看出来她已经完全投入在折纸图里了。
最后,她尽了最大的努力,终于慢慢叠好了。
虽然不是很板正,可我知道她尽力了。
爸爸叠的很快,他仔细地看了一遍纸图,然后飞快的叠好了。
我叠的很快,手一动一动的就叠完了。
画的时候高美芹专注地看着书上的画,用着黄色的铅笔,将上面的画完美地画了下来,简直和上面的一模一样,她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爸爸他笨手笨脚的,画了好几遍,自己也没满意,然后她把画的纸放在了折纸的书上,睁着两只大大的眼睛,重新认真地画了一遍,终于像了点。
我慢慢的画,所以画的很漂亮,很细致。
剪的时候高美芹慢慢地、小心地围着画的线剪,看她的样子,真是全身投入。
爸爸拿着剪刀,一点都不细心,剪得乱七八糟。
我在件的过程中剪坏了一点,那时候,我皱着眉头,望着剪坏的窗花,心里想:要是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好好剪。
可是,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剪窗花是一种艺术,是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其实艺术就在我们身边,人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一段生活场景,都是艺术,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身边都是美的源泉。
怎么写读完对联后的感受300字
首先写在哪里看到的对联,对联的内容是什么,然后按照你自己的理解解释对联的内容,最后写这幅对联好在哪里即可。
读对联,谈感悟。
开场白
各位朋友: 很荣幸今天能和大家汇聚一堂,共同分享名著。
名著是名人的著作,也是被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读过并沉淀下来的艺术,多少年津津乐道大家所熟知的东西我们就不再陈辞滥调了。
那我们今天坐这里,希望大家畅所欲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主题就是“站在今天读名著”。
。
。
。
。
。
。
。
。
。
名著是历史天空中璀璨的星辰,凝聚着前人智慧的光芒;名著是岁月长河中晶莹的水滴,折射着时代动人的光彩。
读名著是和渊博的智者交谈,读名著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眺望。
本次讨论会可以说是历史与当代的交汇,这就是我们倡导的“和谐中国”。
贴对联活动感悟500字
春节,在我国人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日。
春节来临,万户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风俗。
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按照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的话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什么是桃符呢
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
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
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
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
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门神”。
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自孟昶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把题春联视为雅事,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但是,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
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
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
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
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
”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
那是明代的事。
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
”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
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
公司成立五十周年的抒情感言或者对联
热烈庆祝公司成立五十周年.
保护母亲河,从我家做起主题写感言几句,广告词一句,对联一副。
为你原创,请参考: 情牵未来爱心且无限; 感激恩德敬仰更有心。
感恩的心